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桥镇[1]位于临武县最南端,距县城约17公里,海拔高度:302米。
地理位置 临连公路3552线贯穿境内,东与本县广宜、南强交界,南与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毗邻,西与广东连州市清江、瑶安镇接壤,北与本县双溪乡和西瑶乡相连。共辖15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10864人。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66亩,其中水田6405亩,旱土1461亩。
该镇属丘岗地区,山多林广。主要盛产粮食、木材、茶油、生姜、水果、药材、烤烟香芋等。有山地面积30万亩,有林面积66500亩,年林木蓄积量达6万立方米。
该镇境内有大小溪流7条,拥有山塘水库60座,其中小Ⅱ型水库3座(猪龙冲、小水冲、岭背),总蓄水量67.5万立方。岭背塘、赛塘一带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该镇有学校8所,教学设施完善,可容纳882名学生就读。有卫生院一所,医疗器械齐全,技术先进。1996年岚桥边贸区相继被市、县列入对外开放的边贸区和经济开发小区,1997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8年6月镇政府驻地从古桑村迁驻土桥村,1998年被省政府授牌“湖南省重点市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86平方公里 | 431025103 | 423000 | -- | 查看 岚桥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舜峰镇 |
双溪乡、舜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舜峰镇 临武县辖镇。1949属在城镇,1950年分为城厢、永南两乡,1952年设镇,1958年属五星(后改临武)公社,1961年复设镇,1970年改城关公社,1981年复建镇,另设城郊公社,1984年城郊公社改乡,1986年并入城关镇。位于县境中南部,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3.3万。镇政府驻东云路。省道1803线经此。辖一、二、三、四居委会和东城、西城、南溪、杜家、曾家岭、塘下、新屋场、蔬菜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电站,建筑、建材、建安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福利加工厂。名胜有舜峰寨、韩张山。为明代礼部尚书曾朝节出生地。. |
金江镇 |
临武县辖镇。1949年属临武县东平乡及嘉禾县乐泉乡,1950年属临武县沙田乡、温泉乡,1956年合并沙田乡,1958年属东风(后改名汾市)公社,1961年设沙田(后改名金江)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3.1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1.8万。镇政府驻寨下。省道1842线经此,坪梅铁路梅沙专线终点站在境内。辖金江居委会和林森、温泉、上富、木冲、新华、袁家、沙田、罗家、铁坑、唐家、杉木桥、白岭、白合、黎明、金泉、红星、何家、金山18个村委会。矿藏有煤、锰、石墨和花岗石。乡镇企业有煤矿、铸造、小水电等。1992年被评为湖南100个教育明星乡之一。景点有金仙寨,每年农历五至九月,登临者络绎不绝。. |
香花岭镇 |
" 香花岭镇地处临武县东北部,是一个创建于八十年代初期的工矿型建制小镇,东北两面与三合乡交界,南面与镇南乡接壤,西面与万水乡、东山林场相邻。这里山岭陡峭,土地贫瘠,水源短缺,是我县有名的高寒干旱山区;这里有色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锡、钨、锌等有色金属,是我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临武县最大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香花岭锡业有限公司应付闰于境内。全镇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541.7亩(其中水田117亩),户数3600余户,人口1.3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7900余人,流动人口近5000人),辖香花村一个村委会和建设岭、金狮岭、二五0、工人村四个居委会,香花村现有农户147户,人口600余人,水田117亩,旱地427.7亩,由于这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加上矿山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大,香花村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制约,耕地面积越来越小,农产火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农户的粮食不够自给,大部分农户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依托矿区从事二、三产业,小部分农户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立足小城镇非农人口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有些农户蔬菜种植业纯收入就达万余元。四个居委会现有户数2126户,人口7000余人,居民以香花岭锡业有限公司职工及其家属为主,其经济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 这里流动人口比较多,有色矿业相对发达,社会经济以采掘业、加工业、餐饮服务业、商品贸易业等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其中尤以矿石采掘业和加工业较为突出,大小窿道及其选厂遍布全镇,估计有近百家,其次是餐饮服务业,大小有几十家。全镇通讯业比较发达,固定电话装机量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均居全县乡镇前列。全镇交通业比较发达,道路基本硬化,有南北两个车站,有班车近20辆,南往镇南、大冲、麦市,出县境到嘉禾至常宁,到桂阳至郴州。. |
