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设赤石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27公里。面积66.3平方公里,人口1.7万。乡政府驻三望坪。1803省道经此。辖赤石、栗坪、曹田、白水、下涟、平光、下欧、广江、白清、三合、五四、渔溪、塘背、长城岭14个村委会和赤石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锑矿、煤矿和高岭土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万人 | 66.3平方公里 | 431022212 | 423000 | 0735 | 查看 赤石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关镇 |
位于宜章县城关镇,原为宜章女子学校。1928年1月,-、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队伍,由广东折回湖南,在此举行了“年关-”,建立了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苏维埃政府,并把部队改编,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旧址为四栋两层建筑物的四合院,一栋在坪东,一栋在坪西,相互对峙着。中坪北面原有一栋简易楼房,楼下有两耳房和一厅堂,中厅是起义指挥部及-、陈毅等的住房,两侧为红军战士营房。1979年对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按原貌作了复制陈列,现已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于一九二八年一月,由粤北转移到湘南地区,在湘南特委和宜章、郴州、资 兴、永兴、耒阳等县县委及农军的有力配合下,于宜章发动“年关-”,占领宜章县城。 接着北上攻占郴州,革命烈火迅速蔓延到湘粤边十余县的广大地区,参加起义的群众达几十万人,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 7师和两个独立团,在郴州建立了湘南工农民主政府。 1972年南昌起义后,-、陈毅率部直奔湘南,1928年1月12日领导了著名的“宜章年关-”,不费一枪一弹智取了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智取宜章的时间,正是旧历年的12月20日,离“小年”只有4天,离“大年”也只有10天。所以又称之为“年关-”。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次起义,在原起义指挥部设立了纪念馆,馆内陈设了当时起义军使用的梭镖、鸟铳、大刀、步枪等武器和当时使用的臂章、公章等文物及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系统地再现了当年起义部队的英勇献身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是新时代我们开展革命题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
白石渡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近城乡,1950年属近城区,1956年置白石渡乡,1957年设镇,1966年改红岩镇,1982年复设白石渡镇。位于县境东部,东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7公里。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1.5万。镇政府驻白石渡。京广铁路、1803省道经此。辖解放、兴星、大塘下3个居委会和白石渡、车湾、新车、高龙桥、蔬菜村、金钗坪6个村委会。有汽车修理、酿酒、建材、机电、耐高温特种材料等乡镇企业。风景名胜有丹霞地貌。. |
杨梅山镇 |
平和乡和杨梅山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杨梅山镇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属赤石区,1956年设杨梅山乡,1958年并入赤石公社,1961年析置杨梅山公社,198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19公里,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4万。镇政府驻高枧。省道1803、京广铁路白杨支线经此。辖枧坪、鸭婆蛋、高枧3个居委会和粮背岭、杨梅山、香花、富里坪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家具厂、水泥厂。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煤矿在境内。. |
瑶岗仙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为赤石区,1957年始设瑶岗仙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9万。镇政府驻上坪坳。通公路。辖建新、永红2个居委会和瑶岗仙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钨矿、炼砷厂等。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建有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瑶岗仙钨矿。. |
梅田镇 |
梅田镇与麻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梅田镇 梅田镇地处宜章县西南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3.1万人。 我镇具有资源、交通、区位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钨、锰等多种矿产资源,素有湘南“煤乡”、“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煤炭蕴藏量逾8000万吨,年产煤达100万吨,所产优质白煤畅销湖广各地。现境内有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及所属一矿、二矿、六矿等企业从事煤炭资源开采。同时,湘南氮肥厂、宜章县氮肥厂也随之发展起来,现镇区有省、市、县属企业、机关单位86个,从业人员达3万人。梅田镇水陆交通方便,全县最大的武水河流经全境,省道1803线南北贯穿,县道梅麻、梅新公路东西辐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坪梅铁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内设有梅田、栗坪两个最大的火车站,通过即将动工兴建的宜连一级公路南下广州,可朝发夕至。我镇因独特的区位而成为宜章县西南7个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并与广东对接而成为全县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大优势的充分利用以及全镇人民的开拓进取,促进了我镇经济的飞速发展。 工商各业非常发达,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出,形成了煤炭、运输、铸造、养殖四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足,农民年平均纯收入过4110元,全镇财政收入过1500万元,各村(居)集体年纯收入均过20万元。我镇以强劲的经济实力获得省“百强镇”和市“乡镇企业明星乡镇”、“市农村经济十强乡镇”等荣誉称号,发达的经济推进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水、电、路、通讯、街道等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镇城区面积达9.1平方公里,无洪水、供电、排污之忧。教育、卫生、市场、治安等城镇各项功能完备。现我镇市场活跃,年市场交易额达5亿元。 现我镇已成为区位优势、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市场活跃、经济繁荣、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城镇。. |
