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5万人 | 165平方公里 | 430626101 | 414000 | 0730 | 查看 安定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城关镇位于湖南岳阳平江县。下辖: 430626100001 121 东街区 430626100002 121 南街区 430626100003 121 西街区 430626100004 121 北街区 430626100005 121 坪上区 430626100006 121 童家岭区 430626100007 121 寺前区 430626100008 121 首家坪社区 430626100200 121 城东村 430626100201 122 城西村 430626100202 122 城郊村 430626100203 122 城新村 430626100204 122 枫树村 430626100205 122 古城村 430626100206 122 北源村 430626100207 122 三合村 430626100208 122 北附村 430626100209 122 北城村 430626100210 122 迎瑞村 430626100211 122 四方塘村 430626100212 122 城坪村 430626100213 122 四马村 430626100214 122 澄潭村 430626100215 122 三阳村 430626100216 122 井坎村 430626100217 122 天岳村 |
安定镇 |
|
三市镇 |
平江县辖镇。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乡,1995年改镇。位于县境南部,钟洞水西岸,距县城14.5公里。面积138.2平方公里,人口5万,镇政府驻三眼桥。公路直通县城。辖三市、白雨、黄金、宝丰岭、尧塘、永太、西南、永安、宦田、淡江、联华、碛江、太源、三新、大洞口、肥田、渡头、横槎、下沙、沙段、中沙、郊东、郊南、下坪、低坪、天湖、东月、高和、托田、爽口、寨上、郊源、官田、东岸、麦田、马嘶36个村委会。矿藏有石膏。乡镇企业有石膏板、橡胶、红砖、食品加工、酱干、营养液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叶、油茶、木材、生猪、柑橘。有中心小学45所。. |
加义镇 |
咏生乡、加义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加义镇 2005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民本岳阳在加义九项工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南,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立足“科学治镇、开放兴镇、企业强镇、农业促镇、平安稳镇”,努力实现2005年为“项目实施年”、“措施激励年”、“计划生育进步年”、“上下和谐年”,加快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谐进程步伐,全面推进民本岳阳工程和科学建设快速持续全面发展,力争各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即创优树名目标,各项工作要争先创优,进入全县前茅。 做活两篇文章:一是做活“民本岳阳”这篇文章,全面推进“民本岳阳”在加义九项工程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做好稳定发展的文章,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加义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树立三种意识: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打造服务型政府;二是突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群众受益”的新途径;三是强化竞争意识,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 突出四大项目:一是招商引资项目;二是水电改造项目;三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四是四大产业项目。 实施五个工程:一是科学治镇工程;二是企业强镇工程;三是农业促镇工程;四是开发兴镇工程;五是平安稳镇工程。 创立六个样本:一是建立2万亩楠竹;二是种植1万亩蔬菜;三是发展2万头黑山羊;四是推广3万亩优质稻;五是发展1万头肉牛;六是建设思源小康村示范村基地。 达到七项指标:一是人平纯收入达2960元,增收400元;二是企业个私经济总产值达3.5亿元;三是财政总收入达2000万元;四是劳务输出收入突破6000万元;五是确保计划生育升类进位;六是稳定工作达到“八无”;七是城镇居民低保面达到100%。 办好八件实事:一是丽江大坝改造完工;二是扩建加义中学宿舍;三是达标和硬化九处公路;四是改建加义、献钟农贸市场;五是配套两个村级水利工程;六是规划引导大面优质稻3万亩;七是办好劳务输出就业培训;八是新上巨佑鞋业二期工程。. |
长寿镇 |
