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洲乡长湖村位于常德西郊,防洪大堤以南,紧靠沅水一线大堤,系丹洲乡南大门。
现在的长湖村,原名许家岗村,西南靠沅水大堤,北抵河洑乡南湖港,南北村穿村而过。相传很久以前,许氏始祖从江西迁入此地,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得名许家岗,许家岗从此声名远播,源远流长,故村名:长湖村。
长湖村位于沅水堤边,距离城区较远。全村总面积1178.54亩,其中耕地720亩,辖9个村民小组,318户,现有村民1037人,农户主要居住在乡村主要公路和组道两旁,长湖村主要以种植柑橘和棉花为主,主排沟渠长4500米,村内主干道长5000米。村里实装城市管网自来水,入户率打90%以上。村辖区内,村民民主自治、民主理财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稳定。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长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0702204 | 415000 | -- | 查看 长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夹街村 |
丹洲乡夹街村位于常德市西郊,辖15个村民小组,562户,1835人,中-员79名。现有总面积1600亩,耕地面积1368亩,养殖水面83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常丹路、泽三路贯穿全村,全村主要道路全长6800米,其中已硬化3800米,硬化率达55.9%,组道累计全长4200米。主排沟渠总长7750米,其中已硬化650米,沟渠通畅率达85%以上。电网改造率达100%。部分农户用上了沼气能源,改厕普及率达80%以上,2004年村集体筹资自办了自来水厂,入户率达90%以上。丹洲夹街墟场位于夹街村中心地段,是丹洲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学校、卫生室等布局合理。夹街村辖区内现有企业、经济组织17家(企业规模及经济效益见附表),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50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和种植棉花、柑桔、蔬菜等,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18元。村民民主自治、民主理财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稳定,连续多年被区、乡两级评为先进单位。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楠木村 |
楠木村着落在常德市武陵区西郊西部约5公里,仅靠丹洲有人民政府以南沅江大堤,全村总长2.5公里,很久以前传说沅江河中流来一根很大楠木,当地老百姓把它打捞上来,传说中称它为楠木将军,在此地,就现在的楠木村四组地界,修了一座大庙,大庙的主要材料及主梁包括庙内的大小菩萨都是由楠木雕刻制作,故名叫楠木庙,抗战时期,大庙已被烧毁,后更名为楠木村。 楠木村总面积22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70亩,鱼塘面积60亩,全村总人口2095人,中-员89人,10个村小组。楠木村公路硬化便捷,道路南北通道有2条,二条沅江围堤防洪通道经楠木村串通而过。楠木村主要以棉花、柑桔、油菜生产为主,苗木、花卉为辅,全村人平纯收入已达到5100元,全村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现在社会治安比较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楠木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垢湖村 |
垢湖村以垢湖港而命名,解放前属朗平乡垢湖村,解放后属河伏乡垢湖村,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红旗公社,英雄大队管辖,62年成立丹洲公社属垢湖大队,84年恢复丹洲乡垢湖村。 垢湖村位于丹洲乡中部,东与楠木村接壤,南与坪湖村毗邻,西至太平村,北抵明月村。辖7个村民小组,农业户240户,农业人口835户,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802人,残疾人32人,民兵105名,基干民兵18名,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3名,团支部有团员40名。垢湖村占地面积13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943亩,水面100余亩,其余为宅基地和道路。垢湖村主要种植柑桔、棉花、水稻和部分蔬菜,全年农业生产总产值257万,2010年人均收入5757元。 近年来,垢湖村投入百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全村通村、通组道路3.5公里和80%的通户道路。投入30多万新建了建筑面积310平方米的村部,改善了公共环境。垢湖村通过招商引资,将常德市信兴电子厂引进垢湖村,并解决村和周边劳动力就业和安排残疾人就业100多人,壮大了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多年努力,成为全乡唯一的无债村。这些年来垢湖村村支两委一班人,团结奋进,勇于开拓,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文明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社区(村)、无毒社区等荣誉称号。 地址:常德丹洲乡垢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荷花村 |
