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市 >>璧山区 >> 福禄镇

福禄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福禄镇谷歌卫星地图)


福禄镇简介

  福禄镇位于璧山县城西面。东临璧城街道,南连大兴镇,西连铜梁县华兴镇,北与河边镇、铜梁县西泉镇接壤。距县城1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38米,梅江河贯穿全境,为典型丘陵地形。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3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两个居民小组。全镇土地面积37815亩,其中耕地19415亩,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0269人,场镇人口2576人。
  2004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36267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549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801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442万元;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386.5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3485.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42元;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城镇化率达到19%。
  福禄镇是有名的""柑桔之乡""、""藠头之乡"",全镇年产柑桔60万吨,出栏肉猪8442头,头肉鸡42万只,种植高笋2700亩,藠头2700亩。动物疫病防治、家畜免疫密度达98%,圈舍消毒达100%,历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各类水果9000亩,产量达到7736吨。
  基础设施完备。全镇有中心小学校一所,村小学7所,教师75人,毕业生合格率100%;有初级中学一所,教师44人,毕业合格率100%;幼儿园一所,教师12人。有卫生院1个,设门诊部4个,村级卫生室19个,个体诊所2个。卫生院配备有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等完善的医疗设备。现有闭路电视用户3100户;镇文体站1个,移动、联通、电信小灵通发射台4座。安装程控电话1330台,实现村村社社通电话。
  福禄镇党委、政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定地提出了""工业兴镇的思想,支持走资源型工业发展道路""的经济发展思路,倾全镇之力打造一个以巨立矿产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集开采、加工、制成品配套的精品矿石工业园;目前该矿石工业园已初具规模,日产矿石达万吨以上。
  福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惠农、稳农、强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招商引资,以情招商、以利引资,热情欢迎广大客商到福禄镇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03万人 40.6平方公里 500121104 402760 023 查看 福禄镇谷歌卫星地图

福禄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福禄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璧城街道

  2010年12月9日,璧山县璧泉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辖文风社区、南关社区、牛角湾社区、华龙社区、双狮社区5个社区,新胜村、虎峰村、观音村、团堡村、大岚村、养鱼村、鹰嘴村7个村,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常住人口5.9万,流动暂住人口6.1万,辖区总人口1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97万人。辖区现有工业企业96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个。基层党组织44个,党员1537人。    璧山县璧泉街道位于重庆大学城以西,地处璧山县域中心位置,东接重庆大学城,西连大兴镇,南毗青杠街道,北临璧城街道。交通便捷,经璧山隧道连接主城,距离大学城只需八分钟车程,是全县的形象窗口和融入主城的先行区域。拥有璧山隧道、成渝城际铁路、轻轨交通一号线、黛山大道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绿岛新区核心区、生态工业园区、金剑山休闲旅游区和中央商务区;辖区内环境优美,有璧南河公园、金剑山温泉、观音塘湿地公园、人民广场、体育中心,红宇大道美食一条街等休闲场所。随着秀湖公园、行政中心、璧山中学、妇幼保健院的迁建,璧泉将成为璧山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2012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9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7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财政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24.4%;农民人居纯收入11409元,同比增长14.8%。辖区有1个市级法制示范村和1个市级普法示范社区,60余个两新组织综治站,2个市级市容整洁小区。    全街道呈现出经济提速、人民增收、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2012年,街道在全县率先“全覆盖”成立了村(社区)安全环保工作站,将环保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辖区内乡道、村道及500米以上社级道路养护工作的全覆盖。在社会管理方面,街道构建了“54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试行“街道、社区、物管专干、物业协管员、业主委员会”五级物业管理。街道选送的大型舞蹈节目——《咏莲》,获“-中国群星奖”选拔赛重庆地区一等奖,并且有望实现群众文化类政府最高奖项在璧山“零”的突破。无伴奏表演唱《船二哥》在重庆市第五届乡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    2012年,辖区虎峰村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璧泉街道计生协会被评为市级先进计生协会。璧泉街道被评为全市民政系统先进集,成功创建为“市级市容整洁示范街道”。    “十二五”期间,璧泉街道将以县委“1365”总体工作思路为行动指南,以打造重庆“一流明星街道”为奋斗目标,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为工作标准,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品牌党建为工作重点,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璧泉。    未来五年,璧泉街道将致力于打造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街镇前三的经济繁荣街道、全市独具特色的生态宜居街道、优势产业集聚的千亿级工业街道、商贸繁荣人气活跃的旅游休闲街道、城镇与农村具有同质水平的小康街道、最具幸福感街道、党建示范街道,全面建成重庆“一流明星街道”。   

