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堰村:
张家堰村人文历史悠久,解放后由张家堰村和燕子湾村合并为现在的张家堰村。
张家堰村位于常断公路,东与伍家坪村毗邻,西与台家铺村交界,南与苗儿港村接壤,北与马陵河相依,辖14个村民小组,556户,1837人。村干部4名,中-员75名。村现有总面积2362亩,耕地面积2062亩,养殖水面30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与养殖,农民人均年收入38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0702200 | 415000 | -- | 查看 张家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桑场社区 |
桑场社区: 桑场社区于2011年2月成立,分三个小区(金狮小区、三村小区、墟场小区),全社区占地面积180多亩,现有人口2863人,750户。2011年10月征地修建了一座三层的办公大楼,建设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一楼是一站式综合服务区,二楼是会议室、图书室、计生协会室,三楼是办公室。2013年,我社区纳入美丽社区建设,考虑到远郊社区工作的发展空间和需求,在美丽社区建设前,在社区服务大楼前面预留了近2亩地,计划修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双往垱村 |
双往垱村: 双往垱村位于芦荻山乡东部,东与鼎城区观婴桩毗邻,西与社木铺村交界,南与观音寺村接壤,北与罗家岗村相依,辖7个村民小组,321户,1323人。村干部4名,中-员45名。村现有总面积2300亩,耕地面积450亩,养殖水面15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要道路全长5000米,现已硬化5000米,硬化率达100%。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大关庙村 |
大关庙村: 大关庙村位于武陵区芦荻山乡,东与沅江大堤毗邻,西与玉带桥村交界,南与沅江大堤接壤,北与观音寺村相依,辖19个村民小组,348户,2017人。村干部5名,中-员53名。村现有总面积776亩,耕地面积300亩,养殖水面97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要道路全长2600米,现已硬化2600米,硬化率达100%。主要组道9700米,其中硬化7700米,硬化率达70%。电网改造率100%.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和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近年来,村整治沟渠5370米,硬化公路接近9000米,新修建了面积为173平方米的村部。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金狮堤村 |
金狮堤村: 金狮堤村位于芦荻山乡境内,东与熊家坪村毗邻,西与芦山村交界,南与岩桅子村接壤,北与武陵区市郊相依,辖9个村民小组,531户,1888人。村干部4名,中-员70名。村现有总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627亩,养殖水面30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蔬菜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李白溪村 |
李白溪村: 传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一条小溪时,见一老人用一根铁棍在小溪边石头上磨,李白深感好奇,问老人家磨铁棍用来做什么,老人回答磨了用来做针,李白甚是惊讶。后人便把磨铁棍的小溪称之为李白溪村。 李白溪村位于常新公路,东与牛鼻滩乡毗邻,西与伍家坪村交界,南与苗儿港村接壤,北与马家吉堤相依,辖14个村民小组,447户,1619人。村干部5名,中-员72名。村现有总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2800亩,养殖水面403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人均年收入42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蓼子坪村 |
蓼子坪村: 蓼子坪村于1958年由原冠军大队划分为蓼子坪大队,并于1980年更名为蓼子坪村。 蓼子坪村位于常韩公路,东与天井港村毗邻,西与岩桅子村交界,南与毛坪里村接壤,北与熊家坪村相依,辖11个村民小组,387户,1524人。村干部5名,中-员59名。村现有总面积2700亩,耕地面积2100亩,养殖水面79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蓼子坪村通过硬化道路、疏通沟渠、土地整理等工程建设激发了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芦山村 |
芦山村: 芦山村位于沅水公铁两用桥下,丁马公路旁,东与金狮堤村毗邻,西抵沅水河,南与祠堂寺村接壤,北依马凌河,辖14个村民小组,758户,2850人。村干部4名,中-员85名。村现有总面积3567亩,耕地面积2157亩,养殖水面170亩,村内交通便捷,12路、26路公交车经过芦山村,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要道路全长7000多米,现已全部硬化,硬化率达100%。主要组道4200米,其中硬化4200米,硬化率达100%。电网改造率100%。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蔬菜、进城务工以及个体工商户,农民人均年收入8500元。村里取得的成绩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芦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村民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并获得了省级生态村的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罗家岗村 |
