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镇位于万盛经开区东南部,幅员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8个村1个社区,东邻黑山镇,西接青年镇,南连贵州桐梓县坡渡、羊蹬两镇,北倚南桐镇、万东镇,境内有万桐公路,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旅游环线公路,距万盛城区30分钟车程,距离重庆市主城1个半小时车程,是重庆市旅游文化名镇,万盛经开区“红苗歌舞之乡”。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镇平均海拔960米,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拥有龙鳞石海(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奥陶纪公园两大旅游景区,建有“百花美丽山乡”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南天门旅游度假区,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好去处。通过招商引资,相继推出了“崇庆浒”牛肉香辣酱品牌等旅游商品,通过产业嫁接引进了来自苗族蜡染之乡的“愚山居”苗族蜡染艺术品生产项目,其代表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赛获得银奖,产品已实现作坊式生产。
目前,该镇正围绕“旅游观光,休闲避暑,健康养生”的主题,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的“生态旅游名镇,红苗文化之乡,避暑养生胜地”。
镇政府所在地:綦江区石林镇两河口社区
联系电话 023-48338038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94.28平方公里 | 500110105 | 400800 | 023 | 查看 石林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两河口社区 | 0 | 0 |
---- |
查看 两河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两河村 | 0 | 0 |
---- |
查看 两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星台村 | 0 | 0 |
---- |
查看 星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农林村 | 0 | 0 |
---- |
查看 农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
茶树村 | 0 | 0 |
---- |
查看 茶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
石鼓村 | 0 | 0 |
---- |
查看 石鼓村谷歌卫星地图 |
白花村 | 0 | 0 |
---- |
查看 白花村谷歌卫星地图 |
茶园村 | 0 | 0 |
---- |
查看 茶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庙坝村 | 0 | 0 |
---- |
查看 庙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古南街道 |
古南街道成立于2007年12月,幅员面积94.43平方公里,辖11个村和12个社区,户籍人口8.4万人,常住人口10.9万人。街道内设科室所中心12个,机关干部职工104人。古南街道地处綦江区政府所在地,是綦江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历史底蕴厚重,有韩国临时政府、綦江第一支部、烈士陵园等等历史印痕;文化风情独特,有农民版画、川剧院、古剑山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交通优势明显,有 210线国道、渝黔高速、三环高速、渝黔铁路贯穿南北;工业经济雄厚,工业园区坐落其间,是綦江千亿工业的主战场;旅游资源丰富,有4A级景区古剑山。 办公地址:綦江区桥河胜利路2号 邮编:401420 |
文龙街道 |
文龙街道于2007年12月1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地处綦城核心区,是全区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中心,城镇化建设主战场。辖区东起横山、瀛山之麓与横山镇、三角镇、石角镇、三江街道为邻,南临綦河之滨与古南街道隔河相望,西抵太公山边缘与江津区广兴镇、杜市镇交界,北至马家槽与新盛镇和巴南区安澜镇接壤,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辖19个社区1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0余万。办事处驻地长生路8号,内设综合办事机构7个(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科、社会事务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社区管理科、建设和环境管理科),事业单位4个(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区级部门派出机构5个(国土所、村建所、司法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市政园林所)。 近年来,在綦江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致力于“一区两园一中心”(綦城发展核心区、专业食品加工园、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渝黔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全力推进“五城同创”工程,围绕“壮经济、惠民生、保稳定、强基础”发展思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发展潜力逐步释放,镇域工商税收在全区一路领跑,街道领导班子连续数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领导集体”,在第十三届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会上,文龙街道荣膺“2014年中国新型城镇化示范街道”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兰海高速、三环高速、綦万高速、渝黔铁路贯穿全境,渝黔高铁将于2017年建成通车,从办事处所在地到重庆主城区仅40分钟车程;航道运输直达重庆。 ——城市功能齐全。境内拥有日供水10万吨水厂和日处理污水处理厂各一座,管辖渝南片区的綦南供电局坐落于此,天然气供应充足。 ——工业实力强劲。辖区拥有华强化肥、美乐迪等70余家重点民营企业,基本形成房地产、机械、化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汽车销售等支柱产业,创下“华强化肥”、“饭遭殃”、“都晓得”等全国驰名商标。 ——旅游资源丰富。百年古刹大佛寺香火鼎盛,远近闻名;金钗井、双山、太公石、鱼鳞石等古老传说历经久远,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世界之最的马桑岩古木化石记载着1.4亿前綦江的地质环境密码,科研价值极高,其开发方兴未艾;綦江农民版画作为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名片之一,蜚声海内外。 ——基础配套完善。医疗卫生条件良好,教育体系完备,光缆通讯、数字传输、互联网广泛运用;形成了食品工业园、商业贸易区、生活区、娱乐区等为主的高标准城市框架。 |
