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常德 >> 石门县 >> 新关镇 >> 新桥社区

新桥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桥社区简介

  新桥村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新关镇集镇建设中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交通便利优势。六月的一天,记者走进新桥村,感受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桥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84人,党员122人。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村民住的是茅草屋和岩板房,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村支两委以“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新桥精神,带领群众科技兴农、开发石灰石矿、修公路、种桔树、搞养殖……,把村里的各项建设搞得红红火火,使昔日一贫如洗的山村实现了新的跨越。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0726104 415000 -- 查看 新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桥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桥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新桥社区

  新桥村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新关镇集镇建设中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交通便利优势。六月的一天,记者走进新桥村,感受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桥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84人,党员122人。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多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村民住的是茅草屋和岩板房,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人均年收入不到500元。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村支两委以“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新桥精神,带领群众科技兴农、开发石灰石矿、修公路、种桔树、搞养殖……,把村里的各项建设搞得红红火火,使昔日一贫如洗的山村实现了新的跨越。   

新关社区

  新关社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新关镇中心,面积18平方公里,有耕地2416亩,桔园3000多亩,拥有丰富的铁矿、石灰石、白云石、石煤矿等矿产资源。全社区现有8000多人,3010户家庭,5个小区,55个小组,185名党员。    这是一个新型的城镇绿洲,走进新关社区,踏上硬化水泥公路,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感叹。这里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宽敞的道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花园般的村庄错落有致,欧式风格的别墅夹杂其中。这里有设施齐全的体育活动广场,有建筑精美的幼儿园,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休闲舒适的绿化带……    然而社区总支部书记刘祖武告诉我们,30多年前的新关社区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人们的日子很紧张。吃的是红薯萝卜饭,穿的是粗布麻衣,每-睛一睁、忙到熄灯;那时候,到处是烂泥沙路,一下雨,泥泞路滑;人们住在简陋的破瓦房里,一遇连阴雨,房子里就到处都摆满了接雨的碗盆;一般的孩子就是小学毕业,全村文盲率达50%。一穷二白是这里当时的写照。好在1979年的那个春天,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年产承包责任制,在政府的关心下,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开始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养殖业、运输业、开发矿产资源,新关人的生活才慢慢有了好转。为了改变交通落后的状况,新关人把修建公路作为基础建设的突破口来抓,10多年来投资上百万元,户户组组通了水泥路,根本上解决了“下雨一泡漕,天晴一把刀”的路况。接着通过招商引资解决了人饮工程,现在清澈的自来水汩汩地流进了农家,结束了挑水煮饭的日子。村里还制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和贫困扶助金制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关人走出了一条依靠集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末,老百姓开始搬掉老0留下的破瓦房,建起了楼房。电视机、手机、摩托车、运输车进入了农民的家庭,集镇建设也起步了。商店、餐馆、学校、大药房、影剧院等一个个地落户。现如今,新关社区有了5家市县级企业,95%的新关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现代的信息逐步进入新关人的生活辞典,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其乐融融的生活画。    新关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思想也在不断进步着。新关社区村支两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村里组织了社区党员百人大会,集中学习;经常举办大型文艺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村支两委每年都邀请农业专家到各个小区传授农业生产知识,整个新关社区呈现出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谈到新关社区以后的发展计划,社区总支部书记刘祖武不加思索地说,新关社区要搞好,最关键的是三招:要实行城镇化管理,把环境保护搞好,抓好亮化工程和绿化建设,街道、民居都要消除不卫生现象。要完善社区功能,确保新关社区村支两委团结一致向前发展,全心全意的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维护社区稳定和谐。要进行柑橘品种改良,提高柑橘质量质量,打造新关社区品牌。   

长岭村

  长岭村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新关镇绵延近4000米的长岭山脚下,组建于2007年4月,由原深坪村、九同碑村、界溪河村、樟木滩村、三江口村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有41个村民小组,1061户,3340人,班子成员7人,有党员125人,距镇政府3公里,辖区面积11.1平方公里。    长岭村村级道路畅通无阻,一条条蜿蜒的通村水泥路宛如一根根漂亮的白丝带,将村村户户联成一个个喜庆的“中国结”。近几年来,这里的农民走科技致富道路,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在致富的同时,村里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该村呈现出了平安和谐、富裕安康、村民高度自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画面。    说起长岭村的变化,感触最深的要数长岭村的支部书记杨家志了,他从1987年至2009年22年间,三进三出长岭村,期间他担任过企业厂长、公司总经理,村支部书记,由于他出色的管理才能,2007年,他第三次被乡镇-和群众请回来担任村支部书记。杨家志亲眼目睹了长岭村的巨变。他说,30年前,长岭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农民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吃着粗茶淡饭,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日子哪叫苦呀: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照明难。经过20多年的打拼,长岭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长岭村现有桔橙、油桃等经济作物,桔橙面积3500亩,年均产量14000余担,年均产值700余万元;油桃面积500亩,年均产量2500余担,年均产值38余万元;村里现有规模种植大户5户。全村2008年度工农业总产值达1400万元以上。村内还有可开发荒山1200余亩,可开发水面200余亩。村里盛产石灰石,年产量10万吨,创产值200余万元。村里有丰富的清洁水源,年蓄水量达4万吨以上,新建的自来水厂可供3000余人长期饮用。目前,全村95%的农户已经新修了高标准的二层小洋楼,洗衣机、电冰箱、大彩电、电磁炉等各式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    该村自新班子上任后,已经多年没有出现过任何刑事案件,村里打架斗殴、偷鸡摸狗、吵架拌嘴等现象更是少之又少,村里呈现出和谐相处,互敬互爱局面。    说起取得这么大变化的原因,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家志认为,根本的一条就是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为全村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他说,狠抓班子的建设,以抓作风、抓制度建设、改善党群关系、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党员干部帮民致富的能力。    借得春风好扬帆。长岭村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这里山清水秀,是经济开发和旅游休闲农业开发的理想之地,长岭村人正脚踏实地,凝心聚力,不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幸福之花。   