南桥乡、黄金洞乡、长寿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寿镇 长寿镇域位平江县域东南,当汨水上游,紧邻1853线省道,北邻龙门、木金、咏生等乡镇,东连南桥乡,南接黄金洞乡,西近嘉义镇。 清代为凤栖乡20都,民国为长寿区、长寿乡。建国初为第3区,后改长寿区。1981年置乡级建制镇。1995年4月撤区并乡后由原长寿镇、长寿乡、桂桥乡、邵阳乡合并建长寿镇。共有51个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6.3万人,集雨面积220平方公里,耕地5.24万亩。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4845万元,各类税收860万元,财政收入1320万元,储蓄存款总额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685元。 长寿得名来历,说法有二。 一说宋理宗时,有张袁氏、邓黄氏、魏测三位老人寿过百岁,县令申请以国典赐宴,因三寿同出一乡,遂以长寿名乡。一说古时有位翁姓老人,80岁时游方道士交给他一个锦囊,告知一百年后会有一位贵人来拆看。在老人180岁寿诞时,刘伯温刚好路过此地。老人将锦囊取出,刘伯温拆开一看,原是一偈:“寿高三甲子,眼观九代孙;若问送终子,浙江刘伯温。”老人闻言,哈哈大笑而逝。刘伯温便将此地取名长寿。 长寿镇不仅有美丽的传说,而且有着独特的历史、区位和人文优势。 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将军之乡”,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了以原-副主席张震为代表的13位共和国将军,有“五里十将军”之说;这里是“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艺异常活跃,1995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这里是“边贸之乡”。在明清时代,便初具集镇规模,是当时有名的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商贾云集,边界贸易日益红火,日成交额达200万元;这里是“食品之乡”,长寿酱干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传统产品,以色、味、香饮誉海内外,是明清时期的皇室贡品,今天生产的黄酒、珍珠米酒、甜酸头、菊花茶、豆干子等等,同样深受用户青睐,古今结合,形成了长寿食品系列。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化零为整”的原则,集中财力,建立药材、蔬菜、布匹、建材四大专业市场,形成了“小产品、大市场、高效益”的规模优势。. |
龙门镇 |
|
虹桥镇 |
平江县辖镇。1952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天井山西侧,距县城9公里,面积183.1平方公里,人口3.3万,镇政府驻虹桥。公路接106国道和平(江)修(水)公路。辖一、二2个居委会和向阳、平安、枧源、枧黄、柘屋、东安、仁义、金鸡、京马、张公、洞口、大林、桃源、陡岭、文昌、水口、民建、大兴、高源、大山、正东、桃霞、青石、西桥、凤麓、毛源、九眼、龙黄、天岳关、柘坪、瑶田、水源、阜源、白马34个村委会。有农副产品和服装贸易市场。乡镇企业有建材、食品加工、长石粉、竹木制品、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木材、茶叶、药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重要革0据地。境内有革命烈士墓和烈士塔。. |
南江镇 |
|
梅仙镇 |
梅仙镇位于县境东北部,地处幕阜山南麓,距平江县城15公里,东邻钟洞,南抵城关镇,西接余坪,北连南江,106国道贯穿南北,昌江河由东北斜插西南。境内有山名梧桐山。“其木多梧桐”,故名。平江八景之一的风景胜地“梧桐夜雨”即此。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时,南昌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凿九井,引清泉,炼丹成仙;一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念其忠诚,敕封为“梅仙”。后人遂以其隐居之地为梅仙。 梅仙镇域清代为南江乡11都,民国时期为梅仙区梅福乡。建国后初隶4区,后置梅仙办事处,1958年为梅仙人民公社,后改为乡,1984年建镇为梅仙镇,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后,团山乡、柘庄乡、梅仙镇合并建为梅仙镇。辖36个村,2个居委会,6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489人,集雨面积2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64亩,总山林面积199866亩。镇域工业产品以长石粉、铝银粉、石英粉、石灰、鞭炮为主,农副产品以黑山羊、牲猪、土鸡、茶叶、柑橘、板栗为主。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548万元,各类税收640万元,财政总收入为875万元,人平纯收入1650元,人均产粮325公斤。 镇区梅仙位于镇域中部。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形成集市,清代称梅仙市。民国21年(1932)即有常住人口1200余人。1949年有房屋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1984年建镇时镇 区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2000年,镇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现有常住人口5800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0人。 镇区各种行政机构齐全,有县直部门4个,镇直部门23个。个体经济蓬勃发展,有个体私营企业35家,个体工商户568家,从业人员1530人。