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龙胜镇地处龙胜百里旅游示范带中转站,坳背、金车等村屯的“农家乐”旅游名声在升,同时,拉秀“小九寨沟”风景区也正在开发,白竹山通过举办桃花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将成为农业休闲观光又一胜景。这些景点均分布在离县城10公里范围内,最远的拉秀景区也仅20公里,交通便利,风景各具特色,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名特优简介:
白竹山桃——近年来,龙胜镇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全镇种植业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白竹山桃种植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白竹山距离县城不到三公里,那里空气清新,气候温度湿润,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白竹山桃提供最佳的栽培条件。白竹山桃年产量50余万公斤,是龙胜县桃市场的佼佼者,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闻名县内外。
白竹山桃品种多样,各俱特色。其中白竹山的礼品桃以及油桃更是倍受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白竹山的礼品桃果大,平均单果重150克以上,果色艳丽,果肉乳白,肉质细嫩,汁多、芬香,风味甜浓,品质极佳;而新引种培育成功的白竹山油桃,果皮光泽油润,果色鲜红,食之甜脆爽口,并且耐贮存。如今,白竹山桃已远销广东、福建省等沿海一带。使白竹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花果山。
特色经济:农业产业——龙胜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狠抓以水果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老百姓充分利用山地、房前屋后种上了葡萄、朱沙李、奈李、水蜜桃、礼品桃、油桃、杨梅、枇杷等高品质的淡季水果,如今大部分老百姓已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同时,我镇瞄准市场,大上短平快项目——反季节蔬菜种植,大量反季节蔬菜销往县外,增加了我镇老百姓的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民增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50328100 | 541000 | 0773 | 查看 龙胜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龙胜镇 |
旅游资源——龙胜镇地处龙胜百里旅游示范带中转站,坳背、金车等村屯的“农家乐”旅游名声在升,同时,拉秀“小九寨沟”风景区也正在开发,白竹山通过举办桃花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将成为农业休闲观光又一胜景。这些景点均分布在离县城10公里范围内,最远的拉秀景区也仅20公里,交通便利,风景各具特色,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名特优简介: 白竹山桃——近年来,龙胜镇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全镇种植业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白竹山桃种植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白竹山距离县城不到三公里,那里空气清新,气候温度湿润,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白竹山桃提供最佳的栽培条件。白竹山桃年产量50余万公斤,是龙胜县桃市场的佼佼者,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闻名县内外。 白竹山桃品种多样,各俱特色。其中白竹山的礼品桃以及油桃更是倍受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白竹山的礼品桃果大,平均单果重150克以上,果色艳丽,果肉乳白,肉质细嫩,汁多、芬香,风味甜浓,品质极佳;而新引种培育成功的白竹山油桃,果皮光泽油润,果色鲜红,食之甜脆爽口,并且耐贮存。如今,白竹山桃已远销广东、福建省等沿海一带。使白竹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花果山。 特色经济:农业产业——龙胜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狠抓以水果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老百姓充分利用山地、房前屋后种上了葡萄、朱沙李、奈李、水蜜桃、礼品桃、油桃、杨梅、枇杷等高品质的淡季水果,如今大部分老百姓已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同时,我镇瞄准市场,大上短平快项目——反季节蔬菜种植,大量反季节蔬菜销往县外,增加了我镇老百姓的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民增收。. |
瓢里镇 |
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位于桂林市西北部,距市中心110公里,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居住着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人口约1.53万,是桂林市30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 瓢里镇交通便利,321国道线穿镇而过,通村公路达100%,80%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锰矿和石英矿,其中石英矿储藏达500万吨以上。自然资源丰富,全年降水量达1800毫米以上,土壤肥沃,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0%,农产品极为丰富,瓢里是龙胜县碰柑重要生产基地,年产柑1.5万吨。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4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9元,粮食总产6735吨,水果总面积1.8万亩,产量1.8万吨,罗汉果3 600亩,年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同时完成坡改梯770亩,实施退耕还林724亩。 