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湾街道
土湾街道位于重庆布沙坪坝区东南部,嘉陵江北岸。辖羊角堡、民主、新生、模范、新建二、京华院、工人、农场湾8个社区,办事处驻土湾模范村3-23号。成渝、汉渝公路贯穿境内,江边设有货运码头。1954年建立土湾厂区街道,1958年并入小龙坎街道人民委员会,1960年改为土湾纺织友谊公社,1962年建土湾街道。1997年,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18个居委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3万人 | 1.3平方公里 | 500106013 | 400000 | 023 | 查看 土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龙坎街道 |
小龙坎街道 小龙坎街道是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一个街道,人口3万人。2011年,由于联芳街道的设立,原小龙坎街道就“变小了”,现小龙坎街道管辖原小龙坎街道的嘉新、嘉福苑、新村路、快乐里、康宁村、解放坡、黄桷湾和龙泉路等8个社区。幅员面积0.97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小龙坎新街2号。 - 地产 小龙坎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现已修建南方东银、嘉福苑、嘉禾园、宏华苑、八中公寓等楼盘。 - 商业 小龙坎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商业想当繁华,是沙坪坝区除三峡广场外的第二商圈,新世纪超市、招商银行、小龙坎农贸市场、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人民医院、国美家电、格力空调城、实验一小、实验幼儿园、雾都大厦,这些已经成为小龙坎街道的商业地标。 |
沙坪坝街道 |
沙坪坝街道成立于1954年,位于沙坪坝主城区中部,紧靠嘉陵江,辖区有10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 辖区有重庆大学、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沙坪坝小学、育英小学、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渝路小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科技园——重庆大学科技园、欣阳集团、同创集团等数十家企事业单位。 - 思想 沙坪坝街道办事处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街情,夯实基础,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区域科教文化优势,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把沙坪坝街道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一流街道办事处。 - 成绩 街道办事处紧紧围绕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历年名列全区街道前茅。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街道之星”称号,市委授予“四好-班子”称号,市政府授予“模范街道”称号。 |
渝碚路街道 |
渝碚路街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南部。辖杨梨路、杨公桥、白鹤岭、沙杨路、陈家湾、南友、五四、沙铁、站东路、双巷子、沙南街、汉渝路、新体、四方井14个社区,办事处驻陈家湾144号。小龙坎新街、双巷子街、南开商业街、渝碚路为商贸区。319国道及渝碚路、汉渝路、沙杨路等8条干道贯穿境内,有重庆火车北站、长途汽车客运站。1965年从沙坪坝街道析出6个段,小龙坎、土湾、天星桥街道各析出1个段设立渝碚路街道。1997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20个居委会。[1] |
磁器口街道 |
磁器口街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的嘉陵江边,1954年建磁器口街道,1958年与童家桥街道合并改磁器口 街道一角街道人民委员会,1960年改为磁器口公社,1962年析出童家桥恢复磁器口街道。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6万人。磁童路、沙磁路与212国道相连,嘉陵江设有货运码头和过江轮渡。辖以序数命名的11个居委会。企事业单位20余个,距渝中区解放碑12公里,距沙坪坝区中心三角碑3公里,有沙滨路、沙磁路、212国道与之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其核心部分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巴渝古镇,镇内有保存完好的石板路、风貌依旧的古民居,气势恢宏的宝轮寺。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明确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传统街区”,2002年,磁器口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传统街区”。经过五年的保护开发,整治修缮了宝善宫、童家院、钟家院等四合院;创办了华子良陈列室、民俗风情馆、巴渝民居博物馆、三峡奇石博物馆等展馆;恢复了文昌宫古寨门、桥头观音、水观音等传统景观;新建了华子良雕像、丁肇中雕像、建文帝雕像、少妇尿童雕像、凤凰廊等景点。成为了“重庆魅力一日游”的主要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300万人次。 - 古镇风貌 磁器口历史悠久。