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膳镇以原双丰乡、北大乡和南大膳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南大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南大膳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55个建制村,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南大膳(原南大膳镇人民政府驻地)。
南大膳镇下辖南丰、东荡、西南、南大河、中南、同丰、新南、同鹰、南洲、光明、义福、南郊、南湖、西湖、牛洲、六合、新湖、平湖、螺丝湖、晓乐、西良、西福、新跃等23个行政村、253个村民小组、1个南大社区居委会以及竹篙湖、南大等2个镇直渔场。2002年末总人口3.42万人(镇区人口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国民生产总值5.2亿元,财政收入810万元,粮食总产量17200万吨,农业总收入1043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718元,是年荣获沅江市“双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益阳市模范单位,南大镇计生协会被湖南省计生委评为“两争两为”模范协会。城镇建设获沅江市小城镇建设责任目标管理第一名。
2002年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立足市场引导,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前提下,突出发展乌鳢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乌鳢养殖面积达3550亩,套养鳝鱼800亩,年产量达7000吨,产值7800万元,并形成了饵料、喂养、冷冻、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乌鳢、黄鳝养殖已成为地方特色和支柱产业,被省科委列为“星火科研项目”。乡镇企业困中求进,有各类企业1160家,比2001年增加135户,从业人员3621人,乡镇企业产值比2001年增长12%,实现利润977万元,完成税费430万元。骨干企业南大建材厂生产的产品畅销市场,企业效益居全省砖瓦企业之首。南大纸厂、麻纺厂通过招商引资重新启动生产,2002年两个厂为国家增加税费110万元,安置社会劳力210人。小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投入资金2500万元,完成了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的居民住宅扩建工程,新建居民住宅15栋,改造了有线电视光缆线路以及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完成了高低压电力线路改造,架设照明路灯61盏,硬化镇区道路2万平方米,改造自来水厂日产水800吨增至2000吨。小城镇建设新增税费86万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600多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8.9万人 | 169.7平方公里 | 430981112 | 413000 | 0737 | 查看 南大膳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琼湖街道 |
琼湖街道:1、撤销万子湖乡、三眼塘镇和庆云山、琼湖2个街道,设立琼湖、胭脂2个街道;2、将原万子胡乡的8个村1个社区,原琼湖街道的4个村11个社区,原庆云山街道的管辖范围合并设立琼湖街道;3、将原琼湖街道的3个社区,原三眼塘镇的17个村1个社区成建制合并设立胭脂湖街道。 |
庆云山街道 |
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由原庆云山街道办事处和凌云塔办事处于2005年10月撤并组建而成。 庆云山街道 辖和平、义和、庆云山、书院、湘北、大桥6个社区居委会及白泥湖1个行政村,34个居(村)民小组。 辖区共有市直独立2级以上机构143个,有沅江纸业、恩泽公司、太阳鸟游艇、江钻木业等规模企业9家,辖区内的湘北市场是全市最大的农贸、经贸市场,白泥湖菜队是全市最大的蔬菜基地。 - 景点 境内有南宋岳飞部将牛皋栓过马的千年古樟,现树高26米,胸围5.3米,冠幅面积400平方米;有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的魁星楼(又名八角亭),楼高15米,全楼占地面积76.14平方米:有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的凌云塔,塔高33米,分七层八方。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49000人。 - 经济建设 近年来,随着沅江城市建设“东提西扩”战略的实施,庆云山街道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服务质量”为着力点,突出发展主题,团结和带领街道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求真务实,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一是对庆云山路、义和路、沿河路、港口路等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和亮化,为辖区经济发展提速铺路;二是着力发展民营经济,至5月份止,共引进项目10个,资金1750万元。三是财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劳务经济、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均已迈入全市的先进行列。 |
