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邵阳 >> 隆回县 >> 西洋江镇

西洋江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洋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洋江镇简介

  西洋江镇位于隆回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全镇总体上属丘陵地形,多为石灰质圭壤,总面积99.17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资江支流西洋江贯穿镇西北部边沿,木瓜山水库渠道横穿境内。1995年撤区并乡时碧山、苏河二乡合并而成西洋江乡,2001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改建为西洋江镇。现辖居委会2个,行政村26个,总人口达3.6万余人,总耕地面积20667亩,其中水田15376亩,旱土5291亩。西洋江镇以农为主,主产稻谷,名优特产有生姜、辣椒、柑桔、烤烟、蘑菇等产品;林木资源丰富,林业面积有10.8万亩;水利电力条件优越,现有中型电站1个,装机容量5000千瓦以上;旅游资源中有湖桥村湖公祠、宁湖桥、张家张仙洞、东湾村宁氏宗祠牌坊、田凼村孝子祠等颇具开发潜力。近年来,西洋江镇立足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工业,牢固树立“兴工强镇”的战略思想,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到2004年底,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双百企业”3个,城镇建设步伐日新月异,一个高起点、高规格、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山区小镇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多次荣获市、县授予的“双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强领导班子”等荣誉。.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6万人 99.17平方公里 430524111 422000 0739 查看 西洋江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洋江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洋江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桃洪镇

  桃洪镇原名桃花坪,系隆回县城关镇,位于县境南部,赧水河两岸,东至雨山铺镇、北山乡,南靠山界回族乡,西抵三阁司、南岳庙乡,北接石门、滩头镇。地处湘西要道、宝庆西大门、邵武洞三县“金三角”地区。镇内交通方便,320国道、S312、S219等省道及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村级公路108公里,形成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机耕道的交通网络。   桃洪镇辖35个村和15个社区,444个村(居)民小组,28244户,总人口97473人,其中回族近2000人,农村人口4.55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左右。总面积97.3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6881亩,其中水田22664亩,旱土14217亩。镇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蔬菜、黄豆、油菜籽、西瓜、生姜、红皮大蒜、宝庆辣椒、龙牙百合等农产品。   桃洪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镇建成了集材、九龙、紫阳、双井为中心面积达1500亩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寺山、集材为中心面积达120亩的网箱养鱼示范基地,以白里、澄水、茶场为中心年出栏达11000头养猪示范基地,以紫阳、木山、青丰为中心面积达1200亩的龙牙百合生产加工基地,以南松片9个村为中心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推扩优质稻7800亩。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来势看好,加工企业发展到60余家,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桃洪镇工业发展迅速。全镇各类工业企业965家,逐步建成了造纸、建材和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城南紫阳绿色农产品(物流)工业园、城东紫霞纸业皮革工业园、城西紫光高新技术工业园、张家垅工业区和白里经贸小区等经济开发小区落户镇内。运发包装、龙牙百合、桃花椒酱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桃洪镇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到2004年底城区面积发展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5.2万人。城区道路按照一级路面的标准实行全天候保洁,宽敞干净的桃洪路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路”。投资近7亿元建成了占地2000亩的的城西商贸城和全省最大的县城汽车站-——城西汽车总站。投资6亿元,占地3000亩的市级张家垅工业小区建设初具规模,城东路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加工一条街已建成。新建了万和花园、怡然花园和景江名苑等居民小区。相继兴建了方大生态公园和魏源公园,沿江北路全线贯通。15个社区均拥有独立的办公楼,各项管理步入正轨。.  

