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芦瑶族乡位于荔浦县西北角,总面积259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盛产八角、毛竹、生姜、秋植荷兰豆、药材等。全乡辖9个行政村,l04个自然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40%。
蒲芦瑶族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各种飞禽随处可见。集瑶族风情与原始森林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天河瀑布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位于该乡境内,距县城38公里,即将建成。该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晶石矿储藏量约200万吨。
多年来,该乡工业以竹木加工业为主,木衣架等竹木工艺品畅销海外,共有工业企业15家。
目前,该乡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大部分村用上了高压电,部分村用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2002年该乡国民生产总值7864万元,财政总收入2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65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04万人 | 259平方公里 | 450331202 | 541000 | 0773 | 查看 蒲芦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荔城镇 |
荔城镇位于桂林市东南部,县境中部,荔江河畔,为荔浦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国道321、323横贯全镇,是通往桂林、柳州、梧州、贺州四市的公路交通枢纽。 荔城镇现辖14个居民委员会、6个村民委员会,141个自然村,总人口7.2万人,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2.9万亩。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达10.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48亿元。全镇财政收入3000万元。全年人均收入4860元,境内盛产驰名中外的荔浦芋及享誉区内外的马蹄、夏橙、蘑菇等。 荔城镇工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兼有竹木制品、化工、包装印刷、五金、房地产、建材、等工业。2002年,荔城镇第三次掀起发展工业的热潮,新开辟2个占地2000多亩的工业区:借助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的优势,引进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等大型企业:实施“效益工程”,投入2000多万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数量的扩张与质量的飞跃。目前,荔城镇规模工业达30多家,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8.2亿元,其中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6家,企业年纳税300万元以上2家。2003年全镇工业营业收入实现152072万元,工业总产值9.28亿元,实现税收2600万元。 荔城镇农业以名特优品种种植为主,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示范样板建设建设5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1500亩组培苗荔浦芋、2000多亩马蹄基地、2000多亩优质夏橙基地、4000多亩商品蔬菜基地。. |
东昌镇 |
东昌镇位于荔浦县东部,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居)委会,86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万多人。国道323线平(乐)鹿(寨)二级公路贯穿全境,该镇距桂林市119公里,距柳州市156公里,距荔浦县城15公里,距平乐县城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723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358万元。财政收入40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8元。全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桠柑为主,椪柑种植面积每年均达9000多亩以上。此外,茶油是该镇一大特色产品。在荔浦县范围内有“东乡茶油北乡米”之说。 东昌镇水力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镇建有山口电站、大钵头电站2个电站,年发电量达800万度。年发电量共达700万度的长坪电站、同平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另外,设计年发电量为2500万度的思贡峡水电站目前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1所,在校学生2490人。有乡级图书馆1个,藏书6000册。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个,每年春节、元旦等节日都举办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 东昌镇圩期为每月的3、6、9日,新建的农贸市场集农副产品购销、饮食、小商品批发零售于一体,是荔浦县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 |
新坪镇 |
新坪镇位于荔浦县东南面,323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全境,距县城中心5公里,总面积251平方公里,辖14个村(居)委会,129个自然村,3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近年来,该镇连续6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先进乡镇”,连续四年被评为“县红旗党委”,连续2年被评为“县双文明先进乡镇”,为广西科技工作先进乡镇之一。 全镇现建立了占地面积3000亩的“金鸡坪工业区”和“五里工业示范园”。共有企业2 6家,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建起3个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400KW和二个金矿采矿区。 2002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 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8元,增收208元,新调整农田种植经济作物143公顷,开发荒山旱地种经济作物455公顷,开劈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该镇又投入了1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入120万元接通县堀至新坪镇的自来水,投资80万元对县城至新坪集镇的公路进行了等级路改造。. |
杜莫镇 |
