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凤桥街道幅员面积为95.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有30平方千米,农村面积超过60平方千米,街道常住人口达到15.1万人,是渝北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内还有江北机场、空港工业园区等大型单位。2010年,将现有的双凤桥街道划分为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王家街道。新组建的3个街道将分别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和保税港区服务。调整后,双凤桥街道辖原双凤桥街道的安康路社区、溜马山社区、宏锦路社区、瓦房村、中建村、兴旺村和黎家村(除5、10、16、21社以外)的行政区域,面积34.5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3个社区、4个行政村。办事处地址不变(港汇路1号)。
-
简介
双凤桥街道[1]位于渝北区西南部。区政府驻地。辖义学路、双北街、双凤路、汉渝路、渝航路、沙坪、宏锦路、安康路、溜马山9个社区,七星、瓦房、黎家、中建、兴旺、新华、沙坪、苟溪桥、玉峰山、硚田10个行政村。
-
代码
500112005:~001义学路社区 ~002双北街社区 ~003双凤路社区 ~004汉渝路社区 ~005渝航路社区 ~006沙坪社区 ~007宏锦路社区 ~008安康路社区 ~009溜马山社区 ~201七星村 ~202瓦房村 ~203黎家村 ~204中建村 ~205兴旺村 ~206新华村 ~207沙坪村 ~208苟溪桥村 ~209玉峰山村 ~210硚田村
-
沿革
2000年设立双凤桥街道。2003年撤销沙坪镇,并入双凤桥街道,面积95.2平方千米,总人口853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384人,辖33个行政村、6个社区,办事处驻地双凤桥。
-
附
1、两路镇位于渝北区西南部。区政府驻地。有汉渝、渝长等公路贯境,重庆机场是西南最大航空港。 [沿革]1929年置镇,1953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77年复置镇,1985年两路乡并入,1993年仁睦乡、仙桃乡并入。面积95.5平方千米,人口8.8万,辖犀牛、天寨、七星、陡石、黄岩、瓦房、杠上、鹿山、郑家、中院、观岩、高屋、五星、水洞、溜马、丛岩寺、中建、官家、白亭、黎家、高堡、建设、响滩、长征、兴旺、进步、中湾、花石、黄山、石栏、檬子31个行政村和双凤路、双凤支路、义学路、胜利路、建设路、横街、五星路、观岩路、汉渝路、渝航路、龙祥街、龙昌街12个居委会。2000年撤镇,设立双龙湖、双凤桥2个街道。
2、沙坪镇位于渝北区南部,距区政府4千米。319国道公路过境。 [沿革]1929年置沙坪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沙坪、?田、连丰、松林、三塘、五重、苏家、小屋、白塔、玉皇、新华、观山、双旗、天灯、玉峰山、 溪桥16个行政村和街道1个居委会。2003年撤销沙坪镇,并入双凤桥街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95.2平方公里 | 500112017 | 401120 | 023 | 查看 双凤桥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龙湖街道 |
2015年市政府批复同意将渝北区原双龙湖街道拆分设为双龙湖街道和仙桃街道。拆分后的双龙湖街道,其行政区域为观音岩路、五星路、龙兴街、凯歌路、飞湖路、绿茂、龙旺街、龙昌街、渝湖路、龙祥街、滨港路等地。 - 沿革 1929年置镇,1953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77年复置镇,1985年两路乡并入,1993年仁睦乡、仙桃乡并入。面积95.5平方千米,人口8.8万,辖犀牛、天寨、七星、陡石、黄岩、瓦房、杠上、鹿山、郑家、中院、观岩、高屋、五星、水洞、溜马、丛岩寺、中建、官家、白亭、黎家、高堡、建设、响滩、长征、兴旺、进步、中湾、花石、黄山、石栏、檬子31个行政村和双凤路、双凤支路、义学路、胜利路、建设路、横街、五星路、观岩路、汉渝路、渝航路、龙祥街、龙昌街12个居委会。2000年撤镇,设立双龙湖、双凤桥2个街道。 - 经济 街道以科学发展统揽全局,围绕机场、保税港、会展中心三大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夯实党建主业,坚定核心价值体系信仰,提升干部素质,强化四大作风;坚持民生至上原则,积极参与“六大渝北”建设,确保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顺利0完成为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确保18亿元,力争突破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6%;工业总产值确保26亿元,力争突破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15.6亿元,力争突破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5%;招商引资确保到位资金1.5亿元,力争到位资金1.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1.93万元, 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0.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街道全口径税收力争突破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力争突破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并确保60%的财政支付用于街道民生领域。 - 城管 成立了两支执法队伍,牵头实施好“1+8”综合执法,强化联合执法力度,形成整治合力。其中由市政、公安、街道城管相关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负责对老干中心对面坝坝茶、绿艺园算命一条街、华友商场农民工临时劳务市场等重点、难点进行集中执法,巡回守候防止反弹;对骑门摊、游摊进行整治。由工商、环保、食药监和街道相关人员组成的执法队伍,负责对辖区店堂门市的环境卫生,特别是餐馆的油烟进行集中整治。7月以来,共完成收缩占道15000余平方米,规范骑门摊1500余家,依法暂扣各类灯箱62块,桌椅板凳150余张,亭棚伞65个,板车8个,拆除布幅58条。三是督办监管。街道成立了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督查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任组长,不定期对辖区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截至目前,督查小组累积开展督查20余次,发现问题、整改200余处。 - 治安 双龙湖街道启动“四级联防”24小时巡逻工作,从11月28日起,由机关干部、民兵、交巡警和派出所民警组成的联合巡逻队将在辖区进行24小时巡逻,以确保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双龙湖街道启动的“四级联防”24小时巡逻工作,白天由社区干部组织各楼长在辖区进行巡逻;晚上7点半到10点钟,由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应急民兵在辖区的背街小巷、居民区进行巡逻、防范、宣传;10点钟以后,再由辖区的派出所民警、交巡警分两班巡逻,途中,巡逻队还要深入到各居民区利用高音喇叭向社区群众宣传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 |
回兴街道 |
回兴街道地处重庆市渝北区其中一部分为两路城区。,210 国道横贯该镇全境并与319 国道相邻,周边 一角与两路、石坪、鸳鸯、江北区相接壤,镇政府距江北机场3 公里,距市区13 公里。辖区内有8个村,65 个农村合作社,4个居委会,幅员面积达28 平方公里。总户数为8239 户,总人口为 21883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123 人,总耕地面积为10216 亩,其中田5947 亩,土4314 亩,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乡镇(农业、非农业人口各占一半)。农业生产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的单产及优质率和良种率;乡企业继续坚持"突出发展,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效益"这一基本原则;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000 年办事处国民生产总值27207 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5068 万元,比上年增长29.78% ,第二产业18034 万元,比上年增长27% ,第三产业4105 万元,比上年增长7.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55 元,比去年增长 9.36% ,财政收入达到517 万元,比去年增长48.6%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3371 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计划生育计生率达 97.1% 。 - 农业生产 回兴街道2000 年,农业生产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粮食的单产及优质率和良种率, 积极发展多经 蔬菜生产,发挥城郊优势,大量种植蔬菜及水果。 粮食生产方面依靠科学技术,推广良种,提 高了粮食的优质率和效益,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290 亩,粮食面积12571 亩,单产314 公斤/ 亩,比去年增长3.97% ,牧业生产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受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水果面积快速增长,多经生产也快速发展,家禽、奶牛、水产等牧业,渔业产品不断上升,其中蔬菜面积达9555 亩,比上年增4.78% ,水果产量达1261 吨,比上年增166.6% (柑桔171 吨,比上年增64.4% ,优梨水果1090 吨,比上年增219.1% ,生猪出栏9332 头,比上年减8.5% (受价格因素影响),小家禽出栏509 百只,比上年增长28.2% ,禽蛋产量155 吨,比上年增 6.2% ,牛奶产量为552 吨,比上年增 93.7% ,奶牛存栏数达120 头,比上年增130.8% ,水产品产量达562 吨,比上年增4.3% 。 - 经济发展 2000 年,本镇乡企业继续坚持"突出发展,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提高效益"这一基本原则,通过努力抓发 种植展,抓管理,抓改革的办法,使全镇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8034 万元,比去年 增长27% ,年末乡镇企业个数为27 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46 人,2000 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 总额18216 万元,比上年增加 19.7% ,乡镇企业年净利润472 万元,比上年增长80.2% ,乡镇企业实 交税金总额672 万元,比上年增长 53.4% 。 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000 年财政收入迅速发展,全年财政收入达517 万元,比上年增长48.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5 元,比上年增长9.36% ,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达到3371 万元,贷款额为2302 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为975 万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观念不断改变,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 社会事业 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民政事业得到了稳步发 展,全镇共 环境[1]有五保户47 户,五保老人为50 人,入院率为 64% ,敬老院收养人数为32 人,订位62 张,已享受五保人口比重达100% 。社会福利院被命名为重庆市模范敬老院。广播、文化、教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全镇两个文明建设中起了积 极作用,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全镇有一个广播站,实现了村村通闭路。有文化站一个,合格文化室4 个,阅览室1 个,储各类书刊达2万多册。 全镇有学校8 所,其中普通中学1 学。中小学任教 师168 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64 人。中小学在校学生达2715 人,比上年增加102 人,其中中学 在校生为904 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 ,幼儿园、托儿所共11 个,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 |
鸳鸯街道 |
鸳鸯街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西南部,距区政府9千米。实际由北部新区代管。辖丹鹤、白鹭2个社区,花沟、 黄桥、岚峰、黄茅坪、葫芦5个行政村。北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210国道红双段和渝长公路纵贯境内。1929年置鸳鸯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白寺、牌坊、长岭、庙沟、葫芦、陡溪、金钱、尖山、丘堡、柿子、黄桥、花沟、岚峰、黄茅坪、南山、花朝、字藏、石棺、凉井、桐岩、龙游21个行政村和街道1个居委会。2001年4月鸳鸯镇由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2003年,撤销鸳鸯镇,设立鸳鸯街道,办事处驻鸳鸯场。2005年初,面积约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2.2万人。2005年底划出部分区域设立翠云街道,区划调整后的鸳鸯街道管辖原黄茅坪、岚峰、黄桥、花沟、葫芦5个行政村,原庙沟村6、7、8组及1、5组部分土地,原长岭村1、2、3、4、5、12组及6、7、9组部分土地,原南山村1、3、8、9组部分土地和丹鹤、白鹭2个社区,面积29.88平方千米,办事处驻龙帆路。2010年纳入重庆两江新区规划范围。 [1] - 经济发展 至2008年底,入驻鸳鸯企业达10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辖区基本实现了汽车生产、汽车配件加 工、汽车销售、仓储物流一体化,形成产业聚集,汽车产业作为辖区的龙头项目,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龙湖·蓝湖郡等为代表的高档商住楼在辖区星罗棋布。房地产企业与工业、批发零售业成为辖区三大支柱产业。2008年,街道实现总收入134.74亿元,同比增长23.16%;总产值77.11亿元,同比增长35.85%,其中工业总产值68.72亿元,同比增长71.41%;实现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同比增长4.06%;实现利润9.53亿元,上交税金7.56亿元。 鸳鸯作为经开区进驻北区开发最早的镇街,在开发建设上档提速的大背景下,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已征收土地38278亩。目前,街道仍承担着较大数量的征地拆迁任务和较大重要的施工协调责任,辖区内金山大道岚峰段路、龙井沟水库整治、龙井湖万亩生态园工程、长福三工厂等重点工程已经开工,为切实理顺配合、参与开发建设的工作体制,提升工作效能,街道建立了征地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强化上下沟通、协调力度,营造群策群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合力。 - 社会事业 鸳鸯街道民政、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营造出鸳鸯人民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推动着社会和谐 进步。着力开展“健康、和谐、文明、秩序”的“老有养、小有教、孤有靠、残有助、病有医、户有房、家有业、人有事、包有钱、众有乐”的十有社区建设。落实优抚安置,引导再就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帮助脱贫致富。2008年,全街享受低保2277户5093人,发放低保金72.0551万元,低保率100%;全街共有10358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集参保金40.2070万元,居民实现了持卡就医。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截止12月31日,街道共受理辖区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申报12395人,占应参保总人数14860人的83.4%。在发展中,街道努力发扬“和谐共处、团结奋进”的鸳鸯精神,力争将鸳鸯地区建设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极、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风貌展示区。为突显园博园的山水园林,北部新区从明年起,将在其1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种上63平方公里的绿树,使绿化率达到48%,营造出一片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路荫、园绿的景象。成为城市中的“绿色新区”,供市民永久性参观游览。[2] |
翠云街道 |
|
人和街道 |
人和街道位于渝北区南部,其东接天宫殿街道,南接龙溪街道,西接大竹林镇,北接鸳鸯镇,面积15.7平方公里,距渝北区政府所在地两路镇17.7公里,距重庆市政府5公里,辖重光、大坡、集乐3个行政村,邢家桥、汪家桥、万寿山、和睦路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321万。2005年4月28日,人和撤镇建立街道办事处,全面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街道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以北部新区开发建设上档提速统揽全街道工作,紧紧抓住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从以农村工作为主转移到社区建设、城市管理上来,把工作立足点和着眼点从过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到提高农转非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上来,把工作方式从过去“一把抓”的全能型政府转移到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政府上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强素质,出形象,创文明”为目标,坚定不移地为北部新区高新园开发建设服务,坚定不移地维护辖区的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坚持不懈地提高市民素质,坚持不懈地加强社区建设,坚持不懈地提升城市形象,促进辖区政治、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辖区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210、212、319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汇合,距江北国际机场17.7公里,距重庆朝天门码头10公里。