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桥镇位于耒阳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相传过去通往县城的主道被一江水截住,搭桥而过,后改建石拱桥。在兴建时曾屡砌屡坍,巧遇一白须老人指点,果然建成,人们便称此桥为""哲人之桥"",简称哲桥。1995年撤区并乡时,将原集贤乡和哲桥镇合并组成新哲桥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000年末总人口49106人,其中非农业人员1456人。该镇有油茶林、高岭土、锰三大资源优势,其中高岭土储量及质量居全国之首。2000年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9518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34万元。
全镇有耕地4.04万亩,其中水田3.26万亩,旱土0.78万亩,粮食年产量26039吨,上交国家商品粮370万公斤。
自95年来共投资255万元兴建高岭土精粉加工厂和粉锰加工厂二大支柱企业。2000年企业生产总产值78600万元,创利税615万元.
有用材林1700亩,经济林12.78万亩,其中油茶林11.8万亩,果木林0.98万亩,2000年度造林1700亩。
有集体商店8个,个体摊位407个,从业人员1486人,2000年实现商品营业额2456万元,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2325万元,上交工商管理费87.l万元。
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7个村都已开通程控电话,有中学2所,小学28所,在校学生6898人,中小学教师342个。哲桥中心完小经督导评估由规范性学校升为示范性中心完小,石塘联小经督导评估已达到了规范性学校标准。医院2所,医疗点29个,医疗人员76人。
2000年人平纯收人2518元,人均储蓄存款208元,人平居住面积13.8平方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用户迅速增加。.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4.91万人 | 148平方公里 | 430481109 | 421000 | 0734 | 查看 哲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蔡子池街道 |
蔡子池街道办事处地处耒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处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1个社区、5个处属企业,常住人口约11.8万人,有房长居人口11.9万,共计23.7万人,耕地面积722.60公顷。2007年蔡子池街道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精神为指引,以“发展”总揽全局,以“创一流,争第一”为工作目标,全处上下立足处情,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推进经济转型,坚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的方略,科学谋划,务实奋进,充分发挥了全市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倾力打造兴旺、秀美、和谐的新蔡子池,谱写了富民强处的崭新篇章。年内,处域经济持续增长,实力不断增强,全处完成GDP24.8亿元;民营经济生产总值达19.3132亿元,创利税1.791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990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增可支配收入11868.5元,增长20.3%。是年,该处荣获市域经济发展十强单位,其他20余项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处计生协会被评为“全国基层先进协会”,农业普查工作亦被推荐评为全国先进单位。[1] |
灶市街街道 |
灶市街道办事处位于耒阳市城区西南部,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辖9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134个居民小组,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500人,其中非农人口60938人。全处有耕地面积8212亩,其中水田5767亩,旱土2445亩,2007年全处工农业总产值达273794万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58880万元,实现利润25371万元,增长13%,农牧渔业总收入14914万元,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4164元。2005年全处财政总收入714万元,其中,国地两税710万元,2006年财政总收入1304万元,其中,国地税1299万元,2007年全处财政收入完成2498万元,递增146.25%,其中地税完成1385万元,国税完成1085.6万元。 灶市街道办事处是耒阳市四大基地,一是工业基地。灶市辖区内国家、省、市单位众多,有大唐耒阳电厂、白沙煤电集团、白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四○地质勘探队、灶市钢铁厂、来水运输公司、耒阳火车站、来中水电站等;二是农业产业化基地。灶市拥有耒阳最大的蔬菜基地,沙头、零洲两村蔬菜达4600余亩,供应的占耒阳市区蔬菜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灶市又是耒阳最大的牲猪养殖基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场21家,其中万头以上1家,千头以上的2家,年出栏牲猪近4万头;三是建材基地。灶市有水泥厂5家,沙砾企业9家,钢材冶炼企业2家,大型机砖厂12家;四是能源基地。灶市有三个大型变电站,一个国家级火电厂——大唐耒阳电厂,一个上市公司水电站——耒阳水电站,还有湖南省白沙煤电集团、白沙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灶市街道办事处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和本处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积极招商引资,培植财政税源。灶市境内有107国道、京广铁路、S320线和耒水等交通枢纽,我们充分发挥区位和能源优势,以引进大型外资工业项目为突破口,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培植税源,近三年来我们共引进外资项目16个,引资达巧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已投产项目14个,年纳税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成为了衡阳市招商引资的亮点,得到了省、市领导多次好评。二是突出计划生育,创新工作机制。我们把计划生育列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季度“三查”到位率达99%以上、“四术”完成10070,连续4年被评为衡阳市计划生育模范街道,2006年荣获湖南省计划生育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首次到位率考核”、“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等经验被衡阳市计生委在全市推广。三是注重平衡发展,工作整体推进。政法综治工作方面,我们创建了全市第一个“无毒社区”、第一支“居民义务巡逻队”连续多年被评为衡阳市政法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平安乡镇(街道)”,所辖零洲村被评为“省村民自治示范村”;农业农村工作方面,我们引进的榆林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全市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沙头和零洲居委会是全市最大的蔬菜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灶市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和创建国家级文明村先进集体;另外,城建城管、民营经济、教育、民政等各项工作均跻身全市前列。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该处先后投入资金4800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乡村公路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学校扩建、水利设施建设等,彻底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1] |