莫镇位于荔浦县东南部,南与梧州市蒙山县相毗邻,西连三河乡、青山镇,北与荔城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总面积119平方公里,总人2.48人。321国道贯穿全镇,交通便利。 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1249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912万元,工业总产值5580万元。财政收入4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2592元。农林牧渔 全面发展,盛产水稻、荔浦芋、柑橙、生姜、玉米、鱼类、生猪、鸡鸭、木材等。全镇现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11所,在职中小学教师208人,在校学生3190人,杜莫镇中学连续8年中考成绩居全县前茅。 全镇建成无公害荔浦芋、蔬菜、套袋柑橙、瘦肉型猪、桑蚕等示范基地。 该镇主要企业有:东方木业制品有限公司、华生漆业有限公司、隆兴木业加工厂、富兴衣架厂、日用木器加工厂、古枫林旅游山庄等。 杜莫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荔浦县革命老区之一,为汉、壮、瑶等多民族聚居乡镇。l993年撤乡设镇后,圩日为以历3、6、9日。. |
青山镇 |
青山镇位于荔浦县西南部,东与荔城、杜莫交界,南与三河乡接壤,西与修仁镇、茶城乡相连,北与大塘镇毗邻。国道323线纵贯全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全镇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11个村(街)委会,总人口3.5万人。 青山镇盛产马蹄、荔浦芋、生猪、蔬菜、鱼苗、水果(椪柑、夏橙)等。其中马蹄种植面积年均1.6万亩以上,年总产量4万多吨,大部分销往港澳台、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美称。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8元。 该镇有自治区命名为“区级工业示范小区”的永华工业开发区。民营企业主要有竹木制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电子产品加工等企业50余家。2002年全镇民营企业总产值达2.3亿元,实现税收834万元。 青山镇风景秀丽迷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该镇的天然溶洞鹞鹰岩和被誉为天下“第一卦八卦”的八卦山庄景区是丰鱼岩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在该镇境内荔江河岸有五指山、青山晚照、大象过河、料潭田园风光等几大景点,均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是青山人与投资者享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
修仁镇 |
|
大塘镇 |
大塘镇位于荔浦县中部偏西地区,地处丘陵地带,东与荔城镇交界,南与青山镇相连,西与茶城乡、蒲芦瑶族乡接壤,北与花簧、双江两镇毗邻,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2公里,全镇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88个自然村,2002年末总人口2.27万人。 全镇有耕地2.87万亩,其中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用地2.74万亩,机关、学校、住宅等第三产业用地面积l000亩,其他用地l00亩,辖区内建有交椅、架枧、牛栏山、里胆等4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效蓄水量860多万立方米,渠道总长51.5公里,可灌溉面积3万亩。荔大公路、马青公路横穿该镇,交通十分便利。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1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500多万元,财政收入l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水稻、瘦肉型猪、夏橙、柑桔、马蹄、荔浦芋、木材、鱼类、鸡鸭等。现有食品、竹木制品,建材、缸瓦等38个企业,汽车运输、商业、饮食服务等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普通中学1所,小学13所,在职中小学教师l97人,在校学生1779人。全镇有程控电话697户,并建有电信差转台,有移动电话597门。各村屯共有32个篮球场,其中灯光球场8个。. |
花篢镇 |
花簧镇位于荔浦县西北部,东北与双江镇相邻,西北与蒲芦瑶族乡接壤,南同大塘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全镇共辖9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总人口23586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 桂林市第二大人工湖—大江湖位于该镇境内,距镇政府仅4公里。大江湖始建于1958年,积雨区内水源植被较好,有效库容950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800万度,现并网入桂林市电业公司。库内年产鲜鱼3万公斤,湖水清澈碧绿,四周群山连绵,树木郁郁葱葱,自然风光秀丽,是旅游、垂钓、度假、休闲的绝妙佳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 该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香菇之乡”和“夏橙之镇”。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27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286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8805万元,财政总收入40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5元。该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目前已有袋栽香菇、无公害套袋夏橙、优质马蹄、八角等几个农业品已形成规模化种植经营,在市场上打响了品牌。 花簧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目前已建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个电讯差转台,信号覆盖率达93%。. |
双江镇 |
双江镇位于荔浦县西北部,东邻马岭镇,南接荔城、大塘两镇,西靠花簧镇、蒲芦瑶族乡,北连阳朔县金宝、高田两乡,镇政府驻地距县城“公里,总面积14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2.9万人。 321国道绕镇而过,规划中的昆明至汕头高速公路横穿该镇,荔龙公路与马青公路在集镇所在地交汇。镇内有两江、龙坪两个集贸市场,辐射周边乡镇,是荔浦北面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21966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工业总产值5190万元,农业总产值11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0元。 双江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位于两江社区苏村水岩的荔浦人化石遗址,属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中的穿岩景区位于镇内北侧的笔村,苑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通过一个岩溶洞府与外界相连,敢笔河蜿蜒流经穿岩,从穿岩进入景区,豁然开朗,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浓阴遮阴,是开发旅游景点的理想场地。. |
马岭镇 |