现已开通125、133、149、151、208、411、465、602、606等线路的公共汽车,通往解放碑、沙坪坝、南坪等地区。辖区内水、电、邮政、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齐备,辖区内高新区投资建成金星、水星、海王星等“星”系统现代化标准厂房,陆续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入驻。日臻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已吸引龙湖花园、希望公司、药友制药、和记房产、棕榈泉国际花园、香江国际、移动枢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辖区内落户,市邮电物资转运站、江北车管所、市消防总队训练中心、武警总队等单位位于其间。辖区拥有北部新区第一家区级医院--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人民医院,该医院自挂牌成立以来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购置大批高档医疗设备,建立现代化的ICU监护病房和可同时进行三台手术的手术室,具备了与区级医院相应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成为重庆交警19支队交通事故救治绿色通道定点救治单位。拥有高新区斥资3000万元修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该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学生2000余人,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制,严格进行目标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屡上台阶,重高联招上线率多次居高新区之首。为净化辖区的空气,街道建成面积为4.13平方公里的“基本无煤区”,由邢家桥、万寿山等4个居委会组成,常住人口1.81万人,居民气化率96%,年减少用煤量1000多吨,为社区建设工作补充新鲜血液。针对辖区农转非居民多、就业技能匮乏的现状,街道建立了就业服务网络,成立了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居委会劳动就业服务站,开设电脑、财会、家政、残疾人定向培训等课程,先后培训农转非人员和下岗无业人员千余人,其中80%的人员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街道建立并完善了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信息网络制、大事件日报制、矛盾隐患月报制等制度,狠抓四个网络建设,形成了稳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对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康居小区分房中可能出现矛盾的重点环节采取了相应的预案措施,巩固了街道、村(居)、社(居民小组)防护网络,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
天宫殿街道 |
天宫殿街道位于北部新区东南部,于2005年10月28日成立。东邻江北区寸滩街道,南接龙塔街道、龙溪街道,西连龙山街道和大竹林街道,北靠人和街道和鸳鸯街道。辖东湖南路社区、天龙路社区、天宫殿社区、星湖路社区4个居委会,辖区幅员面积11.275平方公里,在籍总人口11544人。 辖区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是重庆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中心",是都市风貌展示区的核心区,是展示重庆形象的窗口和亮点。渝涪、渝黔、渝邻、渝合、渝湘、210国道6条高速路贯穿境内;渝怀铁路和即将修建的轻轨三号、四号线在此纵横交错,形成了重庆的交通大脉络。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10分钟车程,距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码头--重庆深水港仅8分钟车程,到渝中区、江北区仅5分钟车程,到南岸区、沙坪坝区仅15分钟车程。总投资逾7亿元人民币的重庆火车北站于2005年12月5日正式竣工,是西南地区人性化设计最合理、科技含量最高的火车站,日发车37对,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左右,承担了重庆铁路客运70%的运输任务。重庆长途客运中心、龙头寺公交车站在境内也已建成通车。 占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的生态住宅区初具规模。龙湖水晶郦城、龙湖香樟林别墅、锦绣山庄、财富中心、比华利豪园、中央美地、保利香槟、枫林秀水等精品楼盘不断涌现。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地税局、重庆市机关后勤服务管理中心、北部新区招商引资中心、四川驻渝办事处等多家厅局级机关单位相继在辖区入驻办公。 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在北部新区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紧紧围绕建设都市风貌展示区核心区和"一枢纽两中心"这一功能定位和"展示重庆的窗口,新型社区的样板,和谐社会的楷模"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区建设、城市管理为重点,以维护辖区稳定为基础,以强化政权建设为保证,精心谋划,精诚团结,迎难而上,负重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顺利实现了申报牌子、搭建架子、迈开步子、树起样子的预期目标,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篇章。街道辖区内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投资环境日趋完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和谐,一座具有魅力与人气的新城正向世人展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
龙溪街道 |
龙溪街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西南部,长江北岸,距区政府17千米。辖松树桥、花卉东路、花卉西路、金龙路、武陵路、嘉州花园、金紫山、龙湖、新牌坊9个社区。210国道、红石公路过境。 千人(按辖区常住户口计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标,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个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个亿, 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该街道切实抓好商业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形成核心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而推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抓好美化绿化净化,改善街道环境,改变街道面貌。带动全街道持续快速发展。在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把城乡居民的就业、增收、社保、宜居作为系统的民生工程来抓,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幸福和谐的新型街道。 - 行政区划 1913年建龙溪乡,1958年并入人和公社,1962年析置龙溪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7年,面 积18.6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龙脊、龙山、龙塔、新牌坊4个行政村和松桥、花园新村第一、花园新村第二、龙山、工农、兴隆街、武陵路、金龙路、柳荫路9个居委会。2000年,龙溪镇政府驻地由松桥路7号搬迁到龙山村十一社。2005年辖松树桥、龙山路、花园新村、花卉园、金龙路、武陵路、嘉州花园、金紫山、工农、龙脊新村、冉家坝、龙湖、龙塔、余松路14社区。2006年12月11日正式调整龙溪街道行政区域及办事处驻地。将冉家坝、龙山路、花园新村、龙脊新村、余松路等5个社区和龙湖社区、金龙路社区的西部区域划归龙山街道管辖,工农、龙塔2个社区划归龙塔街道管辖;调整后的龙溪街道位于龙华大道—红石路—红石支路中心线以东、民安大道—紫荆路中心线以西,管辖原龙溪街道所辖嘉州花园、武陵路、松桥路、金紫山、花卉园等5个社区和龙湖、金龙路社区的东部区域,面积约5.6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驻松桥路7号(原龙溪街道开发办办公楼)。2007年,重庆市政府同意将渝北区龙溪街道和龙塔街道的分界线由以紫金路和民安大道道路中心线为界,调整为以民安大道道路中心线——紫金路中心线——龙溪老年公寓门前上金紫山道路的中心线——金紫山东侧岩沿为分界线。[1] - 经济状况 龙溪街道区位优势明显,深度开发中的龙溪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品牌房地产、商贸、金融、餐饮娱乐等已成新兴的支柱产业。辖区内有机关、企事业等各类社会单位1500余个,中央和市级单位有中重庆市人大、重庆市政 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审计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气象局、新华社重庆分社、重庆市信息管理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单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龙溪已成为通讯发达、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兴城区。龙溪是重庆北部新兴的商贸区,全市规模最大的酒店设备销售中心,奥迪、广州本田、海马、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和东风标致等汽车4S店,大型购物超市易初莲花、永辉、新世纪等纷纷进驻龙溪。龙溪是重庆的“美食城”。辖区内从事餐饮的大小店数百家,其中巴味堂、巴渝红、嘉州乐园、老四川、一罐飘香等数十家餐饮名店落户龙溪。嘉州花园社区和龙湖社区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其中嘉州“美食一条街”被中商部授予“中华餐饮名街”称号。2009年街道餐饮业营业收入4个亿,税收2千多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房地产、商贸、现代服务业为重点,2009年引进项目140个,引进资金10.25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商品零售总额3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8%、25%、19%;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
