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记载,慈利素有“银澧金慈”之称——这喻示慈利物华元宝,富饶美丽。 慈利建置已有2200余年,面积3276平方公里,人口68万。 慈利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风景名胜张家界的重要一翼。
就在这片沃土上,育出了爱国将领孙开化、中华英豪杜心武、无产阶级革命家袁任远、著名核物理学家陈能宽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就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着银杏、珙桐等427种珍贵树木,种植名贵药材40万亩,被誉为“中国杜仲之乡”;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甜美醇香,饮誉海外;还集聚了云豹、大鲵等472种野生动物,珍藏着27种矿产,尤其是大理石,工业储量达3亿立方米,虎皮黄、云黄玉等品种全国稀罕,故慈利又有“大理石之乡”的美誉。
就在这片沃土上,慈利儿女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励精图治,使“银澧金慈”更添风采。现已初步建成粮、棉、油、烟、果、差、药等十大商品基地,并初步建成电力、冶金、轻纺、食品、化工、建材等工业体系。慈利交通大为改善,枝柳铁路东西贯通,张家界机场近在咫尺,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常(常德)张(张家界)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她将给慈利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131处小水电站,装机6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与美国AES公司合作兴建的城关电站、装机30万千瓦的江垭电站均已竣工发电,收到良好效益。邮政通信发展迅速,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遍布城乡,互联网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南武当”之称的道教旅游胜地——五雷山,江垭电站兴建后形成的溇江风光以及跨流域的赵家垭水库风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投资环境宽松,有20多家外资企业在慈利安家。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是全国的教育和体育先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均被评为全国二甲医院,中医院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城乡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豪迈地说,慈利已成为湘西北地区开放发展的前沿。
慈利县的农业生产曾经风靡全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慈利就创造了南方棉花亩产过50公斤等成熟,受到国务院的嘉奖,得到了-总理的表彰。70年代,慈利县创立了“两季三熟”旱土多熟制;杂交水稻的推广在全国居于先行之列,杂交水稻种子“三系四圃配套提纯复壮法”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奖;金香油的繁育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80年代,慈利县研究出了水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并通过国家级鉴定;旱粮生产中进一步配套完善了旱土分厢间套立体种植多熟制,并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成建制过500公斤的县,农业部于1987年在慈召开了耕作制度改革现场会,同年湖南省冬季农业、旱土农业现场会也在慈利召开。90年代,慈利县研究出了水稻控蘖增粒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全面实施丘岗山地开发工程,大幅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和杜仲产业,并成功的研制出以杜仲为主的杜仲系列产品,杜仲酒并评为省级酒类优质产品。跨入21世纪后,慈利县的农业突出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慈利县已建成优质粮油、优质水果、优质茶叶、黄姜、烤烟、芝麻、高淀粉红薯、杂交稻制种、无公害蔬菜等九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成为湖南省“双低”油菜、优质柑桔、优质茶叶、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和杂交稻制种生产基地,及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其中杂交稻制种已通过全国首批质量认证。此外,慈利县成功地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慈四”,并获得袁隆平农业科技进步奖。
改革开放以来,在客观经济环境趋紧、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全县工业系统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使工业经济呈现出稳健发展的局面。
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国有、国有控股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预计2003年底总产值可达6.5亿元,增速27%以上;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可达21%,比2000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提高。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3年可实现利润1300万元,同比增盈900万元,增长2.1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将达到80%,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工业经济结构稳步调整。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电力、农产品加工为主体,涵盖多个行业的工业体系。