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株洲 >> 炎陵县 >> 鹿原镇

鹿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鹿原镇谷歌卫星地图)


鹿原镇简介

  鹿原镇、东风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鹿原镇
  鹿原镇位于炎陵县西北部,与茶陵县及郴州市安仁县毗邻。1996年底由一镇一乡一村合并组建,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距炎陵县城18公里,距106国道10公里,炎资、炎安公路纵贯全镇, 氵米水斜濑河居中环流。全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5万人。初步形成了炎陵县西部重镇的""一区带两翼,三桥构重镇""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格局。境内盛产天堂茶,其中的""神农剑""茶久负盛名。全镇有5000余人常年赴外打工经商。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收入631.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2235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42.67万元,农民储蓄存款920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6648万元 。鹿原镇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炎帝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交易文化、社会文化和祭祀等民俗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并不断的得到继承和发扬。炎帝洗药池、龙脑石、圣火台、咏丰台等一系列有关炎帝的神奇传说的著名景点在这里不胜枚举,历来为华夏儿女寻根谒祖、祈福求安的圣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和风景旅游名镇。全镇有电信基站2个,移动网络2个,新华书店网点1家,加油站1座,21个村通程控电话。镇先后评为2002年度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2003年度县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4年度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湖南省2004届""文明村镇""、省农村反-警示教育先进基层单位。
   全镇共有企业18家,2004年引进到位资金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是鹿原镇引进资金项目最多,民营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镇企业生产正常运转。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小水电开发。 鹿原镇的小水电开发项区近几年内红红火火,镇内共有黄石、天堂、鲁坑、霞江、月洲湾、泷湖等水电站共6个。共装机9000千瓦。
   自来水公司。鹿原镇自来水公司,总投资近200万元,水源在南冲村龙活里泉眼,系承压山泉水。供水规模近期 2000 T / D(2010年前),远期4000 T / D。工程于2002年10月26日正式动工,2003年9月8日竣工正式通水运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万人 143平方公里 430225105 412000 0733 查看 鹿原镇谷歌卫星地图

鹿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鹿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霞阳镇

  霞阳镇、三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霞阳镇   霞阳镇系炎陵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素有“水稻大乡”、“水果之乡”之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18.45平方公里。全镇17个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程控电话,5个村用上了自来水。    回顾起来,一是以“苦干、务实、创新、争先”的精神谋求经济快速发展。响应县委号召,全年开展了“百村千户”科技致富竞赛等活动。二是形成加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三是对17个村按三三制分类,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发展各自特色经济。四是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高。尤其引进福建老板姜福清投资40多万元兴办了霞阳化工厂,建成了一条年创产值300多万元的以竹木屑等为主要原料的活性炭产品生产线;引进个体老板廖定胜投资30多万元改造石子坝村办果园建成一个千头良种猪场,有效促进了全镇牲猪产业快速发展.  

沔渡镇

  撤销沔渡镇、石洲乡,设立新的沔渡镇   沔渡镇位于县境中东部、东邻江西省井冈山市睦村乡,东南连十都镇,西连石洲乡,西北与霞阳镇接壤,北与茶陵县江口乡交界,省道S321线穿镇而过,距县城15公里。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   农、林、牧、渔总产值3549.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34.4万元,林业产值1299万元,牧业产值717万元,渔业产值99.3万元。耕地17947.1亩,其中水田16661.1亩,旱土1286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9495亩,其中粮食作物23940亩,经济作物4225亩,其它作物1330亩,主要产品产量:粮食9437吨,其中稻谷8759.3吨;油料113吨,其中油菜籽80吨;茶叶7吨;水果464吨,其中柑桔210吨;水产品64吨,其中鲜鱼45吨;牲猪出栏8360头,牲猪年末存栏6070头,耕牛年末存栏1356头;家禽出笼3.7万羽;全年完成笋竹林开发3240亩,完成退耕还林1562亩,宜林荒山造林1115亩,全年完成采伐证发放7200立方米。   科技示范户53户,科技推广项目5项;全年培训科技人员1100人(次);全镇有学校5所,在校学生165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96.2%,小学毕业率99%,中学毕业率89%。年末镇图书室藏书110000册;全镇电视履盖率100%,其中有线电视入户2090户。年末全镇程控电话1850部。镇有医院1所,村组合作医疗室16个。.  

十都镇

  炎陵县辖乡。1949年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24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乡政府驻十都墟。炎(帝陵)井(冈山)公路横贯乡境。辖良田、车溪、晓东、洋歧、红南、黄丰寨、低垅、黄上、太坪、上井、瓜僚、小江、龙口、深垅、梅冲、麻莱、南流、皮坑、密花、青石冈、桃源洞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电站、竹艺、食品、铸钢。农业主产水稻,产黑山羊、生猪、白鹅。林产有竹木加工及笋制品。桃源洞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口镇

