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寺社区基本情况
应天寺社区在2004 年6月并村并组时成立的,由原应天村和原月牙村合并而成。应天寺社区得名源于社区所辖范围内的应天寺庙。 应天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属牧马山新城建设规划区,地处胜利镇的门户,与云华村、白塔村、东升镇、黄水镇相接,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5.42亩,辖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064户,总人口3507人。应天寺社区现有居民代表81名,居民议事会成员25名,居务监督小组成员5名。
社区服务场所具备的功能: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服务站、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22119 | 610200 | 028 | 查看 应天寺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云华社区 |
云华社区位于胜利镇东部,与东升、黄甲接壤,居牧马山新城规划区。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辖10个居民小组,社区总户数1562户,总人口有4564人,10个居民小组,2015年人均纯收入15750元。正式党员14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党总支部委员会由张文德、黄忠、于科、缪建、张永户 五人组成。云华社区党总支部共有十个党小组,组长分别是胡开贵、杨登贵、游显贵、徐清明、李焕进、谢华英、梁开玉、李新华、王忠全、冯代全。 |
曾家店社区 |
曾家店社区位于胜利镇中心,四面与白塔村相连,是我镇对外开放的一个展示窗口。社区辖4个居民小组,纯居民人口共385户,410人;有常居住人口共600余户,1200余人。云燕小区一二、三、四、五期(简称云燕小区)位于胜利场镇中心,四面与白塔村相连,是我镇新型社区自治管理对外开放的一个展示窗口,现由曾家店社区党支部代管。云燕小区一二、三期共50栋,安置376户、1243人,小区建设于2009年5月完成,同年6月安置入户。云燕五期是2008年5.12地震灾后重建安置小区,小区共25栋,安置户数390户、1269人,小区建设于2009年9月完成,同年10月安置入户。云燕四期共19栋,安置户数192户,555人,小区建设于2011年10月完成,同年11月安置入户。云燕小区共94栋,958户,3067人。辖区内有综合文化站1个(内设曾家店社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有便民服务站1个,警务室1个,值班岗亭3个,巡逻队员每天24小时值班巡逻;有临时便民服务点1个(云燕四期与云燕五期之间),公共厕所1个(云燕小区13栋旁),标准化篮球场1个(云燕小区13栋与17栋之间),停车棚3个(云燕五期1个、云燕四期2个),门卫值班室2个(云燕四期1个、云燕五期1个),体育健身设施4处,开放式停车位约469个。曾家店社区辖区内有镇政府、中小学、福利院等10余家单位,农贸市场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经营户180余户,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一个水电气,交通、绿化等设施齐全,人员集中,环境优美的场镇。 社区先后获得了“成都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双流县文明社区”、“双流县平安社区”、“学习型社区”、“计划生育先进社区”、“双流县先进党支部”、“双流县流动人口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城乡环境整治达到了上级的肯定,群众的满意。 |
应天寺社区 |
应天寺社区基本情况 应天寺社区在2004 年6月并村并组时成立的,由原应天村和原月牙村合并而成。应天寺社区得名源于社区所辖范围内的应天寺庙。 应天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属牧马山新城建设规划区,地处胜利镇的门户,与云华村、白塔村、东升镇、黄水镇相接,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85.42亩,辖7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064户,总人口3507人。应天寺社区现有居民代表81名,居民议事会成员25名,居务监督小组成员5名。 社区服务场所具备的功能: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服务站、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 |
白塔社区 |
白塔社区地处胜利镇场镇核心区域,同新津县花园镇接壤,距成都市区20千米,双流国际机场10千米,蚕丛王开国建都于此,是瞿上城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全社区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社区、组干部18人,党员101人,现辖8个居民小组,全社区总户数911户,总人口2651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20038元,肥沃的热土,开放的环境以及良好的自然优势,一座以“高档房产、临空服务、观光旅游、特色农业”为特征的新农村建设已初具雏形,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分布在社区各处,“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我社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白塔社区先后荣获“四川省二级档案管理规范化单位”、成都市法制文明村“、成都市巾帼文明示范村”、“安全文明村”、“先进党支部”、“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花龙村 |
花龙村地处牧马山腹心地带,是胜利镇最边缘典型的农业,距县城20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4435亩,与黄甲镇、永安镇、公兴镇、新津县普兴镇接壤,成雅高速公路贯穿其中,成昆铁路经过花龙火车站。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场镇1个,1085户,总人口3472人,2014年全村人平纯收入1351元. 花龙村属浅丘地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村气候较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日照时数1242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全村地下水资源丰富,并建有蓄水池(塘)300多口,农业用水和村民生活用水有充足保障。村域范围内植物繁茂,环境优美。 花龙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以“二荆条”海椒和牧山薯芋、养殖以猪、鸭、鱼为产业支撑。尤其“二荆条”海椒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被载入《四川省蔬菜品种志》,享有盛誉,花龙村是“二荆条”辣椒种植中心村,具有深厚的种植基础,土壤条件好,城郊型区位,现种植“二荆条”海椒1000亩,种植“牧山薯芋”800亩,“牧山薯芋”在胜利镇历史悠久,是牧马山特产,其特点是无公害、优质、口感好,已获国家农业部绿色认证。海椒亩产量达1200斤,薯芋亩产量达1500斤。 花龙村交通便利,成昆铁路、成雅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花龙场镇设有一个花龙门汽车站,有六辆公交车轮流往返于花龙至黄甲车站,方便村民出行。村内主要干道为定远路二段,宽5米,总长3.6公里;社道19条,宽3米,总长16公里,均已辅硬化水泥路面,通往境内主要大型院落。 村上水、电、电讯、光纤线已通,电力来源于板桥镇110KV变电站,电力条件充足,村上设有配电房。村内电讯线路由胜利镇电信所引入。 村民日常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全村基本都通自来水。村内主要干道两侧设置了临时垃圾堆放点,并集中收运。 花龙村在紧邻成昆铁路处建有一个花龙场镇,其中设置了一个农贸市场供农民农产品交易,年销售农产品935万吨。 全村有卫生站二个,职工人数3人,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有幼儿园一个,教职工人数10人,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小孩入学主要在胜利镇中心小学和胜利中学。 |
桂花村 |
桂花村基本情况 桂花村位于胜利镇南部,与云华村、白塔村、花龙村、黄甲镇及新津县花源镇相邻。属纯农业发展村,天府新区规划区,正公路西延线横穿桂花村。全村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02户,人口4072人,党员总数122名,其中正式党员121名,预备党员1名,11个党小组。村议事会成员41名,组议事会成员56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5名,分别覆盖全村10个组26个小社。有专业合作社2个,分别是牧山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牧山特色蔬菜专业合作社。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0756元。先后荣获“成都市民主法治标范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五个好党支部”、“农村农业先进村”、“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农业部梨标准园创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桂花村主要产业以牧山香梨和牧山二荆条海椒为主。全村有1800余亩牧山香梨种植基地,有210亩香梨得到了有机认证。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产品品牌创建先进单位,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梨标准园创建先进单位。牧山特色蔬菜基地1100余亩,牧山二荆条海椒从2005年开始,一直被省、市、县列为特供中南海国家领导人食用的产品。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