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到2002年底,全县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部分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大多数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小企业进行了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重组、挂靠联合、引资嫁接、破产淘汰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城镇集体、乡镇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导,混合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发展存在有利条件:
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以建材、电力、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支柱初步形成,以支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字工业特色较为鲜明,初步形成了一支拥有管理、技术人才组成的工业人才群体。近年来技改投入呈加快增长之势。
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粮、油、水产品、禽产品、林副土特产品等动植物资源位居全市前列,拥有铁、铅、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储量大。
区位优势有所改善。我县处于承东启西的中西部结合带,是张家界市的东大门,市场广阔,交易成本低。铁路、公路联网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常张高速公路开通,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改革初见成效。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机制初步转换,市场竞争能力和职工对改革承受能力明显增强。“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意识增强,思工业、重工业、抓工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看见许多的朋友在关注着热爱着慈利,为慈利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默默祝福也好,还是恨铁不成钢也好,总是透露出一点一滴的家乡的情在里面.这让我,我们所有慈利的,所有关心慈利的人很受感动.但是,我也发现,也许是不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够,有些朋友对慈利的经济发展不是很有信心,有的认为慈利经济没搞头了而悲观,有的认为慈利的困难还没到来而丧气.所有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实际上,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慈利经济已悄无声息的走过困境,即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67.57万人 | 3480平方公里 | 430821 | 427000 | 0744 | 查看 慈利县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零阳镇 | 约13万人 | 316平方公里 |
---- |
查看 零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岩泊渡镇 | 约2.68万人 | 93.7平方公里 |
---- |
查看 岩泊渡镇谷歌卫星地图 |
溪口镇 | 约1.82万人 | 111平方公里 |
---- |
查看 溪口镇谷歌卫星地图 |
东岳观镇 | 约2.95万人 | 108平方公里 |
---- |
查看 东岳观镇谷歌卫星地图 |
通津铺镇 | 约2.78万人 | 93平方公里 |
---- |
查看 通津铺镇谷歌卫星地图 |
杉木桥镇 | 约2.83万人 | 91平方公里 |
---- |
查看 杉木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
象市镇 | 约2.4万人 | 100.4平方公里 |
---- |
查看 象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
江垭镇 | 约4.5万人 | 29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江垭镇谷歌卫星地图 |
苗市镇 | 0 | 101.7平方公里 |
---- |
查看 苗市镇谷歌卫星地图 |
零溪镇 | 约2.7万人 | 103.5平方公里 |
---- |
查看 零溪镇谷歌卫星地图 |
高桥镇 | 约1.36万人 | 171平方公里 |
---- |
查看 高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
龙潭河镇 | 约1.28万人 | 92.6平方公里 |
---- |
查看 龙潭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广福桥镇 | 0 | 94平方公里 |
---- |
查看 广福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
南山坪乡 | 约1.186万人 | ·慈利旅游·慈利特产·慈利十大特产·慈利十景·慈利名人·慈利 |
---- |
查看 南山坪乡谷歌卫星地图 |
洞溪乡 | 0 | 120.7平方公里 |
---- |
查看 洞溪乡谷歌卫星地图 |
二坊坪镇 | 约9500人 | ·慈利旅游·慈利特产·慈利十大特产·慈利十景·慈利名人·慈利 |
---- |
查看 二坊坪镇谷歌卫星地图 |
三合镇 | 约9000人 | 115平方公里 |
---- |
查看 三合镇谷歌卫星地图 |
杨柳铺乡 | 0 | 108平方公里 |
---- |
查看 杨柳铺乡谷歌卫星地图 |
三官寺土家族乡 | 约2.4万人 | 114平方公里 |
---- |
查看 三官寺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高峰土家族乡 | 约1.7万人 | ·慈利旅游·慈利特产·慈利十大特产·慈利十景·慈利名人·慈利 |
---- |
查看 高峰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许家坊土家族乡 | 0 | 80.52平方公里 |