岚桥镇 |
岚桥镇[1]位于临武县最南端,距县城约17公里,海拔高度:302米。 地理位置 临连公路3552线贯穿境内,东与本县广宜、南强交界,南与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毗邻,西与广东连州市清江、瑶安镇接壤,北与本县双溪乡和西瑶乡相连。共辖15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10864人。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66亩,其中水田6405亩,旱土1461亩。 该镇属丘岗地区,山多林广。主要盛产粮食、木材、茶油、生姜、水果、药材、烤烟香芋等。有山地面积30万亩,有林面积66500亩,年林木蓄积量达6万立方米。 该镇境内有大小溪流7条,拥有山塘水库60座,其中小Ⅱ型水库3座(猪龙冲、小水冲、岭背),总蓄水量67.5万立方。岭背塘、赛塘一带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该镇有学校8所,教学设施完善,可容纳882名学生就读。有卫生院一所,医疗器械齐全,技术先进。1996年岚桥边贸区相继被市、县列入对外开放的边贸区和经济开发小区,1997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8年6月镇政府驻地从古桑村迁驻土桥村,1998年被省政府授牌“湖南省重点市场”。 |
武水镇 |
同益乡、武水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武水镇 武水镇位于县城东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公里。东临同益乡,南接南强、双溪两乡。,西连城关镇、花塘乡,北靠土地乡、东山林场。镇政府位于临连公路旁,辖邝家、玉屏等20个村。 武水镇因武水河蜿蜒流过境内而得名。1949年属第一区,1958年属五星公社,1961年为东塔公社,1964年为武水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1998年撤乡建镇。 全镇总面积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3公顷,6216户,22443人。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全镇农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以临武鸭、临武香芋、大棚蔬菜、烤烟等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以东风汽车修配一条街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省道324和临连公路呈“T”字型穿过全镇,境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为临武县的“鱼米之乡”。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9所,医疗机构1个,临武十景之一的持榜山就在境内。. |
南强乡 |
南强乡位于临武县城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海拔高度:268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路一纵两横,临连公路纵贯全境,直下广;南双公路、南迎公路横穿全乡外接兄弟乡镇。全乡辖有18个村委会,1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547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地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000多亩。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雨量丰富,无霜期300天以上,适宜农作物生长。南强人民世代以耕种为生。 该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素有“鱼米之乡”、“水果之乡”的美誉,所产香塘鱼为历代贡品,出产蜜枣全省闻名,所建蜜枣基地、柚子基地、脐橙基地规模庞大,均号称万亩以上,这些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由单一的农户生产向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的转变。该乡充分利用农业大乡特色,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以金福薯业有限公司、鸿源果业公司等农业产业化大企业,使该乡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 |
广宜乡 |
广宜乡位于临武县南面,东接宜章县,南邻广东省,故名广宜。海拔高度:268米。 地理位置全乡辖塔桥、元富、安富、上磨刀、曾家、黄家、湾丘、龙水、邹家、小广、东冲岭、罗城山12个村委,24个自然村,2126户,74个村民小组,7800名农业人口,其中:劳动力5202人。有耕地4990亩,其中水田3719亩,旱地面积1271亩。 - 农业产业 该乡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邹家、元富为主体的烤烟生产基地350亩,以元富、安富为主体的香芋基地1020亩,以龙水、湾丘、邹家、曾家为主体的小水果基地3910亩,以罗城山、东冲岭为主体的药材基地124亩,以小广为主体的磨芋基地102亩和以曾家、黄家、塔桥为主体的脐橙基地2540亩等6个“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农业产业基地。 - 乡镇建设 该乡通过深入开展“三清六改一化”等活动,积极推动沼气生产农业建设,全乡共新建沼气100余口,初步把元富、安富建设成为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村。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品味提升。 该乡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提升。建立长效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孕情跟踪责任制,大力整治出生性别比。不断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以人为本,以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搞好优质服务,连续三年实现计划生育一类乡镇的目标。 |
