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东方市 >> 天安乡 >> 光益村

光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光益村谷歌卫星地图)


光益村简介

  光益村是天安乡辖管的一个行政村,由光益新村、光益老村和良任3个自然村组成,距离乡政府7公里。全村256户1044人,7个村民小组,党员30人,村“两委”干部9人,现由马小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马海亮担任村委会主任。全村土地面积150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4910亩,水旱田1910亩,坡地3000亩。光益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干旱,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由于无水利灌溉,多数耕地仍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主要依靠种植芒果、橡胶、玉米、茄子、朝天椒等农作物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2200元。
  近年来,光益村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山区资源优势,按照乡委乡政府确定“生态立乡、农林稳乡”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成绩显著,目前已种植花梨25000株,橡胶24000多株。
  在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帮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村民民生等问题,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现村道已硬化3公里,尚未硬化到老村的村道约800米,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完成民房改造4户,库区移民52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在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紧密党群干群关系,齐心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69007200 572600 -- 查看 光益村谷歌卫星地图

光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光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王沟村

  王沟村位于天安乡政府西面,距离乡政府10公里。全村由王沟村、报识村、红沟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村民小组4个,332户,1587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5200亩,其中水田地363.24亩,耕地面积553.79亩,坡地与山地4000亩;现有党员32名,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有4名,劳动力813人。   王沟村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种植各种热带高效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水稻、木薯以及养殖猪羊为主,现全村种植橡胶300亩,芒果500亩,桉树2300亩;短期高效经济作物有香蕉1300亩,木薯400亩,甘蔗120亩,红薯110亩,各种瓜菜200亩,2011年人均收入1250元以上,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村党支部紧密党群干群关系,村“两委”干部团结协助,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党支部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完成房改造68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2011年,在省人大办公厅的帮助下,实施“饮水工程”,彻底解决长期以来百姓饮水难问题;2011年,新建一间120㎡文化室,并配备了办公设施和电教设备。现老百姓的生活和娱乐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一个社会和谐、平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王沟村正向我们走来。  

冲俄村

  冲俄村座落在江边乡西南部,南距乡政府1.5公里,北距东方市区64公里,是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冲俄村是一个民风纯朴黎苗同胞聚居的库区移民村庄。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45户,173人口;耕地面积221亩,水田69亩,旱田152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村书记和主任一人兼任,其中支委2人,村委2人。现有党员9人,其中36-59岁7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妇女党员1人。   近几年经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长短结合”的发展模式,香蕉、龙眼、橡胶已成为农民的主打产业。现种植芒果100亩、橡胶483怒、槟榔30亩。随着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和村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冲俄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经济收入,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元,是我乡村庄中经济发展中等的村庄。   冲俄村是东方市与昌江县、乐东县接壤的深山老林里,是东方市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冲俄村是东方市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因群山阻隔,加上1995年大广坝水库建成后,冲俄村几乎与世隔绝,交通极其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长期沿袭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生产和生活极端困难。2003年8月,时任市委书记黄成模同志带领市四套班子成员徒步深入冲俄老村进行调研后,决定把冲俄村迁出大山。市委市政府投入207万元,建成民房32间,并配套厨房、厕所、猪圈、沼气池,同时种上印度紫檀,小叶榕等风景树,还赠送每户电视机和VCD,在一个荒坡上建起一个崭新的文明生态村,圆了冲俄村黎苗同胞走出大山的梦。   冲俄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扎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等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近几年来曾荣获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东方市“五个好”村党组织和东方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俄查村

