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常德 >> 石门县 >> 壶瓶山镇 >> 大岭村

大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岭村简介

  大岭村位于壶瓶山镇江坪分局(原江坪乡)境内,离壶瓶山集镇25公里,由原来的大岭、阳高山两个村合并而成。现有6几个村民小组,134个农户,农业人口449人,党员19个,支村两委成员5人。
  大岭村位于原江坪乡境内,属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壶瓶山生态旅游区,象鼻子沟景区即在大岭村境内,典型的大山区。由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政策的限制,交通条件不便,仅仅修通了到村的公路,该公路为6公里旅游公路。程控电话、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好解决。大岭村经济作物以烤烟、玉米、马铃薯为主,群众增收来源主要靠烤烟、外出务工及旅游商品销售。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
  按照全县安排,大岭纳入了2008年村级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计划,活动中心现已基本建成。总投资在12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财政投入5万元,村集体资产处理2.5万元,村集体国家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助1万元,向上级部门争取3.5万元。整个建筑规模为3间二层的楼房,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分别设置了支村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党员干部会议室、大型会议室,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更有力的促进全村的工作落实。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0726109 415000 -- 查看 大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岭村

  长岭村位于壶瓶山镇泥沙分局境内,离泥沙集镇15公里,现有9个村民小组,284个农户,农业人口856人,党员22个,支村两委成员3人。   长岭村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基本解决了通村公路、通组公路的问题,全村有8公里镇级水泥硬化路从境内通过。程控电话、生产生活用电、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好解决。全村正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项目,建有沼气池、节能灶等80个。长岭村经济作物以茶叶、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全村种植茶叶达到400多亩,群众增收来源主要靠茶叶、牲猪养殖、外出务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   按照全县安排,长岭村纳入了2008年村级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计划,活动中心现已基本建成。总投资为6万元,资金来源为:其中上级财政投入5万元,村集体国家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助1万元。整个建筑面积为180平方米,分别设置了支村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党员干部会议室、大型会议室,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更有力的促进全村的工作落实。   

炉岩村

  炉岩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50公里,总面积14263亩(9.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3170亩,耕地面积563亩,其中水田面积62亩,旱地面积501亩。全村4个村民小组,100个农户,总人口340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106人,劳务收入近50万元。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154万元,人均所得收入达3600元。   炉岩村主要以玉米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茶叶是其主导经济产业。目前新兴茶园420亩,烟叶80亩。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村支两委班子成员2人,全村现有党员15名。炉岩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炉岩村花费25万多元修建村组公路5.5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和生活生产,各项村级建设稳步推进。   2010年炉岩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6.8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4间11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大间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妇检室等专门的活动室。炉岩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上延河村

  上延河村村是石门县壶瓶山镇政府西北所在重村。连接南北公路穿村而过,上延河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上延河村村和水打溪村两村合并而成,辖区6个村民小组,259个农户,838口人,辖区内有企业单位3个,村部建在水打溪片原村部。上延河村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农产品加工业和三产业,村常住人口近84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上延河村2005年至2009年新建村组公路5公里,新建一家酒厂,3家名优茶叶加工厂,解决全村农民近300的生产用工问题,新建垃圾房5个,新建水渠1.5公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6年至2010年上延河村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全镇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并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经多方筹措资金近10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4间一层125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农民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民兵之家  

后路坪村

  后路坪村属石门县壶瓶山镇泥沙管理局管辖,后路坪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杨树垭和后路坪两村合并而成,辖5个村民小组,302个农户,1048口人,全村总面积25996亩,其中耕地面积960亩,山林2500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86元。后路坪村2008年至今硬化村组公路702公里,新修公路4公里,新建安饮工程2处,解决全村农民520人的生活用水,硬化水渠2公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6年后路坪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经多方筹措资金近8万元,在原村级小学旧址基础上改建维修建起一栋砖混结构4间549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农民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专门的活动室。后路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办事,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后路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剩头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剩头村距离壶瓶山集镇14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63个农户,180口人。村部即为原剩头医院行管生活区所在地。剩头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烤烟和养殖,综合年产值14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现有村支两委班子成员3人。由于剩头村曾是闭塞多年的麻风村,历史的原因使得剩头村目前为止地理为止较为偏僻,与外界联系较为不便,但在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各项村级建设,大力发展剩头村支柱经济产业,修建维护剩头村村级道路,实现了剩头村物质生活的大幅度提升。   2010年剩头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耗资3.8万元对原所在行管区域所在地进行改建维护,改建后成一栋砖混结构,一层四间约128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各类活动室、办公室、妇检室等专门的活动室。剩头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剩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黄莲河村

