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30年建迎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南坪14公里。面积45.72平方公里,人口2.1万。南泉至木洞等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北部边缘。辖三湾、简家边、双庙、马颈、大平、接龙、四平、石岩、荀家嘴、八角山、武堂、北斗、冲口、通基坡、石梯子、龙顶、清油洞、双谷、鹏云19个村委员和迎龙正街1个居委会。企业以建材、建筑、安装、化工、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茧、蘑菇、生猪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1万人 | 45.72平方公里 | 500108107 | 400000 | 023 | 查看 迎龙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铜元局街道 |
铜元局街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西南部,长江南岸,距区政府2千米。辖大田坝、桐梓村、广东山、芭蕉湾、长江新村、风临洲、上海城7个社区。 [代码]500108001:~001大田坝社区 ~002桐梓村社区 ~003广东山社区 ~004芭蕉湾社区 ~005长江新村社区 ~006风临洲社区 ~007上海城社区 [沿革]1954年建铜元局街道,1958年改镇,1978年复街道。1997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以序数命名的18个居委会。 |
花园路街道 |
花园路街道位于南岸区西部,长江南岸。辖南湖、骑龙、海峡路、大石、金堰、方家湾、金紫村、科电、明佳园、古楼湾、花园路11个社区。重庆长江大桥与渝中区相连,境内公路纵横。 [代码]500108002:~001南湖社区 ~002骑龙社区 ~003海峡路社区 ~004大石社区 ~005金堰社区 ~006方家湾社区 ~007金紫村社区 ~008科电社区 ~009明佳园社区 ~010古楼湾社区 ~011花园路社区 [沿革]1994年从南坪街道划出建立花园路街道。1997年,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辖桥西、电表厂、团园堡、金子村、花园村、花园路、古楼湾、大石、桥南、方家湾、桥东、花阳、华能、光电、明佳园、金子山、海峡路18个居委会。 |
南坪街道 |
南坪街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西部,长江南岸,区政府驻境内。辖黄桷渡、阳光、南坪东路、响水路、正街、后 堡、玛瑙溪、珊瑚村、南坪西路、南坪南路、金紫街11个社区。重庆长江大桥与渝中区相连。是川黔公路、南坪至弹子石等公路的起点。1954年建立南坪街道。1997年,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5.4万,辖五一村、七一村、红工村、玛瑙溪、黄桷渡、后堡、后堡西、后堡东、南坪正街、南坪新街、南坪东路、南坪村、响水路、万寿路、珊瑚村、吉星、高照、三阳、年丰、开泰20个居委会。近年来,南坪街道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主题,突出“民生社区、文明社区、宜居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目标,以民生工程和城市管理为重点,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为出发点,努力打造“洁净之城、宜居之都、首善之区、民生之街”的街道品牌。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街道”、重庆市文明街道、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充分就业示范街道、重庆市市容整洁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全区特优单位。 - 党建工作 南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为工作目标,优化服务质量,改善工作方法,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成果特色,对群众建立真感情,大力开展民生相关的党性实践活动,办理了一件又一件 具体事,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拥护。街道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了巧手联盟、社区教育、中介服务、“高知”翻译、专业服务等五大为民服务平台,推动了社区产业扶贫、文化济困,探索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产业化之路。扎实开展了结穷亲、大下访、三项制度、三进三同及四个一等党内实践活动。街道、社区干部共计结穷亲171户,走访居民24525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09件。街道机关干部在长生桥镇乐天村承包7.2亩责任田种了一块老乡地;捐资4万余元帮助乐天村村民修筑了3公里的公路,为村办公室配置了2台空调,做了一件贴心事;建立“心连心特别困难专项救助资金”,筹集资金近百万元,用于帮扶辖区因病致贫、因贫缺医、因贫失学、老无所靠的困难群众;街道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撰写了一篇为民办事的真情文,以理论调研文章的形式认真分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深入思考更好为民生服务的方法。 |
海棠溪街道 |
