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口社区位于河洑镇辖区。东面与北面抵渐河大堤,南面临沅水,西面抵河洑山,总面积0.97平方公里,省道1801线贯穿全境,华南厂自修公路接1801线沿河洑山脚经河洑森林公园直达厂区,社区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是一个盆地,临水面有渐水大堤和沅江防洪大堤,是常德市江北城区防洪圈的组成部分之一。
犀牛口社区下设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743人,总户数2701户。全部属于非农业户口。社区境内有工厂、学校、幼儿园、医院、粮店、邮电局、商店、综合市场、餐馆等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数家,是原河洑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境内工业集中区域。境内犀牛口山泉有限公司,利用犀牛口之名取崔婆井之水,投资13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创办了犀牛口纯净饮用水厂,所产饮用水已达国家质量标准。并于2002年获湖南省产品银质奖,日产量180吨,年产值5000万元。社区南临沅江,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在沿江1公里的沅江岸边相继建起了华南光学仪器厂,砂石厂,防洪器材调运码头,是常德城区西部沙砾集散地之一。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0702100 | 415000 | -- | 查看 犀牛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犀牛口社区 |
犀牛口社区位于河洑镇辖区。东面与北面抵渐河大堤,南面临沅水,西面抵河洑山,总面积0.97平方公里,省道1801线贯穿全境,华南厂自修公路接1801线沿河洑山脚经河洑森林公园直达厂区,社区三面临水,一面靠山,是一个盆地,临水面有渐水大堤和沅江防洪大堤,是常德市江北城区防洪圈的组成部分之一。 犀牛口社区下设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743人,总户数2701户。全部属于非农业户口。社区境内有工厂、学校、幼儿园、医院、粮店、邮电局、商店、综合市场、餐馆等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数家,是原河洑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境内工业集中区域。境内犀牛口山泉有限公司,利用犀牛口之名取崔婆井之水,投资13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创办了犀牛口纯净饮用水厂,所产饮用水已达国家质量标准。并于2002年获湖南省产品银质奖,日产量180吨,年产值5000万元。社区南临沅江,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在沿江1公里的沅江岸边相继建起了华南光学仪器厂,砂石厂,防洪器材调运码头,是常德城区西部沙砾集散地之一。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合兴村 |
河洑镇合兴村地处常德市城西,东、南护城乡聚宝村接壤,西与本镇朱湖村搭界,北与岩桥村相邻,常张连接线穿村而过。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73人,全村总面积1560亩。辖区内有5条道路,总长约4公里。常德市天时沥青搅拌站、地胜管道厂、爱华食品厂、富康石膏板厂、亿通物流园等5个企业座落在合兴村。合兴庄园、老八餐馆、翦氏牛全席等农家餐馆,不但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出去,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洪流闸村 |
洪流闸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划分农村网格2个,总人口300户,1118人。现有耕地面积740亩,山林面积1000亩,农业传统产业以水稻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经商和打工等。近年来,洪流闸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各条道路和主干渠道已硬化,主干道路实行了亮化和绿化,村部建设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饮水安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更加方便了洪流闸村群众生产与生活。目前,洪流闸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下,不断拓展农村服务项目,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努力把洪流闸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雷坛岗村 |
雷坛岗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划分农村网格12个,总人口504户,1701人。现有耕地面积1390亩,农业传统产业以水稻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经商和打工等。近年来,雷坛岗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各条道路和主干渠道已硬化,主干道路实行了亮化和绿化,村部建设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饮水安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更加方便了雷坛岗村群众生产与生活。目前,雷坛岗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下,不断拓展农村服务项目,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努力把雷坛岗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三星垱村 |
三星垱村隶属武陵区河洑镇行政自然村。东抵岩桥村,南边与全美村相邻,西边同鼎城区灌溪镇接壤,北边紧邻杨桥村。常澧路贯穿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98人,289户,耕地面积1512亩,现有中-员55名,村监督委员会成员3名,村民代表18名。近几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村、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并达到户户通;2012年国土整理项目投资320万元全面改造硬化了村内的大小沟渠;修建了村部及活动中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休闲、娱乐;安全饮水工程户户通;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行全天候保洁。三星垱村各项事业得到稳定、和谐、长足发展。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81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岩桥村 |
岩桥村位于常德市西郊,其地理位置由西经北至东呈弯月形,外弯与全美、三星、青林、护城乡接壤,内弯与朱湖、合兴搭界,是现河洑镇政府驻地。村有村民小组14个,共648户,总人口2239人,全村总面积3350亩,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水田1340亩。村部建于2008年,占地3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村部场所,集中安排了村卫生室、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活动室、会议室等,都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同时在室外村部旁还建立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休闲场所。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朱湖村 |
朱湖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划分农村网格2个,总人口425户,1591人。现有耕地面积1380亩,农业传统产业以水稻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经商和打工等。近年来,朱湖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各条道路和主干渠道已硬化,主干道路实行了亮化和绿化,村部建设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饮水安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更加方便了朱湖村群众生产与生活。目前,朱湖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下,不断拓展农村服务项目,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努力把朱湖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白鹤庵村 |
白鹤庵村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划分农村网格3个,总人口478户,1841人。 现有耕地面积1400亩,山林面积1500亩,农业传统产业以水稻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经商和打工等。 近年来,白鹤庵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各条道路和主干渠道已硬化,主干道路实行了亮化和绿化,村部建设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饮水安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更加方便了白鹤庵村群众生产与生活。 目前,白鹤庵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下,不断拓展农村服务项目,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努力把白鹤庵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南湖村 |
南湖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划分农村网格2个,总人口522户,1601人。现有耕地面积952亩,农业传统产业以水稻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经商和打工等。 近年来,南湖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各条道路和主干渠道已硬化,主干道路实行了亮化和绿化,村部建设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饮水安全、宽带、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村,更加方便了南湖村群众生产与生活。目前,南湖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下,不断拓展农村服务项目,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努力把南湖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全美村 |
全美村总面积1920亩,辖7个村民小组,划分农村网格2个,总人口279户,1068人。现有耕地面积1210亩,山林面积60亩,农业传统产业以水稻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养殖、经商和打工等。近年来,全美村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各条道路和主干渠道已硬化,主干道实行行了亮化和绿化,村部建设达到了“五室一场”的标准,饮水安全、宽带、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9%。目前,全美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指导下,不断拓展农村服务项目,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努力把全美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