据《巴县志》载,其建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至1003年),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便取名白崖场。明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曾著有《发白崖》诗传世。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 古镇又曾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瓷器口,因“瓷”与“磁”相通,遂定名磁器口。磁器口是古重庆的北大门,得嘉陵江水运之便,在明朝就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江上船只穿梭,镇内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有人用“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来形容其繁荣景象,又被誉为“小重庆”,是老重庆的绝版缩影。有人说,游现代重庆不可不知过去的老重庆,要知过去的老重庆不可不来磁器口。街上至今仍存有民国时期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的“小重庆”石碑。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公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地位逐渐下降,磁器口也逐步衰落。在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时期,因交通条件的限制而发展缓慢。也正得益于此,其历史建筑格局和传统文化脉络才得以保留,成为今日老重庆的重要缩影。街道——巷道——宅院构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的三级空间结构。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功能复合多用,是典型的山地城市体系的范本。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穿斗夹壁结构,独具特色,是重庆巴渝山地居民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 民俗文化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朴、精犷的巴渝遗风特色明显。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川剧清唱、铁水火龙和古风犹存的茶 舞龙馆,有传统手工作坊,有独特的码头文化,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磁器口宝轮寺正殿为重庆不可多见的明代建筑,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器口的主要景点有体现巴渝文化的川东山地民居钟家院、童家院等建筑院落与石板老街及水码头,体现沙磁文化的省立教育学院旧址(重庆教育博物馆),体现红岩文化的华子良陈列馆和鑫记杂货铺,民间传说的建文皇帝避难的深水井、张献忠遗迹的九石缸,宗教文化的宝轮寺、文昌宫,民俗文化的水观音与摸福,还有体现陶瓷文化的古玩陶瓷艺术馆等等。在文体娱乐上有川剧坐唱、茶馆民乐,及连花闹、金钱板、抬花轿等,若遇春节、端午、月半、中秋等传统节日,则有庙会、打火龙、赛龙舟、车幺妹、放河灯等。在手工制品上则有蜀绣、蜡染、面塑、糖人、木雕、字画等。磁器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古镇,历来备受文人墨客喜爱,并留下不少佳作,甚至连不少外国人也写诗赞美磁器口。清末学者赵熙的“慈溪口”就为描绘了一幅磁器口美景,他说:“塔尖遥望笋班齐,白鹭群飞拂水低,远远青山知隔县,棹歌声里过慈溪。” - 街道发展 1998年,国务院在批准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时明确要求政府对磁器口历史街区要给予特别保护。2001年被评为重庆十大古镇并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抢救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计划。2002年被确定为“魅力重庆一日游” 游古街旅游的主要景点。2004年被确定为重庆十大精品旅游线路,游客达到200多万人,是重庆都市旅游的重要景点。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AAA-旅游景区。2008年,巴渝新十二景评选中,在人文景观类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加强古镇保护工作,为保护古镇风貌,政府于98年制定了《磁器口保护建设规划》,经数次修订,现为《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作为重庆都市游的重要景点,磁器口古镇每年游客量达到了300万人,日均游客量近万人,是重庆旅游最热的景点之一。街道办事处承担着街道的政务工作和协助磁器口管委会保护建设、旅游开发古镇工作的双重职责。在区委、区政府的-和关怀下,磁器口正向实现“江苏有周庄、云南有丽江、重庆有磁器口”以及“重庆市文明示范窗口”目标前进。1998年,磁器口被国务院确定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今年,又被市政府确定为2005年亚太地区城市市长峰会参观点,现已成功举办过四届春节庙会,每年接待海外游客达三百万人次。目前,正按照区委、区府提出的“江苏有周庄,云南有丽江,重庆有磁器口”的目标抓紧开展保护性开发。[1] |
童家桥街道 |
