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驻马店 >> 遂平县 >> 凤鸣谷风景区

凤鸣谷风景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凤鸣谷风景区谷歌卫星地图)


凤鸣谷风景区简介

   风鸣谷风景区,位于遂平县城西南35公里,与泌阳县、舞阳县交界,属浅山丘陵区,面积48平方公里,辖张台、栗园、火石山、李尧4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民组,人口5600人,6700亩耕地,全区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铁、铝、玄武岩、石英等十几种矿藏,北部山区为著名的凤鸣谷森林公园,与国家4-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查岈山风景区遥相呼应,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全区交通便利,省道“七蚁”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区,区位优势明显,全区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健全,现有中学、幼儿园各1所,小学4所,区中心医院1所,8所基层卫生分院,网通、联通、移动通讯基站5座,通讯网络实现无缝覆盖。
  全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农特产品资源,粉浆精、山野菜等土特产品的品牌正在形成;旅游休闲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的龙头地位已经凸显,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景区正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1]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48平方公里 411728501 463000 -- 查看 凤鸣谷风景区谷歌卫星地图

凤鸣谷风景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凤鸣谷风景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瞿阳街道

  瞿阳街道位于河南驻马店遂平县。下辖:   411728001001 121 前进社区   411728001002 121 铁西社区   411728001003 121 富强社区   411728001004 121 金山社区   411728001005 121 泰安社区   411728001006 122 寄桥社区   411728001007 220 王陈社区   411728001008 220 高集社区   411728001009 121 马庄社区   411728001010 122 郭庄社区   411728001011 220 前先庄社区   411728001012 122 徐店社区   

车站街道

  车站镇位于遂平县腹地,镇域环绕县城外围。因遂平火车站居此地而得名,素有遂平大门之称。    车站镇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地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115个自然村,203个村民组, 40360人。境内主要有汝河、奎旺河两大河流,南部略高,趋北缓平。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暖秋凉。土壤肥沃,大部分为黄壤土质,汝河两岸,沙土居多。南北边缘有黄粘土,黑粘土,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花、芝麻、烟叶等。30多条工农输电线路不满全镇,电力供应充足。    车站镇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及107国道南北过境。县城通往上蔡、嵖岈山乡、文城乡、诸市乡、石寨铺乡、沈寨乡的柏油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辐射四方。镇政府至各村的柏油公路和乡间公路交叉成网,四通八达。    车站镇镇域和县城混联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开发潜力,辖区内的铁西、金源两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玻璃、建材、塑胶、化工、食品加工等为龙头的产业格局。止2004年8月,已发展各级企业1231个,从业人员8200人。其中,镇办企业17个,村办企业29个,从业人员2030人;户联企业135个,从业人员2060人;个体经济1050个,从业人员4110人。    车站镇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畜牧养殖,饲料加工等发展迅速。全镇已发展规模养殖3600户,其中,养牛专业户60户,养牛达1200头;养猪专业户2400户,养猪32000头,养鸡专业户1200户,养鸡125000只。    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全镇有镇办初中一所,村办小学16所,教职工450人,学生44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镇办卫生院1所,病床40张,医务人员76人,中医师4人,西医师8人,村级诊所16所,医疗事业发达。人民生活食品以小麦面粉为全年主食,年食用肉蛋奶比例逐年增长。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其中瓦房占40%,平房占40%,楼房占20%,屋内地面95%为混凝土地面。其中,地板砖或水磨石地面占50%。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3‰以内;敬老事业也卓有成效,连创省级先进敬老院。.  