小沙江镇

  小沙江镇位于隆回西北部,地处雪峰山脉中段东麓,平均海拔1350米,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小城。距县城97公,面积167.66平方公里,人口21000余人,其中瑶族651人,辖1居委会,17个村。    解放前,称瑶山十八峒。建国初,属邵阳县四区,1958年成立小沙江人民公社。1991年建立乡级镇,1995年由原小沙江镇、龙坪乡合并而成。邵阳网站大全    有耕地20323亩,其中水田15935亩。粮食以稻谷为主,产玉米、马铃薯。1999年水稻总产量6124吨,玉米320吨,马铃薯1800吨。农副产品有中药材、木材、楠竹、水果、牲猪、 等。林地面积155262亩,覆盖率60%。 全镇农业已由过去单一的传统农业向粮、林、药、果多业并举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过渡。    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已成为全国六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种植面积12万亩,品种178个, 当家品种有金银花、白术、杜仲、天麻等32个。药用价值高,产品畅销广东、福建、湖北、山东等32个省市,远销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产值上亿元95年收入1500万元,农业产值的40%。    有丰富的小水电资源,经测潜在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龙坪一、二级电站。    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闻名的旅游景点。炎夏凉爽如春,风景旖旎。已初步建成避暑山庄2处,开辟八仙棋亭、红岩山望日台、祖山仙泉、分水关圣寺、香炉宝鼎、雷音寺十大名景区。镇内有镇中学2所,小学19所,有线电视台4所,电视差转台2所,文化站1个。有中心医院1所, 已开通数字、微波程控电话。投资3000万元、占地15000米的药市已竣工。.  

金石桥镇

  金石桥镇位于隆回县北部边陲,与溆浦、 新化两县接壤,总面积198.64平方公里,为隆回县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城区规划面积4.28平方公里。全镇下辖 56个村,2个居委会,54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85万人。 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水田3.7万亩,旱土0.6万亩)。    镇内交通方便,连接320国道的隆新公路与1808 省道在镇中心相交,镇政府距县城68公里,距湘黔铁路新化站48公里。金石桥镇农产品以稻谷(单季)、薯类和小麦为主,农副产品主要有茶叶、苡米、木材、楠竹、烤烟、生姜、巨梨、柰李、牲猪等。主要矿产有高洲的钨矿。    名优特产主要有省级名茶“白马毛尖”、“金石翠芽”,“参麦养生茶”曾获第五届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正康牌”矿泉水获国际饮品及技术展览会金奖。近年来,金石桥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苡米集散地,年吞吐量6000吨以上。金石桥镇现有大小乡村企业493 家, 其中工业企业114家,镇办企业36家,拥有企业职工6000人。1995 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636万元,工业总产值475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949万元,财政收入288.37万元,同1993年相比,基本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金石桥的文物古迹有:在五罗村的芦基湾, 有贺龙同志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时的“鸭田战斗指挥所”。境内望云山海拔1500米,相传秦时方士卢生曾在此隐居过,山上建有天门寺。罗公湾村还养育了“学通中外,秀出 班”的有名人士贺学海。金石桥镇是隆回县北部地区的一个窗口,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发金石桥,镇人民政府决定:把城东建为文化娱乐区,城南建为工业小区,城西建为绿色食品区,城北建为商业贸易区,将两条主街道扩建为“三纵三横”的网络。同时,要尽快完善各项服务设施,建好“高洲温泉度假村”。金石桥将敞开大门,全方位开放,以最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前来以商、办厂,开发资源。.  

司门前镇

  司门前镇位于湖南省隆回县西北部,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乡,也是国家级贫困乡镇,共有基层党支部54个,农村党员876名。自开展第三批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这个镇以“务求取得实效”和“群众满意工程”为根本要求,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扎实   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在学习动员阶段,镇党委根据该镇农村和农村党员的特点,开展“三培养三促进”活动,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各个村支部通过开展大讨论,都提出了本村0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兴隆居委会支部提出“三有一好”的党员先进性标准,即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永明村党支部对本村全体党员提出“三爱三不”,即爱集体、爱家庭、爱科学;不偷懒、不-、不荒田。   教育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实干,优化全镇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潜力。该镇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双龙村党支部-邹宴平积极学习外地创办茄子生产基地的经验,从广东引进专业人员指导茄子种植,自己带头种植20亩,其他党员也纷纷响应,每人种植1至2亩,仅此一项,预计可为该村42户种植户增收12万元。虾溪村流动党员阳德才在浙江宁波从事服装批发,先进性教育期间,他主动放弃兴旺的生意返村承包了100亩的荒山种植经济林,并给村民带出剩余劳力128人。   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碰塘村支部-邹宗杜在群众自筹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资3万元,启动了通村公路建设。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全镇新修公路11公里,改建和维修公路54公里;多方筹措资金120万元,修复水毁工程20多处,新建和维修渠道27000米,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500余亩。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全镇各党支部多方捐集资金8.5万元,慰问走访困难群众651户。   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各村支部纷纷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如五通村党支部正在实施“一建一帮一修一畅”工程,目前村部办公室的用地和建设方案已经县国土局、规划局批准,有14户居住在高山上的村民已迁移到公路沿线,至5、8、9组的公路正在修建中。.  