闫家溶村

  石门县新关镇闫家溶村地处石门县城西绿色走廊,全村辖29个村民小组,856户,2856人,耕地面积2409亩,柑橘栽培总面积4639亩,年产优质橘橙1万余吨,是名优水果-石门蜜桔产销量最大的村之一,并成立有新型民间组织“桔橙专业合作社”。该地交通便利,省道S303线横贯境内,是中心枢纽位置。   

松林村

  在石门县新关镇,沿江安公路往东,有一个山村,这里山清水秀,屋舍俨然,村容整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仲夏时分,记者走进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松林村。    松林村辖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距石门县城仅4公里,这里水电设施齐全,交通方便。该村由原松林峪和竹园榜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28个村民小组,585户,2250人。耕地面积2550亩。,    在松林村工作了30多年的支部书记苏太逊介绍说,过去的松林村,主要以种田为主,却由于严重缺水,土地干涸,农作物是“三年两不收”,百姓生活异常艰难,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春风下,在历届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松林村把发展柑橘,脐橙、碰柑作为主要致富门路,现有1500亩柑橘,每亩产值3000元至4000元,另有核桃、板栗等小水果。村里开发的石灰石、铁矿、石煤等产业,每年产值千万以上,松林村还以此发展劳务产业,一举迈上了致富路。   

七松村

  新关镇七松村位于石门县的西南边陲、与慈利县接壤。全村总面积3325亩,人口3856人、1152户,共有党员150人。自2005年国家重点工程S304省道和国家重点企业海螺水泥厂在该村落户以来,七松村已然成为石门县西南部一片大发展的热土。    走进七松村,只见村中公路整齐平坦,高大的杨树随着微风哗哗作响,摇曳生姿,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的柑橘都挂上了累累青果,连绵起伏的山岗一直延伸到远方的青天白云之中,山脚的泉水潺潺,清澈见底,捧起一把浅尝,顿觉沁人心脾,涤荡心灵。    七松村今日的崭新面貌,得益于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煦春风,也离不开七松村人民的辛勤劳动,更是村支部书记和村班子成员的一起努力的成果,2005年,国家重点企业海螺水泥厂落户该村,征用了村民上万亩土地,七松村协助调解矛盾纠纷,安排三个移民新村,预计安置移民320户。该村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先后争取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硬化道路5公里;投入资金500万元拉建电网,做到家家通电;并且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修建沼气、改水改厕,全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在移民安置方面,村班子争取两千多万元资金用于移民安置,目前,七松村安排三个移民安置点,预计安置移民320户,力图尽善尽美地安置好移民的生活起居和就业问题。    不仅如此,村里还修建了卫生室4间,大药房4个,在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方面,七松村全村的参保率达到了98%,真正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计划生育方面,七松村今年一季度妇检率达95%,计生违规的苗头得到有效的制止,综治维稳,交通安全工作态势良好,做到纠纷的处理不出村,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柑橘是七松村的主要产业之一,柑橘覆盖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95%以上,年产值690多万元,柑橘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如此,七松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挖有鱼池300亩,此外,村中还有10个养鸡大户,每年产鸡2万只,有5个养猪大户,每户每年出栏生猪100头左右,是农民增收强有力的后盾。    说到七松村,就不得不提当地的两大重点工程:海螺水泥厂和S304省道。海螺水泥厂自落户七松村以来,就为村里带来了商机和机遇。每天来海螺水泥厂运送水泥的大型货车络绎不绝,村民忙碌的脸上挂着愉快的笑容,海螺水泥厂的落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七松村移民的就业安置问题,还为水泥厂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而S304省道横穿七松村而过,不仅是七松村连通外界的重要渠道,更是七松村农副产品的输出、销售的重要交通要道,而且非常有利于海螺水泥厂的商贸往来。    正是这些胜于雄辩的成绩,为七松村获得了赞誉一片,曾被评为“重点工程先进单位”、“突出贡献单位”、“五号班子”、“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十年的春夏秋冬,三十年的风霜雪雨,三十年的奋斗不息,三十年的绵延跌宕,终是成就了七松村今日这番骄人业绩,我们有理由相信,七松村的明天定会更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新桥社区特产大全




新桥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