四季红镇 |
洞庭腹地,移民大镇——沅江市四季红镇,东北与大通湖区接壤,南靠七侠子乡,西临南湾湖。省道S212穿镇而过,镇上三纵一横,主干线使得该镇交通发达。 全镇耕作面积16435亩,向外租种地2.5万亩,人口17800人,下辖9村1街。 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精兵强将的四季红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经济主脉搏,狠抓文明主创建阵地,致力于和谐移民社会建设主旋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营企业,已取得显著成绩。2005年开始,该镇被沅江市农业局定为瓜类示范基地,其产品已获得国家农业部中南四县绿色农产品认证。水稻、棉花、苎麻、瓜类、黄鳝远销各地,以“四季红花玲腐乳食品厂”为龙头民营企业生产的腐乳享誉中华、远销港奥,木器加工厂生产的木线条,占领全国市场半壁江山,五星村村民刘洪刚经营的400亩黄鳝养殖地的产品销往韩、日,创收外汇。 当前,四季红镇人,秉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铆足了劲,共同富裕建新镇。四季红镇辖四季红、玉鹊、长征、先锋、阳雀洪、东风、红旗、安心、五星9个行政村和街道居委。2002年末总人口15330人,农业总产值45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800万元,财政收入58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00元,被评为全省学习“-”重要思想先进集体、全省税费改革先进集体、益阳市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益阳市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益阳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沅江市双文明建设模范单位和沅江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
泗湖山镇 |
泗湖山镇辖西河口、朱家咀、冯家湾、坪塘岭、光华、北港、泗湖山、星台、三洲咀、南竹脑、护华洲、石子埂、华田、莫愁湖、鲜鱼塘、鲜红、东红、中和、东林、东安、东波、八百亩、洞庭红、文林、重华、旗北、和平、西南、牛尾托、光复、群益、西华、双洲、长安等34个行政村,422个村民小组,有洞庭红、光复、幸福、双华四大渔场,总养殖水面1.1万亩,1个泗湖山社区居委会。全镇计税面积4492公倾,年上交国家税费615万元。2002年末总人口59787人,出生率8‰,工农业总产值54000万元,比2001年增长6.8%,其中农业总产值20500万元,工业总产值33500万元,财政预算收入1154.2万元,镇财政消赤减债77.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448元。是年被评为沅江市“双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和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林业工作被评为益阳市十佳林业站。 2002年,镇党委、政府始终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夯实基础,善谋实干,制定并实施了“5 4 3 2 1”工程。即:落实五大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财务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企业体制改革。实现四个转变:观念的转变,作风的转变,民风的转变,经济状况的转变。突破三个难点:突破农业产业结构的难点,突破抗灾能力脆弱的难点,突破镇村两级财务困扰的难点。主攻两大产业:主攻农业的种、养殖业,主攻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个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消赤减债、创建“双文明”单位。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实践,成效显著,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16个,实施和完成各类改革12项,精简各类行管人员68名,盘活国有资产110万元,减少非生产性支出16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170多万元,较2001年人平减少30元,实现镇村两级消赤减债127万元。同时,先后投资180万元,疏浚了48华里镇属主干渠,改造了7处危桥和12处节制闸,加高加固一线防洪大堤3600米;投资58万元,维修改造了4所镇中学,4所村小学和3所镇中心小学,改善了教学条件。结合村级换届选举,调换支书15名,净调减村委人员35人,增强了基层政权的活力,使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发挥。. |
南嘴镇 |