高平镇

  隆回县辖镇。1956年设大桥乡,1958年改高平公社,1961年改大桥公社,1984年复设大桥乡,1985年建高平镇。位于县境东北,距县城70公里,面积156.6平方公里,人口6.7万,镇政府驻永固街。有4条公路贯穿镇境。辖大桥居委会和刘家坊、枣山、窝山、雪界、江未、东塘、双田、红花、茶山、金凤山、堂下桥、富延、棋坪、小坳、石梅、大江、满竹、石脚、杏升、回小、三星、大石、大田、凤形、前寨、文长、上坪、茅坪、彭升、高凤、上黄、嵋山、黄姓、中信、培兴、新鲜、金枫、合兴、西山洞、里湖、大水、龙山、梅花山、坳下、红山、象山、白地、白泥坪、横岭、铜钟、夏景5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柑橘、茶叶为主。乡镇企业有皮鞋、农机、金属锌、榨油等厂。所产皮鞋、竹席、斗笠久负盛名。小坳村古县系三国吴高平县城旧址。.  

六都寨镇

  隆回县辖镇。1952年建寨市镇,1958年改六都寨公社,1961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62.8平方公里,人口5.4万,镇政府驻朝阳街。省干道过境。辖新建、新民、第一、第二、第五5个居委会和巷口、金龙、洪江、桃花、瓦屋、排竹、桥边、背山、荆田、荆溪、梅花溪、东山、西山、刘家凼、阳家湾、中心、信立、牛屋、蜡树、大周、群光、文定、坪溪、观音阁、丁山、飞蛾、芙蓉、石峰寨、朝阳铺、青田、周家、白田、曹家、李家、廖家、普通、狮龙、民强、横溪、泌水、城山、丰乐、星星、温冲、马坪、长裕、田山、张家铺、徐家铺4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酿酒、汽车配件等厂。砂金资源丰富。境内有蓄水1亿立方米的六都寨水库和装机6000千瓦的六都寨水电站。.  

荷香桥镇

  荷香桥镇位于隆回县中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 123.4平方公里。辖56个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53109人。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烟花鞭炮享誉省内外。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着力 实施“加强基础,发展民营,建设城镇”战略。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2%; 财政收入达720万元,年均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年均增加300元。    “十五”期末,发展中药材3000亩,红心红薯南薯八 八5000亩,优质烤烟3000亩,名优水果5000亩,蔬菜10000 亩,龙牙百合1000亩;完成楠竹低改1000亩,新扩楠竹800 亩,蚕桑面积2000亩,甘蔗面积1000亩,生猪出栏达到7 万头,牛羊出栏达到1.5万头,建千头集约化养猪场5个, 奶牛50头,发展养鱼网箱30个。 1、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 建好优质稻、优质烟、名优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 南薯八八、大肉姜、畜牧等八大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抓 好工厂化育秧基地、农业科教工程、农业服务工程和扶贫 攻坚工程。 2、推进企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实施“重厂”和“品牌”战略,壮大烟花支柱产业, 创优质名牌产品,组建企业集团。 3、强化财政管理和财源建设,促进财税增长。 加强财源项目管理,抓好“两高一优”为重点的农业 基础财源,以骨干企业为重点的工业主体财源,以第三产 业为重点的新型财源。实行财政统管统用,强化税收征管。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建好万兴商贸小区、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日产3000吨 自来水厂、社会客运站。全面完成六都寨水库灌区续建配 套工程,力争全镇所有山塘全部硬化,完成2.4 公里防洪 大堤建设任务。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完成40个村的农 网改造,新增电话3000门。镇区形成2万人口规模,城区 面积达5平方公里。.  

