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8万人 | 29.5平方公里 | 500107103 | 400000 | 023 | 查看 含谷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杨家坪街道 |
杨家坪街道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东部。区政府驻境内。辖西郊二、西郊三、新胜、兴胜路、团结路、前进路、新华一、新华二、新华三、杨渡、天宝路、天兴路12个社区。杨(家坪)九(渡口)、杨(家坪)石(桥铺)、杨(家坪)渡(大渡口)、两(路口)杨(家坪)公路在此交会。重庆动物园在辖区内。 [代码]500107001:~001西郊二村居委会 ~002西郊三村居委会 ~003新胜村居委会 ~004兴胜路居委会 ~005团结路居委会 ~006前进路居委会 ~007新华一村居委会 ~008新华二村居委会 ~009新华三村居委会 ~010杨渡村居委会 ~011天宝路居委会 ~012天兴路居委会 [沿革]1953年建杨家坪街道,1958年改街道人民委员会,1960年改公社,1978年复置。1997年,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6.7万,辖正街、横街、团结路、兴胜路、新胜村、兴胜三村、杨渡村、鹤兴路、前进路、前进支路、建工村、建工三村、西郊一村、西郊二村、西郊三村、西郊四村、新华一村、新华二村、新华三村、新华四村、新华五村、新华六村、新华七村、新华九村、新华十村25个居委会。 [1] |
黄桷坪街道 |
黄桷坪街道位于重庆九龙坡区东南端,是九龙坡区重要的铁路、港口、码头货运集散地,是未来的物流配送 中心。东临长江,南靠九龙镇九龙村,西接杨家坪,北连谢家湾。1995年建九龙坡街道,1961年建黄桷坪公社,1962年改黄桷坪街道。1997年,面积4.6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正街、九渡口、美院、小水池、建材村、滩子口、搬运村、高家坪、小湾村、铁路一村、铁路二村、铁路三村一、铁路三村二、铁路四村、铁路五村、铁路六村、电力一村、电力二村、电力三村、电力四村、电力五村、电力六村、海员村、铁新村、官家林新建路26个居委会。辖区面积5.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4万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全处干部38名(其中:男22名,女16名),机关在职党员26名,社区党员349名。街道党工委下设8个社区党委(其中:8个社区党支部、26个楼栋党支部、9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辖区内有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所高校及6所中小学校,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重庆发电厂等69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围绕“六位一体”建立健全“四联”机制,保民生,保稳定,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抓好全年工作指标的分解与落实,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工作打好基础。 - 文化建设 为了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黄桷坪街道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相结合,积极探索廉政文化进机关、 进社区、进家庭的有效途径。一是唱好一首歌。各社区根据廉政建设要求,结合社区人员结构、文化构成、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认真编写了廉政歌曲,让通俗易懂的歌曲在社区群众中传唱,提高社区居民的廉政意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如小湾社区编写了“五字歌”,像歌词:“爱国遵法纪,明理讲诚信;沉于赌局中,违法又伤身;共同建小湾,和谐新社区”等内容,就很好的体现了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等廉政文化的内海。群众在传唱中被潜移默化,逐渐增强了廉政意识。二是建好一张榜。在各社区建立了“荣辱红黑榜”,即将社区群众的行为分为红黑两种,文明的行为就用红色字体,不文明的行为就用黑色字体,并在同一榜上予以公布。通过红黑对比,逐渐在群众中形成荣辱、是非观念,促使大家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主要结合街道社区的人员构成、文化资源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文化活动。如在滩子口社区,结合农民工党员聚集多的特点,举办了农民工党员红歌队展演、“经典走进农民工党员”等活动;积极利用辖区艺术人才荟萃、创意基地积聚、创意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围绕建党90周年等主题,精心策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教育活动。 - 平安建设 成立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辖区公安、工商、安监、城管等相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联动处置的领导机构,增强联动意识。