莲花湖街道

  莲花湖街道位于河南驻马店遂平县。下辖:   411728003001 121 青龙社区   411728003002 121 民安社区   411728003003 121 菊园社区   411728003004 121 陶城社区   411728003005 121 南海社区   411728003006 121 刘庄社区   411728003007 121 三里桥社区   

玉山镇

  玉山镇地处遂平县西北部18公里处,遂嵖公路穿境而过,东临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西有风景秀丽的人间仙景----嵖岈山,自古是遂平西部重镇,人杰地灵,商贾云集,1998年撤乡建镇,现为市级重点镇,已完成省级重点镇中招工作,有望跻身省级重点镇。总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31000人,街道宽阔、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完善;资源丰富,养殖业、种植业、乡镇企业发达;投资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以来,玉山镇把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加快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核心内容,积极拓宽合作领域,使合作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取得明显成效。 截止去年12月底,全镇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15.8%,安排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从业人员增幅在3%以上,实现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畜牧养殖业的重大突破,乡镇企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002年全镇共发展烟叶1500亩,以烟叶作为突破口,同时带动了林果、红薯、花卉、药材、瓜果、蔬菜面积的扩大,占地近百亩的玉山镇花卉苗圃示范园成为全镇种植结构调整的盆景。在稳定发展猪、鸡的同时,加快发展节粮食草型畜禽,购进秸杆机35部,建造标准青贮池1万立方米,青贮秸秆0.5万亩。投资50万元建成了玉山镇肉牛育肥场,发展肉牛繁育、育肥户400多户;投资20万元建成了玉山镇波尔山羊繁育基地,同时巩固了年出栏50万只肉鸡的玉山镇养鸡场的龙头地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玉山镇已形成东西、南北两条主干街道,并形成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我们投资28万元在全县率先建成了镇中心幼儿园,投资70万元建造了镇中宿舍楼,2001年完成了贾庄小集镇的拆迁、规划和建设,小集镇已初具规模。同时镇里成立了市场服务中心和市容保洁队,加大了镇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会以来,玉山镇把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的措施。本着“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厂招商、以镇招商、以地招商”的五大原则,加快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核心内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合作领域,使合作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查岈山镇

  嵖岈山乡位于遂平县西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万亩,辖13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6881户,26347口人。    风 土 人 情:嵖岈山乡地处山区,群山迭翠,峰峦起伏,山势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有尖山、平顶垛、跑马岭等,其中尖山海拔585米,在乡政府西南9公里处,为我乡最高的山峰。主要矿藏有铀、磷、铁、硫磺、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山区还出产木耳、香菇、拳菜、木楝芽、檀子芽、黄花菜、山枣、柿子、板栗、山果红等山野菜、山果和何首乌、桔梗、柴胡、马登草、全虫等药材;地势西部略高,东部略低,山岗丘陵占总面积的60%,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水利资源丰富,奎旺河、阳丰河、北石羊河均发源于境内,境内现有8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为3.25亿立方米。民风醇厚,群众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团结互助的文明新风处处得到弘扬和体现。    旅游景点:(1)下宋水库像一颗明珠镶钳在两座大山之间,南岸的狮子山林木葱郁,水库象山上近万株松柏形成的“人民公社好”五个巨字依稀可见。(2)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为人们再现了人民公社时期那段历史景观。旧址于2000年被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设有两个展厅,主要展出公社时期的实物、图片等。(3)红石崖景区由卧虎山、圆龙山、凤凰山、跑马山和圆顶山五大主峰构成,传统的旅游景点星罗棋眇,独特的人文景观数不胜数,著名的景点有千峰寺、禅云寺、城墙峡、黑龙潭、圆顶峰、水帘洞、海眼泉等五十多处,曾有人以一首小诗概括这里的主要景观:六潭六泉七瀑布,四峡四洞二古墓。六大寺峰六怪石,五大名山六碧湖。    特色经济:嵖岈山乡山地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2/3,宜林荒山、荒坡近6万亩。近年来,该乡抓住国家实施西部生态林建设这一机遇,依托荒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速生林、特色林果种植和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全乡已完成退耕还林面积近8千亩,建成绿色通道14公里,完善农田林网近3.56万亩,共计新栽植各类林木160多万棵。以林果种植为主的魏楼冬枣基地、鲍庄红旗沟杂果基地、赵庄板栗基地已初具规模。全乡养殖专业村达到6个,各类养殖专业户达到800户,建成了杨店、鲍庄、红石崖三个肉牛养殖示范村和乡肉牛养殖育肥基地,以下宋水库为主的鱼、鸭养殖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石寨铺镇

