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驻马店 >> 新蔡县 >> 黄楼镇

黄楼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楼镇谷歌卫星地图)


黄楼镇简介

  黄楼乡位于新蔡县的西部,号称“西大门”,全乡辖11个行政村,212个村民组,3.8万人,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5.858万亩。黄楼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原名黄湾。光绪皇帝曾路过此地,见亭台楼榭,颇似江南胜景,遂将其改名为黄楼。境内曾建一顶碑楼,-《圣旨》,有过往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之说。另有铁佛寺等古迹至今尚存。
   近几年来,温饱有余的黄楼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在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黄楼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依托科技,强力推进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了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了以优质小麦、棉花、杂果、高科技示范园区、食用菌栽培及优质肉牛、肉羊、蛋鸡规模养殖等产业为主的高效益、立体化、多模式的农业发展格局。为主动抢占市场,黄楼乡尤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黄楼棉花和波尔山羊”,使之成为响誉全县品牌产品。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利用外力带动经济发展,制定并认真落实系列优惠政策,创造出宽松、安全、优惠、便利、信用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招凤引凰。正在筹建的综合贸易市场更是商机无限。如今的黄楼乡,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上新台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底,全乡国内生产完成1.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94元。
   黄楼乡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风古朴;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良好,是您投资办厂的理想去处,选择黄楼就是选择机遇。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一道,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黄楼乡投资兴业、通商贸易,并愿与各届人士携手共创黄乡更加辉煌的明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68平方公里 411729109 463000 0396 查看 黄楼镇谷歌卫星地图

黄楼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楼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古吕镇

  古吕镇是新蔡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下辖7个街道居委会(和平街、人民街、胜利街、大众街、新华街、西城街、振兴街),4个农业村民委员会(西郊村、北湖村、东湖村、三里湾村),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5600亩,总人口8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8200人,非农业人口76800人。常住人口77000人,城镇化水平达25%以上。      古吕镇交通便利,水电充裕,基础设施完备。106国道、驻新路、新阜路纵横全境,西接京广铁路,东接京九铁路,北临漯阜铁路,洪汝河绕城而过。通讯便捷,拥有万门程控电话网,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与国内、国际数字直拨。电话普及率达22.3%,其中镇区电话每百人拥有30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和""村村通""工程,镇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日供水量5000吨,用电量2700万度。实现了通电、通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城区市场繁荣,各类大中型超市、集贸综合市场22个,初步形成了连接城乡、辐射全国的市场网络和大流通格局。镇区目前有县级卫生院9所,中小学17个,各类文化场所38处。   古吕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曾是虞、夏时期,炎帝裔孙伯夷的封地。现境内仍保留春秋战国故城遗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子曾在这里讲学,其弟子问津于此。现黉学内存放的重达200公斤的孔子大铜像为全国目前仅存的两座孔子青铜像之一。绿化工程成效明显,占地2.7万平方米的大三角绿地广场即将竣工,东湖农业观光旅游区开发建设前期规划论证工作已经完成,城区人均公共绿地2平方米,绿化面积覆盖率25%以上,一个现代化的公园城镇初具雏形。.  

砖店镇

  砖店镇位于新蔡县城西18公里处,处于“阿深”、“新阳”两条高速公路交汇的黄金十字架,省道驻新公路横贯全境,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共有10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167个村民组,总人口3.1万人,4.8万亩耕地,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砖店镇属于中纬度地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盛产小麦、芝麻、棉花、反季节蔬菜、杂果等。   近年来,在镇-赵淑彦、镇长张辉的带领下,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已初步形成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皮革加工、面粉加工、棉花加工和林果开发等特色支柱产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    农业、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抓基地、抓园区、抓专业村,已形成3万亩优质小麦繁育基地,2万亩优质棉花、芝麻生产基地,3000亩无公害温棚蔬菜生产基地,1500亩杂果基地。已建成高标准规模养殖小区2个,养殖专业村6个,牛存栏达2.6万头,猪存栏达6.1万头,羊存栏达2.5万只,家禽存栏达53万只。实现了畜牧大镇向畜牧强镇的跨越。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2005年至今共引资建成百万以上的项目8个,总投资3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50万元。同时发展壮大了镇常盛皮革工艺加工厂,华兴种猪场,惠民养殖场,鸿运面粉厂,周寺养鸡场,第一、第二棉纱厂和门业生产等一批龙头企业。面粉、皮革、棉纱等特色产品以其质优而远近闻名,远销上海、河北、湖北、广东等地。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周寺、杜阁两村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周寺村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新农村雏形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砖店镇是市级“文明单位”,连续七年荣获全县综合目标评比“一等奖”。镇党委、政府先后获全省“五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红旗乡镇”、“科技进步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荣誉。.  