横板桥镇

  横板桥位于隆回县西南部 ,东抵荷香桥、石门,南邻南岳庙,西与洞口县湛田、醪田接壤,北与西洋江、六都寨相连。镇区距隆回县城28公里,距320国道5公里。该镇解放前属武冈县,1950年列入隆回县属第四区,1961年建立横板桥区;1995年撤区并乡,原柳山乡、横板桥镇、罗子团乡合并组建为现横板桥镇。横板桥镇总面积98.33平方公里,辖38个村,2个居委会,415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镇共12698户、452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01人,年末耕地总面积25990亩,林地面积63920亩,森林资源丰富。2004年全镇粮食产量1.8万吨,人平纯收入1009元。镇内有高级中学一所——隆回十中。初级中学3所,完小6所,初小11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6597人,教职员工360人。镇内803小区是全县重点扶持经济园区,通过招商已有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驾驶员考试中心邵阳考场、友谊驾校、友谊渡假村、隆德诚医药有限公司等落户该小区。目前小区内仍有大量原航天工业部068基地803厂国有资产待有识之士盘活利用,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周旺镇

  周旺镇位于隆回县东南部,东临邻岩口铺镇,南接北山乡,西抵雨山铺镇,北靠滩头镇,素有隆回“东大门”之称,处衡邵干旱走廊地带,多山地、丘陵,南低北高,南部多山,北部稍平,全镇总面积75.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万亩,辖36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总户数9787户,总人口32191人,其中有侗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周旺镇于19f95年全县撤区并乡时,由原斜岭乡,周旺辅镇合并而成,交通便利,三二0国道由东往西穿境而过,上端总速公路经过该镇并设置了出入口。周旺镇经济以种植为主,盛产稻谷、烤烟、花生、黄豆等,烤烟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县优质烟生产基地之一,煤炭、锰等资源丰富,总储量0.6亿吨,现年产煤近10万吨,全县工业和生活用煤70%来自该镇。近年来,机械加工和木器已形成产业,木制产品出口东南亚和香港等地。.  

滩头镇

  滩头镇位于隆回县东部,东邻新邵县、邵阳县,南界周旺镇,西接县城和石门乡,北壤岩口乡和新邵县。1950年建镇,是滩头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解放前称东胜乡,历史形成两条石板街,长1.5华里,百十户人家,大多经营手工造纸、纸业加工,部分经营粮食和商业,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解放后,变化巨大,镇规模扩大310倍多,石板街成为古迹,新增四条街,以果胜路为主,全长12华里。全镇总人口72362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155.09亩,辖87个建制村,3个居委会。滩头因丘陵山地高低走向,三水汇合,积沙浅滩而得名滩头。滩头的色纸、香粉纸、年画并称“滩头三绝”,享誉中外。滩头年画是湖南唯一传统木板手工印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现在滩头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年画之乡”。.  

鸭田镇

  隆回县辖乡。1956年建鸭田乡,1958年并入金石桥公社,1961年设鸭田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77公里,面积74.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乡政府驻鸭田。有公路通县城。辖鸭田、青庄、石桥、张家山、渭溪、柘溪、李家凼、寨溪、南湾、坪头、石鼓、刘塘、青岭、横金、周家段、大乐园、李子坳、大水洞、苗田、福合、兴田、古塘、横板、古铜、麻罗、游家2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红薯、茶叶。高岭土资源丰富,并产大理石。乡镇企业有林场、茶场、茶叶加工厂。南湾村有辛亥革命元勋谭人凤故宅。.  