【概况】童家桥街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主城区北部。东接磁器口,南界渝碚路,西靠歌乐山,北连石井坡。面积2.92平方千米,人口42430人。辖童家桥、五灵观、川外、政法、壮志路、和睦村6个社区,办事处驻小杨公桥51号。212国道贯穿境内,与成渝公路、襄渝铁路相通。地处歌乐山森林公园东麓,景色秀丽;地势西高东低,为丘陵地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歌乐山烈士陵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渣滓洞、白公馆。有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大专院校。 【沿革】1840年前后,有童姓居民在此建一石桥,故得名“童家桥”。1955年建童家桥街道办事处。1959年4月与磁器口街道办事处合并,改为磁器口人民委员会。1960年改为磁器口公社童家桥第三分社,1962年析复童家桥街道办事处。1968年改为烈士墓街道革命委员会,1972年更名为童家桥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恢复童家桥街道办事处。1997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11个居委会。[1] |
石井坡街道 |
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办事处位于沙坪坝区北部,距区政府约10公里,辖区东临嘉陵江畔,南邻童家 桥,西临歌乐山脉,北接井口镇。东西最宽处约1500米,南北最长处约2100米,辖区面积3.1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光荣坡213号,有9个社区居委会,共计14346户42546人,辖区内大部分住户是特钢厂职工和家属。有一个幼儿园,4所小学,1个高中,医院2个,文教卫生事业设施齐全。辖和平山、大河沟、建设坡、前进坡、光荣坡、老双碑、中心湾、团结坝、远祖桥9个社区,办事处驻石井坡216号。212国道纵贯境内,厂区铁路经此与成渝、襄渝铁路相连,嘉陵江边设有货运码头。1951年在詹家溪公安派出所设民政干事,承办石井坡和詹家溪地区的政府工作。1954年建立重庆市第三区102厂厂区办事处。1958年改为石井镇人民委员会。1960年与詹家溪合并为双碑人民公社。1962年城市人民公社撤消,原石井坡地区因此更名为石井坡街道办事处。 - 社会事业 街道党工委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把单位人转变成社区人,就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尊重党员职工在特钢创业的辉 慰问困难户煌历史,激发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才干,共同憧憬地区发展的美好未来。街道重建服务机构,主动热情接纳移交的1.1万名退休职工,仅用五名工作人员在一周之内,做好过去重特集团由老干、退休、劳资、行政等处室二十多人才能完成的退休职工工资与非统筹待遇的发放工作,给广大退休职工一份耳目一新的见面礼。街道随即投入80多万元装修老年活动中心、修葺6个退管站,更换破旧门窗和老化电线,并且彻底改造3个退管站。街道也把移交的2500名党员当作难得的财富,派专人逐人核对接收党员信息,逐户了解党员生活生产情况,多年来无人问津的党员找到了组织。远祖桥社区工农坡3-10号居民毛建国费时三年呕心沥血创作了100米的巨幅油画—《强者》,捐赠给中国体育博物馆做永久收藏。重构后的社区党组织,也因其日益增加的凝聚力吸引不少优秀年轻党员来到社区工作。 - 社会服务 石井坡街道在三个社区设立工作站,承担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让社区居委会回归群众自治组织的本 整治环境原,在社区党委-下,社区居委会成为集中广大居民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共同决策管理的平台,评判社区工作站工作质量的评分台。在社区新闻发布会上、在公共事务居民听证会上总是人头攒集,希望自己的意愿能够得到主张。光荣坡居委会的红袖笼在行动,组织居民志愿者组成守楼护院队伍,维护旧式开放物业的安全;大河沟社区居委会评审社区工作站工作,要求把低保评审会开到楼栋院坝,备受群众关注的低保审批在阳光下运行;团结坝社区居委会背靠背定期通过电话收集社区居民意见,力争使社区建设支持率100%、社区工作站服务工作满意率100%。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到市政管理当中,用他们的对市政环卫绿化服务外包质量的满意度作为签订服务外包合同的依据。两个公司接受居民投诉方式和处置时效上有了质的飞跃,路灯增设更快捷,路灯开放率达到97%以上,危树清理更加迅速。清扫保洁力度加大,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2010年开展的环境整治活动中,这两个公司成为街道重要的依靠力量。[1] |
双碑街道 |
原名詹家溪街道。2014年1月12日正式更名为双碑街道,双碑街道办事处驻沙坪坝区自由村27号。 |
井口街道 |
井口街道 500106008001 111 经济桥居委会 500106008002 111 果园居委会 500106008003 111 松堡居委会 500106008004 111 柏杨居委会 500106008005 111 江家院居委会 |
歌乐山街道 |
歌乐山街道 【歌乐山街道】位于沙坪坝区东南部。辖大土、高店子、矿山坡3个社区。 【沿革】1968年始建。1997年,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4个居委会。 |
山洞街道 |