  江边乡俄查村座落在乡政府西南部,距离乡政府约1.5公里,距离八所约65公里,是一个民风纯朴的黎族村庄。设有村民小组3个,人口563,共130户。全村耕地面积928.3亩,其中水田260.19亩,旱田115.51亩,坡地556.5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村书记和主任一人兼任,支委2人,村委2人。全村现有党员15人,其中36-59岁党员有9人、妇女党员4人。   俄查村黎族文化传承悠久,氛围浓厚,是全乡具有旅游开发亮点的村庄之一。2010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全村全面完成了茅草屋改造,家家户户入住崭新的砖瓦房,村庄发生巨大变化,村道规划整齐统一,全村农民思想观念也得到明显转变,发家致富的思想十分活跃,踊现出了一批批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村“两委”干部的引领下,全村农民围绕“长短结合”的农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橡胶、芒果等主打产业,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全村共种植橡胶3045亩、芒果389亩、槟榔180亩,2016年人年均纯收入1543元,村集体年收入2万余元。全村民风纯朴,无治安案件,村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新明村

  新明村位于在乡政府东北面,距乡政府6公里,距八所64公里,辖下有新明村和国界村两个自然村庄,其中新明自然村是库区移民村庄,国界是江边乡三个还没有完成民房改造的黎族村庄之一。全村委会共有210户人家,902口人。其中新明自然村总户数130户,人口545人;国界自然村80户,人口367人。耕地面积342亩,其中水田180亩,旱田162亩,坡地887亩。现有村“两委”干部7人,村书记和主任由一人兼任,其中支委2人,村委4人。全村现有党员27名,其中36-59岁党员有18人、妇女党员有4人。   新明村地理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通过近几年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根主线,大力发展香蕉,橡胶,浆纸林等产业。全村共种植橡胶4479亩,槟榔50亩,芒果384亩。   新明村的优势是山坡地,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结构,开山种树,做活“山”字这篇文章。鼓励村民率先在各自承包的荒山地上、屋前屋后种上了各类珍稀树种。把坡度低于25度的坡地都种上了荔枝、龙眼等果树。在经济树种林地,大搞立体式养殖,挖塘养鱼,圈养鸡鸭,并种植地瓜、蘑菇等矩期经济作物,目前,村集体经济收达5万余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2044元,是我乡贫困村庄中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之一。   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国界村“脏、乱、差”局面,让老百姓尽快告别住在低矮潮湿茅草房屋的日子,新明村在抓好经济的同时,从2009年开始,制定了“整村推进”的民房改造方案,从此拉开了建设新国界村的序幕。新明自然村是我乡库区移民村庄之一,全村共改造125户,2011年底,全村库区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农民们顺利入住宽敞明亮的小洋楼。   新明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辖界内有两处瀑布,以及多处农田与自然山水结合如画的风景景观。随着民房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村民生活水平的逐年富足,一个自然人文双优的新明村将在不远的将来呈现。  

那文村

  江边乡那文村座落在乡政府西南部,距离乡政府3.5公里,距离八所约62公里,是一个民风纯朴、黎族世居的村庄,那文村北面靠山,南面毗邻314省道,环境优美,是全省少数茅草房改造后的村委会。全村由那文、干沟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个村民小组,160户,693人口。那文村耕地面积1237亩,水田228亩,旱田317亩,坡地689亩。其中,干沟村自然村座落在乡政府东南部,距离乡政府4公里,距离八所约63公里,是一个黎族世居村庄,全村共有48户人家,203口人,耕地面积279亩,水田90亩,旱田99亩,坡地90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村书记和主任一人兼任,其中支委2人,村委2人。现有党员19人,其中36-59岁12人,高中以上学历4人,妇女党员6人。   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那文村近几年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紧紧围绕“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以香蕉、橡胶为主,水稻、芒果、木薯等为铺的种植业,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人均纯收入1941元。干沟自然村主要以种植香蕉、橡胶为主,芒果、木薯等为铺。现种植橡胶1773亩,芒果175亩,槟榔310亩。   从2009年开始,那文村委会的干沟和那文两个自然村先后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高标准制定了易地搬迁、整村推进的民房改造规划,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了民房175户的改造工作,其中干沟村茅草房改造50户,那文茅草房改造125户。2012年发动全村农民在自家坡地、房前屋后等空旷地共种植花梨3万株,人均种植达45株。   目前干沟村民房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建房46间,户均80平方米,硬化道路和厨房、卫生间配套建设工作已全部竣工。村道硬化长475米,户间厨房828平方米,卫生间184平方米。那文村今后将在完成民房改造和厨房、卫生间配套建设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进绿化美化家园工作,大力发展庭下经济,主要种植芒果、龙眼、荔枝、花梨木等庭院经济作物,在绿化美化家园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白查村

