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荆镇、古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大荆镇
大荆镇位于汨罗市东北郊,素称“北大门”,是湘北有名的“瓜菜之乡”。全镇辖12个行政村,13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万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丘岗山林面积3.6万亩,水域面积2200亩。
自2000年以来,大荆镇被定为岳阳市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市委于来山-亲自在该镇办工作联系点,引导该镇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财政收入73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600元。该镇成功的经验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重要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连续三年被评为岳阳市先进乡镇,并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农村‘-’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大荆镇交通区位条件优越,镇内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南北贯穿镇区。
107国道贯穿6个村9.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镇区4个村8.9公里,两道相距仅500米,连接线地处镇区中心街道。县道梅营线与107国道相交于大荆,使大荆成为交通交汇要地。距长沙市90公里,岳阳市50公里,汨罗市30公里。
大荆镇农产品资源丰富。该镇自1984年就开始调整农业结构,一直以“大荆西瓜“享誉三湘,多次在省赛瓜会上夺魁。尤其是2000年全镇大面积实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90%的耕地实行了稻田改制,开发了1.5万余亩丘岗山林,基本形成了万亩西瓜、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优质果园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黄瓤无籽西瓜和早秋礼品西瓜生产基地。所有农产品均已注册了“大荆牌”商标。镇区内现有湖南谊信大荆净菜加工厂、冯大哥蔬菜食品加工厂、育才蔬菜加工厂、红磨坊食品加工厂等四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鲜菜能力8000吨,产品主要有净菜、干菜、酱菜、泡菜、盐渍菜等5大系列30个品种,不仅在长沙、岳阳占有一定市场,而且远销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其中“冯大哥”系列加工产品荣获省农博会金奖。
大荆镇二、三产业发达。全镇现有年产值100万元的骨干企业16家,小型个体工商户320。以蔬菜加工、制冷阀门、饮食服务、汽修汽配、建筑和家具为主导产业的二、三产业呈现勃勃生机。年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2万人 | 48.6平方公里 | 430681111 | 414000 | 0730 | 查看 大荆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天问街道 |
湖南省汨罗市天问街道 2007年,从汨罗市营田镇划出青山寺、槐花、余家坪、虎形山、推山咀、桔园、凤凰等7个居委会,设立天问街道办事处。新设立的天问街道办事处辖7个居委会,总面积4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办事处机关驻小边山。行政区划调整后,营田镇辖14个建制村,总面积73.9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 |
归义镇 |
城关镇、城郊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归义镇 汨罗市城关镇位于市区中心,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建于1966年,镇人民政府驻城区建设路46号。城关镇东与城郊乡接壤,西同汨罗镇相连,北依汨罗江,南靠古培镇,京广铁路横贯南北,S308线连接东西,镇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全镇共辖7个社区居委会,186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镇区总人口6.5万。 近年来,镇党政一班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居民增收,社会稳定“的工作主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三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连续三年跻身全市前四名。 镇区经济发展迅速。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5家,专业市场8个,个体工商户1480户,2004年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1.6亿元,实现财政税收680万元。通过大力招商引进,近三年来,共引进项目21个,引进项目资金9530万元,带动了镇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从未向干职工集资一分钱,全镇569名干部、教师工资和社保及时足额上解,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随着市属企业改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成为“社会人”,为了加强城区的管理,确保城区大局稳定,2003年,将全镇3个村、10个居委会调整为7个社区,成功选举产生了首届社区支、居委会各项规章制度。社区已顺利接管了城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低保、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诸多社会事务,“有问题找社区”意识正在居民头脑中形成。 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城关镇地处市区,流动人口多,破产改制企业多,各类矛盾纠纷多,做好城关镇的稳定工作尤为重要。为了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全镇建立健全了维稳工作责任制,落实各项维稳工作措施,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近年来,全镇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0功”人员进京-事件、无民事转刑案件、无群体-事件,有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治安环境,综治工作实现了“四无一有”的良好局面,综治工作连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 全镇管理德法有章。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聚精会神发展,一心一意创辉煌。城关镇党委连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党委”,干部作风转变工作多次受到岳阳市委、汨罗市委的表彰。. |