陈店镇

  新蔡县辖乡。1958年建东风公社,1960年更名陈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3.3万。明(港)临(泉)公路过境。辖陈店、王寨、三庙、李寺寨、谢老庄、大陈庄、刘小庄、任集、大刘庄、阎楼、郭庙、王庙、展庄、黄园14个村委会。有粮油加工、建材、竹编等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芝麻。.  

佛阁寺镇

  佛阁寺镇位于新蔡县城西南20公里处,省道335线明临路贯穿全镇,新老汝河盘卧其间,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有历史文化遗址----铁丘山和凉马台。是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东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干宝的故里。全镇总面积81平方公里,有耕地6.4万亩,14个行政村,292个村民组,4.4万人。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4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完成3.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3万元。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298元。   该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盛产优质花生、水稻、玉米、小麦、烟叶、花卉苗木、杂果、鲜鱼以及优质黄牛、瘦肉型猪、优质羊等农牧产品,形成了优质花生、水稻、玉米、杂果、鲜鱼、苗木等6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3万余亩;水稻种植1.5万亩;沿汝河25公里堤防种植优质杂果30万株;并发展养鱼网箱2000多个,养殖水面近3000亩,在张康庄村建成花卉苗圃示范园1500多亩,2005年底,全镇牛、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8万头、4.3万头、2.7万只和45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88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并依托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办种鹅厂两家,发展规模养鹅户100多户。   民营经济发迅猛。全镇民营企业达284个,其中,2005年新签约项目,河南天歌鹅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 1.1亿元,一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现已开工生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佛阁寺商贸中心小区,建立起一处占地10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贸易市场,镇区道路形成三纵三横的框架,硬化率100%,电话入户率95%以上,实现了“四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集镇人口达9000人。有干宝塑像、凉马台、刘邓大军渡河处及张康庄村农家游等旅游景点。建立起全县第一家乡镇网站,塑造出“净、美、亮”的集镇新形象,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办厂。同时,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  

练村镇

  练村镇位于新蔡县东南部,距县城21公里,交两省四县(新蔡、息县、淮滨、临泉),西连宋岗乡,北接顿岗乡,南与息县、淮滨比邻,东与安徽省临泉县隔河相望,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村,总人口61666人,耕地70408亩。   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京九铁路35公里,西距106国道15公里,京广铁路120公里,S216省道穿境而过。   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7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09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183万元。   该镇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新蔡的产粮大镇、棉花大镇,农业以小麦、棉花、玉米为主,每年向国家贡献粮食250万公斤,皮棉100余万公斤;畜牧业是练村镇的骨干产业,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因势利导,大力推广郑庄村""畜、沼、粮""生态农业模式,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为目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全镇畜牧业生产。养猪已成为全镇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2005年底全镇年千头以上的养猪场19个,养殖专业村6个,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6%。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5年新签约的温馨绣品有限公司项目计划三年投资 1.2亿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产品达数百种,主要出口到美国、西班牙等地。   两民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尤其是挖掘机行业已成为练村镇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止2005年底,全镇共拥有挖掘机260多台;全镇外出务工人员年均在4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5000余人次;   练村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名胜古迹有金兀冢、搬倒井、黑龙潭等。金庄村委田庄天然生成的毛泽东像声名远播,吸引全国各地众多人士前来慕名参观。   通过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练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度练村镇被驻马店市委授予平安建设暨社会治安先进单位,安全生产、民营经济、畜牧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稳定、综合治理等工作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开放的练村欢迎八方有识之士到这片热土投资,热情的练村人民真诚希望各界朋友共同发展。.  