  江边乡白查委会村座落在政府驻地西部,距离乡政府4公里,距离八所约60公里,是一个民风纯朴的黎族村庄。白查村委会下辖白查、田头、南龙3个自然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63户,747人,耕地面积514亩,其中水田93亩,旱田186亩,坡地233亩,村民以种植反季节瓜菜、水稻和香蕉为主,现种植芒果树458亩、橡胶853亩、槟榔39亩,人均收入1080元。白查村现有党员19人,其中36—59岁11人,初中以上学历16人,妇女党员2人。   白查自然村是一个黎族村庄,人口384,共83户人家。全村耕地面积206亩,其中水田38亩,旱田131亩,坡地37亩。白查村是江边乡黎族(美孚支系)“船形屋”构造最受关注的村庄。2008年全村群众已移居由政府实施的住房改造的新村,村庄旧址尚存76户茅草屋(船形屋),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白查老村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未改造茅草房之前,群众居住以低矮潮湿昏暗的茅草房为主,房屋修建杂乱,村道坎坷,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落后,没有公共厕所,没有路灯,没有排水渠道,每逢雨天或是台风恶劣天气,村民便会担心上不能遮雨,下不能挡风,在秋冬季天气干燥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经济发展方面较为薄弱,主要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种植水稻、木薯、芒果等低效经济作物,加上水利设施较为落后,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粮食单产低。全村种植水稻仅有35亩,木薯70亩,芒果125亩,外出务工人员较少,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2元,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较差,人文素质较低,实属典型的少数民族“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的山区贫困村庄。   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白查村,使白查村的外观形象和村民素质上一个新水平,彻底消灭“脏、乱、差”,从2008年始白查自然村进行茅草房异地搬迁改造86户。目前,全村86户已2008年搬迁入住新居,户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硬化村道4条,修建排水沟长600米,种花梨木树1120株。这些新居规划美观整齐,且独立成户。任意走进一户房院,基本都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地面铺好的水泥地和粉刷一新的墙壁让人眼前一亮。正房、厨房、卫生间等等一应俱全。改造后的房屋不仅宽敞明亮,村民家里还配备了电视、冰箱等电器。白查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永远告别低矮潮湿的茅草房。2013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白查村文化室也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文化宣传主阵地。   白查村近年来利用地区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按照“长、中、短结合”的发展模式,香蕉、橡胶已成为农民的主打产业,目前全村共有橡胶560多亩,套种香蕉200亩,外出务工经济也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路子不断增多,农民人均收入已达1800元,农民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也逐渐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   从2000年始进行全省茅草房改造田头自然村进行改造52户,2007年南龙村茅草房改造22户,2008年白查自然村进行茅草房异地搬迁改造86户。2009年该白查自然村船型屋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船型屋营造技艺名录库”。使白查村的船型屋得到了重点保护,让白查村一下成为了世人关注的村庄,将来白查村将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西部旅游的一个亮点。  

土眉村

  土眉村位于我乡东南方,距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黎、苗共居的村委会,由土眉黎和土眉苗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个村民小组,人口445,共113户。其中土眉黎村86户,总人口310人;土眉苗村27户,总人口135人。全村耕地面积354亩,其中水田41亩,旱田23亩,坡地228亩。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村书记和主任一人兼任,其中支委2人,村委2人。现有党员14人,其中36-59岁9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妇女党员2人。   土眉村居住在俄查水库边上,水田常常被水淹,导致颗粒无收,致使土眉村的贫苦人口居多,人民生活困难。随着橡胶种植进入经济收益阶段,土眉村经济收入也逐步增加,贫苦的情况也逐步好转,经过近几年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长、中、短相结合”的经济作物发展模式,香蕉、橡胶已成为土眉村的主打产业,土眉村委会是我乡种植橡胶最多的村委会之一,经济收入主要以橡胶、香蕉为主。现有槟榔300亩,芒果112亩,橡胶1125亩。外出务工经济也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路子不断增多,农民生活质量逐步得到提高,2016年人均纯收入1823元。   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土眉村,使土眉村的村民收入和村民素质上一个新台阶,土眉全村积极响应江边乡委乡政府的领导号召,主动创造发展机会,我们相信,一个更富裕、文明的土眉村的将在不远的未来实现。  