水东江街道 |
[概况] 水东江街道办事处位于耒水东岸,总面积34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101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为23741人,其中农业人口17976人,城镇人口5765人。2006年,该处共完成农业总产值15.86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1010万元。 该处现有土地面积1519.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62.53公顷,园地170公顷,林地886.67公顷;水面2.87公顷,粮食总产量8650吨。有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40套,农机总动力3000千瓦。出栏生猪3万头,上规模养殖专业户208户,是耒阳市外贸生猪出口的重要基地。有果木林160公顷,果木以柑橘为主,辅之以葡萄、柰李、年产水果约350万公斤,是全市水果生产区;年内完成紫色页岩“三难地”改造工程53.33公顷。该处有中学1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2770人,教职工245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处内有综合医院2所,华雅医院(原肝病专科医院)1所,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健全,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达100%。 [财税征管工作] 该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以培植财源建设为重点,以勤征细管为中心,立足处情,发挥优势,正规操作,提前超额完成上级下达该处的任务,共完成国、地两税1011万元,超出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处的任务数440万元,是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财税有突出贡献单位”。 [招商引资] 该处积极巩固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极力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措施,不断为更多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是年,全处共完成招商引资?万元,超额完成市委下达的任务。 [城建城管] 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振兴北路、振兴南路、电厂运煤线、东沿江路和处办公大楼,同时协调好湘南监狱、东江工业园、大唐耒阳发电厂、湘南花园、荷塘月色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工作。现在该处基本形成“三路二园一矿一电”的城市建设骨架(建设路、振兴路、东沿江路、东江工业园、湘南花园、新生煤矿、大唐耒阳电厂)。严要求、高标准,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与辖区内96%以上的单位签订“门前五包”、“院内三化”责任状,主要街道全天保洁,公共场所“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治理,高速公路联络线段的卫生得到好转,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爱护城市的意识不断增强。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该处的优势所在,处党工委、行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市工业园区落户该处为契机,大力培植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牢固树立一批有发展潜力、有高效益的产品品牌。全处共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1258个,从业人员8549人,企业固定资产1.85亿元,年完成产值12.62亿元,实现利税9845万元,红砖、沙场、预制件、冶炼、交通运输巳形成特色,成为衡阳市有名的乡镇企业工业小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共完成“三查”对象5800人次,到位率100%,“四术”486例,人口出生率11.8%,严格控制在12.1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7.4%,基本实现村为主,大力提高了村民少生快富、优生优育的意识,是年,在衡阳市计划生育检查验收中排名耒阳市第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该处以打造“平安东江,构筑和谐社会”为契机,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年来该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打黑除恶”、打击地下“-”、打击“0功”-等专项斗争成绩突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交遏止,年内未出现任何重大恶性案件,被衡阳市和耒阳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农业和农村工作] 该处严格按照上级精神,及时将中央1号文件精神贯彻到位,确保“二降一补”工作落实到农户。处党工委、行政坚持从全局战略性高度出发,着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14万元、投工7.3万个,维修水利工程133处,水渠81000米,增加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加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花桥村的紫色页岩改造53.33公顷,东鹿居委会的万头猪场建设初具规模,内洲村的萍菇基地不断加强,全处8个村、居委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发展格局。 |
五里牌街道 |