龙山街道 |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位于龙华大道—红石路—红石支路中心线以西地区,管辖原龙溪街道所辖冉家坝、龙山路、花园新村、龙脊新村、余松路等5个社区和龙湖社区、金龙路社区的西部区域,幅员面积约6.4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驻龙山路70号(原龙溪街道办事处驻地)。 |
龙塔街道 |
龙塔街道位于重庆市渝北区西南部,辖黄泥塝、红土地、工农、龙头寺、鲁能5个社区。南方向与江北区接 全貌壤,西邻龙溪街道,北连高新区天宫殿街道。街道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39个居民小组(居民代表228人),常住人口71723人,其中户籍人口25833人。辖区内有市委政法委、市委-部等11个市级部门。街道党工委下辖直属党委4个(社区)、党总支2个(机关和阿兴记)、支部18个,共有党员491人,二级支部11个(社区8个,机关3个)。两新组织党总支1个、党支部13个,党员69人。建有流动党支部1个—鲁能星城社区流动党支部。共有流动党员57人(流出党员19人,流入党员38人)。每年计划发展党员5名;50年及以上党龄党员14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塑造勤政为民、务实进取、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的龙塔形象为目标,致力于“现代服务展示区、综合治理模范区、社区建设先行区”的“三区”建设,始终坚持把机关“三个文明”建设作为总揽工作全局、树立龙塔形象、加快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到思想重视、措施严密、工作扎实。 - 历史沿革 2006年新设龙塔街道,位于民安大道—紫荆路中心线以东,管辖原龙溪街道所辖工农、龙塔2个社区,面积约6.6平方千米,办事处驻紫荆路333号。12月11日正式实施并举行挂牌仪式。2007年,重庆市政府同意将渝北区龙溪街道和龙塔街道的分界线由以紫金路和民安大道道路中心线为界,调整为以民安大道道路中心线——紫金路中心线——龙溪老年公寓门前上金紫山道路的中心线——金紫山东侧岩沿为分界线。 [1] - 街道队伍 2007年区级文明单位7个,学习型单位2个;2008年区级文明单位6个,和谐单位2个;2009年创建文明单位6个 志愿队(街道和鲁能星城社区分别通过了重庆市文明街道和重庆市文明社区的验收)。建立了机关监督投诉中心1个,社区监督投诉站5个,社区纪律监督小组5个,社区廉政文化活动中心1个(鲁能星城社区)。有民主党派8个,民主党派人士23人。台胞16人,侨胞26人。商会1个,会员65个。 已建科普画廊2个(鲁能星城社区和工农社区),共36㎡;科普志愿者队伍5支,共65人;建市级青少年科普工作室1个(鲁能星城社区)。设立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1个(设在街道),青年之家1个(黄泥塝社区);青年文明号单位2个,区级十佳青年岗位能手1个,区级青年岗位能手2个,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各1个。 辖区困难职工223人,建立工会企业8家。文明家庭15户。 共有管弦、民乐等文艺队伍41支,1845人;网吧14家,印刷厂11家,歌舞娱乐场所2家;配备5套举办文艺活动专门音响设备(每个社区1套)。 社区志愿者队伍51支(每个社区10支,机关1支),注册人数2727人;社区工作者38名,平均年龄31岁;5个社区共有办公阵地2291㎡(黄泥塝社区900㎡,龙头寺社区176㎡,工农社区600㎡,鲁能星城社区340㎡,红土地社区275㎡),其中的791㎡系开发商提供 - 经济发展 辖区内企业约580家,规模以上企业45家(商贸31家,工业1家,房地产13家)。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13.3亿元, 楼寓同比增长1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 同比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含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0%;全口径税收完成5.5亿元,比去年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31%。引进项目71个,引进资金7.98亿元。为指导规范辖区内企业经营行为,进一步促进龙塔地区经济迅猛发展。近日,渝北区工商分局及龙塔街道相关领导一行走访了辖区内太极集团、长安集团下属的长安房地产公司、长安汽车销售公司、长安汽车国际销售公司、长安汽车客户服务公司等五家异地经营企业,就企业需尽快变更经营注册地址的原因、办理程序及办理后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进一步加强了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为企业提供了柔性的贴身服务,为辖区内异地经营企业尽快变更经营注册地址和促进区域经济更好跟快发展营造了更为优质的环境,得到了辖区内异地经营企业的一致好评。[2] |
大竹林街道 |
大竹林镇位于渝北区西南部,距重庆机场27公里,国道212、319以及渝怀铁路横贯其间,显著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北部新区经济发展重镇。 全镇人口1.8万人,面积21.3平方公里,江岸线5.1公里。镇辖8个农业村,1个居委会,镇内有小学、中学等6所学校,25家企业,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9.6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 随着开放、开发的不断推进,大竹林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奶牛、无公害蔬菜和春夏秋糯玉米“三大基地”,加大“彩色农业”的发展,目前全镇粮经作物比为2:8。 特定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区位优势,确定了开发工作成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点。按照北部新区、高新区的总体规划要求,大竹林的控制性评规及体现竹林文化、竹林特色、竹林艺术的新场镇修建性详规已完成,大竹林大开发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一个集光电、信息、医药的现代产业基地,沿江重庆风情观光带,体现现代都市风貌、具有竹林文化艺术特色的新城即将展示给世人。. |
悦来街道 |
区位优势突出,距江北机场约9公里,距市中心约20公里,东靠渝北航空城和两路工业园区,南邻北部新区,西毗嘉陵江,北接北碚区,建设中的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快速通道将横贯东西跨江而过。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地处华蓥山山脉支脉,西面滨临嘉陵江左岸,岸线长约11公里,居山间河谷地区,地形东高西低,海拔仅172-359米,后河、黑水河由此注入嘉陵江属盆地东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构筑山水城区的自然特征和生态基础,艺术、商业和人居都可以在这里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悦来以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近几年来,全镇已种植食用竹5000亩、蔬菜4000亩,是远近闻名的麻竹之乡、菜篮子基地。新春村种植生姜500亩,柑子园村种植芦荟800亩、枇杷500亩,阳光村、合力村已发展花卉1000亩、奶牛1000头,清南村种植杨树800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社通公路、院院通闭路、院院通人行道、户户通自来水、通讯信号全覆盖、煤矿水电能源丰。悦来镇多次代表渝北区乡镇党委接受中央、市委、市政府的检查,是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示范村、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 |
两路街道 |
由于双凤桥街道[1]幅员面积为95.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有30平方千米,农村面积超过60平方千米,街道常住人口达到15.1万人,是渝北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内还有江北机场、空港工业园区等大型单位。2010年,将现有的双凤桥街道划分为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王家街道。新组建的3个街道将分别为江北机场、空港工业园区和保税港区服务。 - 简介 调整后,两路街道[2]辖原双凤桥街道义学路社区(含机场范围)、汉渝路社区、渝航路社区、双北街社区、双凤路社区、沙坪社区、齐心村、沙坪村和新华村除10、11社以外的行政区域。面积36.8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6个社区、3个行政村。 |
双凤桥街道 |