布套村

  布套村是天安乡辖管的一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2公里,下辖布套村、雅龙村两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1304人,共有8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10人,党员33人,现由符兴民担任党支部书记,符文泽担任村委会主任。全村可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有旱田200亩,坡地200亩。布套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干旱,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目前主要种植小辣椒300亩,甘蔗500亩,芒果500亩。绿化方面,目前已种植花梨20000多株,橡胶40000多株,2013年人均收入1760元。   所下辖的雅龙村地处天安乡南面,距离乡政府驻地3公里,雅龙村依山岭而建四周风景秀美,素有“东方小桂林”的美誉,有“神树-情缘六连榕”、“雅龙洞”、“小桂林”、“百年芒果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市重点旅游项目之一,也是我乡重点建设的旅游项目。现雅龙风景区水库的坝体已建成,现开始对水库进行清淤、护坝以及栈道的修建工作,并同时建设2个旅游观光码头。   雅龙自然村于2003年4月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村,2012年雅龙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文明生态村创建点,并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兴建了6套新房,村容村貌建设日新月异。  

抱由村

  抱由村位于天安乡东北部,距天安乡政府约3公里,村委会由抱由和封巴两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760人,共有4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4名。全村耕地面积约2750亩,其中水田约1440亩,旱田约530亩,旱地约780亩。   抱由村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种植各种热带高效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水稻、木薯、橡胶以及养殖猪羊为主。目前,全村共种植香蕉225亩,芒果316亩,橡胶467亩,甘蔗528亩,反季节瓜菜辣椒124亩,瓜菜110亩,茄子110亩,玉米117亩。2013年人均收入达1910元,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抱由村党支部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抱由村也大力建设文明生态村。2005年,硬化村道3600多米,种植花梨树1500株、风景树300株,美化、亮化了环境;完成民房改造24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2011年,新建一栋二层176㎡的村级组织活动文化场所,并配备了办公设备和电教设备,老百姓的娱乐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变化,现抱由村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长田村

  长田村委会位于天安乡政府西部,离天安乡政府1.5公里。下辖长田村、马草村、长田新村3个自然村,总人口1038人,共224户,有5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9人,党员31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田面积470亩,旱地面积60亩,坡地面积850亩。   长田村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业,种植各种热带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种植以水稻、茄子、玉米、朝天椒、南瓜、橡胶和养殖以猪、羊和三鸟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达2210元,同比增长13.1%。   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帮扶,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今年来,在乡委、乡政府的带领下,在市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村“两委”筹集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硬化村道、硬化水利渠道、危房改造、修建篮排球场等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田村的明天会更好。  

益公村

  益公村是天安乡辖管的一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10公里。全村总人口361人,共有5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13名。全村土地面积71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2000亩,旱田100亩,坡地1900亩,无水田耕种。益公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干旱,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由于无水利灌溉,多数耕地仍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主要种植芒果、南瓜、橡胶为主,面积600多亩。   近年来,益公村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山区资源优势,按照乡委乡政府确定“生态立乡、农林稳乡”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成绩显著,目前已种植花梨25000株,橡胶22000多株,在长约1公里的进村道两旁种木棉400余株。绿化面积的加大和树木的茁壮成长,为益公村在橡胶林、桉树等林下发展林下经济打下良好基础,这将更加促进益公村老百姓早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2013年人均收入达1660元以上,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帮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村民民生等问题,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兴建9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和硬化进村道1000多米、120平方米的村委会文化室、篮球场等,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完成民房改造10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在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紧密党群干群关系,齐心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陈龙村