五里牌街道办事处位于耒阳城区北部,是耒阳城区的北大门。境内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高速公路联络线横穿东西,市区多条主要干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是出入耒阳的必经之地。耒阳市经济开发区就座落在此。2007年4月,肩负振兴耒阳、实现经济转型重任的蔡伦科技园又选址在此。五里牌街道办事处可谓耒阳的交通要道,开发热土。 五里牌街道办事处是一个新成立的街道办事处。2006年3月经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4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办事处总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辖五里牌、金杯、栖凤园、金星、三桥、青麓、锡里七个居委会和白洋渡、梅新两个行政村。辖区内风光秀美,景观丰富。烈士陵园,绿树成荫,墓碑高耸,让人肃然起敬;青龙古塔,登高远眺,心旷神怡,顿生思古之情;仙湖山庄,山清水秀,鸡犬相闻,实有桃源之趣;锡里渔庄,闲情垂钓,烹鱼自享,体验农家之乐;发明家广场,伟人屹立,气势恢宏,入夜则清风徐来,灯光灿烂,笙歌漫舞,热闹非凡,尽现都市繁华。 五里牌街道办事处,商贸繁荣,市场林立。专业市场有蓝天机动车配件城、丰源国际家居建材广场、万客隆家具广场和正在建设中的湘南大市场、金桥农果蔬批发市场。辖区内商机涌动,人气旺盛,发展前景广阔,是广大客商来耒阳经商投资的首选之地。 五里牌街道办事处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优质的服务、诚信的理念吸引客商、留住客商,积极落实耒阳市的招商引资政策,同时于2007年4月出台了《五里牌街道办事处优化经济环境方案》,努力为客商、企业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辖区内现有规模企业38家,有钜旺鞋业、合冠鞋业等一批制鞋企业,有蒙牛乳业衡阳流一公司、润涛生物科技、金拓天油茶、绿海粮油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也有湘安钢铁、迅通铁路器材等一些工业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制鞋、食品、冶金、电子为主的工业体系。该处房地产开发也极为兴旺,耒阳国际新城、金城华府、康鸿花园、金桥小区、明珠花园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纷纷落户此地。这里,现已成为房地产商投资炙手可热的沃土,同时,这里也是耒阳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2006年全处实现生产总值19.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园区税收超过5000万元。[1] |
三架街道 |
三架街道办事处 辖:白洋渡、七岭、大塘、大丰、大胜、皂丰、双泉、元木、青麓(居)、三桥(居) |
余庆街道 |
余庆、磨形2个乡以及三顺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余庆街道 余庆乡位于耒阳市西南部,距市区13公里。这里曾称余冲,解放时为庆贺人民政权建立,改名为余庆乡。 1995年撤区并乡时,将原花石乡的石王、梓园、枞杨树、黄金、盖塘、同仁等6个村和南京乡的板陂村并入。余庆乡土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8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6人。有耕地面积1536公顷,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22.83千瓦。全乡有用材林9783亩,经济林37085亩,其中油茶林34792亩;完成幼林抚育1000亩,垦复油茶山6800亩。有中学1所,小学22所,在校学生3790人,乡政府继续投资16万元完善教学配套设施。有医院1所,医疗点23个,床位42个,固定资产205万元,医技人员21人。年 人均纯收入2018元,人均储蓄476元。 余庆乡农副产品种类较多,颇具特色。全乡盛产稻谷、烤烟、生姜、花生、辣椒、香瓜、西瓜、凉茹、红薯、黄豆、黄花菜等。余庆乡的矿产资源以石灰石为主。境内沿余长公里路线南侧,多为石灰石形成的高山,形成一条长达近5公里的石灰石矿带,储量大、品位高,是理想的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 境内山川秀丽。有一神奇的龙泉洞景观,其洞分三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主洞极为宽阔,可坐数千人,主洞中央有一孔可望到天空,为人皆称奇的""一洞天""、""坐井观天""之胜景。龙泉洞内幽邃磊奇,石壁削空,透光清朗;下垂宝幢森森,有石乳滴成形如老僧跃坐;中藏蝙蝠无数,大者如鸦。清知县张应星曾吟诗赞道:""耒阳四过重阳节,历遍诸峰此称奇。三洞直开罗宝仗,一拳中踞俨沙弥。凝成暖气常春日,泻谷寒光是夏时,纵少黄花还少酒,龙泉煮茗亦相宜。"" 余庆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耒阳西南之通道。交通极为方便,京广铁路、107国道、三南公路、余长公路贯穿全乡的东西南北全乡通公路村21个,磨形、灶市两个送电网为全乡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充沛的电力;由欧阳海灌区和两座小二型水库组成的供水网使全乡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充分保证;通讯设施逐渐改善,程控直拨电话已经开通电话村。余庆乡独特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环境优势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已成为耒阳市的开发热点。. |
黄市镇 |
黄市镇位于耒阳南部,总面积93.2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4万亩,耕地9700亩,辖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4万多。耒水沿边界而过,既有公路直达,又有水路通航,还有与京广铁路相连的永耒铁路。 境内物产资源极为丰富。有贮藏量较大的煤炭、大理石、铁矿、坦坭矿、高岭土等矿产资源,素有""十宝仙""之美称,产出的大理石曾被建设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武汉黄鹤楼采用;有面积达54000余亩的竹林,竹产品行销省内外,经过多年的枯竹低改工程,楠竹产值不断提高,清雅幽静广阔的竹林已被耒阳列为旅游景点。 近两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工作争先进,党建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与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勤抓为民办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企业改制面达I00%,实现了扭亏为盈目标,2000年底企业总产值达2.442亿元;投资300余万元,面积近700平方的学校教学、办公楼各1座已交付使用,全镇中小学已消灭危房;全镇已有70%的村组安装了自来水;于200I年元旦通车的清麻公路,标志全镇已实现村组通公路的目标;全镇各村都通了程控电话,新建程控机房3个,总装机量达1800门;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全镇各村组。 狠抓镇村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镇600余名党员,村组干部都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99年度被评为耒阳市双文明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00年又更进一步被评为耒阳市优胜单位,组织、纪检、、计生、政法、财税、妇女、党委、综合等部门工作,均连续两年被评为耒阳市先进单位。. |
小水镇 |