  石寨铺乡位于遂平县东南部,守城(遂平县城)靠市(驻马店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物华天宝,民风淳厚。该乡辖16个村委,111个自然村,198个村民组,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总人口4.2万(其中回族人口1600人),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明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乡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4%,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6%,被授予省科普示范乡、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市社会治安模范乡、红旗渠精神杯先进乡、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先进乡,连年获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评先进奖。   ●农业    (一)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红薯、烟叶、棉花等。年产优质小麦2600万公斤,玉米2500万公斤。    (二)生产条件:①土壤肥沃。属黑粘土,农作物高产稳产,一般小麦亩产350—400公斤,玉米亩产400—500公斤。②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水利条件好,达到了30亩地一眼井,旱涝保收田面积6.8万亩,并逐年增加。③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乡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8000台,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④群众科技意识较强。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推广服务网络健全,全乡有各种专业技术协会20多个,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在90%以上,被授予省“科普示范乡”、市“科普先进乡”、“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大魏庄、张楼等村被市命名为“科普示范基地”。.  

和兴乡

  一、基本情况    和兴乡位于遂平县北部,距县城9公里。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人口4.7万,辖16个行政村,224个村民组。该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土壤肥沃,资源丰富,农业历史悠久,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和油菜、棉花、芝麻、烟叶、蔬菜、杂果、花卉等经济作物。   二、种殖业稳步发展    和兴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食用菌栽培为主导的特色种植,迅速在全乡推广。目前,全乡已发展白灵菇种植50万袋,平菇20万袋,银耳10万袋,黑木耳30万袋;已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花卉基地1000亩,日光温室100座;新栽植经济林1500亩,麦瓜豆间作套种500亩。   三、生态农业初见成效    一是发展沼气事业,形成农业生态循环链。和兴乡是养殖大乡,养殖业规模发展。从1998年开始,该乡实施了“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生态农业模式,畜禽粪便经发酵产生沼气,用来照明、做饭。沼气事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秸秆还田,沼渣用作优质肥料,沼液用来浸种、喂猪、喂鱼等,从而形成了农业生态循环链。    二是以养殖协会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示范园。养殖协会是一种群众自发成立的组织,养殖户自愿入会。协会内部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养殖品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建沼气池。通过“六统一”服务,为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减少了防疫费开支,提高了出售价格,增加了养殖效益。2003年,和兴乡共成立养殖户协会21个,吸收会员户630多户,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园12个。    三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该乡在藕花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占地200亩的农业高效示范区,形成了豫南较大的香椿生产基地之一,前来购买“绿色食品”的客商络绎不绝。通过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用“市场+企业+基地”经营模式,使农业生产的链条拉长,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沈寨乡