---- |
查看 许家坊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金岩土家族乡 | 0 | 135.18平方公里 |
---- |
查看 金岩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赵家岗土家族乡 | 约1.47万人 | 73.13平方公里 |
---- |
查看 赵家岗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甘堰土家族乡 | 约1.94万人 | 97平方公里 |
---- |
查看 甘堰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阳和土家族乡 | 0 | 74平方公里 | 杨家坪村 | 查看 阳和土家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永定区 |
永定区为张家界市政府驻地,清为永定县。永定区历史悠久,始于两汉时期,1913年改称为大庸县,1988年改名为永定区。面积2174平方公里,辖9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41.52万,其中少娄民族30.21万,占人口的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1人。永定区是张家界市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永定区地处湘西山地东北部,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32 公里。武陵山脉北段绵亘区境。天门山海拔1518米,为区内最高峰;东部潭口河谷海拔136米,为区内最低处。澧水自西向东流贯全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降水量1400毫米,无霜期270天。 耕地面积20.03千公顷。农业以稻谷、棉花、黄豆、茶叶为主。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人造板、棉布、原煤。永定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有澧水水系和沅水水系,大小河流266条。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山地面积231万亩,林业用地230万亩。农副土特产品种众多,植物油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永定区自古就有“一水四达、商贾辐辏”的美称,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的物资集散中心。焦柳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澧水四季通航。荷花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香港等32条航线。S306,S328省道纵横区内。枝柳铁路横贯镜内,澧水干流穿越而过,常张、张罗、张桑、张沅、张青、张慈公路四通八达,张家界荷花一级机场吞吐量不断增加,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然形成。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改造了城区电网,互联网络高速发展,电信用户成倍增加。现有四星级宾馆4家,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永定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现有国家森林公园“武陵之魂”天门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百里画廊”茅岩河及“人间仙境”仙人溪、龙凤湖等。人文景观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名刹”普光禅寺、湘鄂川黔苏维埃纪念馆、玉皇石窟以及4A景点土家风情园、3A景点秀华山馆等。林业资源优质多样。全区森林覆盖率67.5% ,林业用地231万亩。木本植物共110科351属1049种,有珙桐、水杉、银杏等珍稀树种2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有茅岩莓、葛根、五倍子、杜仲、黄莲等320种。永定黄壳麻、菊花芯柚、湘西黄牛等地方特色产品也久负盛名。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澧水干流水能蕴藏量22万千瓦。矿产资源储量较好,其中铁矿储量达2324万吨。有富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温泉3处,日出水量5000吨。旅游业飞速发展,2004年旅游人次将达到220万人次。 |
武陵源区 |
关于武陵 武陵乃郡名,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 然而,时人多以常德为武陵县。大误。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 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肖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肖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如之京”。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武陵”一名的来历,据梁刘昭注《先贤传》曰:“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武陵郡”之名取之于《左传》与《诗经》,始于汉初,后改“义陵郡”’;东汉时复称“武陵郡”,即现在的常德“武陵”实为"山寨"。 直到长江三峡大移民,三峡库区抢救性考古工作的进行才将真正的武陵才浮出水面,现在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武陵镇一座历史跨越3000多年的古镇,北周皇帝(公元561年)设临江县,后为源阳县,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为武陵县,后经战乱,缩小为镇,镇名则沿用至今,可想而知真正的武陵人是多么的低调,这才符合深居桃园的性格。 武陵源简介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方位为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著名旅游风景区,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大部分组成,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面积203平方公里。