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概况
乌嘴乡位于南县大通湖垸内、藕池东支中游右岸,沱江与藕池东支交汇于此。该乡三面环水,东与大通湖相依,西南靠沱江大堤与南洲镇、中鱼口乡遥相呼应,北临藕池河与华容县北景港镇隔河相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呈“锅状”,属洞庭湖冲积平原。她是南县建治的发祥地。公元1895年,清朝政府建“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府治设在该乡。境内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全乡共有集雨面积1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438亩,有农业人口35612人,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渔场和1个农企综合场。县林科所和县职业中专座落境内。在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该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383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9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元。荣获2001年度南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度益阳市“抗洪救灾先进单位”以及2002年度南县计划生育、结构调整、党风廉政建设、人大、政协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农村经济
乌嘴乡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来,该乡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稳棉、扩麻、优化粮食品种;兴养、攻加、加快畜牧发展”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各项指标均有突破。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常年种植早稻0.9万亩、一季稻2万亩、棉花1.3万亩、苎麻0.7万亩,种植西瓜、冬瓜、南瓜等小宗作物2500亩,总产粮食3700万斤、皮棉5万担、苎麻58万斤、油料400万斤。狠抓全省畜牧养殖示范乡建设,目前全乡养牛6800头、羊6200只、驴2700匹,发展生猪4.8万头,人工种草2900亩,形成了以大堤沿线村为主的牛羊驴等草食牲畜养殖基地、以公路沿线村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以三新垸几个村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
乡镇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日益深入,乌嘴乡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逐渐复苏。目前为止,全乡拥有各类企业266家,从业人员1290人,其中集体工业企业2家,即乌嘴蚊香厂和车木厂;集体施工企业1家,即乌嘴建筑工程公司;集体农业企业1家,由三新渔场、又东渔场、农企综合场组建而成;个体企业250家,主要有各类小型加工厂、机械厂等;私营企业10家,以又东高效渔业有限公司与湘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尤为龙头。.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56万人 | ·南县旅游·南县特产·南县十大特产·南县十景·南县名人·南县 | 430921201 | 413000 | 0737 | 查看 乌嘴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明山头镇 |
南县辖镇。1950年属 ? 南县五区,1956年撤区建明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4.1万。镇政府驻明山头,距县城15公里。辖新村街、创业街、盘山街、沿河街4个居委会和建商、丰乐、明山、立新、湖子口、丰安、平福、蔬河、永丰、大木、杨杆、利民、合垸、护丰、四千弓、创业、友谊、红卫、立农、永胜、水港、四新、南豆、永强、鱼场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印刷、针织等厂。盛产水稻、棉花、黄麻、油料。古迹有岩石场唐墓群和建于明代的明山草堂。全国劳模吴长江为明山头人。. |
青树嘴镇 |
乡镇概况 湖南省南县青树嘴镇地处洞庭湖腹地,位于县城南22公里处,东面背靠大通湖,西临沱江,北与县城接壤,南与益阳市大通湖区相邻。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8万亩,精养水面1.25万亩。常住人口4.6万人。该镇地势坦荡平缓,属典型的河湖冲积平原,土层松厚,土地肥沃。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无霜期266天,年平均降雨量1238毫米,水热同步,土地湿润。既适宜于稻、棉、麻、油、蚕桑及各类瓜果蔬菜如榨菜、辣椒、豆角、包心菜、东南瓜等农作物生长,又有利于各类淡水鱼、虾、河蟹、黄鳝、泥鳅及莲藕等水生物的繁育,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基本建设 该镇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南(县)胜(天)公路纵贯全镇,高等级水泥公路四通八达,千吨级内港码头雄视洞庭。