一是成立平台,明确职责。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 -任主任,办事处主任任第一副主任,办事处分管副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机关主要部门和辖区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设立了街道综治一体化工作中心,筹资6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开展平安创建综合性工作平台,统一设立接待大厅,配置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备。主要负责督促落实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公共安全三大职能,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辖区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二是分设机构,整合资源。办事处分管副主任兼任中心主任,综治办副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公安派出所分管副所长兼任副主任,成员有派出所民警、街道党政办、武装部、社会事务科、社保所、综治办、司法所人员。中心分设综治办、信访办、安监办、司法所、警务办、武装部等工作部门,建立“六位一体”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每半月一次例会、每月一次联席会等形式,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群防群治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组建应急小分队,随时参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目前已组建了应急小分队14支、340余人,应急小分队出动7次。 - 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黄桷坪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在街道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耕耘下,面对历史的机遇和 挑战,希望与困难的并存,改革与发展的同在,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为己任,以解决地区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为重点,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街道始终坚持以基层平安建设为重点,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综治平安工作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认真开展三个排查,加强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体化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向前发展。几年来,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街道”、“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市“诚信文明单位”、市委组织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党建示范街道、区级文明标兵单位等40多种荣誉称号。[1] |
谢家湾街道 |
谢家湾街道位于重庆九龙坡区东部,长江北岸,鹅公岩长江大桥与南岸区相连接。距区政府2千米。辖区面 街道一角积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万余人。1954年建谢家湾厂区街道,1958年将鹤皋岩街道合并为谢家湾街道人民委员会,1962年建谢家湾街道。1997年,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6.1万,辖劳动一村一、劳动一村二、劳动二村、劳动三村、民主一村一、民主一村二、民主二村、民主三村、民主四村、民主一村、民主六村、民主七村、正街一、正街二、正街三、鹤皋村、工农村、工农二村、工农三村、工农四村、文化一村、文化一村二、文化二村一、文化二村二、文化三村、文化四村、文化五村、文化六村一、文化六村二、文化七村一、文化七村二、文化七村三32个居委会。现街道下属辖劳动一、劳动三、民主、大公馆、赵家山、渝中花园、谢家湾正街、鹅公岩、直港大道、袁家岗、黄家码头、解放台12个社区,有社会单位50多家。近年来,谢家湾街道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社区服务和城市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居民群众,先后被评为全国和全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市社区建设先进街道、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 社会服务 为切实解决部分党员的贫困问题,街道工委借助区委500万元贫困党员帮扶资金,并采取党员捐赠、社会单位赞 座谈会助等办法,筹集建立了10万元贫困党员帮扶资金,积极开展以“四送”为主要措施的“1+2”贫困党员帮扶活动,街道机关每位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和每个科室,长期结对帮扶2户困难党员群众。