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7万人 | 48平方公里 | 500153110 | 402460 | 023 | 查看 吴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昌元街道 |
|
昌州街道 |
昌州街道,成立于2007年9月,位于荣昌区主城东南部,是荣昌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全街道幅员面积66.9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101个村居民小组,户藉人口8.3万人,辖区城市主体为正在全面建设的北部新区和黄金坡开发区。 昌州街道管辖4个村、6个社区,板桥社区、杜家坝社区、黄金坡社区、海螺社区、宝城寺社区、油栎社区6个社区,七宝岩村、八角井村、石河村、红岩坪村4个村,101个村居民小组,政府驻昌龙大道中段。 [3] 交通编辑 昌州街道交通便捷,距重庆主城区89公里,距成都246公里,拥有两个成渝高速公路口,成渝高铁、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公路穿境而过,成渝高铁荣昌站位于境内。 经济发展编辑 昌州街道境内重庆荣昌工业园区已入住企业296家,建有中国西部最大的建材市场和中国重庆畜牧科技的生产基地,未来的昌州将成为荣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随着荣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未来50平方公里的荣昌新城将有30平方公里位于昌州境内。 |
广顺街道 |
"荣昌县广顺镇位于重庆市西部荣昌县城西7公里处,背靠螺罐山脉,南畔沱江支流濑溪河,地势开阔,依山傍水。全镇幅员面积39.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万,城镇常住人口3.5万,成渝公路、成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城镇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国有大中型企业永荣矿务局机关及其下属企业分布于城镇中,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较发达,是典型的以煤炭、冶金、电力、铸造、建材为主,茶叶、生猪、蔬菜为辅的工矿贸易型小城镇,是全县的工业、农业、交通和商贸重镇。重庆市直辖后,成为重庆市西部与四川毗邻的工业重镇。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2001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003,年被重庆市确定为百个经济强镇、百个重点建设中心城镇、百强商贸小集镇之一,党建工作、企业发展工作、招商引资工作、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中,党建工作被0荣昌县委评为一等奖;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分别被0荣昌县委、荣昌县人民政府评为一等奖;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被0荣昌县委、荣昌县人民政府评为第二名。如今广顺镇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绿树掩映、信息灵敏、商贸繁荣、基础设施完善,水费、电价是全县最优惠的镇,是投资办企业的好地方。 2004年,镇党政一班人,按照县委、县政府“办企业、抓特色、扩集镇、夯基础、办实事”的工作部署,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城建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多经富民”的工作思路,坚持一年四季抓企业发展及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关键时间抓农业工作。在企业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制定鼓励发展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力度,使2004年的企业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有突破性发展:新发展企业12个,固定资产投入达9388万元,是县委、县政府下达2000万元任务的469.40%,居全县第一。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5894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0847万元,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达到481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8000万元,财政税收完成 316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004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2元。各项工作名列全县前茅,镇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
双河街道 |