西洋江镇

  西洋江镇位于隆回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全镇总体上属丘陵地形,多为石灰质圭壤,总面积99.17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资江支流西洋江贯穿镇西北部边沿,木瓜山水库渠道横穿境内。1995年撤区并乡时碧山、苏河二乡合并而成西洋江乡,2001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改建为西洋江镇。现辖居委会2个,行政村26个,总人口达3.6万余人,总耕地面积20667亩,其中水田15376亩,旱土5291亩。西洋江镇以农为主,主产稻谷,名优特产有生姜、辣椒、柑桔、烤烟、蘑菇等产品;林木资源丰富,林业面积有10.8万亩;水利电力条件优越,现有中型电站1个,装机容量5000千瓦以上;旅游资源中有湖桥村湖公祠、宁湖桥、张家张仙洞、东湾村宁氏宗祠牌坊、田凼村孝子祠等颇具开发潜力。近年来,西洋江镇立足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工业,牢固树立“兴工强镇”的战略思想,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到2004年底,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双百企业”3个,城镇建设步伐日新月异,一个高起点、高规格、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山区小镇已展现在世人面前。多次荣获市、县授予的“双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强领导班子”等荣誉。.  

岩口镇

  一、基本情况    岩口乡位于隆回县的东北部。辖70个村,554 个村民 小组,58436人。总面积195.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66 亩,其中水田38709亩。境内黄金、锡、铜、铁、 锌等矿 产资源丰富,旅游景点有岩口溶洞、九龙山自然风光。    二、主要目标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亿元,年均递增11%; 财政收入达到520万元,年均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年均增加220元。    三、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1、以旅游开发为龙头,带动全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搞好岩口溶洞的旅游开发,到2005年,实现年旅游人 数突破10万人,创税收50万元以上。2、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稻。到2005年,优质稻种植面积达 到3万亩;二是发展种植优质烤烟。到2005年,烤烟计划 扩种8000亩,其中优质烟6000亩,产量1万担以上;三是 抓好大棚蔬菜生产。到2005年形成连片1000亩无污染蔬菜 区;四是大力发展牲猪养殖,到2005年年出栏商品猪达到 15000头。 3、加强水利、交通设施基础建设。 “十五”期间,修好六都寨水库配套工程寨志水库南、 中、北干渠;计划投资500万元,维修高标准山塘700口, 病险水库9座,修建高标准渠道2万米;完成周温公路岩口 段的铺油任务,修好大观──黄金洞,白叶塘──马头山, 油麻──唐家,岩口──王家四条乡级公路。 4、加强财政建设和财源管理。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 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切实 抓好税收征管。二是搞好五项改革。实行预算外资金由财 政统管,专项资金由财政监管,收入与支出实行两条线, 财政实行综合预算,并实行“零户统管”制度。 5、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搞好岩口开发区商业街道水泥路面硬化、非机动 车道、绿化、亮化、环卫建设和旅游开发各项基础设施工 作,以及大观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二是抓好卫生事业。 三是坚定不移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北山镇

  隆回县北山乡人民政府位于隆回县城东南部,称隆回县“南大门”。东与本县周旺镇毗邻,南隔赧水与邵阳县相望,西、北与桃洪镇、雨山乡相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S317省道穿境而过。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3190亩,其中水田26400亩,旱土6790亩,林地68314亩。东南山峦起伏,多山谷小冲,无广阔田垅,属石灰岩、丘陵地带。而西北山丘平缓,耕地相连成片,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境内物产丰富,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龙牙百合、辣椒、大蒜、精品水果为主,其中龙牙百合系列品牌已蜚声中外,百合干、百合精粉、百合面深得广大客商青睐。境内地下矿藏十分丰富,煤炭广泛层厚,锰矿资源广泛,含锰度高。企业以发展水泥为主的建材及龙牙百合系列产品为主。1978年前,北山乡原为北山公社管委会,驻北山大队聂家亭,1983年改为北山乡,1995年全县实行撤区并乡,原云丰乡、北丰乡两个乡合并为北山乡,驻北山聂家亭,2003年元月乡政府搬迁到新开发区样水垞。.  