丹洲乡荷花村位于常德市城郊,与城区仅距3公里。东临乡政府,西临沅水;乡级主通道、八一路、防洪隔堤在荷花村境内纵横交错,贯穿而过,乡内最大自然水系龙家港横跨全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450户,总农业人口1530人,现有党员50人。全村总面积1660亩,其中耕地面积1430亩,水面230亩。村内主要道路全长3900米,现已硬化1600米,硬化率达41%,组道共10条,累计全长2900米,主排沟渠全长6000米,畅通率达93%,全村电网改造率达100%,民用自来水入户率达60%,少数农户用上了沼气能源,改厕普及率达80%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荷花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明月村 |
丹洲乡明月村地处常丹路和八一路交汇处,位于丹洲乡中北部,北抵荷花村,西抵太平,东抵夹街村,南抵垢湖村。 很久以前,明月村有个占地2.5亩池塘,至今还保留。池塘名叫明月池。明月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故村名叫明月村。辖7个村民小组,222户,794人,中-员48名,现有总面积960亩,其中耕地面积845亩,养殖水面4.5亩,村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较好,八一路贯穿全村,全村主要道路全长2700米,现已全部硬化,硬化率达100%。主要组道900米,其中硬化300米,硬化率达33%,全村主排沟渠总长4200米,沟渠通畅率达85%,电网改造率达100%,全村已安装管网自来水率达100%。 村辖区内,现有民营企业1家,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20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劳动力输出和种植蔬菜、棉花、柑桔。现在已是村民民主自治、民主理财、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的明月村。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明月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太平村 |
太平村地处常德城西侧,沅水北岸,位于叮当湖中心,与荷花村、明月村、垢湖村、沙湖村、丹砂村接壤。太平村共有542户,总农业人口1788人,分为15个村民小组,村干部4人,党员70名,总劳动力99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430.56亩,其中水田95亩,农业支柱产业以棉花、水稻、柑桔、蔬菜、花卉为主,全村公路村级主干道3500米,组干道6500米,村级排水沟渠4500米,组沟渠8500米,全村已修硬化主沟渠750米,全村90%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全村民营企业7家,花卉种植大户2户,蔬菜种植大户2户,50头以上牲猪饲养户1户。全村有固定资产:村部一栋,三层旧楼房一栋,自来水机房一座,医疗卫生室一个。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太平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沙湖村 |
相传,很久以前,现在的沙湖村上有一个近40亩的湖泊,在湖泊上面建有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桥,在桥上的东面取名小沙湖,西面取名大沙湖。后来划分生产大队时就用了“沙湖“这个名字,而今叫沙湖村。 沙湖村委员丹洲乡西南部,东与坪湖、长湖两村接壤,西抵丹砂村,南邻义渡村,北靠太平村。阳西路、樟树路穿村而过,形成东西、南北交通主网络,加之近年来对通组公路的建设,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60亩,总人口1835人,523户,党员76名。 沙湖村主导产业是柑橘、苗木种植,在2006年成立了五弟优质水果苗木专业合作社,后改名为沙湖村柑橘专业合作社。村民依靠种植,劳务输出,收入大大的增加。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沙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丹砂村 |
丹砂村位于沅水大堤堤过,离城市较远,辖区13个村民小组,705户,2468人,中-员49名。现有总面积1463.9亩,村内交通不方便,去年乡修一条坪湖村至丹砂村的水泥路,由于路基过高,路面太窄,交通车不能走,全村主要道路有5050米,组道3900米,主要沟渠4500米,电网改造率达100%。全村以种植柑桔为主,由于人多地少,外出务工劳力很多,2005年人均收入3891元,村民民主自治、民主理财规范,社会治安稳定,多年来一直受到上级好评。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丹砂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义渡村 |
丹洲乡义渡村位于常德沅水最南端,紧靠沅水一线大堤,东抵丹洲乡桑场村,西抵丹洲乡丹沙村,村民沿堤居住。 相传,很久以前,我们村就有这一渡口,有一个有钱人,买了两只船,在此摆渡,孕妇、小孩优先,全部免费,世人称为义务渡口,而得名义渡。义渡村从此声名远播,源远流长,故村名:义渡村。辖15个村民小组,463户,1758人,中-员62名。现有总面积2067亩,其中耕地面积1363亩,养殖水面200亩,河滩林木面积500余亩,有水有树环境良好。村内交通便捷,全村主要道路全长5800米,其中已硬化3300米,深井自来水,入户率100%。 村辖区内,现有民营企业1家,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0多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劳动力输出和种植榨菜、棉花、柑桔等,农民人均收入5400元。现在已是村民民主自治、民主理财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稳定、村民生活和谐,是一个环境良好的风光地带。 地址:常德丹洲乡义渡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三湖村 |
