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窝
东沙窝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5.5公里处。有383户,1192口人。主要姓氏有李、侯、吴。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北有沙河,因淤沙曾搁浅行船,故名沙窝,又因立村沙窝东。故得名东沙窝。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645.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8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224101 | 063500 | -- | 查看 东沙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魏庄村 |
魏庄村 魏庄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7.6公里处。有188户,639口人。主要姓氏有魏、李。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据魏家家谱记载,先祖系河南省魏魁府瓦地庄迁来,以姓氏命村名魏家庄。简称魏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995.8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44元。 |
宋道口村 |
宋道口村 宋道口村位于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倴城东8.5公里处。为宋道口镇镇政府驻地。现有人口1512人,330户。主要姓氏为宋、唐、杨。 据《滦南县志》载,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地属滦州风淳屯。宋氏家族有山西山后陆州迁此立村于倴城通往丁流河的大道旁,青龙河上建有一座石桥,成为道口。故名村名为宋家道口。今称宋道口。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035.5亩。经济以农业和企业为主,人均纯收入7050元。 |
南套村 |
南套村 南套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4公里处。有245户,800口人。主要姓氏有崔、李、王。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先祖由山西山后陆州。奉命迁至永平府滦州南建村。因此地是河套,祖先姓李,故名李家套。土改时期按其方位改为南套。 地势平坦。属中壤质潮土。有耕地140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90元。 |
狮子营村 |
狮子营村 狮子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公里处。有100户,370口人。主要姓氏有张、李。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南卫社,先祖居-县。奉命迁至于此。因此地有一石狮子,故得名狮子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613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90元。 |
小骆营村 |
小骆营村 小骆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5公里处。有178户,563口人。主要姓氏有刘、田、陈。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南卫社,先祖由山西山后陆州。奉命迁至此地建村。因曾有运粮骆驼队在此安营,并因庄小得名小骆营。 地势平坦。属中壤质潮土。有耕地912.1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42元。 |
葛代坨村 |
葛代坨村 葛代坨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6公里处。有189户,667口人。主要姓氏有卢、李、张。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先祖由山西山后陆州。后迁至此地。迁来前,有一官军将领,绰号葛大头战死此地,故此立村名葛大头,后谐音葛代坨。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469.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72元。 |
小集村 |
小集村 小集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偏东东2.5公里处。有345户,1199口人。主要姓氏有劳、李、王。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明朝初年,外地移民至此地定居。建村后,在此设立集市,称此地为小集,并命名为小集庄,简称小集。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313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810元。 |
任各庄西村 |
任各庄西村 任各庄东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7.4公里处。有311户,116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李。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先祖王一道由山西山后陆州迁至此地安家落户。他的弟弟也来这里投奔哥哥,为纪念兄弟团聚,取村名认哥庄,后谐音任各庄。后因行政划分,此村在西,取名任各庄西村。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222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160元。 |
西桥村 |
西桥村 西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3公里处。有247户,897口人。主要姓氏有高、金、赵。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奉命先祖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于小清河东岸,又在小清河上修一石桥,成西桥,并以桥名为村名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338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780元. |
王庄子村 |
王庄子村 王庄子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3.5公里处。有188户,639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张。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王姓迁至此地安家落户。 按姓氏取名王家庄。俗称王庄子。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043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686元。 |
小营村 |
小营村 小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5公里处。有72户,223口人。主要姓氏有王、李、崔、赵。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由山西山后陆州大安县,王姓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此地是河套,始祖姓王,故名王家套,土改后改名小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515.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71元。 |
崔套村 |
崔套村 崔套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5公里处。有65户,268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崔。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由山西山后陆州,崔姓奉命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此地是河套,始祖姓崔,故名崔家套,后简称崔套。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422.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480元。 |
北套村 |
