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常德 >> 石门县 >> 太平镇 >> 易家湾村

易家湾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易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易家湾村简介

  易家湾村介绍
  相传三百年前,易家湾到处都是荒山野岭,一户姓覃的人家挽草为记后搭了一个茅草屋落户在了这里,因只有一户人家居住所以叫做“一家湾”,后来谐音成了“易家湾”。人民公社时期易家湾村叫共同大队,属丰禾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易家湾村。1995年撤区并乡属太平街乡管辖。2005年易家湾、大峪湾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命名易家湾村,村委会驻地设一碗水。现辖2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户数342户,人口1180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0726107 415000 -- 查看 易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易家湾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易家湾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竹儿岭社区

  竹儿岭居委会介绍   竹儿岭是九渡河泮的一座小山丘,解放前生长着一堡山竹(又名毛竹),故名竹儿岭。解放后这里开发成了原丰禾人民公社的驻地。人民公社时期竹儿岭叫丰禾大队,归丰禾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竹儿岭村。1995年撤区并乡,划归太平街乡管辖。1997年改设居委会。2005年合村时原竹儿岭、罗家垱、云盘、覃家峪、袁家峪五个自然村合并,命名为竹儿岭居委会。2010年更名为竹儿岭社区居委会。居委会驻地在竹儿岭,现辖49个居民小组,763户,人口2302人,总面积为22平方公里。   

二房坪社区

  二房坪居委会介绍   相传三百年前江西大栗树一支陈姓家族举家迁往九渡河,来到二房坪后见此处地势低平,满坪长的都是水灯心,大多都不愿居住在这里。后来有一个人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就在坪中蒲岭堡上择高处盖了两栋茅草房安居下来,故名“二房坪”。人民公社时期二房坪叫松山大队,归丰禾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二房坪村。1995年撤区并乡,划归太平街乡管辖。1997年改设居委会。2005年合村时原二房坪、松山峪、张家溪、百丈丘四个自然村合并,定名为二房坪居委会。2010年更名为二房坪社区居委会。居委会驻地在二房坪蒲岭,现辖42个居民小组,711户,人口2135人,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   

穿山河社区

  穿山河居委会介绍   太平镇穿山河社区居委会由穿山河、胡家冲、自生桥、南山坡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太平镇西部,原穿山河乡政府所在地,总农业人口2642人,4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东邻茶园村,西接五里坪村,南抵雁池乡,北与芦竹坪村一岒相隔。   解放前就属太平乡,划为第六堡。穿山河地名自古以来,因千年流传桩巴龙神话传说而得名,这里一直是经济文化中心,自92年文穿公路通车后,1.2公里集商业、加工为一体的北河边街道已形成集镇,昔日泰和合的茶马古道,如今省道火罗线横贯东西,已成为通往湖北的重要枢纽。   随着山区农业的发展,茶叶、烤烟、蔬菜已形成我地规模化产业。   穿山河中学的前身是国民时期由本地唐近南先生亲手创办的穿山河学校,曾经享有其推荐的学生可免试进入石门中学的盛誉。从这里走出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唐天标将军,书写了学校的骄傲。   

太平街社区

  太平街居委会介绍   太平街原名不叫太平街,而叫“失娘坪”。相传孽龙吃了蛟子变成了龙顺河而下,母亲陈氏遂紧紧追赶,用扁担打断了龙尾,孽龙便变成了传说中的桩巴龙。由于陈氏体力不支,孽龙跑到一大片开阔地后回头一望却不见了母亲的身影,回头望处即是今天的“回龙寺”,这一大片开阔地就从此取名“失娘坪”,后来谐音成了“十粮坪”。清朝时期有三条骡马古道在十粮坪交汇,一条通往子良再走水路到津市,一条走华耳山通过苏家台、上马蹬、湖北渔洋关到三斗坪,另一条走万世桥拖门垭到泥市(今壶瓶山)。相传那时候子良、泥市、渔洋关多抢犯,只有太平治安最好,是最安全的地方。又由于“十粮坪”处在三条骡马道的交汇点,引来过往商家骡客、背篓客都在太平住宿歇脚,当时的客栈就是是几支板壁屋组成的一条小街,故外来人都亲热地叫它“太平街”,后来该名逐渐取代“十粮坪”。人民公社时期太平街叫龙坪大队,1984年更名为太平街村。1997年改设居委会,2005年合村时原太平街、万世桥、芙麻峪三个自然村合并为太平街居委会,2010年更名为太平街社区居委会,居委会驻地在龙坪,现辖36个居民小组,1604户,人口3718人,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   