山洞街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南部,东经106.25°、北纬29.2°。东邻覃家岗新桥村,西南接歌乐山镇山洞村,北邻歌乐山镇新开寺村。东西最宽处900米,南北最长处约3000米,面积1.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400余人,辖山洞路、平正、林园3个社区,办事处驻平正村5-2号。东高西低,群山环抱,海拔最高点沙坡顶(寨子山)595米,最低点龙井475米,平均高度在500米以上。成渝公路与山白路、山田路在此交会,是通往川北、川西、川南的必经之路。 山洞 - 历史沿革 原名青龙嘴,又名西山街。1925年修筑成渝公路,由新桥至青龙嘴一段沿山而上,劈山成路,在青龙嘴凿一隧洞,车辆行人从此穿洞而过,遂改名山洞。1950年设山洞乡,1978年建山洞街道。1997年,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0.4万,辖以序数命名的4个居委会。山洞街道辖区实有常住居民5000余人,辖山洞路、平正村、林园三个社区。辖区内有驻军单位2个,大中专学校9所(重庆通信学院、重庆斌鑫学院、重庆东亚专修学院、重庆社会大学大正信息学院、重庆广信体育艺术学校、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庆市第十五中学、沙坪坝实验外语学校、山洞小学)和山洞派出所等33个社会单位。 山洞街道办事处是山洞地区的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内设党政办、社会事务科、城管办、社会事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社会保障服务所六个科室。 - 其他 辖地青峰叠翠,具有山、林、泉、池之美,为避暑胜地。有多处抗战文化遗址。林园建有中国西合壁式楼房,1至4号楼为蒋介石、-、马歇尔、林森住所。有-跳舞厅和林森墓等陪都遗迹。1945年毛泽东同志来重庆谈判时与蒋介石晤谈的石桌石凳保存完好并刻石记事。 |
新桥街道 |
新桥街道 500106011001 111 新桥居委会 500106011002 111 凤鸣山居委会 500106011003 111 朝阳山居委会 500106011004 111 高滩岩居委会 500106011005 111 上桥居委会 500106011006 111 上桥煤园居委会 500106011007 111 清水溪居委会 500106011008 111 张家湾居委会 |
天星桥街道 |
天星桥街道成立于1952年,是全区的政治中心、第二商贸中心和东部主城的重要组成部份。街道面积约5.2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实有人口8.5万以上,户籍人口4.7万以上,人流量在20万/天以上。街道党工委下辖各级党组织108个,其中社区党委10个,“两新”组织党组织65个,有党员1334名。辖区有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机关和区直部门及重庆建工集团二建公司、西南药业等基本单位2870多个。其中有重大舞校沙坪坝分校等大中小学校7所,人人乐超市、金龙玉凤等大中型商场餐馆184个,榕湖宾馆等星级酒店2个,蓝溪谷地、福源山庄等高档住宅小区12个。目前,街道已经进入主城强势扩展,商圈强势聚集的发展周期,成为沙坪坝区最具发展后劲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加压力,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先后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街道”、“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先进星光老年之家”、“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等9个国家级奖项;荣获“重庆市五好街道党工委”、 “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21个市级奖项;荣获沙坪坝区“五好党工委”、“五好社区党组织”、“党建示范社区”等43个区级奖项,其中争创区 “宣传思想工作实干创新奖”实现了“三连冠”,连续2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
土湾街道 |
土湾街道 土湾街道位于重庆布沙坪坝区东南部,嘉陵江北岸。辖羊角堡、民主、新生、模范、新建二、京华院、工人、农场湾8个社区,办事处驻土湾模范村3-23号。成渝、汉渝公路贯穿境内,江边设有货运码头。1954年建立土湾厂区街道,1958年并入小龙坎街道人民委员会,1960年改为土湾纺织友谊公社,1962年建土湾街道。1997年,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以序数命名的18个居委会。 |
覃家岗街道 |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地带,是重庆市久负盛名的经济强镇和沙坪坝区科技产业发展的“明星镇”。全镇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000人、流动人口26000人,辖5个村,23个经济合作社和3个社区。镇域内有大专院校6所,军队、区级机关及科研、事业单位上百家,市级图书馆1个,科教文卫优势明显;成渝、渝长、渝黔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渝遂、襄渝铁路横贯而行,有重庆火车东站和梨树湾货运站,信息、交通畅达、便捷,是典型的“城中有镇,镇中是城”的格局。 全镇人才资源丰富,有重庆市唯一一名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镇级干部,有市人大代表1名 、区人大代表7名、镇人大代表50名。有国家级劳模3名,全国乡镇企业家2名,市级乡镇企业家8名。有沙坪坝区首届十佳公仆以及各系统的全国、市、区先进个人。有取得工程师、政工师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100余人。 覃家岗镇大力实施品牌推广战略,注重“覃家岗”品牌塑造。该镇先后引入了整套“CIS”形象识别系统,创作了覃家岗组歌,在全镇大力宣传和倡导“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覃家岗精神、“文化管人”的覃家岗管理理念、“慢一步是自杀,快一步是生存”的覃家岗发展理念、“炼就公仆心,服务天下人”的覃家岗工作理念和以“团队精神”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以建设特色镇村文化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0、1995年,覃家岗镇连续两次被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1991年成为最早一批“中国亿元乡镇”之一,1994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称号,2002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被授予“全国十佳小康村最佳扶持奖”,2004年进入中国乡镇1000强行列,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标兵”称号。 