同时,根据致贫原因,把贫困党员分为思想守旧型、下岗失业型、年老体弱型和疾病困扰型等四种类型,分别采取送观念、送岗位、送温暖、送爱心医疗卡等“四送”措施开展帮扶。2005年以来,已结成帮扶对子28个,为辖区189名贫困党员送资金9.36万元、送岗位57个、发放爱心医疗卡163张。劳动一村社区党委组织开展了“黄丝带”服务孤寡老人活动,统一制作并向老人发放长1米、宽10厘米、印有社区24小时值班电话的黄丝带,老人一旦有困难,可将色彩鲜艳的黄丝带挂在门、窗等醒目地方,楼栋组长、社区巡逻队员等发现后,立即上门服务,也可直接拨打电话求助,此项活动深受“空巢老人”欢迎。截至目前,已服务“空巢老人”186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重庆市文明办、老龄委将黄丝带关爱老人的做法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 社区共建 街道工委针对辖区多数社区系厂属型社区的特点,立足“机制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管”,以区域性大党建的观念和方法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一是机制共建。2002年率先在全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文艺演出由街道工委牵头,定期组织辖区社会单位党组织召开协调会,互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还与社会单位签订了社区党建共建目标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在社区普遍设立了困难帮扶、法律咨询、纠纷排解等岗位,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坚实平台。二是资源共享。积极整合社会单位党建工作资源,分季度确立不同主题,与辖区社会单位联手开展“-”重要思想宣讲、“庆‘七一’、重游革命圣地——延安”等系列活动。积极协调建设集团等社会单位,无偿为社区提供建设用地4263平方米,下属12个社区办公用房均在300平方米以上。积极支持社会单位发展,为重庆医科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落实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点8个,实现社区建设和社会单位发展“互动双赢”。三是事务共管。街道社区和社会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涉及社会性、区域性的事务上联手展开行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街道工委积极协调艾佳集团出资10万余元,解决了黄家码头片区居民行路难问题。为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净化社会环境,街道团工委与辖区学校青年志愿者联合开展了“爱心家教、一帮一”、“远离网吧、青少年暑期在行动”等活动,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1] |
石坪桥街道 |
石坪桥街道位于九龙坡区东部,距区政府1.5千米。辖冶金、建筑、石坪、横街、造漆、后街6个社区。袁(家岗)茄(子溪)、杨(家坪)石(桥铺)两条公路在此交会。 [代码]500107004:~001冶金村居委会 ~002建筑村居委会 ~003石坪村居委会 ~004横街居委会 ~005造漆村居委会 ~006后街居委会 [沿革]1962年建石坪桥街道。1997年,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有正街、横街、后街、矿机村一、矿机村二、建筑一村、建筑二村、石坪村、造漆村、青龙村、五一新村一、五一新村二、五一新村三、冶金三村一、冶金三村二、冶金三村三、冶金四村、蟠龙村共22个居委会。 [1] |
石桥铺街道 |
2014年,将石桥铺街道分设为石桥铺街道和二郎街道。以龙腾大道、成渝高速公路为界,该界线东起龙腾大道五台山小区路口加油站处,经陈家坪立交接成渝高速公路,再经二郎立交,西止于成渝高速公路与凤西路交汇处。界线将原石桥铺街道一分为二,界线以北为石桥铺街道,界线以南为二郎街道。 石桥铺街道。辖兰花社区、柏林社区、高庙社区、石小路社区、石新路社区、白鹤社区、石杨一社区、渝州新城社区、朝阳路社区、老顶坡社区,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5万人。办公地点设在朝阳路191号(保留原址) 2010年,以主干道石小路、石杨路、龙腾大道中心线为界进行划分,该界线东起大公馆立交,西止石小路白马凼与沙坪坝区交界处,将该区域分为南北两块。北面由渝州路街道管辖,面积约7.643平方千米;南面由石桥铺街道管辖,面积约14.38平方千米。调整后石桥铺街道管辖11个社区和1个社:原石桥铺街道管辖的8个社区(石杨一、石杨二、石杨三、石小路、石新路、柳背桥、柏林、迎宾路);原渝州路街道管辖的3个社区(高庙、兰花、白合)和2个社(尹家坪、朝田口社)。原石桥铺街道管辖的6个社区(白马凼、红育坡、渝州一、科一、科二、埝山苑)划归渝州路街道管辖。 石桥铺街道位于九龙坡区东北部,距区政府4.5千米。辖科园路第一、科园路第二、柳背桥、柏林、迎宾路、石杨路第二、石杨路第三、渝州路、红育坡、白马凼、石小路、石新路第一、埝山苑、石杨路第一14个社区。石(桥铺)杨(家坪)路,石(桥铺)小(龙坎)路,石(桥铺)新(桥)路,渝洲路在此交会,成渝高速公路起点站在此。 |