南嘴镇下辖百家沟、鲤鱼塘、周家村、张家村、南嘴村、东村、西村、伍家嘴、廖家村、羊婆村、余家村、鸡婆村、芭蕉村、张家坪、双塘村、花塘村、创立、创业、创新、创建、创举21个行政村和渔场、渔村、1个新南居委会、165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20594人,出生率8.4‰;工农业总产值16100万元,财政收入44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400元,是年财政工作荣获湖南省“双文明”单位。驻镇单位有金太阳纸业公司、湖南省第一监狱、沅江化学厂、湖南省粮食储备库和益阳市石油储备库。 2002年镇党委、政府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一改二扩三调”具体实施方案,改良柑桔品种,扩种黄花、瓜果面积,调整水稻种植、渔业养殖和特种养殖。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片、村干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的方式,促进方案的实施。柑桔产量9200吨,产值640万元,黄花产值40多万元,其他瓜果产值250万元。渔业水面增加网箱600只,产量130吨,增产100多万元,珍珠养殖10万个,产值达50万元。 2002年该镇所辖目平湖垸的创立、创业、创新、创建、创举等五村和渔场被国家纳入移民搬迁单位。共搬迁1063户,3359人,建移民楼15栋,住房265套,增加商业门面98个,楼位设型漂亮,质量标准较高。 2002年农业税费改革0完成,农民减负50万元,人均负担由140元降至110元,全年完成各类税收182.6万元。另外,偿还基金会贷款13万元,撤并小学3所,中学1所。村委班子顺利换届,新上任13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基本实现年轻化、知识化。. |
新湾镇 |
新湾镇下辖柏村、明月、龙山、毛田、新湾、北洲、南洲、古楼、沙湾、洪家嘴、杉合、大冲、兰花、丽园、杨阁老、茶关、葵花等17个行政村和沅南、康复、振兴3个居委会,144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22889人,有非农业人口1494人,人口出生率8.35‰。工农业总产值1.3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559万元,粮食产量达到5146吨,水果产量8748吨其中柑桔产量8365吨。财政收入47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431元。2002年度被评为沅江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一类单位、党管武装先进单位。 2002年,镇党委、政府把优化经济建设环境,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工作重点,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两手抓,两促进的办法,一手抓环境的优化,促进民营、私营企业的发展,一手抓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施了“山上改柑桔,山中扩黄花,山汊养珍珠,山外植杨树”的结构调整方针。山上改良柑桔品种1500亩,新扩黄花1000亩,饲养800亩,利用湖洲植六九杨8000亩。年末,新发展民营企业9家,总投入550万元,如创亿牛业有限公司、古楼再生纸厂等企业创税近20万元。境内有杨阁老和新湾两个集镇,均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年成交额988万元,2002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800万元。旅游资源较丰富,有-、赤山森林公园等多处旅游景点。 2002年,全镇0完成税费改革,农民减负135万元,人均负担由169元降至95元。全年完成各类税收213万元。农网改造顺利进行,整改线路255公里,新增变压器30台,降低平均电价每度0.39元。村委班子全面进行换届调整,精简人员15人。教育布局调整实现并校减员,撤并学校6所,教师分流38人,现有小学10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3377人,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茶盘洲镇 |
茶盘洲镇下辖双华、南洲、幸福、北闸、东堤、镇郊、渔坪、花果山、宏武、永丰、新湖、玉竹、鹅洲、苏湖头、南港、东湖、创新、新华、合兴、红旗、柴洲包等21个行政村和人民街、建新街、南洲街、港口街4个居委会。2002年末总人口25750人,其中镇区非农业人口1.12万人,人口出生率6.21‰。农业总产值584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8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578万元,财政收入72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800元。是年荣获湖南省防汛抗灾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镇党委、政府把理顺撤场建镇后的管理机制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局管理为主的水管站、交管站、国土所、联校、中心医院已顺利交接,房管所完成了编职分流,农电站理顺了代管关系,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倾斜,为1358名原农场企业职工解决了劳动社保问题,为251户生活困难家庭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镇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镇属工业企业15家,固定资产5040万元,从业人员2760人,其中年产纸1.5万吨的造纸厂和日榨甘蔗800吨的糖厂为国家中二型企业,全镇已形成以造纸、制糖、建材、机械制造、麻纺为骨干的工业格局,工业产品有双胶纸、白沙糖、红砖、小型水泵、精干麻绒等。200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8130万元,同比增长18.7%。全年约有7800人次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近7000万元。引进外资30万元,植树14万株,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计划生育工作跨入沅江市计划生育系统的先进行列。文教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有中学1所、小学5所,在校学生3413人,联校投资50万元新建了四个实验室、添置了体育设施,镇中心医院有病床50张,医务人员117人,中心医院投资20万元修缮了门诊大楼、添置了医疗设备,该镇建有一个电视台,具备无线发射和有线差转功能,可自播新闻、自办节目。堤防建设进一步加强,2002年完成堤防压浸加固工程土石方15万方。. |