大通湖与沱江常年通航,可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该镇基础设施建设颇具规模。近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我镇,兴建电力排灌站16处,装机容量2500千瓦。两大纵渠,十条横渠,构成水利网。居民居住成线,排灌分家,水旱无忧,连年丰收。今日青树嘴,已成为阡陌无斜,林荫掩道,村庄若市,园田如画的新农村。 该镇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业已形成粮、棉、麻、油、果、蔬、蚕、莲、畜禽、鲜鱼等十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主要有建筑、建材、纺织、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 |
厂窖镇 |
乡镇概况 厂窖镇位于南县西南边陲,三面环水,形如半岛,新建的茅草街大桥把隔河相望的下柴市乡、三岔河乡、茅草街镇、沅江的南咀镇连成一体,澧水对岸为安乡县安德乡和汉寿县的酉港镇、北与武圣宫镇接壤。解放前,厂窖属汉寿作新乡, 1955 年 4 月,厂窖由汉寿划归南县管理,与武圣宫合并成立南县新八区, 1956 年撤区并乡,独立成立厂窖乡, 1958 年 9 月撤乡并社,又与武圣宫合并为南红公社, 1961 年元月再次与武圣宫脱离成立厂窖公社, 1984 年 3 月改称乡。 1989 年 5 月撤乡改镇。全镇辖 23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管辖区域总面积 6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4000 亩,总人口 38320 人,其中农业人口 31566 人,居民大多为汉族。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日军于 1943 年 5 月 9 日从水陆进犯厂窖,杀害我同胞 3 万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厂窖惨案”,厂窖镇因此而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来,厂窖镇先后多次被国家、省、市、县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益阳市科普示范乡镇”、“益阳市科技兴村先进单位”、“南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县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 0737-5841105 农村经济 厂窖镇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粮棉麻油一直是该镇的主导农产品。目前全镇的粮食面积基本稳定在2万亩左右,其中双季稻0.8万亩,一季中稻1.2万亩,年产粮食1.4万吨;棉花面积1万亩,年产皮棉1.6万担;苎麻面积0.7万亩,年产苎麻1800吨;油菜面积2.2万亩,年产菜籽3300吨。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为适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稳粮棉、扩经作,重加工、活流通,攻养殖""的基本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避灾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使农业生产效益倍增。近年来共改造低产低洼田地1500亩,其中退田还湖1000亩,改种湘莲等水生作物500亩。. |
武圣宫镇 |
武圣宫镇位于南县西南边陲,东临藕池河西支,西傍松澧洪道,北与安乡县接壤。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总人口28405人,以汉族人口为主,辖22个行政村、1个养殖场和3个居委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6亿元,财政总收入87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889元。获得南县“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武圣宫镇有耕地面积34182亩,农业以生产水稻、棉花、苎麻、油菜为主,常年种植水稻2.1万亩、棉花7000亩、苎麻0.3万亩、油菜2万亩,年产粮食1.3万吨、皮棉1.1万担、苎麻8000吨、菜籽3300吨。近年来,镇政府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推广榨菜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榨菜之乡”。2002年,全乡冬季种植榨菜9400亩,亩产榨菜2000~2500公斤,创产值1000多万元。同时,该乡结合退田还湖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珠鱼混养,目前,全镇珍珠养殖面积已达1200多亩。 武圣宫镇有耕地面积34182亩,农业以生产水稻、棉花、苎麻、油菜为主,常年种植水稻2.1万亩、棉花7000亩、苎麻0.3万亩、油菜2万亩,年产粮食1.3万吨、皮棉1.1万担、苎麻8000吨、菜籽3300吨。近年来,镇政府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冬季农业,推广榨菜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榨菜之乡”。2002年,全乡冬季种植榨菜9400亩,亩产榨菜2000~2500公斤,创产值1000多万元。