北套村 北套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5.2公里处。有128户,410口人。主要姓氏有薛、崔。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由山西山后陆州,薛姓奉命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此地是河套,始祖姓薛,故名薛家套,土改后,以该村所处方位,改称北套。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803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45元。 |
西沙窝村 |
西沙窝村 西沙窝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5.2公里处。有255户,898口人。主要姓氏有李、崔。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北有沙河,因淤沙曾搁浅行船,故名沙窝,又因立村沙窝西。故得名西沙窝。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45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42元。 |
东沙窝村 |
东沙窝 东沙窝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5.5公里处。有383户,1192口人。主要姓氏有李、侯、吴。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北有沙河,因淤沙曾搁浅行船,故名沙窝,又因立村沙窝东。故得名东沙窝。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645.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80元。 |
任各庄东村 |
任各庄东村 任各庄东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7.5公里处。有347户,117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李。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先祖王一道由山西山后陆州迁至此地安家落户。他的弟弟也来这里投奔哥哥,为纪念兄弟团聚,取村名认哥庄,后谐音任各庄。后因行政划分,此村在东,取名任各庄东村。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208.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160元。 |
史桥村 |
史桥村 史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2公里处。有234户,831口人。主要姓氏有史、刘、郭、韩。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史姓为大户,取名史庄。咸丰年间村北小清河上修桥一座。改名为史家桥。简称史桥。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1367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7120元。 |
前麻地村 |
前麻地村 前麻地村位于宋道口镇西北3.5公里处。有284户,925口人。主要姓氏有陈、周、王。 据《滦南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相传,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地势低洼,易种麻类,顾得名麻地庄。有因北面有另一麻庄,故称前麻地庄。后简称前麻地。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796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企业为付。人均收入7308元。 |
中麻地村 |
中麻地村 中麻地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北4公里处。有138户,443口人。主要姓氏有孙、戚、张。 据查:该村由前麻地庄分出,因位于前后麻地中间,简称中麻地。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906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企业为付。人均收入7263元。 |
杜土村 |
杜土村 杜土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北2.5公里处。有430户,1611口人。主要姓氏有杜、赵、李、蔡、韩。 据碑文记载,先世原籍山西山后陆州杜家桥。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祖先杜长久奉命带三子迁此立村。仍沿用杜家桥为村名。因此地有沙坨,改名为杜家坨。明朝中改名杜家土,简称杜土。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3227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7580元。 |
上曹营村 |
上曹营村 上曹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北2.6公里处。有279户,1033口人。主要姓氏有曹、郭。 据查:明代山西后陆州迁此立村,因曹姓居多,故得名曹营。1982地名标准化处理工作中,因南有另一曹营,故更名上曹营。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2216.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企业为付。人均收入6910元。 |
代岭村 |
代岭村 代岭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北1公里处。有116户,401口人。主要姓氏有杨、杜。 据查:明代有戴姓、王姓由山西后陆州迁此立村,因村东有沙岭,又因戴姓居多,取名戴家岭。俗称戴岭,后将戴字简化成代字,故有代岭之称。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781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企业为付。人均收入7224元。 |
丰信庄村 |
丰信庄 丰信庄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偏东3公里处。有140户,501口人。主要姓氏有张、李。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年间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垦田积粮,勤劳致富,取“丰富”“信实”之意,命其村名为丰信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005.4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630元。 |
司营村 |
司营村 司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2.5公里处。有182户,590口人。主要姓氏有吴、李。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南卫社。相传,司、李、贺三姓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司姓为大户,取名司家营,简称司营。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922.5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7284元。 |
店子村 |
店子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2.5公里处。有120户,405口人。主要姓氏有张、林。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西有一座桥,桥东有店房,故名为店子上,后简称店子。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85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49元。 |
西泽坨村 |
西泽坨村 西泽坨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1.5公里处。有359户,1225口人。主要姓氏有阎、李、张。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其此地靠清河,南有坨地,则以泽坨二字定为村名。解放初因行政区划分为两个村,此村在西,故称西泽坨。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2002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7018元。 |
东泽坨村 |