近年来,覃家岗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小康社会,打造长江上游的经济文化强镇的奋斗目标。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覃家岗镇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团结稳定。. |
陈家桥街道 |
巍巍缙云(山)中梁(山)间,碧波梁滩(河)穿城过。陈家桥镇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东邻土主镇,南界西永镇,西向重庆大学城,北壤青木关镇,幅员面积38.4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6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 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4万人,其中城区面积2.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5万人。 200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2%。其中农业生产总值7300万元,二产业产值7.3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3亿元,与去年同比减少4.76%、增长16.22%和64.29%,一、二、三产业比例为7.03:70.81:22.1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财政总收入2380万元(不含非税收入),镇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77万元(新体制新口径),与上年同比增长36%和 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9元,比上年增长8.3%。 陈家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拨250—400米,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0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8.3℃,相对湿度为87%,无霜期为325天左右。梁滩河从南向北由镇中心贯穿而过。 陈家桥镇交通便捷,公路网络三横两纵,国道319线、渝遂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重庆大学城科技景观大道和规划中的重庆朝天门至大学城地铁线横跨东西,到市中心仅需20分钟。铁路运输十分便利,襄渝铁路、渝怀铁路编组站和铁道部集装箱结点站距镇4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白市驿入口27公里。 2003年,随着重庆大学城落户陈家桥镇和虎溪镇,陈家桥镇被确立为全国重点镇、重庆市首批启动的中心镇和经济百强镇;重庆市西部新城战略的实施,将陈家桥镇定位为重庆市城市副中心和西部新城都市核心区,重庆大学城第三产业服务区。陈家桥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交通通讯更加畅达,已逐渐成为西部新城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3年基本建成重庆大学城,确保2005年入驻学校召生”的指示精神,大学城建设正如火如荼;陈家桥镇也拉开了大开放、大发展、大建设的序幕。 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巨大诱人的市场潜力,系列的中心镇和经济百强镇优惠政策,热忱的优质服务,陈家桥镇正成为奋斗者的人文读本,投资者的理想场所,合作者的良好伙伴,安居者的幸福家园。. |
虎溪街道 |
|
西永街道 |
西永街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介于东经106°14’10"—106°5’、北纬29°31’22"—29°36’52"之间,东依歌乐山,西傍寨山坪。全镇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7公里,海拔高度在187m—398m之间,东西高、南北低,为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的浅丘平坝地区,梁滩河自南向北流经全镇。 西永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水量1048.1毫米。 西永镇幅员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6.4平方公里,占57.4%;林地4.5平方公里,占15.6%;城镇农村2.7平方公里,占9.3%;有塘、库、堰74个,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蓄水达500万立方米。 西永镇东靠渝遂高速公路,南接成渝高速公路,北临319国道、科技大道,西有即将动工修建的重庆中环城市快速干道,襄渝铁路、赖白公路贯穿南北。 西永镇辖6个行政村、110个经济合作社,1个社区居委会,紧邻重庆大学城,属于正在建设的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范围,是重庆市西部新城西永组团的中心区。. |
联芳街道 |
