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社区位于双流县南大门,仅离双流县城一公里,距黄水镇3公里。我社区东靠胜利镇,南靠双流县城,西靠长沟社区,北靠绕城路,全社区复员面积3.4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26亩,拆迁面积1654亩 ,总人口3453人,总户数1342户,社区由原板桥村和原文通村组成,共有8个居民小组,14个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22115 | 610200 | 028 | 查看 板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黄水社区 |
黄水社区位于黄水镇的中心位置,川藏公路横贯而过,交通便利。全社区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小组,其中涉农607户,1760人,总人口为3895人。 成都市双流县黄水镇黄水社区位于黄水镇的中心位置,东靠红桥社区、陶荚社区,与老杨柳河为界,西靠扯旗社区和楠柳社区,南靠高石和扯旗社区,北靠昆山社区;川藏公路横贯而过,交通便利。全社区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辖7个居民小组,其中涉农607户,1760人,总人口为3895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社区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和谐黄水、效益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方针,认真贯彻-精神,躬身实践“-”,大力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全社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红桥社区 |
红桥社区坐落在黄水镇东面,幅员总面积为4.53平方公里,总户数,1435户,总人口为4085口人,人均纯收入11025元,辖区有9个居民小组,紧邻黄水社区、楠柳社区、长沟社区、桃荚社区和胜利镇,两条主干道川藏路和成乐大件路横贯南北。 |
板桥社区 |
板桥社区位于双流县南大门,仅离双流县城一公里,距黄水镇3公里。我社区东靠胜利镇,南靠双流县城,西靠长沟社区,北靠绕城路,全社区复员面积3.4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26亩,拆迁面积1654亩 ,总人口3453人,总户数1342户,社区由原板桥村和原文通村组成,共有8个居民小组,14个社。 |
长沟社区 |
长沟社区地处平坝双流县新城,黄水镇正北面,西与彭镇、金桥接壤,东与我镇板桥社区相连,辖区总面积3.16平方公里。长沟社区现有总户数1360户,总人数4300余人,党员128人,组以上干部15人。 辖区主要干道为大件路、新川藏路、一杆旗路、绕城路、昆山路、金双璐、白河东路。全社区主要以经商和工业的发展带动我社区经济的发展,现有国栋新材、华成垫片、一汽新悦、物业锻造、天使垫肩、天龙建筑、闲置设备市场等十余家重点企业。 社区居委会于2006年建成,建筑面积300平米,内设便民服务站,综治巡防站,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党员远程教育中心,职业介绍所等7个功能室。是集居民办事、教育、健身、娱乐、培训为一体的活动载体。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为动力。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使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曾先后评为成都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双流县先进党组织、“五个好”社区党支部、社区先进集体、民主法治村。 |
楠柳社区 |
黄水镇楠柳社区位于双流县以西,黄水镇城乡结合部,由原黄水镇楠柳村、苏麻村、绍兴村合并组成,全社区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下设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200户,总人口3620余人,其中党员117名,全社区耕地面积3120亩。 楠柳社区离双流县城5分钟车程,东靠红桥社区,南接黄水场镇,西与金桥镇昆山村为邻,北与长沟社区接壤,从北至南有新老杨柳河和白头堰支渠三条河流平行过境,黄水至温江公路顺新杨柳河平行而过,金双路穿社区而过,同时还有多条村内硬化道路,社区居民出行十分方便。 楠柳社区在2007年被双流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拆院并院项目村,安置房由政府规划,统规统建,社区至今已经拆迁安置1000余户,柳河1、2、4期已经全部交付使用,拆迁居民群众都搬进了优美舒适的小区集中居住。同时柳河三期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
桃荚社区 |
桃荚社区位于黄水镇东南面 ,东含牧马山半坡之地 ,南与新津县接壤,北靠黄水场镇川藏路、大件路、燕阳路从本社区经过。四川省重点工程——成绵乐城际铁路贯穿桃荚社区,交通四通八达。社区辖8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社,总户数1044户,总人口3041人,幅员面积3.2K㎡,其中大件路以东区域属牧马山新城规划区,占全村面积50%以上。白河、杨柳河浩浩荡荡地从桃荚流过,牧山干渠像一条翡翠彩带从桃荚社区飘过。“蚕丛古蜀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建将使这里人气汇集,两岸小桥、流水、人家、风景迷人,山上几百亩成片美国松枝茂干壮,景色秀美,使人流恋忘返。 据晋朝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周兴纲纪,蜀先称王。有蜀候一蚕从。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日鱼凫,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后有王日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四川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刘琳为《华阳国志》作注肯定蚕丛瞿上城具体位置就在桃荚村九倒拐。历史还记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商瞿”出生在这里,后亦葬这里。汉朝仙安在九倒拐山下筑“宣城”,名武阳城,当时的武阳郡就设在这里。蜀汉的广都长蒋琬看中这里的“风水”,直接居住在宣城山下。唐朝西川节度使,著名文学家殷文昌看中这里的“王”气,在此设置了他的读书堂。宋布衣李甲世把自己的家安置于此。……(摘自《千古蚕丛路,沧桑话双流》)所以说桃荚社区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是古蜀国4000年文明发祥地。 桃荚社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先后吸引了四川森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中海集团、川航食品厂等知名企业在征地兴业。桃荚是投资的热土,是众多单位和企业向往的地方。 |
高石社区 |