三江街道 |
三江街道是“全国重点镇”、“重庆市卫生街道”、“重庆市文明街道”、“市级安全生产示范街道”。 三江街道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南部,东邻石角镇,南接篆塘镇、扶欢镇,西连郭扶镇,北壤古南街道,幅员面积75.2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5.6平方公里,辖18个村、6个社区,118个村民小组和3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万。是全国重点城镇,中国现代有色金属材料的冶炼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地区电器金属材料、机械和建筑金属板材的生产基地,市级卫生街道、文明街道、安全社区示范街道、冶金工业基地,重庆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成为綦江工业园区的延展新区。 三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唐贞观5年设三溪县,距今1400余年,是綦江农民版画发源地,重庆市摄影之乡。朱德、贺龙、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纪委书记-、国家商务部长陈德明也曾亲临三江视察,原重庆市市长-、四川省政协主席秦玉琴早年就在三江工作。三江方位优越,经济发达,境内渝黔、三万铁路和渝黔高速公路、国道210线、省道303线交汇穿越,距重庆主城40分钟车程。 近年来,三江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1435”工作思路,力争把三江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中小微型企业示范园,渝南门户物流通道,创新社会管理示范街道。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三江原名“三溪”,因境内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为名,距今(2012)已1382年的历史。民国三十年(1941年),三溪乡改为三江镇,三江地名至今未变。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22′11″~106°97′00″北纬28°35″03″~28°96′00″,居綦江中部。东邻石角镇,南接扶欢镇、篆塘镇,西靠郭扶镇,北靠古南街道和文龙街道。綦江县人民政府三江街道办事处驻雷园路1号,电话区号023,邮政编码401431,距綦江县政府驻地12千米。 政区沿革 唐代以前,境内无建置。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三溪县。宋代,撤销三溪县,改为三溪场。明洪武四年(1371年),綦江县共编户八里,三溪场属遵化里。清末,全县仍设5里,三溪场属遵化里。民国9年(1920),废里设区,三溪场属东区。民国34年(1945年),全县五个指导区缩编为4个,三江镇属第三指导区,直至民国38年(1949年)。1949年12月20日,綦江县人民政府成立,改三江镇为三江乡。1985年2月,撤三江乡,设三江镇,仍为区属。1987年7月,三江镇设为区级镇。2007年1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三江镇撤销,成立綦江县人民政府三江街道办事处。同时,将原三江镇所属的长乐村、两路村划出,并入古南街道办事处。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三河街、滨江、圆通寺、四钢、重冶、重绳等6个居民委员会,大山、大垭、黄桷、水口、第五、五里、寨门、双福、罗坝、新联、黄荆、西山、半山、马垭、照贵、复兴、龙桥、龙塘1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48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19393万人,城镇化率64.8%。另有流动人口 3630人。总人口中,男性22696 人,占50.62%;女性 22142人,占49.38 %;14岁以下4704 人,占 10.49 %;15~64岁34118人,占76.09%;65岁以上6016人,占13.4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4725人,占99.75 %;2011年人口出生率6.6‰,死亡率6.42 ‰,人口自然增长率0.18‰。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46千米,总面积75.99平方千米。 |
万盛街道 |
万盛街道于区中机关url]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古隶荣懿县,又名鹅乡[/ur镇子上,。民国16年(1927年)8月设南川县万盛镇。解放后属南川县第十区,1953年恢复万盛镇,1956年撤销建置,1957年4月设万盛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28634人,辖9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家属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设万新路22号。 |
东林街道 |
东林街道:部,是[矿务局机关及所属东林、鱼田堡煤矿、宣统二年腰子口场川县48个场之一。民国18年(1929)设腰子乡,民国27年4月,南川县刘泗英等人在辖区组建东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辖。解放后区,1956年5月设东林街道办面积1.4人口30515人,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15个家属委员会,办事处设在东林二村69号。 |
万东镇 |
位于区中部,面积59.90平方公里,人口33785人,是区城镇人口集中区域, 辖区内和楠竹山、玉竹龙宫等景区及城市景观。. |
南桐镇 |
位于区西部,面积64.42平方公里,人口54141人(散居苗族40户,210人),距万盛6公里,辖区 内有樱花温泉度假村等景区。. |
青年镇 |
位于区西南部,面积55.26平方公里,人口24018人(散居苗族49户,293人), 距万盛21公里,自然条件优越。. |
关坝镇 |
位于区西南缘,面积71.43平方公里,人口24560人(散居苗族102户,496人),距万盛28公里,有九锅箐森林公园及铜鼓滩漂流旅游景区,旅游开发潜力大。. |
丛林镇 |
位于区中部,面积59.90平方公里,人口33785人,是区城镇人口集中区域, 辖区内和楠竹山、玉竹龙宫等景区及城市景观。. |
石林镇 |