棠村镇

  棠村镇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豫皖两省四市交界处,总面积59.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4.7万人,6.3万亩耕地。   棠村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正在建设的国家阿深高速和新阳高速穿境而过,省道明临路、棠西路、新阜路纵横镇境,西接京广铁路,东连京九铁路,北临漯阜铁路。东距阜阳机场仅100公里,距武汉、郑州、合肥三省会城市均为300公里。棠村电力资源丰富,农电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100%。通讯便捷,拥有万门程控电话网,镇域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率100%,全面实现国内、国际数字直拔。   棠村镇属中纬度地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属黑礓砂土区,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盛产红薯、小麦、芝麻等。横贯全境的谷河,清澈甘甜,适宜红薯生长,两岸种植红薯4.0余万亩,所产红薯个大、质优、味美、出粉率高,具有豫南“三粉(红薯粉条、粉皮、粉面)”之乡的美誉。本地盛产芝麻,以粒大、籽饱、皮薄、营养丰富为资源优势,原料丰富,适宜粮油加工。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三粉加工、粮油加工两大支柱产业。主要产品三粉、水洗芝麻等远销港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龙头企业谷河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中、低档优质粉面、粉皮、粉条,产品选用优质红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质地细腻,晶莹透明,久煮不糊,味道鲜美,是人们养生佳品。新蔡县亨通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占地16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脱皮芝麻、精制芝麻,经营纯白芝麻、黄白芝麻、黑芝麻等,年生产能力1.2万吨。目前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亨通”商标,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作为亟待发展建设的新蔡县棠村镇,我们已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真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四海宾朋到棠村来。我们将以诚实、守信的作风,公开、透明的政策,整洁、优美的环境,真诚、热情的服务,诚招八方商贾,愿与天下朋友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韩集镇

  韩集镇位于新蔡县城北15公里,北与安徽临泉接壤,东西与明临路、106国道相连。全镇辖18个村委和韩集、天庙、蒋店3集镇,222个村民组,有耕地6.7万亩,人口5.2万人。1997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韩集镇沿着改革开放之路,继往开来,利用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之优势,狠抓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曾先后荣获“全省百强文化站”、“河南省乡镇企业先进乡镇”、“河南省‘六好’先进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新蔡县韩集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饲料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具有悠久的传统、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该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谋发展,把大力发展养殖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念好养殖经,唱好养殖戏,发好养殖财。全镇已出现“家家有项目,户户搞养殖”的局面。预计全年可出栏生猪3.7万头,出栏牛1万头,出栏羊2.2万只,出栏家禽4.4万只,肉类产量达5千吨,占农业总产值的44.6%,并逐步形成了以何庄、连庄养猪场为基地,示范带动韩集、老庄孜、袁庄3个养猪专业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形式,按照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发展壮大了原有的何庄、连庄两个养猪场。新建林洼、齐寨2个养牛专业村;韩集、齐寨2个养羊专业村,初步实现了由养殖大镇向养殖强镇迈进的目标。    近年来,韩集镇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该镇成立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导,镇主要领导联系分包各重点企业。利用广播、标语、宣传车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造舆论声势,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制定了《韩集镇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规定了优化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注册、纳税、贷款等环节的服务,并积极为他们解决人才、技术引进和市场销售协调工作问题。适时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到先进地区企业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快速发展。.  

龙口镇

  新蔡县辖镇。1960年设龙口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置镇。位于县境北部,与安徽省为邻,距县城20公里,面积69.2平方公里,人口5.1万。106国道过境。辖龙口、张小寨、大杨庄、赵楼、张寨、王坦庄、边刘庄、后周庄、蓝庄、塔王庄、李楼、党庄、叶庄、葛庄、笼头张庄、时寨、张吴庄、前周庄、范庄、姚庄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芝麻,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和建材等厂。.  