中梁山街道 |
中梁山街道位于九龙坡区东部,距区政府8千米。辖中梁山街、田坝、协兴、半山一、半山二、中南、华岩新、西铁、华龙家园9个社区。公路与成渝高速公路相接,境内有西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货运站,与成渝、川黔铁路相联。古刹华岩寺为佛教圣地。 中梁山街道幅员面积19.4平方公里,辖西山村、共和村、新政村、康苑社区、福苑社区、华福家园社区、华岩新村社区、半山一村社区、半山二村社区、协兴村社区、华龙家园社区共3个村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中梁山街258号 |
渝州路街道 |
一、地形地貌 渝州路街道为坪状中丘带坝地区。因东、北面受嘉陵水流水切割,西北面受低山流水浸蚀,故形成海拔较低丘宽谷区,仅高出100米左右的坪状中丘区。西北部高庙村部分地面被切割形成“V”型谷,其余大部分地区则泥、砂岩相间露出;泥岩出露浸蚀形成低丘,砂岩出露则成宽谷坝地。 街道位于复式向斜的石马河中、北段。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岩层倾角7度左右,整个地势北高南低。 二、水系溪河 渝州路街道除六店部分地带属于嘉陵江水系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沟谷溪河均属长江水系。 流经街道的嘉陵江有东、西两源:东源为东河,出陕西凤县;西源为西汉水,出甘肃播冢山。嘉陵江全场1262公里,流域面积159.812平方公里。属嘉陵江水系的主要溪流——罗汉沟,系由六店社区的烟灯、邵湾、大龙、大石、新铺一带的地表水流入形成。罗汉沟沿东北方向行进,过万年桥、翻水口,落化龙桥流入嘉陵江。 气候状况 渝州路街道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冬暖夏热、春早秋迟,夏长冬短、四季分明;春秋多夜雨、夏季烈日长,立夏雷阵阵、秋冬雾茫茫。 一、温度、湿度 全年平均气温为18.3摄氏度,平均气温最低的一月份7.5摄氏度,最高的七月份28.6摄氏度;极端低温-1.8摄氏度(1955年1月11日),极端高温42.2摄氏度(1953年8月19日)。一般平均日气温稳定超过10摄氏度的开始期为3月1日,终止期为12月3日,稳定保持278天、积温达5954.4摄氏度。 因地处湿润气候区,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9。 二、日照、霜期 本街道日照时数甚少,年平均日照时数只有1243.6小时,仅占可照时数的28%。全年各月日照差别较大:七八月日照时数较多,均在210小时以上,日照率达50%左右;十月至次年二月日照时数较少,都在65小时以下。全年无霜期达342天。 三、雨量、雾日 辖区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079.4毫米。其中:年降雨量最高(1956年)达1581毫米;年降雨量最少年(1957年)仅740.7毫米。全年各季雨量分配不均:春季(3—5月)为286.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6.6%;夏季(6—8月)为447.2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1.4%;秋季(9—11月)为281.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6.1%;冬季(12月—次年2月)为64.2毫米,占年降雨量的5.9%。 重庆有雾都之称,渝州路街道在雾区范围内。年均有雾日达69.3天,占全年日数的19%。雾日多在冬季出现,该季平均月有雾10天左右。 |
二郎街道 |
九龙坡区龙腾大道、成渝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将不再属于石桥铺街道所辖范围,而是由增设的二郎街道管辖。 昨天,市政府批复了九龙坡区《关于石桥铺街道和华岩镇中梁山街道行政区划建制调整的请示》。同意调整石桥铺街道行政区域范围,增设二郎街道;调整华岩镇、中梁山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从此,九龙坡区将从原来下辖11个镇、8个街道,变为下辖11个镇,9个街道。 调整后,以龙腾大道、成渝高速公路为界,东起龙腾大道五台山小区路口加油站处,经陈家坪立交接成渝高速公路,西止于成渝高速公路与凤西路交汇处。界线以北为石桥铺街道,以南为二郎街道。 调整后的石桥铺街道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辖兰花社区、柏林社区、高庙社区、石小路社区、石新路社区、白鹤社区、石杨一社区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朝阳路191号(原址)。 增设的二郎街道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辖二郎社区、迎宾路社区、柳背桥社区、石杨二社区、石杨三社区、五台山社区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二郎科城路68号。 除了增设二郎街道之外,华岩镇、中梁山街道行政区域范围也将调整。 调整后的华岩镇幅员面积25.5平方公里,辖西站村、石堰村、朝阳村、中梁村、云峰村、幸福村、中南村社区、田坝村社区、西铁村社区、华福雅苑社区、石龙社区、民安华福社区共6个村6个社区。镇政府驻华福大道北段70号(美每家建材家居广场B区24幢)。 中梁山街道幅员面积19.4平方公里,辖西山村、共和村、新政村、康苑社区、福苑社区、华福家园社区、华岩新村社区、半山一村社区、半山二村社区、协兴村社区、华龙家园社区共3个村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中梁山街258号(原址)。 |
