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辖镇。1952年分置高家镇乡,1984年高家并入高家镇。1992年建国、太运两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交通以长江航运为主,有轮船通重庆、宜昌,石柱至高家镇、金竹滩至高家镇公路终点。辖和平、胜利、解放、新华4个居委会和向家庄、关田沟、河岩、桂花、大湾、文溪、桐子、金钢、厚池坝、板桥沟、金凤岭、龙神塘、雷家沟、花眼岩、大树湾、鼓井湾、大洗塘、茶园溪、牛登坡、梨耳树、下板燎、马上湾、石龙庙、李龙坡、金家坡、杂角岭、菜池沟、杨家湾、下场口、上湾、罗边槽、观音洞、麻坪、万家园、紫云寺、九里坪、上马场37个村委会。有以榨菜、酿造、陶瓷、建材、建筑、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茶叶、黄连、三江酱油、白家竹。.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3.5万人 | 157.7平方公里 | 500230109 | 408200 | 023 | 查看 高家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三合街道 |
三合镇位于长江南岸的丰都新县城,是丰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78.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总人口702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200人,农业人口28000人)。三合镇的基本镇情可概括为:“肩负神圣的特殊使命,地处优越的独特区位,面临艰巨的发展重任”这三句话。 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3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830万元。财政税收实现380万元,比上年增长61.7%,农民人均纯收增加80元,达到1810元。乡镇企业产值实现3514万元,比上年增加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0%。 2003年,该镇的发展思路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统揽,发扬二线移民精神,秉承“三化”目标,推进亮点工程,扎实开展对外开放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年、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按照“234567”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即全面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由移民搬迁安置向发展致富两大转移;切实抓好果菜、蚕桑、畜牧三大骨干产业;认真做好城市管理、移民致富、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四篇文章;努力将三合镇打造成城郊型经济圈的核心,长江绿色生态长廊上的明珠,城镇化建设的先锋,农业产业化建设和龙头,城市经济发展的基地等五大目标;着力构建三合农业观光水保园区、龙河东生态工业园、转山堡移民纪念园、峡南溪文化艺术园、大翎堡民俗风情园、宏声休闲渡假园等六大园区;扎实做好人畜饮水、城市“六化”、交通畅通、城市菜篮子、移民安居、农民增收、社区建设七大民心工程。. |
名山街道 |
|
虎威镇 |
|
社坛镇 |
社坛镇地处驰名中外的“鬼城”丰都西北部,是丰都长江北岸的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镇。全镇幅圆面积101.49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居委、总人口50800人。 独特的区位优势 社坛镇距长江22公里、丰都新县城38公里,居丰(都)垫(江)路的交通关隘,村村通公路、镇内公路总长256公里,长江一有支流渠溪河流经全镇、是丰都长江北岸的物资集散地和人流中转站。十分独特的区位优势,使社坛正在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良好的投资环境 社坛是重庆市首批的试点小城镇,城镇实现了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建有日供水2000吨水厂一座,日供气7万立方米天然气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一座,通讯实现了有线、无线无盲区覆盖,开通了光纤电视传输网和互联宽带信息网,小灵通投入使用。同时,镇内有高、初中、小学、幼儿园21所、卫生院3所,民间文艺演出团体10家,大堡烈士陵园享誉川渝;设有邮政支局、电信支局、交警中队和中心派出所、国税所、地税所、工商所、司法所、供电所。社坛正受到越来越多有远见卓识的投资者的关注。 繁荣的工贸经济 境内商贸、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三产业39种421家,乡镇企业6家,个体工商684户,独具特色的木制品加工业形成了较大规模。