苦竹坪社区

  苦竹坪居委会介绍   解放前苦竹坪沿沱水一线多产苦竹,故名“苦竹坪”。人民公社时期苦竹坪村叫合心大队,归太平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苦竹坪村。1997年改设苦竹坪居委会。2005年合村时将原苦竹坪、楠木峪、马安山、金山寺四个自然村合并,命名为苦竹坪居委会。2010年更名为苦竹坪社区居委会。居委会驻地在栗垭嘴,现辖42个居民小组,597户,人口2002人,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   

周家冲村

  周家冲村介绍   周家冲本没有周姓人家,解放前周家冲盛产山竹,冲口办有一家纸厂,一年四季很多人都在纸厂里打竹麻为生,因此当时就叫整个地名为“竹麻冲”,后来谐音成了“周家冲”。人民公社时期周家冲叫周家冲大队,属太平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周家冲村。2005年周家冲、九层台、月亮垭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命名周家冲村,村委会驻地设九层台。现辖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户数289户,人口848人。   

梅子垭村

  梅子垭村介绍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梅子垭有三株古酸梅树,树荫下是一条从五里坪通往石水田的必经之道,过往行人常在树下乘凉歇脚,“梅子垭”一名即由此而来。人民公社时期属文化公社管辖,叫东岳大队,1971年划归穿山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梅子垭村。1995年撤区并乡属太平街乡辖区。2005年梅子垭、朝天寺、高家湾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命名梅子垭村,村委会驻地设三板桥。现辖3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户数419户,人口1276人。   

五里坪村

  五里坪村介绍   五里坪南北两山对峙,中间一条狭长的平地,长约五化里,故名“五里坪”。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穿山公社辖区,叫五全大队。1984年更名为五里坪村。2005年五里坪、湖竹湾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命名五里坪村,村委会驻地设五里坪中坪。现辖2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户数432户,人口1502人。   

茶园村

  茶园村介绍   太平镇茶园村位于太平镇中部,西与穿山河居委会相邻,东与太平街居委会相望,是由原七家河、升子坪、天鹅池、茶园四个小村合并而成。茶园村解放前就盛产茶叶,解放后又兴办了当时全县小有名气的云穿茶厂,故名“茶园村”。茶园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唐天标上将的家乡。人民公社时期茶园村叫茶园大队,属穿山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茶园村。2005年茶园、七家河、天鹅池、升子坪四个自然村合并为一,定名茶园村,村委会驻地设升子坪。现辖4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0平方公里,户数786户,人口2520人。   

石水田村

  石水田村介绍   1884年荷兰殖民者在石水田新建天主教堂(至今教堂仍存),教堂正门口建有一个约40亩面积的跑马场,全部用青石板铺垫而成。后来荷兰殖民者被赶走,跑马场被当地村民改成了水田,“石水田”因此而得名。人民公社时期石水田大队始属文化公社辖区,1971年划归穿山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石水田村,1995年撤区并乡划归太平街乡管辖,2005年石水田、白竹垭、邓家湾三村合一,命名石水田村,村委会驻地设石水田。现辖4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户数620户,人口2225人。   

犀牛坪村

  犀牛坪村介绍   犀牛坪有个犀牛洞,洞内有水潭,犀牛洞下是一块平地,地势低洼,靠天坑(当地人称泌洞)排水,每逢大雨天坑排水不畅便积水成湖,人们说这时就是犀牛在洗澡,故名“犀牛坪”。人民公社时期属太平公社辖区,取名建全大队。1984年更名为犀牛坪村。2005年犀牛坪村、玉民村合二为一,命名犀牛坪村,村委会驻地在犀牛坪。现辖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户数191户,人口620人。   