双河镇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麻竹基地”、“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的工业重镇,是重庆市试点小集镇、重庆市边贸中心小城镇、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是渝西经济过廊上的一颗明珠。 双河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南部,与四川泸州、重庆永川交界,交通便捷,距县城和成渝铁路荣昌站9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出入口11公里,荣(昌)泸(州)高等级公路南北穿境而过,双(河)广(顺)铁路专用线横贯东西,全镇实现 “村村通”。 双河镇基础设施完善,有自来水厂一座,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充足,变电站输出量达2000万千瓦时,场镇居民生活使用天然气,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双河镇资源丰富: 煤炭、粘土、石英沙储量居全县第一; 森林覆盖率居全县第一,有市级岚峰森林公园一个; 有重庆最大的香脆竹基地(2万亩),年产竹笋3万吨; 有年产仔猪17万头的仔猪生产基地,每年外销仔猪13万头,外销量居全县第一; 有3600多亩名优茶基地,年产鲜叶360万公斤;有面积1200余亩的“渝西鱼苗第一村”; 有矿泉水、地热、石灰石…… 双河镇共有工业企业200余家,逐渐形成了以能源、机械、玻璃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香脆竹、生猪、鱼苗、茶叶四大富民骨干产业格局。 双河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转变政府职能,为投资者提供免费全程代理服务,充分为投资者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
安富街道 |
安富镇地处荣昌县最西边,是重庆市的西大门,与四川省隆昌县李市镇、渔箭镇和泸县雨坛镇接壤,被称为“渝西第一镇”。在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安富镇具有东西对接、双向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安富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据史-载,安富镇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301年。最先属东驿道,供来往公务人员食宿,随着“湖广填四川”大量移民流入并依次修建庙宇和房屋,以街为市,清末民初形成五里长街盛势。因有“仙人桥”三清泉酿味美质好的白酒之传统和盛产陶器,故安富镇素有“烧酒房”和“西部陶都”之美称。其陶器生产历史已达800余年,产品更是畅销全国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六七十年代曾作为国家教科文卫对外交流的必选品。 安富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日照时数1282小时,年有效积温6482℃,年平均气温17.8℃。该镇现辖11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5.7万,城镇人口1.65万,幅员面积61平方公里,城镇面积1.6平方公里。 镇内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成渝公路、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全镇完成了光纤电缆建设工程,移动电话覆盖率达100%,住宅电话普及率达90%;城镇天然气使用率达80%;境内有自来水厂一座,电网两处。 当前,面对重庆市“百镇工程”和重点中心城镇建设的机遇,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继续抓紧抓好蔬菜基地、千亩莲藕基地、十里水果长廊、优质水稻示范片、工厂化育秧示范片、稻田养鱼基地6大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同时,突出抓好万亩无公害优质茶园建设和兰草种植2个特色产业,同时“陶都风貌”集镇建设也初具规模。开放的陶都——安富镇热忱地欢迎各界各方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共谋发展!. |
峰高街道 |
|
直升镇 |
荣昌县辖镇。解放初期设直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6.9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2万。荣昌至直升公路过境。辖道观、塘坡、普陀寺、平安、莲台、燕儿、黄泥坳、叶家院、红岩、黄葛林、万佛寺、鹅颈、安福桥、油栎、长山、万宝、县龙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
路孔镇 |
荣昌县辖镇。1958年建高店公社,1961年改为路孔乡,1993年建路孔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6万。荣(昌)大(足)公路过境。辖万灵、明月、二郎、中坝、石庙、尚书、莲花、高店、湾店、沙堡、仙桥、龙湾、巷子、罗心、玉鼎15个村委会及1个居委会。企业有酿酒、刀具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等。. 路孔古镇位于重庆荣昌县城城东。古镇得名来源于一段民间传说,相传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云游到此,见河对岸一带风景宜人,适于修身养性,决定在此建座寺庙。发觉坡边有六个石孔,似与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壳上试一试,不久糠壳果然从河中冒出,于是就把这里叫作"六孔河",后来又喊做"路孔河"。路孔场、路孔乡、路孔镇也因此得名。 |
清江镇 |
|
仁义镇 |
仁义镇位于荣昌县城西北17公里,是荣昌的中心重镇。明代万历年间建为仁义里,民国22年(1933年)建为仁义镇,沧海桑田铸造了仁义人民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特别是近几年来,仁义镇党委、政府和仁义人民一道,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让仁义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了荣昌最大的万亩蚕桑基地和万亩香脆竹基地,被重庆市政府确认为百个中心镇之一。 仁义镇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约6万人,城镇面积1.6平凡公里,常驻人口1.5万人。盛产蚕茧、生丝、香脆竹笋、白鹅、水晶梨、黄籽菜油等农副产品,其中以重庆市荣昌县仁义茧丝绸公司为龙头的万亩蚕桑产业,年产鲜茧可达1300吨,生丝150吨,蚕桑业发种量和产茧量占荣昌的80%以上;昌州香脆竹栽植1.1万亩,可年产鲜笋3万吨,原料竹1000吨;以西江月种鹅场为龙头的荣昌白鹅养殖基地,年出栏白鹅50万只以上。