汾市镇 |
土地乡、汾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汾市镇 汾市乡位于临武县东部,距县城18公里,东邻宜章县浆水乡,南 地理位置与同益乡接壤,西界土地乡,北接大冲乡。乡政府设于北岸村,全乡辖上乐、横山、白石、渡头、北岸、南岸、南福、社下、麻落、城背、张家冲、鼎夏等12个行政村和兴隆等1个社区,有上乐、界排、白石、渡头、平头岭、桐尾、老屋里、新屋里、岭脚下、细小湾、十甲、老街、新街、肖家、渡头坪、竹树脚、刘家、新屋场、贺家、零星岩、仓前、下屋、南福、南福铺、城背、麻落、老鸦冲、鼎夏、河埠林、张家冲、李家、社下、杨梅塘、古里坳等33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4483户,总人口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9万人。乡域面积4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38亩,其中水田7624亩,旱土2214亩。 该乡交通便利,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临桂一级公路、省道S214线穿境而过,2003年实现水泥通村公路村村通;煤、锡、银、锌等矿产资源均有一定储量,并有丰富的河沙资源;位于南福村的东林庵佛教历史悠久,吸引了广东、福建、郴州等地的香客,风景秀丽,颇具开发前景。 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与养殖是其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蔬菜、花生等,主要禽畜产品有鸡、鸭、猪、牛、羊,生产葡萄、爱宕梨、冰糖橙、乌梅、脐橙等水果,其中葡萄、爱宕梨、冰糖橙、乌梅在临武县市场享有盛名。 |
水东镇 |
大冲乡、水东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水东镇 临武县辖乡。1949年属东平乡,1950年设水东乡,1958年属东风(后改名汾市)公社,1961年设水东公社,1964年并入沙田(后改名金江)公社,1986年析置水东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1.4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0.9万。乡政府驻深渡。省道1842线、坪梅沙专线经境内。辖深渡、深坪、黄家、孙南、东江、畔塘、旺田、小城8个村委会。煤炭资源丰富,并有锰矿。乡镇企业有煤矿、水泥厂。县水东煤矿、县水泥厂均在境内。有秀龙岩游览胜地。唐代昭德侯黄师墓地在境内。. |
接龙乡 |
临武县辖乡。1949年属 ? 临武县东平乡和 ? 嘉禾县乐泉乡,1950年属温泉乡,1956年属水龙公社,1958年属东风(后改名为汾市)公社,1961年设水龙公社,1964年并入沙田(后改名金江)公社,1986年析置接龙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6.7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0.63万。乡政府驻接龙桥。辖斗水坪、茅金坪、天堂坪、黄泥坪、神山、桃竹6个村委会。矿藏有煤、锡、铋、铅、锌、铜及石墨、大理石、麻花岗石。乡镇企业有煤矿、小水电、大理石加工厂。盛产楠竹、杉木。. |
花塘乡 |
临武县辖乡。1949年属西江乡,1950年为塘溪、镇北两乡属地,1956年分属联盟、铺下两乡,1958年属五星(后改名临武)公社,1961年设花塘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4.4公里,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1.3万,瑶族占1.3%。乡政府驻靛江。省道1803线经此。辖花塘、靛江、燕溪、东村、靛江铺、永丰、铺下、斜江、石门、桎木山、夏家湾、下骆家12个村委会。矿藏品种多。县泡金山铅锌锡矿、县东山钨矿均在境内。乡镇企业有铅锌矿、鞭炮厂、碎石场和石灰厂。盛产烤烟、水果。1992年被评为湖南100个教育明星乡之一。临武八大景观之首的“龙洞烟云”在境内。. |
楚江乡 |
临武县辖乡。1949年属西江乡,1950年设楚江乡,1958年改上游公社,1959年更名楚江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0.6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1.3万,瑶族占2.6%。乡政府驻楚江圩。省道1083线横贯乡境。辖楚江、粗石江、冲头、城背、顾村、东山、赤源、上舟境、下舟境、晓言塘、莲塘、矮舲、下城、塘里、妙山江、敖塘、章山、龙布江、富塘、杨乌磊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铅锌矿、竹林场。盛产烤烟。. |
万水乡 |
临武县辖乡。1949年属麦市乡,1950年分属楚江、和平两乡,1952年分属楚江、麦市两乡,1956年属麦市、楚江、和平3乡,1958年属跃进(后改名麦市)、上游(后改名楚江)公社,1978年析麦市、楚江置万水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乡政府驻大塘板。碎(乐亭)嘉(禾)公路贯穿乡境。辖林里、长坪、李罗、双源、井头、儒风、门头、上横、下横、山下、岭背、黄祖江、大汉、大城、舲下、谭河、卢市、塘头18个村委会。境内锡、铅、锌储量丰富,乡镇企业有铅锌、银矿和选矿厂。盛产烤烟。古迹有建门楼、清建松石亭。. |
麦市乡 |