三阁司镇

  一、基本情况    三阁司乡位于隆回县西部偏南,距县城10公里。总面 积117.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56亩,其中水田29453亩。 人口64424人,辖55个村。 “三辣”和龙牙百合是重要的 外贸出品物资,传统养鱼业发展迅速。   二、主要目标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2亿元,年均递增12%; 财政总收入达到1150万元,年均递增9.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5元,年均增加203元。   三、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1、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着力建 好七大优质农产品基地:1000亩渔业基地;500 亩优质水 果基地;1000亩“三辣”基地;1000亩大棚蔬菜时鲜瓜果 基地;1万头瘦肉型生猪养殖基地;1000亩中药材基地; 5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逐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企业。 2、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 展。要按照“抓重带小”的方针,以1865省道和青长县道 为纽带,以森鑫木工艺制品厂、石马机砖厂、县农药厂等 企业为龙头,努力创建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两条线。力争 新增私营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200户。 3、加大财源建设力度,促进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大 力开发以“两优一高”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财源,以民营经 济和“三产”为重点的新增财源,建立以渔业、生猪、蔬 菜为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财源结构。 4、加强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交通建设:完成青丰至长铺县道扩改工程,维修好全乡现 有150公里乡村道,建好三阁司停车场, 协助上瑞主干道 邵怀高速公路三阁司段开工建设。水利建设:计划投资500 万元,抓好全乡小型水库的除险保安和渠道配套,力争50% 以上的山塘硬化处理,完成第五期水土保持项目小江河流 域治理,力争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建好人畜饮 水工程10处,解决10个村5000余人饮用水困难问题。电力 建设:完成全乡55个村农网改造任务,实现与城镇同网同 价。通讯建设:新增移动通讯基站1个, 新增交换机容量 3000门。教育工作:完成三阁司中心小学、红光完小、龙 拱完小等6所学校5980平方米的危房改造。.  

罗洪镇

  一、基本情况    罗洪乡位于隆回县东北角,与新化县毗邻,古称“春 溪洞”,总面积63.24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88个村 民小组,23661人。该乡资源丰富,传统项目“春溪玉液” 于1995年获中南六省食品博览会金奖;境内名胜古迹颇多, 俗有“罗洪八大盛景”的美称;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有毛 泽东主席的老师袁吉六先生和“邹氏八杰”。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总揽工作全局,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税、 社会稳定”的目标,着力实施“夯实基础、搞活民营、突 出城建”战略,努力做好“种养加”文章,促进我乡两个 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000万元,年递增10%;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2万元,年递增1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6元,年均增加100元。   四、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中 药材5000亩,优质红薯6000亩;实现人平1.5头猪,人平 0.5头牛,人平0.5头羊;发展名优水果2000亩,完成楠竹 低改3000亩。 2、搞活乡镇企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乡镇企 业。重点是扶持康佳食品有限公司、罗洪电站、大型塑料 编织袋厂,力争这三家骨干企业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 利税100万元以上。 3、突破旅游业开发。主要搞好罗洪盛景等旅游资源 开发。 4、加强财源建设和财政管理,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5、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张城域 面积1平方公里,增加城区人口0.7万人。   五、重点项目    1、七罗公路罗洪段; 2、罗洪电站技改:投资171万元; 3、罗洪车站搬迁:总投资150万元; 4、红心薯产业化公司建设:总投资150万元; 5、罗洪盛景开发:恢复景点原貌,总投资1500万元; 6、水果基地建设:基地面积200亩,总投资150万元; 7、边贸市场建设:总投资180万元。.  