现辟有旅游线路14条70公里,观景点560多个。 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蔓,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1988年国务院审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批准设立省辖张家界市,建立武陵源区人民政府,以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 2007年5月8日,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首批5-旅游景区。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多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的,是纯朴的田园风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块块梯田,一间间房舍星星点点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树四合,炊烟袅袅,假如有缘赶上当地节日,还可欣赏到民族歌舞。它们与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原始苍茫的画卷。 |
慈利县 |
史籍记载,慈利素有“银澧金慈”之称——这喻示慈利物华元宝,富饶美丽。 慈利建置已有2200余年,面积3276平方公里,人口68万。 慈利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是风景名胜张家界的重要一翼。 就在这片沃土上,育出了爱国将领孙开化、中华英豪杜心武、无产阶级革命家袁任远、著名核物理学家陈能宽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就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着银杏、珙桐等427种珍贵树木,种植名贵药材40万亩,被誉为“中国杜仲之乡”;由中科院命名的“慈利金香柚”甜美醇香,饮誉海外;还集聚了云豹、大鲵等472种野生动物,珍藏着27种矿产,尤其是大理石,工业储量达3亿立方米,虎皮黄、云黄玉等品种全国稀罕,故慈利又有“大理石之乡”的美誉。 就在这片沃土上,慈利儿女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励精图治,使“银澧金慈”更添风采。现已初步建成粮、棉、油、烟、果、差、药等十大商品基地,并初步建成电力、冶金、轻纺、食品、化工、建材等工业体系。慈利交通大为改善,枝柳铁路东西贯通,张家界机场近在咫尺,省道县道四通八达,常(常德)张(张家界)高速公路已经动工,她将给慈利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水能资源丰富,已建成131处小水电站,装机6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与美国AES公司合作兴建的城关电站、装机30万千瓦的江垭电站均已竣工发电,收到良好效益。邮政通信发展迅速,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遍布城乡,互联网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南武当”之称的道教旅游胜地——五雷山,江垭电站兴建后形成的溇江风光以及跨流域的赵家垭水库风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投资环境宽松,有20多家外资企业在慈利安家。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是全国的教育和体育先进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均被评为全国二甲医院,中医院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城乡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豪迈地说,慈利已成为湘西北地区开放发展的前沿。 慈利县的农业生产曾经风靡全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慈利就创造了南方棉花亩产过50公斤等成熟,受到国务院的嘉奖,得到了-总理的表彰。70年代,慈利县创立了“两季三熟”旱土多熟制;杂交水稻的推广在全国居于先行之列,杂交水稻种子“三系四圃配套提纯复壮法”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奖;金香油的繁育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80年代,慈利县研究出了水稻“双两大”栽培技术,并通过国家级鉴定;旱粮生产中进一步配套完善了旱土分厢间套立体种植多熟制,并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成建制过500公斤的县,农业部于1987年在慈召开了耕作制度改革现场会,同年湖南省冬季农业、旱土农业现场会也在慈利召开。90年代,慈利县研究出了水稻控蘖增粒栽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全面实施丘岗山地开发工程,大幅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和杜仲产业,并成功的研制出以杜仲为主的杜仲系列产品,杜仲酒并评为省级酒类优质产品。跨入21世纪后,慈利县的农业突出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慈利县已建成优质粮油、优质水果、优质茶叶、黄姜、烤烟、芝麻、高淀粉红薯、杂交稻制种、无公害蔬菜等九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成为湖南省“双低”油菜、优质柑桔、优质茶叶、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和杂交稻制种生产基地,及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其中杂交稻制种已通过全国首批质量认证。此外,慈利县成功地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慈四”,并获得袁隆平农业科技进步奖。 