汨罗镇 |
汨罗镇位于汨罗市区西侧,扼守市区西大门,镇区距市区2KM,因靠近汨罗江而得名。该镇东邻城郊乡,南接古培镇,西与湘阴县东塘接壤,北与屈原行政区相连,全镇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 汨罗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盛产水稻、瓜菜和各种鱼类、螃蟹、甲鱼等名优特产。 汨罗镇全境均为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兴办大型工业企业和进行农业机械化作业。 汨罗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境内有中、小型水库8座,适合于进行旅游开发。 汨罗镇交通十分方便,省道1809线、汨营南线、汨营北线分别从镇东、镇南、镇北越境而过,从镇区出发,经1809线,15分钟可达107国道,20分钟可上京珠高速公路,50分钟可经长沙黄花机场上飞机,经汨营南线、北线,20分钟可到洞庭湖通江达海,镇区紧邻京广铁路汨罗车站,随时可上京广铁路到达全国各地。 汨罗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投资环境的建设,近几年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1997年,投资200多万元,开通了5000门程控电话,2000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全镇范围内的电网改造,2001年,投资500万元兴建了移动通讯机站,2002年,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全镇境内村道拓宽改造及镇区小城镇建设工程。目前该镇范围内均已实现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能满足任何企业发展的需要。 汨罗镇区经过多年的建设,面积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原瞭家山集镇现已纳入汨罗市城区管理,李家坪商业区也即将纳入城区管理。周家山集镇面积近2平方公里,酒店、学校、医院、商场、娱乐场所、有线电视等一应俱全。 汨罗镇是岳阳市有名的乡镇企业之乡,因该镇建材工业发达,占据着汨罗市的60%以上的市场,又被称之为砖瓦之乡。. |
新市镇 |
新市镇地处汨罗市城区东部,107国道纵贯南北,S308汨新路与京珠高速路汨罗连接线横穿东西,汨罗江绕镇而过。距 岳阳73公里,长沙71公里。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1 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5万余人。 新市镇地处亚热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345.4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714.9小时,无霜期263天左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新市镇已探知的地下资源有数十种,其中以高岭土、花岗石,河沙储量最大,是化学、建筑、建材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现有林业用地3869亩,森林覆盖率达46%,地处汨罗江之南,境内有湄江河等河流,水系发达。有小(一)型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13座,水利设施日趋完善。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90000吨。 新市镇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设新市坊;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新市镇,次年设新市巡检司;咸丰五年(1855年)设新市局;民国元年(1912年)改局为新市乡;1949年恢复新市镇;次年升为乡级镇;1958年新市与团螺乡合并建星火公社,后改名为新市公社;1984年3月,新市镇升为县城镇,且废社建新市乡;1992年10月,乡镇合并为新市镇。从北宋设新市坊以来,这里就商贾云集,经济繁华,物阜人丰,建有钟州、禅院、石板街、木板楼、三街九巷十码头,素有“小南京”之称。 新市镇经过近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已经形成了再生资源收购加工、造纸家俱生产、五金交电、电线电缆、鞋楦鞋模、建筑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七大支柱产业。其中团山花园再生资源大市场是全国三大再生资源市场之一。共有各类再生资源收购、加工户500余户,一般纳税人21家,各业主经营各类废旧塑料,金属回收、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年税收4000多万元。 新市镇境内的汨罗江生态工业园,是汨罗市近几年全力打造的经济航母。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计划投资3.8亿元。第一期工程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投入资金4亿元,完成了水、电、路、通讯及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内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30%,建有220千伏安变电站和110千伏安变电站各一座,是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和首选之地。. |
古培镇 |