同时,该乡结合退田还湖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珠鱼混养,目前,全镇珍珠养殖面积已达1200多亩。 武圣宫镇地处南县西南,北与安乡县接壤,南与南县厂窖镇相连,境内主要有南武公路、同白公路、南阳公路和太白公路,武圣宫汽车站地处武圣宫南阳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客流量每天1000人次以上,与安乡县、益阳市、长沙市、岳阳市畅通有无。武圣宫轮渡站地处沿堤街,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长安号客轮(长沙-安乡) 经松澧洪道,每天两次停靠该站,客流量200人次以上。2002年,该镇投资150万元,修建了一条全长5000米的水泥公路,投入4万多元对南阳哑河公路进行了两次修复,禹贡、东美、天伏等各村共修筑长8公里的村级水泥路,基本构建了镇村两级公路骨架。. |
河坝镇 |
沙堡洲镇与河坝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河坝镇,并将大通湖渔场的行政职能剥离并入河坝镇,保留大通湖渔场企业性质,实现政企分开。 河坝镇位于湖南益阳南县。下辖: 430921121001 121 金山社区 430921121002 121 银河社区 430921121003 121 银海社区 430921121201 220 新山村 430921121202 220 老河口村 430921121203 220 新秀村 430921121205 220 新月村 430921121207 220 芸湖村 430921121208 220 芸洲子村 430921121209 220 芸景村 430921121210 220 芸象村 430921121211 220 芸美村 430921121212 220 三财垸村 430921121213 220 三源村 430921121214 122 三广村 430921121215 220 王家湖村 430921121216 220 王业村 430921121217 220 三兴村 430921121218 220 农五村 430921121219 220 农谷村 430921121220 220 农丰村 430921121221 220 农登村 430921121222 220 农乐垸村 430921121223 220 河万村 430921121224 220 河众村 430921121225 220 河一村 430921121226 220 河心洲村 430921121227 220 铭新村 |
金盆镇 |
南县辖乡。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成为县治。1956年建乡,1958年 金盆镇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6万。县城至西洲公路经此,有渡口。藕池河汛期可通航。乡政府驻麻河口,距县城16公里。辖麻河口居委会和铁芦巷、九百弓、千子红、全安垸、紫山河、全美豆、庆丰、东新、长征、六百弓、德和垸、冲口、银珠潭、全家铺、杨家洲、西口、新华、蔡家铺、高家洲、胭脂浃、沈家洲、金胜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砖瓦厂。盛产水稻、棉花、苎麻、桑蚕。 按照实施教育适度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以区为主的三级办学机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区一中首期扩建完成,并改造中小学危房3200平方米。卫生事业初步构建区镇村三级卫生网络,强化对医药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取缔无证诊所5家,处罚违规诊所9家。加强了对肺结核、血吸虫病人的救治,全区医疗救治水平逐步提高,区人民医院做大做强步伐加快。以村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区计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第一次进入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评估排队,并获省“计划生育模范县(区)”称号。有线电视的升级改造完成,河坝镇“夕阳红”艺术团成为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品牌。网吧清理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组队参加省市体育竞赛,取得较好成绩;特种水产养殖技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较快推广。老科协把培训农民与农事活动紧密结合,授课22堂,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资源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实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以植树造林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环境。加强了对污染源的治理,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得到有效遏制。 |
北洲子镇 |