  黄莲河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60公里,距离镇政府东北45公里。总面积45710亩(30.4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1950亩,耕地面积3140亩,其中水田面积299亩,旱地面积2851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274个农户,总人口825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270人。   黄莲河村主要以玉米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154万元,人均所得收入达3600元。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全村现有党员30名。黄莲河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黄莲河村花费9万多元整修村组公路10公里,各项村级建设稳步推进。   2010年黄莲河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7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4间12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妇检室等专门的活动室。黄莲河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南坪河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南坪河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苏铺、南坪河2个村合并组成,下辖10个村民小组,308个农户,1129口人。南坪河村东邻本镇上延河、炉岩村;南接本镇长岭村、青山溪村;西同本镇黄连河村相连;北靠本镇大棚村、云麓村接壤。海拔310米至1700米。距石门县县城134公里,距壶瓶山集镇26公里。南坪河村为生态农业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为茶叶。产业结构种植—养殖—茶叶培植—茶叶销售,2010年度人均收入3800元。地域海拔高差大,900米以下均为农户分散居住地,300米—700米为茶叶生产主产区,全村有茶叶750亩,年产值达数十万元。村、支两委一班人,团结协作,一切服务于百姓,本班人自2008年合村以来,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偿还原两个村的所有债务5万余元,年均复修、整修公路12公里,新修公路5.5公路,总共耗资26余万元,其中财政奖扶11万,群众自筹6万元,村向外争取资金9万元。历年所得市计划生育红旗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镇目标管理红旗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村五好班子、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南坪河村2010年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6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五间148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内设大小会议室、办公室、妇检室为一体,并有农家书屋,有各类书籍1200余册。南坪河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杨家坪村

  杨家坪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18公里,总面积49174亩(32.7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5600亩,耕地面积1994亩,其中水田面积529亩,旱地面积1465亩。全村20个村民小组,428个农户,总人口1444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364人,主要以茶叶、水稻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661万元,人均所得收入4500元。   2006年杨家坪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经多方筹措资金数万元,对原村级小学即现村部所在地一栋砖混结构7间两层6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进行了修缮维护,设置了农民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农民理事会等专门的活动室。杨家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办事,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杨家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青山溪村

  青山溪村位于壶瓶山镇泥沙分局境内,离壶瓶山集镇15公里,2008年在村级行政区域调整中,由原来的青山溪、夹马两个村合并而成。现有6个村民小组,284个农户,农业人口947人,党员30个,支村两委成员6人。青山溪村基本解决了组组通公路的问题,自2008年起,新修公路1200米,青山溪村硬化路5.3公里。耗资5万整修组级公路约6公里。整修桥栏约210米,花费近4万元。人畜饮水、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好解决,全村正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共建有沼气池100个。青山溪村经济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群众增收来源主要靠牲猪养殖、外出务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目前,青山溪村正在修建长约254米的隧道,预计造价约为25万元,三网合一项目落户青山溪村并成功启用。2011年青山溪村荣获县级卫生村称号,目前正积极争取市级卫生村荣誉。   按照全县安排,青山溪纳入了2008年村级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计划,活动中心即为原村级小学旧址,现已建成。总投资为6万元。整个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分别设置了支村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远程教育办公室、党员干部会议室、大型会议室,并配备了音响及电脑设备。村级公示公开栏接受广大村民监督。青山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更有力的促进全村的工作落实。同时进一步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村级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提供了良好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龙池河村