南大膳镇 |
南大膳镇以原双丰乡、北大乡和南大膳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南大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南大膳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55个建制村,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南大膳(原南大膳镇人民政府驻地)。 南大膳镇下辖南丰、东荡、西南、南大河、中南、同丰、新南、同鹰、南洲、光明、义福、南郊、南湖、西湖、牛洲、六合、新湖、平湖、螺丝湖、晓乐、西良、西福、新跃等23个行政村、253个村民小组、1个南大社区居委会以及竹篙湖、南大等2个镇直渔场。2002年末总人口3.42万人(镇区人口1.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国民生产总值5.2亿元,财政收入810万元,粮食总产量17200万吨,农业总收入1043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718元,是年荣获沅江市“双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益阳市模范单位,南大镇计生协会被湖南省计生委评为“两争两为”模范协会。城镇建设获沅江市小城镇建设责任目标管理第一名。 2002年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立足市场引导,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前提下,突出发展乌鳢为龙头的特色养殖,乌鳢养殖面积达3550亩,套养鳝鱼800亩,年产量达7000吨,产值7800万元,并形成了饵料、喂养、冷冻、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乌鳢、黄鳝养殖已成为地方特色和支柱产业,被省科委列为“星火科研项目”。乡镇企业困中求进,有各类企业1160家,比2001年增加135户,从业人员3621人,乡镇企业产值比2001年增长12%,实现利润977万元,完成税费430万元。骨干企业南大建材厂生产的产品畅销市场,企业效益居全省砖瓦企业之首。南大纸厂、麻纺厂通过招商引资重新启动生产,2002年两个厂为国家增加税费110万元,安置社会劳力210人。小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投入资金2500万元,完成了以农贸市场为中心的居民住宅扩建工程,新建居民住宅15栋,改造了有线电视光缆线路以及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镇区完成了高低压电力线路改造,架设照明路灯61盏,硬化镇区道路2万平方米,改造自来水厂日产水800吨增至2000吨。小城镇建设新增税费86万元,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600多人。. |
黄茅洲镇 |
黄茅洲镇以原志成乡和黄茅洲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茅洲镇的行政区域,新的黄茅洲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50个建制村,总面积121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塞波嘴(原黄茅洲镇人民政府驻地)。 黄茅洲镇下辖晒袍咀、子母城、群利、泽群、双红、城东、前进、艳阳红、永和、高丰、民乐、河心洲、黄茅洲、星火、长青、蓼丰、民主、洞庭滨、红垦、同乐、蓼新、蓼花、新洲、柳树坪、保丰、保胜26个行政村,一个塞波咀社区和卫星湖、五四、长湖三个村级渔场,293个村民小组。大通湖区水管会、黄茅洲船闸、市二人民医院、沅江三中及沅江北部电信中心大楼位于镇境。2002年末总人口41270人(其中农业人口34102人),出生率7.64‰;农业总产值788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9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78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98元。是年荣获沅江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2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把优化环境,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地方经济摆在工作的首位。在优化环境方面,党政领导带头主动无偿帮助企业办理报批手续、招揽信息、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及时为企业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企业改制方面,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得,不求虚荣,但求实效的原则,重点对沅江二麻纺厂进行了破产改制,以710万元整体出让给岳阳洞庭麻纺厂,新组建了洞庭士达纺织公司。镇内工业门类较多,已逐步形成以麻纺、电线电缆为主,预制购件、木材加工、印刷品、大米加工为辅的工业体系。苎麻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全镇2.7万亩苎麻已基本形成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年产优质苎麻5000吨。全年招商引资近3000万元,其中士达公司达2000万元、金宇公司300万元、荣信公司120万元、南宏公司600万元。 2002年,全镇0完成税费改革任务,减负总额达200余万元,亩平减负50元,人平减负49元。完成村委班子换届调整,新上任6人,平均年龄下降4.5岁,文化程度均达初中以上。. |
