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坨村简介
西黄坨村,280户,990人,耕地面积2524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20元。
东黄坨镇政府、东黄坨中学、东黄坨镇教办、东黄坨幼儿园、唐山市兴达服装厂、唐山市鑫业五金制造厂等坐落该村,直接带动了该村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外出务工业的蓬勃发展。该村有8家从事饭店、冷冻行业,4家从事机电修理,从业人员40多人。唐山市兴达服装厂、唐山市鑫业五金制造厂的建设,直接从该村招收工人达100多人,大大增加了农民的个人收入。
曹妃甸的发展也直接推动该村外出务工业的发展,该村有200多人常年在曹妃甸、唐海等地从事工程建筑、技术操作的工作,人均年收入200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 60万元,打通全村20多条街道,全部铺设了钢渣,铺设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街道水泥硬化6000平方米,主街道两侧植树1000棵,极大的美化了环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224116 | 063500 | -- | 查看 西黄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玉坨村 |
西玉坨村 西玉坨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5公里,全村540户,2096人,耕地面积4577亩,主要农作物种植水稻,主导产业为淡水养殖,2010年底人均收入7066元。 该村濒临唐海,苇草、池塘多,多年来,该村积极围绕调整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开垦苇塘,开发淡水养殖业,目前已开发淡水养殖4000多亩,精养面积达到了3000亩。为进一步扩宽自己优势产业,该村通过大力宣传打出西玉坨垂钓的品牌,同时又投资4万元,修善了通往鱼池的道路,为垂钓人员准备了垂钓的位置、工具等等,年来此垂钓观光的达到20000人次,为该村养殖业增添了活力。 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打通全村102条街道,全部铺设了钢渣,主要街道水泥硬化14000平方米,建立了1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改建两室14间,主要街道种植了花草。 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极大的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高,激发了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在村两委的积极引导下,该村成立了一支篮球队,并多次邀请唐海、丰南等周边村庄的篮球爱好者来村比赛,也带出了西玉坨的名声。村妇联还组织了40多名妇女参加的舞蹈队,该队多次被邀请到其他村表演,西玉坨村的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购买需求,该村还在村设立了集日,每逢月四、九为集日,人民生活也更加的充实。 |
东玉坨村 |
东玉坨村 东玉坨村座落在东黄坨镇西南部,与唐海县二场接壤,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迁曹公路从村东穿过,距沿海高速公路出入口仅300米,是我县距沿海及曹妃甸最近的乡镇之一。全村共360户,1470口人,有党小组8个,党员57名,有耕地面积3924亩,未利用土地2000余亩,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7054元,位居全镇前列。 该村的主导产业为淡水养殖和设施果菜生产:全村淡水养殖面积600亩,全部为高标准精养池,通过精细管理,引进新品种、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等措施,使养殖效益逐年提高,2010年全村淡水养殖获纯收入300万元,他们还通过统一规划设施果菜生产区,投资20万元,架线1000延长米,增容100KVA,修路2000米,为从事果菜生产的群众提供服务,全村先后建起大棚175个,占地260多亩,年可为农民增收350万元。 近两年来,该村先后投资150万元,将全村72条街道全部硬化,其中钢渣硬化70条,水泥硬化2条,投资15万元,修建了村民健身广场一个1960平方米,内设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各一个,安装健身器材16台套,投资15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投资8万元建设农家书屋一个,藏书1万多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思想精神境界。 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同唐山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建设以大棚果菜生产基地、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农贸大市场、净菜加工厂,净菜配送物流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立体农业项目,预计总投资可达1亿元。 相信东玉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
营守庄村 |
营守庄村 营守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全村146户,503口人,耕地面积1584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7018元。 该村有90%农户从事红薯种植业,包括从外地常年承包土地面积,该村种植红薯面积达到2600亩,品种新颖,产量高,品质好,常年同北京、天津、唐山等各大薯业加工厂和超市签定红薯定单。 在该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共投资14万元,修建水泥路3600平方米,清理街道14条,铺设钢渣路面2.3万平方米,建设两室5间,种植花草2000株,由于工作事迹突出,该村党支部多年来一直被县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称号。 为了更好的发展村里经济,该村两委充分利用村里原有钢厂闲置的土地,积极招商,2010年京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原钢厂院内改建成粒化高炉复合矿渣粉厂。 红薯产业兴旺,厂矿建设兴起必将带动该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
郑庄子村 |
郑庄子村 郑庄子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全村185户,612口人,耕地面积2018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7020元。 全村有113户从事碳化稻壳加工,年加工能力可达10000吨,产品远销东三省、唐山、天津等地,实现产值700多万元,获纯效益144万元,占全村经济纯收入的59%,上缴国家税金35万元,涌现出了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大户8个,户获纯利10万元的大户5个。村中有炭化加工销售经济人员10多名,积极为加工户跑销路,充分调动了群众搞加工的积极性,使该产业越做越红火。 |