石林镇位于万盛经开区东南部,幅员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8个村1个社区,东邻黑山镇,西接青年镇,南连贵州桐梓县坡渡、羊蹬两镇,北倚南桐镇、万东镇,境内有万桐公路,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旅游环线公路,距万盛城区30分钟车程,距离重庆市主城1个半小时车程,是重庆市旅游文化名镇,万盛经开区“红苗歌舞之乡”。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全镇平均海拔960米,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拥有龙鳞石海(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奥陶纪公园两大旅游景区,建有“百花美丽山乡”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南天门旅游度假区,是夏季避暑,冬季赏雪的好去处。通过招商引资,相继推出了“崇庆浒”牛肉香辣酱品牌等旅游商品,通过产业嫁接引进了来自苗族蜡染之乡的“愚山居”苗族蜡染艺术品生产项目,其代表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赛获得银奖,产品已实现作坊式生产。 目前,该镇正围绕“旅游观光,休闲避暑,健康养生”的主题,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的“生态旅游名镇,红苗文化之乡,避暑养生胜地”。 镇政府所在地:綦江区石林镇两河口社区 联系电话 023-48338038 |
金桥镇 |
位于区西北部,面积64.87平方公里,人口21519人,距万盛20.6公里,是全国造林绿化乡镇,多经和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
黑山镇 |
黑山镇位于万盛区东南部,距万盛城区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东与贵 黑山镇州接壤,南与石林相连,西与万东邻近,北与南川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幅员面积98.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32个村民组,10105人。境内气候宜人,森林覆盖面达65%,极其适合人居。境内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以森林、大峡谷、河流、飞泉、瀑布、草坪为特色的黑山和黑山谷生态旅游风景区、白云石、萤石、高岭土为主的矿产资源和以猕猴桃、方竹笋为主的特色农业资源。景星乡民风纯朴,人民热情好客,是商家投资和休闲旅游的绝好之地。 人才培养 老黑山镇和光村的科技女能手黄凤莲潜心食用菌菌种研究,先后研制出抗腐烂、抗杂菌的“凤莲1号”、“凤莲8号”、“中熟9号”、“晚熟10号”和秋耳、冻蘑等菌种。2005年,她还成功地研制了柳松茸菌种。黄凤莲是远近闻名的创新型农民, 黑山镇前来向她询问技术难题的人几乎踏破了她家的门槛,为帮助众乡亲系统地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她把多年摸索的经验,编成科普读物,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几年来,在她的带动下,全镇有1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东宁县老黑山镇认准了“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这个理儿,制定了《“创新型农民”五年培养规划》,以培养“创新型农民”为切入点,通过资金扶持与奖励、政策引导与培训、典型宣传与带动等方式,培养新技术示范人、新产业带头人、新品种试验人、新行业领路人、新观念倡导人,以此带动全镇农民使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发展新产业,涉足新行业。据统计,现在符合老黑山镇“创新型”农民标准的已有60多人,现在创新型农民成了老黑山镇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带动了许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在这些“创新型农民”的带领下,老黑山镇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96亿元,农业经济总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9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10%和16%。 - 乡镇项目 黑山镇与投资方共同投资3000万元,企业总占地面积3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该项目于2008年8月4日正式落地,整个工程计划分二期完成,2008年主要完 黑山镇成生产车间和其他的辅助设备建设,并投入生产。到2009年完成菌剂项目建设。该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主要原料为国能黑山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产后所排出的灰渣,2007年11月该公司已经和该电厂签订了灰渣供需合同,该公司计划年产微生物菌剂1万吨,生产微生物有机复合肥8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润2500万元,税金825万元,将安排下岗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150人。 另一个项目是黑山县万程膨润土有限责任公司同国家地质学院、冶金设计研究院、辽河油田总公司建立膨润土深加工的科研项目课题,共同开发新产品,项目总投资4700万元,企业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08年4月正式落地,预计2008年11月底全部工程竣工投产。该公司主要是提高现有膨润土资源的经济效益,把现有储量近6500万吨的钙基土开发加工成钠基土,减少资源的浪费,该项目投产后估算年产20万吨湿法钠基土粉,销售收入达亿元,利税2900万元。 - 经济建设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是黑山镇农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必由 黑山镇之路。2008年,该镇农业发展将立足于“五个一”,即:“一个果”(猕猴桃)、“一根笋”(方竹笋)、“一片茶”(黑山雪芽)、“一块肉”(黑山老腊肉)、“一只鸡”(山地鸡),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三大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为全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全力组织实施土地治理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改善水利配套设施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首要前提。今年,黑山镇将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力争实现土地整治1000亩,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建设产业基地,推进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重庆新西南猕猴桃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北门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奠定基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果农积极调整结构,逐步扩大优质猕猴桃基地规模;着力抓好方竹笋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单位产量;鼓励和支持山地鸡、蛋鸡养殖,力争将养殖户扩大到30户,形成6万只的规模。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引导和支持重庆新西南猕猴桃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黑山绿珍旅游开发公司等公司,大力开发黑山猕猴桃系列产品,抓好“黑山雪芽”品牌的市场推广,搞好黑山方竹笋加工,扩大“黑山老腊肉”生产规模,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石角镇 |