草尾镇 |
草尾镇以原熙和乡、大同乡和草尾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草尾镇的行政区域,新的草尾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53个建制村,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再附垸(原草尾镇人民政府驻地)。 草尾镇下辖胜天、乐天、四富、向阳、幸福、南岳庙、福东、福民、福西、立新、西湾洲、新征、乐华13个行政村和新建、振兴、共和、光明、民生五个街道居委会,69个市属镇直单位,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大型合资企业通威饲料有限公司位于镇境。2002年末总人口31069人,出生率7.08‰;农业总产值546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949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5600万元,财政收入67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636元,完成工商各税295万元。是年荣获沅江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一类乡镇,社会治安、税费改革、财政消赤、民政司法等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镇党委、政府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调整农业结构,深入开展企业体改,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优质农业、庄园经济和特种养殖业。种植优质粮优质麻、优质棉25000多亩,发展非洲黄牛、黑山羊等草食动物和水鱼、才鱼、珍珠等特种养殖大户130户,发展种植面积50亩以上庄园式农业大户30多户。在12家镇、街办企业开展以股份制重组为主的经营体制改革,集体企业产值由2001年的2000万元上升到2400万元。同时,采取政策启动、典型带动等举措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全镇发展私营企业103家,私营个体户2004户,从业人数8000多人,私营工商业总产值达4.7亿元。 2002年,全镇0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减负59.5万元,亩平负担由106.3元降至85.4元,人平负担由174.2元降至128元,全年完成各种税收538万元,镇财政全面实现消赤为盈。发放生活补贴29.7万元,为176户五保户解决了生活温饱,为945名下岗职工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投资61万元,新建中学电教室两处,改造中小学教学楼13栋,改危面积2200平米,完成了教育布局调整,撤并农村小学5所。投资1300万元,狠抓了城镇建设,改造旧街1.2万平方米,新增变压器4台,更新高压线3000多米,架豪华路灯100盏,建垃圾池20处,设垃圾箱20个,改造旧房84栋,吸进外资2100万元。. |
阳罗洲镇 |
阳罗洲镇以原七子浃乡、阳罗洲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阳罗洲镇的行政区域,新的阳罗洲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35个建制村,总面积97.8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阳罗洲(原阳罗洲镇人民政府驻地)。 阳罗洲镇下辖宝和、南湖、胜利、一里程、新民、汀头、增积、新成、跃进等9个村和向阳湖渔场、永兴社区居委会。2002年末总人口17117人,出生率6.89‰;农业总产值957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14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0710万元,财政收入50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38万元,荣获沅江市“六个好”乡镇党委,水利建设,城建城管,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镇党委、政府把立项争资、招商引资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采取盘活土地资产,以地生财,聚财建镇等措施,投入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了道路整修、渠道疏浚、桥梁涵闸和旧房改造,兴建了面积为4950.7平方米的永兴农贸场,完成了镇区电力低改,有线台的网改和光缆铺设。镇内建有1个电信基点站、1个移动基点站、1个联通基点站,开通程控电话2100多门、手机1800部。 2002年,镇党委、政府坚持“立足农村,围绕农业,服务农民”的要求,大力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科技示范户500多户,重点扶持阳罗西瓜产业,阳罗西瓜享誉全市。