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山、钱家坪2个乡和黄土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黄土店镇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1956年建黄土店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30.8公里。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2.5万。镇政府驻黄土店。国道207线横贯镇中。辖上街、中街、下街、友谊4个居委会及新田岗、青岗冲、金城堡、回龙桥、竹巷口、千斤陂、冲天凹、湖堤、官仓、红岩咀、株树岗、沙溪坪、白岩冲、金霞山、青龙井、鹿角冲、桃花庵、七斗桥、黄花堰19个村委会。工业以粮油加工、农业机械、酿酒、铸造为主。农业主产粮食、油茶。区第二中学设此。金霞山黄金储量丰富。.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5万人 | 72.8平方公里 | 430703117 | 415000 | 0736 | 查看 黄土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武陵镇 |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区府驻地。1981年,取武陵古地名置武陵镇,1987年郭家铺乡并入。位于区境中部、沅江南岸,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6.2万。207国道和319国道在此交会。区境公路以此为中心向各乡镇辐射,东通长沙,西至沅陵,南抵安化、桃江,北经沅水大桥达常德城区。沅江可常年通航,西溯沅陵,东下洞庭,沿江0头4个。辖花船庙、严家岗、南站、渡口、临江、鼎城、德安、常沅8个居委会及西站、红云、福广、腰堤、三滴水、三叉湖等12个村委会。工业以湘绣、针织、建筑、建材为主。农业主产水稻、棉花。常德财会中等专业学校、区教师进修学校及区第一中学设此。古福光寺有南朝音韵学家沈约讲书台遗址。. |
蒿子港镇 |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1949年为西湖乡属地,1956年建蒿子港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46公里,东隔澧水与安乡县下渔口相望。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6.3万(含湖南省西洞庭农场)。镇政府驻蒿子港。省道1804线穿境而过。水路可至长沙、岳阳、沅江、安乡、津市等地。辖锦阳、建设、河口、劳动、振兴5个居委会及幸福、长安、咸庆、庆丰、仁和、光复、复宁、福美、金仁、邱家、太岳、德安、民康13个村委会。辖区内湖港交错,土地肥沃,盛产粮、棉、湘莲、黄麻及鱼类。湖南省西洞庭农场、区第五中学及区血吸虫防治医院设此。1994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
中河口镇 |
中河口镇位于鼎城区东北60公里,全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93亩,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788人。中河口镇是市、区两级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现有农业加工企业2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企业2家,1家省级蔬菜示范社,形成了粮、棉、蔬菜、养殖业、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六大支柱产业。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1949年前属周土乡,1956年建中河口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45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中河口。省道1851线穿境而过。辖河口居委会及林家、麻河、双剅、受祜、东堤、下河、复兴、灯油、南洲、北洲、同德、长坝、柴码、铁甲、东北、康家祠、乐安、太平洲、中河、团洲、西河21个村委会。有农机修造、印刷、食品加工、松花皮蛋、红砖等厂,松花皮蛋、瓷花砖畅销各地。盛产粮、棉、黄麻、苎麻、鱼类,广植水杉。镇东5公里麻河口,为古代军事要地,1648年南明马进忠与清军在此激战。. |
十美堂镇 |
十美堂镇、黄珠洲和黑山嘴2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十美堂镇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清代为洞庭湖滨一洲,由乡绅10人合伙围垦,将议事公堂称“十美堂”,日久演化为地名。1949年属阳城乡,1950年属第二区,1951年置十美堂乡,1958年改置十美堂公社,1975年更名洞庭公社,1984年复改十美堂乡,1994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42公里。面积55.7平方公里,人口2.6万。镇政府驻十美堂。有公路连接省道1804线。辖老街、兴镇2个居委会及民东、紫流、同乐、同富、同兴、教育、东风桥、互助、上坝、沙河、高梁、南湾、胜利、虾子湖、小茅15个村委会。为湖区粮食、棉花、湘莲、鱼类产销地之一。曲酒、油漆、油脂、湘绣等产品畅销;湘绣已进入国际市场。. |
牛鼻滩镇 |
牛鼻滩镇地处沅水之滨,东与贺家山原种场接壤,西抵常德市郊的芦山乡。全镇拥有耕地面积41532亩,其中水田28632亩、旱地12900亩,另有养殖水面21877亩,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辖20个村、2个村级农林场、4个居委会,总人口3.83万人,总面积89平方公里。 本镇现有干部职工64人,本镇现有干部职工64人,内设机构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和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社会管理综治维稳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6个站所事业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林业管理站、水利管理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民政和劳动保障站、公共事业管理站。 1949年为碧潭乡属地,1956年建牛鼻滩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1年建镇。位于区境东部、沅江北岸 . |