镇域内常年保持外销荣昌仔猪15万头,生猪6万头,杂交水稻制种3000亩,以黄籽菜油为代表的油料作物2500吨,以水晶梨为代表的水果2000吨,农副产品丰富,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被重庆市确定为无公害水稻生产示范区。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以三奇湖(中二型水库)为代表的水库九座,三奇湖以深厚的人文、自然优势一枝独秀,古巴人洞居、秦汉古墓群、日本僧人、中华鲟繁育并称“三奇四宝”,闻名遐迩。 境内交通便捷,仁义镇是连接川南至川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荣吴公路、荣河公路穿境而过,距成渝高速公路荣隆出口13公里,距大内(大足至内江)高等级公路吴家出口1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350公里,其中县道70公里,村道280公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新建11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电力资源丰富。实现了网络宽带传输,光纤电视和程控电话村村通,信息咨讯快捷。场镇区域内天然气和自来水管网工程配套完善,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辖区内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有1.2万平方米的综合市场1个,四级汽车站1个,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2所,中心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0个。 仁义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规模化和深厚人文,自然资源的优势,建立了“桑—草—畜”和“竹—果—游”的发展模式,着力万亩蚕桑产业,倾力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仁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诚邀镇内外客商来仁投资发财。. |
河包镇 |
|
古昌镇 |
荣昌县辖镇。1958年设协和公社,1981年改古昌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9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和丰、肖家岩、冲峰、严家桥、金鱼、大冲、玉带、峰门、大青*Z、董家、盛家沟、古家、新民、白庙、严家冲、银匠沟、百合堂、上游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等。. |
吴家镇 |
|
观胜镇 |
|
铜鼓镇 |
荣昌县辖镇。1950年建铜鼓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1.6万。铜(鼓)观(胜)、铜(鼓)河(包)、铜(鼓)十(烈)、铜(鼓)吴(家)等公路在此纵横交错。辖刘骥、龙家冲、双河口、凤凰寺、共和、团柏、万福桥、石灰冲、傅桥、巩固、高山、金华、柏树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有杨明将军塑像庙和宋代摩崖石刻佛像20余尊。. |
清流镇 |
|
盘龙镇 |
盘龙镇位于荣昌县西北部,距县城32公里,距四川省隆昌县22公里,是一个集农业和商贸为一体的边陲重镇,地域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7.8万余人,22个自然村,1个街道居委会,10个居小组,地域、人口位于荣昌十大镇之首,是“中国夏布之乡”、荣昌县万亩无公害生姜基地及荣昌县“京欣一号”西瓜种植基地,境内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投资场所。 盘龙镇拥有一个“团结、拼搏、创新、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建设渝西经济走廊的大机遇,充分发挥特色比较优势,突出“一个中心、二个增长、三个重点、三个完善”的工作思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89家,其中县级龙头企业3家,主要以夏布、五金制品、塑料制品、瘦肉型生猪为主。荣昌夏布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盘龙夏布占全县2/3以上,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年出口额达1.2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以上,盘龙镇由此被誉为“中国夏布之乡”。县级重点企业------双龙夏布公司拥有直接出口权,是盘龙夏布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承包。生产不锈钢制品的荣昌县兴业五金制品公司,拥有员工320人,占地1万平方米,产品远销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是荣昌最大的五金制品公司。以这两家企业为重点,盘龙的出口额约占全县出口额的一半,是荣昌名符其实的创汇大镇。荣昌最大的PIC良种猪场-----兴达养殖场,占地45亩,拥有员工40人,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仔猪1.2万头。 盘龙镇还是重庆市最大的客家方言岛。该“岛”有60多平方公里,其中仍有3.2万客家人受“宁卖祖上田,不丢祖上言”的影响,至今保留着祖传的本土方言,成为活的奇特的移民文化。. |
远觉镇 |
|
清升镇 |