九龙镇 |
重庆市九龙坡区辖镇。1961年建九龙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东部,紧邻区府驻地。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9万。有杨(家坪)石(桥铺)路、长江路等在此交会。辖杨坪、盘龙、新农、大堰、上游、九龙6个村委会和龙泉、水碾、马王第一至七共9个居委会。企业以机械加工、建筑、建材等业为主。农业主产蔬菜。1991年被市文化局命名为“楹联之乡”。1992年列为四川省“200强乡镇”。. |
华岩镇 |
九龙坡区华岩镇中梁山街道位于中梁山以东,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近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龙园区B区落户境内,巴渝佛教圣地——华岩寺座落其中。辖区内有西南最大电气化铁路编组站——重庆西站,襄渝铁路纵贯全境,上界高速路从北面由西往东穿越,成渝高速公路上桥立交桥和渝长路起点距镇街北部3公里,大件路由镇街腹心地带——玉清寺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机联系,已建成的华龙大道、华福大道和凤中路互为衔接,使地区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镇街现有84名机关工作人员,辖区面积43.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41个基层党组织(含3个基层党委),13所中小学,地区常住人口约10万人。 近年来,华岩镇中梁山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城市化战略和都市农业战略,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位居九龙坡区镇街前茅,是重庆知名的“明星乡镇”。 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03亿元,收入57.18亿元,增加值13亿元,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25.32%、26.02%、25.87%、28.5%;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62亿元;税收完成7590万元,同比增长10.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93元,达到4053元。 2006年预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4.6亿元,同比增长15.3%;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15.8%;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入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8.3%;入库税金完成8251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53元,增加300元。. |
含谷镇 |
|
金凤镇 |
金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缙云山麓,距重庆主城区仅10多公里,东与含谷、白市驿镇相邻,南与走马镇接壤,西与璧山县青杠街道连界,北与沙区曾家镇毗邻。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开发为主要发展方向的都市近郊新型的小城镇。金凤镇所辖7个行政村(2002年1月前为15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有117个合作社,全镇幅员面积38.5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金凤镇的前生叫龙凤乡,于1978年改名为金凤乡;1993年12月定名为金凤镇。. |
白市驿镇 |
一、行政区划和人口情况: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位于重庆主城区的西大门,是九龙坡区承东启西的中心交汇点。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辖十一个行政村、190个合作社、两个社区居委会,现有人口5.7万。其中农村人口3.119万,城镇人口、流动人口2.5881万,城镇率占45.4%,人口自然增长率1.3%。 二、自然地理情况:明清时代设驿站于此,物产丰富,商贸云集,有“白日场”之称,故而得名白市驿。历史悠久的白市驿板鸭闻名遐迩,是中国三大名鸭之一。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数万只白鹭依恋这方土地而栖息繁衍于白市驿三多桥,让人们在蓝天白鹭的悠悠情愫中回归自然,增添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景线。 昔日灿烂驿站,今朝投资热土。