200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539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8984万元,实现利润501万元,新上项目达50万元以上的有5个。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投资1100万元的中信硅业金属硅厂和800万元的玉龙滩电站正在施工当中,六漫田寨已经形成了滑石工业区。2002年集跨省漂流、观赏奇石、休闲度假、品尝鲜果于一体的玉龙滩旅游风景区正式开业,年接待旅客10万人次,成为桂林市大旅游圈新开发的旅游亮点。 投资400万元的瓢里田寨电站并网发电,第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全镇通电率100%,完成桐木大桥扫尾工程,修复和完工交洲百福大桥,新架交洲涂家铁索桥,启动兴建大桥。2002年新建组公路6条,全镇公路通组率达85%。程控电话用户1180户,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每一个角落。 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示范力度不断加大,新建了交洲15亩早蜜梨育苗基地;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达460期,80%的劳动力掌握了2门以上的致富技术。全镇1所中学10所小学,180多名教师队伍。2002年,投资27万元完成了交洲校教学楼及配套工程、界泉校附设工程,解决了六漫校、思陇校的人饮工程,投资40万元的瓢里中学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 2001年以来,造林种果面积5037亩,完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的鼓励政策,2002年瓢里镇环境保护工作荣获全县第一名。. |
三门镇 |
龙胜县三门镇,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盛产松、杉、竹及其它优质木材,是广西商品材盛产地之一,滑石储藏丰富。 三门镇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临桂县交界,西同三江县接壤,南跟融安县、永福县相连,北和龙胜县龙胜镇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47公里,距市中心仅134公里,距国道“321”公路仅12公里,距枝柳铁路60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度。全镇土地总面积为310平方公里,其中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用地面积396434.85亩,厂矿企业等第二产业用地面积757.2亩,有13个村委会,19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2002年末总人口为1.5万多人。辖:三门街社区居委会;交其、大滩、洪寨、安康、双朗、双江、鸡爪、古坪、同列、滩底、花桥、大地、花坪13个村委会。 三门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6.2%,盛产松、杉、竹及其它优质木材,是广西商品材盛产地之一;三门镇汇集了珠江—西江—六曼江水系,水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正在建的有下花电站、滩底电站、大竹电站等7个中小型水电站,旅游资源也很丰富,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坪就坐落境内;矿产资源有滑石、花岗石、铅锌等,是中国最大的滑石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年产滑石块12万多吨,滑石粉5万多吨,产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远销日本、美国、英国、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地区。滑石储藏丰富,储存量居全国第二,质量居全国第一,为全国著名的“滑石之乡”,是全国最早、八桂最早的滑石开发基地,是全县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乡镇。 交通、邮电、信息方便迅速,镇内公路横贯13个村,建有村组公路19条89公里。2002年全镇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0万元,1991年开通的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目前全镇已完成村村通电话工程,2003年10月份推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实现宽带接入,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是自治区级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乡镇之一。 2002年财政收入实现1386.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元。农林渔牧全面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已初具规模,主要有水稻、罗汉果、柑桔、三木药材、木材等。以生产、加工滑石矿为龙头的第二产业共有大大小小企业25家;每年阴历三月初四日为传统会期、阳历逢五、逢十为圩日,商贸市场活跃,运输、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1所普通中学,14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139人,在校学生1579人。 龙胜红玉的原生矿脉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蔚青岭北坡、西坡一带,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含部分高价铁和-铁,经检测,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70%-80%; 氧化铁(Fe2O3+FeO)10%-15%; 其他成分5%-8%。龙胜鸡血石颗粒微小,结构紧密,不易风化,也不怕酸碱侵蚀,折射率为1.54,摩氏硬度为6.5-7.0,相对密度为2.7-2.95克/立方厘米,它以高价氧化铁的形式呈显红色,在氧化环境下永不变色的。 |
平等镇 |