  龙池河村位于壶瓶山镇西北角,由原源途河村和龙池河村两村合并组成。现有5个村民小组,312户,1028人,村部建设在龙池河村的中心地带,龙池河村主要经济产业是茶叶、劳务经济。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100元,全村现有党员24名,全村党员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硬化村级道路12.2公里。   2010年龙池河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6.8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四间1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村级活动中心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村级活动办公条件,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平洞村

  平洞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20公里,距离壶瓶山集镇7公里。总面积13839亩(9.2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019亩,耕地面积2070亩,其中水田面积1161亩,旱地面积909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444个农户,总人口1528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490人,主要以水稻、茶叶、玉米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886万元,人均所得收入5800元。平洞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平洞村花费6.3万元硬化村组公路3.5公里,四方新修1.5公里公路。2007年平洞村又多方筹资24万多元,整修堰塘5口,在村组修建起7座石桥,整修河坝30米。同时耗资15万元完成了村级电网改造,建设村级路灯设施完善耗资7万元,争取上级资金近30万元使得安全饮水工程成功落户完成,解决了全村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至2009年连续三年平洞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06年平洞村被纳入首批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三层四间5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办公室、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农民理事会等专门的活动室。平洞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平洞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平洞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大胜村

  大胜村与壶瓶山镇集镇所在地泥沙居委会毗邻,在2008年村级行政区域规划调整中,由大胜、上磨山、下磨山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因明代大胜寨寺庙遗址而得名。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424个户,人口1439人,总面积达12.47平方公里。大胜村主导经济产业为养殖和茶叶生产销售。目前,全村共有大型养猪场1家,年出产2000头牲猪,中型养猪场2家,年均出栏数量为500头。大胜村的许文晏养殖专业合作社惠及周边各村,创年产值约200万的经济效益。全村共计有大型茶叶加工厂一家,年出产干茶上千担,销量可观。大胜村村支两委班子4人,全村共有党员51人。在村支两委领导下,大胜村近年来各项新农村建设成效卓著,2008年以来共计硬化村级公路9.8公里,耗资百万。连续多年大胜村被评为镇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村里被评为“县级卫生文明村”,2008年被评为“市级卫生文明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更是荣获省级文明卫生生态村荣誉称号。   2006年大胜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坐落在原大胜村小学旧址。室外均有晒坪,便于大型会议及户外活动,其建有房屋五间,内外已装修好,会议室约150平方米,其次分别布有党员活动室、办公室、妇检室。为了今后我们村级工作更加便利,村民学习活动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为理想的目的。   

姬塘峪村

  姬塘峪村位于壶瓶山镇西北部,姬塘峪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域调整中,由原姬塘峪村和红苋坪村合并而成,辖8个村民小组,288个农户,920人,村部建在原姬塘峪村村办小学旧址上。姬塘峪村主要经济产业是茶叶和劳务输出,2010年硬化村级公路6.8公里,2011年新修公路1公里,整修公路2公里。   2008年姬塘峪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村级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经多方筹资8万元,建成一栋四间一层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设置了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妇检室等专门活动室。姬塘峪村级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了活动场所,促进了村级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提供了良好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文峰村

  壶瓶山镇文峰村,距离壶瓶山集镇约3.5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243户,856人。村部建在文峰村5组中心地带。全村共有党员26名,支村两委成员共计3人。近年来,全村村民在支村两委班子的有力带领下,大力发展文峰村支柱产业茶叶种植,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830亩,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2011年度,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文峰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全村实现整修村级公路5.1公里,造价约为6万元。新建防洪堤坝一座,新修水利沟渠共计2400米,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文峰村村部修建座落于文峰中心位置,也是文峰村六个小组的中心地带。文峰村部承建于2011年7月,占地约为200平方米,共建有房屋四间,面对壶瓶山镇渫水河流。外墙正面均贴兰色花纹墙面砖,东西两侧及后墙全用水泥砂浆粉刷,经久耐用。房前建有约50平方米的场地,便于平时召开村民大会及村民活动所需,场地前并留有花草、树木种植地,计划建花池两个,同时种植几棵紫薇树等,以便绿化环境。东侧墙上为文峰村村务公开栏,长6米,高1.2米,其内容涉及财务公示、民政公示,计生公示等,切实保障村民心中有数。   