高石社区位于川西平原双流县南端,与新津花源镇接壤,川藏公路横贯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距双流县城约10分钟车程,新津县城约15分钟车程。全村幅员面积1.84平方公里,辖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970人,总户数640户,耕地面积1850亩。 高石社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左右,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水期容易形成内涝。社区内有小白河由北向南流过,全社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居民生活用水有充足保障,农业用水有杨柳河自流灌溉。全社区有村道长约7公里,50%为水泥路,50%为碎石路。农业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要产品;工业主要以废旧金属收购、架管租赁为主;劳动力有1408人,主要以成都附近务工为主。 2010年全社区经济收入1900万元,其中农牧业收入476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5%;工业产值780万元,占总值的41%;第三产业收入644万元,占总值的34%,人均存收入8100元。 高石社区有楼房246户,46280平方米;平房135户,12500平方米;瓦房259户,38800平方米;无拆迁户。新农村建设还未规划,主要以川西民居、院落为主。 全社区电力条件充足,有变压器11台,光纤沿川藏路至花源新街有72户,座机电话285部,手机1526部,安装自来水121户,已申请安装450户,年底进行安装;未安装天然气。社区内垃圾由保洁公司集中清运,村民燃料以蜂窝煤为主。 社区内有标准卫生站一个,幼儿园一个,中小学生就读于黄水镇中、小学校,就读率100%。 |
扯旗社区 |
黄水镇扯旗社区位于黄水镇西北方向,东邻黄水社区,南止高石社区,西靠文武社区,北接金桥镇昆山村。距双流县城6公里,距双流机场8公里路程,交通便利,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总人口3661人,耕地面积约3400亩左右,辖区内设有9个居民小组;一个移民点。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近几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无公害蔬菜280亩,引进种植花草树木800多亩,环保企业35家,充分利用40—50剩余劳动力,相应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真正意义上得到增收。 |
文武社区 |
文武社区简介 一、文武社区基本情况 文武社区位于黄水镇西3公里处,南与新津花源镇接壤,北与金桥镇昆山社区毗邻。全社区幅员面积3.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95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1个村民小区、1个移民点,社区人口3819人。主要以蔬菜种植、花木苗木、草坪栽植、生态菌类为主导产业。社区党总支部班子现有成员5名(新选),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36名。目前,社区办公条件为全镇最为规范、齐全的基层阵地。 二、文武社区现状 历任社区两委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社区于2005年引进成都金土地菌业有限公司,年产值230万余元;先后共引进花木种植业主22户,面积1500亩;蔬菜种植业主5户,面积320亩,给群众创收152万余元。二是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拆迁搬入小区居民436户,安置人口1763人,还耕土地300余亩。按新农村建设项目要求,社区居民安装了自来水、天然气、有限光纤、宽带,小区新建健身小广场800平米。 三是2010年12月,新建社区办公楼1100平方米,同时扩建文化娱乐广场4000平方米,新增健身设施,篮球场1个,兵乓桌2张,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2013年我社区人均收入达到15029元,但社区集体收入薄弱,年收入仅12万元。下一步社区将以成新蒲快速通道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为契机,整合力量,注重特色,挖掘潜力,重点在都市、现代、近郊、生态上做足文章,带动全社区各项建设全面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
杨公社区 |
杨公社区位于黄水场镇以西,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坐落在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的岷江金马河东岸,辖区河岸线4.5公里;东靠黄水镇文武新村,西与崇州隔河相望,南至新津花园镇,北邻金桥镇昆山新村。现今的杨公社区是由原三河村和原杨公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总户数1504户,总人口4847人,下设10个居民小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共9人,议事会成员共41人,居务监督委员会共5人,党员153人。 杨公社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面,岷江支流金马河顺村而过。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13亩。常住人口4690余人,10个村民小组。成.新.蒲快速通道贯穿全村。距双流机场仅10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主要发展的新型工业,园林绿化;工业机械;餐饮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 双流县黄水镇杨公社区位于黄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以西3.5公里,紧邻金马河,西南与新津县的兴义镇靠成新蒲金马河大桥相连,西北紧邻金马河与崇州市三江镇隔河相望,南与新津县花园镇接壤,北与本县的昆山农业园区土地交汇,东与本镇文武社区接壤。地处水质纯净,环境优美的金马河流域东岸,本社区所涉及的金马河流域段面长3.5公里。 杨公社区于2004年6月由原来的三河村,杨公村合并而成,全社区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3174亩,辖区10个居民小组,农户1495户,户籍人口4790人。辖区内有杨公场镇,成都农商银行杨公储蓄所,杨公小学。杨公社区党支部下设10个党小组,有党员147人,支部委员5人,党员大专以上学历35人,高中专以上28人,35岁以下党员30人 杨公社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杨公小区一个。成新蒲快速通道,金双路,金河路,黄杨路从我社区通过,交通相对便利。 杨公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率先被成都市确定为远程教育示范点、平安示范社区、社区教育工作示范单位、双流县农家书屋达标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前行者,多次评为黄水镇优秀党支部,五好支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