韩公渡镇 |
韩公渡镇地处常德市东岸30公里的八官崇孝垸内,面积119.3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个镇属渔场,全镇总人口43450人,全镇有耕地面积92269 亩,其中水田77416亩、旱地14853亩,有水面养殖13126亩,是常德市粮食生产、油菜生产及水产养殖大镇。 我镇现有干部职工56人,下设直属机构有:党政办、财政所、经管站、水利站、农科站、计生办、企业站、公共事业管理站、劳保站等。 2015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里继续推行“一化三基”的发展战略,市里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区委、区政府稳步推进“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这些都为我镇加快发展创造有得条件。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8.7%;完成全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35%;实现全年财政收入为10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8元,同比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粮食生产总产量为60025吨,同比增长5.2%;棉花生产总产值为2640吨,同比增长12.8%;生猪出栏31082头,同比增长14%。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良好,文教、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1949年前,为崇孝乡属地,1956年建韩公渡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25公里。面积119.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韩公渡。有公路通 # 常德市区及武陵镇。冲柳河可常年通航。乡镇企业以商贸、机械制造、建材业为主。农业主产粮食、棉花、湘莲、鱼类。崇孝镇曾设中国0地下联络站。城址村为三国汉索县治所,并成为荆洲刺史治所。. |
石公桥镇 |
石公桥镇距常德城区30公里,地处太阳山东麓,洞庭湖西滨,东抵西洞庭管理区,西接大龙站镇,南临镇德桥镇,北靠周家店镇。全镇土地面积128.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个渔场,年末总人口36047人。2009年,全镇总产值24694万元,同比增长6.4 %,农民人均纯收入3357元,增幅16.1 %,呈现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1956年建石公桥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25.5公里。面积12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镇政府驻石公桥。省道1804线经此通往武陵镇及 # 常德市城区。水路有马家吉至凌家滩航线的中心停靠站。辖桥北、桥头、桥南3个居委会及刘家铺、王家桥、芦花坪、东坡堰、覃家岗、文家坪、新庵、仙人庵、联五堰、白云阁、北极宫、三堰、杨腊溪、高堰岗、夹堤口、赵家当、桃树咀、丁家垸、龙子岗、冲天湖、泥港口、余家当、新竹湾、建新25个村委会。工业产品有松香、桃胶、-及皮带蜡、高压熔断器等。农业主产粮食、湘莲、鱼类、柑橘。镇南4公里王家桥有园艺示范场。镇西南1公里西洋坡水库,为明代大型水利工程夕阳陂改建。杨腊溪村有高12.5米、围4.6米古枫,树冠覆盖地面450平方米,树龄达200余年。. |
镇德桥镇 |
镇德桥镇位于常德市城区西北20公里处,省道S306线贯穿全境,是连接湘鄂交通的咽喉要塞。东与石公桥镇相邻;西连白合山乡;南与韩公渡镇隔河相望;北抵大龙站镇和区园艺场;辖13个自然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年末总人口21037人。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呈放射状,属于典型的湖区乡镇。全镇土地总面积4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782亩,林地3689亩,水面13319亩。 1956年建镇德桥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20公里。镇政府驻镇德桥。有公路与省道1804线相连。辖夹巷口、水浒庙、财神庙3个居委会和同心坝、龙潭港、八方网、丁家井、张家桥、乔家岗、刘家桥、周家岗、朱家桥、受福坡、文化、枫树口、卧龙岗13个村委会。工业以机械、纺织为主。农业主产粮食、棉花、豆类,兼产鱼类、生猪、湘莲。境内刘公桥有高20米,围6米古樟树一株,广成巷为1938年0常德中心县委机关驻地。. |
周家店镇 |
周家店镇位于区治东北部、距常德城30公里。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时期①,周家店据洞庭湖西汊②。相传明永乐年间,一周姓老翁在河坡上开一小酒店招徕过往船商,因此而得名。1949年前属周士、同德两乡;1949年8月建周士乡;1956年建周家店乡;1958年属冲天人民公社管理;1961年建周家店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周家店乡,同年8月改为周家店镇,1995年10月,瓦屋当乡并入周家店镇。 镇西北及中部岗岭连绵,东部地势低平。省道S306线横贯全境,是连接湘鄂交通之咽喉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3.7万人,耕地面积6.9万亩,林地4.8万亩,水面3.9万亩,有“三山一水三分田,三分道路和庄园”之说。辖建设、樊溪、闵泉3个居委会, 连丰、九岭、恒丰、黄公咀、竹山嘴、金家垱、娥公桥、闵家桥、天井、大砖桥、白鹤寺、阳陂庵、武岗、柳溪湾、团坪、天门岗、熊家桥、瓦屋垱、向家垱、泉水、岩桥、新时堰、鹤子山、蜘蛛山、太平寺25个村。 