社坛的龙头企业有丰联丝绸有限公司、丰都县江东教学设备厂、丰都县中康食品厂、涪陵龙凤家具厂社坛分厂、丰都县社坛页岩砖厂等,其产品畅销重庆、成都、武汉、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有的产品出口日本等南亚国家。社坛逐渐成为丰都的商贸重镇。 高效的生态农业 社坛镇地域属浅丘地带,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初步形成了蚕桑、果菜、畜牧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格局。有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金奖的丰都红心柚基地村8个,栽植红心柚7500亩,其中占地1000亩的精品示范园1个;蚕桑基地村9个,在地桑面积15000亩,其中占地300亩的高标准“两种”蚕桑示范园1个,“渝黄一号”油菜基 5000亩;畜牧特色经济大户119户,全镇年出栏生猪4万砂,小家禽5万只,占地300亩的平安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社坛正由传统农业大镇向现代化经济大镇转变。. |
三元镇 |
|
许明寺镇 |
|
董家镇 |
|
树人镇 |
|
十直镇 |
重庆市丰都县十直镇南濒长江,江岸线30华里,是全县江岸线最长的乡镇,东与忠县任家镇接壤,距丰都县新县城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08.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169.57公顷,森林面积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全镇辖1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54个村(居)民小组,12992户,43468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6860人。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属丘陵立体型气候。海拔高度在105米——1080米之间,年均气温在17.5℃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106.3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丰富。海拔1080米的高山,特产不甚枚举,如优质大米、数不尽的山间野果、清凉安适的桃花洞矿泉水、高山好药材(川芎、以仁、厚朴、红花、木瓜、金银花、龙胆草、金钱草、白术、杜仲等)。并且复杂的高山丘陵地形带来了丰富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有蒋家山传说、八角庙水库自然风光、寨上风情等自然景观。地下蕴藏有丰富的宝藏:蒋家山已钻有日产3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井一口,且有大量的浅层天然气待开发;汀溪黄金坡已探明砂金储量215吨;蒋家山、瓦屋山有厚达1.5米以上的煤层。境内有汀溪、双溪等4条溪流直入长江。 十直镇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一是居民用上了清洁的能源,2004年底,十直镇场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现正在从场镇向周边村社发展,目前,该镇有430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二是电力充足。十直镇有一月供电量最高可达44万度的供电站。2004年底,全镇除龙头村、河梁村以外的16个村已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三是场镇居民实现了安全饮水。全镇现有3处自来水工程,场镇以及周边居民人蓄饮水已基本得到解决。四是有完备的通信设施。移动、联通、宽带信号已覆盖我镇大部分地方。目前,全镇有1900余户村民用上了电话,60多户装上了宽带。 十直镇是农业镇,全镇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苎麻、榨菜、生猪三大产业已基本形成,享有“全县之最”的称号。2005年,全镇粮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7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013公顷,粮食产量1.9万吨;全镇年出栏生猪35000余头,现有养殖规模在1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2家;有苎麻1.5万亩,年产苎麻3000吨,有苎麻专业合作社3个;有榨菜2.5万亩,年产鲜菜头5万吨,加工成品菜4万余吨,全镇有榨菜加工大户60余家,产品出口日本。. |
高家镇 |
丰都县辖镇。1952年分置高家镇乡,1984年高家并入高家镇。1992年建国、太运两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交通以长江航运为主,有轮船通重庆、宜昌,石柱至高家镇、金竹滩至高家镇公路终点。辖和平、胜利、解放、新华4个居委会和向家庄、关田沟、河岩、桂花、大湾、文溪、桐子、金钢、厚池坝、板桥沟、金凤岭、龙神塘、雷家沟、花眼岩、大树湾、鼓井湾、大洗塘、茶园溪、牛登坡、梨耳树、下板燎、马上湾、石龙庙、李龙坡、金家坡、杂角岭、菜池沟、杨家湾、下场口、上湾、罗边槽、观音洞、麻坪、万家园、紫云寺、九里坪、上马场37个村委会。有以榨菜、酿造、陶瓷、建材、建筑、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茶叶、黄连、三江酱油、白家竹。. |