海棠溪街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中西部,长江南岸,距区政府1.5千米。辖海新街、敦厚街、海棠晓月、罗家 坝、四海、四公里、学府路7个社区。川黔公路、南坪至弹子石公路过境。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海棠烟雨”在辖区内,现为“海棠园”。1954年建海棠溪街道。1997年,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以序数命名的14个居委会。该街道切实抓好商业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形成核心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推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抓好美化绿化净化,改善街道环境,改变街道面貌。带动全街道持续快速发展。在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把城乡居民的就业、增收、社保、宜居作为系统的民生工程来抓,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幸福和谐的新型街道。 - 保障服务 海棠溪街道办起社会保障服务所,服务大厅300多平方米,开设了7个对外办事窗口。服务辖区居民14万人,下设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企业430户,个体工商户2963多户。主要开展就业 再就业工作、失业保险、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农民工综合服务、城镇低保、低保就业联动、农转非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双解”职工养老保险补贴,新型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廉租住房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公租房政策咨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干人员管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等工作。海棠溪街道社会保障服务所现配备工作人员7人,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实行微机化管理,通过市金保网进行社保信息采集、职工医保及职业信息发布。指导辖区九个社区居委会完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 近年来,社保所建设在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效显著,先后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市级优秀平台,被南岸区区委、区府评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十佳科、所、站,被区妇联评为”帼国文明岗“等荣誉称号。海棠溪街道社会保障服务所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平台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强化基础管理,正在创建全市第一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以更好地为辖区社会单位和居民提供“热情周到、规范高效”的服务。 - 民生工程 围绕制定的“为民办实事”,街道开展了“民生幸福行动”,在“三项活动”中,街道及社区133名干部职工结对140名困难群众,带着政策、法规、慰问金等深入家庭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做到解释宣传到位,分类帮助到 位,上报反映到位,反馈答复到位。畅通渠道助发展,打造“富民工程”。一方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利用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停车场看护、自助物业管理等安置失业人员;另一方面,突出帮扶重点,开展就业关爱活动。建立就业援助数据库,以“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通过举办电脑、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增强求职者竞争力。破解积案促和谐,构筑“稳定工程”。街道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稳定工程”结合起来,走访辖区居民,通过仔细研究、排查,共收集到信访积案6件,如重塑十厂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土庙子的综合整治问题、海棠晓月业主委员会选举问题、陈庭秀房屋产权证及涉法涉诉问题等。对收集到的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街道按照“五个一”要求,即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准确掌握-户的基本情况、主要诉求、涉及问题的责任单位和部门,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街道领导班子共约访群众100余次,及时化解了矛盾,有效的维护了辖区安全稳定。 |
龙门浩街道 |