李桥回族镇

  新蔡县李桥回族镇位于新蔡县城西北十八公里处洪河岸边,东有孙(召)李(桥)公路与106国道相接,南有砖(店)李(桥)公路与驻新公路相连,西与平舆县毗邻,全镇总面积40.88平方公里,期中耕地面积3.3万亩,辖10个村委,60个自然村,116个村民组,总人口27075人,其中回民5700人,是驻马店市两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近年来,李桥镇立足资源优势,坚定地走农产区工业化的强镇富民之路,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和以畜产品综合开发为主的乡镇企业,推进了畜牧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区产业化、工业现代化、集镇城市化、镇村一体化、   畜牧业快速发展,强化了畜牧产业支柱。在实际操作中,以解决群众生产过程中的认识、资金、技术、种源、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重点,采取党员干部,养殖大户示范带动的办法。相继建成了常湾、常老庄等6个养殖专业村,其中常湾、常老庄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技养殖示范村”称号,重点养殖村民组30个,养牛10头以上大户700多户,养羊30只以上的大户550多户,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养殖场30个。全镇黄牛存栏3.36万头,羊3.4万只,鸡40万只,打造了“畜牧强镇”的品牌,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52%以上,仅牛羊养殖一项就可实现户均年年增效300元以上。畜牧业的发展,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立足实际,围绕牛羊养殖全镇落实了以开发饲料、饲草资源为主的间作套种2.5万亩,种植玉米1.8万亩,花生3000亩,脱毒红署1500亩,饲料大麦1500亩,牧草600亩,为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丰富的饲料来源,进一步强化了畜牧产业支柱。   牛羊养殖业的发展,为以畜产品开发为主的乡镇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牛羊资源。推动了李桥镇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止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到164个,资产总额8700万元,拥有工程师、会计师等高中级技术人才87名,技术员278名,从业人员2468人。龙头企业畜产品开发总公司下辖新达有限公司、环球皮毛制品有限公司、长城肉牛养殖场、福利制革厂、羊绒毡毯厂、肉食加工企业六个镇办集体企业。.  

黄楼镇

  黄楼乡位于新蔡县的西部,号称“西大门”,全乡辖11个行政村,212个村民组,3.8万人,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5.858万亩。黄楼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原名黄湾。光绪皇帝曾路过此地,见亭台楼榭,颇似江南胜景,遂将其改名为黄楼。境内曾建一顶碑楼,-《圣旨》,有过往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之说。另有铁佛寺等古迹至今尚存。    近几年来,温饱有余的黄楼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在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黄楼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依托科技,强力推进农村和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了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了以优质小麦、棉花、杂果、高科技示范园区、食用菌栽培及优质肉牛、肉羊、蛋鸡规模养殖等产业为主的高效益、立体化、多模式的农业发展格局。为主动抢占市场,黄楼乡尤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黄楼棉花和波尔山羊”,使之成为响誉全县品牌产品。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利用外力带动经济发展,制定并认真落实系列优惠政策,创造出宽松、安全、优惠、便利、信用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招凤引凰。正在筹建的综合贸易市场更是商机无限。如今的黄楼乡,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上新台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底,全乡国内生产完成1.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94元。    黄楼乡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风古朴;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良好,是您投资办厂的理想去处,选择黄楼就是选择机遇。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一道,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黄楼乡投资兴业、通商贸易,并愿与各届人士携手共创黄乡更加辉煌的明天。.  