石角镇位于綦江南部,东邻万盛,离县城25公里,距渝黔高速公路雷神店出口10公里,幅员面积157平方公里,辖5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万。 石角镇属农业大镇,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常年产粮4.1万吨、出栏生猪7.8万头。农产品基地有:2000亩杜仲、2000亩花椒、500亩柚子、200O亩花生、10000亩优质稻、5000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000亩茶叶、10万只蛋鸡。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总额为4726万元,有汽配、建筑、建材、化工等行业。 境内交通十分便捷,渝湘公路、三南铁路横贯全镇,村村基本实现通公路。境内有渝南名胜——白云观风景区,最高海拔1354米,常年接待游客1万人以上,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
东溪镇 |
东溪镇位于綦江南部,东接扶欢镇,西邻丁山镇,南挨赶水镇,幅员面积157平方公里,辖2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1万。 该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据记载"东溪古镇原名万寿场,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此设丹溪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撤丹溪县为镇,明初置东溪里.民国年间,先后为南区、四区、二区驻地。解放后为东溪区公所驻地,复以丁山河向东流入綦江河和綦江河从东面来此,命名“东溪”。 东溪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綦江地下党活动最早的中心地区。1945年春,川东特委巴县中心县委决定在东溪成立0綦江县委,并设东溪支部。同年春,将东溪支部改为东溪特支。1949年1月,0川南二工委决定,将0津綦特支改为0川南二工委大一区。1949年上半年,綦江县先后建立城郊、东溪区委和铁路特支。7月,0川东特委决定,撤销川南工委,成立綦南中心县委。8月,綦南中心县委决定,成立0綦江县委,下设城郊、东溪区委和铁路特支。东溪地下党先后组织几次反帝反封建和抗捐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该镇地处川黔公路线上,历来是綦的首场,解放前是川黔边境土产货的集散地,商业较为繁荣。解放后,以农业、轻工业为主业,商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十分活跃。2002年被渝府发(2002)80号文件批准为全市100个小城镇商业镇之一。 东溪旅游资源丰富。明朝成化年间的川黔青石板古道穿场而过,210国道和渝黔高速公路纵贯全境。3000余棵姿态各异的黄桷树生态群和明清穿斗结构的吊脚楼民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曾是电视剧《傻儿师长》的外景地。两碑、三宫、三瀑、四桥、六庙、九市,让人流连忘返;太平渡口、琵琶古塞、贞节牌坊、石刻木雕、川剧评书、龙灯舞狮,令你拍手称快。2002年,东溪镇已列为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古老而繁荣的东溪镇,千百年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人文传奇故事,是渝南旅游开发的最佳景区。即将峻工的渝黔高速公路大通道在东溪留有出入口,为东溪投资开发创造了极好机遇。东溪镇党委和政府,出台了鼓励投资开发的若干优惠政策,竭诚欢迎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置业,共谋发展,共创辉煌。. |
赶水镇 |
赶水镇位于綦江区南部,东邻万盛经开区和本区扶欢镇,南与贵州桐梓县交界,西与贵州习水县和本区打通、安稳两镇相连,北与本区东溪镇接壤。全镇辖21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5个社区,32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193平方公里,镇境内总人口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100户27875人,农村人口16665户58796人。全镇有耕地42317亩,其中田23552亩,土18765亩,森林116868亩,森林覆盖率26%。海拔在283 米—1418米之间。 赶水镇是重庆市最具活力创新小城镇,重庆市“百镇工程”镇,渝西经济走廊市级示范边贸镇,重庆市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曾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全国文明镇。 赶水历史悠久。宋代为巡检司和南平军驻地,南宋年间,熊本率兵,平定南疆,护水安营,设置南平军衙,因“捍水”而得名,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清初在此设军防守,解放后为赶水区公所驻地。藻渡河、松坎河、洋渡河在此交汇入綦河至长江。 赶水交通便捷。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国道210线纵贯南北。距城区半小时车程(40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小时车程(80公里)。实现村通公路全覆盖。 赶水物产丰饶。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和笋子、萝卜、柑桔、柚子、桃子、梨子等经济作物。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养殖业蓬勃发展。主要土特产品有:赶水草蔸萝卜、英竹笋及其系列加工产品。草蔸萝卜味美化渣,风味独特,多次走进中南海。赶水牟二嫂萝卜干、英竹笋产品也是享誉市内外。 赶水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大理石、方解石、白砂石、页岩、铁矿、铜矿和硅矿等。境内有市属企业松藻煤矿、綦江铁矿。镇属企业赶水水泥厂年产量可达15万吨。镇内有6家煤矿和15家煤炭运销企业。全镇已初步形成以矿产和能源开发、建筑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为主的企业格局。 赶水商贸活跃。地处渝黔要冲,是渝南、黔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煤炭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煤炭、铁矿、日用工业品、建筑材料等,年贸易交易额5亿元以上。 赶水文化发达。苗族刺绣、篮球、版画、腰鼓、秧歌、龙灯等传统文化艺术项目深受群众喜爱。赶水是有名的群众体育之乡。书字石、东岳庙、放生台、悬棺等保护文物名扬四方。辖区内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6所,村级小学22所,医院2所,卫生院1所。 |