联芳街道 500106018004 111 学堂堡居委会 500106018005 111 联芳桥居委会 500106018006 111 圣泉居委会 500106018007 111 双朝门居委会 500106018008 111 平顶山居委会 500106018009 111 香榭里居委会 |
井口镇 |
井口镇位于沙坪坝区东部,东临嘉陵江与渝北区隔江相望,西界歌乐山镇、中梁镇,南邻覃家岗镇,北接北碚区童家溪镇,在国务院批准的双碑工业组团内,经济、科技、文化较发达。民营企业占全镇经济主导地位,具有农村城市化、经济工业化的特点,是沙坪坝区东部的工业重镇。井口镇与井口街道于1996年实行合署办公后,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辖4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通勤人口4.6万。井口镇地貌为浅丘陵,平均海拔250米。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00~1500mm。该镇交通便利,距市中心20公里,距重庆火车北站11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30公里。212国道由南向北贯穿全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渝怀铁路穿境而过,并在井口设有客货运站。镇内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较完备。辖区内有11万伏变电站1座,5万门电信站1座,日产量2万吨水厂1座,大型天然气输配站2座,大、中、小学17所,医院、卫生院10余个,光缆有线电视覆盖全镇。近年来,本镇在经济建设中积极实施“开放塑镇、科技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兴办工业园区,发展科技型乡镇企业,已形成摩托车及配件、机械、电器等行业为主的新兴工业体系,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齐头并进,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2000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工业明星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第九位。2002年井口工业园相继被国家农业部和市政府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和“重庆市特色工业园”。经重庆市政府2002年4月批准的井口工业园控制性详规,占地约6000亩,已于2002年10月全面启动。井口工业园建设的大发展,将加快该镇科技工业的形成。本镇的发展趋势,是以建设重庆市科技工业明星镇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到镇投资发展,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
歌乐山镇 |
歌乐山享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的美誉,是重庆市两大“肺叶”之一,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座落其间,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实。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蜚声中外,闻名遐迩,被沙区政府确定为旅游副中心。 歌乐山镇座落在歌乐山上,区位优势突出,地理环境独特,距沙坪坝中心区5公里,幅员面积36.6平方公里,人口3.4万,森林覆盖面积1677公顷,常年气温较市区低3-5度。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便利,社区服务体系成熟,辖区内有40多家社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金融、电信机构。 乡镇企业具有较强实力,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已具规模。全镇现有企业283家,有勇钢机械厂、蓬盛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新星彩色轻质建材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涉及工业生产20多个大类,生产加工上百种产品,主要以建材、汽摩配、塑料制品、饮品、医药为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具有典型的经济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特点。2004年全镇经济总量超过17亿元。镇级财政实现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0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始终名列沙坪坝区前茅。 2004年农业收入1.6亿元。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以蔬菜为主的副食品产业基本形成,“歌乐山牌”无公害蔬菜畅销市内各地,秋莴笋、酒罐萝卜、矮架密植冬瓜成为本地农业特色。花卉、苗木栽培、家禽、家畜养殖等已形成规模和档次,奶牛饲养1560头,成为全市最大的奶牛饲养基地之一。近两年又兴起了种植花卉苗木的热潮,现有花卉苗木基地6个。 歌乐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山、水、林、泉、溶洞于一体,植被葱笼,逶迤百里,树茂林密,四季长青,有“渝州第一氧吧”之称,历来为巴渝名胜风光游览胜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歌乐山为政府及其军政要员居住的“迁建区”而盛极一时。陪都遗址,名人旧居,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吸引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独具乡间情趣的农家乐、度假村让游人饱尝田园之乐。首届“乡村音乐节”在歌乐山的成功举办,备受欢迎。巴渝大地,群山屹立,唯歌乐山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享誉中外,让游客在陪都之旅,森林之旅,田园之旅,音乐之旅中充分领略名山魅力。. |