主产粮食、棉花、油茶、柑橘、松木、杉木、花生、黄豆、芝麻、生猪、鸡、鸭、鹅、鲜鱼、中华鳖、螃蟹、珍珠等农产品。2006年,周家店镇珍珠养殖协会获“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称号;丘岗山地开发已成气候。从2002年开始,人工造林面积累计达1.8万亩,形成了粮棉、特种养殖、林果三分天下的大农业格局。2009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9亿元;农民年人均所得3368元。 1956年建周家店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33公里。镇政府驻周家店。湘北干线公路和省道1804线交会于此。辖樊溪、建设、闵泉3个居委会和连丰垸、天门岗、天井、白鹤寺、团坪、娥公桥、大砖桥、柳溪湾、阳陂庵、黄公咀、竹山咀、金家当、泉水、岩桥坪、新时堰、鹤子山、蜘蛛山、太平寺等25个村委会。工业以铁器、陶器、竹器、机械、蚊香、油脂加工为主。农业以粮食、豆类、湘莲、鱼类为主。林产品有松、杉、油桐、茶叶、柑橘等。区第六中学设此。有“樊溪九曲”.“天门朗照”、“武岗远眺”等景观。. |
双桥坪镇 |
双桥坪镇和大龙站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双桥坪镇 双桥坪镇位于鼎城区北部,与津市、临澧接壤,属于沅澧两大水系流域,地理座标为北纬29度49分、东经 29度29分、总面积为 7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双桥坪居委会,集镇面积1.5 平方公里,1995年改乡为镇,辖双桥坪居委会、涂家坪村、金鸡岩村、五同安村、农夫堰村、双堰角村、官堰坪村、南洋坪村、马安山村、大桥村、刘家湾村、宋家坪村、江家垱村、王家咀村、李家铺村、白合垭村,共计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 双桥坪镇属典型的丘陵地区,海拔高度在474——373.3之间,石质为花岗岩、板岩,土层厚度在1米左右,土壤的腐殖质层比较厚,土壤肥沃,通气性能好,酸碱度适宜、PH值在5.5——8.0之间,年平均气温16.8℃,光照期286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截止2003年底,该镇总土地面积106390亩,有16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5304户,其中劳动力11286,有山林4.5万亩(其中油茶面积2.1万亩),属典型的丘林地区,土壤肥沃。全镇主要生产优质稻、棉花、柑桔、油菜等经济农作物。 |
灌溪镇 |
灌溪镇隶属常德市鼎城区,地处常德市西北郊,距市城区5公里,东界武陵区南坪乡;西邻桃源县畲(shē)田乡;南接武陵区河洑镇;北抵石板滩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35469人,其中农业人口26029人,辖14个村,2个居委会,199个村民小组,7662户。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把灌溪建设成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宜居小区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良好,成果喜人。灌溪镇多次被评为全区绩效评估红旗和先进单位,以及计划生育、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优化经济环境、五大安全、综治维稳等多项工作红旗、先进单位。灌溪镇党委也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 灌溪是一座工业强镇。较为悠久的工业发展史为其奠定了稳固的根基。1991年,灌溪成为常德市首批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1994年,灌溪被批准为全省12个工业小区之一;2002年,灌溪工业园挂牌成立。2014年的今天,灌溪已发展工业企业93家,其中规模以上30家,从业人员达到8600多人,成为全市四个百亿园区之一。2013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97.1亿元,上交国家税金3.8亿元。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其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城市规划区内,“千亿工程”芙蓉王异地扩建项目和东鹏陶瓷项目正在动工修建;工业园区内,烟叶复烤、立宇电子、昌河机械、标准化厂房等项目陆续完成征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东常高速公路去年底已试通车,石长铁路复线建设已刹尾,207改线、竹根潭路和新河渠改造等工程正在做前期准备。 灌溪是一座农业名镇。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前沿。2008年至今,市区办点示范9个村,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吸引各地参观考察团达百余批次,富贵坪村荣获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全镇通村道路硬化完成,安全饮水实现了镇域全覆盖。穗丰优质稻合作社全省闻名。合作社入社社会员105人,年年为民增收400万元以上。大户经济不断发展,镇内产值过5万元的种养大户近50户。农业发展亮点频出。水稻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已近万亩。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获得国家农业部领导高度肯定。 灌溪是一座现代城镇。镇内交通便利。常德大道延伸到镇,绕城高速穿镇而过,两横三纵公路网贯连全镇。配套齐全。燃气管道铺设到镇,2个大型农贸市场坐落镇区。54名清扫工人、环卫监察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确保了镇区的整洁美观。三产繁荣。凤天、家家美、远东等品牌餐饮陆续入驻,芳满庭院房产开发强势起步。灌溪融城步伐不断加快。 灌溪是一座和谐小镇。镇区26个电子视频监控探头、40余部“平安E家”报警电话以及义务巡逻队定期不定期的夜间巡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灌溪中学和中心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稳居全区前列。