  沈寨乡位于河南省南部,隶属驻马店市遂平县,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口5.5万人。辖21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282个村民组,是遂平县第一大乡。    该乡气候温和,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湿润的大陆季风型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地貌以平原为主,间有岗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该乡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距县城15公里,西南部紧邻著名国家级风景旅游区查岈山,东部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县乡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四通八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行业一应俱全,图文传真、无线通讯畅通无阻,有线电视进入农家,电力设施布局合理,供电充足。    该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7000多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沈寨发现有斗城遗址,出土有商周石门陶仓,陶灶、春秋筒箭头、汉砖、葬钱、陶壶等文物,发现有汉墓多座,属龙山商周文化。沈寨乡素有崇尚教育、重视教育的传统。1902年,在神沟庙西以外安国寺开办了洋学院。1913年沈寨中心小学建立。1942年废联保制为文化乡。1949年以前,沈寨为拥地大户的居住地,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中等以上教育。1949年以后,大多数沈寨人秉乘前辈优良传统,孜孜以求,乡考上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据统计,目前在港、澳、台的沈寨籍人士有40余人,沈寨在外工作人员达300多人。其中,担任过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有11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有35人。近年来,沈寨乡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目前,全乡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0000多名,年收入平均达到7000多万元。他们中有的在城市购买了住房,有的拥有了私人轿车,成了名符其实的老板。    该乡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前列。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558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06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   该乡是一个农业大乡。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烟叶等。优质小麦面积达到7.5万亩,优质玉米面积达到8万亩。2003年在夏秋两季受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达到4062万公斤,2004年小麦总产量达到3448万公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县首位。.  

槐树乡

  一、基本情况    槐树乡位于遂平县城西北部29公里处,辖14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民族为汉族和回族。人口3.4万,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547万亩,山区面积2.8万亩。境内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交通四通发达。通讯设施日臻完善,移动通讯实现全乡无缝覆盖,程控电话装机量3000多部,通讯方便快捷。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槐树乡属亚热带与温暖带的过渡地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700-850毫米,平均气温15℃,平均日照时数2208.2小时,全年无霜期224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境内有石羊河、万泉河2条河流,有双沟、八里岗、胡岗、桐木沟4座中小型水库和5座溢流坝,总蓄水量15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3000余亩,是进行水产开发的良好场所。   地形复杂、土壤肥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区,最高点龙天寨海拔553米,中东部为平原,海拔高度在80-150米之间。平原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5%,土质多属于黄棕攘土、黄褐土和老黄土,土层厚而且肥沃,是本乡粮、油、烟等农作物主产区。2.8万亩的山区面积为全乡的林果开发、畜牧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场所,极有开发前景的龙天沟自然风景区已被县政府列入旅游开发大格局中,急待海内外知名人士和企业的开发利用。   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业资源丰富。全乡平原地带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红薯、花生、烟叶等农作物,面积达5万余亩,是遂平县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基地。山区盛产各种中药材和各种果木,其中有桔梗、柴胡、马登草、山楂、板栗、山枣、桐油、柿子、樱桃、梨等,主导品种是板栗有2000余亩,梨枣500余亩。   二、特色经济    烟叶生产:槐树乡是遂平县种烟大县之一,具有悠久的种烟历史。年种植面积均在3000亩以上,烟叶生产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畜牧养殖:槐树乡是养殖世行肉牛贷款项目乡之一,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全乡年出栏猪4.5万头,羊1.5万头,牛0.9万头,家禽30万只,年利 万元。.  

阳丰乡

  阳丰乡位于遂平县西部,乡政府设在阳丰街,距县城12公里。全乡总面积80.3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耕地面积6.4万亩,下辖15个行政村,222个村民组, 120个自然村,9565户。    阳丰乡交通便利。查岈山大道、遂沈、遂查、遂张四条省县级公路穿境而过,80公里乡村、村村道路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为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构筑了金光大道。   近年来阳丰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按照“调整结构,加强畜牧,全方招商,务工致富”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谋发展,与时俱进建小康,开拓进取,加快发展,经济发展突发猛进,国民经济空前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社会总产值达2.9亿元,农业产值1.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2亿;财政收入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2004年小麦亩产增至400公斤,创历史新高。目前阳丰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得到优化,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畜牧养殖业优化升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计划生育、民政救灾、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交通通讯、民兵武装等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与物质文明健康协调持续全面发展,到处是一派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阳丰乡地位优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特华天宝,各种条件得天独厚,是发展经济的摇篮,是外地客商建场办企、干事创业的投资热土。.  