羊古坳镇

  羊古坳乡位于隆回县北部,总面积61.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885亩,其中水田18292亩,旱土2593亩。辖20个村,206个组,共8123户,29951人。    境内属丘陵地带,东北有高山屏障,其余地势平坦,河溪密布,田垅相连。三都河穿心而过,南入六都水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条件较好。有水库9座, 水塘144口,旱涝保收面积12179亩。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有药材、柑桔及各种水果。近年,发展了一优两高农业,大搞家业综合开发,建起了板栗、药材、白果、牲猪、牛羊和粉丝等种养业生产和加工基地。    乡村企业和私营企业也发展较快,有造纸、卷筒、引线、鞭炮配套生产线,有集藤椅、卫生筷等一体的竹器加工厂,还有黄酒厂、铸造厂等。1995年农业总产值2811万元,工业总产值322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423万元, 财政收入67万元。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隆回至新化公路, 羊古坳至鸭田公路贯穿南北,富石庙至刘家排公路横贯北境,羊古坳至魏源故居公路连接西邻,各村均有公路相通。乡政府驻地城镇建设已具规模,有占地 4 亩的农贸市场和长达500米的商业街。    辖区望云山脚。望云山是座闻名遐迩的“仙山”, 上有天平古刹建筑壮观,神象威严,传说神奇,吸引周边各县市游客来旅游观光。乡镇内的花朵屋(现花屋), 桅子树,大石骨均有着神奇的色彩。乡内重要历史人物有建党初期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长彭述之,1928年牺牲于江西革0据地。大革命时期0宝庆地委-彭钟泽亦诞生在这里。.  

麻塘山乡

  麻塘山乡地处隆回县西北部,距县城120公里, 与洞 口、溆浦两县接壤。土地面积65.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3475亩,辖12个村,人口13537人。境内资源丰富,有林 地面积63200亩,金银花、杜仲、白术等中药材面积2万亩。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 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农 民增收、财政增税为目标,着力实施“加强基础,提升产 业,建设边贸”战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努力实现麻塘山乡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 步。 加强基础:主要是修建好南麻公路,建好油漆坪、尖 山、桥家、青土庙等4个农民新村;加快城镇建设,完成 乡政府所在地街道硬化和中心农贸市场扩建。 提升产业:主要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以鲲鹏农产品 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药材3个生产基地;搞好白马 山生态旅游开发。形成中药材生产、农产品加工、优质草 食养殖场和旅游资源开发四大支柱绿色产业。 建设边贸:主要是利用与溆浦接壤的边境优势,建设 边贸市场。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00万元,年增长10.1%; 乡级财政收入150万元,年增长9.4%; 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年均增加164元; 中药材面积达到4万亩,年均增加4000亩。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产业结 构调整主要是按照品种调优,规模调大,突出重点,突出 特色的原则,突出抓好中药材等农产品产业化建设。 3、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边贸经济发展。    中药材苗圃基地:总面积500亩,总投资600万元; 2、草食畜禽养殖基地:总投资50万元; 3、边贸市场:总投资80万元; 4、自来水厂扩建:总投资20万元。.  

虎形山瑶族乡

  虎形山瑶族乡位于隆回县的最北端,距县城105公里, 土地面积92.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2.28亩,林地 94309亩;辖15个村,人口14046人,其中瑶族5241人。属 瑶族居住地区。本地资源丰富,民族风俗浓厚。举世无双 的瑶族挑花艺术,得到了许多名人墨客和外商的高度评价 和赞扬,是省定的“百佳艺术之乡”。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 主线,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实施“加强基础, 主攻药材,深化加工,开发旅游”的发展战略,秉着立足 本地,合理布局,资源优化,效益提高的原则,发展特色 经济。 加强基础:主要是改善水利条件,加快电网改造,实 施退耕还林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主攻药材:⑴生产规模。药材规模扩大到4万亩,实 现户平10亩目标,产值达到1200万元。⑵生产技术。主要 是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种改良要完成70%。⑶深化加 工。创办中药材加工厂。 开发旅游:主要是利用瑶山风情这一垄断资源,发展 旅游资源。兴建挑花艺术公司。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278万元,年均增长12%; 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年均增长9.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年均增加145元。 中药材面积达到 万亩,年均增加 亩。    1、立足本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2、壮大村集体经济。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快村级公路建设。 4、加大投入,开发旅游资源。主要是挖掘瑶乡风情, 拓展规模。 五、重点项目 1、金银花良种苗圃基地:总投资200万元。 2、反季节蔬菜基地:总面积1.5万亩,总投资300万 元。 3、瘦肉型猪基地:总投资300万元,年出栏达到5000 头。 4、雪峰中药材加工厂:总投资200万元, 年加工能 力100吨。.  