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提高,全镇城镇、农村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群众文娱兴趣持续高涨。 全镇上下正在坚持一手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全镇的中心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重点在民生改善、征地拆迁、维稳保安、基层党建等方面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灌溪镇党委政府响应市委“新常德新创业”、区委“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现代鼎城”的战略部署,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安宁的治安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欢迎全市人民常来灌溪走走,欢迎全市人民前来灌溪兴办实业。 1957年建灌溪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1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11公里。工业以建材、冶炼、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橡胶制品等门类为主。农业主产粮食,兼产经济作物。浦沅工程机械厂在境内。1995年省政府授予“湖南乡镇之星”称号。. |
蔡家岗镇 |
长岭岗乡和蔡家岗、雷公庙2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蔡家岗镇 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位于常德市西北部,距市区仅19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6391人。总耕地面积21726亩,山地面积20552亩。有4座中小型水库,最有名的是五里溪水库。蔡家岗有山有水,山青水秀。新建的沅澧快线1号大道穿镇而过,原207国道是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与东西线的刘漆大道在镇中心交汇,交通四通八达。 蔡家岗镇是名镇。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在中央候补委员刘春樵同志的带领下,蔡家岗是学大寨的先进典范。-同志曾2次亲自视察蔡家岗。 工业是强镇之基。上世纪90年蔡家岗镇工业产值就过亿元,是远近文明的“建材之乡”,获得国家工业部颁发的“工业重镇”称号。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时期,蔡家岗镇用“刮骨疗毒”的勇气,大力发展环保型企业。2014年引进并落地的环保项目4个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201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8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全镇村、组道路基本硬化。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全镇培植100亩以上种粮大户5户,培植科技示范户40多户,新增农民合作社2家。建花木基地3000亩。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投资近200多万元对新、老农贸市场进行配套设施改造,墟场街道美化、亮化。燃气管道铺设到镇,8名专职清洁工、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确保了镇区的整洁美观。 民生工程是重点。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稳居全区前列。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提高,参合农民达到90%。全镇城镇、农村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群众文娱兴趣持续高涨。 |
斗姆湖街道 |
斗姆湖街道办事处位于区治西南10公里,东接常德市德山开发区,西抵桃源县。土地总面积4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2233万亩,集镇面积1.4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8个行政村,共10480户,总人口4.13万人。常张、常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互通,桃花源机场和连接中心城区的机场快速路位于境内,G319和G207改道后横贯境内,与沅澧快速干线对接,是常德市水陆空交通枢纽。 斗姆湖街道所辖社区(7个)和村(8个): 斗姆湖社区、机场社区、新建社区、南垸社区、红星社区、新农社区、花园社区 南阳村、临沅村、 万元村、新渠村、马桥村、葛麻山村、火田坪村、阳南桥村 1956年建斗姆湖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9公里。面积41.6平方公里,人口2.4万。镇政府驻斗姆湖。国道207线过境。辖和平、建设2个居委会和龙湾头、临沅、万元、斗姆湖、下营坪、南垸、新渠、辖王堂、马桥、火田坪、红星、南阳、阳南桥、葛麻山14个村委会。工业以化工、纺织、机械、建筑材料为主。农业主产粮食、棉花,有淡水鱼养殖。区第三中学设此。东南4公里有民航常德机场。西5公里临沅(原名裴家码头)于1958年发掘出“临沅县”古碑。临沅沿江有长100余米宋、元、明古窑遗址。. |
草坪镇 |