201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和平两个乡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建镇后名称分别为平等镇、龙脊镇,原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1、南山电站,计划投资3.5亿元,装机容量7.2万千瓦,目前正在实施,预计2005年发电。 2、甲河电站,装机容量1260千瓦,目前已发电。 3、新元电站,装机1800千瓦,目前已发电。 4、麻龙电站,装机800千瓦,预计2003年10月发电。 5、坝洞电站,装机3200千瓦,预计2003年12月发电。 6、仙洞电站,装机3000千瓦。 7、广南电站,装机1890千瓦。 8、平熬电站,装机容量1600千瓦。 9、兰桂电站,装机容量1. 5万千瓦。 10、黄沙岗红豆杉原料林1. 5万亩。 11、甲河村美留滑石矿,年产粉矿1500吨。 12、松树坳滑石矿,外商独资企业,年产块矿5000吨。 13、“绿石”花岗岩板材厂。 14、昌背村高山云雾茶基地200亩。 15、广南村养殖种猪200多头。 16、小江、城园种植“荷兰百利”西红柿100亩。 17、庖田鱼塘组养殖土鸡2万只。. |
龙脊镇 |
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位于龙胜县东南,东与灵川交界,南与临桂接壤,素有龙胜“南大门”之称。乡政府所在地距桂林76公里,距县堀12公里,国道321线从境内横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堪称“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 全乡辖有15个行政村,186个村民小组,居住有瑶、壮、汉等民族1.5万人。总面积237.3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18794亩,其中水田面积9736亩,早地面积8858亩,水果面积1855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8.1%;水资源奉富,电力开发潜力广阔。和平乡有传统的龙脊“四宝”:龙脊辣椒、龙脊茶叶、龙脊香糯、龙脊水酒。近两年引进了西红柿、桑蚕、香芋等订单农业,并建立了五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名特优水果、龙脊辣椒、龙脊茶叶、毛竹、三木药材),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2003年农业总产值达2657万元。 和平乡是龙胜各族自治县百里旅游长廊的乡镇之一,乡党委、政府以“党建+旅游”为依托,积极配合县政府、桂林龙脊温泉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了“火红的龙脊”、“龙脊金秋”等旅游宣传活动,大大提高龙脊梯田的知名度。境内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金竹壮寨、黄洛瑶寨等民族村寨,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区。随着旅游的发展,境内流通、运输、餐饮、旅馆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全乡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工程已完成86.7%,有76.3%的村民小组享受通组公路的便利。目前已投产的电站有二龙电站,龙井电站和白石电站,在建的有和平、桐木、界前、双河口等四个电站;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有竹木加工、酒厂等企业10个,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75万元。. 201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和平两个乡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建镇后名称分别为平等镇、龙脊镇,原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
泗水乡 |
泗水乡位于龙胜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2公里,距温泉20公里,处在龙资旅游热线上,浔江、省道穿乡而过,是龙胜龙脊至于温泉百里旅游长廊贯穿最长的乡镇之一,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和1个街委会,居住着苗、瑶、壮、汉等少数民族,总人口1.3万人。 泗水乡境内资源丰富,有红军长征时走过的红军岩,为纪念纪革命先烈而建的烈士陵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古迹;境内水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有西江坪,大塘等电站,在建电站有银河、孟山等电站,此外立项的有3个电站。 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该乡是龙胜龙脊至温泉旅游长廊贯穿最长的乡镇之一的有利条件,在沿河一带大搞文明村屯创建活动,从改变村容寨貌着手,通过硬化村寨道路、建沼气、改水、改厕、改灶、改电,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目前沿河的周家村白面组、细门村崩里组、细门村细门组、细门村三门组、八滩村里排组、八滩村八滩组等村组的沼气入户率均达98%以上,其中八滩村里排组于2002年获市级文明屯荣誉称号,细门组、三门组获县级文明屯获县级文明屯称号。作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瑶乡,该乡已成功推出白面、细门、三门等红瑶寨和岩门苗寨、里排壮寨等浓郁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 |
江底乡 |
1、乡镇概况: 江底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部,距龙胜县城38公里,与兴安、灵川、资源和湖南城步四县毗邻,处于两省五县八乡交界之地,省道、三县联网路穿乡而过,全乡辖8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8742人,农村人口8399人,设置党支部15个,共有0党员350人。行政区域面积251.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5米,最高海拔1065米,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89.6%,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乡。境内居住着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5144人,江底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饶、闻名遐尔的“龙胜温泉”、国家级森林公园就在该乡境内,江底乡一直沿袭着“六月六”传统会期,边界篮球赛、文艺活动、边界贸易活动开展频繁,内容丰富多彩,盘瑶文化独具特色。改革的推进,大山并没能阻挡浪潮的涌来,这里的人们正已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用热情的山歌,香飘四溢的油茶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诚挚欢迎有识者前来投资开发江底,共创江底美好明天。 2、特色经济:种桑养蚕、金银花、八角、油茶、三木药材、毛竹产业、板栗生产、速生丰产杉木林、水电资源开发。 3、旅游指南:龙胜温泉森林公园、九江漂流,楼平界高山草场风光、大山口、黄泥坳、渡江、矮岭、江口农家乐旅游。内容:漂流、江底油茶、竹筒饭、农家饭、盘瑶歌舞、山歌、杀过年猪、盘瑶庞桶浴、温泉浴。 4、模范村庄:渡江、泥塘、江口、三岔。. |