青木关镇 |
青木关镇因为两山形成险要的隘口,山林葱绿而得名。 青木关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以温暖湿润天气为主,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360天,年降雨量1100—1300mm。最高海拔高度669米,最低海拔高度195米,平均海拔高度225米。 青木关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西北部,地处缙云山脉和梁滩河之间的槽谷地带,多系浅丘平坝,幅员面积32.27平方千米,有耕地850公顷,林地1450公顷。 镇政府驻地在319国道2639千米+300米处,距沙坪坝区政府驻地33千米,距璧山县政府驻地14千米,距北碚区政府驻地22千米,距北碚嘉陵江码头26千米,距回龙坝火车站16千米,距西南铁路物流中心(西南铁路编组站)16千米,距重庆西部新城(大学城)6千米,距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12千米。 渝遂高速公路、外环高速公路在镇区交汇,碚青公路、319国道横贯其中,实现了通邮、通电、通程控电话、通公路、通天然气。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青木关镇资源优势多。青木关镇处于重庆市唯一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中,有500公顷的珍贵树种丝栗森林—“联庆森林”和20公顷的“青木湖”,有日自涌量达3500立方米、水温36.2℃、富含氟、硼、硅、锶、硫的“疗养热矿泉”。有天然水库2个,总储水量120万立方米。有储存量巨大的高品位的碳酸钙矿石资源。 青木关镇是重庆市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重庆市的百镇工程建设重点镇,是沙坪坝区政府命名的“农民文学之乡”。镇内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供水、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较为齐备,功能比较完善。有容量10万千伏安青木关变电站,有供水能力为6000立方米/日的青木关水厂,有利民天然气公司,有青木关镇中心小学和巴师附小、青木关镇中学和市区重点学校——青木关中学。 青木关镇有常住人口25000人,流动人口10000人。辖5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镇区面积2.5平方千米。 青木关镇乡镇企业行业以机械加工的摩托车、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 |
凤凰镇 |
凤凰镇古有凤凰窝之地,历来山川婀娜、人杰地灵,故名曰凤凰。全镇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东、南与沙坪坝区回龙坝、土主、青木关镇相邻,西与壁山县接界,北濒北碚区,幅员面积31.7平方公里,丘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近年来,凤凰镇党委政府全力打造“一城、一园、一基地”的生产力发展布局,建设重庆西部新城的卫星城,白鹭都市生态农业园,重庆凤凰电镀加工基地。2005年,全镇总人口1.9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各类企业超过300家,进入企业务工的本镇农民超过了1万人,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达3820元,成为重庆市表面处理、摩配制造的一个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我镇与在建的重庆大学城和邻近的北碚仅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与国道“成渝路”毗邻,在建的渝遂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贯穿全镇,距主城核心区仅有20余公里。水、森林等资源较为丰富。梁滩河从南至北绵延14。5公里,蓄水量达240万立方米的可综合开发水库1座,森林覆盖面积9000亩,龙头山常年栖息着2万多只白鹭。基础设施建设。农电网遍布全镇,工业、居民用地充足。碚青路、凤回路连接着周边区县和比邻乡镇。中国移动、联通、小灵通等网络实现全覆盖。ADSL网络快车网络遍布全镇。. |
回龙坝镇 |
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位于沙坪坝主城区西部29公里,东依中梁山脉,南与土主镇相邻,西傍梁滩河畔,北与北碚区歇马镇接壤。镇内襄渝铁路横穿而过,团歇路、凤回路、社社通公路建设构筑了庞大的交通网络,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备,闭路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全面开通;全镇幅员面积39.1平方公里,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个合作社,常住人口8740户,277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7人,场镇常住人口1万余人,暂住人口2万余人,(镇内人口5万余人)。镇内信用社、卫生院、供电所、派出所、变电站、中小学等社会单位常住本镇。1997年,回龙坝镇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纺织专业镇”称号,全镇现有纺织企业600余家,织布机2万余台,浆纱机72台,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产坯布12亿米,年创产值20亿元。目前正以“打造形态、拓展园区、延伸链条、提升档次”的发展思路,以西部新城建设为依托,以重庆大学城建设为载体,建设“重庆纺织工业城”。 回龙坝镇人民政府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回龙北街21号. |