湖南省常德市草坪镇位于常德市南郊,距离中心城区仅15公里。207国道南北贯通草坪全境,张长、杭瑞、常益等多条高速入口都在10公里以内,交通便捷,位置优越。草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华德文化的鼻祖善卷曾在此教化民众;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在《涉江》中描绘道: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幺在枉水河边安营扎寨,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口号;当代著名文学家丁玲儿时曾在此地生活;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曾在这里硝烟弥漫,著名抗日将领孙明谨在陡山山脉舍身成仁、为国捐躯。 草坪土地肥沃,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丰衣足食的草坪人民在闲暇之余喜欢载歌载舞,逐步发展了花鼓灯、彩龙船、车儿灯、木偶戏、渔鼓等民间文艺并流传至今,且逐渐演变成为现在民间歌舞表演为主的特色民间文艺。先后在2011年和2014年连续两届被文化部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的诗词文化业非常繁荣,还是“湖南省诗词之乡” 1956年建草坪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18公里。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2.7万。镇政府驻草坪。国道207线横贯镇中。辖草坪、陡惠渠2个居委会和花叶港、先锋、兴垸、夹溪岭、三角堆、放羊坪、白云庵、稻骡岭、陡山、夹岩咀、官庄陂、泉塘观、全家坪、枫林口、连三桥、丁家坪、兴隆街、王家冲18个村委会。工业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为主,其玛钢件生产已纳入国家“星火计划”。农业主产粮食、油茶、茶叶,1943年11月,中-民于此抗击日本侵略军,第200师师长孙明瑾以身殉国。. |
石门桥镇 |
中河口镇位于鼎城区东北60公里,全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393亩,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788人。中河口镇是市、区两级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现有农业加工企业2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企业2家,1家省级蔬菜示范社,形成了粮、棉、蔬菜、养殖业、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六大支柱产业。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1949年前属周土乡,1956年建中河口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45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中河口。省道1851线穿境而过。辖河口居委会及林家、麻河、双剅、受祜、东堤、下河、复兴、灯油、南洲、北洲、同德、长坝、柴码、铁甲、东北、康家祠、乐安、太平洲、中河、团洲、西河21个村委会。有农机修造、印刷、食品加工、松花皮蛋、红砖等厂,松花皮蛋、瓷花砖畅销各地。盛产粮、棉、黄麻、苎麻、鱼类,广植水杉。镇东5公里麻河口,为古代军事要地,1648年南明马进忠与清军在此激战。. |
谢家铺镇 |
谢家铺镇和唐家铺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谢家铺镇 谢家铺镇位于鼎城区南大门,与汉寿县聂家乡相邻,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距市区22公里。辖25个村(居),226个村(居)小组,农户6700户,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8万人,耕地面积2.75万亩,山林面积2.8万亩,属丘陵乡镇。 全镇有党支部30个,其中:村党支部25个,机关党支部1个,事业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1个,老干党支部1个,非公党支部1个。全镇有党员1166名,其中:农村党员1050名。 全镇交通十分便捷。石铁路、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横穿而过,谢黄公路、黄赵公路主干道环形相连。集镇商贸繁华。集镇内有新建鼎城“第一条商贸步行街”,有闻名“中南五省”的农贸综合、竹木交易等大市场,各类店铺数百家。有10多家民营企业在此安家置业,形成了棉纺、烟花、鞭炮、电子、服装、木材、食品等加工产业。有雷竹基础、伦祥植物园、金健植物园、青山苗圃等四大基地,构成近效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之地。水源灌溉良好。有关门洲、庙潭、金陵“三大水系”,有小I型水库2座,小II型水库12座,规模山塘531口,中型机埠8座。物产资源丰富。主产粮食、油茶、油菜、生猪、鲜鱼等十多种农产品。 全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有“小香港”之美称。 1956年建谢家铺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9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22公里。面积72.1平方公里,人口2.5万。乡政府驻谢家铺。国道319线穿境而过。辖桥头居委会和丁家桥、桂花树、栗山、港中坪、公王庙、匡家坪、向家巷、泉塘、鹿角坪、下陈湾、玉峰山、雨堂庵、官桥坪、高湖庙、黄马井、仙羊冲、施家陂、八方巷、粟家庵、王家湾、楠竹山、雷轰山、唐家坝、边山铺24个村委会。工业以木材加工、农机制造、食品加工为主。农业主产粮食、干椒、茶叶、油茶。桂花树村有两株近百年桂花树,枝成连理,香飘数里,人称“相思桂”。. |
黄土店镇 |
沧山、钱家坪2个乡和黄土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黄土店镇 常德市鼎城区辖镇。1956年建黄土店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30.8公里。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2.5万。镇政府驻黄土店。国道207线横贯镇中。辖上街、中街、下街、友谊4个居委会及新田岗、青岗冲、金城堡、回龙桥、竹巷口、千斤陂、冲天凹、湖堤、官仓、红岩咀、株树岗、沙溪坪、白岩冲、金霞山、青龙井、鹿角冲、桃花庵、七斗桥、黄花堰19个村委会。工业以粮油加工、农业机械、酿酒、铸造为主。农业主产粮食、油茶。区第二中学设此。金霞山黄金储量丰富。. |
石板滩镇 |