马堤乡 |
马堤乡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概况马堤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东与江底乡接壤,南与洒水乡、八滩村相接,西与里骆林场和黄坪分场接壤,北与伟江乡和湖南省城步县五团镇毗邻。马堤乡是龙胜县偏僻乡,全乡辖8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2002年境内人口1.1642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占94%;人口密度82人/平方公里,居住着苗、瑶、壮、汉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98%,主要以苗、瑶族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3‰。马堤乡属贫困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均有粮313公斤,2003年人均收入1314元。近几年来,乡党委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内在潜力,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立足现实抓重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经验收,全乡8个村,“五个好”合格村已达5个,占村总数的75%,2个自治区备案的后进村已转化为“五个好”基本合格村,关蓉创建小康文明试点村正按村建规划进行实施,其中4个小康文明村屯已初具规模。现全乡有党支部14个,党员403名,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党员301名。 马堤乡境内彭祖坪景区,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城的东北部,地处八十里南山之麓,距县城45公里,与湖南省南山景区和广西龙胜江底温泉景区的中间,总面积50000亩,最高海拔1700米,地型地貌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四周环山,有林地20000亩,有草地30000亩,在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小盆地以开出水田75亩,在盆地右侧山有两个瀑布约30米高,在整个景区中环境优美,在天然草地中观赏36坡如同仙女下凡。在山峰上有一对情人岩相抱观赏天上日月,在景区环周到处有铁杉、五杉松等100多种树木属国家重点保护,一年四季分外明朗,是我们桂林可开发的旅游胜地,度假休闲的天堂。 马堤乡佳乐绿色食品厂生产的杨梅果脯,系采集高海拔山区特有的野生杨梅野果,运用民族传统工艺加现代科技精制而成,原汁原味,属完全天然绿色食品,在区内外深受好评,年生产20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今年,将又是一个丰收年。图为工人正在晒制杨梅鲜果的情景。. |
伟江乡 |
龙胜县伟江乡地处越城岭南麓湘桂两省交界的八十里大南山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伟江乡于1987年从马堤乡分乡后建乡,是龙胜县建乡时间最晚的乡镇之一。总面积170.6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海拔630米—1480米,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较高的乡镇之一,境内冬暖夏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一个良好的避暑胜地。伟江乡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民族风情浓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伟江乡境内冬暖夏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总面积170.6平方 公里,辖甘甲村、洋湾村、布弄村、中洞村、里木村、新寨村、大湾村、崇林村8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427人,以苗族人口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伟江乡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伟江乡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有红豆杉、银杏等一大批珍贵树种。有丰富矿产资源。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发展水电潜力很大,前景看好,经勘测统计,乡内有大小17处可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在建的有南山、银河两个水电站。伟江乡一个少数民族山区乡,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古老的苗瑶村寨遍布全伟江乡。苗家人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唱山歌,生活上喜欢打油茶,平时有结草标作记号,以物代言的方式。妇女喜用头钏、耳环、项圈、手钏、银链等银器胸饰。瑶族有民间纺织印染和挑花刺锈等。 伟江乡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红薯、玉米、瓜 月柿 类等。水果是伟江乡的传统种植项目,伟江南山梨已有150多年的种植历史,曾多次荣获自治区优质水果评比一等奖,是广西的一大名优特产。伟江乡利用独特而优越的自然条件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优化林业结构,大面积种植特色经济林果,建成了高山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三木”药材生产基地 :伟江乡从199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以厚朴、黄柏、杜仲为主的“三木”药材。总面积达到30000亩,遍布全伟江乡各村、其中甘甲村最多,总面积近20000亩,“三木”药材是一优良的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十分广泛,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是伟江乡新兴的一个创收产业。 