重庆市荣昌县清升镇地处荣昌县最南端,距县城18公里,南靠著名的古佛山脉,西有濑溪河为伴,土壤肥沃,土质优良(属黑沙型土质)。全县最高峰,海拔711米的三层岩即在该镇境内,小气候环境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美称。 清升镇交通便利:清升——双河、清升——安富、清升——清江、清升——广顺公路贯穿全境,社社通公路,通讯设施齐全,程控直拨电话通达每个院落,收集信号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 清升镇幅员面积32.14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49个社,总人口20138人,耕地面积18234亩。 清升镇是荣昌县的农业重镇,有丰富的煤炭、旅游资源,以茶叶、蔬菜为特色,是荣昌县的茶叶基地镇,现有茶场5个,茶叶基地5000多亩,该镇引进的重庆市荣昌县绿色名优茶开发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山源茶叶研究所是荣昌县的龙头企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结合国土整治项目,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正在蓬勃发展。 近年,清升镇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实现招商引资3300万元。清升镇-曾德超、镇长林志华竭诚欢迎四方宾客来此投资,共谋发展。. |
荣隆镇 |
荣昌县荣隆镇位于重庆与四川结合部,距县城18公里,成渝高速公路和广盘公路横贯镇境,毗邻成渝公路和成渝铁路,东距重庆市区110公里,西距成都市区230公里,是成渝两地经济发展的桥梁和交通枢纽。全镇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亿元,其中二、三产业产值2.98亿元。 荣隆镇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成渝高速公路设有荣隆出入口和黑水凼简易出入口各一个。盛产茶叶、花生、贡桃、麻竹、脐橙等数十种农副产品。水、电、气、煤等能源充足。改革开放以来,荣隆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03年底,已发展企业一百余家,工业企业56家,规模企业二十余个,陶瓷、红碎茶、家具、饮料、煤碳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桑家坡段两侧的桑家坡工业商贸旅游园区是荣昌县唯一的特色工业商贸旅游区,一九九九年由重庆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分AB两区,A区为工业商贸区,目前已入驻十余家工业商贸企业,如引入陕西双龙高速公路服务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西南最大的物流园区,汕头客商投资500万建设的洋林饮料厂等。B区为旅游区,区内绿树成荫、麻雀岩湖,湖域宽阔、水质清澈众多野生动植物安居其间,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麻雀岩商贸旅游区已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开发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建设了十余家农家乐、度假村和会展中心,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桑家坡工业商贸旅游园区已成为荣隆及荣昌经济的增长极。. |
龙集镇 |
"荣昌县龙集镇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有6个村29个社,1689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5800多人,占95%。近年来,该镇党政一班人始终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鸭业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养鸭、孵抱是龙集镇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孵抱业,可追溯到200年以前,当地农户不仅具有从事养鸭、孵抱业的传统习惯,也拥有一整套的养繁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此外,龙集镇具备发展水禽养繁产业的明显优势:地势低平,田多土少,交通便利,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目前,该镇的鱼、鸭立体养殖规模已发展到3000亩。预计到2007年,将实现年出栏商品鸭300万只,年饲养种鸭30万只的生产规模。 2005年,该镇又提出了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孵抱(鸭)产业基地镇,建成孵抱特色一条街,促进孵抱产业向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的思路。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一是加大改造场镇基础设施力度,投入10万元硬化龙鲜路口,积极引导孵抱户到农民一条街落户,并在建房上给予优惠政策;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凡到孵抱一条街落户的,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三是凡孵抱用电的,政府将出面向供电所进行协商,力争在用电上给予优惠;四是外来乡镇的孵抱户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和奖励;五是年终进行孵抱大户评选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以鼓励孵抱户上规模、上档次。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大户带、政府帮,力争在3年内建成广盘路上的孵抱长廊,年孵抱量3000万只,总产值达4500万元。目前,该镇已引进了9户孵抱户,其中外来入住的已有3户,其规模都在100万只以上。 龙集养鸭、孵抱产业的发展壮大,让老百姓是真正地尝到了甜头。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镇养殖1000只以上肉鸭的专业户达到250余户,种鸭养殖大户达到150余户,孵抱专业户达到42家,年产肉鸭120万只,种鸭养殖15万只,年出产雏鸭2500万只,水禽养繁产业年总产值达5600万元,占全镇农业生产总值的60%,年利润为1250万元,全镇人均此项收入达到735元,较1999年增长60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