鼎城区石板滩镇位于常德市北郊12公里处,毗邻火车西站,207国道、临岗公路穿境而过。全镇现有人口2.2万人,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土地面积64.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1万亩,旱地0.3万亩,丘岗4.7万亩,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之乡”,鼎城的工业重镇。 花木产业是石板滩镇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花木品种达471个,种植面积2万余亩。2013年全镇花木产值达1.6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60%以上,花木种植户达1153户,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12月成立了花木协会,协会现有会员212人,专业花木公司8家,花木专业合作社两家。协会的成立推动了花木产业的迅猛发展。 工业是强镇之基。近年来,石板滩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地理优势,本着“招商引资、强镇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目前,镇属企业已达43家,其中规模企业4家,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为主,工业产值达7.2亿元。 民生工程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几年来,先后建立了一个敬老院、3个自来水厂,完成了3个村的农田管网灌溉工程,硬化了10公里的主干渠,加固了小ⅠⅡ型水库9座,改造扩容山塘108口,硬化镇村组道路60公里。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已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年,我们相信在市委区委的领导下,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精神指引下,一个风光秀美的新农村和崭新的工业新镇将屹立在常德北郊。 1956年建石板滩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15公里。 乡政府驻石板滩。国道207线和石长铁路纵横乡境。辖现阳堡、南家坪、雷家铺、莫家铺、古堤坪、荷花堰、石板滩、莲花堰、玉皇庵、兴隆桥、狮子山、枫树桥、拾柴坡、田家垃、毛粟岗、大溪冲、骑龙庵17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工业初步形成以采矿(石灰、石煤、石块)、机械加工、建材、油漆、运输、皮革制品、大米加工为主导和一村一品的企业结构。省电光机械厂、区水泥厂建于此。金鸡山下有古城堤,曾为宋鼎州治所。. |
许家桥乡 |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和丁家港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位于常德市西南部,距市区17公里,紧临桃花源机场,总面积60.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21580人,居住着回、维、土家、苗等16个少数民族,全乡少数民族88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0%。耕地面积28750亩,山林25470亩,属典型的一分山水一分田丘陵地带。2014年底,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经济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年纯收入达6100元,同比增长12.9%。历年来,许家桥回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融合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稳定,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许家桥回维乡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带领全乡各族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高品质油茶产业,种植面积达1.6万亩,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劳务经济方兴未艾,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600人(次),农民劳务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2%。布局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业,积极扶植牛牛米业投资6000多万元修建了粮储基地;引进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对广城山村2000亩油茶林进行低改新造试点;大力推进大棚蔬菜种植,整合土地资源,已达成企业投资意向过亿元。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走工商业协同发展道路,先后有南方海绵厂、阳光乳业、兴盛鞋厂等规模企业落户许家桥,商贸业日趋兴旺,个体工商户达200多家,乡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基础设施】目前全乡16个行政村完成了村道硬化项目,总通达里程200多公里。完成了集镇墟场街道路灯安装工程,让居民夜晚出行更方便安全;乡本级社会融资300多万元新建了许家桥农贸市场,彻底消除了319国道上的“马路市场”,解决了常年交通拥堵的顽疾;投资140万元,完成了集镇墟场2400米下水道建设,让雨天集镇街道污水横流成为历史;安装完成集镇墟场视频安全防控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完成了全乡农电网二期改造;完成了乡中学三用堂新建,启动了学生宿舍楼建设;完成了乡清真寺整修,为信教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年底前将完成许家冲自来水厂建设,全乡2万多人民群众将彻底实现饮用安全自来水。