璧泉街道

  2010年12月9日,璧山县璧泉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辖文风社区、南关社区、牛角湾社区、华龙社区、双狮社区5个社区,新胜村、虎峰村、观音村、团堡村、大岚村、养鱼村、鹰嘴村7个村,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常住人口5.9万,流动暂住人口6.1万,辖区总人口1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97万人。辖区现有工业企业960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个。基层党组织44个,党员1537人。    璧山县璧泉街道位于重庆大学城以西,地处璧山县域中心位置,东接重庆大学城,西连大兴镇,南毗青杠街道,北临璧城街道。交通便捷,经璧山隧道连接主城,距离大学城只需八分钟车程,是全县的形象窗口和融入主城的先行区域。拥有璧山隧道、成渝城际铁路、轻轨交通一号线、黛山大道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绿岛新区核心区、生态工业园区、金剑山休闲旅游区和中央商务区;辖区内环境优美,有璧南河公园、金剑山温泉、观音塘湿地公园、人民广场、体育中心,红宇大道美食一条街等休闲场所。随着秀湖公园、行政中心、璧山中学、妇幼保健院的迁建,璧泉将成为璧山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2012年,全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9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6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57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财政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24.4%;农民人居纯收入11409元,同比增长14.8%。辖区有1个市级法制示范村和1个市级普法示范社区,60余个两新组织综治站,2个市级市容整洁小区。    全街道呈现出经济提速、人民增收、社会和谐的可喜局面。2012年,街道在全县率先“全覆盖”成立了村(社区)安全环保工作站,将环保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辖区内乡道、村道及500米以上社级道路养护工作的全覆盖。在社会管理方面,街道构建了“54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试行“街道、社区、物管专干、物业协管员、业主委员会”五级物业管理。街道选送的大型舞蹈节目——《咏莲》,获“-中国群星奖”选拔赛重庆地区一等奖,并且有望实现群众文化类政府最高奖项在璧山“零”的突破。无伴奏表演唱《船二哥》在重庆市第五届乡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    2012年,辖区虎峰村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璧泉街道计生协会被评为市级先进计生协会。璧泉街道被评为全市民政系统先进集,成功创建为“市级市容整洁示范街道”。    “十二五”期间,璧泉街道将以县委“1365”总体工作思路为行动指南,以打造重庆“一流明星街道”为奋斗目标,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为工作标准,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社会管理、品牌党建为工作重点,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璧泉。    未来五年,璧泉街道将致力于打造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街镇前三的经济繁荣街道、全市独具特色的生态宜居街道、优势产业集聚的千亿级工业街道、商贸繁荣人气活跃的旅游休闲街道、城镇与农村具有同质水平的小康街道、最具幸福感街道、党建示范街道,全面建成重庆“一流明星街道”。   

青杠街道

  青杠建镇于1993年,是中央1995年批准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成立青杠街道,经过2010年12月建制调整后的青杠街道地处重庆市以西、璧山县以南,东邻九龙坡区、江津区,南接璧山来凤街道,西界璧山县大兴镇、正兴镇,北连璧山县璧泉街道;距重庆主城区23公里,距璧山县城区15公里,位于成渝高速路开口处,在建的轻轨二期工程将延伸至青杠,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和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等交通动脉在此交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街道辖13个村(社区),幅员面积46.45平方公里;2010年底,总人口402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341人,城镇化率达到60.51%。2005年,青杠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的光荣称号,并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体育先进集体”等200多项国家、市、县级荣誉称号,是繁荣、文明、优美的宜居新城区。全街道(含现来凤街道)工业企业28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家,工业个体户400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9265万元,同比增长38.28%;实现营业收入987738万元,同比增长37.37%;实现利润总额58554万元,同比增长60.6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7650万元,同比增长86.08%;共引进23家企业,协议引资9.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55元,经济和社会发展居全县前列。   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青杠街道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1年,青杠街道将围绕县委“1365”总体工作思路,以“超越自我、树好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为指引,确实做到“以民生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以群众工作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青杠随着璧山黛山大道、东山旅游休闲区、城区道路“白改黑”、城区绿化、线路下地、文体广场等重大项目的动工建设,璧南河整治的推进,沿河绿化工程及一个个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将以一个经济富裕、宜居休闲、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城区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无不成。今天的青杠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街道党政一班人的带领下,振奋精神,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实现超高速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地址:璧山县青杠街道中大街225号    电话:023-41781501   