罗家岗村: 武陵区芦荻山乡罗家岗村原名遇仙桥,村名相传是由农民领袖杨幺与观音菩萨的故事在当地民间传说演变而得名。“文革”期间因破四旧等主要原因,更名为罗家岗村,罗家岗村原属常德县管辖,拆县建区后属鼎城区管辖。一九九五年行政区划之后属武陵区管辖至今。 罗家港村位于常德市城区东门,东与双往垱村毗邻,西与小井港村交界,南与社木铺村接壤,北与渔场相依,辖9个村民小组,258户,1086人。村干部4名,中-员39名。村现有总面积18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养殖水面40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三产业,农民人均年收入11078元。在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团结一心,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达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秩序文明健康发展的局面。在党支部的带动下,两委会团结带领村民致富,关注民生,了解民情,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人均年收入292元增涨至现人均年收入11078元。目前,全村村民和谐稳定,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毛坪里村 |
毛坪里村: 毛坪里村位于芦荻山乡南部,东与社木铺村毗邻,西与岩桅子村交界,南与沅江东岸接壤,北与蓼子坪村相依,辖7个村民小组,278户,1079人。村干部4名,中-员46名。村现有总面积1300亩,耕地面积1032亩,养殖水面8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要道路全长1600米,现已硬化1600米,硬化率达100%。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2800元。年以来,全村连续保持越级零-,曾多次评为区、乡两级先进单位。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苗儿港村 |
苗儿港村: 苗儿港村位于芦荻山乡东部,东与鼎城区牛鼻滩毗邻,西与张家堰村交界,南与台家铺村接壤,北与李白溪村相依,辖10个村民小组,428户,1718人。村干部4名,中-员67名。村现有总面积2428亩,耕地面积500亩,养殖水面218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鱼类养殖,农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祠堂寺村 |
祠堂寺村: 解放前,祠堂寺村有一个大祠堂,传说观音0到此,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烧毁解放后更名为流水口村。取消合作社以后,1983年才更名为观音寺村民委员会。 观音寺村位于芦荻山乡东南,东与鼎城毗邻,西与大关庙交界,南与双往垱接壤,北与观庄相依,辖9个村民小组,268户,1055人。村干部4名,中-员48名。村现有总面积1385.8亩,耕地面积1120.8亩,养殖水面265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农民人均年收入35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石公庙村 |
石公庙村: 石公庙村位于武陵区城区东部远郊,东与小井港村毗邻,西与小河堤交界,南与熊家坪村接壤,北与台家铺村相依,辖8个村民小组,345户,1238人。村干部4名,中-员43名。村现有总面积1800亩,耕地面积1380亩,养殖水面12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水稻、蔬菜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40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台家铺村 |
台家铺村: 台家铺村位于武陵区远郊,东与张家堰村毗邻,西与罗家岗村交界,南与石公庙村接壤,北与白龙相依,辖10个村民小组,270户,1206人。村干部4名,中-员41名。村现有总面积2333亩,耕地面积1593亩,养殖水面38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产品种植和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台家铺村积极解决民生问题,硬化了组公路1000米,村主公路2600米,疏通了全村沟渠8000多米,极大的改善了农田水利生产条件,获得了村民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天井港村 |
天井港村: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向姓姓氏和黄姓姓氏村民依天井港而居,与原大湖港同归属于原冠军大队。1964年撤销冠军大队后,以港名成立了天井港大队。1980年更名为天井港村,并沿用至今。 天井港村位于芦荻山乡中部,东与罗家岗村毗邻,西与蓼子坪村交界,南与社木铺村接壤,北与小井港村相依,辖8个村民小组,232户,1035人。村干部4名,中-员36名。村现有总面积1540亩,耕地面积1074亩,养殖水面466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7500元。 天井港村子改革开放以来,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形成了硬化、亮化,逐步实现了绿化、美化,把天井港村建成了平安、宜居的天井港新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伍家坪村 |