小水镇位于耒阳市南部,地处南通郴洲,北抵衡阳城乡连接处,与泗门洲,公平圩、太平圩、磨形、灶市街等乡接办事处接壤,据传圩后一溪江汇集耒水,两者相比,故曰小水,小水镇由此得名。小水镇交通便利,107国道、京广铁路复线贯穿南北,京珠高速公路途经全镇7.2公里,小水镇资源丰富。境内以盛产煤碳、锰、石灰石、高岭土等为著名。近几年来,小水镇党委、政府按照""抓队伍、求实效、活财政、保稳定、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主要思想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内强素质,实施了机关人员分流。自1998年便率先在镇机关内部实施了机关人员分流工作,共分流人员34人,占机关总数的37%。在推行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实绩考核""的激励机制,致力于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层干部队伍,其经验受到衡阳市、耒阳市的广泛推介。 外树形象,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后投人资金200多万元,硬化了小浦街道,建立集商业、服务业、加工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贸市场,逐步完善完成了小城镇、工业小区、集贸市场三位一体规划收编工作,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小水形象"",加快了107国道""路边店""的开发,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子稳、特色明,初步建立了以泉山等18个村为主的万亩烤烟生产基地,以徐坡村为主的500亩鱼苗繁殖基地,以六角村为主的红茹粉皮生产加工基地,以许克等村为主500亩百合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有特色、有效益的支柱产业以及""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加工销售市场体系,开创了具有小水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村组实现通电、通路,广播电视,程控电话覆盖38个村,先后投人近400万元,建成中学科教大楼、教职工宿舍大楼、中心完小科教楼、中小学生入学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8%、99%以上,计划生育跃人衡阳市一类乡镇,计生服务站步人""甲级服务站""行列,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干部素质大为提高,为民办事日益增多,干群关系日趋缓解。. |
公平圩镇 |
耒阳市辖镇。1950年属十四区,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平圩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撤乡建镇。位于市境南端,与永兴县交界。距市府28公里,面积109.5平方公里,人口3.9万。镇政府驻公平圩。京广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辖公平圩、车站2个居委会和洲泉、石湾、三村、楼前、农科、公平、严丰、曾家圩、横冲、桐树、群丰、暮冲、新山、易栏、南禾、泉沙、鲁塘、鲁碑、白鹭、光华、大路、横岭、花萼、小泉、云山25个村委会。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以煤、锰、石灰石为主。省属红卫煤矿在此。乡镇企业有煤矿、水泥厂、变电站、采石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油茶,为全国油茶生产基地之一。. |
三都镇 |
上架乡与三都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三都镇 三都镇位于耒阳市东部,东界永兴县,距市区37公里。元朝年间,桂阳郡邑治耒阳时,欲备几处要地建都,该地依次列数第三,故称""三都""。1958年,建立三都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三都乡。1993年11月,撤乡建镇。1995年6月撤区并乡,原石准乡并入三都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2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5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4人。 三都镇属丘陵地区。东部侯憩山脉为屏,林木苍郁,溪水潺潺,自然条件良好。有耕地面积202237亩,有效灌溉面积15000亩,全镇有大中型农业机械40台,农机总动力7340千瓦。全镇共有用材林1.48万亩,经济林5.1万亩,其中油茶林4万亩;抚育幼林4500亩。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23所,农校1所,在校学生5823人,中小学共有教职工264人。新建的三都中学教学大楼已交付使用,镇政府筹资15万元用于各中小学课桌维修及校园绿化。有医院2所,医疗点25个,医卫技术人员40人,病床30张,固定资产155万元。镇政府与市卫生部门筹资36万元,新建一栋门诊楼已交付使用,总面积1024平方米。. |
南阳镇 |
南阳镇位于耒阳市东南部,距市区25公里,因境内有古寺南阳庙而得名。1995年撤区并乡时,原盐沙乡并入南阳镇。全镇辖23个村,3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境内矿产和林木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煤(发热量达6500大卡)和楠竹,水陆交通便利,直通火车和轮船;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商贸服务功能完善。 南阳镇风景非常秀丽。位于该镇石岭村的鸡冠山是一游览胜景。鸡冠山山峰突起约100米,全部为紫色页岩,形如鸡冠,四面玲珑。东、北临淝水,悬崖峭壁,东、北、西三面无法攀登。山脚下有石洞,洞里有石桌、石凳,南面山势稍缓,攀援可上。山顶有半亩见方平地,由整块石板构成,人站其上,如临空御风,心旷神怡,豪情顿生。 近年来,该镇围绕建设强项经济,以发展个体私营煤矿企业为先导,辅以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农业改造,并组建相应的行业协会和0,开通城乡程控电话,转移富余劳动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GDP增长高达8.7%,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夏塘镇 |
夏塘镇位于市境东部,东界三都镇,南邻大义乡,西抵南阳镇,北至龙塘乡,距市区22公里。相传古代有一官吏巡视此地时,写诗赞叹:""下马似塘,四周城墙。三月连雨,府视汪洋……""夏塘以诗的第一句首尾两字而得名。时月已久,以""下""字的谐音改为夏。1935年夏塘为耒阳县第五区。解放后,先后隶属耒阳县三区和八区。1956年,改为夏塘乡。1984年建镇。1995年6月撤区并乡,原长冲乡、夏塘镇合并成立新的夏塘镇。 全镇总面积76.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夏塘圩。辖24个行政村,l个居委会,2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8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98人。全镇有耕地1381公顷,去年,镇政府加大农业投人,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投资80万元,投劳12万多个,改造、兴修水利工程420处,加固山塘水坝2处,恢复电排8处。新修灌溉渠道2处,计长2890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向农业产业化过渡。去年全镇共发展山羊、非洲鲫鱼等特种养殖户12户,咸菜、竹器、谷芽糖等加工企业24家。 去年,在全市的农副产品竞销会上,夏塘镇谷芽糖、咸菜被评为最佳农产品。 全镇有用材林1.2万亩,经济林4.84万亩,其中油茶林4、58万亩。年内组织群众开发荒山20O0亩种植油茶林,更新油茶林5000亩;更新楠竹林1000亩,发展林业加工厂5家。镇政府被评为衡阳市第一批文明乡镇,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26所,在校学生6048人,中小学共有教师325人。投资45万余元的长冲中学教学大楼建成并交付使用,大大缓解了学生教室拥挤的局面;投资80万元的夏塘中学教学、住宿综合大楼也即将竣工。有医院2所,医疗点24处,病床66张,医卫技术人员188人,固定资产240万元。去年,由镇政府投资20万元,医院职工集资60万元联合兴建的集门诊、职工居住两用的综合大楼建成竣工并交付使用,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同时又解决了医院职工无住房的困难。 镇机关获衡阳市园林式单位称号;计划生育工作被衡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并得到耒阳市委、市政府的进步奖,计生服务站被衡阳市计生委验收评为甲级服务站。镇政府被耒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双文明目标管理优胜单位。组织、宣传、办公室、卫生防疫、老干等工作和乡镇企业、文化站被评为先进。财税所被耒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
