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镇位于衡山县西北部,与衡阳、双峰、湘潭三县毗邻,是四县交界之地。在一九九五年撤区并乡建镇中,由原贯底乡和新桥乡合并为新桥镇。全镇总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300亩,山地面积74270亩,水面3040亩,辖24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1 个居委会,总人口26714人。
镇政府机关座落新桥镇区上街,现有在职干部职工42人,镇设党委、纪委、人大主席团、政府、政协工委等领导机构。下设党政办公室、民政办、司法办、财政所、计生办、国土所、文化站、广播站、经管站、水客站等办事机构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
本镇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有重晶石、煤等,盛产楠竹、茶叶,新桥镇茶场的“狮口雪牙”茶自1990年被评为文化名茶获金奖;林业资源充足,主要产杉木、国外松、马尾松等用材林。新桥水库库区内有四个村,水路行船十余里,周围山高林密,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山水相映,环境优美,是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新桥镇交通方便,衡娄、衡西两条柏油路在镇区交汇,到县城的公共汽车10-15分钟一趟,还有直达广州、长沙、衡阳等地的长途班车在本镇往返发出。
新桥地杰人灵,人们思想文化活跃。中国女权运动的发起人、辛亥革命先驱者之一的唐群英女王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现在的群英中学、群英街皆因此得名。
新桥镇经济优势:全镇人民以农为本,走种、养、加发展之路,庭院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鞭炮加工和造纸已初步形成规模,其中鞭炮加工的户普及率在40%以上,产品畅销省内外,全镇有造纸厂52家。
本镇特色产品:“狮口雪牙”、碧螺春牌茶叶,鞭炮、山黄鸡、纸等。
本镇重点企业:箱板纸厂、矿石粉厂。
镇机关主要服务项目 1.计划生育工作: 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及病残儿童鉴定;
2.民政:办理结婚、离婚登记、办理残疾证、五保户供养;
3.司法:民间纠纷调解;
4.国土:村民建房用地审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7万人 | 77.3平方公里 | 430423105 | 421000 | 0734 | 查看 新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开云镇 |
开云镇、沙泉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开云镇 开云镇是衡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湘江河畔,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紫巾峰下。全镇共辖区16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 开云镇历史悠久。相传唐代文学家韩愈来衡,欲登南岳,却碰上连绵阴雨、云雾遮山,韩愈便虔诚地吟诗祈祷,果然云开日出。后人在韩愈吟诗的地方建造开云楼作为纪念,开云镇由此得名。 千百年来,开云人民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劳动、创造,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和名胜古迹。这里有引人入胜的“衡山八景”;有研经讲学的雯峰、观湘、集贤和研经四大书院,虽历经沧桑,但遗迹尚存;毛泽建烈士墓就建在县城的金峰村紫巾峰山麓;毛泽东考察湖南农-动时开调查会的地方、原0衡山地方工作委员会旧址康王庙修茸一新,可供人们观赏,瞻仰。 开云镇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汽车制造业为基础,以塑料、建材、电器、陶瓷业等为龙头的17个门类的加工工业体系。境内沿107国道的开发区内,个体、联营兴办的高档次宾馆、饭店、加油站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生意红火,形成了107国道上少见的独具现代气息的不夜城。 开云镇物产丰富。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藏有金、煤、石英和石灰石等,盛产茶油、水果。拳头产品冰糖柑、红桔闻名省内外;蔬菜、家禽产品自供有余,远销长沙、株洲、衡阳。 开云镇交通十分便利。宽阔平坦的107国道、1820省道穿境而过;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隔江而行;衡山湘江大桥把铁路、公路、河流连为一体;千吨级船舶沿湘江可上溯衡阳,下入长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开云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邮电通讯发达;建有万吨水厂,11万伏变电站,供电供水正常;宾馆、旅社林立;娱乐设施齐全,新建的开云紫巾公园、观湘洲娱乐城是人们旅游、休息、娱乐的理想场所。 开云镇正在成为湘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
白果镇 |
白果镇、长青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白果镇 白果镇位于衡山县境西北,距县城37公里,涓水和省道1841线(衡娄公路)交叉从境中穿过。东与岭坡乡和湘潭县日华乡接壤,西与长青乡为邻,南与江东、贯塘乡交界,北与湘潭县龙口乡毗连。镇区总面积54.6平方公里,街道面积4.2平方公里。 白果镇原称白果铺,旧志曰白果市。相传涓水河畔有一白果古树,每年果熟季节人们纷纷前来采摘白果入药而得名。明代,属崇岳乡第一都;清代至民国初年,属朝字区;民国21年(1932)属第二区;民国25年,属白果乡;民国35年,属果山乡。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属第七区;1952年属第二区;1956 年属白果乡;1958年属伟大人民公社;1959年属白果人民公社;1984年2月属白果乡;同年6月,白果、棠兴二乡合并设立白果镇。 白果镇是一个久负盛名的革命老区,是湖南农-动的发源地,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动时曾专门到过这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镇内现有享誉全国的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名满三湘拥有500年历史的楚南第一桥。大革命时期,这里曾组织了农民自卫军随毛主席上了井冈,涌现了一大批永载史册的革命烈士,农运领袖刘东轩、谢怀德,红军师长李实行...... 