箕山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箕山村距离县城115公里,距离壶瓶山集镇约为5公里。总面积11565亩(7.71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160亩,耕地面积344亩,其中水田面积80亩,旱地面积264亩。全村3个村民小组,44个农户,总人口130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35人,主要以玉米、水稻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于劳务收入。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54万元,人均所得收入3976元。箕山村村支两委成员2人,共有党员6名。箕山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至今箕山村整修村组公路15公里,新修村级公路2.5公里,其他各项村级建设稳步推进。   

耍武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耍武村距离壶瓶山集镇14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184个农户,637口人。村支两委成员4人,全村共计党员14名。耍武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劳务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约4000元。耍武村2008年至今硬化村组公路4.4公里,耗资100多万。目前,村组公路到村入户,到户率为90%以上。2011年,村级移动接收站正在启动,一事一议项目正在申报审批中。村级其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中岭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中岭村坐落在壶瓶山镇西北位置15公里处,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208个农户,总人口780人。山林总面积贰万亩,耕地总面积890亩,其中水田面积290亩,茶叶面积35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87%。烟叶是中岭村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发展烟叶面积500亩以上,每年千担以上,于2011年争取了烟基工程,建立了一个集约化烤房50栋,收购烟叶仓库一栋,占地5亩面积育苗大棚和烤烟室。近年来,中岭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至今中岭村经过多方努力争取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新修公路11.5公里,道路通户率90%以上。整修村组公路11.5公里,并全面铺设砂石,达到验收合格标准。新建4个占地面积2亩的大型蓄水池,保证了解决了全村人口的吃水用水问题。   2010年中岭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6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四间13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农民理事会等专门的活动室。中岭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咸泥村

  咸泥村共有人口660人,8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是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在近几年的工作开展中,充分展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全村共计党员15人,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支援咸泥村各项建设,踊跃投入到创先争优热潮中,形成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氛围。2009年被评为石门县“平安村居”2008、2009年被镇党委评为“五好班子”2009、2010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近两年来,在支部书记和村支两委班子的高度协作下、全村硬化5.5公里的道路,解决大部分群众出行问题。咸泥村利用市级新农村示范点村落户的机遇,积极争取烟草局、教育局、渫水公司等后盾单位的支持,总投资约20万元、蓄水110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已经建成,铺设管道约6公里,配备净化设施。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亩,创产值200多万元,茶农人均增收2000多元。咸泥村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涌现养猪大户3个,养鸡大户1个,养羊大户2个,每年输出劳动力200多人,带回劳务收入800多万元。   2006年咸泥村被纳入首批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在原村部基础上,维修成一层4间,总面积120平方米的现有村部。分别为村支两委办公室、计生室、会议室,农家书屋。其中会议室所占面积达40平方米。村部整体为砖混结构,含有厕所,窗户是钢筋木结构,外装不锈钢防盗网。场外设有篮球场,图书室、乒乓球台,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岭村

  大岭村位于壶瓶山镇江坪分局(原江坪乡)境内,离壶瓶山集镇25公里,由原来的大岭、阳高山两个村合并而成。现有6几个村民小组,134个农户,农业人口449人,党员19个,支村两委成员5人。   大岭村位于原江坪乡境内,属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壶瓶山生态旅游区,象鼻子沟景区即在大岭村境内,典型的大山区。由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政策的限制,交通条件不便,仅仅修通了到村的公路,该公路为6公里旅游公路。程控电话、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好解决。大岭村经济作物以烤烟、玉米、马铃薯为主,群众增收来源主要靠烤烟、外出务工及旅游商品销售。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   按照全县安排,大岭纳入了2008年村级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计划,活动中心现已基本建成。总投资在12万元,资金来源为:上级财政投入5万元,村集体资产处理2.5万元,村集体国家生态公益林资金补助1万元,向上级部门争取3.5万元。整个建筑规模为3间二层的楼房,建筑面积为210平方米,分别设置了支村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党员干部会议室、大型会议室,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更有力的促进全村的工作落实。   

