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保庄。位于李郁庄乡南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335户、1335人。耕地2086亩。玉保庄村原名韩家台,相传明朝时期(1368—1644年),村南修玉皇庙一座,意受玉皇大帝保佑,故更名为玉保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626209 | 071000 | -- | 查看 玉保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永安庄村 |
永安庄。位于李郁庄乡东南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246户、1093人。耕地1921亩。明末(约1628年),有王姓人家迁此定居。因当时人们厌恶战争,希望安定,故取村名永安庄。 |
玉保庄村 |
玉保庄。位于李郁庄乡南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335户、1335人。耕地2086亩。玉保庄村原名韩家台,相传明朝时期(1368—1644年),村南修玉皇庙一座,意受玉皇大帝保佑,故更名为玉保庄。 |
东史家庄村 |
东史家庄。位于李郁庄乡东南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349户、1572人。耕地2662亩。相传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有史姓人家从涿县上庄迁此定居,取村名下庄。后来史姓兴旺,因位于定兴城东,故更名为东史家庄。 |
侯官营村 |
侯官营。位于李郁庄乡东南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438户、1684人。耕地2991亩。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成祖迁都北京。随行官候、陈、张结为盟兄弟,在此安家,因侯姓为大,故以其姓氏取村名侯官营。 |
牛家庄村 |
牛家庄。位于李郁庄乡西南部,与北田乡接壤,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420户、2022人。耕地3431亩。明朝时期(1368-1644年),有牛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牛家庄。 |
张百户营村 |
张百户营。位于李郁庄乡中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420户、1735人,耕地面积2436亩。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有张姓迁此定居,以姓氏更名为张百户营。 |
古庄营村 |
古庄营。位于李郁庄乡西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186户、700人。耕地1118亩。相传元朝(1206-1368年),此地受北方鞑靼(俗称达子)统治,由此得名达子营。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暂行规定的精神,于1983年4月4日,更名为古庄营。 |
彭各庄村 |
彭各庄。位于李郁庄乡东部,与天宫寺镇接壤,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461户、1978人。耕地3145亩。相传宋初(约960年),有彭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彭家庄。后因异姓迁入此庄,更名为彭各庄。 |
东陈家庄村 |
东陈家庄。位于李郁庄乡西部,与定兴镇接壤,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165户、610人。耕地879亩。明初(约1368年),有陈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陈家庄。为区别于定兴城西西陈家庄,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东陈家庄。 |
傅家庄村 |
傅家庄。位于李郁庄乡中北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504户、2030人。耕地3253亩。相传隋朝时期(581—618年),有傅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傅家庄。 |
杨各庄村 |
杨各庄。位于李郁庄乡中部,乡政府所在地,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576户、2363人。耕地3661亩。相传宋朝(960—1279年),有杨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以姓氏取村名杨家庄。沿至明初(约1368年),有异姓迁居此庄,后更名为杨各庄。 |
李郁庄村 |
李郁庄。位于李郁庄乡东部,地势平坦,为潮土质。共有470户、1830人。耕地2953亩。汉朝时期(前206—公元220年),以李、郁两姓人家建村,故以姓氏取名李郁村。明初(约1638年)村中建大寺一座,后更名为李郁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