白市驿镇具有依托主城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镇距重庆商贸中心——解放碑22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42公里,距朝天门港26公里,距九龙坡区府所在地杨家坪15公里,并依国道成渝调整公路及市道山白公路与城区贯通。 三、基础设施:积多年建设发展之成果,白市驿镇的基础设施已日趋完善。 (1)交通通讯发达:镇北有成渝高速公路,并依此连接渝长、渝黔高速公路。南北贯穿全镇的白彭一级公路与山白公路、白金路、白走路、村邻道路构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襄渝铁路西铜便线越境而过,并设有货运火车站一座,可承发全国倒地货运业务,年运力达90万吨。容量为5万门的程控电话、联通、电信等移动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2)供水充足:境内有大河沟、廖家沟、江北山等水库总共常年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水源充足,并建有日供水能力达5000吨的水厂一座,供水管网已铺设至开发地块。城市下排畅通。(3)电力充裕:镇内有110千伏双回路总容量6.4万KVA的变电站一座,尚有60%的富余。镇内有供电线路:含白、含机、含古三条线。(4)天然气:日输气能力6万立米,配气1.8万立方米,富余量达70%。 四、历史沿革(一九五三年—二00四年):白市驿镇人民政府是基层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管理全镇经济、教育、文化、卫生、财政、计划生育、公安、司法、城建等行政工作。白市驿镇原属巴县管辖、所辖11个村和2个居委会,于1995年3月区划调整属重庆市九龙坡区管辖。. |
走马镇 |
重庆市九龙坡区辖镇。1930年设走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复置乡,1994年建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20公里。面积29.9平方公里,人口2.1万。成渝高速公路,重庆至江津二级公路过境。辖灯塔、银岗、石桥、罗盘、石牛、虎坪、灵芝、双水井、广胜、扁洞山、大水、椒园、马道子、梓桐、大石、工农、慈云、界牌、乐园、响水20个村委会和正街1个居委会。企业以建筑和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蜜桃。. |
石板镇 |
一、地理位置 九龙坡区石板镇位于九龙坡区中梁山西部,东与华岩镇、跳蹬镇接壤,南靠陶家镇,北接白市驿镇,西与巴福镇毗邻。距成渝高速公路白市驿出口处9公里,距市区20公里,距重庆江北机场36公里,距白市驿火车站货场5公里。“白彭”快速公路、“华福公路”、襄渝铁路横贯全镇,镇内有乡村公路10余条,总长约35公里,贯通全镇各村社。 二、自然环境 石板镇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矿产、森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座落在本镇的重庆市近郊最大的马家沟水库—长海生态旅游区紧靠中梁山山脉,占地面积2000余亩,具有重庆市西部供水和旅游两大功能,它将成为石板镇的旅游支柱产业(隆鑫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储量丰富的白云石,石灰石矿能满足重钢50年的炼钢辅料需要,并为建筑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的建筑材料。 三、人口面积 2005年底,全镇总人口数为10602人。其中城镇人口1648人,农村人口8954人。幅员面积为24.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为450亩,耕地面积为9500亩,林地面积为12000亩。 四、辖区情况 镇内有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63个村民小组,有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敬老院1个。有日供1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有3.5万KV的变电站一座,有直径为720、700、273的天然气输气管各一条,有供气站一个。有线电视网络、联通、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程控电话直通村社。有建材、机械、化工、制药、服装等42个工业企业。2001年被确定为重庆市“都市后花园”建设的五镇之一,重庆西部新城(小城镇)规划,九龙园区C区重庆渝路老人康乐中心(重庆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重钢大堡坡矿座落本镇,规划可供一、二、三产业开发用地500多公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草莓、油桃、枇杷等三大基地初步形成,它将为石板镇打造新兴生态观光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
巴福镇 |