打通镇 |
打通镇位于綦江县南部,距县城87公里,东西分别与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桐梓县天坪乡相接,南北面分别与本县石壕、赶水两镇相邻。平均海拔910米,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1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39户,总人口73150人,其中城镇人口42000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打通已成为綦江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重庆市经济"百强"镇和商业示范镇。2003年全镇GDP实现2.3 万元,人均纯收入2310元。 打通镇气候温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35000亩,林地面积25000亩,盛产木瓜、香桂、板栗、烤烟。境内煤碳、赤铁矿、水能资源丰富。煤碳储存量高达15亿吨。风景名胜--大罗红花湖设施齐全,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浑然天成,是天造地设的旅游胜地。 打通是工业强镇,境内有西南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企业-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年产煤800--850万吨,火力发电厂1个,水力发电厂1个,年发电量1.2亿度,另一个大型火力发电厂正在建设中。另有水泥生产、红砖制造、石材、竹艺加工等企业 。 打通镇地处渝黔交通要冲,市政基础设施齐备,水、电、气齐全,通讯、交通便捷。渝黔省道穿镇而过,距赶水火车站23公里,离渝黔高速公路出口25公里。市场活跃,是綦江南部主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商品物资辐射贵州习水县,温水、大坡、寨坝、石壕、安稳、天坪等周边乡镇,方圆百余里。. |
石壕镇 |
位于重庆西南端,距离綦江县城97公里,与贵州省桐梓,习水两县接壤。全镇幅员面积129.39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37219人,其中农业人口36026人,除汉族外,还有苗、彝两种少数民族1312人。 石壕气候温和,山青水秀,万隆山李公坝、花坝原始森林和天坑地貌极负盛名,仙渡河溶洞、柏果龙宫曲径通幽,引无数游客竞折腰,为纪念“一渡赤水”牺牲的红军战士而建的石壕红军烈士墓名闻遐迩,成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石壕是渝黔线由黔入渝的第一镇,公路网络纵横交错,渝黔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即将竣工,交通会更加便捷。全镇信息网络健全,实现了程控电话、乡村公路、闭路电视“村村通”。 石壕资源丰富,煤的总储量达1480万吨,年产煤40万吨,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极具开发前景,万隆山是綦江县仅有的两个自然保护区之一,生长着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 石壕镇多经富民,能源兴镇。多经生产上,形成烤烟、山羊、木瓜、海椒等骨干特色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煤炭生产如火如荼。目前石壕镇正推出农业综合开发、溶洞旅游、农贸市场等招商引资项目,这颗深山明珠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
永新镇 |
永新镇地处綦江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的清溪河畔,幅员面积231平方公里,辖3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5万。20O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近5亿元,人均纯收入2501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10500万元、个体私营企业380个。 永新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长田山是离重庆空城区最近的“原始森林”;清溪河素有巴蜀“漓江”之称,是重庆近郊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凤凰山万亩梨园尤为壮观;明清古镇保护较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代家沟红梅已有100多家种植历史,是全县唯一获世博会金奖的绿色产品。还有清溪杂酒、梨子酒、梨膏糖、金银花等特产和中药材。国家中二型企业綦江县永新汽车齿轮有限公司现有资产4000余万元,产值4500万元。还有中小型水力发电站10个。 全镇围绕镇党委、政府“旅游建镇、旅游兴镇、旅游强镇”的旅游发展带动战略和奋斗目标,通过5-10年的努力,力争把永新建设成为綦江北部旅游环线上的主要目的地和旅游强镇。. |
三角镇 |
三角镇位于綦城东北部,距綦江东部新城2.5公里,北接巴南区、横山镇,东、南、西分别与隆盛、永城、石角、文龙等镇街相连,是离綦江城区最近的特大镇。全镇被横山、老瀛山、罗猴山环抱,瀛山溪、横山溪随势缠绕,形成“三山夹两沟”的叶脉状地貌。全镇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9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5万余人。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目前,三角镇是全区唯一的全国文明镇,莲花保寨是世界稀有的恐龙足迹地质公园,木瓜海棠园是国家3A级旅游区,鱼栏咀中型水库是城区饮水源,德宜信集团是全区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 按照区委、区政府对三角的功能定位,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以实现“绿色发展,和美三角”为方向,以建设“山水田园生态镇”为目标。科学布局“三线”(即:綦隆路、三乐路、三吉路)围绕绿色、生态、休闲产业,形成以农带旅、以农促商,农旅商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重点立足“三园”(即:木瓜海棠园、老瀛山地质公园、通惠河湿地公园)建设,把休闲旅游产业作为三角提升形象、树立品牌的重要发展方向;层层夯实“三基”(即:城乡建设、社会民生、党的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持续提升社会民生的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单位地址:綦江区三角镇向阳街25号 邮编:401428 办公电话:48402528 值班电话:48400009 单位传真:48402528 |
隆盛镇 |