北洲子镇原系湖南省十三大国营农场之一,于2000年8月改场建镇,隶属益阳市大通湖区。位于洞庭湖西岸,东临洞庭湖,南抵金盆和沅江,西接大通湖区机关所在地河坝镇,北界华容、南县。 北洲子镇水陆交通便利,北至岳阳的金华公路腹地而过,东西有至南县华容的河南公路,南北有至沅江、益阳长沙的十字沟中心公路。水路有向阳运河南通沅江至灵芝口到长沙港,北至岳阳经城陵机至武汉至上海。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开放兴镇、工业立镇、农业稳镇、稳定安镇”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镇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和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至今,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27亿元。 - 农业发展 北洲子镇农业调结构、保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棉花产业以富华、德星为依托逐步扩大,种植棉花1.5万亩。畜牧水产业以三星公司为依托,以朝天口、拦河坝两个禽畜交易市场为依托,充分利用湖子口隔堤,漉湖丰富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以龙河村野猫嘴养鸡场为龙头,蛋鸡、菜鸡、菜鸭和以长湖、向阳、科旺、民乐村为主的养猪业快速发展。粮食产业以口口香为依托,全镇种植粮食面积13310亩。蔬菜产业以天诚食品为龙头发展迅速。 |
南洲镇 |
乡镇概况 南洲镇地处洞庭湖畔,是湘北地区一颗璀灿的明珠,县治设于该镇。省道S204、S202线经过集镇与益阳、常德、岳阳三市相连,交通极为便利。总面积47.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80亩,总人口10万人,辖15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和1个渔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亿元,农业总产值4768万元,企业总产值7.66亿元,财政收入1653.2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84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1元。城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市场繁荣,商贸流通发达,市政建设不断改善,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该镇已跃居全市小城镇建设先进行列,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省、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市文明卫生县城”、“南县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村经济 南洲镇以生产棉、粮、油、鱼、蔬菜为主,农业在农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常年种植油菜1.5万亩、粮食1.26万亩、棉花1.25万亩,总产油1470吨、粮食5956吨、皮棉1200吨。蔬菜总产值达到1080万元。总产水产品900吨。出栏生猪19860头。 近年来,该镇适应“入世”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按照“稳粮棉、扩经作、攻养殖、重果蔬、深加工、活流通”的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在农业生产“提质、重效”上,改造中低产低洼地2000多亩,退田还河400多亩,改种湘莲等水生作物1000多亩。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建设七大生产基地,发挥农业科技园的示范作用,发展效益型农业,无公害蔬菜种植、优质果木栽培、草食性动物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农业、避灾农业、庄园农业加快发展。2003年,全镇种植早稻500亩、一季稻7000亩、晚稻700亩、棉花15600亩、油菜13000亩、苎麻500亩、果树1000亩、蔬菜3000亩。养殖常规鱼5000亩,发展特种水产3140亩,其中龙虾1500亩,珠鱼混养460亩,河蟹600亩,龟鳖、鱼混养480亩,网箱养鳝300亩。. |
中鱼口镇 |
中鱼口乡位于南县育乐垸境内东侧,北抵南洲镇,南与三仙湖镇接壤,西有南茅运河与游港乡分界依连,东临沱江与乌咀、沙港市乡隔河相望,属洞庭湖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四周高中间呈“锅底”状。全乡积雨面积79185亩,其中耕地48000亩(旱土19200亩、水田28800亩),养殖水面面积6400亩,有农户6674户、农业总人口26281个,辖19个村(场)、239个村民小组、4个渔场和1个居委会。县属棉麻总公司班咀轧花厂和南县六中位于境内。2002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财政总收入54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元。2000年以来,曾荣获全县“乡镇人大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获“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中鱼口乡是个以粮、棉生产及水产养殖为主的纯农业乡镇。粮、籽棉、油、麻常年产量分别为15000吨、1000吨、600吨、400吨,年总产常规淡水鱼为主的水产品2000吨,出栏生猪13000头,出笼鸡50000羽、鸭2000羽。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农业结构日趋合理,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湘晚籼11号、13号等优质稻,农杂62、湘杂棉3号等优质棉,湘杂油一号等优质双低油菜得到大面积推广;鳖、河蟹、黄牯鱼、珍珠等名贵水产品养殖初具规模,养殖面积达到2000多亩;逐步形成常东、常西2村西瓜种植,石码村瘦肉型生猪养殖,小南洲村牛羊养殖,建安村和曙光村速生杨种植等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种养格局。