孙召镇

  孙召乡位于新蔡县北九公里处,辖17个行政村,269个村民组,农业人口45606人。乡辖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65040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境内地势平阔,土壤以黄褐色土壤和潮土为主,耕作层较厚、土壤结构良好,适于农业作物生长。2006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亿元,人均收入2525元。   孙召乡位于驻马店市的东部。为两省(安徽、河南)、三县(平舆、息县、临泉)交界处,交通便利,106国道纵贯南北10.6公里,与省级二级公路――黄化路交汇于孙召集北段。南(阳)阜(阳)、阿(荣旗)深(圳)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为孙召乡的物流畅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孙召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以“不畏权势而望友”而著称的明代嘉靖山西右布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九一,他留有故里绿波楼,并为后人留下了《绿波楼诗集》、《绿波楼文集》等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为人楷模。   近几年来,孙召乡党委、政府大力宏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的孙召精神,与时俱进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盘活、改制力度,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指导思想,按照“面向市场抓调整,围绕调整抓服务,强化服务抓科技,突出科技抓示范,加强领导抓落实”的农业发展思路,以间作套种为载体,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强树特色产业经济,目前已形成以农促工、以工补农的强乡富民良性发展模式。全乡间作套种面积达3.8万亩,并以蔬菜作为套种的主要品种。2006年棉花120万斤,芝麻250万斤,大豆300万斤,玉米800万斤,红薯800万吨,萝卜200万斤,西红柿100万斤,黄瓜300万斤,大白菜500万斤,上海青菜100万斤,南瓜200万斤,冬瓜200万斤。   为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乡党委、政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示范、人才培养、信息咨询、资金扶持的方式,积极引导,帮助农民科技改进,使户户有亮点,村村有特色。马庄、孙召、张楼、王营、大吴庄、董庄等村的高效蔬菜经济,杨王庄、宋桥、王岗等村的杂果经济效果显著。同时,为实现产业化规模经营。乡党委、政府正积极引导农民出租土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帮助农民走出去、忙起来。2006年全乡民工经济收入在8000万元以上。.  

余店镇

  新蔡县余店镇位于淮河流域的汝河中下游,地处新蔡县城西南25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国营蛟停湖农场,254个自然村,401个村民组,总人口65657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115880亩。镇党委下辖33个党(总支)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0个、镇直(总支)支部13个,现有党员1202人。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全民创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平安余店创建,有力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该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杯乡镇、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安全乡镇、文明村镇、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县级综合目标先进单位。   

十里铺乡

  十里铺乡地处新蔡县城西5公里处,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153个自然村,2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687人,耕地面积58201亩。    十里铺乡地处暖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小洪河、潘港等河流交错,水源充沛;106国道、驻新路、明临路三条主干道贯穿全境,东与京九铁路相接,西与京广铁路、107国道相连,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市属十一万变电站、长线局、机械化公路养护工区等大型项目及县法院、-、畜牧局、良种棉加工厂、畜禽改良站等单位   座落于本乡境内,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农电入户率98.5%,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该乡民风淳朴,群众开放意识较强,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外出务工。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3516。7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11571万元,畜牧业年产值4744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543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339。8万元,东西合作项目2个,引进资金30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0元,农民现金收入15934。5万元,同时教育、文化、卫生、精神文明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改革开放结硕果,栉风沐雨创辉煌”,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利用地处城郊的地哉优势,积极引进推广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蔬菜、瓜果新品种,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建成以城郊村为重点,以公路沿线为依托的瓜果、蔬菜绿色长廊,完善堤防小杂果开发3000亩,推广果瓜套、果菜套,使全乡瓜、果、菜面积达到农业种植面积的40%以上,成为县城名副其实的“菜盘子”、“果盘子”,落实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沟通城乡、辐射周边的市场网络和流通格局,在全乡形成了蔬菜种植、林果开发、畜禽养殖、个体私营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硕果累累。.  

河坞乡

  新蔡县辖乡。1977年建河坞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3.1万。明(港)临(泉)公路过境。辖河坞、陈庄、瓦屋、柏围孜、石营、孙堂、后张庄、闵庄、孙湾、戚楼、梁夹道、吴店、李湾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大豆、棉花。.  