兴义镇 |
丰都县辖镇。1934年设兴义乡,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与佛建、、大池两乡并入建兴义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3公里。面积113.2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交通以长江航运为主,金竹滩至高家镇公路过境。辖泥巴溪、凡云、五河冲、长江、杨柳寺、张家坪、天水场、冉家沟、双桂场、熊家山、向家坝、官二湾、保家寺、胡家湾、黎家山、铁厂坝、龙潭口、田旁、石佛场、红花岩、关路口、水天坪、长沙坝、岩脚、大塘湾、保家炉、下坦铺、生基坡、求雨堡、刘家山、大林旁、谭洵沟、戴家湾33个村委会。有以丝绸、榨菜、建材、建筑、运输、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茶叶、药材、花生等。. |
双路镇 |
|
江池镇 |
江池镇位于长江南岸,东依石柱县下路镇,南接石柱三树乡,西邻本县龙河镇,北与本县高家镇接壤,是丰都县东部繁荣的边贸集镇,也曾是是川东地下游击队活动的红色革0据地,素有“丰都东大门”之称。全镇幅员面积68.1平方公里,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200米。地形地貌呈“三山夹两坝”之势,辖10个村,53个村民小组,5083户,主要骨干经济项目为蚕桑、畜牧、果菜等,为典型的中山区农业镇。 虽然人道是山高水远,但历届党委政府目光更远。建镇伊始,就以大无畏的气魄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率先树起蚕桑富民的大旗,奠定了企业兴镇的宝贵基础;在茧价不断波动的情况下,坚持稳定蚕桑支柱产业地位,培植种养大户,加快边贸流通,踏破铁鞋,外引内联。在2005年度,吸引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客商落户江池,页岩砖厂、电杆厂、胶合板厂、木器加工厂顺利投产,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在扎根农村、为农服务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八方援手,众志成城,乡镇企业半壁江山近期目标的实现已不再是梦想。 虽然份当属老少边穷,但广大江池人民志气不穷。为反对封建地主的压迫,先烈们揭竿而起,建起了渝东南的革命老区;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来者自强不息,描绘着新世纪的宏伟蓝图。服务库区经济发展,移民后靠安置,建起了自己美好的家园;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加大教育设施投入,修通四条环形公路;依托以工代赈项目,整治饮水灌溉工程,改造场镇基础设施;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建设生态经济林园,再造山区青山绿水。昔日的世外桃源,今天的塞上江南,江池人民昂首阔步,正以崭新的姿态奔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
龙河镇 |
|
武平镇 |
|
包鸾镇 |
丰都县辖镇。1949年置包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新台、云台两乡并入建包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184.3平方公里,人口3万。涪(陵)石(柱)公路过境。辖包鸾、杨岭、花地堡、亭子垭、文家坝、凉水井、飞仙洞、花溪、新溪、高溪、华坪、石岗坡、南垭丘、鸽子坝、弹子山、新花、菖蒲溪、月亮坝、新坪、红花坡、垭口、胡家山、磴子口、青岗坪、大红堡、枫香堡、日照坝、古佛洞、白果园、石盘龙、玉带山31个村委会。有以酿酒、建材、建筑、运输、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羊、蚕桑为主。特产包鸾竹席、茶叶、桐油、五倍子、猕猴桃等。. |
湛普镇 |
|
南天湖镇 |
南天湖镇位于长江南岸丰都县,原为丰都县厂天乡,在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厂天乡、三抚乡合并而成,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建制镇,称为南天湖镇。全镇面积24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4个社,总人口17000人。南天湖镇距丰都新县城42公里,交通便捷,省道203线(二级公路)贯穿全镇,村社公路纵横南天湖镇位于长江南岸丰都县,原为丰都县厂天乡,在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厂天乡、三抚乡合并而成,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建制镇,称为南天湖镇。全镇面积24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4个社,总人口17000人。 