古培镇位于汨罗市南郊,1995年由古培、大众两乡合并而成。镇域东临新市、黄柏镇,西抵汨罗镇,南与白水镇、湘阴县六塘乡接壤,北靠城郊乡,与汨罗市城区相距仅2公里之遥。全镇总面积78.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4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00人,耕地面积30485亩。全镇以丘岗、山地为主,气温、雨量适宜,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镇内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17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3900名。 镇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和物产资源优势。京广铁路、省道308线、城界线等数条交通要道横贯古培。古培塘火车站位于古培集镇,距离汨罗市区4公里,设有京广线客运慢车停靠站和货运站,每天有两列慢车在此停靠。省道308线横跨古培铁路以西七个村,成为连接汨罗与湘阴的交通纽带。县道城界线纵穿古培铁路以东六个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极具发展潜力。镇内高岭土、陶土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米、蔬菜、瓜果、鲜鱼、特种水产品、木材等各种农副产品。2004年全镇发展牲猪养殖大户100多户,山羊养殖专业户30多户,养鸡专业户50户。种植柑橘、板栗、油茶等经济作物的专业户1000余户。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7座,高标准山塘120口,水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 近几年来,古培镇抓住汨罗市城区东移南扩和省道,县道拓改的契机,大力度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金400万元,对省道308线按省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硬化4公里,全面完成县道界线12公里砂改油工程,古培塘集镇街道硬化2000米。筹集资金260万元,建起了古培塘、大众两所中学教学楼及操场、围墙等配套设施,大力改善了教育办学条件;投资23万元,在三港村原学校修建了敬老院,安置五保户30多人。并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地进行了全镇农电网改造工程,架通了三座移动通讯基站,迄今为止,全镇共开通程控电话五千多门。 近年来,古培镇人民本着“加强农业固镇,发展工业强镇”的工作思路,按照“一年变模样,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榜样”的方针,突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如今,古培镇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全镇共完成财政收入733.2万元,乡镇企业年产值9.5亿元,年创税收600多万元。其中,腾远铜材、霞友铜业、新东方环氧树脂、佳盛塑业等企业相继落户古培,产值过亿元,成为推动古培经济快速增长的龙头企业。. |
白水镇 |
原种场代管的前进、华中、大华、全民4个建制村划归白水镇管辖 汨罗市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东抵黄柏镇,北靠古培镇,南临川山坪镇,西接湘阴县长康乡、六塘乡。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积雨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072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 白水镇属亚热带气候地区,四季气候宜人。境内盛产优质稻谷、红薯、茶叶、茶油、玉米、木材、牲猪,地层蕴含丰富的高岭土资源。2002年,万亩优质稻基地已经建成,粮食总产量己达到l0OO万公斤。林木积蓄量7.05万立方米。出栏牲猪达5.5万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19405万元,财政收入53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00元。 白水镇人民政府驻白水。镇区形成集镇已有近百年历史,建成区面积近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000余人。现已建成东、中、南三条主要街道,全长3.5公里,建有装备先进的电信大楼,信用社大楼、ll万伏变电站。镇工业小区是经岳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小区内有工业企业300余家,主要有机械加工、印刷、五金、化学药剂、食用油生产、铜材、电磁线、塑料制品,工业醋酸、饲料等行业。镇区共有3个集贸市场,共有门面325个,主要经营建材、成衣、鞋类、蔬菜、肉食品、南杂批发零售等,日营业额近8万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宾馆、茶楼、舞厅、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能为各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白水镇区有全日制高级中学l所、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幼儿园各l所,在校学生2600余名。白水中心卫生院设有内、外、妇、皮肤科,是湖南省卫生厅验收合格的“农村一甲医院”。 白水镇区极具交通优势。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建有越江车站,客货两便, 每天有两列慢车在此停靠。另外,汨(罗)高(家坊)线,湘(阴)(开)慧线两条公路经过此地,湘阴、平江两县的部份货物皆从此转运。现有各类车辆638辆,其中客车57台,货车159台,手扶拖拉机近100辆,货物吞吐能力大。 近年来,白水镇大力度建设集镇,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到1996年,镇区已全面开通了自动化路段,投资190万元,建成了第二集贸市场,新增54个门面。. |
川山坪镇 |