龙塘镇 |
龙塘镇位于市境东部,相传在香兰庙对面池塘中,常有""龙""在池内栖息,龙塘因而得名。1995年撤区并乡,原江头乡与龙塘镇合并,组成龙塘乡,同年年底改为龙塘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辖22个行政村,2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6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7人。耕地面积123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986公倾。有用材林1.08万亩,经济林4.2万亩,其中油茶林3.8万亩。垦复油茶山1.6万亩,开发丘岗山地700亩。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17所,在校学生5874人,教职工250人。2000年,有2所学校在全市素质教育综合考评中进入前4名。有医院2个,医疗点11个,病床22张,医卫技术人员50人,固定资产64万元。龙塘、江头医院共投资10万元对院舍内外重新装修,诊疗环境大为改善。 对传统名茶江头贡茶的制作、包装、宣传进行了全方位改进,提高了江头贡茶的产品质量、知名度和美誉度。该茶在全市首届农产品竞销会上被评为优质畅销产品,并获十佳包装奖。产品畅销湘南地区。 人均居住面积24平方米。每百户拥有电视机72台,洗衣机10台,电冰箱10台,摩托车6辆。有线电视差转台2个,用户327户。 镇人民政府乔迁至新大楼(谭子冲)办公。镇政府被衡阳市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耒阳市委、市政府评为人事工作先进单位。. |
哲桥镇 |
哲桥镇位于耒阳市西部,距市区17公里。相传过去通往县城的主道被一江水截住,搭桥而过,后改建石拱桥。在兴建时曾屡砌屡坍,巧遇一白须老人指点,果然建成,人们便称此桥为""哲人之桥"",简称哲桥。1995年撤区并乡时,将原集贤乡和哲桥镇合并组成新哲桥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000年末总人口49106人,其中非农业人员1456人。该镇有油茶林、高岭土、锰三大资源优势,其中高岭土储量及质量居全国之首。2000年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9518万元,上交国家税金234万元。 全镇有耕地4.04万亩,其中水田3.26万亩,旱土0.78万亩,粮食年产量26039吨,上交国家商品粮370万公斤。 自95年来共投资255万元兴建高岭土精粉加工厂和粉锰加工厂二大支柱企业。2000年企业生产总产值78600万元,创利税615万元. 有用材林1700亩,经济林12.78万亩,其中油茶林11.8万亩,果木林0.98万亩,2000年度造林1700亩。 有集体商店8个,个体摊位407个,从业人员1486人,2000年实现商品营业额2456万元,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2325万元,上交工商管理费87.l万元。 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7个村都已开通程控电话,有中学2所,小学28所,在校学生6898人,中小学教师342个。哲桥中心完小经督导评估由规范性学校升为示范性中心完小,石塘联小经督导评估已达到了规范性学校标准。医院2所,医疗点29个,医疗人员76人。 2000年人平纯收人2518元,人均储蓄存款208元,人平居住面积13.8平方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用户迅速增加。. |
永济镇 |
耒阳市辖镇。东濒耒水与衡南县江口镇相望,南邻肥田乡,西北与衡南县廖田镇交界,1950年属十区,1956年为永济乡,1958年属肥田公社,1961年析置永济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市北部,耒水西岸,距市府28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3万。乡政府驻永济圩。通公路。辖永济、百里渡、清风、龙水、丰湖、良田、金钩、金开、大河边、大众、花园、向阳、北平、白凤、柏马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船、碾米、农机、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棉花、甘薯、油菜、鲜鱼,1994年建成耒阳市最大的蛋品市场,辐射到广东、湖南、湖北3省22个地区。. |
遥田镇 |
遥田镇位于耒阳市北部,耒水西岸,东濒耒水与大市乡隔河相望,南临蔡子池办事处,西北抵肥田乡。总面积为50.91平方公里,镇辖14个行政村,l个居委会,共180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人口2514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32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406万元,现有镇、村、个体私营企业986个,企业总产值34102万元。镇内主要企业有耒阳市金圃化工厂、市电冶厂、上峰电石厂、波塘电石厂、万利电石厂、市福利铜厂等。还有新桥村新开发的苗木花卉基地。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0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650万元,第二产业14774万元,第三产业626万元。预算内财政收人280万元,其中各项税收184万元。 全镇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7583万亩,其中水田15535亩,旱土2048亩。粮食作物总产量11880吨,其中稻谷产量11397吨,高粱8吨,豆类142吨,薯类333吨。其它经济作物产量:油菜籽602吨,花生30吨,棉花40吨,甘蔗60吨,柑桔126吨,李子56吨,桃子5吨,葡萄3吨,鲜红枣40吨。牲猪出栏22512头,产猪肉1576吨,家禽出笼45600羽,禽肉产量54吨。全镇现有镇。村、个体工业企业985个,从业人员4481人,企业生产总产值51735万元。 全镇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早枫公路贯穿南北境内,以此为纽带,村村通沙石公路。邮电通讯发展快,镇辖14个村,l个居委会,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4315人,教职工220人;镇办卫生院1所,医生12名,卫生技术人员24名,有医疗点8个,病床15张。全镇人平纯收人2244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00万元,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 |
新市镇 |
