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双流区 >> 大林镇 >> 向山村

向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向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向山村简介

  向山村村两委会位于向山村1组100号,地处大林镇东北端,与三星镇接壤,华大路横穿向山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数80人,下辖10个党小组。全村总户数648户,人口2166人,有塘堰8口,沟渠总长21公里。现村两委干部共7人,信息员1人,网管员1人,村民代表35人,村议事会成员21人,低保户27户,66人,重度残疾人27人,居家托养1人,散居五保户3人。全村外出务工人数1002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的有812人,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1840元,产业发展主要是枇杷草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0122109 610200 028 查看 向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向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向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场镇社区

  大林镇场镇社区直辖3个场镇,8条街道,地域面积0.5平方公里,辖区13个单位,农民安置小区1个,常驻居民人口269户,961人。场镇常驻人口总计2741人。   

五台村

  五台村基本情况       五台村位于大林镇东南方,距大林镇两公里,和仁寿县长山村接壤。幅员面积6.28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1组组长:徐正贵,电话:18181941486、2组组长:吴清全,电话:18781918678、3组组长:郭云伙,电话:13668108414、4组组长:郭俊良,电话:13541350513、5组组长:彭剑,电话:13094414056、6组组长:王义水,电话:13558636500、7组组长:王礼军,电话:13548106325)。全村675户(思源小区安置9户),总人口2294人,劳动力1300人左右,其中常年外出务工435人。耕地面积3225.86亩,退耕还林379.97亩。群众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其中2014年草莓种植面积400亩左右,为产业调整主要项目。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为12000元左右。    全村一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61名党员。全村低保12户,五保22人(其中散居五保7人),重度残疾33人。    全村道路硬化19公里左右,自来水安装275户。主要水库有:五台水库、飞来石水库、陈家堰、高家堰。大中型沼气5口。提灌站2个。50人以上小区一个:余家桥小区。   

石庙村

  大林镇石庙村地处双流县东南龙泉山脉脚下,与仁寿视高镇、双流籍田镇、煎茶镇相邻,距双流县城45公里,距成都市区43公里。幅员面积3.8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共692户,2190人。有初具规模的翠湖梨乡3A级乡村旅游景区,群众以优质梨、开设农家乐为主要经济来源。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13423元,是新兴的旅游开发村。   

长丰村

  长丰村幅园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3户,总人口1965人。2013年人均经济纯收入11846.00元。村办公楼位于长丰村二组33号,“五站一室两店”具全,服务功能完善,全村有村议事会成员21人,组议事会成员33人,村民代表43人。   

槐花村

  槐花村现已有社道,长15千米、已硬化6.2千米;村管农毛渠全长19千米,已整治8千米。全村现有耕地3686亩。其中:水田:2129亩,旱地1557亩;全村农业用水主要靠鲢鱼水库支渠,玉皇支渠长丰斗渠、玉皇支渠向山斗渠、丹土地支渠胜利斗渠及村域内7处提灌站供水,槐花村的支柱产品为水稻、油菜、蔬菜;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收入为主。 槐花村现有735户,2259人。有低保户16户,共44人。五保老人28人(其中4人散居在家)。残疾人共97人。有党员52人,常年外出务工1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7个村民小组(由原槐花村13个社合并)目前槐花村存在社级道路建设差及水利设施不完善这两大问题急需解决。   

斗匠湾村

  大林镇斗匠湾村位于大林镇南端,坐落于大林镇斗匠湾村2组1号,距大林镇政府5公里,成黑路快速通道和梨花大道贯穿斗匠湾村,交通十分便捷,东与大林镇小堰沟、南与大林镇视高奋勇村、西与大林镇黄堰村、北与合力村和大林村相邻。本村幅员面积4.45平方公里,村小组8个,总户数799户,总人口2532人,总耕地面积2941亩,年人均收入12500元。设党总支部一个,党小组8个,党员83人。本村主要特色产业是椪柑种植。  

巫通寺村

  巫通寺村共6个组,1组由原来的巫通寺村1社、2社、11社组成;2组由原来巫通寺村3社、4社、5社组成;3组由原来巫通寺村6社、7社、8社组成;4组由原来巫通寺村9社、10社组成;5组由原来双青杠2社、3社、5社、6组成;6组由原来双青杠1社、4社组成。   