白果镇现辖村(居)委会27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43个;镇村户数8416户,其中:农业户7328户,非农户818户,总人口31549人,其中:农业人口28995人。耕地面积28509.1亩(其中水田23571.6亩,旱地4937.5亩);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463.62 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918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50元。白果镇有县辖镇直单位45个,全镇有市重点中学一所(衡山县第四中学),初级中学2所。 白果镇盛产石膏,储量位居湖南省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石膏生产、加工、运输供销一条龙的特色工业。白果镇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国、地两税收入约占全县十分之一,镇级财政收入238.48万元,是衡山县后山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堪称衡山第二城镇。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全镇95%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村村组组通了机耕路、电话,80%的农户看上了彩电;每100户有27户装上了电话、15户买了摩托车,大哥大、小车已进入了平常百姓家。. |
东湖镇 |
东湖镇、马迹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东湖镇 东湖镇位于衡山西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岳北麓,东南接南岳区,东北临望峰乡,北毗江东乡,西与马迹镇相邻,1984年建镇,是衡山三个老建制镇之一。全镇总面积58.9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共有耕地面积1.2万余亩,山林面积5.5万亩。全镇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92万人。 东湖依傍“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南(岳)马(迹)线、泗(同坳)东(湖)线在境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境内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溪涧纵横,泉流遍地,风景如画,是乡间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境内山水丰沛,河溪众多,水能蕴藏量大,能源充足。全镇利用南岳群山水流垂直落差,建有11处小水电站,全镇小水电年均发电量800多KWH,成为全省水电建设的一颗明珠,镇区内同时还建有110KV变电站一座。东湖镇山峰险峻,森林资源丰富。全镇5万多亩楠竹资源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境内还有金银松、楠木、红花茶、油脂等多种珍稀树木。东湖矿产资源丰富,高岭土储量2000多万吨,品质好,分布广;钠长石储量1500万吨以上;钾长石矿储量近1000万吨,已探明的钾、钠长石矿的储量居亚洲之首。 东湖山川钟灵毓秀,东湖人民勤劳务实。近两万东湖人民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厚爱,积极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在稳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农经济。目前,全镇兴办竹木加工企业10余家,各类矿山采掘、加工及其他企业近50家。. |
萱洲镇 |
萱洲镇和贺家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萱洲镇 萱洲镇位于衡山县的南端,地处衡东、衡阳、衡南、石鼓区、衡山五县(区)交界处。相传在今萱洲集镇下游半华里的湘江河畔,有一沙洲,洲上盛产萱草,故称“萱洲河”。萱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遂成集镇。1956年设萱洲乡,1994年由乡改为镇,1995年,原糖铺乡并入。 萱洲镇总面积52.7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6个行政村,人口两万余人。镇机关内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司法办、民政办、团委、妇联、计生办、国土所、户籍办。 萱洲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靠湘江,北依107国道,衡萱公路穿境而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盛产菜油、茶油、鲜长枣、柑桔等。萱洲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000吨以上,生猪出栏30000头,家禽出笼40万羽以上,湘黄鸡养殖较为有名。 萱洲风光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有几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址--衡山古窑;有历经几个朝代的古庙宇、金莲寺、三圣祠;有镇守萱洲风水的杨泗水府庙;有清朝名将曾国藩故居--易家院子;有行善积德的读书圣地--慈善堂;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纪念地--蔡候殿。. |
长江镇 |
长江镇位于衡山县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县城毗邻,北与湘潭县接壤,西与沙泉乡接界,为三县交界之地,是衡山的“北大门”。湘江流经该镇长达30华里,故名“长江”。 1956年,该地属石桥乡。1958年属长江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长江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中,原宋桥乡的金门、富台、宋桥三个村并入长江镇。现辖24个村,242个村民小组,l个居委会,总面积74.4平方公里。 长江紧临县城,交通便捷。107国道纵贯南北,境内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湘江四季通航。长江镇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地下聚宝藏金。现探明的有金、煤、石灰石、陶泥、瓷泥、耐火泥、云母片等珍贵的稀有矿藏十多种,特别是紫砂陶泥,蕴藏量大,质地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长江镇地处湘江流域,土质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产量居全县各乡镇之首,被人们誉为“衡山第一粮仓”。近年来,长江镇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非农产业发展迅速。长江的竹凉席市场远近闻名。 长江的事业在腾飞,长江的人民在前进,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的长江将向人们展示更加繁华、富强、旺盛的雄姿。. |