新市镇位于耒阳市东北部,东接马水、亮源乡,南临大市乡,西濒耒水与遥田镇相望,北抵衡南县江口、冠市两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新市新街,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2583人。 新市历为耒阳名镇,古曾设置为新城县,后凭耒水之势,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华之极。1995年,撤区并乡后,由原新市、高炉两乡合并。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党委,政府就强镇、兴镇做好三篇文章:一。以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为""龙头"",作好一篇""记叙文""。我镇为农业大镇.有耕地面积1720公顷.粮食总产量19650吨,拥有大中型农用机械830台(套),农机总动力7000千瓦。是年,我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推广优质稻7000亩,西瓜3000亩,试点大棚蔬菜1000亩,烤烟1000亩,拟形成大棚蔬菜、优质稻、优质棉为龙头的三大农业基地,从而实现农业结构化、高效化、产业化。二、突出重围,带活商企,做好一篇""杂文"",扭转态势。我京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有乡企1300个,集体商店50个,个体商店与摊位510个,虚场5个。但由于旧思想束缚,原有优势未能发挥。是年,党委、政府一是用新思想指导,二是用新方法激活。如:破产原高炉乡水泥厂,通过承包方式,救活原镇长冲里煤矿,同时,招商引资,建成年税收过百万的大型机砖厂。并鼓励民营,个体经济发展。三、以小城镇建设为""拳头"",作好一篇""说明文""。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内境,设新市收费站。凭此契机,我镇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已实现""两通""(通电话,通公路)。中国电信,联通两公司信号塔已交付使用,镇居民户户吃上自来水。花园农贸市场可望年底竣工。四条主街道已破土动工,全镇建设框架已拉开。耒阳五中、中心完小紧临镇街,以镇政府为中心的商贸,文化,政治格局已经初具规模。. |
淝田镇 |
淝田镇位于耒阳市北部,距市区25公里。东邻遥田镇、衡南县,南接哲桥镇,西界大和圩乡,北至衡南县廖田乡及本市永济镇。总面积51.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肥田圩。辖17个行政村,204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2000年末总人口23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5人。 肥田乡人才辈出。被誉为""湘南教育王""的蒋啸青烈士出生在二官塘村;党史上与-、毛泽覃、古柏一起被称为""邓、毛、谢、古路线""的谢维俊烈士出生在肥美村。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博士欧阳勋,曾著有多部数学专著的雷涛以及旅美工业工程博士雷鹏飞,地质硕士、电脑硕士雷翔远等社会名人也出生在这块土地上。 全乡耕地总面积21900亩,种植棉花2000余亩,烤烟500余亩,油菜2000余亩,大棚蔬菜100余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庙下圩小流域治理工程正在启动,已完成五岳片500亩防沙治水工程;利荆片2000亩芦竹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板石塘林场200亩杉树林改换国外松基础工程已动工。兴修水利工程250多处。 肥田乡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境内的""望日岩"",林木繁茂,山势险峻;""千人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深不可测,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旅游胜地,大皮江水库、九湾十八拱,水清澈见底,是水上游览、游泳的理想去处。 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在校学生2510人;中小学教师138人。有医院1所,医疗点17个,病床37张,医护人员38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冰箱、彩电、卡拉OK视唱机、摩托车等进人平常百姓家。. |
大市镇 |
耒阳市辖乡。1956年为乡,1958年属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耒水东岸。距市府15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5.4万。乡政府驻大坡市。竹马、董大、石大公路纵横交错。辖花坪、长丰、长洲、架江、八石、长塘、大市、大陂、泉星、水口、排一、集中、油茶场、三塘、丰水、油屋、卜兴、土桥、关帝、敖山、农科、老屋坪、明星、大塘、芭蕉、石壕、长布、上什冲、利群、高塘、下冲、新田坪3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林场、农机、船运、渔场、农副产品加工。盛产水稻、棉花、油菜,是 ? 耒阳市主要产棉基地和商品粮产地之一。. |
仁义镇 |
仁义镇位于耒阳市西南部边缘,距城区约25公里,东与磨形乡,长坪乡毗邻,西隔春陵江与常宁市相望,南临永兴县,桂阳县,北抵南京乡。地形南北狭长,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全乡辖17个村,2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万。有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7万亩,旱土面积0.6万亩。油茶是本乡的特色,全乡有油茶山面积6.2万亩,年产茶油50万公斤以上,所产茶油香纯,质优,是全市闻名遐迩的""油茶之乡"",加工出品的""仁义""牌茶油荣获1999年耒阳市首届农副产品竞赛竞销展览会金奖。“面条”、“茶油”“烤烟”土壤适宜,但价格过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仁义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农业生产得到稳固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5087吨,农业总收人超过260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超过1700元。逐步形成以高效优质的经济作物种植业和优质 牲畜养殖业为主的农业新格局,并形成种养业的区域化,科技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先后建成了安和村,湾头村黄花菜基地。王家、安和、邝庸。先锋等烤烟基地。茶丰、先锋养殖基地。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拥有171个乡镇企业,年产值23376万元,创利润647万元。计划生育率达96.55%,人口出生率为11.13%,2000年计生排衡阳市一类乡镇。公路建设成绩显著。全长26公里的南罗公路自1996年底规划,经过三年的努力,总投资761万元,到1999年11月全线实现砂改油,成为衡阳市乡级优质公路,文教卫事业长足发展,先后投资100万元兴建了仁义医院门诊大楼,仁义、罗渡两所中学的教学大楼,添置了必需的教育卫生设施,为全乡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保健环境。其他各项事业均健康、有序发展。 跨入新世纪的仁义,物产丰富,商贸云集,市场繁荣,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是耒阳市西部最大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并逐步确立区域中心地位。. |
南京镇 |