整修乡政府所在地街道路面1100米,建设了面积达3100平方米的许家桥文化体育广场,街道架设了路灯监控,狠抓环境卫生整治,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许家桥回维乡小城镇建设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许家桥回维乡中堰村在争创“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中,修建了高标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面积6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新建图书阅览室1个,藏书1.5万册;配置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备18套;危房改造68户、村道硬化9.1公里,一个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耀然眼前。 【名胜古迹】天子岗 又名添嗣岗,位于许家桥回维乡双堰村一带。是宋时鼎澧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清《嘉庆常德府志》、《同治武陵县志》载:“(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二月,鼎州民钟相......自称楚王”、“改元天载,陷澧州,杀守臣王宗权”。钟相系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武陵人。他利用巫教组织农民,以武陵县唐封乡水连村(今斗姆湖葛麻山一带)为根据地,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占鼎州、澧州、潭州、岳州等七州十九县,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声威远播,朝廷惊恐。钟相被推为楚王,后为孔彦舟所败,其部由杨幺领导继续斗争。为纪念钟相起义登基,人们将添嗣岗称为天子岗。该山岗南北走向,呈扇子形。前宽后窄,长约600米。岗面开阔,东北面与斗姆湖平川相连,西南面与葛麻山沟壑相属,可进可退,能攻能守,堪称兵家要塞。清末建有添嗣仙寺,寺前宝塔屹立,四周古木参天,碧流环绕。远看天子岗似卧龙盘踞,威风凛凛,常有游客慕名而至。金牛夕照 金牛夕照属于潇洒八景之一,历代就是文人墨客游览吟咏之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让人觉得误入世入桃源,更兼虫鸣鸟语,牛羊成群,让行人流连忘返。 【民俗文化】相传在明代,境内有一条河阻碍了人们的出行,有一户姓许的人家为了方便过往的商客路人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桥,许架桥由此而得名,因架与家音似,随着时间的流逝,就逐渐演变成了许家桥。春秋时属楚地,唐代时属朗州,明代属武陵,1984年之前隶属金刚人民社区,1984年12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乡,是鼎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清真寺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清真寺座落在民族村境内,邻319国道。解放前有樟树湾清真寺(黄姓)、西庄坪清真寺(李姓)两座大型清真寺,但都先后毁于“-”与“文革”, 特别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樟树湾清真寺规模宏大,为当时的大联五坊(八斗湾、夹溪岭、教门冲、花莲冲、段家溶)与小联五坊(樟树湾、西庄坪、跑马岗、赛李湾、官沟坪)之首。于1988年4月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努力下重建。重建后的清真寺占地近2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环境优美、树木成荫。拥有民族宗教活动所需的生活、沐浴、丧葬设施,备有电热水器、冷热空调,安装有自来水,平时有礼拜乡老20余人,主麻日有50余人参加,开斋节、夜头、古尔邦节等节日,更是热闹非凡,参与乡老多达400余人。2014年4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全面维修,一个全新的清真寺展示在各族同胞面前,成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的一大景点与一张精美的名片。民族节日 许家桥回维乡是一个多民族乡,全乡有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白族和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回族、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重大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1956年建许家桥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14.5公里。面积60.2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政府驻麻家巷。国道319线贯穿乡境。辖许家桥、三德桥、八叶桥、三元桥、五宝山、药王溪、金牛山、广成、麻家巷、兴旺、中堰、永寺山、民族.兴费山、双堰岗、距马16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盛产油茶、黄花菜。矿产有黄金及优质金刚石。601矿和省地质413队设此。. |
逆江坪乡 |