  东方市天安乡陈龙村位于天安乡政府东北面约1.5公里的X755县道旁,交通比较方便。北面与东河镇中方村交界,东与抱由村交界,南面与安都村交界。陈龙村现有“两委”班子成员6名,有4个村民小组,共165户,总人口579人,其中党员19名。   陈龙村人多地少,是东方市重点贫困村,经济发展条件差,生产主要靠天安水库灌溉。全村耕地面积1458.3亩,其中水田面积262.33亩,旱田面积202.04亩,坡地面积993.93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甘蔗、朝天椒、橡胶等种植为主,2013年人均收入为1810元,2014年人均收入2436元,同比增长34.58%。近几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市直机关单位帮助下,通过村道硬化、水利渠道硬化、修建篮排球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加大整村推进力度,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相信在省人大办公厅和市直各单位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陈龙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赤好村

  赤好村坐落在天安乡西部,距离乡政府约6公里,全村总人口849人,共有6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4名。全村总面积共有5200亩,其中水田199.8亩,旱田210亩,可耕地面积1800亩,山地3000多亩。   赤好村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山岭多,耕地少的特点,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山坡种植小叶桉树、剑麻、芒果、橡胶、甘蔗等热带长、短结合的经济作物模式。充分利用水源周边发展种植香蕉、玉米等短期高效作物。全村现种植长期作物有橡胶300亩,芒果800亩,小叶桉树1000亩;短期作物甘蔗200亩,香蕉80亩,木薯400亩,红薯100亩,瓜菜50亩。2011年人均收入达1510元以上,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村民民生等问题,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党支部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投工投劳修建1800米环村公路;投资40多万元,修建2000多米引水渠道,解决300多亩水田灌溉难的问题;完成民房改造81户;2011年,新建一间120㎡的村级组织活动文化场所。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想群众所想,思群众所思。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社会主义赤好新农村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公爱村

  公爱村位于东方市天安乡南部(原公爱乡政府驻地)。距离天安乡政府10公里,东面与陀类交界,南面与温村交界,西面与陀牙交界,北面与益公交界,耕地面积为4223.6亩,其中水田270亩,旱田200亩,坡地是3753.6亩。   公爱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公爱一队、公爱二队)。总人口729人,共有4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7名。   公爱村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山岭多,耕地少的特点,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山坡种植剑麻、芒果、橡胶、甘蔗等热带长、短结合的经济作物模式。充分利用水源周边发展种植香蕉、玉米、小辣椒等短期高效作物。全村现种植长期作物有橡胶630亩,芒果100亩;短期作物甘蔗500亩,香蕉400亩,木薯400亩,小辣椒400亩,茄子200亩,南瓜500亩,玉米20亩。2013年人均收入达1860元以上,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村民民生等问题,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公爱二队硬化村道1.5公里;完成民房改造37户;2012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新建一幢二层共120㎡的村级组织活动文化场所。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想群众所想,思群众所思。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文明、和谐、平安的社会主义公爱新农村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天村村

  天村村委会位于东方市天安乡东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委会下辖天村和响水两个自然村,总人口974人,共有5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31名。全村耕地面积3778亩,其中水田280亩,旱田123亩。   天村近年来利用地区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开发各种经济作物。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木薯、橡胶、香蕉、甘蔗以及养殖猪、牛和三鸟为主,以种植热带高效经济作物为辅。目前,全村种植橡胶300亩、芒果200亩、桉树200亩、香蕉500亩、木薯400亩。2013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760元以上,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村党支部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大力建设文明生态村。经村“两委”多方筹资,硬化渠道2公里,解决灌溉水田280亩;种植风景树400株;2010年,实现民房改造30户,2011年完成危房18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2011年,新建一间120㎡的村级活动文化场所,并配备了办公设备和电教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环境。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两委”团结一致,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齐心协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天村人人讲文明、树新风,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陀类村