由于双凤桥街道幅员面积为95.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有30平方千米,农村面积超过60平方千米,街道常住人口达到15.1万人,是渝北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内还有江北机场、空港工业园区等大型单位。2010年,将现有的双凤桥街道划分为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王家街道。新组建的3个街道将分别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和保税港区服务。调整后,双凤桥街道辖原双凤桥街道的安康路社区、溜马山社区、宏锦路社区、瓦房村、中建村、兴旺村和黎家村(除5、10、16、21社以外)的行政区域,面积34.5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3个社区、4个行政村。办事处地址不变(港汇路1号)。 - 简介 双凤桥街道[1]位于渝北区西南部。区政府驻地。辖义学路、双北街、双凤路、汉渝路、渝航路、沙坪、宏锦路、安康路、溜马山9个社区,七星、瓦房、黎家、中建、兴旺、新华、沙坪、苟溪桥、玉峰山、硚田10个行政村。 - 代码 500112005:~001义学路社区 ~002双北街社区 ~003双凤路社区 ~004汉渝路社区 ~005渝航路社区 ~006沙坪社区 ~007宏锦路社区 ~008安康路社区 ~009溜马山社区 ~201七星村 ~202瓦房村 ~203黎家村 ~204中建村 ~205兴旺村 ~206新华村 ~207沙坪村 ~208苟溪桥村 ~209玉峰山村 ~210硚田村 - 沿革 2000年设立双凤桥街道。2003年撤销沙坪镇,并入双凤桥街道,面积95.2平方千米,总人口853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384人,辖33个行政村、6个社区,办事处驻地双凤桥。 - 附 1、两路镇位于渝北区西南部。区政府驻地。有汉渝、渝长等公路贯境,重庆机场是西南最大航空港。 [沿革]1929年置镇,1953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77年复置镇,1985年两路乡并入,1993年仁睦乡、仙桃乡并入。面积95.5平方千米,人口8.8万,辖犀牛、天寨、七星、陡石、黄岩、瓦房、杠上、鹿山、郑家、中院、观岩、高屋、五星、水洞、溜马、丛岩寺、中建、官家、白亭、黎家、高堡、建设、响滩、长征、兴旺、进步、中湾、花石、黄山、石栏、檬子31个行政村和双凤路、双凤支路、义学路、胜利路、建设路、横街、五星路、观岩路、汉渝路、渝航路、龙祥街、龙昌街12个居委会。2000年撤镇,设立双龙湖、双凤桥2个街道。 2、沙坪镇位于渝北区南部,距区政府4千米。319国道公路过境。 [沿革]1929年置沙坪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沙坪、?田、连丰、松林、三塘、五重、苏家、小屋、白塔、玉皇、新华、观山、双旗、天灯、玉峰山、 溪桥16个行政村和街道1个居委会。2003年撤销沙坪镇,并入双凤桥街道 |
王家街道 |
由于双凤桥街道幅员面积为95.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有30平方千米,农村面积超过60平方千米,街道常住人口达到15.1万人,是渝北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内还有江北机场、空港工业园区等大型单位。2010年,将现有的双凤桥街道划分为两路街道、双凤桥街道、王家街道。新组建的3个街道将分别为江北机场、空港工业园区和保税港区服务。 - 简介 调整后,王家街道[1]辖原双凤桥街道硚田村,玉峰山村,苟溪桥村,新华村10、11社,黎家村5、10、16、21社和古路镇的王家社区,荣华村,大屋村,石权村12、13、15、16、19社以及木耳镇举人坝村20、21、22、23、24、25社的行政区域。面积35.5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办事处设在原王家镇政府办公楼。 - 附 王家镇位于渝北区中部,距区政府9千米。 [沿革]1929年建王家镇,1941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荣华、石滩、石柱、石权、飞龙、长丘、窝函、新桥、新艺、新中、海螺、大屋、元吉、朝阳、银花、高石、花灯、郭家、菜子、继光、龙兴、石花、乌牛、陵光、熊家、沙坡、裕民、红纸、大水、同德、冯桥31个行政村和街道1个居委会。 2006年,辖街道社区,荣华、石权、新桥、大屋、银花、菜子、继光、乌牛、熊家、同德、裕民11个行政村。2007年撤镇并入古路镇。 [2006年代码]500112110:~001街道社区 ~232荣华村 ~233石权村 ~234新桥村 ~235大屋村 ~236银花村 ~237菜子村 ~238继光村 ~239乌牛村 ~240熊家村 ~241同德村 ~242裕民村 |
礼嘉街道 |
在重庆主城区北部,主要以工业,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新培训基地等产业为发展方向的“都市风貌展示区”——礼嘉镇正蓬勃发展。 礼嘉镇位于重庆主城区北部,东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5公里,南距主城区13公里,距北碚市区18公里,西北紧靠嘉陵江,江岸线达11.5公里。其境内有丰富的砂石资源。礼嘉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李家场,因隶属于重庆市江北厅礼里,又濒临嘉陵江边,故更名为礼嘉。 1994年1月,礼嘉撤乡建镇,2001年4月划入重庆市北部新区,同年12月交由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全镇幅员面积35.18平方公里。礼嘉镇内水陆交通便利,212国道横穿镇内6个村,北部新区7条金系列大道中金渝、金海、金洲3条大道横贯境内,与319、210相互贯通,渝怀铁路紧邻该镇通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境内有11.5公里长的嘉陵江江岸线,占地427亩的丰收、龙塘、白云、张家沟四大水库、西南地区第一大苗圃之称,占地900亩的重庆市同兴苗圃。 礼嘉镇是重庆市北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的重镇之一,在这片3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万多勤劳朴实的礼嘉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肩负打造“都市风貌展示区,2010年再造1/4个重庆工业”的历史重任,负重拼搏,开拓进取,全镇的投资环境日趋完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座现代化新城的雏形已呈现在世人面前,昭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礼嘉境内的合资企业除享受国务院赋予西部大开发、北部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以外,还在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以及增值税方面享受重庆市政府赋予的更大程度的优惠。 全镇规划用地30.2平方公里,定位为“重庆都市风貌展示区”,规划建设礼嘉、黄茅坪两大组团,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技术、绿色环保、高档社区等产业,是重庆近效生态居住区的最好选择,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 |
金山街道 |
金山街道于2013年10月29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2014年2月18日正式授牌成立。办事处地处重庆两江新区东南部,金渝大道100号。东接江北寸滩街道,西临人和街道,南靠天宫殿街道,北连鸳鸯街道。幅员面积1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1万。管辖民心佳园一、二、三社区和奥园、金渝等五个社区。金山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设置以“精简、高效”为原则,设有党政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科、社会事务科、城市建设管理科、财务统计科、司法所,共6个党政办事机构。社会保障服务所、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园林绿化环卫所、市政管理监察大队,共5个事业单位。金山街道虽然是两江新区最年轻的街道之一,但这片热土是新区开发建设最早的区域。如今已然成为新区“开发的前沿、开放的窗口、产业的高地、宜居的新城、民生的福地”。 开发的前沿 金山街道的前身是由鸳鸯街道、天宫殿街道及人和街道的部分区域组成,这片区域是北部新区开发建设的前沿。2001年在行政上以原渝北区四镇为基础的北部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重庆向北,生活向北”的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新区的第一根基桩,打在了金山这片沃土上,贯穿辖区的金开大道由此是成为了北进开发建设的轴心坐标。金山人紧抓北进大开发的战略机遇,靠着“敢叫旧貌换新颜”的开拓精神,不断的攻坚克难,历时15年的开发建设之后,以汽车、出口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新高地已然形成。金山辖区作为曾经的主城边缘地带现已成为两江新区以及重庆商业最繁荣的区域之一,让世人瞩目了乡村到新城、新城到新区的巨大蜕变。 开放的窗口 金山街道地处两江新区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辖区距离寸滩保税港仅10分钟车程,至江北国际机场、龙头寺火车站仅20分钟车程。金渝大道、金开大道、金童路、机场快速路、319国道穿插其间,轨道交通3号线亦通过辖区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驻有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公租房管理局等政府派出机构。辖区内以爱立信、可口可乐、联邦快递、伟世通等数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争相落户,并在其各自的周边区域建立了较大规模的产业基地。随着这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劲的企业入驻,总部经济效应不断凸显,各商业机构纷至沓来,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商业产业街区。