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117万元。2003年种植粮食 32800亩、棉花9000亩、苎麻3000亩、蔬菜2000亩、西瓜1600亩、速生杨400亩、牧草400亩、甘蔗、豆、薯类2000亩,养猪16000头、羊1000头、牛400头、鸡11万只、鸭2.2万羽,养殖水面6000亩,初步建成水产养殖、优质稻、优质棉、优质麻、瘦肉型猪养殖、牛羊养殖六大基地。 中鱼口乡是南县少数几个没有乡镇企业的乡镇之一。这与不断发展的乡域经济极不相适应。目前,中鱼口乡正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力争突破乡镇企业建设零的局面。. |
华阁镇 |
南县辖镇。1956年为华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4万。镇政府驻复兴港,距县城25公里。南注公路经此,汛期轮船可上溯县城,下达 ? 华容县注滋口。辖复兴港、复北街、华阁街3个居委会和增产、华北、复兴港、华红、向东、新鱼、汀头、德胜港、联华、天然港、裕阁、众福堂、白泥洲、东方红、华丰、华东、中岭、莲湖、老河、华南、丰城、新红、华民、杨家铺、华胜、光复湖、农科27个村委会。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居国内前列,盛产水稻、棉花、湘莲。乡镇企业有油毡、砖瓦等厂。. |
茅草街镇 |
茅草街镇是湘北地区有名的港口镇,近几年发展较快,请你谈谈茅草街镇今后的发展思路好吗? 周建国:茅草街镇位于南县南大门,是全国首批试点镇、省级重点投资镇,省道204、202线在此交汇,洞庭湖区澧水、藕池中支及西支、草尾河四水流经我镇,四季通航,目前,茅草街大桥、茅草街千吨深水码头正在建设中。近几年来,我镇加大招商引资、争资立项力度,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镇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茅草街镇将借市-会东风,抢抓机遇,着办打造湘北名镇。 我们今后发展的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落实三个加快"",""一个目标"",即充分利用茅草街大桥建设、千吨级码头建设、省水利厅对口办点的机遇,实施""工业立镇、商贸活镇、引资建镇、环境兴镇"",将茅草街打造成为具有田园风光、水乡特色的湘北名镇。""三个加快"",一是加快城镇发展步伐,协助市、县完成""南(南咀)、茅(茅草街)、草(草尾)群组规划"",茅草街经济大圈规划,加快我镇的前哨文化广场建设,运河人行道建设,汽车北站建设,5至8年内使城区面积从2.48平方公里扩大到16.85平方公里,人口由2.2万人增加到8万人 。二是加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湖南建材纸厂全面启动,重振茅草街大米厂,重组银光公司,搞活桥南大市场,开发港口仓储业,发展休闲旅游业。三是大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制止""三乱""行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三仙湖镇 |
南县辖镇。清光绪二十年(1894)辟市,1930年定名三仙湖,1953年升为县辖镇,1970年并入三仙湖公社,1975年复建镇,1985年三仙湖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9万。镇政府驻新民街,距县城24公里。有公路与益南公路相接,沱江汛期可通航。辖建设街、新民街、大码头、乐园桥4个居委会和均丰、咸太、调蓄湖、长虹、石坝、中奇、新联、光辉、均和、胜利、飞跃、小洲、德星湖、加庆、兴旺、太星、陈子湖、三洲、利群1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家具、皮革、建材等厂。盛产水稻、鲜鱼、湘莲。. |
麻河口镇 |
南县辖乡。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成为县治。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6万。县城至西洲公路经此,有渡口。藕池河汛期可通航。乡政府驻麻河口,距县城16公里。辖麻河口居委会和铁芦巷、九百弓、千子红、全安垸、紫山河、全美豆、庆丰、东新、长征、六百弓、德和垸、冲口、银珠潭、全家铺、杨家洲、西口、新华、蔡家铺、高家洲、胭脂浃、沈家洲、金胜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农机、砖瓦厂。盛产水稻、棉花、苎麻、桑蚕。. |
千山红镇 |
千山红镇位于湖南省 洞庭湖滨,原名国营千山红农场,2000年11月撤场建镇,隶属大通湖区。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北傍大通湖,东靠南湾湖军垦农场,南与沅江接壤,西与南县搭界。全镇总面积7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00公顷,精养面积650公顷。镇辖21个行政村、3个社区、2个企业、1个渔场,总人口2.8万,镇政府驻北汀社区。镇区文化、教育、医疗、金融及水、电、通讯等公共设施齐全,交通便捷,S202线贯通全境,直达长沙、益阳、常德、岳阳、武汉等地。