关津乡

  关津乡位于新蔡县城南6公里处,南与信阳市息县毗邻,东与宋岗乡相连,西与正阳县接壤。106国道纵贯南北,汝河横穿东西,6条老河固道分布在全乡13个村委,水质较好。全乡地理环境优越,通讯、交通便利,水利、电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全乡辖18个行政村,154个自然村,279个村民组,13047户,5.2万人,总面积90多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7万亩。乡政府所在地关津有3000多年历史,闻名于世的“子路问津处”源于此,现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乡是新蔡县蔬菜、水稻、棉花主要产区之一,年产棉花150万公斤、优质“水晶3号”大米500万公斤、蔬菜5339万公斤。目前,全乡已发展日光温棚300个,产品运销到周边县、市。畜牧业发展迅猛,已实现规模养殖和户养相结合,以大众养殖总公司和培学养猪场为“龙头”,规模养殖场达400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1000多户,年出栏牛2.2万头、羊1.8万只、猪15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5%。林业资源丰富,实现了平原绿化,全乡活力林木株数近百万株,木材蓄量达3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4000多亩水面由乡办渔场实行科学养鱼、养猪模式,年产商品鱼100万公斤。   主要企业:   1、天兴石油城:总投资400万元,从郑州同乐公司引资300万元,该加油站设备先进,价格合理,2004年上半年完成营业额200万元。   2、关津乡鑫达饼业公司:东西部合作企业(和广州华健合作),总投资310万元,主要生产各种饼干,远销到河南、安徽等周边市县,2003年完成产值600万元。   3、关津乡大众养殖公司:总投资1000多万元,乡办集体企业,占地12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法,共带动农户1300多户。2003年完成总产值2000多万元。4、绿色综合养殖场:农民企业家翁春阳投资500万元创办,集养猪、养鱼、饲料加工、农副产品贸易于一体的大型农贸集团,年产值8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 。.  

宋岗乡

  宋岗乡位于新蔡县境东南部,东与练村镇接壤,西临关津乡,北与顿岗乡隔河相望,南与息县岗李店乡、淮滨县张里乡邻,总面积5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宋岗集,距县域10公里。洪河与汝河在乡北部汪庄村汇合。关津--练村公路横贯全境,距宋岗乡西5公里处是106国道。       宋岗乡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在去年的基础上,新组建了宋岗乡金利畜禽股份有限公司,新发展年收入30万元的中小型养猪场12个。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占农业的比重达55%,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全乡巩固发展养殖专业村7个,畜禽防疫密度95%以上,大牲畜防疫率达100%,2003年底,全乡畜牧业产值突破7802万元。      * 特 色 经 济 *    宋岗乡工业企业发展迅速,以宋岗板材厂、双飞粉皮厂、超峰予制厂、长杨庄面粉厂、腰庄予制厂为龙头企业,带动私营个体企业、个体户发展木材加工业,面粉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水泥 予制业,砖瓦加工业、建筑业。现已发展集体工业企业6家,上规模私营工业企业115家,个体工业企业255家,带动个体加工户100多户。增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安排了除劳务输出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宋岗乡经济,创造了综合效益。交通运输业,现有私营、个体企业45家。批发零售业贸易业达95个     宋岗乡以农业为基础,岗坡湾地俱全,岗地主要种植小麦、棉花、大豆、红薯、玉米、芝麻、油菜;全乡优质棉面积达1.5万亩,年产皮棉1500吨,建立腰庄、宋岗、长杨庄、后杨庄、曾营、许庄、王里店优质棉专业村7个,是全县重点产棉区之一。坡地主要开发种植水稻,刘寨水稻已初具规模;北部湾地盛产蔬菜,杜湾大葱,沈寨白菜、刘寨萝卜驰名县内外。.  