改革开放以来,在客观经济环境趋紧、有效需求不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全县工业系统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使工业经济呈现出稳健发展的局面。 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国有、国有控股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预计2003年底总产值可达6.5亿元,增速27%以上;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可达21%,比2000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提高。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003年可实现利润1300万元,同比增盈900万元,增长2.1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将达到80%,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工业经济结构稳步调整。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电力、农产品加工为主体,涵盖多个行业的工业体系。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到2002年底,全县国有大中型企业绝大部分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大多数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小企业进行了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重组、挂靠联合、引资嫁接、破产淘汰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城镇集体、乡镇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导,混合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从发展趋势看,工业发展存在有利条件: 工业具有一定基础。以建材、电力、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支柱初步形成,以支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字工业特色较为鲜明,初步形成了一支拥有管理、技术人才组成的工业人才群体。近年来技改投入呈加快增长之势。 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粮、油、水产品、禽产品、林副土特产品等动植物资源位居全市前列,拥有铁、铅、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储量大。 区位优势有所改善。我县处于承东启西的中西部结合带,是张家界市的东大门,市场广阔,交易成本低。铁路、公路联网格局初步形成,随着常张高速公路开通,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改革初见成效。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机制初步转换,市场竞争能力和职工对改革承受能力明显增强。“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意识增强,思工业、重工业、抓工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看见许多的朋友在关注着热爱着慈利,为慈利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默默祝福也好,还是恨铁不成钢也好,总是透露出一点一滴的家乡的情在里面.这让我,我们所有慈利的,所有关心慈利的人很受感动.但是,我也发现,也许是不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够,有些朋友对慈利的经济发展不是很有信心,有的认为慈利经济没搞头了而悲观,有的认为慈利的困难还没到来而丧气.所有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实际上,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们慈利经济已悄无声息的走过困境,即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
桑植县 |
张家界市西北部,距张家界市区60公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山、林、水、洞、民族风情、革命经念地于一体,形成东边一条风景线,西边景点一大片的格局。是旅游者来张家界旅游观光的又一佳境。 目前,这里已开发并可供供游人观光的景区是东边娄水平湖峡谷风光旅游项目,游人可经武陵源至江垭电站上船旅游观光;西边有亚洲第一洞九天洞、贺龙故居(纪念馆)、苦竹河民俗古镇及八大公山天平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项目、澧水漂流项目。 桑植一带景点众多,风景如画。以桑植为立足点,可游览邻近许多优美景点。如从桑植县城出游九天洞,可参加当地的“一日三游”——澧水漂流、苦竹河古镇访古和九天洞探奇。首先于桑植县城西1公里的赤溪渡口起,漂澧水“小三峡”,途经18险滩5长潭,沿途有恐龙关、龙爪岩、象鼻洞、五里屏、响水洞等景点。 漂行9公里至苦竹河古镇上岸。青石板镶嵌的三里长街、古老的寺庙戏台、土家族临河而立的吊脚楼、飞檐翘脊的民宅……古朴宁静的古镇风韵,一览无遗。 游毕苦竹河古镇,由该镇乘车,15分钟便可抵达九天洞。 『桑植简介』 桑植概况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湖南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1个县直属林场。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因“亚洲第一洞”----九天洞而成为镶嵌在张家界的璀璨明珠。 桑植风光旖旎,文物荟萃。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风景秀丽。距县城80公里的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32万公顷原始森林,区内野生动植物达6400余种,有珙桐、水杉、华南虎、云豹、大鲵、黑棕熊等珍稀动植物,被称作亚洲物种“基因库”,是科研、旅游、度假、疗养的胜地;距县城17公里的九天洞,被誉为“亚洲第一洞”,成为国际溶洞探险基地,国际溶洞协会成员单位;澧水、金藏河风景区以原始风貌的独具特色吸引海内外游人;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芙蓉龙”恐龙化石遗址、苦竹河古镇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17个民族长期和睦聚居,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异彩纷呈。 