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水果是伟江乡的传统种植项目,伟江南山梨已有150多年的种植历史,伟江乡大力发展以南山梨、月柿、板栗为主的无公害优质水果。优质南山梨6000多亩,年产量7000吨,主要品种有:青皮梨、黄皮梨、桂花梨、苹果梨、糖梨、铜板梨等,其他水果3000多亩,年产量30万公斤。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伟江乡是龙胜县最大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区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伟江乡共有反季节蔬菜6000多亩,年产量500万公斤,主要品种有南山萝卜、辣椒(龙脊辣椒、湘研系列、宁都系列、金都系列青椒),紫长茄、西红柿、瓜类等。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伟江乡加大了对全伟江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伟江乡除了大湾村外全部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伟江乡8个行政村均架通高压电,实现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还对全乡6个村委办公楼进行了建设,对两个村的办公楼进行了维修,村村建成农村合作医疗室,兴建了伟江变电站,乡卫生院综合楼、广播电视文化站等一大批乡村基础设施,使全伟江乡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 -旅游资源 伟江乡海拔较高,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是一个避暑胜地。境内 伟江梯田 山岭绵延,溪河遍布,无山不翠,有水皆清,再加上众多的各胜古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构成了倚丽多彩山区自然风光。伟江乡境内景点众多,各具特色,其中著名“伟江十景”是指:甘甲小南山奇景、洋湾七层岩、潘寨风雨桥、布弄狮子山、伟江小山峡、下碧林瀑布、伟江梯田、洋湾千年红豆杉、红三四水渠。岩山头的石像。伟江梯田 小南山奇景:该景区位于伟江乡上游甘甲村与湖南省南山牧场交界处,总面积16万亩。该景区有奇丘、怪石、奇树、奇草四大特色,是中国南方的典型高山草原,南方香格里拉。 潘寨风雨桥:该景点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潘寨风雨桥是龙胜县现存最古老的拱式结构木桥,全桥没有用一个钉子,非常牢固美观,充分代表了伟江苗族人民的建筑水平。 洋湾七层岩:洋湾七层岩位于洋湾村洋湾屯后大山顶上,周围怪石遍布,洞深不可测,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榕洞。据探险的人探测,该洞共七层,所以称七层岩,是一个探险的好去处。 洋湾千年红豆杉:洋湾村洋湾屯内长有5株巨大的国家保护珍稀植物红豆杉。根据林业专家鉴定,这些古树树龄都在千年以上,是目前广西现存树形最大、最古老的红豆杉。 伟江梯田:伟江乡村村寨寨都有梯田,从山麓小河直到白云环绕的山巅,到处都是鳞次栉比的梯田,完全可以与龙脊梯田毗美。梯田的最佳观尝点位于里木村朋洞,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 下碧林瀑布:位于伟江乡崇林村下碧林的深山老林之中,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该景点有大小瀑布十多处,主瀑布落差达100多米,气势宏大,非常壮观。 伟江小三峡:该景点位于伟江河里木村朋洞段至乐江河口段。此处山高峡深,水流湍急,两岸峰峦攒簇,林木葱郁,云缠雾绕,怪石嶙峋,风景十分秀丽,是飘流的好去处。 |
乐江乡 |
乐江乡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建制于1987年,全乡辖13个行政村,203今村民小组,4680户,总人口19250人,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其中侗族人口15967人,占总人口的85%。乐江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总面积22日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67亩。 乐江乡是农业大乡,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柑桔为“龙头”的水果生产总面积达7000亩,年产量为750万公斤,其中柑桔产量700万公斤。乐江桠柑不仅在1995年的中国农产品会上得银质奖,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而且是群众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乐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林地面积14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68%,木材储藏量达288100立方米,是全县用材林基地和速生奉产林商品材基地之一。境内山峦重叠,山间起伏,自然景观优美,有“金银瀑布”,“将军岩峰岳”和绚丽壮观的“岐头山”,晨中暮鼓的佛教胜地“归仁洞古刹”等奇山丽水,境内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鼓楼、凉亭”和古朴雄伟壮观的“风雨桥”,有走不完的石板路、石板坪,饮不完的山泉“石井水”;吃不够的侗家“酸味”;赏不尽的侗姑巧手针织品;听不腻的侗笛、芦笙等等,侗族每年的阴历6月24日都举行气势磅礴,热闹非凡的“百家宴”活动。全乡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量大,主要有玉石、煤、铜矿、锑、大理石等10多种矿藏。全乡有大小河流10条,可发电量达8万千瓦。 该乡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高压线,村村通广播电视。 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投资软环境,拓宽企业发展路子,积极引进资金上项目,壮大经济基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年营业总收入3517万元。 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乐江中学中考成绩连续五年名列全县乡镇中学前茅,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全乡25支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农村的大舞台,每年参加县级文艺演出都获得好成绩,投资25万元建立了乡宣传文化站,村级图书室2个,投资10万元建成灯光球场2个,群众性的各种文体活动方兴未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