来凤街道

  来凤街道:辖原青杠街道东街社区、西街社区、花园社区、孙河村、登凤村、普新村、安乐村、来凤村、魁塘村、三星村、鹿合村、四平村、新七村等3个社区、10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4.4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东街社区新华路123号。  

丁家街道

  丁家街道:辖原丁家镇的行政区域,共3个社区、16个村,幅员面积85.12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铜锣社区振兴西路26号(原镇0驻地)。   

大路街道

  大路街道:辖原大路镇的行政区域,共3个社区、14个村,幅员面积115.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红石社区天前街13号(原镇0驻地)。  

八塘镇

   璧山县八塘镇位于璧山县北大门,幅员面积65.26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7公里,北接合川市,东连北碚区,西邻铜梁县。辖10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34074人。   一、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1、水资源   八塘境内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径流璧北河属于嘉陵江主干流,年径流量7884万M3。   2、矿产自源   主要矿藏石灰矿、石英矿、煤。矿产资源贮量大,品质高,其中大石灰矿和煤主供附近水泥企业使用。   3、旅游资源   八塘镇森林面积广,森林覆盖率33.7%,缙云山脉蜿蜒而过,缙云后山处于境内,其总面积33平方公里,植被葱郁,森林面积达15750亩,与缙云前山一脉相承,同属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实验区范围内。目前交通日趋便利,有5条道路4个方向可以进入,周边公路呈网络状。缙云后山距重庆主城区45Km,距璧山县城40Km,距北碚城区10Km。缙云前山至后山仅仅1Km行程。   缙云后山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山幽、溪秀、潭深、崖隧、石奇、寨险,清代民居、明代墓群、宋元烽火、唐时民风浑然一体,保持着古朴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基础设施完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八塘镇人民政府驻一品社区,场镇面积2平方公里,移动网络覆盖全镇,天然气供应充足,电信宽带网络等设施完善。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饮用水能力2000吨,境内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和1万伏水力发电站一座,此外璧北片区正在新建110千伏安变电站,水、电、气供应充足。   八塘镇是璧山县的北大门,境内有福八、接八、澄八路等硬化公路,可直达北碚、合川。全镇公路104.73Km,其中县级道路18.81Km,村道48.92Km,社道37Km。   全镇有中学校1所,中心小学2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3866名,在职教师180人。有镇级卫生院2家,区镇中心医院1家,有18个初级卫生室。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3家。   2004年,八塘镇农业总产值达3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6元,农副产品丰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全镇共有工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800户,从业人员达5600多人,工业总产值达54136万元,工业增加值7018万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190万元。已有重庆同济泡沫有限公司、璧山县云彬纸制品厂、重庆伏特蓄电池有限公司、璧山县骏达橡塑厂等骨干企业。   三、优势项目及投资导向   1、产品包装生产中心建设。八塘镇拥有重庆地区最大包装泡沫制造企业和年产万吨的瓦楞纸生产企业,正逐步形成重庆地区重要的包装制品生产中心。八塘将致力于发展包装制品行业,在各方面给予投资方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   2、制鞋园区建设。制鞋业是八塘镇的基础产业,现有鞋业企业112家,年产皮鞋600多万双,产值3亿多元,是璧山县的重要鞋业生产基地。八塘镇高度重视发展制鞋业,努力扶持制鞋业做大做强,在各方面给予制鞋业投资方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   3、缙云后山风景区开发。目前缙云前山开发已经拉开帷幕,而植被极好,风景优美的缙云后山仍养在深闺人未识。前后山仅一公里之隔,极具开发价值。目前缙云后山开发的总体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已通过审核,并进入重庆市重点旅游目录库。目前,进入缙云后山的公路已建成泥结石路贯通。   4、特色农业开发。八塘镇已建成万亩梨园基地、特色种养殖业中心。对农业规模生产将长期给予支持和帮助,并享受国家的特殊政策。对前来投资发展农业项目的客商,将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和各方面的支持。  