高家坊镇、川山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川山坪镇 川山坪镇位于汩罗市西南端,坐落在湖鼻山脉和玉池山脉的环抱之中。它东靠黄柏镇,西抵湘阴长康乡,南与高坊镇接壤,北与白水镇相连,城界线、京广线复线贯穿全境,将全镇分为东西两个区,全镇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居委会、284个村民小组,共7468户。 川山坪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境内麻石资源异常丰富,有硬度适中、花色好、无辐射等特点。麻石被加工成各种类型的除尘器、防腐耐酸平板及各类家用装饰材料,是川山坪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镇内能工巧匠极多,能够生产加工成多种花岗岩制品,石狮、石椅、石凳等雕刻栩栩如生。因此,川山坪镇素有“麻石之乡”的美誉。 川山坪镇地处亚热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水多集中在三、四、五月份,七、八、九月份多旱,冬季干燥,零度以下时日甚少,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正常年份平均雨月120天左右。 川山坪镇交通发达,运输方便,陆路纵横交错,公路网织,京广线复线、市城界线由南至北贯穿全境,镇中心距省道湘慧线仅3公里,距107国仅20公里路程,往南50公里可达长沙黄花机场。川山坪车站是铁路客运、货运的停靠站,是川山、玉池林场、玉池及湘阴县长康、玉华等几个乡镇的客、货中转站、得天独厚的铁路、公路交通优势,特别是交通主干道13公里城界线的全部硬化,使川山坪镇成为邻近几个乡镇的交通枢纽,是人流、物流、车流、货运的集散地。 川山坪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勤劳的双手为川山坪镇赢得了“毛笔之乡”、“绣品之乡”的美誉,其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备受客户喜爱。 川山坪镇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由山上流下的浸水在境内分成南北两个分支,南流注入青江、流入湘江、北流流入白水江,涓涓山流,虽无舟楫养殖之利,但农田灌溉受益良多。镇内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3座,水利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即将投入使用的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达5000吨,为经济持续发展、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川山坪镇现有森林面积38732亩,建有茶场一个、林场一个,大力发展了生态林、经济林、造纸林、用材林规模建设,全镇森林覆盖率达32%,林木蓄积量达3.6万立方米。. |
弼时镇 |
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 弼时镇是岳阳、汨罗的南大门,距汨罗市区35公里,省会长沙40公里,岳阳70公里。东与长沙县福临乡相连,南与长沙县北山镇接壤,西与汨罗市玉池乡连界,北抵李家塅镇。107国道贯穿南北,途经七个村32个组,全长8.9公里。京珠高速广福入口距镇区6公里。开国元勋任弼时同志诞生于此,故名“弼时镇”。 解放前,弼时镇属湘阴县塾塘乡,1958年建立毛塘、弼时公社;1964年合并为弼时公社;1984年撤乡并镇,辖18个行政村,318个村民小组,8473户,29070人,其中党员1120人,全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共有农田23410亩,水面3290亩,山林37113亩。 弼时镇镇区有市属、镇属部门单位20余个,乡镇企业个数870个,其中集体企业11个,营企业238个,个体企业621个。从业人员5063人,全镇年企业总产值9.8亿元。 弼时镇能源、通讯、供电、供水事业发展迅速。镇自来水日供应量5000吨,完全保证工业和居民用水需要;开通程控电话3100门,传真、通讯、数据传呼、移动电话广泛使用;交通工具遍布镇村,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达9000余辆。 弼时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面合理使用耕地,杜绝了抛荒,水稻种植优质稻率和推行双季稻率分别为90%和100%,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总产量达2万吨, 全年出栏生猪10.8万头,全镇出现了一大批养殖大户,禽畜20万羽,水产品产量达800余吨。 镇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任弼时纪念馆对门综合大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兴建门面80个;继自来水一期工程竣工后,投资15万元购买了一套自来水净化设备,使自来水厂的水质得到了保证;耗资350万元完成了农电网改造;投资200万元使全镇的107国道全部得到了重新硬化;投资50万元在镇区兴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总投资5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已全面竣工,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达3000万元。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镇去年共引资新办企业19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1家,共引进合同资金3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00万元,净增国地两税23万元,利用各种途径引进资金,到位100万元,改造企业2家,创收25万元,招商引资才财政创造可用财力100万元;. |
长乐镇 |
长乐镇东依巍巍幕阜山余脉,南临盈盈汨水河,位于汨罗市东北部,与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紧密相连,距岳阳市70公里,距省会长沙市仅82公里,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27898人。 长乐镇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暖夏凉,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水稻、棉花、油菜、油茶。 长乐镇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加大了拓城建镇步伐,集镇初显规模,特别是去年通过京大线过境公路改道、长兴路、百兴街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建成完善,五金厂步行街改造、镇区公用路灯的全面架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完善,使镇区形成了“三纵四横”的基本框架,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并与107国道紧紧相连, 使长乐镇成为周边地区的交通要塞,投资环境日臻完善。 长乐镇能源、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镇区通过近两年的农村电网改造,电力线路畅通无阻,电力供应充足。开通程控电话3000多门,电话直达世界各地,传真通讯、数据传呼、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广泛使用。