花庄乡

  花庄乡位于遂平县城西20公里,西邻查岈山风景区,查岈山大道东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总面积57.6平万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万亩,花庄乡辖9个行政村,I44个村民组,总人口22510人,其中农业人口20265人,20O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IO元。   近年来,花庄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等粮经作物为主。适应栽培葡萄、桃、杏、李、板栗等果树。林业生产发展较快,现有林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荒山、荒坡、荒滩面积大,为发展林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已栽植优质用材林和果木林近百万棵,基本实现了平原绿化高级达标。   花庄乡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猪、黄牛、山羊饲养,年出栏生猪达6万头以上。黄牛、山羊年出栏量逐年增长,已着手发展特种动物养殖,畜牧业生产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花庄乡立足石料、粘土资源丰富的实际,大力发展机制砖、建材石子、建筑预制件生产,建材开发小区规模不断扩大,所生产的机制砖、石子等建材占领驻马店等市场,已成为花庄经济发展的亮点。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花庄乡党委、政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引导本乡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紧紧抓住全国东西部合作会召开的有利时机,通过周密部署,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创了一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文城乡

  文城乡位于遂平县西南部,乡政府驻地文城街距县城22公里。东与驿城区诸市乡接壤,南与泌阳、确山县区交界。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辖16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162个村民组,3.1万人,其中回族10人、壮族1人、瓦族10人、彝族15人、苗族3人、蒙古族3人、朝鲜族1人、俚族1人、侗族1人、傣族1人,余为汉族。    文城集由来已久,唐元和十二年(817)李愬以此为据点,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以其吴姓较多,又名吴家集。主街南北向,长850米,柏油路面,营业所、食品、供销社、卫生院、面粉厂等分布于主街两侧;乡政府、粮所、电信所、兽医站等分布于集市北部。1997至1998年,乡政府对文城集镇北段进行了扩建和改造;2000年又对文城集南段进行了扩建改造。目前,整个街道门面都建成了整齐化一的二层楼房,有个体工商户300多家。    文城乡西北部边沿为变质岩岗地,土质是黄胶土和马丹砂,属浅位厚层黄胶土种,耕地浅薄,质地偏重,适耕期短;北部边沿南段为壤质厚复黑老土,质地适中,适耕较长,保肥性好;汝河两岸多为黄沙土,适合花生、瓜果种植。主产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年粮食总产34000吨左右。    文城乡气候冬寒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适合各种习性的作物种植。乡内汝河穿境而过,常年流水不断,小黄河溹洄其中,承泄两岸积水,水量稳定,水质较好,均可用于灌溉,地面水资源较为丰富。    该乡有8个行政村通过黄淮海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恢复板灌干、支、斗等农渠100多条,全长40多公里,灌溉面积达3万多亩。全乡有大小机井300眼,都实施了配套,在小黄河上修建溢流坝4座。    该乡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8亿元,较1985年增长3倍;上交税金400万元,较1985年增长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090元,较1985年增长4.2倍。    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小麦优质品种示范基地3.5万亩,优质花生种植基地3万亩,苗圃花卉种植基地500亩,果园种植基地400亩,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栽植户700多户,达100万袋,粮经比例6:4。2003年粮食总产39000吨,较1985年翻一番。实现农业总产值7000万元,较1985年增长1.2倍。大牲畜年出栏3000余头,生猪年存栏9万头,出栏6万头。.  