七塘镇

  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距县城24公里,位于璧山县北部,距重庆主城区高速路42公里,璧北河贯穿七塘汇入嘉陵江。目前光纤宽带网已在全镇开通,村社公路四通八达,水、电、气、通讯十分便利,市政设施完善,场镇严格按规划建设,修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鞋业广场,占地300亩的璧山县橡胶鞋业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城镇面积近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万人。七塘镇先后被评为市级绿化镇、皮鞋专业镇、信用镇及县级卫生城镇。   近年来,七塘镇始终坚持""以业兴镇、以业兴城"",工商企业和城镇建设得到迅猛发展,鞋业和橡胶业是全镇的主导产业,作为璧山皮鞋发源地和中国西部鞋都的生产基地,皮鞋企业已达160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产值3亿多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璧山县橡胶鞋业生产基地位于七塘镇场镇规划区内的璧北河畔,七依路从中穿过,全程水泥路面,距正在修建的遂渝高速公路口6公里,交通便捷,璧北河流经基地,水源丰富,地势平坦,通讯设施齐全,天然气开通,电力充足,区位优势明显。基地占地3000亩,一期工程300亩,已基本建设完成,现已有重庆市登云制革有限公司、重庆登云纺织工业公司、璧山县再生革厂、璧山县神力纤维板厂、重庆峻源橡胶工业总公司、重庆金盾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重庆里程鞋业有限公司及20多家制鞋企业入住。其中,重庆峻源橡胶工业总公司占地80亩,总投资4000万元,主要生产再生胶、胶鞋等产品,年产再生胶1万吨,胶鞋800万双,产值6000万元;重庆金盾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占地50亩,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摩托车和汽车轮胎,年产轮胎250万套,产值近亿元。   为迎接西部大开发、重庆市""退二进三""和璧山县工业强县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璧山县橡胶鞋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七塘镇加大自身软硬环境建设,全镇上下牢固树立""人人、时时、事事、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和职能,为企业的建设和生产服好务,着力打造企业投资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不断投入资金加大水、电、气、路、通讯、绿化、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的投资、建设、发展全程服务。现基地发展和招商项目为:鞋材、鞋制品、鞋机、机械纺织、鞋五金、橡胶、塑料及其制品等行业。.  

河边镇

  河边镇位于璧山县西郊,距县城8公里,距重庆48公里,与铜梁县西泉镇接壤,国道319线穿境而过。幅员面积52.5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49个村(居)民小组,2004年年末耕地面积19667亩,粮食总产量8473吨,总人口24542人。   河边镇物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千余亩,名特优产品有南方大口鲶、淡水白鲳、甲鱼、罗非鱼,盛产各种农副产品,建成小尾寒羊、新西兰玉兔、瘦肉型猪、伏淡季水果优质梨、茶叶、楠竹、日本甜柿等生产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有璧西一绝的万亩箕山竹海。河边镇矿产储量大,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和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煤、耐火粘土、水泥灰岩、石灰岩、铁矿石、条片石和砖瓦岩等20余种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   河边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道319线从镇内横穿而过,距重庆市区40余分钟车程,距古西泉风景区10分钟车程。河大公路与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相通,河福公路与福禄相连,形成了以河边场镇为中心的十字交通网络,全镇村村通公路率达100%。   河边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农副产品市场4个,程控、移动电话覆盖全镇,广播电视已建成光纤宽带网,天然气已开通,水厂自来水日供水量达1000吨以上。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同心中型水库和盐井河小(一)型水库各一座,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河边镇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拥有各类工商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机械加工、建筑建材、采矿、造纸、轧钢、食品为主的产业格局,干法悬窑生产一条线高新技术的日产2500吨水泥的巨立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已正式投产,现拟扩建二期水泥生产线项目。两期合计年产水泥168.6万吨。全镇现有规模企业6家,2004年全镇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4600万元,增加值实现6195万元,营业收入实现53015万元,财政总收入实现836万元。   农业生产坚持增收调结构,不断形成了水果、蔬菜、花椒、蚕桑和鸡兔为主的小家畜禽生产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10900余亩,种植江津九叶青花椒42万余株,种植桃、柑、柚、枇杷等果树73万余株,优质牧草1000余亩,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500余亩,有养殖大户110余户,小尾寒羊种羊基地初具规模。已建成凉水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浸口精品小流域示范区、响水生态农业开发区3个,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福禄镇