2000亩早熟西瓜获纯利300多万元,全镇0完成了税费改革,农民减负45万元,全年完成各类税收210万元,全镇有2所初级中学,5所小学,在校教师146人,推行全员竞聘上岗,高中升学率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 七子浃乡下辖七子浃、新阳、资年、东豆口、梅南、吕丰、俩仪、梅子塘、芦湖、大中、大友、普丰、卯丰、卯酉、永富、土包、芦沙、新隆、新村、富南、腰港、富强、兴旺、兴丰、兴介、兴乐等26个行政村和鹭鸶湖、五四2个渔场,319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34345人,其中农业人口33240人,出生率9.7‰;工农业总产值1427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800万元,财政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634元,是年荣获沅江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模范单位。 2002年,乡党委、政府狠抓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突出发展了种养业和二、三产业。经济作物以水稻、棉花、苎麻、油菜、湘莲、芦苇为主,其中粮食总产量28850吨。. |
共华镇 |
共华镇以原白沙乡、新华乡和共华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共华镇的行政区域,新的共华镇辖3个居委会、48个建制村,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黄土包(原共华镇人民政府驻地) 共华镇下辖黄土包、共华、团湖洲、永红、谭家岭、朝阳、东合、东湖、漉溪湖、足华洲、东浃、东成、定华、鱼口、华兴、内洲、蒿竹湖、新天、新港、新红、富足等21个行政村、新港、朝阳2个渔场和创业场、苗圃场2个种植场及一个街道居委会。沅江市属紫红洲电排、第二职业中专位于镇内,沅茶公路穿过镇区。2002年末总人口30648人,出生率6.8‰,农业总产值1.9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468元。是年获益阳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计生工作先进单位,沅江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单位,民政、财政、税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2年,镇党委、政府励精图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三化进程,采取了党政领导分片包干办点、-镇长现场办公制度,设立镇会计结算中心,实施村账、部门财务统归财政管理,推行一站式收费和一条龙服务,全年共削减行政审批事项34项,清退各种乱收费15万多元,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镇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2002年,镇农业率先引进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压粮、稳棉麻,扩大畜牧养殖”的高科技农业之路。全镇农业产业化程度达65%以上,农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亩平增收200元以上,人平增收50多元。同时,全镇建立了各种农业种养协会20多个。其中发展养鸭户1196户,养鸭10多万羽,养鸭使600多户年收入上万元。东成村农民刘时勋在全市办起了第一家万羽肉鸭养殖场,年收入上十万元。 2002年,镇企业深化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法人代表制度。企业引进外资400多元,引入高科技项目3个,更新企业生产设备50%,企业产值翻番,达400多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使230多户农村特困户脱贫。镇船挂机厂的“胜-”产品远销越南、朝阳、泰国、菲律宾及许多非洲国家。. |
胭脂湖街道 |
胭脂湖街道:撤销万子湖乡、三眼塘镇和庆云山、琼湖2个街道,设立琼湖、胭脂2个街道;2、将原万子胡乡的8个村1个社区,原琼湖街道的4个村11个社区,原庆云山街道的管辖范围合并设立琼湖街道;3、将原琼湖街道的3个社区,原三眼塘镇的17个村1个社区成建制合并设立胭脂湖街道。 |
万子湖乡 |
万子湖乡是全省唯一的专业渔业捕捞乡,下辖万子湖、加禾、明朗山、莲花坳、白沙湖、小河咀、管竹山、澎湖等8个村和船厂,37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10504人,其中农业人口6292人,非农业人口4214人,渔农业总产值496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0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57亿元,财政收入389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2750元。是年被评为沅江市“双文明建设模范单位”和计划生育、税费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乡党委被评为沅江市“六个好乡镇党委”。 2002年,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民营经济、湖洲开发、旅游和网箱养殖。全乡集体企业全部完成改制转为民营,现有民营企业788家,固定资产1.7亿元。开发湖洲2900多亩,湖洲植树29万余棵。全乡有专业渔民1588户,捕捞船只2444艘,机具2217台,渔网业置总值3000多万元。网箱养鱼已成规模,2002年发展网箱1808口,并向名特优新品种发展,产值2200万元,年网箱养鱼增加纯利200万元。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全乡有600多家个体工商户从事运输、加工、服务行业。发展旅游潜力较大,小河咀、莲花坳、白沙湖建起了“渔家乐”、“农家乐”,成为休闲、娱乐、钓鱼于一体的“休闲岛”。 2002年全乡0完成税费改革,全乡农民税费负担为30万元,比2001年减少33.8%。村支两委班子顺利换届,4个村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 |