黄沙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黄沙乡,1950年属黄沙区,1956年复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与广东接壤,距县城36公里,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3万。镇政府驻黄沙圩。107国道、1803省道经此。辖黄沙居委会和大黄家、黄沙溪、新坌、水源山、沙坪、堡城、晓夏街、较场坪、蔡家、五甲、大元、新桥、畔田、石头寨、岭背、大凤、蓝钟、上章銮、下章銮、曹家坌、麻湖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鞭炮厂、水电站、建材厂。. |
迎春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黄沙乡,1950年属黄沙区,1958年改黄沙公社,1968年更名迎春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2万。镇政府驻太坪圩。1803省道过境。辖碕石、太坪圩2个居委会和山上、鹧鸪坪、东冲、光明、欧联、大坪、桐木坑、高梁下、畔头、金朝山、大津、周家等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花炮厂、水电站。纪念地有承启学校、玉公祠。社会活动家彭邦栋、红军将领李赐凡、中华女杰彭儒出生于此。. |
一六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笆篱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8年设一六公社,1961年更名天塘公社,1984年改一六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66.4平方公里,人口3.5万。镇政府驻一六圩。107国道和坪梅铁路过境。辖一六居委会和一六、北岸、观音寺、红庙脚、石街头、廖家、香口、河边洞、水潮坪、水北岸、指背岭、坪家塘、沿河、寨上、宝塘、塘尾、栏杆岭、杉木山、百堆、上白家、下白家、十三户、姚家、汤湖里2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鞭炮厂和煤矿、锰矿、金矿。. |
栗源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栗源乡,1950年属栗源区,1956年复置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改乡,1995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东、南、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万。镇政府驻复源。坪梅铁路、107国道经此。辖复源、栗源2个居委会和游宰冲、坛斗、石竹、龙沙坪、留览、石波潭、甘棠湾、四合、椅子岭、塘岭、长田、老王冲、旗山下、径口、塘其冲、老坪山、新坪山、口路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厂、硅厂、电站、采石场。是红军将领陈东日,解放军高级指挥员陈光出生地。. |
岩泉镇 |
宜章县辖镇。1949年属栗源乡,1950年属栗源区,1956年置岩泉乡,1958年改栗源公社,1961年析置岩泉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1万。镇政府驻岩泉圩。107国道、京广铁路坪梅支线经此。辖岩泉居委会和东河、西河、白洋塘、胡家、洞江寮、马头庙、枫木塘、筲箕塘、东岸、郭家、竹渚、毛坪头、周家湾、上田、孙家、才口窝、盐冲、东口洞、沙溪、小河、红桥2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鞭炮、竹席、建材、肉食加工等厂。岩泉圩为湘南第二大农贸市场。是红军将领胡少海出生地。. |
城南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近城乡,1950年属近城区,1958年设城南公社,1961年分设城南、城西两个公社,1964年合并为城南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部,南与广东省接壤,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3.1万。乡政府驻古背岭。107国道、1803省道经此。辖西门、罗家山、樟涵、寿福、曹家、廖家湾、南湾、上蕉、下蕉、塘园、五都岭、罗家灌、吴家、黄土山、成家村、黄岑、法堂、新田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石材、水泥、铸钢等厂。是明代户部尚书邓庠,红军军级政治机关负责人杨子达、解放军将领杨绍良等人的出生地。. |
浆水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白沙乡,1950年设白沙区,1956年改浆水乡,1958年属梅田公社,1961年析置浆水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2.4公里,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2.1万。乡政府驻水口。京广铁路坪梅支线、1803省道经此。辖水口、大地岭、上源头、茅栗、锁石、龟炎、夏洛、新车坪、浆水、偏溪、洛阁、塔塘、杉树山、新华、温塘坳15个村委会和浆水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石材、竹木加工厂。境内有广东省梅田矿务局三、四矿。. |
长村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黄沙乡,1950年属黄沙区,1956年置长村乡,1958年并入黄沙公社,1961年析置长村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5公里,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1.4万。乡政府驻长村圩。坪梅铁路经此。辖大井、镇兴、长村、唐家寮、石山、长启、东溪、华石、千家岸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煤、锰等矿。. |
东风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黄沙乡,1950年属黄沙区,1956年设复兴乡,1958年并入黄沙公社,1961年析置复兴公社,1966年更名东风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西与广东省接壤,距县城42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政府驻贺家。107国道过境。辖笠头、贺家、台霄、竹梓塘、菜子冲、石江、水尾、元壁、龙江口、杨桐江10个村委会和东风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造纸、水电、建材等业。风景名胜有元壁水楼、水尾出水洞。. |
