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巨。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北偏南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955人,除满族425人外,余为汉族。耕地面积3421亩。据传在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以前,仓巨村地处古运河北岸,为历代粮仓(粮食集聚之处)重地,后有人于此定居,借此取村名仓聚。后以同音字“巨”演变为仓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626103 | 071000 | -- | 查看 仓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十五汲村 |
十五汲。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南偏南4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3010人。耕地面积5197亩。相传宋朝时期(860年~1279年),从山西移民至此,因该地有十五眼泉源,故得名十五汲。 |
东刘家庄村 |
东刘家庄。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310人。耕地面积1650亩。明初(约1368年),有刘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刘家庄。后分为2个村,东刘家庄村居东,故更名为东刘家庄。 |
西刘家庄村 |
西刘家庄。位于北河镇驻地东南偏南1.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431人。耕地面积1573亩。明初(约1368年),有刘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刘家庄。后分为2个村,西刘家庄村居西,故更名为西刘家庄。 |
耿家庄村 |
耿家庄。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南偏北3.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150人。耕地面积1982亩。相传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此地是耿家坟,后看坟人在此定居。取村名耿家庄。 |
红树营村 |
红树营。①红树营。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北偏南1.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633人,除满族485人外,余为汉族。耕地面积3265亩。为红树营村委会驻地。相传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沿古运粮河北岸有一片枫树林,每经秋霜树叶变红,后有人在此定居建村,因西靠军营粮仓,借此取村名红树营。②北三里铺。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南偏0.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08人。属红树营村委会所辖。相传金朝(1115年~1234年),此地建村,因村东有驿站,沿途设有店铺,距北河店三里,故名三里铺。为区别重名村,于1982年更名为北三里铺。③六里铺。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南l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47人。属红树营村委会所辖。相传金朝(1115年~1234年)此地建村,因村东有驿路通过,沿途设有店铺,距北河店六里,故取名六里铺。④泥瓦铺。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南1.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69人。属红树营村委会所辖,相传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有人在此地建村,因地势低洼,故名泥洼铺。后演变为泥瓦铺。 |
史家庄村 |
史家庄。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北偏南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568人。耕地面积858亩。相传唐朝时期(618年~907年),有史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史家庄。 |
红树村 |
红树。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北偏南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598人。耕地面积2259亩。相传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沿古运河北岸有一片枫树林,每经秋霜树叶变红,有人在此定居建村,取村名红树。 |
仓巨村 |
仓巨。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北偏南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955人,除满族425人外,余为汉族。耕地面积3421亩。据传在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以前,仓巨村地处古运河北岸,为历代粮仓(粮食集聚之处)重地,后有人于此定居,借此取村名仓聚。后以同音字“巨”演变为仓巨。 |
郑村村 |
郑村。位于北河镇驻地西北偏南7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3482人。耕地面积4545亩。郑村村建于唐朝(618年~907年),相传村东西、南北大街均宽三丈六尺,街正且直,故借此取名为正村。因“正”、“郑”同音,后演变为郑村。 |
北河店村 |
北河店。位于定兴县人民政府驻地南5.5公里,中易水、北易水、南拒马河三流汇合处,东有京广铁路、公路通过。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3010人,除回族132人外,余为汉族。耕地面积2564亩。为北河镇政府、北河村委会驻地。秦末(约公元前206年)此地建村,因位于南拒马河渡口,取名河阳渡。因北河店村南有南河,北有北河,沿至明末,南河淤平,只剩下北河,又更名为北河。金建都北京后,此地是北京至保定驿站,开店铺的较多,故更名为北河店。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