桑植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市)之一。天然气、铁矿、煤炭、硅石等储量居全省前列。水能理论蕴藏量达48.4万千瓦,是湖南省最具开发价值的水能资源大县。山地广,农林土特产品繁多。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300万立方米,有人工营造黄柏林33万亩,系全国最大的木瓜基地,南方最大的黄柏基地,黄莲、五倍子产量居全省之首。尚有358万亩山地,176万亩草地,其中南滩天然草场面积达18万亩,发展畜牧业有前景广阔。还有1700余种药用植物可供开发利用是全国三大“国药库”之一。 桑植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能源、食品、机械、建材、冶金、采掘、化工等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基础产业。煤炭、饮料、酒精、硅铁、水泥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古生物化石石雕工艺品、多功能微型组合机及冻猪牛肉远销美、日、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桑植县的投资环境优越。这里距张家界火车站、飞机场仅75公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大为改善,乡镇全部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全县电力装机4.98万千瓦,电力供应充裕;城镇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县内还制定了鼓励招商引资的优惠办法,投资环境大为改善。 桑植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一块正待开发的宝地,开发潜力巨大。桑植人民已敞开山门,谒诚欢迎您来桑植旅游观光,洽谈贸易,兴办实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自然环境 桑植县位于东经109度41——110度46,北纬29度17——38度84,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国际旅游新城——张家界市。东界慈利县、石县和武陵源区,南毗永定区、永定区、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宣恩县、鹤峰县,距省会长沙456公里,离张家界市71公里,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 桑植县大地构造单位属新华夏结构体系,杨予准地合的一部分。由于受八面山褶制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广泛分布为中山、低山地貌。全县地层主要属三迭中统,寒代下统,震旦系下统等,以三迭系和志留系为主。武陵山脉从贵州云雾山分成三支,其北支和中支延伸到桑植全境,形成40条主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有10426个大小山头,最高点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4米,最低点竹叶坪乡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桑植县是一个自然风景奇特秀丽的大山区县。 桑植境内溪河密布、水流湍急,常年不冻,有大小溪河410多条,占地面积5140公顷,每平方公里有河流0.12条,主要河流是澧水源流和澧水河一大支流娄水。 桑植县属中亚内陆季风气候,因地貌差异大,气候变化呈垂直规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该成间断性地地方性雷雨和暴雨中心之一。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特殊,既形成适应动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又造成多种灾害性天气,十年九灾。 历史概况 桑植上古史籍称古西南夷地,夏、商属荆地,西周属楚地,春秋属楚巫郡慈姑县,西汉至宋,相继属武陵郡充县、天门郡县、临澧县、崇义县、慈利县等。宋仁宗年间,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镇芭茅溪境内)。元、明、清因袭宋制,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 1949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桑植,建桑植县临时人民政府,次年3月29日成立桑植县人民政府,隶属永顺专署,1952年撤销永顺专署,改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4年4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市,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管辖,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桑植县是中国0先后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1935年,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0设立桑植县苏维埃政府,属湘鄂西和鄂川黔革0据地。同时还先后在县境内建桑植、鹤峰、石门、慈利、长阳、五峰六县联合政府,桑植、龙山联合政府。1927年冬,桑植县洪家关人贺龙、贺锦斋等组建了6000多人、300多条枪的农民起义军,1928年初发动“桑植起义”,成立0桑植县委和桑植革命委员会。1930年6月,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与周逸群创建的红六军与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1931年改编红三军),相继开辟了湘西革0据地、黔东革0据地。