  福禄镇位于璧山县城西面。东临璧城街道,南连大兴镇,西连铜梁县华兴镇,北与河边镇、铜梁县西泉镇接壤。距县城1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38米,梅江河贯穿全境,为典型丘陵地形。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3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两个居民小组。全镇土地面积37815亩,其中耕地19415亩,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20269人,场镇人口2576人。   2004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36267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549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801万元,其中: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442万元;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实现386.5万元;农业总产值实现3485.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42元;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城镇化率达到19%。   福禄镇是有名的""柑桔之乡""、""藠头之乡"",全镇年产柑桔60万吨,出栏肉猪8442头,头肉鸡42万只,种植高笋2700亩,藠头2700亩。动物疫病防治、家畜免疫密度达98%,圈舍消毒达100%,历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各类水果9000亩,产量达到7736吨。   基础设施完备。全镇有中心小学校一所,村小学7所,教师75人,毕业生合格率100%;有初级中学一所,教师44人,毕业合格率100%;幼儿园一所,教师12人。有卫生院1个,设门诊部4个,村级卫生室19个,个体诊所2个。卫生院配备有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等完善的医疗设备。现有闭路电视用户3100户;镇文体站1个,移动、联通、电信小灵通发射台4座。安装程控电话1330台,实现村村社社通电话。   福禄镇党委、政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定地提出了""工业兴镇的思想,支持走资源型工业发展道路""的经济发展思路,倾全镇之力打造一个以巨立矿产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集开采、加工、制成品配套的精品矿石工业园;目前该矿石工业园已初具规模,日产矿石达万吨以上。   福禄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惠农、稳农、强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招商引资,以情招商、以利引资,热情欢迎广大客商到福禄镇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大兴镇

  大兴镇位于县境中西部,全镇幅员面积100.1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末总人口54492人,场镇人口4000余人。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距重庆主城区40公里,是璧山的西大门,城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具有发展经济的行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煤、石材、木材、茶叶和各种优质伏淡季水果,有待开发的燃灯山、神仙洞及茅莱仙境等自然旅游资源。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农业产值8186万元,比上年增长7.09%;乡镇企业总产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工业总产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7082万元,比上年增长31.4%;财政总收入1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商税收877万元,增长17%;招商引资2890万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2943元,增长7%。   [基础设施完备,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镇政府认真按照“严格规划、规范建设、统一办理”的要求,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突出了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电视宽带网已开通,程控电话容量8000门。有适应全镇经济发展的5000KVA/35KV双向输变电站,日供气能力5000m3的天燃气站,日供水1000吨的自来水厂,占地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2个和客货车站2个,街道宽敞,夜灯通明。加快旧城拆迁步伐,狠抓建管并重,2004年12月获璧山县“县级卫生场镇”荣誉称号。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按照计划生育“三结合”,落实“三为主”的方针,建立了计划生育基层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计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重视宣传教育,认真抓好妇检,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统计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使全镇计划生育走入依法治育的轨道,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3%,为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两基”普实成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力为教师多办实事,全镇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从教为乐、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  

正兴镇

  金堂水库、梅河欢畅、白露翻飞"",这是渝西美丽的正兴镇。正兴镇位于璧山县西南部,西与永川市相连,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口6公里,距县城27公里,距重庆市市中区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91亩,林地面积22803亩,到2005年场镇规划面积为1800亩。辖12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委员会。2004年末总户数13931户,总人口414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65人,农村劳动力23769人,外出劳动力13296人。   正兴镇资源丰富,旅游业亟待开发。一是镇内水资源充足,全镇水域面积4260亩,金堂水库是璧山县大型水库之一,2003年投资1000余万元对金堂水库大坝整治峻工后保证了蓄水能力,现有水面1246亩,储水1250万立方米,还有天河水库、朝阳水库、洗马水库、协合水库等4座中型水库,梅江河穿境17公里,水量60万立方米。此外还开采了燃灯山矿泉水。二是天然气资源丰富,现已开采钻井6口,3个林场向本镇及周连地区输气多年。三是旅游业亟待开发,镇内有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2个,其一是位于永川交界处山脚下的黄岭梅子湾白鹭保护区,该地区常年有大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本息而得名,另外,位于场镇北郊1公里金堂湖边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法式天主教堂--露德堂,为县级文物保护。   基础设施齐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境内公路(璧)城正(兴)路,正(兴)丁(家)路,正(兴)石(院)路三条县道已全部硬化,现投入71万元改造青石路、会普路、曙光村扶贫路14.8公里泥结石路面已基本完成,村村通公路达100%;镇内有移动、联通电信机站和程控电话交换站,移动、联通电话实现了全覆盖,程控电话遍及村社;农村电网实现了全面升级改造,电力设施完好,电力充足;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电视传输宽带网已全面开通;场镇有自来水厂2个;卫生院3所;初级中学2所;完小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正兴镇初中为市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石院初中、小学、正兴中心小学均为县级文明礼仪学校。场镇卫生清洁,环境优美,2003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县级卫生城镇"",镇内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由于成绩突出, 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评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广普镇