"麦市乡地处临武县最北端,与嘉禾县、桂阳县接壤,是全县农业人口最多的边缘大乡,素有“临武北大门”之称。全乡辖21个行政村,111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80户,2005年年末总人口25624人;总面积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万亩,林业面积6万亩;县道3553线贯穿全境,交通发达;乡境内煤蕴藏量780余万吨,现有合法煤矿5个;小有色金属锡、铅、锌、银贮藏丰富,现有铅锌银矿5个;水资源非常丰富,有I型水库2座,小II型水库7座,现有水电站5座;投资500万元的鸿合铸造厂和投资300万元的联星家电超市落户麦市,并相继投产营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超5050元。 近年来,麦市乡党政领导一班人带领全乡2.5万多口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以“说干就干,干出特色”的麦市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团结拼搏,加压奋进,务实求真,抢抓机遇,全面实施“产业富乡、工业强乡、开放活乡、科技兴乡”的发展战略。主抓了盘活四大资源,力抓四个开发,拓宽五个产业带,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农业已形成以优质水稻、优质玉米、优质水果、优质烤烟、反季节蔬菜五个农业产业带。商贸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相当规模,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成为全乡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5年乡政府投资20万元筹建了麦市汽车站和对麦市环乡公路岩溪路进行了砂石铺设,对麦市十字路口进行美化亮化。 全乡人民在团结务实的乡党政领导的带领下,以“说干就干,干出特色”的麦市精神为动力,大力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全乡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全乡整体工作在200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三,在全县综合考核37项单项工作中,有24项单项工作名列前五名。. |
三合乡 |
"三合乡位于临武县北部,西北方与嘉禾龙潭、桂阳燕塘及本县的麦市乡隔界,东南面与镇南乡和香花岭镇相邻,距离县城约40公里,是一个交通偏远,信息闭塞干旱贫穷的山区乡。全乡辖15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共3484户,13800人,全乡干部职工36人,总面积7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28亩,其中水田6891亩,旱土4937亩。全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人均水田不足0.5亩,主要是以养殖业、小水果开发、农作物为主, 三合乡属石灰岩地区,旱地多、水田少,2004年乡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小水果开发基地和大力发展甜玉米,从技术、资金、信息上积极扶持养殖户,开发小水果基地户,共发展山羊养殖112户,存山羊8000余只,发展小水果基地21户。引导天河、南力、五村载种板栗、冬枣等耐旱干果3000多亩。投入40多万元,对乡跃进钨矿、合平选厂等企业进行改造,为三合乡年收入增加20多万元,大力优化经济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资800万元开发的星天矿,引进资金600万元建设选矿450吨的宇骏铅锌综合选厂,引进郴州客商投资600万元开发柳合鑫铅锌矿。为我乡的年收入增加了30多万元,因我乡原始负债数多,成为我乡的一个沉重包袱,全乡群众以农耕、养殖和务工作为抓经济的主要手段,经济状况仍然为全县下游水平。乡境内拥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但因基础差,底子薄,无法实行自主开发,唯一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优势上做文章。一是在小水电业上做文章,三合乡境内溪流纵横,东江河是一条大河,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到2005年,全乡共建5座小水电站,基中装机容量达1200KW的东江电站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到8月份动工。二是在农业方面上做文章。三合乡属十年九旱的干旱地区,现发展有耐旱水果3000多亩,已发展童子养殖场和江山养殖基地42家,养殖专业户每年创收8万元。三是在工业经济上做文章。三合乡是受污染较严重的乡镇之一,芹菜、天河、童子、各山、三合、甘溪因水源被上游三十六湾的厂矿所污染,所以导致部分村民走上搞毛毯厂,靠三十六湾流下的矿来浮选维持生活,每年可增收入4万元。". |
镇南乡 |
临武县辖乡。1949年属镇平乡,1950年属镇南、栗坪乡,1956年置镇南乡,1958年改高峰(后改名香花)公社,1961年更名镇南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1.4公里,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1.1万,瑶族占1.3%。乡政府驻十安铺。通公路。辖江口、镇南、茶山、杉木溪、深坪、锦田、排洞、联水、大富、佛祖、五里、西冲12个村委会。矿藏有锡、钨、铅、锌、锰、铁。县属茶山铅锌矿设此。乡镇企业有锡矿、移动选矿厂、水电站,其中移动选矿厂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为县山羊牧养基地之一。特产磨芋。. |
西山瑶族乡 |
武源乡、西山瑶族乡成建制合并设立西山瑶族乡 临武县辖乡。1949年分属在城镇和西江乡,1950年分属永南乡、武源乡,1952年设西合(后改名西瑶)乡,1956年属联盟乡,1958年置西山林场,1995年复设西瑶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0.2万,以汉族为多,瑶族占34%。乡政府驻炭头坪。通公路。辖谷富塘、切头岭、桃源坪、颡水、文昌坪、新建6个村委会。为县林木重要产地,主产松、杉和楠竹,有何氏红豆杉、银杏、银杉等珍贵树种。矿藏有花岗石、铀矿。乡镇企业有铅锌矿、锡矿和梯级水电站。黄沙坪水电站设此。“西山霁雪”为临武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