东泽坨村 东泽坨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1公里处。有242户,914口人。主要姓氏有高、文、华。 该村与西泽坨本为一村。后因行政划分为东西两村,次存在东称为东泽坨。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1529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743元。 |
庞清水村 |
庞清水村 庞清水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偏南0.5公里处。有273户,1012口人。主要姓氏有庞、刘、张。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庞姓为大户,北靠小清河,顾命村名为庞家清水。简称庞清水。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854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680元。 |
东清水村 |
东清水村 东清水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偏南1.5公里处。有410户,1454口人。主要姓氏有侯、刘、许、肖、林。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年间先祖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此地西靠小清河,顾按姓氏分别命名王清水、侯清水、刘清水。后化为一个行政村,统称东清水。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393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620元。 |
祁庄子村 |
祁庄子村 祁庄子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3公里处。有260户,885口人。主要姓氏有赵、刘、付。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祈氏于明初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姓氏命村名为祁家庄。后简称祁庄子 。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933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18150元。 |
艾庄子村 |
艾庄子村 艾庄子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3公里处。有106户,368口人。主要姓氏有范、董、张。 据艾家碑文记载,艾姓在明永乐年间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姓氏命村名为艾家庄。后简称艾庄子 。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608.4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6865元. |
王土村 |
王土村 王土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北3.5公里处。有375户,1338口人。主要姓氏有王、李。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相传,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王姓为大户,邻村叫杜家土,故命名王家土,后简称王土。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1394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7410元。 |
罗各庄村 |
罗各庄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有255户,955口人。主要姓氏有曹、杨 、刘、张。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以罗姓为大户。故名罗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546.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15元。 |
张营村 |
张营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5公里处。有177户,684口人。主要姓氏有张、叶、樊。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南卫社。张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故名张家营。后简张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406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15元。 张营村与魏庄村、宋道口村、南套村、狮子营村、小骆营村、葛代坨村、小集村、任各庄西村、西桥村、王庄子村、小营村、崔套村、北套村、西沙窝村、东沙窝村、任各庄东村、史桥村、前麻地村、中麻地村、杜土村、上曹营村、代岭村、丰信庄村、司营村、店子村、西泽坨村、东泽坨村、庞清水村、东清水村、祁庄子村、艾庄子村、王土村、罗各庄村、李土村、西小营村、张狼窝村、闫武营村、郭城子村、广东营村、刘庙村、申营村、湾村龙落村、速火庄村、南连北店村、北连北店村、断火庄村、港北村、大二里东庄村、南店村、陆营村、崔董各庄村、王董各庄村、郭董各庄村、杨董各庄村、杨顾庄村、小二里村、赵庄村、大二里西庄村、张庙村、岗子上村、南侯各庄村、北侯各庄村、沙沟子村、新庄子村相邻。 |
李土村 |
李土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2.5公里处。有401户,1417口人。主要姓氏有李、鲁。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李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故名李家土。后简称李土。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091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50元。 |
西小营村 |
西小营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2.5公里处。有159户,503口人。主要姓氏有李。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取名千家营,后因东有东小营。顾称西小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676.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147元。 |
张狼窝村 |
张狼窝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3.5公里处。有232户,751口人。主要姓氏有张。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因此地有一片荒野草地,狼窝多。后张姓奉命迁此立村,取名张家狼窝,后简称张狼窝。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496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80元。 |
闫武营村 |
闫武营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5公里处。有162户,575口人。主要姓氏有武、闫。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南卫社。后有闫姓和武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分别立村。后两村合并,故名闫武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079.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610元。 |
郭城子村 |
郭城子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3公里处。有175户,561口人。主要姓氏有郭、冯。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由山西山洪洞县奉命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间的村庄被河沟环绕,像护城河,祖先姓郭,故取名郭成子。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14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40元。 |
广东营村 |