2000年镇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50万元,各类税收总额280万元,财政收入310万元。文卫事业蒸蒸日上,集镇内有县办中学和镇办中学各1所,中心小学1 所,幼儿园2所,共有教职工115人。近几年来,教学硬、软件设施得到了大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县前列,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000年投资40万元建立的中心卫生院,有医护人员60人,其主治医生5人,能开展内、外、妇、幼、五官等中西临床业务和照片、-、检验等医疗项目。镇区有医疗分点10个,乡村医生15人,为居民就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车辆繁多,交通便利。. |
浯口镇 |
浯口镇位于平江县西部,距县城41公里。东接瓮江镇,南与长沙县交界,北界汨罗市,西靠伍市镇。镇域清代隶富华乡15都,民国初隶协和区,后隶4区南阳乡。建国后,初隶6区,后隶瓮江办事处,1958年隶瓮江人民公社,后改社为乡,1984年置浯口镇。1995年由原谈岑区的西江乡、瓮江区的浯口镇和三联乡的8个村联建浯口镇。现辖34个村,1个居委会,399个村民组,集雨面积198平方公里,总耕地27093亩,山林总面积22万亩。总人口9904户,38793人。200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858万元,各类税收总额277万元,财政总收入467万元。 镇区浯口位于镇域北部,滨汨水南岸,浯溪水自白石岭发脉,至此注入汨水,因名浯口。明代即有浯口市,清代、民国以来一直是一处繁荣的水陆码头,茶行、米行、屠行、槽行、饭铺、旅社等店家10余家。往来汨江的船筏在此停舶餐宿。民国4年统计有人口1300人。1959年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76人。九十年代以来镇区进一步拓展。新街沿平汨路而建,旧街则傍汨江河而成。随着浯西路与平伍路的开通拓展,使浯口古镇形成了“两路夹一江”的布局,横卧汨江的浯口大桥连接新老集镇。镇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现有常住人口4560人。2000年产生于镇区范围的国内生产总值3867万元,各类税收总额110万元,财政总收入218万元。 镇区范围有市、县、镇属部门单位17个,个体私营企业268家,其中工业企业36家,交通运输企业14家,批发、零售、餐饮218家,企业总产值6220万元。全镇2001年新上生姜加工厂、竹筷厂、长石粉厂、砂石厂、家俱厂、炼铁厂等,全年可望增收700万元。 为扩大镇区范围,2000年镇政府筹集资金600万元,新建了振兴路、兴教街。位于汨江街的浯口光荣院,总投资380多万元,分别建有烈军属、老人公寓和从事经营的住宿、娱乐、餐饮以及铺面的综合性大楼一栋。浯口中学、中心小学共有教职员83人,镇区学生读书方便,教育质量排位全县中上水平。镇区内建有信用社、邮电所、卫生院、农贸市场、居民小区和成衣市场等。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和联通、移动通信塔在汨河两岸遥相对应。由于广电、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镇区现有通信电话900多门,镇有线电视差转台拥有用户1500多户。镇区交通便利。. |
瓮江镇 |
|
伍市镇 |
|
向家镇 |
平江县辖镇。1952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乡,1989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4.44平方公里,人口1.8万,镇政府驻北街。有公路通县城。辖南街、北街2个居委会和梅树、山陂、新石、琅石、向家、黄长、长岭、金山、仙龙、金石、黄金段1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叶。乡镇企业有制茶、建材、食品加工、农机等厂。. |
童市镇 |
|
岑川镇 |
平江县辖乡。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8.3公里,面积91.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政府驻廖家坊。有公路通县城、汨罗和岳阳。辖雪丰、高形、袁新、九峰、新福、正北、大义、水口桥、郭洞、新南、集福、金沙、新开、包湾、龙盘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白术、木材、楠竹、茶油、生猪。有渔场、茶园、板栗园。. |
福寿山镇 |
福寿山镇(原名为思村乡)位于平江县南部,南邻浏阳县,北靠安定镇,东接嘉义镇,西连三阳乡。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19859人(2009年末)。辖尚山、洞下、北山、石圳、林场、白寺、小水、塔坳、吉星、英家、横洞、双义、到湾、塘坊、奖山、九安、三塘、芦洞、保丰、五等、高家、古沅、思和、大和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思和村,距县城30千米。景点有福寿山森林公园。 |
三阳乡 |
|
木金乡 |
平江县辖乡,1952年建金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更名木金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18.9平方公里,人口2.3万,乡政府驻黄土坳。有公路通县城。辖保全、保联、公安、苏龙、菁芬、上湖、后岩、清水塘、金坪、木瓜、中和、上中、礼仁、大桥段、平坳、枫香、花邓、和平、南塘、大兴坪、楼下、亲和、下江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药材、黄豆、油茶、板粟。有渔场、桔园、板粟园。乡镇企业有砖瓦、农机修理、建材、食品加工等厂。. |
