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牌乡、桥东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五里牌街道
五里乡位于临湘市城东郊,东与羊楼司镇接壤,南与忠防镇相连,西抵长安、白云镇,北与聂市交界。因古代驿站五里设牌,此地距长安驿站刚好五里,故名五里牌。乡政府驻地长安东路27号,乡行政区域面积1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3791亩,茶园3900亩,山林面积10.4万亩。全乡辖19个村,1个居委会,229个村(居)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为21945人。
五里居于丘陵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出产丰富。西北和西南部层峦迭嶂,树木繁茂,森林覆盖面积广,活立木蓄积量达5万多立方米,有松、杉、竹,油桐、板粟、柑桔等十多种自然林和人造经果林,其间栖息着松鹤、锦鸡、穿山甲等数十种珍奇异兽。境内107国道和最江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黄豆、茶叶、红薯、百合等农产品,尤以茶叶享誉中外,年产茶叶450吨,。是临湘重点产茶区之一。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农业迅速发展,先后建起了万亩优质稻优质油基地,千亩无公害菜篮子基地,百亩花卉苗木基地,百口沼气生态能源基地,千亩楠竹基地,涌现了黑山羊、肉型猪,土杂鸡等养殖大户280户,全乡种养加工专业户860户,生产加工的优质稻、精制油、食用笋、高档茶等产品20多种,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特别是坝头艾绒厂加工生产的艾绒,出口日本,用于医药行业,金雄茶砖厂生产的金雄牌茯砖茶远销外蒙。
五里环境优美,境内有人文景观二处,有小庐山之称的鸿鹤岭,苍松翠竹,鹤舞鸟鸣;有天生佳景棋子山,山顶有一金盆,盆中一天池,池水如镜,终年不涸,曾传说有仙人在此赏景下棋,山下建有一庙宇——天池禅池,气派恢泓,游人不断。
五里是一块投资的沃土,处处洋溢着投资开发的魅力,近年来,先后有五里隧道窑工程,新庄砖厂,3517临湘鞋帮分厂,临湘光明气体厂,生态农业园,龙腾锅业有限公司等项目落户,市重点工程11万伏变电站、市殡仪馆也相继在五里筹建,改革开放的今天,五里人民将高扬风帆,以全新开放的姿态,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各位客商的到来,谒诚欢迎天下客商来五里兴业发财。.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19万人 | 110平方公里 | 430682200 | 414000 | 0730 | 查看 五里牌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长安街道 |
白云镇、城南乡、长安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安街道 -湖南省临湘市长安街道 长安街道位于临湘市域中部偏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绿树成荫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尖山,有风景秀丽的长安河横穿而过,有连接祖国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山水相依,绿树环绕,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明洪武十年(1381年)始设长安驿,相传东晋时有长安人氏避乱来此落籍,因称长安。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初分隶一、二、;四区。民国6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民国重建县城。1949年8月为长安镇。1953年改名城关镇,隶一区;1960年10月建城关人民公社;次年8月改为县属城关镇,辖长安、五里两居委会和围城、城乡2村。1988年扩大城关镇行政范围,将长安乡的长城、飞跃、农科、石咀4村及五里乡的五里村划归城关镇管辖。1992年,城关镇改称长安镇。1995年,湖南省民政厅下文撤销临湘市长安镇,设立长安、桥东两个街道办事处。至2007年4月由长安镇撤镇设处成立长安街道。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3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0.7平方公里,辖区内行政、事业、企业单位230家,辖区人口12万人。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58.8万元,实现了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20元,招商引资额累计达7000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长安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获得湖南省治安模范镇、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岳阳市小康镇、岳阳市转变干部作风一等奖等殊荣。 |
桃矿街道 |