1934年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县会师,成立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1935年在桑植刘家坪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开辟根据地的斗争中,桑植有5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地方红色政权,其中为革命牺牲的达5000多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桑植籍的重要历史人物,除已故的贺龙、贺英、贺满姑、贺锦斋、贺龙的儿子贺鹏飞(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外,现仍健在的有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廖汉生等。 行政区划 桑植县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城郊、瑞塔铺、官地坪、凉水口、陈家河、五道水、廖家村七个区公所,将45个乡镇合并为8乡8镇。1998年10月,又将16个乡镇分设为38个乡镇。2001年增设天星山林场。2003年底,全县辖9镇29乡1个县直属林场,558个村(居)民委员会,4006个村民小组。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据2003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桑植县地层发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全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27余种,矿床、矿化点142处。主要矿产有天然气、铁、煤、硅石等,其储量均居全省前列。主要矿产中,天然气测算储量1982亿立方米,铁矿探明的储量3.5亿吨,铝土及铁矾土储量达2000万吨。 水利资源: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9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8.4万千瓦,是湖南省目前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水能资源大县。但目前已被开发不到2%,有中小水电站27处,装机容量1.208万千瓦,中型水电站有贺龙水库水电站、八斗溪水能泵站、岩壁滩电灌站3座。全县有中型水库1座(双泉水库),小型水库38座。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年。 旅游资源:桑植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成体系。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九天洞——赤溪河、贺龙元帅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加上浓郁的土家族、白族民族风情,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2005年接待内处游客55.1万人次,旅游收入7200万元。 民族与人口 桑植县2003年底总人口431702人,出生率为1.359%,死亡率为0.749%,计划生育率为9.576%,汉族人口为49470人,占总人口的12%,少数民族人口为382232人,占总人口的88%,基中土家族、白族、苗族人口379532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59.6%、23.2%和5.1%。农业人口378797人,非农业人口52905人。男性224630人,女性207072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3人。 桑植神秘的民俗风情 1.民族风味 和渣、三下锅、土家腊肉、千层豆腐、岩吧鱼、水豆酱、野葛粉等。 土家腊肉 湘西土家人对腌腊制品有一种特殊的嗜好。每年一到冬至,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腊肉。下水鲜吃,正肉、猪头、猪脚全部用于做腊肉。土家腊肉的 做法,首先将鲜肉砍成五六斤一块的长条,然后放在大缸里(决不能用水洗),撒上盐,淋入一些酒,再放入一些八角、花椒、辣椒之类的香料,最后用大石块压在上面进行腌制。为了使肉入味均匀,隔一两天就要把肉翻一遍。一个星期后,盐味、香味都渗透到了肉里,这时再把肉取出来熏烤。 在湘西土家山区的农家堂屋中间,家家都有一个冬季不熄的大火塘。火塘里任何时候都架着一个个很大的树蔸或树桩在燃烧,火塘上面则有一个能够升降的大铁钩,悬挂着鼎锅或水壶,用于煮饭烧水。把腌好晾干的肉条挂在火塘上面高高的屋梁上,利用火塘上升的青烟自然地去熏制肉条。由于这样的烟熏过程时间长,缓慢而充分,加之燃烧的树蔸或树桩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这样熏制出的腊肉味道才是真正好哩! (注:张家界市场上出售的腊肉一般有两种:一种为专门的熏烤店熏制的腊肉,另一种为农家自制的腊肉。以上两种腊肉,前种包装精美,后种无包装,但味道特别香淳。) 和渣 将水浸泡过的黄豆用磨子磨碎,然后掺入切细的青菜叶,然后用温火煮熟即可。此样菜虽做法简单,但营养价值极高且味鲜美,为当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三下锅 土家的“三下锅”,风味十分独特。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箩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各位旅客,到了张家界,建议您到小餐馆尝尝“三下锅”,叫您一辈子都忘不了。 桑植盐豆腐干 桑植盐豆腐干是有名的地方特产。清咸丰年间,桑植县城豆腐行业制作的盐豆腐干,畅销长沙、武汉、广州等地,誉满三湘,且曾列为贡品,名噪京城。经现代科学分析证明,盐豆腐干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牛奶,且具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等功能。因此,爱吃盐豆腐干的人,皮肤一般比较嫩滑、晶莹,很少生暗疮,肠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见,盐豆腐干还是美容良品之一。 2.多样的民族 桑植目前居住有18个民族,土家、白族、苗族为主要人口,他们世居山区,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征,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异彩纷呈。 土家族占全县人口的50%,服饰、语言等民俗与周围邻近湘西自治州、湖北鄂西土家族风俗相近同。 