金山街道的区位优势在展示两江新区都市风貌核心区域的同时,使之成为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开放的窗口。 产业的高地 在总部经济凸显,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制造、服务、金融、科研类企业相继涌入两江新区,使金山街道辖区内的商业、产业氛围不断升级。经行政区划调整,除爱立信、可口可乐、联邦快递、伟世通等数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外,现目前划入金山街道辖区的规模以上企业共计40家,其中工业制造类企业29家,服务类、批发零售类企业11家。在2013年1月到10月,仅10个月的时间内,这40家企业的总产值就达到了78.58亿元。在各大企业的带动下,一批中小型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金山这块产业的高地上。他们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区域就业形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宜家家居等项目的建成开业,势必带动促进金山商贸、服务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宜居的新城 金山街道辖区内的主要楼盘有奥林匹克花园、南湖郡、弗莱明戈、好望山、融创恭爵堡、融创尊爵、爱加西西里、爱加丽都、叠彩城。其中奥林匹克花园、南湖郡、好望山等较大楼盘的绿化率均已达到40%以上。在“大社区、大配套”的规划理念下,居住区与产业区形成了南北对望之势。如此的布局更能让各大楼盘实现对园林绿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的共享。金山医院、巴蜀小学、金山小学、北大附中等教育医疗机构分布在各个聚居地附近,周边的超市、商城、农贸市场等生活配套设施亦已十分完备。各个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竭诚为民服务,不断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健康、运动、生态”成为了宜居金山永恒的主题。 民生的福地 金山街道办事处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以各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依托,贴近民意、服务民生。 民心佳园社区作为重庆首个建成入住的公租房社区,堪称全国公租房的典范,一直以来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其管理建设已经成为全区民生工程的重点之一。该社区将“真诚服务民心,创新共建佳园”作为服务理念,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社区党建、社区保障、就业再就业、计生服务、社会事务、民政优扶、城市管理、综治安全等社会事务服务工作。 金渝社区以“服务民生、助推发展、创建品牌”为思路,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式、新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和谐社区”构建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把社区打造为环境优良、秩序井然、管理规范、人际和谐的模范社区。 奥园社区注重强化队伍建设,倾情服务民生,提高服务质量,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区和谐。曾获得市级减灾示范社区、交通文明社区、消防安全社区、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就业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筑梦的金山 新金山、新班子、新征程、新梦想。责任成就梦想,精神昭示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按照两江新区功能定位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宜居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服务民生、助推企业发展、确保安全稳定”的总体目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创新、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办事机构形象,秉着“真干、快干、实干、巧干”的工作作风,为实现金山这座和谐宜居新城的崛起谱写新的篇章。 |
康美街道 |
康美街道办事处于2013年10月29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渝府〔2013〕8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渝北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由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代为管理。 康美街道东接鸳鸯街道、人和街道,南靠大竹林街道,西临沙坪坝区井口镇,北连礼嘉街道。以金渝大道西段接金山大道中心线为界,辖礼嘉街道南部区域;以横六路接渝合高速连金开大道与金通大道相交接渝怀铁路中心线为界,辖大竹林街道以北区域。幅员面积13.97平方公里,辖原礼嘉街道柏溪村,双堰、龙嘴、菜湾、平场村的部分土地,原大竹林街道金竹苑,银竹苑,康庄美地一、二社区,总人口77000余人。 辖区内驻有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康师傅(重庆)方便食品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重庆)电梯有限公司、特星连锁集团、普洛斯物流园、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重庆)有限公司、长安福特发动机和变速箱厂、重医儿科医院等众多知名企业和单位。 |
仙桃街道 |
重庆市政府批复同意将渝北区原双龙湖街道拆分设为双龙湖街道和仙桃街道。调整后,渝北区辖19个街道、11个镇。 仙桃街道行政区域为金玉路社区和黄山村、仙桃村以及空港新城部分区域等地。 |
玉峰山镇 |
玉峰山镇位于渝北区东南部。东接龙兴、石船镇,西邻回兴街道,南与江北区寸滩、唐家沱毗邻,北接双凤桥街道。最高海拔630.6米,最低海拔185.8米。玉峰山镇距重庆主城区11公里,距渝北区区政府驻地9.7公里,距江北机场7公里,距江北区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距唐家沱火车编组站5公里。渝宜和渝邻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玉峰山镇东面是玉峰山森林园区,南面是江北区海尔工业园区,西面是两路工业园区,西南与重庆现代农业园区相邻,北与空港工业园区相距不足3公里。 镇内主要山脉为玉峰山,海拔700米,相对高程500米,有全市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玉峰山森林公园。镇域境内朝阳河纵贯南北。系域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 二、资源条件 1、温泉资源。温泉资源丰富,已经分别在龙门村、香溪村发现了优质温泉。其中,龙门温泉水温达52℃,日流量6100吨以上。香溪温泉水温达45℃,日流量5200吨,同时,在香溪还发现了日流量2100吨的矿泉水资源。 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以石灰岩、煤、粉沙岩为主,是重庆主城区建筑石材的主要供应地。 3、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玉峰山森林内,植被属亚热带温性常绿阔叶林带,原生植物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樟、楠、栲、栋等。其次是松、衫、柏针叶混交林,林内混生少量常绿阔叶的樟、楠、栲、灯台、桦木等。竹林类主要是慈竹、白夹竹、水竹和少量楠竹。落叶阔叶林,主要是栎类、枫香林、青冈林。主要灌木种有菱叶海桐、映山红、野栀子、七里香、枸杞、黄荆、茱萸、火棘、算盘子等。这些灌木丛,分布在崇山峻岭、春暖花开、五颜六色的山花遍地开放,成为独特自然景观。野生中草药有123种,其中鱼鳅串、麦冬、香附子、白茅根、紫苏、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野菊花、满天星、芦根、淡竹叶、金银花、栀子、全樱子、土茯苓、何首乌、半夏等都是随处可见。 野菜类:荠菜、清明菜、侧耳根、马齿苋、野香葱等。野生食用菌类:草菇、松菇、伞把菇、荞耙菌、黑木耳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水獭、黄鼬、西狐、黄鹿、白猪獾、狸、野兔、貉、香狸、猸、松鼠、猬、山羊、野猪、猞俐、蝙蝠、竹鼠等; 野禽:雉鸡、锦鸡、竹鸡、红嘴雅鹊、小云雀、喜雀、翠鸟、画眉、黄莺、杜娟、斑鸠、燕、雀鹰、苍鹭、游隼、白鹭、松鸦、啄木鸟、长耳鹗、八哥、黄鹂、白腰文鸟、绣眼鸟等。 爬虫类:赤练蛇、双斑锦蛇、竹叶青、乌游蛇、烙铁头等。 4、旅游资源。玉峰山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部的玉峰山林场,距两路镇东南28公里,面积约为23.59平方公里。包括玉峰山国有林场旱土工区、玉峰山镇玉峰山村以及香溪村、龙门村的部分土地,东邻渝北区龙兴镇及江北区鱼嘴镇,西至朝阳河东岸,南接江北区铁山坪林场及唐家沱镇,北抵玉峰山林场狮子桥,海拨270-700米。国家森林覆盖面积达18000多亩,是目前重庆近郊覆盖面积最大、植被保护最好的森林公园之一。公园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景观为主,以奇峰-为特色,驰名中外的长江、铜锣峡口、古寨、寺庙文物古迹为借景,构成绚丽多彩的森林风光。公园森林面积大,旅游范围广,观光景点多,气候温度宜人,是集旅游、科普、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市级森林公园。 目前已完成生态园、龙景山庄、玉泉山庄和民族风情文化村的建设,现从业人数2500人,可容360人住宿,500多个餐位的饮食服务,300余人的会议室,并开展有卡拉0K厅、舞厅、垂钓、骑马等设施和娱乐活动。 