南天湖镇是国家级重点扶贫镇之一。南天湖镇有3个特困村、7个贫 南天湖镇 困村,绝对贫困人口为人。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生产有玉米、水稻、红苕、洋芋。烤烟、畜牧、蚕桑、果菜是全镇四大经济骨干产业,年产值分别可达万元、万元、万元。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3169万元,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为30:33:37,地方财政收入为94.95万元。 南天湖海拔280-2000米,气候怡人,生态环境良好。全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冬季寒冷降雪量大、夏季凉爽雨多雾浓、春秋两季冷暖交替的气候特点。镇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麂子、锦鸡等120余种野生动物和黄柏、天麻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及1300余种野生植物。竹笋、蕨菜等野生食品蓄量较大,羊肉、腊肉、魔芋等土特产品久负盛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有铁矿石、石灰石、方解石、白泥矿等矿产资源。全镇林地面积达9600.7公顷,森林面积达6608.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8%。 县城东南45公里的三扶林区,有风景秀丽的南天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毗邻武隆仙女山,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500-2100米,年平均气温9.2摄氏度,最高温度29.5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7摄氏度,每年有3-4个月积雪期,景区自然植被十分丰富,有人工林5280公顷,竹林1380公顷,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900公顷,草坪1760公顷,林木总畜积量28.5万立方米。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四季景色异彩纷呈。有高山平原、山间盆地、原始森林、茫茫-竹海、苍苍草原、天坑地洞、峡谷飞瀑,时有飞禽走兽出没林间。春天,杜鹃啼血、鸟雀啁啾、残雪消融一片生机盎然;夏天,绿树成荫、山花烂漫、临风听涛、倍觉凉爽宜人;秋天野果盈枝、草莓遍地、秋风送爽、馨香四缢;冬天,白雪皑皑、冰雕玉琢、玉树琼花、一派北国风光。游人到此,似置身世外桃源,心旷神怡,留连往返。景区被喻为长江旅游热线上一棵璀璨夺目、晶莹剔透的绿宝石。 南天湖是一个有上千万年历史的古湖泊。遥想当初的南天湖,应是碧水接天,烟波浩瀚。然而,在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由于受喀斯特地质的影响,湖水早已伴着古老的神话悄然隐退。留下了荒原上星罗棋布的海子以及海子周围草木摇曳出的怀旧与向往。如今映入游客眼帘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景观,却又比普通的高山湖泊多出了许多生机与情趣。 - 乡镇旅游 “鬼城丰都”可谓名扬神州,而在丰都县境内的“南天湖风景区”,由于地处高山之巅,加之过去交通条件的不便,一直鲜为人知。如今,这个“养在深闺”的生态旅游佳景, 南天湖镇 在丰都县的大力开发下,已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迷人的风姿。 漫游南天湖处处有美景南天湖是一个有上千万年历史的古湖泊。遥想当初的南天湖,应是碧水接天,烟波浩瀚。然而,在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由于受喀斯特地质的影响,湖水早已伴着古老的神话悄然隐退。留下了荒原上星罗棋布的海子以及海子周围草木摇曳出的怀旧与向往。如今映入游客眼帘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景观,却又比普通的高山湖泊多出了许多生机与情趣。 松屏列翠杉树坪由南天湖旅游接待中心出发,往景区腹地深入,来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杉树坪景区。这里,有当年三扶林场于20世纪50年代引种的成片国外优质树种--杉松。杉松高大挺拔,树干笔直,宝塔状的树冠优雅而高贵。漫步林间小道,如进入了绿色的迷宫,有阳光从林间透进,山野的雾气把阳光变成一束束金黄色的光束,使幽深的林间顿时生机蓬勃。此处还有杉木搭建的“海侃楼”和“山野轩”,游人在此小住,听松涛阵阵,观满眼翠绿,自会流连往返。 高山草原花似锦告别杉树坪景区,汽车在风光如画的高山草原上行驶。在南天湖,成片的高山草原构成了一副副美丽的图画。一路上,我们在板粟园、山王殿等景区稍事停留,见到的都是美丽的草原景观。南方的高山草原与北方的大草原不同,多依山势而延伸,平缓草地与起伏的草坡相交错,加之森林的点缀,更有了一种起伏变化的立体感。而草地上各色的野花,与森林的雾霭,兰天上的白云,组成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看到草地上悠闲觅食的牛羊,你仿佛也成了它们其中的一员。 鸬鹚池水碧如玉南天湖景区与著名的仙女山同在一个山系,景区“后门”与仙女山“后门”相接。