  陀类村是天安乡辖管的一个行政村,距离乡政府15公里。全村有153户647人,共有2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9人。全村耕地面积11220多亩,其中水旱田222亩,坡地11000多亩,陀类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干旱,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由于无水利灌溉,多数耕地仍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主要种植芒果、橡胶、南瓜、橡胶为主。   近年来,陀类村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山区资源优势,按照乡委乡政府确定“生态立乡、农林稳乡”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成绩显著,目前已种植花梨25000株,橡胶22000多株,在长约1公里的进村道两旁种木棉400余株。绿化面积的加大和树木的茁壮成长,为陀类村在橡胶林、桉树等林下发展林下经济打下良好基础,这将更加促进陀类村老百姓早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2014年人均收入达2400元以上,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帮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村民民生等问题,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兴建9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两层120平米的文化室和硬化进村道1000多米,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完成民房改造10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在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紧密党群干群关系,齐心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陀牙村

  陀牙村位于天安乡政府西南部,距天安乡政府约10公里,全村由陀牙、立新两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245人,共有8个村民小组,两委班子成员10人,党员39名。全村耕地面积约3100亩,其中水田约320亩,旱田约450亩,旱地约2330亩。   陀牙村近年来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养业,积极种植各种热带经济作物,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水稻、木薯以及养殖猪羊为主,目前全村共种植芒果300亩,橡胶500亩,辣椒130亩,南瓜200亩,茄子150亩,甘蔗600亩,玉米200亩,水稻720亩,2013年人均收入达2100元,村民生活逐步改善。   陀牙村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陀牙村也大力建设文明生态村,2010年,基本完成对立新村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硬化村道200多米,并在村道两旁种上花梨树和风景树;2010年,完成民房改造53户,2011年完成危房改造16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2004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一间120㎡的村委文化室,进一步改善陀牙村的办公条件。  

温村村

  温村是天安乡辖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东方市天安乡南部。距离天安乡政府14里,北面与陀牙交界,东面与公爱交界,西面与王外交界,下辖温村、槟榔村、光良村等三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776人,共有5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23名。全村土地全村水田旱田260亩。主要以发展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种植朝天椒、茄子、南瓜、四季豆等面积达300亩,2013人均收入达1770元。   温村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村集体引导,村致富带头人创办的方式,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社,主要发展水产养殖200亩、山羊养殖200多头、种植橡胶3000亩,有效的提高人均收入,发展致富。同时依托现有村集体土地达10000亩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招商引资,采用土地发包的方式发包约5000亩土地,每年村集体收入约7万元,再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村集体收入,修建村道的基础设施,为村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根据自然风光较为良好的现实情况,打造极具民族风情的旅游休闲项目。现靠近温村水库旁建设的休闲项目已成为当地出名的休闲娱乐之地,带动就业,有力的刺激消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文化休闲提供很大的帮助。  

光益村

  光益村是天安乡辖管的一个行政村,由光益新村、光益老村和良任3个自然村组成,距离乡政府7公里。全村256户1044人,7个村民小组,党员30人,村“两委”干部9人,现由马小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马海亮担任村委会主任。全村土地面积150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4910亩,水旱田1910亩,坡地3000亩。光益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地干旱,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由于无水利灌溉,多数耕地仍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主要依靠种植芒果、橡胶、玉米、茄子、朝天椒等农作物为主。2014年人均收入2200元。   近年来,光益村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山区资源优势,按照乡委乡政府确定“生态立乡、农林稳乡”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养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成绩显著,目前已种植花梨25000株,橡胶24000多株。   在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帮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村民民生等问题,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场所,现村道已硬化3公里,尚未硬化到老村的村道约800米,大大改善村容村貌;完成民房改造4户,库区移民52户,解决一部分群众的住房问题。在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村“两委”干部团结一致,紧密党群干群关系,齐心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光益村特产大全




光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