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是经省民政厅2004年8月批准,在原桃林铅锌矿基础上成立的。原桃林铅锌矿始建 桃矿办事处于1957年4月,为国家“一五 ”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因资源枯竭,被列入国家关闭破产项目,2003年10月破产终结。办事处驻地渔潭,所管辖区域为原桃林铅锌矿红线图地域。办事处距临湘市区12公里,距京珠高速、107国道12公里,有水泥公路相通;距京广铁路13公里,有专用铁路与京广线相连接。 近五十多年的矿山建设和发展,形成并拥有了比较完备的城建基础、丰富的有效存量资产、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办事处成立以后,即被规划为临湘市三大工业版块之一。2004年,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近期保稳定、远期求发展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五年多的努力,现社区基本稳定,经济逐渐恢复,集镇功能日益完善:辖区有湖南新桃矿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临湘正兴化工、桃矿化工、临湘互利泡花碱厂、湘北铁路货运中心、永丰纸业、海达机械、临湘三强矿石粉厂、金兆萤石粉厂、俊磊水泥、临湘奥林渔具等工业企业22个,实现工业年总产值12000万元。同时办事处还对关系民生的自来水厂、集贸市场、休闲广场、俱乐部、商业步行街等进行了重建或改造,共投入改造资金2500万元;对渔潭、汀畈两片工人村路面硬化、环境绿化、 路灯亮化、公厕垃圾箱净化等“四化”工程,2004-2007年被岳阳市、临湘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依法、普法先进单位”、“岳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桃矿街道办事处卫生绿化环境优美、地域文化独特、发展平台宽广、商机活力充沛,是投资、置业和旅游观光的理想区域。 |
忠防镇 |
忠防镇药菇山南麓临湘市东北角,拥九宿山,晓煦之峰,趟大坝五港之水,携桃林铅锌矿于怀。群山贯湘鄂,绿水饮洞庭。历来是两湖之要冲,商贾之要塞,战略之要地。地理概貌是“六山一水两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镇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24亩,其中水田11954亩,旱地6579亩,茶园4747亩,果园67亩,山林覆盖面积90215亩。全镇有7134户,27651人;辖15个行政村和三个居委会。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利。既有桃矿铁路运输,又有临湘至大坝的汽车运营。通村、通组公路纵横交织,大小车辆来往如梭。真正达到了“货物不用挑、出门把手招”的局面。 忠防镇系丘陵地区。解放前是一个以农养人,靠田吃饭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已成为经济主体。域内矿藏资源丰富,有铅锌矿、甲长石等十七个矿产品,加之拥抱桃林铅锌矿,工业技术基础较好,工业发展很有优势,到1990年镇办企业19家,村办企业44家,个体企业512家,企业年产值达到2810万元,安排农村富余劳力1864人,在这个基础上,工业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对外引进技术,与湖南大学等9家单位联办企业对内挖潜,发展新型企业,扩展集体企业,发展私营企业,这样集体企业得到巩固,个体企业纷纷凸起,到2003年,按照上面的统计口径,集体企业16家,个体私营企业749个,年产值达到4.09亿元,完成利润1347万元,上交国家税费234万元,从业人员达3118人。忠防的经济腾飞会托起更加美好的明天。. |
聂市镇 |
乘风乡、源潭镇、聂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聂市镇 地理位置 位于湖南省临湘市中北部,地处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源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东抵羊楼司镇,西接云溪区,南与五里牌乡接壤,北与源潭镇为邻。 自然环境 全境属丘陵地貌,地形南高北低,呈不规则长方形。境内山峦起伏,绿水潺浮,田园秀美,气候宜人。 区位优势 最江公路穿境而过,聂长公路连通长岭炼油厂。黄盖湖居于北侧,长安河纵贯全境,距京广铁路、武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仅10余公里。 资源优势 盛产水稻、茶叶、竹木、红薯、麻类、油料、中药材、水产品及多种水果。境内蕨、葛、野芹等绿色食品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 城镇功能配套齐全: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000吨;闭路电视可收看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镇内有高级中学(临湘三中)1所、初中1所、完全小学10所、幼儿园2所。农科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占地400平方米)、敬(托)老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
江南镇 |
儒溪镇、江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江南镇 “鱼米之乡”——江南镇地处长江沿岸,与湖北省洪湖市隔江相望。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个专业渔场,6774户,2.7万人,6.1万亩耕地面积,1.5万亩养殖水面,是临湘市唯一的纯平原农业大镇。 江南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几年,结构调整大步跨进,优质稻、抗虫棉、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和畜禽养殖等“五大产业”齐头并进,成为财政增源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招商引资成效显著,5000吨轧花生产线,10000亩岳纸集团造林基地和2000户沼气等9个项目顺利引进。28.5公里长江大堤全面加高加固,拆迁安置移民2450户,其中新建架空层安全楼1470户。 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投资480多万元建成了日产水2000吨可供2万居民饮用的自来水厂,己接通用户2140户;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环境移民、通村公路建设等成效显著,为全面小康建设打造了坚实的平台。