马岭镇位于桂林市荔浦县东北面,北与“风景甲桂林”的阳朔县接壤,距桂林市区87公里,距阳朔县城22公里,南距荔浦县堀14公里,全镇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委员会,14个村委会,77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人。 马岭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是桂北有名的商贸集散中心之一,是荔浦县的北门重镇。全镇共有水田26500多亩,早地9720亩,林地62421亩,其中85%的水田已调整种植经济作物,盛产优质夏橙、金香蜜桔、马蹄、晚芦桠柑、蔬菜、四月红早熟优质桃、月柿、早板栗、西瓜、香瓜、凤凰土鸡、瘦肉型猪等农产品,是全国最大的枳壳育苗基地和桂林市有名的生态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蔬菜基地,是自治区科技示范乡镇之马岭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电丰富,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现已开发700多亩创办了黄家岭、长水岭两个工业小区,有20余家境内外商家在此投资办厂,形成了以小五金、食品生产、竹木加工、塑料、包装业等为主的工业格局,竹木、五金制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马岭镇山青水秀,风景名胜众多,山、泉、岩、古墓错落其间,自然景观清幽秀丽,与桂林山水一脉相承,堪称“世界溶岩奇观,桂林山水精华”的银子岩旅游度假区距镇政府3公里。银子岩景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AA-景区,2002年接待中外游客50多万人次。投资5000万元的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二期建设将旅游与探险、科普考察、竞赛、会议、博览、环保、休闲结合为一体,使之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一颗旅游明珠。此外还有被列为广西重点保护文物的汉代南朝古墓群。 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9 500万元,财政收入66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6元。全镇现有1所职高,2所普通中学,15所小学,在职中小学教师403人,在校学生5140人,1所中心卫生院,38家诊所。 马岭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太平天国名将罗大刚曾在这里创办哥老会,著名的抗法名将陈嘉为本镇福德村人。. |
龙怀乡 |
原三河乡,位于广西桂林荔浦县南部,乡政府距县城20公里,东接杜莫,西部修仁,南靠蒙山新圩,北与青山相邻。地属半山区,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0多亩,全乡5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10217人口。 三河乡四周青山环绕,奇峰突兀,常年气候湿润,降雨丰富。全乡有林面积达25600亩,其中松木林12000亩。杉木林3000亩,杂木林4500亩,油茶林3500亩,农业以种水稻为主,兼种生姜、柑橙、荔浦芋、马蹄、木薯等作物,生姜产量居全县之首,年产量可达2500吨。 三河乡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逐步在县级乡镇经济建设中独占鳌头,成为桂林旅游业中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乡镇企业有:丰鱼岩旅游公司、民航度假村、米堤公司、空中列车、温泉山庄、衣挂钩厂、纸厂等28家。1998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达2.5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774元。 享有“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景色绝天下”之美称的“亚洲第一洞”丰鱼岩就坐落于三河境内,经过几年的建设营造,现功能齐全、条件优越、环境优工作雅、风光旖旎,己形成了“水、陆、空”为一体的现人主体旅游新格局。到98年止,共接待中外游客181万人,营业总收入5990.3万元,创税利1751.3万元。 三河乡以盛产生姜而被冠以“南国生姜之乡”的美称,全乡种植生姜面积4500多亩,姜质优良,产品畅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蜚声海外,每年8、9月,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云集三河收购生姜。该乡大力推出旅游观光农业,至今,倍受海内外的游客青睐的旅游观光农业正在兴起,游客自摘鲜果,自挖荔浦芋,自采鲜蔬菜等项目令游客乐不思归。 有待开发的旅游项目有:青山至三河十里画廊田园风光,六麻高岭园,岩中射击场等游乐项目;农业性开发有待加大生姜、荔浦芋、马蹄、柑橙、蔬菜等产品的大量销售及深加工,真诚欢迎四方宾客前来旅游观光、考察合作、洽谈生意! |
茶城乡 |
茶城乡位于荔浦县西南部,东与青山镇交界,南与修仁镇接壤,西跟金秀、鹿寨两县毗邻,北与大塘镇、蒲芦瑶族乡相连。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19公里,距323国道线9公里。全乡辖6个村委会,49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2万人。 茶城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森林盖率80.6%,矿产以铜矿为主。全乡耕地面积8400亩,水果6800亩,是一个集壮、汉、苗、仫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乡。 近年来,在茶堀兴办有“二七O”茶城工业园,乡镇企业逐步形成以食品、竹木制品、彩印包装、烟花炮竹、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新建了屯留农民新村、老人集中供养所、县级能源沼气示范村,兴建茶堀社会福利院,修建屯留、八里、过村三个人畜饮水工程,开发茶香新街,拓宽美化政府办公生活场所,建有全市一流、颇具特色的联合型办公室。 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8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元,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全乡盛产水果、八角、毛竹和木材、药材等。建成万亩水果、八角,千亩药材、毛竹生产基地。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5所,教职工116人,学生人数912人。. |
蒲芦瑶族乡 |
蒲芦瑶族乡位于荔浦县西北角,总面积259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盛产八角、毛竹、生姜、秋植荷兰豆、药材等。全乡辖9个行政村,l04个自然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40%。 蒲芦瑶族乡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各种飞禽随处可见。集瑶族风情与原始森林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天河瀑布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位于该乡境内,距县城38公里,即将建成。该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晶石矿储藏量约200万吨。 多年来,该乡工业以竹木加工业为主,木衣架等竹木工艺品畅销海外,共有工业企业15家。 目前,该乡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大部分村用上了高压电,部分村用上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2002年该乡国民生产总值7864万元,财政总收入2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6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