李坪村

  李坪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35公里,总面积19900亩(13.2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8390亩,耕地面积1150亩,其中水田面积100亩,旱地面积1050亩。全村6个村民小组,205个农户,总人口610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108人。李坪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面积将近600亩,烟叶为第二产业,面积将近370亩。其次是劳务经济,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292万元,人均所得收入3730元。李坪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至今李坪村硬化村组公路7.98公里,新建多家茶厂。李坪村是壶瓶山镇茶叶种植示范基地。   2006年李坪村被纳入首批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10多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二层四间24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农民理事会等专门的活动室。李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天坪村

  天坪村地处湘西北西北角,与石门县南北镇毗邻,和鼓锣坪、李坪等村接界。2008年天坪村与官察合村后,面积一万六千八百多亩,现森林覆盖率90%以上,现有在侧人口508人,主要支柱产业茶叶、烟叶。2010年度人均纯收入3380元。   天坪村村部座落在原天坪(天坪头)村,占地面积268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面积117平方米,操场151平方米,房屋砖木结构,上盖水泥瓦。总投资8.5万元,土建7万元包塔子,征地费0.5万元,挖场子及运费1万元。   村部于2010年11月25日破土动工,2011年5月8日竣工。房屋设计有大礼堂一间约48平方米,党组织活动室一间23平方米,办公室两间,大间23平方米,小间12平方米,妇检室一间12平方米,屋后简易厕所一间。房面贴墙面砖,屋内仿瓷粉墙,楼顶全部贴面板,窗户铝合金结构,没有防盗网,门扇木质结构,油漆粉刷,水泥地面,四周街沿60公分,房屋两头设有计划生育专栏、村级政务公布栏。   房前有60平方米小塔,可作活动场所,水、电、路全都方便,设计合理,是一座合格的村级活动场所。其建成将进一步规范村级建设管理,为建设新农村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水田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水田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水田、衙基2个村合并组成,下辖5个村民小组,229个农户,707口人。水田村距离壶瓶山集镇约40公里.村支两委成员4人,党员26人。水田村主导产业为烟叶、茶叶。其中烟叶和茶叶种植面积各约为500亩,产值超过百万大关,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在村支两委班子的领导协作下,水田村在新农村各项事业建设上成效建筑。自2008年以来,全村共计新修村道14公里,2011年硬化道路9.3公里,造价约250万元。全村目前集体建造烤烟房15座,私人所建27座,在全镇烤烟发展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另外水田村养殖产业也有一定发展,其中养羊大户1名,年出栏约100头,产值过万元。   2010年水田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多方筹措资金7万元,计划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二层三间约216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将设置妇检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60平方米的大会议室,水田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和使用,将极大地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办事。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水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江坪河村

  壶瓶山镇江坪河村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一,东与龙池河、大京竹村界为界;南与中岭村界相连;西接李坪村界;北连管山村界。江坪河村总人口921人,村民农户300户,劳动力566人。其中中-员32人,分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703亩、其中国土面积28995亩、生态公益林25708亩、耕地面积1499亩、人均纯收入4500元。   2010年江坪河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村部坐落于江坪河村集镇(漂流公司西侧),距壶瓶山镇政府13公里,是全村交通较集中之地。占地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一层三间平房。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水泥砖为主,地脚梁为钢筋圈梁式,主体为框架式,顶部铺盖预制板,总造价9.2万元(包括一切基础建设)。资金来源:国拨5.2万元,其中资金缺口由本届村主干借款。   新建的村部除保证正常的办公外,还要有一定面积的综合活动室,要有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卫生或计生室,要有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使之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群众之家。一直以来,江坪河村全体干部、群众在支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同心同德,积极进取,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江坪河村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江坪河村村部建设不仅为村级办公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也充分体现了支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全力以赴为民办实事的坚强决心。江坪河村村部的落成启用,对江坪河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牢固树立再求发展、更上层楼的思想观念,继续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信念、乘势前进,为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金钣山村