沿江两岸贸易红红火火,小磨香油飘 香大江南北,酱菜制品独领湘北市场-,五彩米、珍珠糯、金健162等优质稻享誉广州、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红宝石西红柿、赤小豆、湘莲、湖藕、菱角、香芋、黎蒿、黄鳝、螃蟹等名特农副产品畅销沿边地区。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8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4385元。 镇内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线电视站、万册图书馆、影剧院、农民娱乐城、休闲网吧等一应俱全。自1995年以来,连续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和“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4次被授予“执行政令最佳单位”,3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3次被岳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实践‘-’转变干部作风先进单位”和“五好班子”等荣誉称号。文化、体育、科教、血防、卫生、民政等工作曾多次受到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工作环境改良,成为镶嵌在长江岸边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
桃林镇 |
横铺乡、桃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桃林镇 我镇位于临湘市路南八乡镇的中心,与湖北接壤,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互通线。省道S301公路横跨东西,同时又是林乡路南八乡镇交通交汇点。镇域面积75.96平方公里,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9万人,现在镇内建成区面积达2.1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2.1万人,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4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11.6亿元,财政总收入51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816元,目前全镇城镇化水平54.3%。 2001年,我镇在清泉等社区的郊区建设约4平方千米的烟花鞭炮工业园,共有十一家进入工业园生产,2002年招商引资又办起了“临湘展博有限公司”及“张果洞休闲山庄”;2004年又办起了军工硝厂。同时将原八家伏砖茶加工企业组成了湘北边销茶营销集团公司。对我镇丰富的铅、锌、萤石、白云石等矿从生产、营销全面进行了规范管理。 为使我镇建设成湘北秀美的城镇,2001年进行了小城镇第三次规划修编,并获得岳阳市唯一的特点奖。在次基础上,先后拉通了万安街、教育街、螺丝街,使城镇街道趋于合理。同时加大对村组道路建设的投入,实行了村村通公路。目前,我镇人均道路面积达20.22平方米,建成区道路铺张率达95.3%。供排水设施教齐全。消防设施不断完善。通讯发达。2004年被评为岳阳市电话达标镇。2005年对我镇11万伏变电站全面进行了供电设施改造;实行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在我镇区的临湘二种被列入湖南省重点示范中学,中小学入学率达100%,实行了高小全镇集中办学,素质教育达到较高水平。公共设施项目齐全,省市驻镇单位34个,先后建起了 电信、国土、地税、国税、工商、交管、公路管理、中心医院、镇中、临湘二中、浩然校等办公和教学、住宿等86栋大楼。几年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4800多万元。 “十一五”发展目标:把我镇建设成一个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环境秀美、管理有序、良性循环的湘北名镇。“十一五”期末,建成区达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左右。 主要作力点:首先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遍工作;二是新辟桥头街、杨河街;三是桃林河治理,开通沿河东路、西路建好桃河风光带及休闲场地:四是搞好现有街道的绿化、亮化工程;五是建好两个城区停车场;六是堵封取用地下水,完善好自来水厂;. |
长塘镇 |
临湘市辖镇。1950年为长塘乡,1956年改柳厂乡,1958年属白羊田公社,1961年改长塘公社,1984年复建长塘乡,1987年改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城区29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2.5万,镇政府驻托坝。临(湘)汨(罗)公路纵贯镇境。辖托坝居委会和柳厂、车轮、石田、新生、何洞、龙泉、长塘、共同、水圳、马鞍、农科、柘屋、工农、曹田、胡万、古洞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修配、化工、针织、大米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油菜、生猪。. |
白羊田镇 |
白羊田镇地处临湘市最南端,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大云山脚下,西接岳阳县筻口镇,北连本市长塘镇,辖16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镇域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240亩。林地面积5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3%。木材储蓄量20万立方米,年产楠竹50万根,橘、板栗等经果林资源丰富,建有茶油厂、茶厂、木材加工厂。经地质部门探明,花岗岩、大理石、绿矾石等矿产储量达10亿立方米以上。建有石材加工、矿石粉厂、白云矿厂等企业13家。南山水库储量达55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辐射9个村、面积达13000亩。南山水库上下游建有4级发电站、年发电量150万千瓦。岳阳市铁山灌渠横贯南北,水电资源丰富。镇域公路形成四纵二横格局,全长216公里,村村组组通公路,镇域中心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处10公里,交通优势明显。. |