隆盛镇位于綦江区北部,与巴南区、南川区、万盛经开区相邻,是綦江北大门、北部重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全镇幅员面积130平方公里,辖17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8万人。隆盛交通便捷,距兰海高速綦江出口20公里,距包茂高速接龙出口28公里。距綦江城区20公里,30分钟车程;距重庆城区70公里,1个小时车程。 隆盛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岩、石英砂、页岩、绿豆岩等;境内青山绿水,无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部分地区高达80%,海拔344米至1050米,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平均气温26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隆盛是“綦江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以农业现代化助推新型城镇化特色试点镇”。 隆盛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以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强镇、山水生态美镇、和谐幸福乐镇”作为强镇富民之基础。以农业促发展,一是通过深化现代农业内涵,积极发展一批重点基地,查漏补缺完善葫芦槽观光农业带,推动农业园区转型升级;二是围绕“庄镇一体”核心,强力推进新区30亩滨湖公园、3000平米文化广场建设,开展十隆、莲花等农民新村建设,突显庄园风韵;三是深度挖掘生态环境优势,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发展高山生态养生游、周末休闲情趣游,精心打造休闲度假绝佳地。四是积极招商引资,联合龙头企业,规划本镇产业布局,打造以隆盛为中心的西南片区构树核心产业链。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山川壮丽、物产丰隆。开放的隆盛正以崭新姿态迎接八方宾朋,沸腾的热土期待与您共建渝南农业高地。 办公地址:綦江区隆盛镇兴隆街21号 邮编:401424 办公电话:48481547 值班电话:48480003 单位传真:48480003 |
郭扶镇 |
郭扶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中西部渝黔交界处,因清朝雍正年间郭氏兄弟乐善广施、扶助灾民的美谈而得名。由原建制调整前的郭扶乡、高青乡、高庙乡、骑龙乡合并而成,镇政府所在地距綦江城区3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7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这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捷。 清凉的世界 郭扶山清水秀,是一个清凉的世界,被誉为渝黔边境上的明珠。这里地理上属大娄山脉延伸至重庆的一部分,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沟谷纵横,群峰矗立。狮子山、牯牛背、大石牛雄奇壮观,双河口、刀锋岩、枫香榜险峻秀丽。平均海拔约800米,其最低海拔292.2米(跨山村一组)、最高海拔1294.6米(狮子山),政府所在地郭扶场海拔580米。属温带湿润气候,森林面积超过13.5万亩,部分村森林覆盖率超过了90%;全年无霜期280天,年总降雨量1046.8mm;年平均气温16.5度,夏季气温比重庆主城低8至10度。境内溪流纵横,水源丰富,塘库密布,共有饮水灌溉水库14座、山坪塘280余口。 悠久的历史 据出土文物和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候,即有僚人在郭扶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綦江县志》(清道光版)记载表明,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郭扶就有确切的建置归属。悠悠二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拥有众多的古建筑遗迹,保存着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寨、古街、古墓、古雕刻等独特的“老八古”。这里蕴含神韵,人杰地灵,曾孕育出众多的英才豪杰。 厚重的人文 郭扶地处渝黔古道,各种文化交融,千百年来的传承积淀,令郭扶历史人文厚重。有源远流长的慈善文化、有繁荣兴盛的佛教文化、有光耀史册的红色文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堪称“文化之乡”。古朴清纯的乡风民俗,离奇曲折的神话传说,高亢嘹亮的民歌号子,斗智斗勇的剿匪故事……无不充满着浓浓的古韵情调。近几年来,郭扶还在高庙建起了目前全市最大的村级文化广场,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这里更绽放出活力四射的文化魅力。 丰富的物产 郭扶山水田园交织,梯田鳞次栉比,土地肥沃,耕地面积达9.5万亩。全镇特产丰富,盛产水稻、玉米、洋芋、萝卜、辣椒、木瓜等农经作物,知名的如高青岩蜂蜜、古剑竹笋、高庙金银花、建新山羊、河湖鲜鱼,还有高山大米和蕨菜等。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迅猛,虫草乌鸡生态养殖园、孔雀园、竹柳基地、药材基地、辣椒基地、拍摄基地等正加速形成,有机蔬菜更是声名远扬。 便捷的交通 郭扶紧邻渝黔高速公路,距渝黔高速路雷神店出口仅28公里,距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江津四面山仅40多公里。至綦江城区仅40分钟车程,至重庆主城1小时车程,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篆(篆塘镇)坭(贵州坭坝乡)公路穿场而过,场上建有1818平方米的公交车汽车站。境内交通发达,堪称“畅通之乡”。 崛起的旅游 郭扶处在古剑山—东溪—丁山—花坝、古剑山—坭坝—四面山、古剑山—高青大峡谷—中峰生殖图腾—永新梨花山等旅游线路的节点上。近年来,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以高庙—同心村为核心区域的观光养生休闲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氧吧、高山运动、人文观光、田园牧歌养生区和高庙、高青、同心、团结、郭扶、骑龙等6个组团农家乐为平台,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为载体的特色产业结构,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市民来此度假养生。 目前,高庙坝生态旅游区共有农家乐187家,可提供床位12000多个,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其中星级农家乐15家,每年以1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建成占地面积近1000亩的水土保持示范园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基地,为市民休闲纳凉提供了很好的去处。我镇坚持以营销为推手、以节会为推动、以招商为重点、以电商为手段,推动农旅、医旅、文旅融合发展显成效。农旅融合方面,在全区率先推出蔬菜园、水果园、养殖园和农家乐“三园一乐”的乡村农家乐发展模式。文旅融合方面,结合源远流长的僚人文化和乐善好施的孝善文化,将文化灵魂注入郭扶旅游。在高庙水保园及广场文化长廊,打造亲子教育文化基地。结合团结村僚人遗址——大僚湖、铜鼓殿、望乡台、天神坛、阴阳图等,打造南平僚文化遗址主题公园用于传承和弘扬僚人的乡风习俗;医旅融合方面,主要是发展运动式旅游,在高青大峡谷、狮子山、牯牛背一带进行,集康体运动、森林探险、峡谷漂流于一体,重点打造狮子山森林公园、牯牛背森林公园、神秘幽谷和野外拓展训练营为主。建成高庙中医养生馆,发展中药养生讲堂,为广大避暑纳凉人群提供健康养生的好去处。 目前,郭扶镇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即被命名为重庆市避暑垂钓之乡、重庆市市级卫生镇;2013年获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高庙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并赢得了“重庆凉都”的美誉。 |