褚堂乡

  遂平县褚堂乡位于河南省中部,距遂平县城6公里,西邻查岈山风景旅游区,东依京广铁路和京深公路(107国道),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2.3万人,4.5万亩耕地。地势南部偏高,北部稍低,孙沟河由南向北注入汝河。汝河流经北部边境,流长8公里。沿河修堤灌站12处,打机井60眼,灌溉面积达75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大豆为主,粮食年产量2万余吨,油料产量3000吨;以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瓜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年产值达500万元;乡村及个体企业主要粮食加工、建筑建材为主。   二、历史文化   重要集镇—褚堂,西濒孙沟河,面积0.15平方公里,聚落呈矩形,主街东西向,人口623人。据传,明朝时期有褚姓在此定居,后家业兴旺,修建“奶奶堂”一座,遂称此村为褚家堂,后简称褚堂。农历单日逢集,日上市500人左右,主要交易粮食、蔬菜等农产品。   三、特色经济作物   褚堂乡因良好的种烟土壤和气候条件,群众种烟具有传统性、技术性和自觉性,因此烟叶在我乡种植已形成规模,2003年种植面积2500余亩,亩均纯收入达1500元。   四、招商引资情况   近年来,我乡的东西合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和“三个一”目标责任制,取得明显效果。5年来,全乡组织外出人员94人次,引进技术人才31人,设备29套,技术23项,引进项目22个,引进资金1265万元。.  

嵖岈山风景区

  嵖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和18个重点风景区之一。嵖岈山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   盆景大多数人都见过,但你见过方圆五十公里大的巨型盆景吗?来嵖   嵖岈山   岈山吧,素有“中华盆景”盛誉的嵖岈山,会让您领略到不一般的奇石盆景!   嵖岈山位于驻马店遂平县内,因其丰富多彩的地质结构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区内奇石遍布、浑然天成,素有“中华盆景”“奇石王国”之美誉,其中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石猴、飞来石、定海神针等更是引得无数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嵖岈山的山峰不仅绝崖突兀、奇峰巍立,峰峦之间还犬牙交错、峥嵘嵯峨,群峰竞艳,蔚为奇观。而嵖岈山的山洞洞壑幽邃、千变万化,是探险猎奇的迷宫,黑风洞、乾隆洞、九曲通天洞等著名景点更是引来众多游客进入寻壑探险。嵖岈山中的道路也为一奇景,景区内“一线天”、“通天梯”类的景点比比皆是。神奇的嵖岈山也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吴承恩游过嵖岈山后灵感涌发创作了举世名著《西游记》;乾隆皇帝游后更是把嵖岈山搬入自己御花园才得以欣慰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是国家AAA-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首批文明景区、十佳山水景区和河南最美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美不胜举,有九大景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类景点100多处,著名景点30多处,具有“奇、险、奥、幽”四大特点,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嵖岈山风景区正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笑纳八方来客,迎接四海宾朋。   -   基本介绍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嵖岈山,南临驻马店市,距武汉300公里 嵖岈山,北靠漯河市,距郑州18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25公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缩短了景区与大都市之间的距离,交通方便快捷。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处在南北气候的过度地带,四季风光如画。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山上众峰峥嵘,洞壑幽邃,古树参天,绿藤滴翠;山下涓涓细流,湖光倒影,交相辉映,如入仙境。有九大景观、九大奇峰、九大异石、九大名棚、九大仙洞,各类景点200多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许瓒游览崎岈山留下了“山秀寻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的绝美诗句,是对嵖岈山美景的真实写照。  

凤鸣谷风景区

   风鸣谷风景区,位于遂平县城西南35公里,与泌阳县、舞阳县交界,属浅山丘陵区,面积48平方公里,辖张台、栗园、火石山、李尧4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民组,人口5600人,6700亩耕地,全区矿产资源丰富,蕴藏有铁、铝、玄武岩、石英等十几种矿藏,北部山区为著名的凤鸣谷森林公园,与国家4-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查岈山风景区遥相呼应,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全区交通便利,省道“七蚁”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区,区位优势明显,全区教育、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健全,现有中学、幼儿园各1所,小学4所,区中心医院1所,8所基层卫生分院,网通、联通、移动通讯基站5座,通讯网络实现无缝覆盖。   全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农特产品资源,粉浆精、山野菜等土特产品的品牌正在形成;旅游休闲产业、农特产品加工业的龙头地位已经凸显,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新景区正以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1]  


凤鸣谷风景区特产大全




凤鸣谷风景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