巴福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幅员面积18.15平方公里,处于市二环路环抱的都市经济发达圈之内,东与石板镇接壤,南与陶家镇交界,西与江津双福镇紧临,北与白市驿镇、走马镇相连。 巴福镇因在清朝年间境内庙宇众多,来此祈福祈寿的人络绎不绝,故其原名“福寿”。民国19年设乡,1993年更名为巴福镇,1995年区划调整划归九龙坡区管辖。 巴福镇现辖6个行政村,83个合作社,一个居委会,有城乡居民户4800余户,人口13000余人,设12个党支部,党员445人,有耕地10032亩,农民人均耕地0.83亩。境内渝津公路、白彭公路、华福大道、九江路呈井字形横贯全境,水、电、气、视、讯等基础设施齐备畅通。特色美食巴福狗肉名闻遐迩,底蕴深厚的狮舞文化源远流长。 近年来,巴福镇党委、政府努力践行“-”重要思想,出现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可喜局面。通过招商引资,机械加工、纸业包装、食品加工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凤归福地”,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已具规模;兴建了巴福广场、农贸市场、渝福楼、福兴楼等一批新型建筑和上档次商住楼,场镇规模拓展迅猛,是九龙坡区西大门的一大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级重点工程——华福路的建成和九江路的修建,使巴福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西部交通枢纽已具雏形。国家级工业园区——九龙园区C区入驻开发,“一纵三横”道路全线贯通,基础设施极大完善,徐工、北方奔驰、聚兴、赛力盟等一大批重型工业企业落户园区,西部新城迅速崛起,璀璨的渝郊明珠正发出她迷人的光彩备受世人瞩目。. |
陶家镇 |
陶家镇位于重庆市都市区西南部,幅员面积42.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18′45″-106°26′15″,北纬29°20′00″-29°25′00″之间,东与大渡口区跳蹬镇相邻,南与铜罐铎镇相接,西与西彭镇毗邻,北与石板镇和巴福镇接壤。 陶家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中的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河谷区。全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多阴少晴,多雾少照,科暖夏热,春秋多变;降水充沛,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冬连绵阴雨;空气湿润,风力微弱的典型季风性气候特点。 陶家镇年平均气温18.3℃,极端高温42.2℃,全年≥10℃活动积温5939.1℃,10℃以生长期275.5天,初始三月初,终止十二月初。全年无霜期335天左右。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以石灰石为主,据测算,全镇拥有优质石灰石矿储量约1.6亿吨。矿山开发业已成为全镇的重要产业。 植物资源丰富:位于中梁山下,森林主要分布在树立、治安、坚强三个村,面积达9800亩,森林覆盖率23.3%, 树种有马尾松、杉、柏、香樟树、小叶榕、黄桷树等。 水资源丰富:镇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88.8mm,最高1518.7mm(1916年),最低644.3mm(1939年)。地面蒸发量为600mm/年左右,年日照时数1244.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3381兆焦耳/平方米。由于降水丰富,镇内有各型水库3座,山坪塘201口,大溪河、磨刀溪从境内穿流而过。地表水378.512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20方。 陶家镇有白彭高等级公路横穿而过,距华福公路西部出口仅3公里,离主城区30分钟车程。水资源较为丰富,日供水约800吨;镇内有35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属江津供电局管辖;天然气日供气量达30万方。全镇现有村、社级公路58.61公里,其中村级道41.89公里(被区认可的镇道16.35公里),社级道16.72公里。现有二级公路8.39公里,路段面积101374平方米;一级公路1.63公里,路段面积31264平方米。全镇8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中有5个村通了水泥路。. |
西彭镇 |
西彭镇地处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距重庆市主城区35公里,东面与铜罐驿镇相邻,北面于我区陶家镇、巴福镇相邻,西面与江津市接壤,南面紧靠长江,与江津市隔江相望。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11.5万人,其中城镇面积6.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6.5万。 根据重庆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西彭镇是我国铝加工生产基地,重庆都市圈西南部的交通枢纽,以发展大型工业为主的城市外围组团。近年来,西彭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获得了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重庆市商业发展示范镇、园林卫生城镇、百强镇和中心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镇区概况 1、地形气候特点:西彭镇属于浅丘地带,地势平坦,镇内海拔最高高度3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2、资源条件:镇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是紫红色泥岩,可制作页岩砖,硅质胶结、砂岩作开采条石,为建筑材料矿产。