顿岗乡

  顿岗乡位于新蔡县东南部,与县城古吕镇毗邻,距106国道15公里,境内新麻、新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总人口4.1万人,辖20个行政村,153个自然村。   2005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588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0246万元,财政收入32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7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   顿岗乡依靠丰富水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先后投资580万元建成机电灌站26座,新配机井150多眼,硬化节水渠道4.5万多米,建各类农田水利配套建筑物540处,使全乡呈现出“田如畴、渠如织、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大力发展洼地稻改生产,全乡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区被省农科院定为“河南省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顿岗精米厂生产的“水晶系列”优质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顿岗牌”商标,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认证。2003年10月该大米在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评为“中国十大金奖大米”,2005年9月在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上评为金奖,为顿岗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奠定了基础。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沿洪河及分洪道沿岸建设的养殖业生产基地,集聚了全乡的养殖大户,以科学化、规模化实行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农民收入。豫粤食品加工厂生产的花生精选果销往广东开平市外资企业,出口新加坡。早期投资520万元正在修建的洪涛食品有限公司年底即可投入生产。   新蔡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的顿岗乡支湾村目前正集中搞好新村规划,在此带动下,全乡农民住房建设规划及村容村貌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顿岗乡的经济发展及精神面貌。今日的顿岗牛羊成群,稻花飘香,环境更加优美,政策更加开放,勤劳务实的顿岗人民竭诚欢迎各届宾朋前来考察、投资..  

涧头乡

  涧头乡位于新蔡县东北部,距县城9公里处,全乡辖24个行政村,265个自然村,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6.1万人。拥有涧头、徐棚两个自然集市。    涧头乡交通便利。新杨路贯穿全境,西靠106国道,距河南省会郑州、安徽省会合肥、湖北省会武汉各300公里,   特色农业逐步发展。近年来,由于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批特色农业不断落户涧头。其中涧头程庄花卉远销北京、广东等地,以南程庄粮油有限公司发展起来的黑红薯、黑绿豆、黑玉米等“黑五类”农产品成为畅销国内的知名品牌农业。   乡镇企业长足发展。全乡共有乡村企业690多家,实现乡镇企业年产值2.6亿元,入库税金达146万余元。其中拥有5000锭生产线的涧头乡宏达纺纱厂是全县挂牌重点保护企业之一。同时,赵冢、王堰、玉新等一大批中、小型畜牧养殖场落户该乡,为农业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南程庄精杂粮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色杂粮系列产品属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只要产品有黑小麦、黑花生、黑绿豆、黑红薯、黑大豆等二十多个品牌。   “平安建设”成效卓著。警务区和治安卡点成为“平安建设”的左膀右臂,我乡党委、政府在“平安涧头”的建设中,特别注重警务区和治安卡点的整治和建设,目前,已建成拥有3个高规格的警务区和78个高标准的治安卡点,不但确保了该乡社会治安稳定,同时还赢得了全市社会治安工作现场会上省市领导的参观指导,而且还引来了邻居县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另外,我们结合开展“读书兴农、争星夺杯”活动,充分利用78个治安卡点分布均匀、交通便利的网络优势,为每个治安卡点还购置了500本农村实用科技和法律知识书籍,各治安卡点的书籍每月流动一次,方便群众学习科技和法律知识,帮助群众发家致富、提高素质,不仅使治安卡点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保护伞,而且成为人民群众科技致富路上的加油站。.  

杨庄户乡

  杨庄户乡位于新蔡县东部边缘,距新蔡县城15公里,东与安徽省临泉县陈集镇交界,西与涧头乡相连,南和顿岗乡接壤,北和化庄乡毗邻,新杨二级油路穿境而过,境内油路四通八达。全乡15个行政村,183个自然村,223个村民组,总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   杨庄户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蔬菜等。全乡耕地50039亩, 其中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25063亩。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0310亩,其中粮食作物80168亩,总产量2.8万吨,其中小麦总产量2.24万吨,玉米总产量0.28万吨;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为主,棉花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量750吨,其中营养钵育棉播种面积1.2万亩,总产量640吨,蔬菜种植面积0.4万亩,总产量1万吨,其中温棚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总产量2250吨。土产为粉条、粉面,年产粉条2.8万公斤,粉面3.6万公斤。   杨庄户乡综合厂生产的小磨香油曾获省乡镇企业名优产品称号;迎民工艺制椅厂生产的工艺用椅,价廉质优,品种达20多个;畜牧业发展迅速,拥有现代化大型养殖小区一座,规模养殖场六座,全乡现存栏牛1.5万头,猪3.2万头,羊8万只,禽48万只,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78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现拥有企业386家,从业人员4860人,企业总收入2.2亿元,每年上缴国家税金108万元。.  