三湖村位于常德市西郊,辖9个村民小组,350户,1320人,中-员61名,现有总面积1114.8亩,耕地面积1014.89亩,养殖水面100亩,村内交通、基础设施较好,围堤水泥路2800米贯通全村9个小组,全村主道路全长6200米,其中今年已硬化2800米,硬化率达45%,组道全长5400米,主排水沟渠5200米,沟渠畅通率占70%,农村电网改造率达100%,有些农户用上了沼气能源,改厕率达30%,2005年全村9个村民小组吃上了自来水,入户率达98%以上。 三湖村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橘480亩,棉花500亩,蔬菜300亩,水稻320亩,三湖村辖区有三湖中学,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输出,种植柑橘,棉花,蔬菜等。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2870元,村民民主自治,社会治安稳定。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三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长湖村 |
丹洲乡长湖村位于常德西郊,防洪大堤以南,紧靠沅水一线大堤,系丹洲乡南大门。 现在的长湖村,原名许家岗村,西南靠沅水大堤,北抵河洑乡南湖港,南北村穿村而过。相传很久以前,许氏始祖从江西迁入此地,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得名许家岗,许家岗从此声名远播,源远流长,故村名:长湖村。 长湖村位于沅水堤边,距离城区较远。全村总面积1178.54亩,其中耕地720亩,辖9个村民小组,318户,现有村民1037人,农户主要居住在乡村主要公路和组道两旁,长湖村主要以种植柑橘和棉花为主,主排沟渠长4500米,村内主干道长5000米。村里实装城市管网自来水,入户率打90%以上。村辖区内,村民民主自治、民主理财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稳定。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长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阳湖村 |
阳湖村地处丹洲乡中心地带,全村共283户,总人口955人,分为7个小组,党员47人,总劳动力476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39亩,其中旱地576亩,水田363亩,农业支柱产业以棉花、水稻、柑桔为主。水面养殖200余亩,全村公路村级主干道1600米,组干道3500米,排水主渠道2500米,组渠道5000米,新建抗旱机埠4座,基本上做到了旱涝保收。全村民营企业5家,养鱼专业户3户共有水面70,牲猪养殖专业户3户。全村有固定资产:村部1栋,旧礼堂1栋,医疗室1个。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阳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坪湖村 |
坪湖村地理位置属丹洲低之最,历史中有一自然湖泊,主湖泊自东向西全长950米,宽处236米,湖泊面积300余亩,涨水季节受淹面积占全村总面积80%,达1400余亩,到处可见一片汪洋,而且半月左右不得退水,历史上居住在平湖水畔的人们管叫“平湖砍上”,1958年“丹洲人民公社”成立时行政区划定名为平湖大队,1985年“丹洲人民公社”变更为“丹洲乡人民政府”,相应地“坪湖大队”变更为“坪湖村委会”。 坪湖村座落在常德市大门外丹洲垸中心偏南区域内,距市城区三岔路8.1公里,乡级防洪通道(八一路)贯穿南北,乡二级公路(阳西路)横卧东西。东与阳湖村毗邻,西与沙湖村交界,南与长湖村接壤,北与后湖村相依。宏户葡萄种植公司及五星级休闲农庄落户于此。辖区内居住农户388户,总人口1503人,8个生产小组,总耕地1876亩,其中养殖水面250亩,水田400亩,旱地1226亩。盛产棉花、水稻、户太葡萄、桔子、青蛙、白鲢、麻鲢、青鱼、草鱼等主要水产品,物产丰富,品质优良。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坪湖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桑场村 |
丹洲乡桑场村原名柴口河村,相传这里的村民是以渔、农业为主,1975年,丹洲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积极发动群众以养蚕来改善群众生活,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后来才有桑场得名。 桑场村的地理位置非常有优势,村内交通非常便捷,丹洲乡的主干道“八一路”穿村而过,南面紧靠沅水一线大堤,素有丹洲乡南大门之称。 桑场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80%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全村的水、电、通讯设施已形成网络,数字电话这样的高端产品也已进入了千家万户,电动车更是成为了这里人们出门代步的交通工具。村辖区内,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劳动力外出打工,棉花、柑橘等农作物生产,桑场村现在已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生活富裕、和谐的面貌。 地址:常德市丹洲乡桑场村 信息来源:武陵区政府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