新桥镇 |
新桥镇位于衡山县西北部,与衡阳、双峰、湘潭三县毗邻,是四县交界之地。在一九九五年撤区并乡建镇中,由原贯底乡和新桥乡合并为新桥镇。全镇总面积7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300亩,山地面积74270亩,水面3040亩,辖24个行政村(238个村民小组),1 个居委会,总人口26714人。 镇政府机关座落新桥镇区上街,现有在职干部职工42人,镇设党委、纪委、人大主席团、政府、政协工委等领导机构。下设党政办公室、民政办、司法办、财政所、计生办、国土所、文化站、广播站、经管站、水客站等办事机构及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 本镇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有重晶石、煤等,盛产楠竹、茶叶,新桥镇茶场的“狮口雪牙”茶自1990年被评为文化名茶获金奖;林业资源充足,主要产杉木、国外松、马尾松等用材林。新桥水库库区内有四个村,水路行船十余里,周围山高林密,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山水相映,环境优美,是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新桥镇交通方便,衡娄、衡西两条柏油路在镇区交汇,到县城的公共汽车10-15分钟一趟,还有直达广州、长沙、衡阳等地的长途班车在本镇往返发出。 新桥地杰人灵,人们思想文化活跃。中国女权运动的发起人、辛亥革命先驱者之一的唐群英女王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人物,现在的群英中学、群英街皆因此得名。 新桥镇经济优势:全镇人民以农为本,走种、养、加发展之路,庭院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鞭炮加工和造纸已初步形成规模,其中鞭炮加工的户普及率在40%以上,产品畅销省内外,全镇有造纸厂52家。 本镇特色产品:“狮口雪牙”、碧螺春牌茶叶,鞭炮、山黄鸡、纸等。 本镇重点企业:箱板纸厂、矿石粉厂。 镇机关主要服务项目 1.计划生育工作: 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及病残儿童鉴定; 2.民政:办理结婚、离婚登记、办理残疾证、五保户供养; 3.司法:民间纠纷调解; 4.国土:村民建房用地审批。. |
店门镇 |
店门镇位于衡山县西南部,东临永和、贺家、萱洲,北接南岳区,西南与衡阳县毗邻。传说明朝末年,此地开有一家店铺,供往返南岳朝圣者和旅客食宿,店门对面有座船形小山,山侧有两株大枫树,远远望去,宛如轻舟扬帆,当时人们给此地取名“店门船”,后演变为“店门前”,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小集镇。1953年成立店门乡,1993年10月,建立店门镇,1995年5月,又将原祝融乡并人其中,成为衡山县18个乡镇中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总面积 9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6万亩,辖21个村,l个居委会,2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1万。 店门镇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历经多年建设,店门镇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生产水旱元忧,座落在该镇天鹅村内的九观桥水库,蓄水量2880万立方米,是全县容量最大的水库。店门交通便利,107国道贯穿全镇14公里路段,21条村级公路将村村相连。通讯发达,全镇程控电话均已开通。能源丰富,全镇除衡山电网供电外,另有乡村小水电站4个,年发电总量30万KWH,用电普及率达100%。 席草种植和加工是本镇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13000亩(湘南种植面积最大),有草席自动编织机1000余台,年编织能力逾千万条,年产值过亿元。店门镇还有丰富的竹木资源。店门人民凭借这些有利条件,正朝着小康的道路奋进。. |
永和乡 |
永和乡地处衡山南面的湘江河畔,毗邻开云镇,东临湘江、西靠店门镇,南接贺家乡,北通师古乡,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原新场市乡和原沙头乡合并为现在的永和乡。全乡总面积6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99亩,其中水亩面积13926亩;林地面积29670亩。全乡辖2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63万人。 永和乡水陆交通便利。黄金水道湘江依傍全境,衡萱公路纵贯南北,东与京广铁路隔江相望,北经县城可直达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 永和乡属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农产品品种丰富,其中桃李、瓜果较为有名。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十分注重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主要骨干企业有衡山县油墨厂、塑料工程公司、衡山县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国家重点工程--大源渡湘江航运水利枢纽座落在本乡永和村境内,该工程将给永和乡经济发展带来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永和乡党委、政府将以优惠政策吸引人,以优质的服务留住人,以诚恳之心感动各届人士。欢迎各届人士来永和考察投资兴业,永和是您最好的选择。. |
福田铺乡 |