化庄乡

  该乡位于新蔡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东南与杨庄户交界,西临县城紧靠106国道,西南与涧头乡接壤,西北与棠村镇相连,东接安徽临泉。该乡现辖20个村委,205个自然庄,347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54400人,耕地面积65289亩,国家二级公路驻阜路从该乡横贯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该乡的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地处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可谓阳光充分,水源充足,交通、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健全,全乡共有柏油路8条,长达60多公里,实现了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已建成移动、联通两个手机接收塔,大大提高了手机、电话的入户率。为加大小城镇建设步伐,目前,该乡新修街道两横三纵,已整修的主街道宽敞明亮,路灯、水道、绿化带等设施齐全,已建成综合贸易市场一个,停车场一个,专业交易市场四个,同时,加大市场管理力度,规范市场行为,招来外地许多客户前来经商,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油菜等。近几年来该乡把加强农业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全乡已形成南棉北薯的种植模式,高科技示范园1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如杂果、高梁、旱稻、南瓜、土豆等占总耕地的40%。建立“三粉”加工基地1个,产品除本省销售外,还销往安徽、湖北等省。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状大,以邹大庙、港北、化庄为龙头的养殖专业村已辐射全乡,利用扶贫款已新建12个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养殖场,实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栎城乡

  新蔡县栎城乡紧邻新蔡县城,洪河北岸,明临路纵穿而过,西邻106国道,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信息畅通,全乡共有18个行政村,159个自然村,4.8万人,6.4万亩耕地。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盛产水果、药材、林木等。    近年来,该乡突出抓好“三大基地”、“两项工程”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大基地”即:一是万亩杂果示范基地。在梁凡庄、九里棚、六里棚、徐寨、栎城等村委栽种黄金梨、香酥梨、中华寿桃、美国杏李、日本甜柿等多种杂果,在上市季节可供应黄金梨、中华寿桃等各种鲜果8000吨,欢迎广大客商前来选购。       二是3000亩中药材基地。在梁庄、徐寨、梁凡庄、陈楼等村委栽种金银花、板蓝根、太子参、空心莲等药材3000亩。三是建立速生杨基地。沿明临路、黄化路两侧已栽种速生杨3000多亩,建成“绿色长廊”。    “两项工程”即:一是“两民”经济工程。狠抓民工、民营经济,广泛收集劳务信息,并加大对民工的技能培训,做大做强劳务输出,每年输出人员都超过万人;放宽民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和投资领域,积极鼓励干部职工从事民营经济,目前全乡已建成阿胶厂、欣欣粮油食品公司、梁凡庄康泰养殖场、韩港雪源种羊场等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23家,其中外来企业5家。    二是小集镇建设工程。为了更好地发展乡里的经济,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措施和优惠政策,并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明临路与黄化路交叉口建成集镇综合贸易市场,规范了服装市场、建材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等十个专业市场,完善了相应的水电设施,吸引了广大经营户入住经营。    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坚定了栎城人民加快农村建设进程的信心。栎城乡党委、政府以实践“-”重要思想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栎城乡党委、政府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合作洽谈,共同努力开创栎城乡的美好未来!.  

弥陀寺乡

  新蔡县辖乡。1977年建弥陀寺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3.6万。有公路南接驻(马店)新(蔡)公路,东接106国道。辖大曹庄、戴庙、万老庄、后岭、程小寨、常桥、白庄、王桥、拐张庄、孟庄、小朱庄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芝麻。.  


黄楼镇特产大全




黄楼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