全镇现状土地大部分为农田和荒地,植被良好,适宜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镇域内有西南铝业集团和中铝板带公司,目前在亚洲铝加工企业中处于一流水平,可依托其信息、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发展以铝业深精度加工为主体的配套项目。 3、区位条件:西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长江、成渝铁路自境而过,白彭公路、冬九公路将西彭与四面八方相连,九龙坡区委、区府投资8.3亿元修建的华福公路已于2005年6月建成通车。重庆市绕城高速公路和轻轨交通5号线也将通过西彭直达江津市。这些都为区域商品货物的对外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4、基础设施条件:西彭镇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域内水、电、气供应能力丰裕。黄千水厂日供水量达12万吨,可满足各类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区域内日供水量达10万吨的水厂正在规划建设中;辖区内电力富裕,有黄荆堡220千伏变电站、马岚垭220千伏变电站、石塔110千伏变电站三座;天然气供应充足,川东燃气开发公司、川南气矿管理处、四川石油输气管理处日供气能力达510万立方米。城镇道路管网完备,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健全。 5、社会事业:西彭镇社会事业十分繁荣。邮政电讯业发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2.3万门,拥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移动通讯站,无线电话覆盖率达100%,中国电信小灵通已覆盖城区,城市宽带网已建成使用。. |
铜罐驿镇 |
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地处九龙坡区西南部,属主城区,紧靠长江黄金水道,东、南与重庆江津市毗邻,西靠九龙坡区西彭镇,北与重庆市大渡口区接壤,全镇面积23.2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居委会、7个村委会,总人口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万人,城镇面积2.53平方公里。 一、基础设施完善 镇内有冬帽、农汤公路等6条公路,2006年按城市干道标准修建的铜陶公路,建成后距杨家坪仅35公里。镇内有水厂2个,日供水量达3万吨;天然气输气管道2条,日供气量25万立方米;镇内及周边有变电站3座,可供电源15000千伏安。铜罐驿镇紧靠长江黄金水道,沿江地带长达7.5公里,在“十一五”期间,将建设铜罐驿港区,实现水运与公路、铁路运输相结合,形成仓储物流中心,预计年吞吐量可达1000万吨以上。 二、传统工业重镇,存量资产丰富 镇域内有重庆和邦碱胺有限公司、重庆康华运输公司、重庆冬笋轻质建材有限公司、重庆红恩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等市、区属及乡镇企业42家,其中以重庆和邦碱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化工企业拥有强大的合成氨、纯碱等化工产品及复合肥的生产能力。碱胺公司年产30万吨的高效复合肥项目已获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其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在化工行业的带动下,包装、运输行业发展迅速。镇内工业存量资产多。铜罐驿镇是传统的工业重镇,镇内有原重庆罐头食品总厂、重庆市第一建材厂、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化工厂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但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企业处于停、破产状态,其闲置的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逾2亿元,生产用地就达600多亩,而且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城镇周边1.1平方公里的城镇拓展区已完成了规划,可直接用于生产建设。 三、农业以柑橘为主,柑橘种植历史悠久 全镇农业人口1.5万人,耕地面积12628.9亩,其中果林地7000余亩,集中于三个村,形成了天然的柑橘园。农业以水果为主,水果以柑橘为主。种植柑橘历史悠久,被九龙坡区命名为“果文化之乡”。生产的红桔曾作为贡品,被清朝康熙赐名为“大红袍”,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出口商品远销前苏联。现全镇水果年产量为2600吨,其中柑橘2000吨。从1999年开始,每年都坚持举办以体验采摘乐趣为特色的“重庆都市后花园,铜罐驿金秋采果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