新户村 |
新户村 新户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全村264户,869口人,耕地面积2458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7043元。 该村全部从事红薯种植业,包括从外地常年承包的土地,该村红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品种新颖,产量高,品质好,常年同北京、天津、唐山等各大薯业加工厂和超市签定红薯定单。由于薯业种植需要,该村开始发展窖储产业,已有高标准红薯储窖12个,一般型储窖150个。 在该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共投资47万元,修建柏油路面1600平方米,清理街道27条,铺设钢渣路面4万平方米,建设两室7间,种植花草2000株,由于工作事迹突出,该村被定为县级文明生态村,党支部多年来一直被县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称号。 |
闫庄户村 |
闫庄户村简介 闫庄户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全村480户,1765人,耕地面积1218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08元。 生猪养殖、运输、路边经济为该村主导产业。目前有养殖小区2个200亩,存栏能繁母猪1100头,年出栏生猪2.2万头。该村位于唐柏路北侧,交通发达、人流大,近几年,随着曹妃甸的发展,该村积极引导农村从事路边经济发展,目前有路边门市30多家,从事路边经济的直接间接人员达200人。随着路边经济的起步,交通运输业也悄然兴起,该村有100多辆车从事稻米、玉米、沙石料运输,人员达300人。 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 100多万元,打通全村40多条街道,并全部钢渣硬化,硬化面积24000平方米,主要街道柏油硬化800平方米,两侧植树1000棵。滦河希望小学坐落于该村,附近5个村学生来此就读,为方便学生,该村投资6万元,修缮了通往学校的道路,石渣硬化8000平方米。 |
王各庄村 |
王各庄村简介 王各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全村178户,593人,地势平坦,属于沙性土壤,耕地面积2321亩,旱田,2010年底人均收入7008元。 该村距离主要交通要道唐柏公路远,属于偏远村庄,地质薄弱,资源少,经济基础差。近几年,随着曹妃甸的大开发,该村开始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在村经济人带动下,目前已经有310名人员外出务工,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出务工专业村,人均年收入20000元。经济的发展,催生群众对环境的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群众筹资3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面8000平方米,修通了该村通往唐柏公路的连接线,投资20多万元打通全村的街道,并全部石渣硬化,硬化面积20000平方米,结束了该村阴雨天出行不便的历史。 |
西黄坨村 |
西黄坨村简介 西黄坨村,280户,990人,耕地面积2524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20元。 东黄坨镇政府、东黄坨中学、东黄坨镇教办、东黄坨幼儿园、唐山市兴达服装厂、唐山市鑫业五金制造厂等坐落该村,直接带动了该村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外出务工业的蓬勃发展。该村有8家从事饭店、冷冻行业,4家从事机电修理,从业人员40多人。唐山市兴达服装厂、唐山市鑫业五金制造厂的建设,直接从该村招收工人达100多人,大大增加了农民的个人收入。 曹妃甸的发展也直接推动该村外出务工业的发展,该村有200多人常年在曹妃甸、唐海等地从事工程建筑、技术操作的工作,人均年收入200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 60万元,打通全村20多条街道,全部铺设了钢渣,铺设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街道水泥硬化6000平方米,主街道两侧植树1000棵,极大的美化了环境。 |
东黄坨村 |
东黄坨村简介 东黄坨村,320户,1178人,耕地面积3953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20元。 棚菜种植、路边经济为该村主导产业。棚菜种植一直是该村主要收入,目前该村有棚菜120个,主要为冷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常年为天津、唐山等各大超市供货。东黄坨卫生院、东黄坨信用社、东黄坨农业服务站、加油站等服务部门坐落该村,也直接带动了该村副业、商业的发展。主要街道有包括商店、饭店和沙石料等各类商业经营门市40多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150人。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 70多万元,打通全村60多条街道,并全部铺设钢渣路面,铺设面积27000平方米,主街道水泥硬化10000平方米,两侧植树1000棵,筹资14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的改装。 东黄坨中心小学坐落该村村北,附近5个村学生来此就读,有教师17名,学生350人。 |
许各庄村 |
许各庄村简介 许各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北4公里,本属一个自然村,后改组分成三个行政村。其中许一组村120户,483人,耕地面积1896亩,2010年底人均收入6832元。许二组189户,752人,耕地1952亩,2010年底人均收入6955元。许三村164户,595人,耕地面积1959亩,2010年底人均收入6941元。 许各庄村距离主要交通干道唐柏公路4公里,距离长大线4公里,交通不是很方便,属偏僻地带,多年来发展一直落后于本镇其他村。三个行政村聚集,但户户交错,没明显界限,长期以来村址为三个村共同协商管理,经济发展也彼此相互带动。许各庄村属于沙性土质,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 近几年,随着曹妃甸的大开发,三个村开始引导群众从事大棚种植,目前三个村共有包括桃棚、蔬菜、养殖等大棚80个,经纪人12人,长期到曹妃甸、天津、唐山等地联系业务,帮助群众外输产品。 随着新农村建设,三个村筹资30万元联合修建了水泥路面4公里,修通了唐柏路和长大线的连接线。许一组村投资12万元,石渣硬化路面10000平方米,许二组村投资40万元,石渣硬化路面24000平方米,修建了8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筹资30多万元,完成了自来水改装。许三组村作为老区建设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25万元,新打机井2眼,修建水泥路面3200平方米,6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也已奠基。 许各庄完全小学坐落于村北,有教师10名,学生165人,为支持教育,三个村共同美化了校园环境,植树200棵,铺设花砖路面400平方米。 |