南洞庭芦苇场 |
南洞庭芦苇场隶属于益阳市 沅江市,撤并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设立南洞庭芦苇场。南洞庭芦苇场总面积100.3 南洞庭湖芦苇场在湖南省的位置2平方公里,总人口9441。东南湖芦苇场下辖五花洲、徐家岭、车子歧、永胜、东头咀等5个管理区和大码头1个行政村,另有新沙洲、东南洲、野鸡坳、大山岭、曹家岭、黑泥洲等6个樵业管理站和林业管理站、水利会、职工医院、工贸公司、学校、邮电所、农电站、派出所等8个场直单位。沅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位于场境。2002年末总人口8624人,人口出生率7.34‰农业总产值2651万元,国内生产总值4304万元,财政收入69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280元。2002年,东南湖芦苇场被益阳市委、市政府评为“防汛抗灾先进集体”,被沅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场党委被0沅江市委评为“六个好乡镇党委”。[1] - 农村建设 2002年场党委、场部把挖掘湖洲潜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盘活工业存量资产,固垸安民作为工作重点。湖洲投入共81万多元,其中完成土方25000多方,开沟2000多米,飞机治虫2万亩,开河8000多米,完成土方9万多方,维修站屋4处,除藤4000多亩,改善了苇田生产条件。同时,积极引导支持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种养殖,共发展甲鱼养殖户28户,鳝鱼养殖户2户,黑山羊养殖户5户。将原东南湖纸厂部分厂房设备进行了租赁,变闲置为利用,场办工业有了新出路。2002年该场干群克服垸堤长、堤身薄、任务重的困难,千方百计组织资金,完成大堤培修土方10多万方,取得了防汛抗灾胜利。2002年,场党委、政府把优化经济建设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作为工作的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樵业立场、以德治场、民营兴场、科技强场”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湖洲生产潜力,湖洲开沟沥水投资20多万元,湖洲荒山荒浃、荒滩植树造林9000多亩,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澎湖潭垸垸内耕地40公倾,种植苎麻、棉花、水稻、油料等作物,家庭小养殖,捕捞业发展较快,创产值16.7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1%。为解决垸内交通,通讯设施困难的问题,在垸内修建了一条长4800余米,宽3米的砂石公路;并与益阳移动公司联系,由移动公司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移动通讯塔。积极开展创“十星”级农户活动,2002年,共评选出“十星”级农户28户,刘进波等4户被评为“致富示范户”。场机关及在岗工作人员均按德、能、勤、绩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查,实行末位淘汰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 教育发展 2002年,该场按时完成财政上交248万元,地税2.5万元,国税9.07万元,偿还各类老欠款80多万元。投资8万多元对学校危房进行了改造,修建了学校花园,改善了办学条件。2002年下学期开学初,场部制定了保学控流规定,拨款2000元解决了一些特困生入难的问题,保证了无一学生流失。 - 下辖机构简介 南洞庭芦苇场下辖澎湖潭管理区、明月管理站、加兴管理站、深水洲管理站、撂刀口管理站,全场湖洲水域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93人,出生率8.9‰。樵业总产值195万元,农业总产值76万元,完成财税上交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消赤18万元,是年荣获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综合执法先进单位称号。[2] |
漉湖芦苇场 |
漉湖芦苇场隶属于益阳市 沅江市,2002年末总人口8310人,其中 漉湖芦苇场在湖南省的位置在岗干部职工130人,人均纯收入3200元。全场辖河、湖、洲、浃总面积23万余亩,常年芦苇产量在10万吨左右,产品远销鄂、赣、鲁、豫、苏、粤等省市。国民生产总值达4560万元,是东南亚最大的芦苇生产地。场部设在合兴洲幸福垸内,属大通湖重点垦区。幸福垸积雨面积6400亩,系1970年冬修建。[2] - 地区发展 2002年场部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先后有金叶食品厂、顺安实业公司、芦林腾飞公司注册落户,安置下岗职工320名。垸内田园化建设、绿化建设是全国先进单位,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场2千余户已装程控电话1200多门,拥有800多台手机。 - 下辖机构 漉湖芦苇场下辖合兴洲、柴下洲、屈家潭、兴隆、武岗洲、东湖脑、下塞湖、渔业8个管理区,一个湖洲总站管理合兴、兴隆、下塞湖、东湖脑、渔业、龙潭沟6个专业芦苇站,一个芦苇科技站,场直属单位有林业管理站、电力管理站、职工医院、垸内综合管理办公室,以及有水利管理站、派出所、漉湖联校、湘航漉湖客运站、航道局漉湖航标站、沅江信用合作社漉湖分社等6个驻场单位。[1] |
经济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南益阳沅江市。下辖: 430981403001 111 实竹社区 430981403002 112 青年坝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