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又好又快发展主题,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8308万元,同比增18.5%;实现财政总收入1397万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60万元,同比增长24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3108元,同比增长12%。 - 农业发展 2007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9780万元,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甘蔗、油菜、苎麻、生猪、鲜鱼等。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甘蔗基地、棉花基地、速生杨基地、蔬菜基地、珍珠养殖基地和稻田套养龙虾基地。 - 工业发展 工业立镇的步伐不断加快 该镇现有永兴糖业、天健木业、鑫源鸿冬南瓜加工厂、千山红棉麻公司、蟠桃宴葡萄酒厂、益和食品等6家规模企业,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100万元,其中:永兴糖业入榨工业蔗45600吨,实现产值4700万元;千山红棉麻公司加工皮棉2321吨,实现产值3205万元;益和食品有限公司全年加工龙虾57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天健木业完成投资1.2亿元,2007年下半年投产运行,年产密度板10万立方米;蟠桃宴葡萄酒厂成功实现第二次转让,已经投入生产。[2] |
乌嘴乡 |
乡镇概况 乌嘴乡位于南县大通湖垸内、藕池东支中游右岸,沱江与藕池东支交汇于此。该乡三面环水,东与大通湖相依,西南靠沱江大堤与南洲镇、中鱼口乡遥相呼应,北临藕池河与华容县北景港镇隔河相望,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中部呈“锅状”,属洞庭湖冲积平原。她是南县建治的发祥地。公元1895年,清朝政府建“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府治设在该乡。境内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全乡共有集雨面积1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8438亩,有农业人口35612人,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个渔场和1个农企综合场。县林科所和县职业中专座落境内。在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该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383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9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元。荣获2001年度南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度益阳市“抗洪救灾先进单位”以及2002年度南县计划生育、结构调整、党风廉政建设、人大、政协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农村经济 乌嘴乡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近几年来,该乡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按照“稳棉、扩麻、优化粮食品种;兴养、攻加、加快畜牧发展”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各项指标均有突破。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常年种植早稻0.9万亩、一季稻2万亩、棉花1.3万亩、苎麻0.7万亩,种植西瓜、冬瓜、南瓜等小宗作物2500亩,总产粮食3700万斤、皮棉5万担、苎麻58万斤、油料400万斤。狠抓全省畜牧养殖示范乡建设,目前全乡养牛6800头、羊6200只、驴2700匹,发展生猪4.8万头,人工种草2900亩,形成了以大堤沿线村为主的牛羊驴等草食牲畜养殖基地、以公路沿线村为主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以三新垸几个村为主的水产品养殖基地。 乡镇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日益深入,乌嘴乡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发展逐渐复苏。目前为止,全乡拥有各类企业266家,从业人员1290人,其中集体工业企业2家,即乌嘴蚊香厂和车木厂;集体施工企业1家,即乌嘴建筑工程公司;集体农业企业1家,由三新渔场、又东渔场、农企综合场组建而成;个体企业250家,主要有各类小型加工厂、机械厂等;私营企业10家,以又东高效渔业有限公司与湘家人食品有限公司尤为龙头。. |
浪拔湖乡 |
南县辖乡。1956年建乡,1958年属育才公社,1969年析置浪拔湖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4万。乡政府驻浪拔湖,距县城8公里。有公路通县城。辖浪拔湖居委会和白合洲、南宫渡、山桥、浪拔湖、朝晖、两太、沙湾、长缨、荣福、荣和、永太、金桥、太阳山、红星14个村委会。盛产水稻、梅花、湘莲、苎麻、蜂蜜。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工业有安瓿、砖瓦厂。为 ? 南县、 ? 华容县交界贸易集市。有春节舞龙习俗,为“民歌之乡”。境内太阳山有东汉、晋、隋、唐砖室墓群和隋唐杜湖墓群及唐代梨园遗址。著名民歌手潘之美为此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