  金钣山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45公里,距离壶瓶山集镇约30公里。总面积28465亩(18.9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7702亩,耕地面积705亩,没有水田,旱地面积705亩。全村6个村民小组,93个农户,总人口310人。金钣山村主导产业烟叶、劳务收入。年劳务总收入约50万,年人均收入约4000元。金钣山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金钣山村多方争取资金约300万新修村道7公里,基本实现了道路到村入户。   2010年金钣山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约9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四间13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农民理事会等专门的活动室。金钣山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金钣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泉坪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泉坪村坐落在石碾子沟景区境内,下辖8个村民小组,102个农户,316口人。全村山林总面积为5万多亩,距离壶瓶山集镇约30公里。泉坪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烟叶生产、劳务收入。种植面积230亩,总收入达80万。外出劳务收入高达200万。茶叶年产值收入达4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4800元。全村党员16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4人。泉坪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村级建设均有序推进。   2010年泉坪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约6万元,新建一栋砖混结构,一层3间15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妇检室、图书室等专门的活动室。外面设有村务党务公示栏,对泉坪村级村务财务状况进行及时公开公示,确保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泉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泉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九岭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九岭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九岭、石兰山2个村合并组成,下辖9个村民小组,163个农户,529口人。村部建在九岭村。九岭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烟叶、目前种植面积达250多亩,预计总产值达百万元。现有之村两委班子成员3人,全村党员22人。近年来,九岭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九岭村新修村道3公里,实现烟基工程1.3公里,造价约15万元。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解决2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在组户之间修建桥梁1座,造价约1.5万元。九岭村连续几年来,多次被评为镇级计划生育、森林防火,村级管理红旗单位等。   2010年九岭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约6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二层三间25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农家书屋等专门的活动室。九岭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九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云麓村

  云麓村座落石门县西北地区一个村庄,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之地壶瓶山镇,便是历史记载的深溪河,这也就是深溪河第一关,云麓村两面高山如云,便取名为云鹿。   云麓村总人口600多人,200户,总面积3万多亩,其中生态林面积2万多亩,常耕地面积1千多亩,退耕还林3百多亩,常耕地退耕面积2千余亩,有茶叶2千多亩。云麓村山势辽阔,人口分布稀散,大部分地域没有交通要道,只有主线道途径而过,农民主要收入靠茶叶及外出打工,有优势的茶叶生产环境和加工条件,在集中地带,具有3家名优茶加工厂,这些加工厂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支撑。   云麓村部按照上级指示于2010年3月10日开工于2011年6月10日顺利竣工,此村部有建筑用地面积150平方米,以砖木结构构成,其中实用面积内设大小会议厅、妇检室、办公室,室内为地板砖墙,墙面漆、扣板结构。外墙全用白色墙面砖,挂有“云麓村组织活动中心”,“云麓鹿村支部委员会”、“云麓村村民委员会”。   云麓村部位于交通主道上,地理条件优势,显得格外雄姿傲慢,使云麓村显得格外更加鲜艳夺目。  

黄莲棚村

  壶瓶山镇黄莲棚村位于离集镇30公里的西北高寒山区,于湖北鹤峰县交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全村共有人口525人。农户163户,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1.6万余亩,其中林地面积1.45万余亩,耕地面积0.15万亩。黄莲棚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烤烟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今年烤烟产业更是蓬勃发展,产地1000亩,村级总产量超过3000担,总产值将近300万元。在村支两委班子的有力领导下,近年来黄莲棚村修通简易公路23.2公里,2010年硬化了3.7公里,其他各项村级建设均有序推进。   2010年黄莲棚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经村支、村两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在黄莲棚村中心位置老屋湾新修建村部一栋。经多方筹措资金近10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3间的总面积12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室内设置了农民书屋、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妇检室等专门的活动室,购置大小桌椅共计60余把。黄莲棚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办事,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黄莲棚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后山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后山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后山、紫高山2个村合并组成。距离壶瓶山集镇约30公里。村级下辖4个村民小组,154个农户,425口人。村支两委成员4人,党员共有18名。主要以水稻、茶叶、玉米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后山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及劳务收入。2010年茶叶总种植面积为400亩,产值约为30万。养羊大户产值过100万。外出务工人口约为200人,每年带回的劳务收入均为200万左右。近年来,后山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后山村新修村道约3.3公里,便利了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后山村连续多年来,多次被评为镇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治安及安全等先进村。   2010年后山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计划投入资金约6万元,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一层三间约1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将在室内设置党员活动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农家书屋等专门的活动室。后山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无疑将极大地改善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全村党员群众,促进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北溪河村