天塘镇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笆篱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设天塘乡,1958年属一六公社,1961年析置天塘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2.5万。乡政府驻肖家冲。107国道过境。辖龙塘、三联、肖家、孟家、天塘、田尾头、猴子冲、仁洞、山背、柞树下、满塘、南冲、林家牌、樟门塘、罗轸、新民、谢家、走马丘、太平山、黄土坡20个村委会和天塘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加工场、茶场、机砖厂。是解放军高级将领张际春出生地。. |
莽山瑶族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笆篱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设莽山瑶族自治乡,1958年合并莽山林场,1961年设莽山公社,1982年改莽山瑶族公社,1984年改莽山瑶族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48公里,面积248平方公里(包括莽山林场),人口0.7万,瑶族占60%。乡政府驻永安。通公路。辖永安、西岭、黄家洑、钟家、刘家、塘坊、道洞7个村委会和莽山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硅厂、竹席厂、电站。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 |
笆篱镇 |
白沙圩乡和笆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笆篱镇 宜章县辖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设笆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1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政府驻峙冲。通公路。辖邱家、范家、归塘、岩英山、戴家、黄土岭、平原、联原、车田、尖角山、东风、叶山背、五斗冲13个村委会和峙冲、笆篱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除传统的制革业外,还有棕(竹)加工、鞭炮、造纸等厂。. |
关溪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笆篱乡,1950年属笆篱区,1956年设关溪乡,1958年改笆篱公社,1961年析置关溪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东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32公里,面积55.4平方公里,人口1.6万。乡政府驻关溪。京广铁路坪梅支线贯穿全境。通公路。辖关溪、陈曹尹、余家、谭吴宁、沙市、塘下岭、锡塘、高山、狗牙洞、石窝塘、塘窝里、马头下、鲫鱼塘、栗木、黄泥墩、鲁塘16个村委会和关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水泥厂、家具厂、棕制品厂。坪石矿务局二、三矿在境内。. |
长策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属赤石区,1958年属赤石公社,1961年更名长策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81.7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新屋。通公路。辖新坪、上坪、中坪、下坪、羊坦、陈家塘、新屋、老屋、田僚、回田、严廊、前进、向阳13个村委会和长策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电站、煤矿、硅铁矿。. |
里田镇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属赤石区,1956年设里田乡,1958年并入赤石公社,1961年析置里田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南与广东省接壤,距县城34公里,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1.4万。乡政府驻里田街。1803省道横穿乡境。辖里田、桅子、谷家、松华洞、中塘、黄土塘、塔下山、上渡、楼下、龙溪、上里11个村委会和里田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酒、制茶、食品加工等厂。. |
新华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属赤石区,1958年设赤石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析里田、赤石乡部分村置新华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4公里,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0.8万。乡政府驻较场坪。省道1803线支线过境。辖江厚、东山、老塘、吾作塘、汇溪、南塘门、巩桥7个村委会。矿藏有大理石、花岗石。盛产烤烟、茶叶。. |
赤石乡 |
宜章县辖乡。1949年属赤石乡,1950年设赤石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南与广东接壤,距县城27公里。面积66.3平方公里,人口1.7万。乡政府驻三望坪。1803省道经此。辖赤石、栗坪、曹田、白水、下涟、平光、下欧、广江、白清、三合、五四、渔溪、塘背、长城岭14个村委会和赤石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锑矿、煤矿和高岭土矿。. |
五岭镇 |
撤销五岭乡设立五岭镇 2011年12月,撤销沙坪乡、太平里乡合并设立五岭乡(原太平里乡位于宜章县东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43万人(约2007年),辖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太平里村桃子湾,距县城11千米。 原沙坪乡位于宜章县东北部,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2008年),辖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茅栗坪,距县城10千米。)。2013年五岭乡的行政区域,五岭乡辖21个建制村,总面积146.6平方公里,总人口3.57万人,乡人民政府驻桃子湾(原太平里乡人民政府驻地)。- 沿革 据《民国县志》,太坪里圩场始设于民国十年(1921年),以圩场地为一块较大的坪地而取名;后经雅化为太平里,太平里乡因此得名。沙坪乡因原驻地得名;沙坪里因河流泥沙冲积形成,故称沙坪。 1949年属近城乡,1950年属近城区(亦称第一区), 1951年从近城区划出成立太平区(第七区)。 1956年撤区,设太平乡、沙坪乡。 1958年8月,2乡合并设立太平公社。 1959年将白石渡镇划入。1961年分为太平、沙坪2个公社和白石渡镇。 1964年,太平、沙坪2个公社合并为太平公社, 1966年改名五岭公社。 1980年复分为沙坪、太平2个公社。 1984年3月撤社改乡,设立太平里乡、沙坪乡。 1996年,太平里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乡政府驻桃子湾,辖长坪、饶田、太平里、浒口、邓家湾、小水、老何山、小溪、用口、塘下10个行政村和太平里居委会;沙坪乡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乡政府驻沙坪里黄泥坳,辖沙坪里、坳背、分水、沿江、铁坑、留军、樟桥、福禄岭、欧家洞、十二亩、坦山11个行政村和沙坪居委会。 1998年5月,沙坪乡政府驻地迁至留军茅栗坪。 邮编 太平里:424205 沙坪:424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