大坪乡 |
大坪乡地处平江县东北角,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距县城110公里,是平江县最偏远的乡镇。全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共21个村,272个组,21000人。1995年进行撤区并乡,毗邻的浆市乡与大坪乡合并,乡政府驻地大坪集镇。大坪乡所辖的大坪、浆市二个集镇,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形成发达的边界商贸。2003年,全乡国民生产总产值7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7元。 辖区东临江西省修水县,西与虹桥镇接壤,南以龙门镇、木金乡毗连,北与湖北通城县相连。境内多属丘陵地带、高山地貌,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东南面是汨罗江的源头——汨水源,贯穿整个大坪乡。西北有地势陡峭的石牛寨等山系,属典型丹霞地貌。大坪乡地质多为沙质壤土,水系完整,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各种喜温作物生长。 大坪乡是综合性农业经济区,全乡耕地面积17798 亩,水田15473 亩,旱土2325亩。近年来,经过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粮食生产发展迅速,全乡年生产粮食11346吨,人均产粮500余公斤;黄豆、花生、油菜产量分别为150万公斤、35万 公斤、25万公斤;共发展反时令大棚蔬菜1200亩,创产值140万元。养殖业发展势头喜人,全年共发展黑山羊 2.4万头,出栏2万头;发展牲猪1.3万头,出栏1万头;发展肉牛养殖400余头,出栏150头。生态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3年共完成退耕还林1800亩。 1978年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03年末,全年财政总收入330.09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2%,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信用社年末存款达1360万元,人平80元;继续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下降到人平43元。 大坪乡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以奇险著称的石牛寨,风光旖旎的汨水源、黄龙山万亩杜鹃花园,庄楼村五千米地下山洞,被誉为大坪“四绝”,每年吸引游客8000余人次。2003年,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投资100万的汨水源漂流项目已正式签约,2004年6月份正式营业。. |
冬塔乡 |
平江县辖乡。1952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60.01平方公里,人口2.2万,乡政府驻上塔市。106国道经此。辖红星、谈桥、联星、黄桥、黄柏、小源洞、江背、得胜、泉水洞、丁洞、白土、江洲、荷花、苍霞、如苏、松林、小坪、冬桃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英粉、预制板、制砖、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黄豆、白术、生猪、山羊。有渔场、桔园。. |
板江乡 |
|
大洲乡 |
平江县辖乡。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1.7公里。面积103.6平方公里,人口1.9万,乡政府驻汪坪。有公路通县城。辖安全、杨邓、光华、民主、太平、清水、双鸽、龙洞、黄沙、大源、炉坪、上洲、大江13个村委会。境内有县水泥厂。乡镇企业有渔场、桔园和砖瓦、油脂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木材、楠竹、药材、生猪、茶叶。. |
三墩乡 |
平江县辖乡。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1.4公里。面积117.5平方公里,人口2.9万,乡政府驻戴家磅。有公路接106国道。辖戴市、中武、忠龙、文家、三义、公平、西源、人他山、小段、颜江、邹家、车田、志坪、石龟、黄安、秦坊、八里、龙板、聚龙、寒石、仁里、志义、新兴、甘家、九千、罗扬、四美、鹿石、江家、九如3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茶油、药材、生猪、茶叶、木材、楠竹。乡镇企业有铅锌矿、长石粉矿和砖瓦等厂。. |
余坪乡 |
平江县辖乡。1995年由谈胥乡和张市乡合并为余坪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8.4公里,面积117.5平方公里,人口3.7万,乡府驻余坪。有公路通县城和岳阳。辖谈胥、稻竹、谢坪、万洞、柘江、丁协、谈坪、新庄、深坑、盘山、桃坪、余坪、易屋、姚坳、丰益、上新、忘私、梅山、范顾、黄管、桥头、菖蒲、七里、宋段、泉源、市里、张市、景福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稻谷、薯类,兼产木材、楠竹、药材、茶油、生猪、茶叶。有渔场、板栗园。.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