广东营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5.5公里处。有246户,880口人。主要姓氏有武、王、黄、谭。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崇本屯。马、宋、谭、黄、康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因姓氏较杂,取名广东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327.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10元。 |
刘庙村 |
刘庙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3.5公里处。有222户,776口人。主要姓氏有刘、赵。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刘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到兰坨安家落户。后一部分人又从兰坨迁此立村,因此地庙多,立村后称刘家庙,后简称刘庙。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053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00元。 |
申营村 |
申营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有256户,880口人。主要姓氏有申、武。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年间,肖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取名肖家营。后肖姓户绝,申姓陆续迁来,改名申家营,简称申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648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650元。 |
湾村龙落村 |
湾村龙落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5公里处。有271户,952口人。主要姓氏有胡、武。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崇本屯。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时,此地有一湾,传说有一龙落于此湾,故取名龙落湾。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59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381元。 |
速火庄村 |
速火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南5.5公里处。有290户,944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王、曹。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相传乐亭县烧纸庄失火后很快烧到此地,故取名速火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85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75元。 |
南连北店村 |
南连北店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南6.5公里处。有319户,1061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田、宋。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于去乐亭大路之北,路旁有旅店,故名北店。后乐亭县烧纸庄失火连到北店,故改名连北店,后行政划分为南连北店。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872.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90元。 |
北连北店村 |
北连北店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南6.2公里处。有394户,1223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田、宋。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于去乐亭大路之北,路旁有旅店,故名北店。后乐亭县烧纸庄失火连到北店,故改名连北店,后行政划分为北连北店。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399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380元。 |
断火庄村 |
断火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南7.5公里处。有310户,1008口人。主要姓氏有刘、冷、夏。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该村学名小李庄。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后乐亭县烧纸庄失火,烧到此地熄灭,故改名断火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296.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70元。 |
港北村 |
港北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3公里处。有212户,760口人。主要姓氏有田、王。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44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50元。 |
大二里东庄村 |
大二里东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4.1公里处。有168户,616口人。主要姓氏有李、吴、崔、周。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崇丰屯。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距丁流河二里。故名二里庄,又因比邻村小二里庄大,故称大二里庄,后因行政划分取名大二里东村。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888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262元。 |
南店村 |
南店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南8公里处。有244户,845口人。主要姓氏有高、田、蒋。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连清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于去乐亭大路之南,路旁有旅店,故名南店。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766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10元。 |
陆营村 |
陆营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2.7公里处。有159户,510口人。主要姓氏有李、陆。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南卫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姓陆建村,故取名陆家营,简称陆营。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027.8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090元。 |
崔董各庄村 |
崔董各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有185户,683口人。主要姓氏有崔。 据崔姓家谱载,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原有坐地户姓董 ,故取名董各庄。后崔姓迁至此村,取名崔董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18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876元。 |
王董各庄村 |
王董各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3.2公里处。有133户,471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崔。 据崔姓家谱载,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原有坐地户姓董 ,故取名董各庄。后王姓迁至此村,取名王董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891.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644元。 |