三、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新玉峰山镇由原石坪镇和玉峰山镇玉峰村、旱土村及旱土社区合并而成。原石坪镇系原石坪乡发展而来,石坪乡位于-北县境南部,南与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唐它沱和南岸区郭家沱接壤,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5672人,辖16个村。驻地石坪场,距县城15公里,清代中期建场时,因当地石柱屏立,故名石柱场,亦名石屏场。民国2年以场后由大土坪而更名为石坪。民国18年置石坪镇,民国30年撤镇建石坪乡。解放后仍置乡。1958年改为石坪人民公社,1983年夏为乡。2003年6月5日,渝北区将现有的4个乡、2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不含北部新区)调整为20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石坪镇政府驻地石坪场。辖原石坪镇(除新坪村外)所属行政区域。面积43.32平方千米,总人口232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85人。辖24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老玉峰山镇系原关兴乡发展而来。民国18年建关兴乡,民国29年与旱土合并建关兴乡,民国30年复置关兴乡,解放后不变。1958年改为关兴人民公社,1984年复建乡,1994年与旱土乡合并,2001年撤乡建关兴镇,2002年9月经重庆市民政局、渝北区政府批准更名为玉峰山镇,2003年6月全区乡镇建制调整,将原天堡寨镇青林村、高笋村、支援村一、二、八组以及石坪镇新坪村划入玉峰山镇管辖至今。 |
龙兴镇 |
龙兴古镇,位于长江支流——御临河畔,地处浅丘盆地,四周层峦叠翠,古木森森。其东西南北有五条青石板铺就的古大道,与周边五大场镇和四大自然风景区相连,古人谓之“五马归巢”之宝地,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巴渝小镇。2005年11月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龙兴古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百年文明的洗礼,古镇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至今保存完好。镇上散布着众多明清时代的古刹建筑群落,其风格各异,造型独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藏寺、禹王庙二建筑,其体制宏伟,形式壮观,雕刻精美细腻,庭院、回廊曲折幽深,表现出了古朴典雅、庄严凝重、神秘清幽的特点,是建筑中的精品,是古镇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缩影。 龙藏寺,现名龙藏宫,是道教信徒的活动场所。其殿宇分为前、后两殿,建筑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自然,雕梁画栋,莫不精工,两殿神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86-1398)在太子死后,立长孙允炆为皇太孙,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即听信臣下进言“削藩”,激起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靖难兵”从燕京(今北京)挥师南下,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攻破皇都金陵(今南京),皇宫火起,建文帝乘乱出逃,乔装僧侣,避难入川。燕王自立为永乐帝,亦疑建文逃匿,而连年四出侦缉,以防后患。永乐四年(1406)年,建文帝取道太洪江,直奔邻水县幺滩途中,夜宿江北隆兴场一小庙。黎明起身,行至场外桥边,察觉后有追兵将近,便返回小庙,藏于神龛下石洞中。入洞冲破的蛛网,后经蜘蛛补结,阵风吹过,又将足迹掩盖,使蛛网粘灰。追兵到隆兴场搜索至此,见庙貌残破,满地尘封,洞结蛛网,便以为是人迹未到之地,随即西向山区追杀而去。建文帝因而得以脱险,终于到达邻水幺滩,在旧臣杜景贤处隐居。 后世将建文帝脱险的小庙加以培修,命名为“龙藏寺”,场外边的小桥命名为“回龙桥”,至今犹存。“隆兴场”于是更名为“龙兴场”,太洪江也因而更名为“御临河”,一直沿袭到现在。. |
统景镇 |
统景镇位于渝北区东北边陲,界邻长寿区与四川邻水县,地处御临河与温塘河的交汇处,是渝北区东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全镇幅员面积112.3平方公里,是渝北区所辖面积最大的镇。场镇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总人口4.5万,其中农村人口3.3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比上年净增150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10.06万元,占年初预算105万元的104.82%;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统景峡猿""清代即为""巴渝十二景""之一,加之天然温泉资源富集,新近开发的""中国统景泉世界"",是重庆打造""温泉之都""的第一品牌,2005年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家旅游局等权威机构联合评定为""中国最佳温泉度假胜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统景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持续创建全国文明镇统领发展全局,不断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整和资源并用,改善农村环境与推进产业化经营并举,繁荣经济与提高市民素质同步,发展社会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共进,文明创建与新农村建设齐飞,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统一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场镇、人与自然的健康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有统景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在全镇4万5千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继荣获全国""十五""星火小城镇、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重庆市小城镇试点镇""、""市级文明镇""、""市级卫生镇""、""市级中心镇""等殊荣;统景宛如渝北东北部一颗升腾的璀璨明珠。. |
大塆镇 |
大湾镇地处渝北区北部,东与长寿、本区统景相邻,北与四川邻水接壤,南与高咀,西与茨竹、华蓥山等镇相接,幅员面积60.2平方公里。渝邻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南北,通过我镇境内12.4公里,占地1400亩,涉及4个村12个社,4000多人。水口互通式立交可与周边六个乡镇的公路相连。镇政府驻地距江北机场和区政府约半个小时车程,是渝北区六个区域性中心镇和重庆主城区中二环线外的九个重点镇之一。 大湾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森林和荒山达3万余亩,有占地面积480亩,蓄水达220立方米的团丘湖,两岔水库三分天下有其一,矿藏储量较大,现已探明有丰富的地下温泉。在所有资源中,土地、荒山、森林为优势资源,荒山、森林90%以上分布在渝邻高速路旁边。全镇共有耕地总资源31964亩,常用耕地面积17306亩,其中田7568亩,土9738亩,临时性用地14658亩,有水面2622亩(其中河流水面2022亩)。全镇辖12个自然村,69个社,一个居委会,2005年度年末总人口 20021人,其中农业人口 19276人,非农业人口745人,劳动力12324个,从事农业生产的4224人,外出误工7786人,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174元。 近年来,大湾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场镇整体搬迁完成,中心镇建设初具规模,招商引资成绩突出。一块钱一亩荒山的惊人之举已成功引进六家企业来镇开发。2000亩桃园已种植,坪桥机械厂的投产宣告大湾镇内无工业企业的历史结束,挖掘整理出的小河锣鼓已列为重庆市十大民间保护工程之一┉ 渝邻经济带建设将给大湾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稳镇、交通兴镇、旅游旺镇、经贸强镇的战略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征程中必将得以实现。. |
兴隆镇 |