  北溪河村现有人口339人,6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为3.23万亩,四面大山,三名与湖北五峰交界,是一个典型的边远行政村。无支柱产业经济,主要是靠劳务输出维持生计。   北溪河村2010年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共投资6万多元资金,建造起一座水泥砖瓦结构的一层三间120平方米(不含厕所和厨房面积)的村级活动中心,在活动室内设置了党员活动室,支部村委办公室,妇检室。   北溪河村村级组织活动室的修建,极大地改变了北溪河村村支两委的办公条件,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办事,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北溪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管山村

  壶瓶山镇管山村,辖合并后4个大组,201户,631人。村部建在20公里3组老大队部地址。管山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烟叶、劳务经济。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全村现有党员21名,近年来,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全村实现硬化村级公路6公里,新建5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近450人的生活用水问题。   2010年管山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现已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建成,其总占地面积为224米,室外均有晒坪,便于大型会议及户外活动,其建有房屋四间,内外已装修好,会议室约90平方米,其次分别布有党员活动室、办公室、妇检室。为了今后我们村级工作更加便利,村民学习活动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后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更为理想的目的。   

大京竹村

  壶瓶山镇大京竹村位于石门县西北边陲,与湖北接界,平均海拔800米,全村总面积25.35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331个农户,1038人,党员33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近几年来,大京竹村以“一创两争”活动为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忠实实践“-”重要思想,促进了村域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村发展茶叶1200亩,烟叶400亩以上,农民人均收入3500元。   大京竹村村级活动中心于2009年纳入上级建设规划,根据该项村的实际情况,经过镇村两级的认真研究,决定把原三峰峰坪一栋民房改建后作为村部,买房协议6.8万元。改建大会议室、油漆、粉刷和操场改造等共花去费用2.2万元,改建工作经过村支两委协商后,由大京竹村的建筑技工黄申军承包,整个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98平方米,有一间大会议室,四间小会议室,一间妇检室,一间电脑室,以及男女厕所,整个室内全部用涂料粉刷,楼上地面贴有地析砖,外墙全部贴有瓷砖,所有的门窗全部刷漆和更换破损玻璃。活动中心前30平方米晒坪硬化为水泥晒坪,整个建设过程由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所有的项目进行了公示,并通过了经管站的财务审计。   

大棚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大棚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大棚、鹰子尖2个村合并组成,辖3个村民小组,238个农户,697口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口288人。离县城148公里,总面积47041亩(31.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4630亩,耕地面积1371亩,全部是旱地。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271万元,人均所得收入3859元。大棚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民办实事。2008年至今大棚村完成电网改造完工实现了村村通。新修木桥13座,耗资数万元。2010年硬化村级公路2.1公里。   2006至2007年大棚村被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6万元,对村部(原村级小学)维修整理为一栋栋砖混结构,二层六间26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并在内部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室等专门的活动室。投资2万元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完善了6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大棚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   