港二口镇和逆江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花岩溪镇 鼎城区逆江坪乡位于东径111°20"~111°27.07",北纬28°43"~29°56"之间,与桃源县、益阳安化县毗邻,东邻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西接桃花源风景区,辖15个村,1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万人,总面积76平方公里。因境内有条自东向西流淌的逆江河而得名。该乡有成片原始次森林,珍稀动植物达1000多种,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68米,插角殿海拔716.2米,为全区最高点。全乡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289亩,山林82200亩,森林覆盖率达81%,楠竹面积6万多亩,素有“竹木王国”之美誉。投资5.6个亿的吉祥寺佛教文化旅游大型项目落户于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围绕“绿色逆江坪、生态逆江坪”的总体目标,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组织落实力度。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强乡,边贸新镇,旅游胜地”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逆江河治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5000余亩、楠竹低改3万多亩,推广沼气池540 户、太阳能386户等环境治理项目,并独创了逆江坪特有的节能灶在乡内推广1000多户,耗材量不到平常的20%。创建了常德市第一家农民土地经济合作社,建立绿色无公害粮食基地,划定农药、化肥控制区4个,逐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强对秸秆禁烧的管理。推广猪-沼-果的养殖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秸秆和粪便作原料建设沼气池,实现能源再利用。近年来,逆江坪乡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绩突出,获得了常德市“林业十佳乡镇”、“环境保护先进单位”、“耕地保护先进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单位”、“生态旅游先进单位”和常德市“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等称号, 2011年被湖南省评为 “省级生态乡镇”,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1956年建逆江坪乡,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38公里。面积77.3平方公里,人口1.2万。乡政府驻王家湾。有公路通 # 常德市区及武陵镇。辖逆江坪、二家湾、黄殿溪、清塘湖、湖江坪、廖家河、木龙冲、土桥冲、新庵冲、鸿鹤陂、高岩塘、柏叶坪、老屋坪、高峰、栎树坝15个村委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林产有松、杉、楠竹。. |
园艺场 |
园艺场位于湖南常德鼎城区。下辖: 430703500201 220 李家桥村 430703500202 123 小西堰村 430703500203 123 岩潭咀村 430703500204 220 万付庵村 430703500205 220 野鸡庙村 430703500206 123 分场村 |
特种养殖场 |
特种养殖场位于湖南常德鼎城区。下辖: 430703501001 123 断港头居委会 430703501201 123 先锋村 430703501202 220 五甲村 430703501203 220 福兴村 |
花岩溪林场 |
花岩溪林场位于湖南常德鼎城区。下辖: 430703502201 123 栖凤山村 430703502202 220 仙池山村 430703502203 123 花岩溪村 430703502204 220 三样树村 |
贺家山原种场 |
贺家山原种场位于湖南常德鼎城区。下辖: 430703503500 123 贺家山墟场 430703503501 220 乐兴分场社区 430703503502 123 大洲分场社区 430703503504 123 新合分场社区 430703503505 123 集镇分场社区 |
西洞庭管理区 |
祝丰镇位于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境内,是西洞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有七个行政村、三个居委会、30多家企业,总人口1.76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2万人,总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3.5平方公里。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 祝丰镇成立于2002年9月,由原西洞庭二分场、七分场及场部改制而成,地处常德市鼎城区东北部、周边分别与鼎城区石公桥、周家店、中河口、蒿子港镇接壤。省道S306、S205线纵横境内,离常德市仅有40公里,交通十分敏捷,境内土地肥沃,湖泊星罗棋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祝丰镇建镇四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为指导,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现在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04年实现农业产值4780万元,工业产值16393万元,三产业产值1050万元,总产值21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全镇现有民企30家,拥有湘陵、华乐、祝丰、湘庭等知名品牌,农业盛产甘蔗、棉花、稻米、湘莲、柑桔、番茄、油菜、食用菌、肉牛、牲猪、鲜鱼、珍珠、毛蟹、工业产品有食糖、纸张、罐头、棉纺、电表、医疗器械、脱水菜、盐渍蘑菇、机制砖瓦、印刷包装,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部分产品运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较好的效益。2004年又引进资金上千万元,兴办了中旺特纸、智科电器等企业,还引进了汕头金海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生产加工双孢蘑菇,争取市农办投资80万元,兴建湘西北高效农业示范园,园区占地面积100亩,大棚272座,以珍稀食用菌品种抢占国内外市场,形势十分喜人,现在祝丰镇正敞开双臂热情迎接八方来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