  炎陵县水口镇是炎陵南片交通枢杻,电力供输和商贸中心,水泥公路直接连通南片其他5个乡镇,106国道纵贯全镇。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主持连队建党的纪念地,1927年-192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国工农红军数次进驻水口,是井冈山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自然资源丰富 全镇辖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面积199.7平方公里。2005年末有耕地面积12686亩(其中水田11493亩,旱土1193亩);山林面积25.3万亩(其中林地2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1%,木材蓄积量50.5万立方米;河溪干流40余公里;年末总人口15762人(其中农业人口3935户,14484人,非农业人口1278人),男性人口8267人,女性人口7395人,农村劳动力838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7.5‰,自然增长率3.4‰;初步建成新农村示范村一个。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62万元,林业产值593万元,牧业产值1762万元,渔业产值8万元,服务业产值180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28022亩,其中粮食作物21927亩,经济作物6095亩,其主要产品产量粮食8326吨,其中稻谷8039吨,油料101吨,茶叶4吨,水果260吨,水产品12吨,牲猪出栏26920头,年末存栏12980头,耕牛存栏1477头,家禽出笼26300羽,禽蛋产量21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50亩,幼林抚育2590亩,油茶垦复1300亩,笋竹两用林300亩,木材生产量6500立方米,楠竹生产量5万根。   电力资源丰富 建有3万千伏和1.5万千伏升(变)压站各一座,是炎陵县“0一园”工业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发展点区。目前,全镇境内建成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镇域内拥有各类企业542家,其中较大规模企业7个(阿尔法化工厂、天元化工厂、湘顺硅业公司、和鑫硅厂、宏发硅厂、神农玻纤厂、横溪江硅厂),从业人员1965人,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产值6600万元,税金、产值比2000年增长1倍以上。主要产品有硅铁、玻纤、工业-、木材、楠竹、红砖、石灰石等。.  

鹿原镇

  鹿原镇、东风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鹿原镇   鹿原镇位于炎陵县西北部,与茶陵县及郴州市安仁县毗邻。1996年底由一镇一乡一村合并组建,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距炎陵县城18公里,距106国道10公里,炎资、炎安公路纵贯全镇, 氵米水斜濑河居中环流。全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5万人。初步形成了炎陵县西部重镇的""一区带两翼,三桥构重镇""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格局。境内盛产天堂茶,其中的""神农剑""茶久负盛名。全镇有5000余人常年赴外打工经商。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财政收入631.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2235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42.67万元,农民储蓄存款920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6648万元 。鹿原镇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炎帝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交易文化、社会文化和祭祀等民俗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并不断的得到继承和发扬。炎帝洗药池、龙脑石、圣火台、咏丰台等一系列有关炎帝的神奇传说的著名景点在这里不胜枚举,历来为华夏儿女寻根谒祖、祈福求安的圣地,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和风景旅游名镇。全镇有电信基站2个,移动网络2个,新华书店网点1家,加油站1座,21个村通程控电话。镇先后评为2002年度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2003年度县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4年度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湖南省2004届""文明村镇""、省农村反-警示教育先进基层单位。    全镇共有企业18家,2004年引进到位资金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是鹿原镇引进资金项目最多,民营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镇企业生产正常运转。全年完成企业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小水电开发。 鹿原镇的小水电开发项区近几年内红红火火,镇内共有黄石、天堂、鲁坑、霞江、月洲湾、泷湖等水电站共6个。共装机9000千瓦。    自来水公司。鹿原镇自来水公司,总投资近200万元,水源在南冲村龙活里泉眼,系承压山泉水。供水规模近期 2000 T / D(2010年前),远期4000 T / D。工程于2002年10月26日正式动工,2003年9月8日竣工正式通水运营。.  

垅溪乡

  炎陵县辖乡。1949年属永和乡,1956年为垅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政府驻太平岭。有汉族、瑶、畲等民族。106国道贯穿乡境。辖漕溪、江洲、三口、西坑、土垒、茶背、南岸、古塘、牛塘、仙坪、茶垅、秋田、板溪、菜坪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制家具、装饰材料,乡办林场。农业主产稻谷,兼产笋、竹、水果、油茶。.  

策源乡

  炎陵县辖乡。1949年为镇定乡,1952年属第五区,1958年改策源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0.6万。乡政府驻瓷器窑。通公路。辖上洞、良桥、下坪、荣塘、平湖、竹园、长兴、倒坑、东岭、黄草、梨树洲11个村委会。境内森林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有铁合金、家具、电站、竹木建材、清水笋罐头、竹凉席、食用菌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生猪等。1995年乡敬老院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  

下村乡

  炎陵县辖乡。1949年属定治乡,1950年属下村、太平两乡,1958年为下村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174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政府驻同乐。辖同乐、云里、鹫峰、泥湖、坪坑、田心、长远、长溪、大横溪、横岗、东坑、坳头、青松、溪源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花岗石、电站、木材加工、钨砂等厂矿。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新世纪”梨和黑山羊。林业以竹笋两用林、药材林为主。.  

中村瑶族乡

  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中村瑶族乡   炎陵县辖乡。1949年属三区,1952年属六区,1956年为中村乡,1958年更名中村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政府驻中村墟。106国道横贯乡境。辖九潭、龙坪、梅岗、心田、联西、中村、道任、罗浮江、深渡、龙潭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烤茧、造纸、水电。农业主产水稻,盛产蚕茧、柰李、香菇、茶叶。1928年毛泽东率红军在道任开展插牌分地,是中国农村最早实行土地革命的示范乡。.  

船形乡

  炎陵县辖乡。1949年为船形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2年为船形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乡政府驻新生。炎资公路纵贯南北。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0.8万。辖东河、黄洞、桐睦、新生、高路、船形、长旺、沿潭、南坪、水垅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厂、电站等。农业主产稻谷、生猪等。.  


鹿原镇特产大全




鹿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