桐木山村

  桐木山村位于石门县壶瓶山镇境内,离县城155公里,总面积30317亩(21.2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8960亩,耕地面积1600亩,没有水田,全是旱地。桐木山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桐木山和青台两村合并组成,合村前共有13个村民小组,合村后为2个中心组。138个农户,总人口415人,常年外出打工劳力118人,主要以玉米、茶叶及薯类杂粮生产为主,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214万元,人均所得收入3875元。   桐木山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烟叶、茶叶、劳务经济。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全村现有党员19名。桐木山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桐木山村硬化村组公路2.9公里,极大地方便和改善了村民交通和出行。   2010年桐木山村纳入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多方筹措资金7万元。目前,一栋砖混结构,四间一层128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正在修建中,设置、妇检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50平方米的大会议室,卫生间和厨房共计16平方米。桐木山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将会极大地改善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壶瓶山村

  壶瓶山村村部座落于壶瓶山村的中心位置,也是壶瓶山村四个大组的中心地带,壶瓶山村部承建于2011年9月,占地约为210平方米,共建有房屋四间,面对壶瓶山镇深溪河的河流,外墙正面均贴有地面砖,东西两侧及后墙全用水泥砂浆粉刷,刮风下雨无论多长时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村部两侧及后面均为壶瓶山村农户的田土和山林。房前并建有约60平方米的场地,便于平时召开村民大会及村民活动所需,场地前并有树木种植地,种有花草,以便绿化环境。村部西面为壶瓶山村乡道硬化路,直通壶瓶山的主峰和大洞坪白果两个组,是壶瓶山村的交通要道,东侧墙面上为壶瓶山村的村务公开栏、长4米、高1.2米,其内容广泛,如财务公开,主要是公示每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便于村民心中有数,还有民政公示,计生公示,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公示,村规民约等.   室内墙配粉刷刮涂料,房顶用上乘质量的扣板吊顶,其妇检室地面镶有地板砖,其它均为混凝土地面,室内分别设有50平方米左右的会议室、办公室、远程教育活动室以及农家书屋,以便村民在此看书学习,墙上均布有政策性法律法规,计生宣传栏,村级组织相关条例以及村干分工责任制。   同时室内配有其它相关设置,室外南侧建有化粪池厕所,电线的安装并同时进行,每间屋子都有照明灯具,室外并安有路灯,以便村民晚间活动与通行。   我们村部的建成,给壶瓶山村增添了新的风貌。地处环境优越,地势条件好,工作便利,村民方便,村部建设的完善成为村干部为民服务的中心,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壶瓶山村的新农村建设。   

神景洞村

  神景洞村位于壶瓶山镇江坪分局(原江坪乡)境内,离壶瓶山集镇25公里。神景洞村有9个村民小组,144个农户,农业人口445人,党员20个,支村两委成员4人。   神景洞村位于原江坪乡境内,属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壶瓶山生态旅游区。由于自然保护区的政策限制,交通条件不便,全村仅有6公路旅游公路从境内通过。人畜饮水、程控电话、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好解决。神景洞村是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示范村,全村正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有节能灶30多个。神景洞村经济作物以烤烟、玉米、马铃薯为主,群众增收来源主要靠烤烟、牲猪养殖、外出务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   按照全县安排,神景洞纳入了2008年村级活动中心项目建设计划,活动中心现已建成。总投资在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上级财政投入5万元。整个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分别设置了支村两委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党员干部会议室、大型会议室,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更有力的促进全村的工作落实。   

鼓锣坪村

  石门县壶瓶山镇鼓锣坪村于2008年村级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鼓锣坪和梅家园2个村合并组成,辖7个村民小组,305个农户,1015口人。村部建在鼓锣坪村。距离壶瓶山集镇约35公里。鼓锣坪村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茶叶、烟叶,磷矿。茶叶年产值收入达4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4800元。鼓锣坪村党员群众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之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理论和“-”主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新修村级公路8公里,其中硬化6公里。实施茶园扩建200亩,目前茶叶种植总面积达1500亩,烟叶总面积达500亩,总产值达150万。烟水工程6.6公里,耗资130万。   2006年鼓锣坪村被纳入首批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村。共投入资金30万元,维护建起一栋砖混结构,二层4间5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计生学校、民兵之家、青年之家、农民理事会等专门的活动室。鼓锣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同时方便了全村党员群众,促进了村级组织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为村级组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鼓锣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大岭村特产大全




大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