镇区日供水1万吨,完全保证了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要。 长乐镇第三产业方兴未艾,日趋发达,酒店设施高档,医院服务精湛,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推行,文化中心健康向上,购物商场商品琳琅满目,农贸市场货源充足,招待所热情待客,娱乐业亦庄亦谐,所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长乐镇历来是周边地区的工业中心,通过长期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大力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创造了镇域经济特色。长乐镇现有民营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子建材、食品、造纸为主的产业群。尤其是以保安工具制造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保安工具生产基地,是名符其实的“保安工具之乡”。2000年,保安工具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入库各项工商税收占镇财政收入的60%,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接近20%,“银宝”商标誉满三湘。湖南银行保险设备有限公司、湖南银行设备厂、汨罗市弘光金融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长乐镇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地贡献。. |
大荆镇 |
大荆镇、古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大荆镇 大荆镇位于汨罗市东北郊,素称“北大门”,是湘北有名的“瓜菜之乡”。全镇辖12个行政村,13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2万人,总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丘岗山林面积3.6万亩,水域面积2200亩。 自2000年以来,大荆镇被定为岳阳市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市委于来山-亲自在该镇办工作联系点,引导该镇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财政收入73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600元。该镇成功的经验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重要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连续三年被评为岳阳市先进乡镇,并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农村‘-’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大荆镇交通区位条件优越,镇内公路四通八达。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南北贯穿镇区。 107国道贯穿6个村9.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镇区4个村8.9公里,两道相距仅500米,连接线地处镇区中心街道。县道梅营线与107国道相交于大荆,使大荆成为交通交汇要地。距长沙市90公里,岳阳市50公里,汨罗市30公里。 大荆镇农产品资源丰富。该镇自1984年就开始调整农业结构,一直以“大荆西瓜“享誉三湘,多次在省赛瓜会上夺魁。尤其是2000年全镇大面积实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90%的耕地实行了稻田改制,开发了1.5万余亩丘岗山林,基本形成了万亩西瓜、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优质果园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黄瓤无籽西瓜和早秋礼品西瓜生产基地。所有农产品均已注册了“大荆牌”商标。镇区内现有湖南谊信大荆净菜加工厂、冯大哥蔬菜食品加工厂、育才蔬菜加工厂、红磨坊食品加工厂等四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鲜菜能力8000吨,产品主要有净菜、干菜、酱菜、泡菜、盐渍菜等5大系列30个品种,不仅在长沙、岳阳占有一定市场,而且远销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其中“冯大哥”系列加工产品荣获省农博会金奖。 大荆镇二、三产业发达。全镇现有年产值100万元的骨干企业16家,小型个体工商户320。以蔬菜加工、制冷阀门、饮食服务、汽修汽配、建筑和家具为主导产业的二、三产业呈现勃勃生机。年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 |
桃林寺镇 |
桃林寺镇、火天乡、新塘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桃林寺镇 桃林寺镇地处汨罗市江北地区,北与岳阳县黄沙街镇接壤,东与火天乡接壤,西与白塘乡接壤,南与范家园镇接壤。距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10公里,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17个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6995人。 桃林寺镇属于典型山地丘陵地带,山地资源丰富,共有耕地19273亩。水面积479亩。主要盛产水稻、玉米、红薯。 桃林寺镇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境内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市道石磊线、桃白线横穿东西。已逐步形成三横三纵的镇村公路网络,并与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相接,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使桃林寺镇成为汨罗市江此地区的交通、经济中心。 桃林寺镇能源、通讯供水事业发展迅速。开通程控话2800门,电话直达世界各地,传真通讯、数据传呼、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广泛使用。镇自来水日可供水量达6000吨,完全保证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要。 