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衡阳 >> 南岳区 >> 祝融街道

祝融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祝融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祝融街道简介

   南岳区祝融街道成立于1998年7月1日,为区人民0派出机构,实施对城区的强化管理。区域范围南起长衡路,北至金沙路,西起西环路,东至东环路,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岳庙、祝圣、迎宾、独秀、白云、衡岳六个居委会。按岳政发[2002]13号文件,街道所属各居委会分别改设为社区居委会。根据《南岳区区直部门、乡镇街道“三定”工作实施意见》(岳编发[2002]09号文件)精神,祝融街道下设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及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旅游经济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行政编制11名、事业编制8名、-职数9名。2004年6月,根据岳编[2004]4号文件,2001年4月划入的区环卫处从街道办事处划出,升格并更名为区环境卫生管理局。街道于2004年根据工作需要,将机关内设机构改设为“一室四科”即:党政办公室、社区指导科、计生管理科、综治管理科、经济发展科。2006年1月街道办事处搬迁至云峰路8号(原区委办公大楼)办公。2006年底街道机关干部21人,其中党政成员8人,下属计生办、财政所、司法所、国土所、劳动保障站共有干部共12人,各社区居委会干部22人。所辖6个社区居委会共29个居民小组6206户,总人口25513人。
  -工作职责
  2002年以来,祝融街道紧紧围绕“重心下移、专职指导、理顺职责、全面提高”的思路,以加大街居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自身形象;以服务居民群众为着力点,加强社区服务,强化社会保障机制,积极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强化职能职责为重点,切实抓好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暨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以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为己任,发挥基层优势,大力配合推进了古镇整修、东环路开发、龙凤度假村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祝融街道办事处被区委区0评定为全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5万人 4.2平方公里 430412001 421000 -- 查看 祝融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祝融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祝融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祝融街道