易家湾村

  易家湾村介绍   相传三百年前,易家湾到处都是荒山野岭,一户姓覃的人家挽草为记后搭了一个茅草屋落户在了这里,因只有一户人家居住所以叫做“一家湾”,后来谐音成了“易家湾”。人民公社时期易家湾村叫共同大队,属丰禾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易家湾村。1995年撤区并乡属太平街乡管辖。2005年易家湾、大峪湾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命名易家湾村,村委会驻地设一碗水。现辖2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户数342户,人口1180人。   

白果树村

  白果树村介绍   活化石银杏又名白果树,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白果树村白果树冲是盛产银杏的地区,现在还存活着一株当今发现的亚洲最古老的白果树,因此白果树村也取名“白果树村”。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太平公社辖区,叫白果大队。1984年更名为白果树村。2005年白果树、苏家台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命名白果树村,村委会驻地设苏家台。现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户数206户,人口655人。   

上马蹬村

  上马蹬村介绍   上马蹬泽口溪沟的青石板上有两个脚板印,一个是人脚板印,一个是马脚板印,相传是观音菩萨留下的。据传说观音菩萨去湖北渔洋关,走到上马蹬时腿脚都走软了,遂叫下人找来一匹大白马,观音菩萨站在青石板上蹬上马背,青石板上就留下了观音菩萨的一个脚印,天马四腿用力起步,青石板上又留下了一个马脚印,“上马蹬”一名由此而来。人民公社时期上马蹬村属穿山公社管辖,取名上马大队。1984年更名为上马蹬村。1995年撤区并乡划归太平街乡管辖,2005年将上马蹬、五姓墩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取名上马蹬村,村委会驻地设圈门,现辖2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户数259户,人口802人。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仙台村

  仙台村介绍   仙台村有一个坪,叫观庄坪,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坪中有一座小山。传说很早以前一个地理先生从观庄坪经过,左看右看总觉得这座小山如同一个仙人坐在那里弹琴,最后他又登上对门的高坡从上往下看,越看越象,就合那坐小山的地形叫“仙人弹琴”。后人根据这一传说给这座小山取名“仙人台”,简称“仙台”,把这个坪取名叫“观庄坪”,意思是“登上高坡,俯看整个村庄之意”,后来谐音成了“官庄坪”。人民公社时期属丰禾公社辖区,取名官庄大队。1984年更名为仙台村。1995年撤区并乡划归太平街乡管辖。2005年三峰茶场、仙台、八方冲三村合一,命名仙台村,村委会驻官庄坪。现辖3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户数459户,人口1518人。   

芦竹坪村

  芦竹坪村介绍   解放前芦竹坪堰坝因盛产芦苇出名,至今还有零星群落,故名“芦竹坪”。人民公社时期芦竹坪村叫芦竹坪大队,属穿山公社管辖,1984年更名为芦竹坪村。2005年芦竹坪、推宝槽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命名芦竹坪村,村委会驻地设推宝槽的马家坪。现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平方公里,户数158户,人口512人。   

曾家垭村

  曾家垭村介绍   自古以来,曾家垭一直居住着很多曾姓人家,故名“曾家垭”。人民公社时期曾家垭村属丰禾公社管辖,叫曾家大队,1984年更名为曾家垭村。1995年撤区并乡属太平街乡辖区。2005年曾家垭、双堰堤、自生堰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命名曾家垭村,村委会驻地设旱马池。现辖3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户数574户,人口1808人。   自古以来,曾家垭一直居住着很多曾姓人家,故名“曾家垭”。人民公社时期曾家垭村属丰禾公社管辖,叫曾家大队,1984年更名为曾家垭村。1995年撤区并乡属太平镇辖区。2005年曾家垭、双堰堤、自生堰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命名曾家垭村,村委会驻地设旱马池。现辖3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户数574户,人口1808人。   

东流溪村

  东流溪村介绍   东流溪村有一条溪沟,长约5公里,它是沱水的一支。此溪沟自西向东流入沱水,故命名为“东流溪”,东流溪村村名也以这条河流命名。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太平公社辖区,叫幸福大队。1984年更名为东流溪村。2005年东流溪、向家山两个自然村合二为一,命名东流溪村,村委会驻地设向家山。现辖4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户数422户,人口1290人。   


易家湾村特产大全




易家湾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