桃林寺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镇区内兴建了酒店、医院、学校、购物广场、农贸市场、旅社、商品房、生产娱乐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着香港、广州和长沙、岳阳等地众多客商来桃林投资办厂。到目前为止,桃林寺镇已兴办了江北保鲜市场、蓉泰薯类加工厂、凯丽家私城、江北开发区等四大工业园区,总投资已超过5000万元,主要产品有精白淀粉、家私、成衣、电器、制革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全镇共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江北大道、东风广场、公路桥、穿铁涵洞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镇区完善了自来水、电力、电信、下水道、路灯、绿化带等配备设施。 桃林寺镇江北开发区是以江北大道为主线向东西两旁辐射的商贸旅游区和手工业加工区,已纳入城镇开发50年总体规划。该区占地面积50亩,开发区内整体规划科学、合理,道路、市政、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完备,开发区内厂房、土地既可租赁,也可有偿转让,将逐步发展为商业步行街,以此促进桃林寺镇工农业全面发展,是广大客商投资兴业的宝地。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用地、劳务、能源、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前来投资兴业的老板客商提供优惠政策和方便,一如既往地本着热情优惠待客、重信誉、严守协议合同的原则,和各界人士进行长期的、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和贸易来往。. |
三江镇 |
三江镇、智峰乡、八景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三江镇 三江镇位于汨罗东北部,地处岳阳县、平江县、汨罗三县(市)交界处,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山林面积3.6万亩,共辖10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共3868户,农业人口14311人,境内有三条小江流经,故称为“三江”。 全镇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耕地以丘岗地(坡耕地) 面积最大,平均海拔73米,土壤肥沃以粘质、砂质为主,适宜种植水稻、西瓜、玉米、蔬菜、芝麻、花生、棉花、板栗、油茶等作物,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三江气候属亚热带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常年气温夏季不超过39度,冬季不低于零下4℃。 三江是一个山区,也是汨罗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曾有184位烈士为国捐躯,湘阴苏维埃第一任区委-聂次荫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这里繁衍着革命先烈的后代,三江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以他们那大山的胸怀热烈欢迎八方来客。 三江镇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镇干群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交通发达,境内有梅仁线横贯东西,长岳公路纵贯南北,距107国道7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8公里,交通区域优势明显。水利网络健全,全镇有高标准水泥渠道2.8万米,渠道纵横交错,科学布局,使农田得到有效灌溉,花桥高架渡槽兴建,解决了我镇江北四个村4000多亩农田灌溉水源问题,同时花桥集镇居民用水也得到了保障。农业方面,农田大面积种植优质水稻,丘岗地种植玉米、西瓜。利用我镇山地面积广大的优势,大力推行种植高效经济林木,板栗现在已发展到4000多亩。另外养殖业也有一定规模。牲猪、鸡、鸭、鹅、牛、黑山羊等是我镇传统的养殖项目,涌现许多养殖大户。集镇建设规模飞速发展,集镇位于长岳公路与梅仁线交汇处,街道路面全部水泥硬化,街道秩序井然有序,临街门面不断扩大,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已成为三县六乡物资集散中心。电网方面,通过筹资投劳,电网改造已经完成,保证了户户通电,并降低了电价,确保企业用电的需要。 三江盛产板栗,自1989年离休干部杨驹同志在三江镇发动群众栽种板栗以来,三江镇板栗面积迅速扩大,板栗从育苗、栽培、管理至收获等环节已形成一套科学的技术。在当地技术员的指导下,群众的精心管理下,板栗长势喜人,每年给群众带来丰厚的收入。目前三江镇已造板栗林共8800亩,开始挂果的板栗林面积达6500亩。. |
神鼎山镇 |
黄柏镇、沙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神鼎山镇 沙溪镇位于汨罗市东南角,107国道穿境而过,与京珠高速公路紧密相连仅距4公里,距汨罗市区30公里,距长沙50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60公里。全镇总面积55.8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 沙溪镇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境内岗地、水系相间,丘陵山地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适度,盛产优质水稻、蔬菜、瓜果、花卉和禽畜产品。沙溪村千亩优质水稻基地年产优质水稻100万公斤以上,苏溪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占地200亩,花卉品种达200多个。湄江、鹅江贯穿全境,飘峰山和麻石山风光秀美,境内有张公观千年古刹、郭嵩焘陵园和一大批名胜古迹,是旅游观光的胜地。 沙溪镇交通便利,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镇村水泥公路联网并与107国道、京珠高速相接,使沙溪镇成为交通交汇之地。 沙溪镇通讯、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开通程控电话2800余门,普及率达到57%,移动电话广泛使用;城镇面积达2平方公里,城镇居民5000余人。 沙溪镇资源丰富,镇内蕴藏着丰富的麻石资源和木材资源,全镇有杉木等优质林16万余亩,木材蕴藏量达60万立方米;麻石具有蕴藏量大、易开采、色泽均匀、硬度适中、纹路清晰等特点。107国道旁的麻石加工企业6家,生产的石材远销广东沿海城市。 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着众多外地厂商投资办厂。