桑植白族为湖南唯一白族聚居地,曾长期称为“民家人”,其先民于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其民族特征多样,以崇尚白色为主要特征,嗜好“苞谷烧”酒,待客敬筛三道茶,居“四合院”加“八字朝门”,信奉本主神,以歌舞传情订婚等众多习俗。 桑植高山族主要由台湾高山族农民闵德清从台湾岛辗转迁徙而来, 1895年日本侵略者占踞台湾,因不堪忍受日本军国主义的奴役,只身离家来大陆,到处流浪,后于1938年在桑植县凉水口一带定居而成桑植常住民族,他们保留了特殊的台湾少数民族风俗。 3.宝贵的文物 贺龙故居:位于桑植县城附近的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有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贺龙桥等人文景观供游人观瞻。此地“三水绕门,五龙捧圣,金线吊葫芦”为地灵人杰之所。 芙蓉龙化石: 1970年在桑植县芙蓉桥乡发现而得名,又称无齿芙蓉龙,它一般长3米,高约1米,尾长,四脚短而粗,背部有宽大的而排列有序的“帆”状骨体,头山,嘴似龟,无牙齿。芙蓉龙经过古脊椎动物研究鉴定为古亚亚同槽齿目的一个新科、属、种,是恐龙的先祖,距今约2.1亿年,其发现为中国和世界考古史填补了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研究、观赏价值。 4.丰富的民族特产 百根冰酒。百根冰酒系三十年代,原湖南省中医联合协会主席,国际医药研究委员会委员-白族将领、少将军医陈策勋,利用多年的行医经验及祖传秘方,采用武陵源山中108种野生带刺无毒植物根系、天子山下涧歇牛泉水,以其白族酿制秘方在家乡桑植县城东空壳树生药厂精心酿制而成。产品味甘清凉,醉不口干,醉不上头故名百根冰。解放前多供达官显贵钦用,并畅销港澳等地数十年而不衰。于民国三十年曾获得“国府159号陆、海、空军褒状”。并受到将介石、程潜、陈诚、何应钦、张治中、杜兴武等人的师词赞誉。一九八七年在长沙,经省卫生防疫站,省药检所验证符合国家食品、药品卫生标准。经湖南中医学会教授评审鉴定,百根冰酒内含多种保健药物、营养成份。具有强精补脑、搜风止痛、祛风除湿、通经活脉等多种功效,是四季皆宜的养生保健酒。 中草药材。桑植丰富的药材品种达到1659种,主要品种有厚朴、黄莲、黄柏、杜仲、五倍子等45种,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量达500余吨,产值3千万元,为桑植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九天食品。是由张家界九天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加工、销售的绿色产品。品种有野山菜、鲜竹笋、干果三大类二十几个品种,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 粽叶。学名箸叶,生长在广袤的丛山峻岭中,根系发达,生命力强,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护植被,而且还是一种取之不竭的财富,是山区百姓的“ 绿色银行”,面积达20万亩,产量达8000吨。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安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气味芳香,闻上去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它不仅能用于包粽子,还用于包装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装饰和食品的陪衬,还可用于编制器皿、做合饭盒和剪成各种形状。粽叶,天然生长,无毒害,无污染,并且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为食品包装,具备无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当今营养学家称之为“天然绿色食品”。 蔬菜。以藠头、反季节白菜、萝卜为主,另种有青花菜、辣椒、番茄、 橄榄菜、地豆、食用菌、苦瓜、黄瓜等。反季蔬菜基地面积一万五千亩,其它品种占地两千亩,属于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放心菜基地。桑植多山地,其土壤松软、肥沃。地势较高,气温低,雨雾日多,平均气温13—14摄氏度,年日照时数900—1000小时,具有种植无公害反季蔬菜的最佳条件。 生物化石:分布在县境2100平方公里的栖霞灰岩地质层内,储量多,达到170多种。主要有龟纹石、菊花化石、三叶虫化石、喇叭角石化石,这些化石分别由生活在寒武纪、中奥陶纪的动物因地壳变化而埋葬于地下深层而自然天成,经过加工后以其独特的资质和神韵,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的名贵艺术品。 还有土家织绵、刺绣、木雕、石刻、剪纸、纸扎等民族工艺品。 音乐有奏乐、打击乐、弦乐,主要有围鼓、草闹台(又称打溜子)、花灯锣鼓、龙狮锣鼓、唢呐曲牌、箫曲牌、婚丧曲牌等。许多西方国家专家评论桑植土家“打溜子”是“东方最完善的交响乐”。此外,还有佛、道、巫三教音乐及礼仪音乐也十分丰富。 桑植工艺美术闻名国内外,其类别有织锦、剪纸、挑花、银饰、蜡染、绘画等,这些传统工艺美术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如土家族的西兰卡普,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是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葩,许多产品被国外专家及国家博物馆收藏。编织有竹编、麻编、草编、藤编等。编织出的生产生活用品造型奇特,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剌绣当作衣裤、围裙、门帘、被面、围衣、帐帘、枕头、荷包、褡裢等的装饰。剪纸图案各类繁多,结构大方,形象生动。挑花乃是与剌绣相配合的一种工艺,挑出的龙、鱼、狮子、花卉、乌雀等形象逼真、具有独特的艺术结构;银饰各类繁多,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练、手镯、戒指、耳环、壁、牙签等。这些工艺品都具有形美、声脆、透明、情深、实用等优点,均为难得的工艺珍品。 桑植戏剧有傩愿戏、目连戏、柳子戏、花灯戏、汉戏、木偶与皮影戏、茅古斯和阳戏等。其中傩愿戏、目连戏在国际上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有着极高的价值。 桑植曲艺有:唱土地、三棒鼓、渔鼓、莲花闹、采龙船、马戏、九子鞭等20多个曲牌,其中薅草锣鼓、三棒鼓、渔鼓曾多次参加省、地市会演,多次获奖。 桑植舞蹈有仗鼓舞、摆手舞、跳丧舞、花灯舞、八宝铜铃舞、傩舞、霸王鞭等。其中白族仗鼓舞曾参加张家界市’91森保节开幕式表演,得到国内外友人的极高赞誉,被德国专电邀请外访。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