南京镇是耒阳市的西大门,与常宁市的荫田镇隔春陵水相望,距市区15公里。相传明末吴三桂曾率兵安营扎寨于此,意在此建都,故而得名""南京城"",以后此地沿用南京这一名称。解放后,建立南京乡政府。1995年撤区并乡时,划出板陂村成立新南京乡。 全乡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15个行政村,18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361亩,其中水田16083亩,旱土8278亩。全乡油茶资源丰富,有油茶面积5.4万亩,年产茶油3万公斤以上,是耒阳市有名的""油茶之乡""。 交通便捷,1811线1811X附线贯通全境。1997年开通程控电话,更加快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在乡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全乡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车头村的黄花菜,集景、西江两村的烤烟,城上铺村的水果,龙凤、江里两村的西瓜种植均达到了较大规模。乡党委、乡政府决心以点带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求实绩、求实效,在农村发展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再现南京当年来阳市的""黄埔军校""称号。 南京乡矿产资源丰富,金属锰和金属锌的蕴藏量居耒阳市首位。 南京乡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冬春交换之时,漫山遍岭的油茶花如白雪铺地,晶莹洁白,一派白绿交织的景观。座落在七景村境内的石山风景更为奇特,其石山形状怪异有的像牛,有的似美女,有的如天兵天将,形成了""犀牛下海""、""美猴弄姿""、""仙女顿足""、""雷公发怒""等几令人称奇的景观 。. |
大义镇 |
大义乡位于市境东南面,距市区42公里。东界永兴县,南隔耒水与黄市镇相望,西邻南阳镇,北与夏塘镇接壤。相传外地商旅常来此地贸易,人们洽谈行商公正合理,顺乎情义,故称之为""大义圩"",乡以此名。 1995年撤区并乡时,原陶洲乡并入大义乡,乡政府驻大义圩。全乡辖28个行政村,27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 大义乡历史悠久,文物胜景众多。位于该乡滩龙村公寨山北坡的雕龙塔,6面5级,均为青石砌成,第一级西墙有盘龙浮雕,活灵活现;第二层嵌有建塔碑,为清光绪14年(1888年)立,该塔196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持单位。位于滩龙村耒水河畔的直钓岩,岩下有飞龙洞,相传为汉张良隐居垂钓之地,故又名""张良洞"",石壁有""洞灵源""三个大字,右署""汉佐张良书""5个小字。唐韩愈被贬潮洲,停泊谒张良洞,书赠住寺""还我本来面目"",后制成匾额,悬于佛堂。元至正六年(1346年),李从善书""直钓""二字于岩下路旁。明尚书彭维新,地理学家徐霞客,名士刘谦,清末状元彭浚等,均到此游览拜谒,题诗吟咏、刻于其壁。洞内有胜景十处:保温洞、独角兽、顶天柱、张良榻、张良座、万民伞、飞来钟、千人锅、通-、石布波。""十出九没""是大义乡的又一胜景,位于该乡石境村内,延绵两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9眼泉水,水清照人,一年四季涌流不断,形成水溪,19眼泉中有10个眼出水,9个眼不出水,溪水最后隐入地下,不知去向,蔚为奇观。 大义乡神奇的山水哺育了一代代革命儿女和仁人志士,在历史长河中独领-。境内周家祠堂是大革命时期湘南-中心指挥所,耒阳红色苏维埃政权亦设于此,-、陈毅同志曾亲临指挥。在此次-中,有八十二位革命烈士献身革命,永载史册,流芳千古。 2000年末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0275亩,人均占地0.53亩。全乡有用材林4万亩,油茶林5万亩,楠竹林5万亩。造林1000亩,低产林改造1200亩,垦复油茶林1.5万亩,垦复楠竹林2.5万亩,抚育幼林5000亩。全乡有中学2所,小学29所,在校中小学生6000人,中小学共有教职工330人。有医院2所,医疗点7个,医卫技术人员50人。大义医院已连续三年被耒阳市医疗系统评为第一名。. |
东湖圩镇 |
东湖圩乡位于耒阳市东部,距市区35公里。东与安仁县接壤,南与永兴县相界,是耒阳的东大门。东湖圩乡建制历史很长,解放前名环湖乡,后更名为东湖乡。1995年撤区并乡与原枫泉乡合并,更名为东湖圩乡。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6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5人。 全乡有耕地2.3万亩,有大小水库、骨干山塘19个,有效灌溉面积达1.6万亩。全乡共有大小企业540家,从业人员2320人,有用材林1.8万亩,经济林7.1万亩,其中油茶林6.7万亩。开发山地300多亩,垦复油茶山3.7万亩。 各村均通公路。全乡有中学3所,小学22所,在校学生5480人,中小学教职员工360人。有医院2所,医疗点34个,医卫技术人员87人,床位62张,拥有固定资产213万元。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 东湖圩乡汤泉村的汤火泉是理想的疗养胜地。汤火泉四季水温38-38.5℃,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波光粼粼,数九寒天,云蒸雾漫,热气腾腾。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不但饮用有益。而且可供医疗沐浴之用。清人有诗云:""分明石窍浮汤沸,可是山灵著火煎""。又有诗赞道:""混混源泉水,东湖第一流。涤尘欣火热,经眼觉烟浮。夏至凉初复,春浑暖渐收,神功如可假,普应庶民求。. |
马水镇 |
洲陂乡与马水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马水镇 马水乡位于耒阳市东北部,东界安仁县,北接衡南县,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l万,耕地面积2129公顷。境内河流发源于白马泉,泉水蜿蜒向下,清流端急,河中形成一深潭,古时人们称之为白马潭,河流两岸统称马水,马水乡即以此而得名。 1958年,建立马水人民公社,后改为乡,1995年撤区并乡,将坪田乡并入马水乡。 马水乡是耒阳市粮仓,粮食总产量年均26000吨以上。马水乡也是一个养殖大乡,年出栏牲猪31805头,2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300户,家禽存笼16万羽,饲养总量25万羽,渔业产值404万元。 近年来,马水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优质烤烟生产。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建烤烟支柱产业,富马水一方百姓""的工作目标,2000年全乡种植烤烟面积8848亩,创产值890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70万元,200I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万亩大关,列耒阳市第一。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争创一流,各项工作都在耒阳市名列前矛,其中,该乡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在耒阳市夺冠,两次被衡阳市评为""计划生育模范乡镇""。 全乡共有林地面积11.9万,油茶林4.8万亩,国外松5.6万亩,且有近万亩可以开采松脂油。果树林4000亩,2000年林业总产值700万元,水果总产量60吨。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水乡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全乡20个村全部通程控电话,有10个村装上了有线电视,还有1个村用上了自来水,2000年农民人平纯收人达2501元,人们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
导子镇 |