小堰沟村

  小堰沟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大林镇小堰沟村地处龙泉山脉西下,位于原水池乡中心地段,离场镇4公里,距双流县城46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八个组20个老社(其中10个社地处深丘),有农户816户,总人口2518人,可耕地面积2968亩,是一个集农业生产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的复合型丘区山村。   二.发展情况   由于受特殊的丘陵地理条件制约,小堰沟村仍以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小堰沟村从80年代末大力发展椪柑种植,目前种植规模已达1200多亩,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60--4”优质桃种植,当前规模已达500亩(引进新品种杂交13、日本松山),2008年成立村杂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爱媛系列改接进行品种更新,09年后通过市场调研结合村域水果产业现状,村确立了“因地制宜、梯级推进、多元发展”水果产业发展思路,采取稳椪柑、壮桃子、引爱媛、栽清脆李、建草莓基地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品种水果齐头并进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椪柑留树保鲜,林下养鸡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支柱产业搭建产业支撑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自09年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建设以来,特别是公共服务资金的注入,“富民兴村、三百工程”对口帮扶工作的落实,小堰沟村公共服务“五站两店一室”服务阵地高标准完成,完成了1.8公里社道硬化,完成了16公里碎石路建设,基本实现了社道户户通,改善了全村村民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问题,完成了四口塘堰整治,新建7口微水池,建设“U”型渠5000米,斗渠”三面光“3600米,改善了村民农业生产、水果种植用水条件。   三、 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极度薄弱的基础设施导致发展滞后   全村18公里社道仅硬化了1.8公里,碎石路占全村社道的90℅以上,由于路基窄,基础差,地形复杂,每逢雨季来临路基损毁严重,“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路坑”的现实依然存在,由于缺指标、缺项目、缺资金长期得不到整治,村民行路难水果运输难的问题久而不决;全村3个提灌站由于设备老化或屡屡被盗几乎废弃,每年深丘社用水用于维修设备、淘沟等要花去大量的人力、财力。8个组近28公里斗、毛渠由于基础差、路段长无力维护,用水季节不能正常灌溉农田,洪水季节农田不是被冲就是被淹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2、产业发展分布不均,欠规模、缺技术、品质差、销售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   1000余亩椪柑已有近30年历史,树龄大、品种老化、导致品质差,滞后现象严重,急待引进新品种,进行改良换代,500亩桃子由于缺乏技术支撑,除基地300亩桃子稳产增收外,其余200亩散种桃子收益甚微,有的甚至绝收,杂柑种植不过区区几十亩,而且分布零散不成规模,清脆李也只有十余亩,由于分布不均不成规模,技术又跟不上,有种无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断链,诸多问题的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村民水果产业发展积极性。   3、全域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缺乏政策支持,项目指标、资金支撑,薄弱的基础设施,落伍的产业发展,致使全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从而导致村民行路难、用水难、发展产业难,村民致富增收积极性不高、路子不宽。所以就小堰沟村帮扶发展而言,硬化道路、水渠,确保提灌站的正常运行,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形成做大增收支柱产业,拓展营销渠道、开辟增收渠道是当务之急。   

合力村

  大林镇合力村地处成都东南端,位于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处,分别与石庙村、黄堰村、槐花村、象山村、大林村、斗匠湾村相邻,全村幅员面积:6.7平方公里,辖区12个村民小组、1134户农村居民户、3544人。实有耕地面积:3667亩,村道3条:7.4公里,社道:20条、30公里,村、社道中,水泥路面:5.2公里,柏油路面:2.2公里,碎石路面:5.5公里,土路:24.5公里。2010年年底全村实有劳动力:291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362人,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8645元。   

黄堰村

  黄堰村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大林镇西南端,周边分别与该镇石庙村、合力村、斗匠湾村、长丰村接壤,毗邻藉田镇、仁寿视高镇,距成都48公里,距大林镇政府约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2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4户、2046人,0党员54人。2013年全村实现人均收入13470元。   目前,该村经过近年来的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逐步改善了道路、水利、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村道、社道连接了梨花大道、华大路、成仁路、天府大道南延,形成了较为便捷的交通环境。全村有沼气等清洁能源用户540户,建成生态家园199户,实施了改水、改厕、改厨、改圈201户,建有农民聚居点1处。形成了有着较好基础设施、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村容村貌。但是目前村内文化和体育设施较少,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的场所还很缺乏。城乡环境治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已有梨树900亩、椪柑250亩。但是产业结构还很单一。   

向山村

  向山村村两委会位于向山村1组100号,地处大林镇东北端,与三星镇接壤,华大路横穿向山村。全村7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数80人,下辖10个党小组。全村总户数648户,人口2166人,有塘堰8口,沟渠总长21公里。现村两委干部共7人,信息员1人,网管员1人,村民代表35人,村议事会成员21人,低保户27户,66人,重度残疾人27人,居家托养1人,散居五保户3人。全村外出务工人数1002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的有812人,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11840元,产业发展主要是枇杷草莓。   

大林村

  大林村基本情况   1、大林村地处大林场镇周围,幅员5.6平方公里,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和成黑路穿村而过,距成都市区42公里,距黑龙滩仅22公里,是眉山连接成都的门户,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耕地面积约3800亩,有堰塘35口,蓄水池30口,支渠2000米,斗渠8500米,排灌渠17200米。   2、全村辖区11个村民小组11个村民小组长,农户共 1196户,总人口4055人,村两委干部9人,村民代表 77人,村议事会成员25人,党员98人,低保户 28 户,特困残疾户 14 户,残疾居家托养2户。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876人,其中常年外出1351人。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13586元左右。   


向山村特产大全




向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