兴隆镇位于渝北区北部。东与古路镇,高咀镇相连,南与木耳镇交界,西与北碚相望,北与茨竹镇接壤,距渝北城区,江北机场28公里,交通便利。幅员面积93.5平方公里,人口3.6万余人,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25个村民小组。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8821万元,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565万元,财政预算内收入165.8万元,粮食产量1756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2.3%。,兴隆镇在目前全区24个镇街中面积居第三位,人口列第五位,是渝北区新确立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场镇之一。 渝北兴隆,人杰地灵,山清水净,风景秀丽,是一块繁荣,富饶,充满生机的宝地。境内有绵延8公里,风景独特的南天门森林公园;有蜿蜒曲折,水资源丰富的河流;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膏,天然气等矿产资源;210国道横穿境内6个村,镇内交通网络发达;开办了国际国内电话直通业务,有程控电话6000门,移动电话信号能全境覆盖;镇内有四五水库,红旗水库,红卫水库等小一,二型水库,有日供水3000吨的水厂两个;镇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备,既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又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能源保证。 全镇人民在区委,区府,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拼搏。兴隆镇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三片布局"",形成了以种,养殖为主的八大示范基地,引进了种羊场,种鸡场,形成了养殖规模,现已发展养殖大户350户。栽种了金太阳杏,杨梅,桃,梨,李等树种8000亩,160余万株,是渝北区有名的""伏季水果""基地镇,引进了重庆市十五农业技术重点项目亚克林业公司,在镇内建立生产育苗基地1500亩。以区域性中心场镇为契机,用科学的态度,高远的眼光规划城市发展蓝图,以求实创新,敢想敢干的精神大力招商引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投资850万元,完成永庆""欧式""新街建设,兴建永庆新街350米,新增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农贸市场4500平方米,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30万元,由重庆都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专业队伍,对兴隆中心场镇3平方公里进行规划修编,力争把兴隆场镇建设成山水园林精品场镇。. |
木耳镇 |
木耳是重庆市的北大门——渝北区的一个中心镇,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交通便利,距重庆市中心41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11公里。面积83.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3.76万人,12663户,11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地区生产总值10980万元,工业总产值337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17万元,2005年人平收入3457元。 木耳镇紧紧抓住重庆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的有利契机,立足摩配产业,依托空港开发大力引进工业企业,不断扩大工业规模,以投入促发展,以管理促提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05年,镇自筹资金108万元改造了场镇自来水管网和提水设施,日供量达到1000立方米,投资50万元新建了一座规范化生态污水处理场,利用生物湿地技术对场镇污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完善了长生桥排污排洪管道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场镇污染问题。改造了镇农贸市场,对进出农贸市场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小灵通信号实现了全镇全覆盖。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合理编制城镇建设规划,积极协调规划部门将木耳镇纳入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改造了场镇路灯,所有街道都安装照明设备,全镇12个行政村主要路口安装了路灯,实现了“路路明、村村亮”。加强城镇环境卫生整治,新增垃圾箱近100个。严格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执法,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镇容镇貌得到了根本改观,场镇形象得到大力提升。 木耳是一个农业大镇,农村人口占全镇的95%,围绕“市场导向、大户带动、政府推动、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的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打造出了“伏季水果”、“红檵木”、“小家禽”、“石鞋肉鸽”四大农业品牌,公司+农户+市场的农业生产格局正在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花卉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利农花卉专业合作社和垭口、白云山花卉专业合作村。全镇花卉种植面积达2338亩。 全力打造伏季水果,以210国道整治为契机,在白房、新乡、 石鞋3个村种植布朗李6万株、皮球桃5万株、仙桃1号2万株,在210国道纵深100米形成了伏季水果经济带,在白云山建设投产2000亩伏季水果生太园。. |
茨竹镇 |
茨竹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北部,与四川省邻水县接壤,国道210纵贯全境,素有“重庆北大门”之称。全镇幅员为60.25平方公里,辖10个村、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80个社,有7827户24706人(其中:农业人口18984人,非农业人口5722人)。有耕地面积21879亩(其中:田10661亩,土11218亩)。 2005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524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798吨;预算内财政收入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1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9‰。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效推进。 二、发展思路 在实践中,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分析,明确了“一核、两重、三特”的发展重点,即:“一核”就是狠抓场镇建设这一核心,通过不断拓展城镇规模,大力培育城镇产业,快速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两重”就是狠抓以梨子基地为依托的放牛坪和以两岔水库为依托的两岔湖两个重点地区开发的前期工作准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三特”就是狠抓梨子种植、山羊养殖、青椒加工三大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以特色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交易促进特色农副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场镇建设 茨竹镇场镇面积目前为0.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场镇设施齐备,有学校、医院、电信支局、邮政局、银行、天然气管网、自来水厂、供电营业所、综合市场、车站、体育馆等。 该镇于1999年纳入市级小城镇试点镇,2004年又被确定为渝北区区域中心镇,整洁、卫生、亮丽的镇容镇貌,使该镇在2002年顺利通过市爱卫会的检查验收,成为渝北区第二个市级卫生镇。几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规划,加大投入,建管并重,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农业发展 2005年农业总产值5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粮食总产量11798吨,比上年增长5.5%;山羊存栏7384只,出栏5896只;蔬菜种植面积9513亩,比上年增长6086亩;在210国道沿线栽种果苗14万株,面积2000亩,引进业主17家,租用土地2000余亩,到位资金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6元,比上年增长395元,增幅为15.2%,大大的超过了预期4%的目标。. |
古路镇 |
|
石船镇 |
石船镇位于渝北区东部中心,处于重庆北部开发核心区,属明月山、铜锣山山脉之间的浅丘陵地区,长江一级支流——御临河横贯境内1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29.7平方公里,辖25 村,2个居委会,人口62000余人。 镇政府所在地石船场距区政府所在地32公里,距重庆市中心45公里,是渝北东部片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场镇建成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余人。场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变电站、天然气配气站、水厂、区初级中学、中心医院、片区交警、工商、税务、金融等10余市区派驻办事机构设置于此,形成了渝北龙兴镇、统景镇、大盛镇、石船镇等御临片区的行政服务次中心。 2008年,石船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30万元,增长19.2%;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912万元,占任务的1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88元,比上年增加88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9万元,同比增长11%;地区生产总值达38150万元,同比增长14.9%。石船镇的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势头强劲。 |
大盛镇 |
|
洛碛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