沙明乡与导子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导子镇 导子乡位于市境东北部,与安仁县接壤,距市区37公里。解放初期为导子乡,1958年与沙明、浔江合并为导子人民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时,仍分解为三个公社。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与浔江乡合并,成立导子乡。乡政府驻导子洲。 全乡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1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4人。全乡有耕地面积23101亩,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5台(套),农机总动力4542千瓦。全乡共有用材林3万亩,经济林5.8万亩,其中油茶林5.6万亩;垦复油茶林2万亩,造林500亩。 导子乡地下资源丰富,主要有煤、大理石、滑石、红柱石、金属锰、钨等,丰富的地下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导子乡山地较多,峰峦起伏,林深壑幽,风景优美。耒阳著名景观观音岩就座落于此,岩深3百米,劈开一面,顶如宝盖。前有香炉峰,左有石洞,深豁奇峭,石乳滴成观音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此外还有竹楼谈家洞,雄江麻拐洞等,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全乡有中学2所,小学13所,中心完小1所,在校中小学生5540人,中小学共有教职工212人;乡农校1所,学生60余人。建成4个电视微波接收站,覆盖10个村,用户达800余户。有医院2所,医疗点21个,病床60张,固定资产近160万元;医卫技术人员30人。荣获耒阳市1999年度双文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财税工作贡献奖。. |
亮源乡 |
亮源乡位于耒阳市东北部,东界安仁县,距市区55公里。相传此地原修建了一座石板桥,桥面较宽,人们称之""让人桥""。时日一久,人们以""让人""的谐音说为亮源桥。1995年撤区并乡,原坪田乡有积明、湖岭、余升、元明四个村并入亮源乡。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2.l万,现有耕地面积1546公顷,粮食总产量21000吨。种植湘莲500亩,药材200亩。年出栏生猪1.84万头,出售家禽3.77万羽,渔业总产值33万元。国民生产总值445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24万元,预算内财政收人181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03万元。. |
太平圩乡 |
太平圩乡位于耒阳市西南部的山区,南临永兴县悦来乡,北抵本市小水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650人。有耕地面积84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91公顷,粮食总产量5000吨,年出栏牲猪2万头,出售散养家禽10万羽,盛产优质烤烟、辣椒、生姜、豆类。楠竹资源丰富。太平水库、红卫水库坐落境内,年产鲜鱼30000公斤,是理想的休闲、避暑场所,发展潜力极大。全乡国民生产总值750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44万元。现有乡机关干部36人,其中大专文化以上17人。近两年,乡党委政府狠抓基层政权建设,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乡人大、政协、组织、司法、国土、统计等部门多次获得省、衡阳市、耒阳市的表彰和奖励。 近几年的主要工作实绩:一、是教育卫生事业空前发展。1998年投资130万元兴建了太平中学,此外,近三年还累计投资27万元对乡中心完小等13所小学进行整修,改善了教学环境。1998年投资35万元兴建了乡卫生院,并配备X光-、B超等诊断仪器.设置病床22张,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建立了2000亩优质烤烟、2000亩尾、1000亩辣椒等传统优势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土家禽规模散养和牲猪养殖,形成了太平的种、养业特色,2000年仅种养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效益比较1998年人平增收120元。 三、是非农产业迅速壮大。现全乡非农产业从业人民员达到5500人,非农产业已成为太平圩乡经济发展新的支点,涌现了王集忠、陈满园、贺元才第一批个人资产达数百万元的私营业主,真可谓昔日的穷山沟飞出了一群""金凤凰""。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0年在市电讯局的鼎力支持下,使村村组组开通了程控电话,总装机480台。下半年又投资12万元,对太平圩场进行路面硬化,改善了圩场环境。为了搞好乡村水、路建设,近三年来,多方筹资、筹劳,整修、兴修乡村公路57.5公里,兴修水利设施180处。. |
长坪乡 |
成立于1984年的长坪乡,地处偏僻,位于耒阳市西南,与永兴,桂阳两县相邻,平均海拔600多米,干旱面积大,水稻只能种植一季,属省级贫困乡镇。1995年,原石视乡并入该乡,使其总人口达到3万余人,总面积达77平方公里,全乡共辖24个村。 长坪地理位置独特,周边经济活跃、与永兴、桂阳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三县人民互通往来,经济交流频繁,乡镇内的长坪圩和石枧圩远近闻名,每逢圩日,商贾去集,三县群众纷纷把各自的土特产送到集市交易。 近几年来,该乡通过抢抓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变劣势为优势,在蔬菜种植上大做文章,全乡先后发展黄花菜1000亩,藠藠头500余亩,辣椒2000余亩,并创办了藠头加工厂,农民收人有了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该乡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开通了程控电话。从而为全乡大力发展外销蔬菜和药材提供了便利。. |
大和圩乡 |
耒阳市辖乡。1950年隶属十一区,1956年为大和乡,1958年为大和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5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3.4万。乡政府驻大和圩。107国道和京广铁路贯穿乡境南北。辖五和、沙园、新立、丰乐、新芳、群阳、莲花、春江、存谷、陡岭、茂泉、爱群、瑶洞、雅江、群乐、新华、荣公、禄田、联盟、樟田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器加工、碾米、铸件、养殖、造纸、农副产品加工。欧阳海灌区西支干渠流经此地。盛产水稻、油菜、鲜鱼。. |
坛下乡 |
坛下乡位居耒阳市境西北,隔春陵水与常宁相邻。相传三国蜀将张飞,曾率军在""寨下山""安营扎寨,后人为纪念他,遂在山上筑坛以祭祀之用。不而久之,人们习惯称山下为""坛下""。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村,以""坛下""命名。 全乡面积6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16个村民小组。人口254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3人。乡政府驻上湾里,有干部职工61人,党政领导20人。有耕地面积2.5万亩,土质肥沃,盛产稻谷、鲜鱼,是耒阳市有名的""鱼米之乡""。传统加工工艺铜制乐器,享誉广东、江西等邻近十一省,远销香港、东南亚。 近年来,乡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率领全乡人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走""富民强乡""之路,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步代不断加快,全乡以猪鱼为主的养殖市场形成规模,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10000亩,2001年,该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经验在全市得到了推广。 民营经济不断扩大,乡政府积极扶持发展了铜锣系列产品的铸造与加工,全乡形成了坛下、软石两村的传统工艺区和石墩村的民营企业工业区。 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近五年,共修筑山塘106口,增加旱涝保收面积5000亩;修建乡村公路89公里,实现村村组组通公路,率先在全市乡镇中开通程控电话,现已开通470户,普及各村各组;有线电视覆盖率达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