崔三庄村 |
崔三庄村 崔三庄村,位于东黄坨镇驻地东3公里,165户、560口人,耕地面积1404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7020元。 全村有84户170人从事林果生产,林果种植面积达350亩,实现果品产量520吨,林果生产获纯收入121万元,占全村经济纯收入的54.1%。 本着稳定面积攻单产,改善果品品质增效益的原则,先后引进了红富士、嘎啦、久保等新品种5个,引进了果品贴花、贴字、套袋等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使该村生产的果品个大、色靓、味美,果品远销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投入4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面2700平方米,石渣硬化26条街道,修建广场500平方米,改建两室6间,安装路灯12盏,道路两侧种植柿子树400棵。筹集资金30多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的改造。 |
梁各庄村 |
梁各庄村 梁各庄村现有人口1188人,320户,耕地面积3632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为7048元。 新农村建设以来,全村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村民中心建设:图书室内置图书两万册;新建高标准村址8间;修建广场1000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6组;修建东西向主街道一条600米,南北向主胡同两条各350米,通村公路两条共计900米,均为水泥硬面路;主街道已实现树木、花草绿化、环境美化,主街道安装路灯19盏,栽植龙爪槐300株,冬青树1万余棵;43条副街道全长12000米全部钢渣硬化;新建沼气池92个,改厕302个。 产业结构调整亮点突出:一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几年来,新上变压器9台,电力增容600KVA,打机井25眼,洗修旧井13眼,架线5500多延长米,安装节水管道800多亩,新增水浇地面积2500亩,结束了靠天吃饭的耕种历史,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引导规模养殖。在村南规划出养猪小区40亩,引导群众进入小区进行规模养殖,养殖规模达13500余头。建设滦南县新田奶牛养殖场1个,该场于自身养殖与托牛为一体,奶牛存栏达800头,可带动本村及周边奶牛养殖户100多户。三是根据本村泥瓦匠手艺人数众多的特点,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外输劳动力300人左右,年实现工资性收入240余万元。四是利用村内现有的废弃坑塘发展淡水养殖,开发鱼塘500亩,并全部实现精养。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该村还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十星级文明户达到70%;全村制定了《村民行为规范》,并印发宣传单到各户,培养群众讲究卫生、互助互爱、讲究文明的良好习惯,群众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目前,梁各庄的两委班子对村庄发展充满憧憬,他们满怀信心,力争早日把梁各庄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庄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崔二庄村 |
崔二庄村简介 崔二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全村190户,615人,地势平坦,属于沙性土壤,耕地面积1218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08元。 该村虽然主导产业为农业,但地质薄弱,人均土地较少,资源少。由于杨柏线从该村穿过,交通比较发达,多年来积极引导农民从事交通运输业,目前有54辆车从事运输业,同时也带动100多人从事务工。为了更好的发展村里经济,该村两委充分利用村里原有编织袋厂闲置的8亩土地,积极招商,2011年投资近千万元的滦南县好合木制模板厂落户该村,带动了该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14万元,打通全村14条街道,主要街道水泥硬化2000平方米,两侧植树300棵。 |
崔大庄村 |
崔大庄村简介 崔大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东4公里,全村268户,853人,地势平坦,属于沙性土壤,耕地面积1099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22元。 该村虽然主导产业为农业,但地质薄弱,人均土地较少,资源少。在村干部多年摸索经验中,积极引导农村从事务工行业,目前该村有300多人长期在曹妃甸、唐海等地务工,还有部分农民在山东、内蒙等地从事冶炼技术工作,人均年收入200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40余万元,建设健身广场300平米,改建了两室4间,打通全村21条街道,并全部铺设了钢渣,铺设面积达24000平方米,主要街道水泥硬化2400平方米,两侧植树1000棵。为大力支持教育业,该村投资2万元为学校铺设石渣路200米,在学校周边植树400棵。目前,该村正积极筹措资金准备硬化全村所有街道。 |
郝各庄村 |
郝各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东5公里,全村356户,1247人,地势平坦,属于沙性土壤,耕地面积3393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49元。 该村属于养殖专业村,经过多年发展全村有养殖小区2个,150亩,存栏能繁母猪600头,年出栏生猪1.9万头,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养殖户有8家。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68万余元,打通全村46条街道,全部铺设了钢渣,主要街道水泥硬化32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000延长米,改建了两室,主要街道种植了花草。环境的改变,人民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步发展的时期,该村利用原瓶厂闲置的30亩土地积极招商,2010年投资1亿元的滦南县正捷机械制造厂落户该村,也带动了该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目前,该村正积极筹措资金准备硬化全村所有街道,郝各庄村明天会更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