福田铺乡位于衡山县东北部,南接南岳,北抵湘潭。传说福田铺附近的一丘水田中有一风水宝地,故人们称之为“福田”。因该地处衡山与白果、湘潭往来交通要道,过客不断,逐渐成一小镇,镇上店铺较多,“福田铺”因此而得名。 解放后这里属白峰乡,1958年属和平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沙泉人民公社。1961年由沙泉公社分出,建立福田铺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福田铺乡。全乡现辖17个村,16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2.9平方公里,总人1.77万人。 福田境内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矿、高岭土等矿藏,花岗石蕴藏量达1.7亿立方米,其中,尤以黑公花岗石和白色花岗石极为罕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境内青山绿水,竹木成荫,林木总蓄积量达20万立方米,松脂可割取面积达15000亩。 全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衡(山)娄(底)公路纵贯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乡政府驻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建成了商业和工业两个小区,程控电话已开通,电力、水源充足,是建厂办店的理想之地。. |
岭坡乡 |
岭坡乡、望峰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岭坡乡 岭坡乡位于衡山县西北部。岭坡即为岭坡坳,原名领票坳。传说该地东北高峰岭下,有一水塘,塘下有一小桥,塘水流至桥下溪内,凝结为盐,可供食用,此桥古称出盐桥。前来买盐者先在此坳上领取盐票,故人们称此地为“领票坳”,后逐渐演变为岭坡坳,岭坡乡由此得名。 1953年,岭坡乡属2区,1956年岭坡、潮水、黄东、太平4个乡合并为岭坡乡。 1958年属曙光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沙泉人民公社。1961年冬由沙泉公社分出,成立岭坡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岭坡乡。现辖18个村,13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 步人岭坡乡,盈盈绿意挟着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顿觉心神舒爽。山上竹木成林,绿树葱茏。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0%。 岭坡乡经济以种养业为主。近几年来,岭坡乡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呈现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奈李、板栗、红枣、蚕桑等特产逐渐形成优势,畅销省内外市场。 该乡矿产资源除了现已开采的贵重金属金矿外,已探明的还有瓷泥、钾长石、钠长石等,储量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自1992年开始,岭坡乡在乡政府驻地龙潭村投人800多万元,加快小城镇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万众兴伟业,同心绘宏图。为了进一步加快岭坡的经济发展步伐,勤劳、勇敢的岭坡人民抓住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机遇,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着眼于本地优势,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和竹木资源,以金矿开采和竹木加工为突破口,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力争早日使岭坡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贯塘乡 |
贯塘乡位于衡山县西北部,距县城44公里,总面积34.平方公里。因境内老湾村前原有六口水塘,相距不远,水可互相流通,人们遂称中央的一口塘为“贯塘”。贯塘乡因此而得名。 1953年,贯塘属第3区,辖义母、东阳、贯塘、枫林4乡,1956年合并为贯塘乡,1958年属伟大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白果人民公社,1961年由白果人民公社分出,建立贯塘人民公社,1974年迁东阳村迎龙桥。1984年2月改为贯塘乡至今。全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余人。共有耕地面积13944亩,其中水田12520亩。 贯塘乡交通方便,314省道穿越全境。这里人杰地灵,衡山最早的党支部就建立在此。这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主要农副产品有粮食、茶叶、柑桔、奈李等,素有“茶叶、柑桔之乡”的美称。贯塘柑桔场是全市最大的集体柑桔场,年产量上万担;“岳北大白”名茶畅销国内外。这里出产的萝卜味甜清脆,远近闻名。这里鞭炮、瓦窑生产历史悠久,青瓦一直供不应求。 近年来,贯塘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民营企业有贯塘电杆厂、红砖厂等。. |
江东乡 |
江东乡位于衡山县西北部,距县城47公里,东临望峰乡,北邻白果镇,西界贯塘乡,南接东湖、新桥两镇。该乡境内南河下游原有一座两个石墩的木板桥,名“双墩桥”,后演变为“江东桥”,江东乡即以此得名。解放初湖,江东乡地域属12区。1956年设江东乡。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东湖人民公社,1961年由东湖公社分出,建立江东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江东乡至今。全乡总面积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共辖16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人。 江东交通便利,县城通往江东乡柏油公路纵贯全乡8个村,村村组组均已通公路。江东乡土地肥沃,是衡山县的一个产粮大乡。多年来,江东乡人民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全乡农田已实现自流灌溉,保证了农业的丰收稳产,每年为国家交售粮食200多万公斤。江东乡矿产资源丰富,成垅村李家岭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瓷泥和石膏矿床。近年来,乡政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开发地下矿藏,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目前,乡石膏矿开采石膏销往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乡瓷泥矿生产的瓷泥销往河南、株州、澧陵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招商项目及优惠政策: 江东化工厂已停产几年,厂房、办公楼等基础设施齐全,该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适合开办各种化工企业。乡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减免各种税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