曾家镇 |
曾家镇位于沙坪坝区西南部,东邻陈家桥镇,西靠璧山县璧城镇、狮子镇,南接九龙坡区金凤镇,北连重庆市大学城(虎溪镇)。辖1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89个农村合作社,总人口2.4万人。幅员面积34.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0公顷,森林面积720公顷。镇内有小Ⅰ型和小Ⅱ型水库各1座及日供水1000吨的自来水厂,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点校2所,卫生院1个;电力设施完成升级改造,天然气已经开通,电信、联通、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
土主镇 |
土主镇位于沙坪坝区西部,全镇幅员面积33.32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35个合作社,1个居委会,人口23000余人,其中城镇人口1600人,城镇化率6.96%。镇域以平坝地貌为主,有部分丘陵,平均海拔在270-300米之间,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初夏多雨,夏多伏旱,冬多云雾,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8.2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05.1毫米。 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状况良好,境内有成渝公路、团歇公路、襄渝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渝怀铁路、渝遂高速公路横贯其中。境内乡村公路100余公里,9个村和80%的社通公路。全镇通讯网络健全,9个村全部开通了光纤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并已实现村村社社通电话。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备。 我镇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梁滩河自南向北流经我镇,其两条支流缓缓流入我镇四塘村四塘桥处汇合,故称双河口。双河口处有一座有100多年的老桥四塘桥,是原来老成渝路的必经之桥;有自唐宋以来被苏东坡、郭沫若等名人先后赞喻为“雪涌云飞”的“飞雪岩”瀑布;还有始建于唐后重建的香火不绝、灵气升腾的“飞雪寺”。不远处即是我镇占地2000多亩的向家坪农业生态园区,该园区与白鹭保护区遥遥相望。 我镇市政、通讯、商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深受有识之士青睐,已成为沙坪坝区西部新城发展的一片热土。随着重庆市西部新城和重庆市大学城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我镇落户、开工,土主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我镇将以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丰富的人文景观,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大计。 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同存,我们要继续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高社会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土主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
中梁镇 |
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座落于中梁山脉中段,山清、水秀、林绿,颇具特色。镇辖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1个,总人口1.8万人。 镇域为三岭两槽,喀什特地貌,平均海拔高度600米左右,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6.6摄氏度,年降水量为1150毫米。交通便捷,国家二级金北公路纵贯全镇,与主城区和重庆大学城区紧密相连。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0.1万亩,占陆地面积的0.2%,电力充足,三条10千伏安的变电站。建有一座1万门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讯网络覆盖全镇,通讯方便快捷。 我镇以构建和谐中梁为目标,全面实施“农牧稳镇、工业强镇、生态兴镇、城市建镇”的发展战略。2004年,我镇荣获沙坪坝区农村综合考核三等奖,2005年,我镇荣获沙坪坝区农村综合考核一等奖。 中梁镇已规划出800亩的工业园区,旅游业凸现田园生态特色。以普照寺水库、海石公园、荷花山庄等三个休闲旅游观光景点为主,星罗棋布的二十余家农家乐联盟,形成了“荡漾普照湖水,俯撖田园景色”、“观公园奇石,看猛犬争霸”、“闻山庄荷香,赏荷塘月色”的田园生态风景线,都市郊外田园生态蓬勃发展。 中梁镇,将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迎接和期待着国内外客商来我镇投资发展,共筑伟业!.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