   南岳区祝融街道成立于1998年7月1日,为区人民0派出机构,实施对城区的强化管理。区域范围南起长衡路,北至金沙路,西起西环路,东至东环路,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岳庙、祝圣、迎宾、独秀、白云、衡岳六个居委会。按岳政发[2002]13号文件,街道所属各居委会分别改设为社区居委会。根据《南岳区区直部门、乡镇街道“三定”工作实施意见》(岳编发[2002]09号文件)精神,祝融街道下设党政办公室、社会治安及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旅游经济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行政编制11名、事业编制8名、-职数9名。2004年6月,根据岳编[2004]4号文件,2001年4月划入的区环卫处从街道办事处划出,升格并更名为区环境卫生管理局。街道于2004年根据工作需要,将机关内设机构改设为“一室四科”即:党政办公室、社区指导科、计生管理科、综治管理科、经济发展科。2006年1月街道办事处搬迁至云峰路8号(原区委办公大楼)办公。2006年底街道机关干部21人,其中党政成员8人,下属计生办、财政所、司法所、国土所、劳动保障站共有干部共12人,各社区居委会干部22人。所辖6个社区居委会共29个居民小组6206户,总人口25513人。   -工作职责   2002年以来,祝融街道紧紧围绕“重心下移、专职指导、理顺职责、全面提高”的思路,以加大街居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自身形象;以服务居民群众为着力点,加强社区服务,强化社会保障机制,积极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以强化职能职责为重点,切实抓好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暨旅游环境综合治理、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以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为己任,发挥基层优势,大力配合推进了古镇整修、东环路开发、龙凤度假村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祝融街道办事处被区委区0评定为全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南岳镇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引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境内,坐落在南岳衡山最高峰——祝融峰之南麓。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丰富。2005年,全镇辖20个村,2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9万,总面积84平方公里。交通网络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东距衡山15公里,南至衡阳50公里,西枕邵阳,北接长沙,107国道和武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改革开放以来,南岳镇党委、政府依托千古名山优势,以旅游为龙头,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湖南省文明乡镇”、“湖南省经济百强镇”、“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及“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称号。   文化底蕴   (一)人文景观丰富   南岳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明奥区”之美誉,千百年来,诸多文人墨客,迁客骚人会集如此,并留下了许多绚丽的诗篇和遒劲的笔迹,成为了南岳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其中不乏大家名师,李白游历南岳时,满怀热情的写下了“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的千古名句;宋徽宗登至南岳山顶,放眼四野,挥笔御书了“天下南岳”牌匾和“寿岳”石刻题额,奠定了南岳千古名山的地位。自汉代至清,历代名人墨客吟咏南岳的诗词歌赋达1834首,作者有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王安石、朱熹、黄庭坚、王船山、魏源、谭嗣同等诸多名人志士,无不增加了南岳迷人的魅力。   (二)佛道文化源远流长   南岳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常年梵音袅袅,香火不断,在信徒心中素有灵山之美誉。镇内寺观林立,庙宇连绵,每年前来烧香祈福,拜佛求寿的人络绎不绝,成群结队,赶至八月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无处立足,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香客们身着统一服装,佩戴青头巾,胸挂红兜肚,-“南岳进香”四字。他们步行车载,昼夜不停,有的甚至携老带幼,全家出动,虔诚至极。远至广东、江西等邻省各县,近则湘西、湘北、湘南为多。因此,民间流传着一句这样的俗语,“南岳人们不种田,赶个八月吃三年”,其香火的旺盛程度可想而知。而最让人叫绝的是长期以来南岳佛道共处一山,共容一庙,和谐相处,经久不衰,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三)民俗文化繁荣昌盛   南岳镇的民俗文化极为昌盛。南岳人们平时不烧香,但到了大年三十,全区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会不约而同的到大庙朝拜圣帝,场面蔚为壮观,气势恢宏。朝拜圣帝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路上即便碰到再熟的人也不打招呼,只有为圣帝拜了年之后才互相祝福。这一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同时,南岳人们的年更饭在半夜就吃,吃饭前,要用鸡、鱼、肉等“小三牲”举行祭祀活动,感谢天地神灵和0一年来的庇佑,祈求来年的家运兴旺。而在祭祀时,不能被别人“撞破”,即不能遇到外人,否则,就冲坏了来年的好运和彩光。为了得到神灵的最先庇护,家家户户就争先举行祭祀仪式,因此,就形成了半夜三更吃年夜饭的风俗习惯。另外,南岳人们有烧头香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刚过十一点,南岳人几乎全家出动,早早来到南岳大庙门口,等待庙门打开,争烧新年第一柱香,俗称“抢头香”。据说:谁抢到正月初一头柱香,谁就最能获得菩萨的关照,当年就会事事顺利,心想事成。大庙正殿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刹那,整个街上,爆竹声声,火光灿烂,热闹非凡。其次是儿子取媳妇,父亲游街。儿子成亲这一天,父亲被朋友弄得面目全非,要化上浓装,穿上戏袍,戴上高帽,挂上牌子,悬挂“扒灰佬”三个大字,先在列祖列宗前辞行,再到街头巷尾迎接女方的到来。新娘到达后,左手牵着新郎,右手由伴娘托着,用一根草绳紧牵着公公,一并招摇过市,俗称“游街”,为了表示隆重,全镇的五条大街全部都要游到,路上祝贺声、器乐声、哄笑声此起彼伏,一路不断。这一习俗在明代以前就有了,充满了丰富的富意。过去人们常以“儿子满堂”、“四世、五世同堂”、“多子多福”、“早生儿女早得福”,为人生、家庭的幸福观,再加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思想影响,对所谓子嗣问题,视为人生头等大事。因此,“游街”的主角公公背上要挂牌子,上面写着“世代荣昌”、“子承父业”等字样,寓意“瓜瓞绵绵”。成亲三天后,还要“回门”。公公被当作“猪笼子”(配种的公猪)用绳子套在脚上,另一端栓在新媳妇手上,随新郎夫妇一起回娘家,因为猪有旺盛的繁殖能力,以此寓意,“多子多福”,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祈求“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心理。   (四)书院文化播誉千秋   南岳镇书院文化历史悠久,地位崇高,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宋代理学家胡安国及其子胡寅、胡宁、胡宏定居南岳讲学时,在紫云峰下建“春秋楼”,辟“春秋塘”,著《春秋传》,后人称之为文定书院,遗址均在岳云中学科技楼右侧。后张栻受业于门下,精心研习程、胡理学,旋为岳麓书院山长。他又与朱熹合流共研,发扬光大,从而开辟“湖湘学派”的核心思想是爱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对后人的影响极其深刻和广泛。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南岳镇先后计有邺侯、户潘、韦宙、文定、景行、南轩、集贤、甘泉、白沙、东廊等17处书院。其中南岳书院建于唐宪宗元和11年至唐穆宗长庆4年(公元816元至824年),为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书院。这17所书院中,只有邺侯书院保存完整,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南岳镇地处南岳中心腹地,山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南岳镇结合实际,立足实效,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领和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繁荣旅游附属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培植壮大民营经济,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5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36元。席草、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生猪养殖、黑山羊养殖已成为南岳镇的特色产业;村级企业大勇绿色食品、成怪腐乳等农业产品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远销东南亚等地。枫木桥珠帘手工业加工品,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产品出口广州、澳门、香港等城市;水濂农家乐诚信经营、规范管理,打造了富有南岳特色的餐饮集群,生意红火,发展势头良好。截止2006年底,全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产值超过100万的旅游产品加工业近100余户。   投资环境   南岳镇交通网络发达,区位优势明显,107国道和武广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发展后劲十足。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始终坚持“内外资并举”的方针,积极优化投资项目,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地客商广开绿灯,做好服务协调工作。2004年以来,先后有寿岳国际大酒店、国际养生休闲文化中心等五星级宾馆落户镇内。寿岳国际大酒店每年接待游客量达30余万人次,为南岳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效应。国际养生休闲文化中心2006年年底对外营业,成为国内首家佛教休闲养生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南岳的旅游品位和城市形象,激活了全镇经济。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3000亩的南岳现代化民营经济工业国也成功入驻镇内,产生积极的经济链锁反应,拉动周边村落的发展。仅2006年一年,全镇就引进外资8000多万元。旅游资源   全区主要景观景点均坐落在镇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四时之景各不相同,可谓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吸引了不少游客。南岳“四绝”,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就有“三绝”坐落在镇内。全镇拥有各种岩、洞二十余处;潭、池十余口,庙宇寺观三十余座;山上森林覆盖面广,古树名木繁多,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0余种,半山亭以上常年云雾缭绕,氧气充足,是修生养性的绝好去处,每年前来渡假避暑的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全镇每年接待游客量达300万人次,实现了门票收入2400余万元。   人民生活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南岳镇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先后完成了通村公路拉通硬化工作,电网改造工作,改水改厕工作。2006年,全镇人均道路面积为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35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23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0%,有线电视入户40%,程控电话每百人39部,农户改水、改厕、改栏、改厨达60%,同时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广泛开展“十星文明户”、“魅力村姑”、“婚育新风进万家”等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评选进一步净化了社会风气,改善了邻里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全镇连续五年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1]  

寿岳乡

  岳林乡、拜殿乡和龙凤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寿岳乡   岳林乡地处南岳西部。东南临南岳镇,西北与衡山东湖镇接壤。    1994年南岳建区后,为保护南岳风景名胜区,从衡山县东湖镇划出4个村,正式成立岳林乡。全乡土地面积18.98平方公里,耕地1704亩,宜林山地15875亩。茶园5000亩,竹林9837亩,辖4个村31个组。    岳林建乡十年来,全乡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开发兴区富民”思想指导下,经过全乡人民群众的艰苦创业,经济建设取得明显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岳林乡属高寒山区,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近几年,全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已初见成效。岳林茶叶以其品质优良,色绿味爽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另外,全乡竹木、小竹笋、水果、药材等产品均已形成。    岳林乡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山区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全乡村村通路、通邮、通电,乡政府通程控电话,农村90%的农户有电视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  


祝融街道特产大全




祝融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