篆塘镇 |
篆塘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南部,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人。东与石角镇和扶欢镇接壤,南连东溪镇,西邻郭扶镇,北接三江街道。总耕地面积26024亩,森林覆盖率41%,境内最高海拔986米,最低海拔226.4米。篆塘是綦江农民版画的发源地,也是“饭遭殃”系列产品的原产地。 篆塘镇物产丰富。已建成西南最大的眼镜蛇产业化开发基地、山地梅花鹿养殖示范基地、綦江特色水产养殖休闲体验区。依托规划区的特色养殖项目和渔家乐、溪钓、农家乐等特色项目,成功打造“珠滩溪市级特色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园”。 篆塘镇交通便捷。210国道、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横贯全镇。镇政府所在地距渝黔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距綦江城区18公里,距重庆主城区65公里。 篆塘镇资源丰富。“水、气、铁”储量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天然气的日供能力已达30万立方,已探明铁矿石储量近5000万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境内有企业11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个。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已形成能源、建材、化工、玻璃、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区级中小企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篆塘镇北面毗邻綦江区桥河工业园和中国西部齿轮城,南面毗邻重庆煤电化工基地。篆塘镇将依托丰富的“水、气、铁”资源,充分发挥立体气候优势,以珠滩湖开发、铁马半岛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打造、古歧山纳凉胜地开发为重点,着力打造 “绿色水乡·休闲篆塘”。 |
丁山镇 |
丁山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西南部,东北邻东溪镇,南与贵州省习水县接壤,海拔在511-1298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全镇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53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1310人。丁山镇交通便利,东丁公路、丁四(丁山至四面山)公路纵贯南北,距綦江城区48公里、40分钟车程,距重庆主城70分钟车程。丁山盛产水稻、玉米、红苕、干笋、蕨苔、玉兰片、野生杨梅等农经作物,牛、猪、鸡、兔、羊等养殖牲畜。丁山镇是全区旅游重镇,素有渝黔边情第一湖、“重庆小西湖” 之美称的丁山湖坐落在镇境内。 |
安稳镇 |
安稳镇位于綦江县南部,距县城81公里,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宋代始称安盛场,明代改为安里,后又改称安稳。1935年分建安稳乡和羊角乡,1993年撤乡建镇,2001年羊角乡并入。现全镇辖10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非农业人口1.5万人,境内除汉族外,还有苗族等6个少数民族。 安稳镇是綦江县的产煤大镇之一,总储量1500多万吨。境内有松藻、同华、打通二矿3个国有中型企业和安稳一矿、安稳二矿等7个镇属煤矿。投资13.9亿元的煤矸石发电厂一期工程,于2005年底竣工,现又拟计划的二期工程,装机容量120千瓦,总投资50亿万。有丰富的方解石、大理石、萤石等矿产资源;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已形成了市的蚕茧基地,县的木瓜基地、烤烟基地和山羊基地;崇河溶洞群和牛舌口小山峡,以及九盘山等旅游资源丰富;安稳羊肉、崇河鸡、牛肉干为主的地方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安稳镇投资环境良好。既有利于发展的硬环境,也有利于发展的软环境,党委政府围绕发展做文章,对在安稳发展投资者,在确保市县有关产业项目和渝黔高速公路出口镇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到位外,镇级收的相关费用实行减免,主动为投资者协调各种矛盾纠纷,迎得了投资者的好评。. |
扶欢镇 |
扶欢镇位于綦江南部,与万盛区关坝镇接壤,距县城60公里,幅员面积64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 扶欢镇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玉米、高粱、花生等,是全县的水稻制种基地和油菜基地镇之一。优质大萝卜生产加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萝卜爪精加工厂“已初具规模,“扶农宝”萝卜爪深受市民青睐。贵安建筑公司、长久建材公司、风雷锻造厂等私营企业发展良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村通公路、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全部结束。 扶欢镇主要发展规划:一是继续巩固抓好传统项目,即水稻制种、花生、优质高粱、优质油菜生产。二是重点推进荒山开发、优质经济果林种植、大白萝卜种植、良种山羊养殖和特种水产养殖、风味萝卜爪加工销售。三是实施三项工程,即解决场镇饮水、开发建设农贸市场、修建两河口公路和大桥。. |
永城镇 |