詹桥镇 |
临湘市辖镇。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城区45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万,镇政府驻詹家桥。临(湘)通(城)公路横贯全境。辖詹桥居委会和三界、大界、詹桥、明月、水泉、排柳、印石、红岭、新沙、高岭、沙团、雁南、团湾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瓷器、塑料、农机、矿石粉等厂。. |
黄盖镇 |
黄盖镇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三市的交接腹地,北枕长江黄金水道,与湖北洪湖市隔江相望,南傍黄盖湖,与湖北赤壁市分湖而治,位于长江经济开发带。版土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亩,大湖水面1.7万亩,总人口1.2万人。省级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水道通江达海,,离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仅4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黄盖镇前身为岳阳市国营黄盖湖农场,属湖南省十三大国有农场之一。1958年围垦,1960年建场。2000年5月全省农垦企业体制改革,撤场建镇,成立黄盖镇,隶属临湘市管辖,转为乡镇体制运转,完成了体制的跨越式转变。 该镇以特色农业为主要产业,二、三产业也较为发达。基地农业前景喜人,特种水产品中的湘莲、网箱养鳝规模较大,收益颇丰。新建频振式杀虫灯无公害基地,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发展前景较好,“银珠”牌大米、2L系列液压铲运机和黄盖系列酒等产品饮誉市场,畅销省内外。几年来,该镇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心之重心、要务之要务来抓,建立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营造了宽松的招商引资环境,对招商引资从项目洽谈到今后的竣工投产全过程服务.在环境整治上一是降低了招商引资门槛,将原企业的资产实行-转让,租赁;二是成立优化经济环境领导小组,主职领导挂帅,加强整治;三是利用人大对站所的评议,将优化经济环境作为述职的必备内容,对严重损害经济环境的将会评为不信任单位.由于整治得力,目前尚未出现一例破坏经济环境的现象.2003年美籍华人王生忠先生投资兴建新天地培训中心,从购买校舍至今已完成投资800万元,在校学生近200人。2005年经广东蔡老板的多方努力,投资过千万元的万头猪场现已完成了猪舍的整修改建,启动工作已逐步走向深入。 镇境内历史遗迹众多,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湖广水秀,风景绮丽,既有历史人文,又有自然景观,黄盖八景的旅游开发已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吸引了众多旅游开发商,前景广阔。2003年该镇的小城镇建设规划经专家评审验收,跻身岳阳市重点中心城镇行列。. |
羊楼司镇 |
羊楼司镇位于临湘市北部,地处湘鄂边界,是沿107国道由北进入湖南的第一镇,扼三湘咽喉,守湘北门户,是本省四大边境重镇之一。镇域东抵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南与文白、龙源乡毗邻 西与聂市镇接壤,北与坦渡、定湖两乡镇相连。境内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穿腹地,有“小汉口”之称,是湘鄂赣毗邻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相传元朝期间,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设司管理,因名羊楼司。1917年修筑粤汉铁路时由于地势狭窄,弯道过急,改建于尖山铺,称羊楼司车站,从此羊楼司这个地名代替了尖山铺,改称老羊楼司。民国初为5区镇域,民国25年为羊楼司镇,36年为羊楼司乡。1949年-1958年与现在的文白乡、龙源组成羊楼司公社,1981年羊楼司集镇从公社分开,建羊楼司为乡,同年乡、镇合一,组建羊楼司镇至今。 羊楼司镇现辖4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203个村(居)民小组,28000人,山林11万亩,素有“竹乡”、“茶乡”之美誉。其“季冬焙、仲春薰”制作而成的羊茶,嫩绿含烟,高雅清新,竹编、竹燠、竹雕、竹刻等五大系列产品赏心悦目,享誉海内外,高品位的白云石、石灰石,取之不竭,此外还有金、锑、铜、矿等,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境内新店河、枫林港、云步河注入黄盖湖,沿河两岸土地肥沃。 1990年3月临湘市委、市政府批准羊楼司创办综合改革试验区,1995年5月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湖南省羊楼司综合改革试验区,同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小镇建设示范镇,1997年被国家计委、建设部等11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国家财政部定为全国小城镇财源建设试点镇,并先后被列为全国、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和岳阳市10个重点中心镇之一。2002年9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联合为全国4个“中国小城镇政策改革规划与经济发展项目试点镇”之一。 镇域形成“竹器、茶叶、矿产”成鼎足之势的支柱产业,开发了万亩吨粮田,6.8万亩楠竹,1000亩特种水产。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财政收入1818万元,人均纯收入4367元。 改革开放以来,羊楼司镇区这块古朴的土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过去零乱弯曲的街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街道整齐划一、环境优美清新的小镇,自来水、程控电话、农科教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