郭董各庄村 |
郭董各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3.5公里处。有199户,692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吴、张。 据崔姓家谱载,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原有坐地户姓董 ,故取名董各庄。后郭姓迁至此村,取名郭董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391.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98元。 郭董各庄村与魏庄村、宋道口村、南套村、狮子营村、小骆营村、葛代坨村、小集村、任各庄西村、西桥村、王庄子村、小营村、崔套村、北套村、西沙窝村、东沙窝村、任各庄东村、史桥村、前麻地村、中麻地村、杜土村、上曹营村、代岭村、丰信庄村、司营村、店子村、西泽坨村、东泽坨村、庞清水村、东清水村、祁庄子村、艾庄子村、王土村、罗各庄村、张营村、李土村、西小营村、张狼窝村、闫武营村、郭城子村、广东营村、刘庙村、申营村、湾村龙落村、速火庄村、南连北店村、北连北店村、断火庄村、港北村、大二里东庄村、南店村、陆营村、崔董各庄村、王董各庄村、杨董各庄村、杨顾庄村、小二里村、赵庄村、大二里西庄村、张庙村、岗子上村、南侯各庄村、北侯各庄村、沙沟子村、新庄子村相邻。 |
杨董各庄村 |
杨董各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3.6公里处。有81户,285口人。主要姓氏有孙、杨。 据崔姓家谱载,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原有坐地户姓董 ,故取名董各庄。后杨姓迁至此村,取名杨董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527.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315元。 |
杨顾庄村 |
杨顾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有272户,802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冯、刘。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年间王首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因他会轱辘锅,故名王轱辘庄,后简称王顾庄,后与杨家营合并简称杨顾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451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350元。 杨顾庄村与魏庄村、宋道口村、南套村、狮子营村、小骆营村、葛代坨村、小集村、任各庄西村、西桥村、王庄子村、小营村、崔套村、北套村、西沙窝村、东沙窝村、任各庄东村、史桥村、前麻地村、中麻地村、杜土村、上曹营村、代岭村、丰信庄村、司营村、店子村、西泽坨村、东泽坨村、庞清水村、东清水村、祁庄子村、艾庄子村、王土村、罗各庄村、张营村、李土村、西小营村、张狼窝村、闫武营村、郭城子村、广东营村、刘庙村、申营村、湾村龙落村、速火庄村、南连北店村、北连北店村、断火庄村、港北村、大二里东庄村、南店村、陆营村、崔董各庄村、王董各庄村、郭董各庄村、杨董各庄村、小二里村、赵庄村、大二里西庄村、张庙村、岗子上村、南侯各庄村、北侯各庄村、沙沟子村、新庄子村相邻。 |
小二里村 |
小二里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4公里处。有247户,793口人。主要姓氏有刘、王、石、周。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崇丰屯。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距丁流河二里。故名二里庄,又因比邻村大二里庄小,故称小二里庄,简称小二里。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146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015元。 |
赵庄村 |
赵庄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南3.5公里处。有141户,511口人。主要姓氏有郭、赵。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赵姓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故名赵家庄。后简称赵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844.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40元。 |
大二里西庄村 |
大二里西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4.1公里处。有187户,601口人。主要姓氏有李、吴、崔、周。 据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崇丰屯。明永乐初,先祖奉命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安家落户。因距丁流河二里。故名二里庄,又因比邻村小二里庄大,故称大二里庄,后因行政划分取名大二里西村。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962.7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506元。 |
张庙村 |
张庙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公里处。有256户,903口人。主要姓氏有张、赵。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先祖张姓由山西山后陆州迁至此地安家落户。来后修建一座小庙。故得名张家庙,简称张庙。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907.2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17元。 |
岗子上村 |
岗子上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公里处。有81户,240口人。主要姓氏有孙。 据孙姓家谱记载,先祖居浙江金华县中书村,明朝永乐年间迁来直隶省永平府滦州南此地。始祖孙、王已立宜庄,乾隆五十五年因水灾迁至岗子上,故名岗子上。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384亩,经济以农业为付,小五金加工为主。人均收入7387元。 |
南侯各庄村 |
南侯各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偏西4公里处。有294户,940口人。主要姓氏有葛、刘、张。 侯姓由山西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因侯姓先迁于此,故名侯各庄。后因行政划分为南侯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2743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450元。 |
北侯各庄村 |
北侯各庄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南偏西4公里处。有283户,908口人。主要姓氏有葛、刘、张。 侯姓由山西后陆州移民迁此立村,因侯姓先迁于此,故名侯各庄。后因行政划分为北侯各庄。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804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790元。 |
沙沟子村 |
沙沟子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3.2公里处。有277户,978口人。主要姓氏有曹、阎、刘。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风淳屯,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此地建村。因附近有条河沟,故取名沙沟子。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1905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6940元。 |
新庄子村 |
新庄子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东北4公里处。有70户,238口人。主要姓氏有周、陆。 据查:该村先祖原居滦州南刘城,乾隆五十六年迁至刘城西北2里处新建一庄,故名新庄子 。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473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075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