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北省 >>石家庄 >> 新华区 >> 西三庄街道 >> 东三庄村

东三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三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三庄村简介

  东三庄(Dōng sān zhuāng)位于市郊西部,北环西路南侧,西隔西环北路与西三庄为邻,东北靠近石津渠,南邻新华砖厂。
  该村与西三庄原为一村,始称三姓庄,后名三庄,明嘉靖后期分开,按方位命名,该村居东,称东三庄(详见西三庄条)。
  该村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8年公社化时,由原东三庄高级社改为东三庄大队。1980年底,全村有耕地743亩,768人,均为汉族,分2个生产队,以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30105201 050051 -- 查看 东三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三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三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三庄村

  西三庄(Xī sān zhuāng)位于市郊西北部。东邻东三庄,南偏东邻钟家庄,西邻于底,北邻田家庄。   东、西三庄原为一村,名三姓庄,有阎、郭、孙三个姓氏分住在三片,分别称前牌、后牌和东牌。后来简称为三庄。现存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重修太保庄圣佛寺碑上记有"三庄"村名。到嘉靖后期始一分为二(见嘉靖三十六年本《获鹿县志》),前、后牌位于西面,称西三庄,东牌位于东面,自成村落,称东三庄。   西三庄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6年成立西三庄高级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西三庄大队。是西三庄乡政府驻地。1980年底,全村有14个生产队4,772亩耕地,4,142人,均为汉族。以农为主,兼营工、商副业。   北环西路与西环北路在村东交汇,村南有西三庄街向南直通机场路,交通方便。   

田家庄村

  田家庄(Tián jiā zhuāng)位于市郊西北部,石津渠总干渠与北泄洪渠交汇处的南侧。西南邻马家店,东南邻饮头口庄,东隔石津渠与前太保相望。村落呈"L"形。   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田氏家庙碑》记载,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田氏由北高基迁居小安舍,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田怀瑾、田怀玖等又从小安舍迁至此处,"另立村名田家庄",是为建村之始。   该村原属获鹿县,1947年12月31日划入市郊。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田家庄大队。1980年底,全村分6个生产队,有耕地1,988亩,1,628人,均为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   村东有跨越石津渠总干渠的石岗公路大桥和堤顶公路桥两座。  

大安舍村

  大安舍(Dà ān shè)位于市郊西部偏北。东邻马家店和小安舍二村,西南邻大马村,西北隔北泄洪渠与获鹿县小马村相望。   据查,明洪武年间,有王姓移民自-迁居于此,渐成村落。其村南有真定至获鹿的驿道通过,设驿站于此,因靠近安舍村(今小安舍)故名安舍铺。现存上京毗卢寺明嘉靖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有"安舍铺"名。后来该村发展很快,超过了安舍村,而取村名大安舍(见上京毗卢寺清朝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重修碑记)。   大安舍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8年公社化时,由原大安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大安舍大队。1980年底,该村有耕地1,988亩,1,628人,分6个生产队,以农业生产为主。   

马家店村

  马家店(Mǎ jiā diàn)位于市郊西部偏北,东北邻田家庄村,西邻大安舍,南邻小安舍,东滨石津四支渠。   相传明洪武初年,有马氏一家自-迁居于此,以织麻鞋为业,取名麻鞋斑点 。后以姓氏改称马家店。   该村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6年与小安舍、饮头口庄组成小安舍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小安舍大队的一个生产队。1980年底,全村有485人,以农为主。   

小安舍村

  小安舍(Xiǎo ān shè)位于市郊西部偏北。东北邻饮头口庄,西北邻大安舍,北邻马家店。   据村民回忆,原本村裴相寺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碑记有"新安舍"村名,可见该村历史悠久。其后历经战乱,村落屡遭破坏,村民渐少。明永乐年间,又有宠、党、李三姓移民自-迁居此地,改名"安舍村"。又据李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初,为避免与"安舍铺"村名混同,改名"小安舍"。   该村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6年与马家店、饮头口庄共同组成小安舍高级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小安舍大队,大队管委会驻小安舍。1980年底,该大队管辖小安舍(58。人)、马家店(485人)、饮头口庄(137人)三个生产队,共计1,205人,均为汉族,耕地1,811亩(包括社办农场250亩)。以农业生产为主。  

饮头口庄村

  饮头口庄(Yin tóu kǒu zhuāng)位于市郊西部偏北,石岗公路西南侧。西邻小安舍与马家店,西北邻田家庄,南邻西三庄。   该村南侧原有一口水井,靠近正定至获鹿的驿道,来往官役客旅常到井边饮牲口,小安舍部分村民迁此定居,渐成村落,取名饮头口庄(又名东庄),该村一直隶属小安舍村。1941年3月8日随小安舍一起划入市郊,现为小安舍大队的一个生产队,有137人,均为汉族。以农业为主,是乡良种试验场所在地。  

东三庄村

  东三庄(Dōng sān zhuāng)位于市郊西部,北环西路南侧,西隔西环北路与西三庄为邻,东北靠近石津渠,南邻新华砖厂。   该村与西三庄原为一村,始称三姓庄,后名三庄,明嘉靖后期分开,按方位命名,该村居东,称东三庄(详见西三庄条)。   该村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8年公社化时,由原东三庄高级社改为东三庄大队。1980年底,全村有耕地743亩,768人,均为汉族,分2个生产队,以农业生产为主。  

钟家庄村

  钟家庄(Zhōng jiā zhuāng)位于市郊西部。西北邻西三庄,东南邻北焦,南隔铁路与市牛奶厂为邻。   据传明初迁民时,部分移民自-迁此建村,因村东、西各有一座庙宇,都设有大钟。故名"钟夹庄"。后谐音改为钟家庄。现存留营圣母庙的清顺治、康熙两次重修碑上,都有钟家庄之名。   该村原属获鹿县,1941年3月8日划入市郊。1956年组织钟家庄高级农业社。1958年改为钟家庄大队。1980年底全村有552亩耕地,519人,均为汉族,分2个生产队,以农业为主。  


东三庄村特产大全




东三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