永城镇地处綦江东部,与万盛接壤,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海拔300至1354米,辖9个村(居),总人口2.3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卫生镇”、“重庆市文明镇”、 “重庆市市容整洁示范镇”、“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以及“重庆市科普示范镇”等称号。永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凤冠石”、“綦风士气”题刻,金鸡报晓、乌龟戏豚等组成的凤冠山风景区;有始建于清朝,四合院布局的古建筑;有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被毛泽东同志称赞的红四军军长王良将军,被周恩来总理赞誉的“霍氏三杰”等红色文化;有建于清道光十八年的芙蓉书院;有具有300余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刘家乐班”为代表的“永城民间吹打”;有水资源蕴藏量丰富,品质上乘,尚待开发的地热温泉;有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27年培修的中华观;有石刻雕刻工艺精细,具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的老瀛山摩崖石刻。有石灰石、石英砂、粘土、页岩等矿产资源,辖区的庆江工业园,占地750亩,入住企业39家。农业生态观光资源丰富,境内有1万亩花椒基地、800亩莲藕基地、800亩大棚蔬菜基地、120亩艺术黄葛树基地、1000亩晚熟柑橘基地、1200亩苗圃基地、100亩草莓基地、6000亩油菜基地、1000亩三红柚基地等。 办公地址: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永丰新路44号 邮编401451 办公电话:02348489098 单位传真:02348489181 |
新盛镇 |
新盛镇位于綦江城区北部,是离綦江城区最近的镇,也是重庆主城区进入綦江的第一镇。东与横山镇毗邻,南与文龙街道接壤,西挨太公山,北与巴南区安澜镇交界。 新盛镇由原綦江县的新盛乡、正自乡于1993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幅员面积为76平方公里,辖8个村,5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共5970户,总人口20676人, 其中农业人口17586人。 新盛镇是一个农业镇,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镇。 生态环境良好。新盛镇位于太公山与横山之间的槽谷浅丘地带,两条小河蜿蜒流过。森林覆盖率达58%,环境舒适清新,基本未受污染。境内以浅丘地形为主,海拔321米—1200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适宜城市拓展和布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矿产资源丰富。新盛镇境内天然气储量丰富,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发;现已探明待开发的铜、铁矿储量也十分丰富,探明的菱铁矿储量达809万吨;并且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待开发的温泉水。 |
中峰镇 |
中峰镇位于綦江西部,距綦江县城44公里,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有耕地20000亩,林地58000亩,辖5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人口17000人。 中峰镇南接贵州省,西邻重庆江津市,东靠綦江县永新镇,占据独特的地理优势。中峰镇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拨400—1200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生猪、梨子、山羊、竹笋,同时又是綦江松、杉、竹的主要产地。中峰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碧绿的清溪河穿腹而过,雄伟的高山张怀四周;有生殖文化的旧址,有东汉崖墓的遗迹;古驿道留下了祖先们深深的足迹,夫妻堰记述了一对民间夫妇的传奇故事;6000亩优质梨春至梨花漫烂,秋来硕果累累。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古寺庙、古色古香的老街,有世人关注的聂家祖坟,更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中峰人民。境内空气清爽,景致宜人,夏可消夏防暑,冬能观赏雪致,是广大旅游爱好者假日旅游的理想去处。中峰旅游资源兼备文化价值和自然风光两大优势,并与古剑名山、长田-、江津四面山及万盛石林连成一线,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追昔过去,中峰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建管结合,已建成村级公路100公里;构筑“三园两基地”,全镇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做到建改并重,场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通讯、水电、电视等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中峰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经济即将腾飞。一期注资38亿的重庆蟠龙抽水发电站落户中峰,为中峰经济发展增添一台有力的“发动机”;綦江至四面山二级公路建设工程,成为促进中峰发展的“驱动器”,马颈水库升坝工程建设,为中峰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峰镇将紧紧抓住这三大历史发展机遇,构筑小城镇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两大载体,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快绿色农业、旅游业和服务业三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兴镇总体目标。 中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蕴藏着无穷的商机;中峰蓄势待发,前途无量,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中峰镇政府本着地方发展、业主受益、少取多予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优惠政策,全面对外开放,诚与各界有识之士合作,投资开发中峰这片热土。. |
横山镇 |
横山镇位于綦江县东北部,与三角镇、新盛镇、古南镇和巴南区仁流镇接壤,距县城2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森林覆盖率32%。 横山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横山大米历史悠久,天台山茶叶久负盛名。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巨龙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安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业绩优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迅速,商贸活跃,通讯、公路、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 天台山风景区海拔1253米,夏季平均气温25℃,是享受宁静、享受凉爽、享受轻松的消夏避暑乐园。景区建有德信村、联成山庄等高规格旅游接待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