在离仙女山两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高山海子--鸬鹚池。站在鸬鹚池畔,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如玉的湖水,湖的四周是葱郁的冷杉林,湖中一片片的水草和湖边鹅黄色的苔藓像是用彩笔画上去一样美丽。无风的时候,湖水如一面明镜,将四周的丛林与湖中的水草倒映其中,尤其是蓝天的白云,映在水中如轻舟,似鹅群,让人分不清是云在水中,还是水在天上,恍若置身梦幻一般。漫步湖边,景随步移,一阵凉爽的山风吹过,湖面泛起涟琦,湖光山色,如现代派的绘画一般,在绿色的主题中荡漾着律动的音符。 天坑相接有奇观2500万年天烟波浩瀚的古南天湖,由于受到喀斯特地质的影响,湖水逐渐消退。漏斗形地貌是湖水消退的主要渠道,所以,在如今的南天湖景区,天坑景观的存在就不足为奇了。与著名的奉节小寨天坑不同的是,南天湖的天坑不是以大取胜,而是成群分布。与鸬鹚池景区比邻的天坑群,就有三个天坑并排其间,天坑四周林木葱茏,底部幽深神秘。据景区负责人介绍,此三个天坑的底部都有溶洞相连接,穿行其中,如入迷宫,是探险旅游的绝佳场所。 |
保合镇 |
2008年1月,重庆市政府(渝府[2008]1号)批准同意撤销保合乡,设立保合镇。镇政府驻何家场村10社。 保合乡位于丰都县北部,距名山镇46千米。辖万泉、新屋坪、马家场、文家边、牟家场、范家沟、普子场、何家场、金盘、新院子、余家坝、盖灵庙、竹林冲13个行政村。县道代家凼至何家场公路终点,与省道丰垫公路相连。 〔邮编〕408206 〔代码〕500230204:~200万泉村 ~201新屋坪村 ~202马家场村 ~203文家边村 ~204牟家场村 ~205范家沟村 ~206普子场村 ~207何家场村 ~208金盘村 ~209新院子村 ~210余家坝村 ~211盖灵庙村 ~212竹林冲村 〔沿革〕1940年置保合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金盘并入。1997年,面积78.1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棕树、万泉、汝溪、大井、骑龙、金鱼、双山、五云、金湾、牟家、太山、红岭、道湾、千竹、龙门、乐园、金盘、马颈子、长坝、大寺、燕岩、余家坝、蒋家店、盖灵庙、竹林冲、沙湾、龙洞湾等27个行政村。 |
仁沙镇 |
丰都县辖乡。1931年建沙滩乡,1935年合并置仁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红星乡并入。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交通便利,丰(都)垫(江)公路经此,有县道公路通红星、接龙。辖李家坪、杭家坪、石盘滩、余家坪、马家塘、七星寨、傅家坡、田家沟、新庙、大石坝、罗家桥、永平寨、泥巴寨、红庙子、白鹤湾、熊家河、高上湾、学堂湾、升平寨、陶家坪、朝阳寺、隆家沟、打谷坝、杨家山、竹英坪、塘湾坝、古佛、向岩、绣球、仁寿30个村委会。有以榨菜、酿酒、运输、建筑、采煤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油菜子、青菜头。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烤烟、花生、芝麻、桐油等。. |
龙孔镇 |
|
暨龙镇 |
|
青龙乡 |
|
双龙场乡 |
|
太平坝乡 |
太平旅游城位于丰都县东南角,地处七跃山山脉洼地,距县城83公里,与丰都县武平镇、暨龙乡、都督乡、石柱县龙潭乡、彭水县棣樘乡接壤,境内交通条件好,具有四条主要进出境公路,水资源丰富,各类基础设施完备,是丰都唯一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乡镇;辖区内海拔1200-1988米,平均海拔约1500米,常年气温为-10C0至28C0,年平均气温20C0,全乡幅员面积63.7平方公里(不含林场森林面积),耕地面积12000亩,辖5个村22个社,1236户4437人。 太平旅游城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境内土地平整呈井字状,有重庆 太平坝乡最大的"高山平原"之称,平坝面积达20平方公里。境内有丰都最高的海拔1988米的夹壁山,境内有全县森林面积最大的国营七跃山林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具备开展狩猎、跑马、饱揽奇峰峻岭、看凤凰日出、观云海仙景、赏雪、滑雪、溜冰、避暑、体育训练、各类教育培训、品高山绿色食品、农家乐等娱乐体育活动开发条件。 - 革命胜地 太平旅游城有川东地区最早建立苏维埃人民政府的革0据地,境内有二路红军战斗的足迹,有太平坝苏维埃人民政府主席吴吉山的烈士墓,有闻名川东地区的第一个苏维埃人民政府遗址(吊牌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是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宝地。 - 物产资源 太平旅游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由于海拔高、无污染 太平坝乡、气温较低、土壤平整疏松,盛产黄连、天麻等多种名贵中药材,也是土豆、萝卜、玉米等高山反季节蔬菜的最佳适宜区;可开发野生蕨菜、野竹笋等绿色食品;也可大力发展蜂蜜(蜜蜂因采集野花酿蜜具有药用功效而俗称药蜂糖)特色养殖和野生动物养殖;境内铜、铁、铅锌、石墨等矿产资源丰富。 - 旅游景点 太平旅游城集红色旅游、休闲娱乐、度假、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生活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一体。 (一)滑雪场占地100亩,跑马场占地约200亩,体育运动射击场占地约150亩,狩猎场占林地约5万亩,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占地约50亩(依托川东地区第一个苏维埃人民政府遗址),水上游乐场占地约400亩水面,各类教育训练培训基地占地约1000亩,还可以建设高尔夫球等 太平坝乡项目。 (二)风情生活园区,以北欧风情园、南美风情园、东南亚风情园、明清建筑风情园、综合会展接待中心为主要开发项目的“四园一中心”建筑群,建成后将以沿山沿林并以水体相连。建筑占地约3000亩(不含绿化等用地) |
都督乡 |
都督乡位于长江南岸,距丰都新县城96公里,地处丰都与彭水、石柱、武隆四县交界之地,东靠彭水县的棣樘乡、葡萄乡,南靠武隆县的后坪乡,北靠石柱县的万宝乡,西接我县暨龙乡,属典型的高寒山区乡。全乡最高海拔1680米,最低海拔1060米,平均海拔1270米。幅员面积78.2平方公里,辖沙坪村、塔水村、都督村、后溪村、梁桥村等5 个行政村24个农业合作社,1120户、4119人。 都督乡的地质结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决定了都督乡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一、丰富的资源优势 一是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金属矿带横贯都督东线,石膏矿带延伸西部山区中腹,潜力暂无法估量;二是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地面积大,平均达到31亩,荒山荒坡十分广阔,具有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潜力;三是森林资源覆盖面大,生态环境优美,林地面积4760.4公顷,森林面积1209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50公顷。四是旅游资源靓丽,山水风光宜人,具有听百鸟争鸣、看险秀山水、过返僕生活、解人间烦忧的都督美景。 二、优越的区位优势 都督乡地处丰都、石柱、彭水、武隆四县交界之地,是丰都的南大门。连接我乡与县城的公路今年硬化结束,以后进城时间将缩短到两个小时以内。都后路贯通都督乡和武隆县后坪乡,都棣公路(都督至彭水县棣樘乡)即将动工,丰彭公路(正在立项)横贯都督场镇,建成后将形成四通八达、非常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邻县边境乡镇的工业产品和农用物资历来是以都督乡为集散地,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打造边贸集镇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坚实的产业优势 烤烟在都督乡具有良好的土壤适应性和气候适应性,近年在党委政府和全体干部的努力下,烟农对烤烟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投入水平有较高认识,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骨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同时畜牧业和返季蔬菜的发展也有独特优势,给产业替换和转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祥和的人文优势 都督乡民风谆厚,老百姓纯朴好义,人文环境优越,社会稳定,干部群众谋求发展的氛围浓烈,给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
栗子乡 |
丰都县辖乡。1940年置栗子乡。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3公里。面积45.4平方公里,人口1.2万。南江大桥至栗子湾公路与涪(陵)石(桂)公路相连。辖栗子、南江、石龙、新山、桐子岩、刘家岭、老鹰坪、双百、耗子石、双树坝、中岭、李家磴、狮子坝13个村委会。有以酿酒、运输、水电站、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栽桑养蚕为主。特产土烟、青麻、桐油等。. |
三建乡 |
|
三坝乡 |
丰都县辖乡。1949年置三坝乡,1953年划为黄沙坝、竹子、厢坝三乡,1992年又将竹子、厢坝、黄沙坝3乡合并建三坝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56.7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交通便利,丰都至武隆公路过境。辖竹子、老院子、花泉、朱家园、堤 沟、野桃坝、黄沙、陈家嘴、长岭、李家湾、卢家山、硝厂沟、金竹林、郭家沟、厢坝15个村委会。有以酿酒、制茶、制药、建材、运输、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薯类等,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冷竹、药材、生漆、魔芋、海椒、向日葵、核桃、五倍子、猕猴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