龙门浩街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中西部,长江南岸,距区政府4千米。辖上新街、下新街、上浩、一天门、下浩5个社区。有长江客运索道与渝中区相连。巴渝十二景中的“龙门皓月”及“觉林晓钟”均在境内,清乾隆癸已年建成的报恩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代码 500108005:~001上新街社区 ~002下新街社区 ~003上浩社区 ~004一天门社区 ~005下浩社区 - 沿革 1954年建上、下浩两个街道,1958年合并为龙门浩街道。1997年,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以序数命名的8个居委会。 - 发展建设 龙门浩街道加大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88万元,对被拆迁改造的一天门社区居委会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社区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示范型社区。规划中的一天门社区居委会占地2000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全区建筑面积最大的社区。根据市示范型社区建设标准,龙门浩街道对一天门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在外设置了规范大气的居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画廊;在内建有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工作平台、老年活动室、藏书5000册的市民图书室、室内健身室、市民学校、党员活动之家、再就业培训中心、家政服务公司等功能齐全的硬件设施。同时,还将在该社区推行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和活动需求。目前,一天门社区办公设施改造建设工程及周边排洪沟、危坎等市政设施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将于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
弹子石街道 |
弹石在长江南岸,与朝天门隔江而望,上接野猫溪,下连王家沱,因水码头遂形 成弹子石河街、弹子石正街、弹子石新街。关于弹子石的来历,民间传闻,大禹治水归里,见涂山氏与巨石融为一体,长屹南滨江边。大禹伫立呼归石上,声声呼唤涂山氏,情呼恸天地,巨石应声开,石开子出,子名“启”,为夏启。是地,因得名“诞子石”。几经衍变,讹传为“弹子石”。史实所言,与之不同。弹子石江边,原有三尊巨形柱石,支撑着一圆形巨石,因其形似“弹子”,故名弹子石。后来,遭雷击爆毁,石虽不存,名却长留了下来。如今,弹子石示范区正借势两江新区,比肩解放碑、江北嘴,全面加快城市开发进程。未来5-10年,一座聚集了大量企业总部、金融中心、高端服务业、楼宇经济、高尚住宅,在建筑形态、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方面扮演着示范角色的国家中心城市窗口之城将惊艳面世。 - 行政历史 宋明时期的弹子石,大多为荒山田土,清乾隆年间才形成码头。上世纪初,弹子石是江南有名的水码头,与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 弹子石街道坛庙齐名,有南岸“五渡口”之称。弹子石是街名亦是地名,原是巴县的一个乡,下属有五桂保、升平保、石桥保、窍角保、大佛保、天神保、老鹰保、福安保、中窟保九个保。后乡改为镇,弹子石镇辖区内有十八个保,联合公所一直设在弹子石正街。这里有重庆第38中学,第11中学。2006年7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岸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6]152号)同意南岸区将现有的6个街道、9个镇调整为7个街道、7个镇。具体调整如下:保留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等6个街道;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等7个镇。其行政区域和驻地不变。2003年,《重庆市中央商务区规划》出台,重庆市政府在两江汇流处圈定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这三个区域,分别命名为解放碑CBD、江北嘴CBD、CBD南区,整个区域则统称为重庆CBD。 - 经济发展 南岸区政府将陆续投入300亿元,将位于朝天门大桥南桥头,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园区,打造成为 一个集办公、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商圈,弹子石示范区共10.68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1133万平米,涵盖了弹子石街道、涂山镇、鸡冠石镇的大部分区域。届时,区内的写字楼和商业的比重将超过50%。作为重庆最早的开埠之地和近现代工业重镇,弹子石有着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2010年5月,南岸区委、区政府作出将弹子石打造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示范区的决策,预示着这座老城涅槃重生的辉煌再现。根据规划,弹子石示范区共11平方公里,由A、B、C、D、E、F六个功能组团组成,涵盖了弹子石街道、涂山镇、鸡冠石镇的大部分区域。目前,示范区已经完成了高品质的城市设计,确立了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策略;区域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入近200亿元;积极实施农村征地和城市拆迁;完成了滨三期、腾龙大道及腾滨路等市政道路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出让了土地2000亩,重庆龙湖地产、重庆中海地产等品牌企业相继入驻;积极推进宜居城区建设,滨三期、腾龙大道景观通廊初步形成,中海国际公园、滨江广场和公园加紧建设;龙湖郦江、国际社区等楼盘拔地而起,城区配套进一步完善,其作为重庆地理、交通、经济三大中心的显赫地位正日益显现。 |