2000年,沙溪镇兴办了汨罗工业园,共有20余家外商企业落户,总投资超过1亿元,主要产品有铜铝线、电焊机、编织袋、红砖、烟花鞭炮、石材、竹木制品、收割机、花卉苗木、肉制品、装饰材料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沙溪镇工业园,位于沙溪傲南公路两边,占地1000余亩,工业园内整体规划科学、合理,道路、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完备,园内现有厂房、土地可根据投资规模的大小无偿提供,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已吸引多家企业进园投资,是广大客商的理想投资宝地。 汨罗市飘峰电器有限公司是落户沙溪工业园内生产电磁线、塑胶线、电焊机的专业厂家,公司占地26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2208万元,公司于2002年通过北京华信公司组织的IS09001:2000认证,生产的“飘峰牌”电磁线、塑胶线、电焊机等产品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 |
河市镇 |
河市镇、黄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河市镇 河市镇与汨罗市毗邻,是屈原的东大门,素有“小南京”的美誉。全镇共有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小学。共有人口8433人,党员408人。全镇全年GDP值为2亿元,财政总收入400万元,农业人平纯收入4200元,全镇计税面积17997亩,其中水稻10300亩,甘蔗3500亩,水面2500亩(包括坑塘),植树造林1500亩,湘莲150亩。全镇全年出栏肥猪10万头,牲猪防疫率达100%,养牛1000头,养羊500头。 该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类商店、药店、服务行业遍布全镇各村,沿河一线有砂石场十个。在招商引资方面,来该镇投资的企业有:湖南景达生物制品公司投资1000万元,雄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织布厂投资500万元,邦富化工厂投资300万元,友明养殖场投资220万元,巧克力厂投资150万元,城凤加油站投资135万元,中特化工厂和电子厂各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生产经营良好,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
屈子祠镇 |
屈子祠镇、范家园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屈子祠镇 汨罗江奔流不息,屈子祠临江巍巍,名山渡车水马龙,河滩洲草碧牛肥……这是江北门户,伟大诗人屈原曾经行吟求索的热土——屈子祠镇的真实写照。屈子祠镇东临汨罗市城郊,南抵屈原管理区,西望八百里洞庭,镇政府驻地欧阳家墩,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97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共有人口22000余人。 屈子祠镇区位优势十分显著。“蓝墨水的上游”一一汨罗江流经该镇,屈子祠旅游专线穿镇而过,汨磊市道交汇于此,是江北8个乡镇场入市区之要冲。随着汨罗市人文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汨罗江防汛大桥的“一桥飞架南北”,汨罗市委、市政府“以汨罗江为轴心,以湘楚文化为底蕴,东靠北上”的战略构想和城区30万人口的规划,使屈子祠镇完全处于区位的黄金分割点上。 屈子祠镇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屈子祠等,是龙舟竞渡的发源地。屈子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祠宇三进三间,古韵犹存,附近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招屈亭、屈原故居遗址等25处,祠东的屈原碑林嵌有当代书法名家碑刻356块,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重要纪念地,也是龙舟竞渡的发源地。屈子祠座落处的玉笥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边景点有战国墓群、古代窑址、水上乐园、钓鱼基地、名山堤柳、楚风一条街等。水上乐园旁边的屈子祠镇集区古色古香,主街道“楚风一条街”长达1900米,为秦-格,现已初具规模,同时镇政府开辟斗仑垸龙舟竞赛表演基地,将龙舟文化发扬光大,以吸引海内外游客,以名山垸为基础的旅游及娱乐中心也正日趋完善,200亩的钓鱼基地现已对外开放,1600平方米的娱乐城正在筹建之中。 屈子祠镇的农业资源异常丰富,实施的十大产业是典型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富民农业。牛气冲天的肉牛产业实现了全镇肉牛达20000头;寸草寸金的牧草产业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金玉满堂的玉米产业种植面积突破14000亩;香雾缭绕的烟叶产业面积突破500亩;绿树如荫的林业产业使低洼面积全部改制增值,宜林荒山已变绿增效;清水鱼跃的水产产业使我镇的水产品达1000吨;俏嫁省外的蔬菜产业复种面积达到5000亩,并与深圳一公司续签生勤膳食供应合同;田园飘香优质稻产业以订单促生产,落实了早稻优级质稻3000亩;红红火火的牲猪产业可望品改率在两年内达到100%,牲猪数量近50000头;. |
罗江镇 |
红花乡、黄市乡、天井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罗江镇 天井乡地处汨罗市区东北部,与107国道紧密相连,京珠高速、京大线穿乡而过。距汨罗市区15公里,距岳阳市70公里,距省会长沙75公里。总面积43.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814亩,其中水田9715亩,旱土2039亩,山林面积33375亩。全乡共辖9个行政村,人口总数1.5万人。 天井乡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地区,这里物产丰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盛产水稻、玉米、茶叶、板栗、柑桔、优质林木等。天井乡地理位置独特,可以用—名话来总结:“两路相交、两江相夹、三镇相望”。两路相交是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大线交叉穿过,两江相夹是南边有汨江,北面有罗江相夹而过,三镇相望是东与市工业重镇长乐相连,西与素有“小南京”之称的古镇新市镇相连,南隔汨江与平江县人流物流中心、历史悠久的伍市镇相望。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天井成为交通交汇要地。 天井乡集镇四周茶树环绕,空气清新,满目新绿,集镇街道繁荣,店铺林立,饮食、住宿、美容、服装、农贸市场、汽修、保险设备、建材、文化娱乐等一应俱全。