大水田乡

  1952年建立大水田、江源、大平、源江四个乡,1956年四乡合并为大水田乡,1958年建立大水田乡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大水田公社,建立大水田乡;1995年6月撤区并乡,大水田乡作为全县唯一的一个单列乡予以保留。大水田乡政府的职能任务: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执行本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七江乡

  七江乡位处隆回县城北面,距县城47公里,是通往魏源湖高洲温泉,小沙口花瑶等北面旅游景点的中心地段。七江地属丘陵山区,总面积106.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550亩,其中水田27541.8亩,旱土5279亩,总户数14011户,总人口50720人,辖39个行政村和一个农科队,419个村民小组。全乡水利条件好,有称为县内四大田垅之一的“七江-原”,是全县商品粮生产的主要基地。随着改革的深入七江经济发展迅速,柑桔、玉竹、白术、茶叶、板栗等生产加工业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引进外资创办了3家较大规模的胶合板加工厂,发展养殖业2家。.  

荷田乡

  该乡地处隆回县中部,是北部山区与西部丘陵地区的结合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全乡总面积81。46平方千米,辖3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5640人。乡人民政府所驻地为青龙村,距县城30余千米。境内楠竹、木村资源比较丰富,楠竹、木材加工业是全乡传统支柱产业。背溪青龙村矿藏丰富,硅、铁矿具有可开发价值。荷田溶洞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质,旅游开发前景好,长鄄村贞节牌坊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全乡实现国民经济总收入6160余万元,财税收入18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48元,去年共引资200万元,完成了长鄄烟花鞭炮厂的改制工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斐然,是全县重点烤烟生产乡镇。.  

南岳庙乡

  南岳庙乡位于隆回县的最西端,东邻桃洪镇,南接三阁司,西连洞口县的石江镇,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全乡有建制村26个,村民小组278个,产业结构示范点3个,经济场2个。2004年底总人口29614人,其中农业人口29000人,非农业人口614人;共7985户。南岳庙乡于1995年5月由原沙子坪乡和南岳庙乡合并而成,乡政府机关于2004年12月整体搬迁到南田村。全乡有耕地面积20806.22亩,其中水田面积14061.22亩,旱土面积6744.99亩,水果1215亩。乡境内320国道纵贯东西,县道南麻公路穿境而过,乡道南乔公路贯穿南清至乔家8村,老金公路连接寨逮、老屋场、金星、造端、沙子坪等六村,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条件优越,西洋江水横穿南北,赧水、辰河穿境而过,境内有风景秀丽的狐狸岛、历史悠久的南岳庙宇、神秘古老的梅山文化。南岳庙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南田冬播生产示范点、武邵粮食生产示范点曾是全县有名的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除粮食生产外,柑桔、渔业、生猪、楠竹生产历史悠久。全乡境内现有中学2所,小学10所,农业技术学校1所,村办夜校26所,另有文化站1个,广播电视站3个,自来水公司1家,长途汽车站和公共汽车站各1个。在招商工作中,2004年引进外资2500万元,对狐狸岛旅游、蓄鱼塘加油站、乡政府旧址进行开发。.  

山界回族乡

  山界回族乡地处隆回西南,与武冈市、邵阳县交界,全乡面积4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219个村民小组,23371人,其中回族约8000人,全乡耕地面积16323亩,其中水田11311亩。解放后,1956年成立公社,1995年6月实行撤区并乡,与原罗白乡合并设立山界回族乡。山界回族乡农产品资源丰富,是隆回“三辣”和龙牙百合的原产区,“三辣”年种植面积6000亩以上,百合种植面积2000亩以上。.  


西洋江镇特产大全




西洋江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