  位于璧南地区的广普镇,设场镇已逾150年。黄颠桥汉代石棺出土,证明我们祖先在东汉时期已在本镇生息发展。谢唯进在西班牙抗击法西斯的英雄事迹,更使该镇名扬海内外。   广普的场镇普兴社区,位于丁家镇至江津市的公路线上。全镇幅员面积47.15平方公里,总人口2.76万人。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互通式立交桥仅12公里,距重庆市区40余公里。   全镇除拥有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公安派出所等单位外,近年又新建了电信所、变电站、自来水厂、汽车站、汽车加油站和农贸、工业品及禽蛋市场等,基础设施完善,闭路电视已并入璧山光纤网。在主要公路路面已经砼化的同时,公路已经实现""村村社社通""的目标。   广普镇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基础设施齐备,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适宜各类企业投资发财。   特色产业   旅游资源丰富  广普镇坪上有一个历史久远的登云坪古寨,占地约18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坪上有原建于明朝的毗炉寺遗址,东狱庙遗址、现北铜庙、古寨门遗址、四周的悬崖绝壁、摩岩造像等景点,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位于东边的凉伞石,是璧山八景之一,云雾常浮其上,有""凉伞云遮""的美称。   农产品特色突出 广普镇自然资源丰富,璧南河从镇域东边流过,镇域内有多个水库和山平塘,农田灌溉有保证,土地资源好,全乡的土壤水分、热量等组合条件好,为农业的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的农业产品有:一是以马鞍村为重点的花卉苗木生产,按""先绿后美再香""的发展思路,历经20余年后,全镇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其中有成片银柳200亩),100余个品种畅销西南几个省市;二是坪上的优质脐橙。由于坪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合其生长的土壤,脐橙口味特别好,味甜、肉嫩、个大、皮薄,已享誉璧山县内外,品质已达到进口参评脐橙的口味,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总是供不应求;三是优质杂交水稻制种。由于坪上的特殊地形和气候特点,昼夜温差比全县平均气温温差低3-5℃,污染小、光照充足,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产量高,质量特别好。.  

三合镇

  地理位置:   三合镇位于璧山县最南端,距县城38公里,南接江津,西连永川,幅员面积   35.98平方公里,西为低山,东为深丘,梅江河横贯全镇。土地面积23715亩,其中耕地面积17676亩。全镇辖7个村,109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人口17263人,其中农业人口16471人。政府驻平安社区,场镇规划面积500亩,现已有210亩。   设施条件:   三合镇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不断改善招商投资环境。场镇建设稳步推进,布置合理,有移动电话基站1个,自来水厂1个,有中小学、卫生院、农村信用社、邮政、电信、公安等部门,功能完善,已初具小城镇规模。境内有公路210公里,形成了三合至丁家、马坊、云坪、江津现龙四条主干道和辐射各村社的交通道路网,交通十分便利。   特色产业:   三合镇素有“水果之乡”美誉,境内盛产水蜜桃、早熟优质伏淡水果黄花梨以及脐橙、血橙、新生1号等优质柑桔,四季花果飘香。勤劳能干的三合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中央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全镇已种植柑桔、桃、梨等水果5300余亩,花椒3150亩。实施的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建设,2003年被纳入全县农业重点发展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与重庆茶研所合作已在二郎、双河、天星等村种植“福鼎大白2号”“131系列”“平阳特早”优质茶4300余亩,其中2500亩茶叶已初步投产,年产茶叶1100吨,仅此一项农民就可收入220万元。位于镇内的三业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爽牌“璧玉毛峰”“璧玉翠芽”,由于品质优良,获重庆市名牌产品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全县“十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重庆东渝兔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肉兔、肉鸡等养殖业。通过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农业特色产业、依靠优化产业结构富民强镇之路。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315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840万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达到2850元。.  

健龙镇

  璧山县辖乡。1954年为健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1.5万。丁家、广普、江津公路在此交会。辖寨子、白果、玉林、卫林、沿河、小河、平桥、新桥、穿石、沙大、王家、画眉、陡内、殷家14个村委会和肖家嘴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茶叶。.  


福禄镇特产大全




福禄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