集镇东南方有一处新开发的旺铺,规划科学,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等配套没施完备,是广大客商投资兴业和人民群众生活居住的好去处。 天井乡茶园面积3000亩。天井茶叶有限公司座落在集镇西北,是我乡特色骨干企业,始建于1965年,生产厂房 1.2万平方米,拥有成套的初、精制加工机械设备,能生产各种名优茶,如红碎茶、功夫茶,年产值190万元,年均实现利税15万元,是我市唯一一家茶树培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历史最长、机械设备最齐全的茶叶生产企业,其中1994年研制的“天井峰”毛尖茶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名优茶,此茶入口清凉解暑,清香宜人,其销售市场广阔,发展前景看好。 我们天井乡正以全新的发展速度和崭新的面貌广迎四海来宾,在用地、劳务、能源、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前来投资的朋友提供优惠和方便。我们深信,以天井乡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投资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乡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定能令前来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回报。. |
白塘镇 |
白塘乡、磊石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白塘镇 白塘乡位于汨罗市西北部,距市区25公里,乡政府驻波头湾,北临洞庭湖抵磊石、新塘乡,东靠桃林寺镇,南连屈子祠、范家园镇,西濒白塘湖接屈原农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总人口19436人,辖14个村。乡域多红土低冈地和平原,主产稻谷、薯类、牲猪、鲜鱼、烟叶、玉米。 白塘中心集镇规划占地总面积2.3平方公里,容纳居民1500多户,5000多人。它位于乡中心地带,横跨白塘、松塘两村,汨磊公路、桃白公路纵贯全镇,乡各部门单位基本集中如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主街道自沙马垅至白塘中学,与原有老街并驾齐驱,在政府东边新修广场处交汇,全长1750米,路面宽度为32米,其中主车道12米,两边配有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人行道下铺设下水道。另外,三条新修横向街道又与主街道相连,南北纵横,蔚为壮观! 同时,我们进一步搞好了公共设施建设,兴建了幼儿园、停 车场、垃圾站、中心广场等公共设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优惠提供宅基地、免费享受三通一平,简化办理建房手续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投资兴业。巢好不愁凤不来,现在,街道两旁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整齐划一,门面多达400多个,有300家已投入经营,从事服装销售、饮食服务、南杂批发、农具加工、建材批零、鞋业制造、网吧等业务;新增民营企业6家,即天双实木家私、天辉实木家私、白塘加油站、海源大酒店、五羊本田摩托车行、雄豹鞋业等,年创利税上百万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抓住历史机遇,着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176万元的防汛公路改造,65万元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275万元的农电网改造工程,等等这些为白塘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 白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002年与岳纸集团联合开发种植林木1000多亩,并争取退耕还林面积2400亩,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荒山荒地,另一方面使我乡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5%。 白塘乡木屯茶场开发区是由国土资源部立项组织开发的项目,位于该乡的东北部,总开发面积2200亩,呈等梯形丘块状,面积达10亩以上。一条宽8米的砂石公路贯穿该区始终,区内可种植经济作物、苗木、花草,可作为养殖基地,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
凤凰乡 |
凤凰乡、琴棋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凤凰乡 乡镇简介汨罗市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偏西处,东经113°1’,北纬28°18’,南距长沙市74千米,北距岳阳市66千米。今城区春秋时为罗子国都邑,其遗址在今市政府机关以西约2千米处。宋代设有归义坊,清代后期为归义局归义团。民国时期为归义上、中、下3乡。1949年8月设汨罗镇;1950年为七区汨滨乡,1953年为七区区属镇,1955年为汨罗区归汨乡,1956年为归义乡汨罗镇;1958年为汨罗人民公社汨罗镇,1961年为汨罗区区属镇。1966年建县时成为县政府驻地,更名为城关镇,直隶县。1993年建成区面积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525人。200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6万人。2000年汨罗城市规划修编确定市区规划区为50平方千米,包括城关镇、汨罗镇、城郊乡和新市镇,规划区常住人口15万人。 汨罗镇:位于市域中部偏西,距市区4千米,因靠近汨罗江而得名。镇域清咸丰时为石子局。民国属归义中和显庆2乡。1950年9月,境内置夹城乡、西坪乡、蟠龙乡、茶北乡。1956年并为汨罗乡。1958年成立汨罗人民公社。1961年汨罗公社分为汨罗、九雁、归义3个公社。1966年汨罗镇城区部分划为城关镇,农村部分与九雁公社合并,仍名汨罗公社,1984年3月改社为乡,12月改为汨罗镇。面积34.5平方千米,总人口23800人。辖15个村,2个居委会,23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夹城。. |
范家园茶叶示范场 |
范家园茶叶示范场位于湖南岳阳汨罗市。下辖: 430681402201 220 新湖村 430681402202 220 新范村 430681402203 123 一分场村 430681402204 123 二分场村 |
营田办事处 |
营田办事处位于湖南岳阳汨罗市。下辖: 430681403001 123 航运社区 430681403002 220 新港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