伍家坪村: 伍家坪村1980年与原李白溪村分村后取现名为伍家坪村。 伍家坪村位于常段公路,东与李白溪村毗邻,西与张家堰村交界,南与苗儿港村接壤,北与马金线相依,辖9个村民小组,285户,985人。村干部4名,中-员46名。村现有总面积1524亩,耕地面积1124亩,养殖水面40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蔬菜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伍家坪村于2011年被乡政府授予表彰为进步奖。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黄爱村 |
黄爱村: 黄爱村位于芦荻山乡中部,原名为小井港村,2012年更名为黄爱村。东与罗家岗村毗邻,西与蓼子坪村交界,南与天井港村接壤,北与石公庙村相依,辖7个村民小组,240户,843人。村干部4名,中-员39名。村现有总面积1700亩,耕地面积1100亩,养殖水面5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全村主要道路全长2000米,现已硬化2000米,硬化率达100%。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农民人均年收入4000元。小井港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硬化了村级道路,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小井港村打造成花园村庄。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熊家坪村 |
熊家坪村: 熊家坪村位于八官障垸内,村内有小河间堤,外洲有500余亩地坪,所在村民中因熊姓居多,故名为熊家坪村。 熊家坪村位于八官障,东与石公庙村毗邻,西与金狮堤村交界,362户,1364人。村干部5名,中-员45名。村现有总面积1780亩,耕地面积1225亩,养殖水面4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蔬菜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6300元。熊家坪村有城郊地理优势,2008年新农村建设使得全村大变样,新建了村部,全村道路基本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齐全,村有高标准无公害蔬菜基地800余亩,村民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村民住房基本上百分之七十是楼房,群众生活幸福、富裕。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岩桅子村 |
岩桅子村: 岩桅子村成立于1966年。 岩桅子村位于沅水河岸,东与毛坪里村毗邻,西与金狮堤村交界,南与祠堂寺村接壤,北与玉带桥村相依,辖14个村民小组,490户,1850人。村干部4名,中-员57名。村现有总面积2920亩,耕地面积2600亩,养殖水面32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蔬菜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玉带桥村 |
玉带桥村: 玉带桥村现10组、3组、4组解放初期原沙色村,5组、6组、7组、8组原为保堂村,1组、2组、11组原为高坪头村,1960年合并更名为玉带桥村。在过去5组和9组交界处有一座桥,名为玉带桥,村名由此而来。玉带桥村位于武陵区东南角,东与双往垱村毗邻,西与社木铺村交界,南与大关庙村接壤,北与社木铺村相依,辖11个村民小组,340户,1359人。村干部4名,中-员41名。村现有总面积2340亩,耕地面积1865亩,养殖水面14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3500元。目前,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强,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张家堰村 |
张家堰村: 张家堰村人文历史悠久,解放后由张家堰村和燕子湾村合并为现在的张家堰村。 张家堰村位于常断公路,东与伍家坪村毗邻,西与台家铺村交界,南与苗儿港村接壤,北与马陵河相依,辖14个村民小组,556户,1837人。村干部4名,中-员75名。村现有总面积2362亩,耕地面积2062亩,养殖水面30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与养殖,农民人均年收入38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观音寺村 |
观音寺村: 芦荻山乡观音寺村位于武陵区东大门,与鼎城区观音庄村交界,全村占地面积1600亩,现有人口1058人,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期,经全方面考虑和新时期村级工作发展空间需要,多方筹资,于2011年7月建设占地面积140平方米(使用面积365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其中包括村卫生室、办公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会议室,计生协会和生殖健康检查室等。2012年5月建设健身活动场500平方米,增设健身器材10余项,篮球架一副。同时,2012年10月,维修改造老村部200平方米,建设成观音寺村高标准、高质量的五保之家住房。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社木铺村 |
社木铺村: 社木铺村成立于1968年。 社木铺村位于沅水沿岸,东与玉带桥村毗邻,西与毛坪里村交界,南与沅水接壤,北与天井港村相依,辖12个村民小组,358户,1245人。村干部5名,中-员48名。村现有总面积2273亩,耕地面积2023亩,养殖水面250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水稻、蔬菜种植,农民人均年收入2000元。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