南山街道 |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中部。辖正街、崇文路、南山路、真武山、文峰新街、南山6个社区,联合、新力、龙井、泉山、金竹、双龙、石牛、放牛、大坪9个行政村。500108007:~001正街社区 ~002崇文路社区 ~003南山路社区 ~004真武山社区 ~005文峰新街社区 ~006南山社区 ~200联合村 ~201新力村 ~202龙井村 ~203泉山村 ~204金竹村 ~205双龙村 ~206石牛村 ~207放牛村 ~208大坪村 [沿革]2006年撤销南山镇、黄桷垭镇。设立南山街道,管辖原南山镇、黄桷垭镇的行政区域,辖6个社区、9个行政村,面积33平方公里。办事处驻崇文路138号(原黄桷垭镇政府驻地)。 附:南山镇位于南岸区中部,距区政府6.5千米,有南山风景区。 1953年建汪山乡,1958年改为涂山公社汪山管理区,1961年建南山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0.5万余,辖双龙、大坪、放牛、石牛4个行政村和南山公园路1个居委会。 附:黄桷垭镇位于南岸区中部,距区政府12千米。广黔龙黄公路在此交会。名胜古迹有老君洞、涂山寺、文峰塔、宋代瓷窑遗址,地下溶洞有老龙洞。 1953年建黄桷垭乡,1958年并入涂山公社管理区,1961年更名文峰公社,同年建文峰乡,1989年建黄桷垭镇。1997年,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联合、新力、龙井、泉山、金竹5个行政村和崇文路、黄桷垭正街、新建街、新厂坝、南山路、真武山、文峰正街、文峰新街8个居委会。 |
天文街道 |
天文街道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区境中南部,东以通江大道为界,南以玉马路为界,西靠铜锣山脉,并与南山街道接壤,北以东西大道为界,行政区域面积7平方千米,南岸区行政中心和重庆市最大的公租房项目城南家园位于辖区内。辖区人口约10万人,以流动人员为主,现有水云路、中一路、玉马路、兴塘路等4个社区居委会。 |
南坪镇 |
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53年建南坪乡,1958年为涂山公社南坪管理区,1961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1公里。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1.7万。有重庆长江大桥连接渝中区,是川黔公路、南坪至弹子石等公路的起点。辖南坪、四公里、海棠溪、回龙、丹桂、九龙、二塘、四南8个村委会和新农1个居委会。企业以机械、电器、建材、运输、毛纺、印刷、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境内有国家级开发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
涂山镇 |
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53年建新兴乡,1958年置涂山公社,1961年建涂山乡,1992年建镇。位于区境中部,长江南岸,距区府5公里。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1.3万余。南坪至弹子石等公路过境。辖新兴、莲花、黄荆坡、刘胡兰、红星5个村委会。企业以皮鞋、建材、建筑、化工、印刷、农机、运输、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以蔬菜、花木、牛奶、生猪为主。有西南最大的皮鞋交易市场,被誉为“皮鞋之乡”。文物古迹有涂山。. |
鸡冠石镇 |
|
峡口镇 |
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53年建大兴乡,1958年为涂山公社大兴管理区,1961年复乡,1992年撤乡建峡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长江南岸,距区府8公里。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1.8万。有公路在此交会。水上设0头,客轮可直达渝中区。辖西流、大兴、五星、大石、大田、柏林、上坝、高峰、胜利9个村委会和广阳坝、大兴正街、大兴一村3个居委会。企业以建材、建筑、运输、机械、化工、加工等行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蔬菜。. |
长生桥镇 |
|
迎龙镇 |
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30年建迎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南坪14公里。面积45.72平方公里,人口2.1万。南泉至木洞等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北部边缘。辖三湾、简家边、双庙、马颈、大平、接龙、四平、石岩、荀家嘴、八角山、武堂、北斗、冲口、通基坡、石梯子、龙顶、清油洞、双谷、鹏云19个村委员和迎龙正街1个居委会。企业以建材、建筑、安装、化工、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茧、蘑菇、生猪等。. |
广阳镇 |
重庆市南岸区辖镇。1930年建广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6年建镇。位于区境东北部,长江南岸,距区府35公里。面积37.1平方公里,人口2.2万。有公路在此交会。辖红河、渝家、团山、垭口、沿江四坪、分水、红溪、新大、明月、大塘、林山、大房、大田、新二、塘坎、新房、回龙18个村委会和河口场1个居委会。企业以水泥、建筑、建材、修造船、铸造、加工和饮食服务等业为主。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蚕桑、蘑菇、柑橘、生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