五里牌街道 |
五里牌乡、桥东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五里牌街道 五里乡位于临湘市城东郊,东与羊楼司镇接壤,南与忠防镇相连,西抵长安、白云镇,北与聂市交界。因古代驿站五里设牌,此地距长安驿站刚好五里,故名五里牌。乡政府驻地长安东路27号,乡行政区域面积11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3791亩,茶园3900亩,山林面积10.4万亩。全乡辖19个村,1个居委会,229个村(居)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为21945人。 五里居于丘陵地区,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出产丰富。西北和西南部层峦迭嶂,树木繁茂,森林覆盖面积广,活立木蓄积量达5万多立方米,有松、杉、竹,油桐、板粟、柑桔等十多种自然林和人造经果林,其间栖息着松鹤、锦鸡、穿山甲等数十种珍奇异兽。境内107国道和最江公路沿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盛产水稻、黄豆、茶叶、红薯、百合等农产品,尤以茶叶享誉中外,年产茶叶450吨,。是临湘重点产茶区之一。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该乡农业迅速发展,先后建起了万亩优质稻优质油基地,千亩无公害菜篮子基地,百亩花卉苗木基地,百口沼气生态能源基地,千亩楠竹基地,涌现了黑山羊、肉型猪,土杂鸡等养殖大户280户,全乡种养加工专业户860户,生产加工的优质稻、精制油、食用笋、高档茶等产品20多种,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特别是坝头艾绒厂加工生产的艾绒,出口日本,用于医药行业,金雄茶砖厂生产的金雄牌茯砖茶远销外蒙。 五里环境优美,境内有人文景观二处,有小庐山之称的鸿鹤岭,苍松翠竹,鹤舞鸟鸣;有天生佳景棋子山,山顶有一金盆,盆中一天池,池水如镜,终年不涸,曾传说有仙人在此赏景下棋,山下建有一庙宇——天池禅池,气派恢泓,游人不断。 五里是一块投资的沃土,处处洋溢着投资开发的魅力,近年来,先后有五里隧道窑工程,新庄砖厂,3517临湘鞋帮分厂,临湘光明气体厂,生态农业园,龙腾锅业有限公司等项目落户,市重点工程11万伏变电站、市殡仪馆也相继在五里筹建,改革开放的今天,五里人民将高扬风帆,以全新开放的姿态,以最优质的服务,迎接各位客商的到来,谒诚欢迎天下客商来五里兴业发财。. |
坦渡镇 |
定湖镇、坦渡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坦渡镇 坦渡乡建制于1984年,面积79.89平方公里,现辖15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14322人。乡域位于临湘市境东北角,东与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隔河相望,西邻定湖高山村,南与羊楼司接壤,北与赤壁市新店镇交界,距临湘市区25公里。境内有坦渡、立新两河流,京珠高速公路,羊定线横贯全境、京广铁路、107国道擦界而过,境内通车里程达128公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全乡有固定电话2149部,移动、联通公司先后在该乡建站塔通讯方便无死角。 坦渡乡是一个湖区农业乡,半山、半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有水田面积22144亩,年总产粮食2000万公斤,有水面5000亩,其中小二型水库14库,保证农业的灌溉用水,精养鱼池1000木,年产鲜鱼500吨。林地面积65779亩,林木蓄积总量72762立方米,其中用材料29233亩,经济用林5003亩,竹林7274亩,畜牧业资源丰富,2004年出栏牲猪2.3万只,肉牛500头,黑山羊2300只。 乡人民政府现驻桐梓铺街。建制公社时,公社驻地设在与定湖交界的坦渡街,故名坦渡公社。后因坦渡垸被定为长泻洪区1977年,搬迁至农胜村桐梓铺,乡镇府域位于坦渡乡中心地带,距107国道,京广铁路赵李桥站2公里处。乡政府驻桐梓铺后,各站所、商铺纷纷进驻,形成集镇,现集镇面积达0.6平方公里,有教育街、幸福街、桐梓铺街三条街,总长约1000米,内外设站所19个,有个体工商户84户,私营加工企业2家,全乡共有个体工商户285户,大型加工企业2个,小型加工厂28个,从业人员2032人。 坦渡乡民风淳朴,民情淳厚。近几年,乡党委、政府以“-”为重要思想指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放 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近,带领干群,狠抓招商引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五年来,全乡工农业平均增长15.6%,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8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达到3752万元,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水平,乡镇财政略有节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