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寺。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南偏北9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4037人,耕地面积3282.71亩。为镇政府驻地。唐朝时期(618~907),此地建大寺一座,名为天宫寺。遂以寺取村名为天宫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626210 | 071000 | -- | 查看 天宫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老君屯村 |
老君屯。老君屯村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南偏北3.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002人。耕地面积970亩。相传元朝时期(1206--1368),此地常驻军队,后有人在此定居,取名老军屯。因“军”、“君”同音,后演变为老君屯。 |
太平庄村 |
太平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偏南4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l297人,耕地面积2178亩。相传明朝中期(1556年左右),从外地迁来李、王二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取名老虎庄。因村名与杨各庄发生纠纷(杨、羊同音,老虎吃羊),后经调解,太平庄村更名为太平庄。 |
张祖庄村 |
张祖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3216人,耕地面积4220亩。明初,燕王扫北时,燕王手下武官张标,把妻、子留在此地,故取名张子庄。l940年,更名为张祖庄。 |
李八营村 |
李八营。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偏北2.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995人。耕地面积1268亩。五代时期(907~960),由陕西行州迁来八户李姓人家。在此定居建村,借姓氏取村名为李八营。 |
顺河营村 |
顺河营。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北偏北2.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116人,均为汉族。耕地面积l248亩。顺河营村原名为仁合庄,民国二年(1913),因顺河营村北有条小河,故更名为顺河营。 |
阎家营村 |
阎家营。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北偏北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395人。耕地面积1602.58亩。明初,燕王扫北时,路经此地,留下两户阎姓人家于此定居,故以姓氏取村名阎家营。 |
孙各庄村 |
孙各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l.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现有人口1395人。耕地面积1840亩,元初有孙姓人家来此定居,发展成村,以姓氏取村名孙各庄。 |
谷家村 |
谷家村。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北偏南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099人。耕地面积l152亩。明成化年间(1480年左右),谷家村共有15.8亩宅基地,都是谷家的,故取名谷家村。 |
界河铺村 |
界河铺。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北偏南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2177人。耕地面积2397.34亩。相传北宋时期(960~1127),界河铺村东有条河,以河为界,东为高碑店,西为定兴。借此取名界河辅。 |
北马坊村 |
北马坊。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南偏南l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772人。耕地面积1117.3亩。相传元初,有个叫芦万良的人,进定兴城内-被困,后被马驮出,跑到此地,因累马死,后建马王庙。有人在此定居建村,借此取名马坊村。后分成两村,因北马坊村在北,故取名北马坊。 |
南马坊村 |
南马坊。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南偏南1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960人。耕地面积2819.1亩。相传元初,有一名叫芦万良的人,进定兴城内-被困,后被马驮出,跑到此地,因累马死,后建马王庙。有人在此定居建村,借此取名马坊村。后分成两村,因南马坊村在南,故取名南马坊。 |
天宫寺村 |
天宫寺。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南偏北9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4037人,耕地面积3282.71亩。为镇政府驻地。唐朝时期(618~907),此地建大寺一座,名为天宫寺。遂以寺取村名为天宫寺。 |
西黄河村 |
西黄河。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南偏北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191人。耕地面积1070亩。相传北宋时期(960~1127),有黄姓人家在斗门河岸定居建村,取村名为黄家河。因西黄河村位于斗门河西侧,于l950年更名为西黄河。 |
南王各庄村 |
南王各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3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481人。耕地面积1458亩。据查宋朝(960~1279),宋、辽经常在此地征战。这里曾建兵器厂,故称铁匠营。后有王氏大户迁此定居,改称王各庄。1958年,根据自然村居位方位,更名为南王各庄。 |
辛保庄村 |
辛保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5.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855人。耕地面积2526亩。据查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张、党、凡几家迁此定居,张姓人家进朝为官后立村,曾建城堡。为表示辛勤保国,故定名为辛保庄。 |
高家庄村 |
高家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北7.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727人。耕地面积2251亩。据查清顺治年间(1644--1661),有高姓人家从山西迁此地定居,后建村,以姓氏取村名高家庄。 |
北斗门村 |
北斗门。位于天宫寺镇驻地北8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572人,耕地面积1843亩。据查宋朝(960~1279),李姓人家从外地逃荒至此定居,后建村。因贫穷门户小,故取村名斗门。l958年根据居住方位,更名为北斗门。 |
南斗门村 |
南斗门。位于天宫寺镇驻地北7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087人,耕地面积2560亩。相传宋朝(960~1279),有黄、何两姓人家来此定居,以开店谋生,取名黄何店。后黄、何两姓绝户,原村名无意义。因南斗门村位于斗门村南,故改名为南斗门。 |
中斗门村 |
中斗门。中斗门村位于天宫寺镇驻地北7.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1891人。耕地面积2512亩。相传宋朝(960~1279),有黄、何两姓人家来此定居,以开店谋生,取名黄何店。后黄何两姓绝户,原村名无意义。因中斗门村位于南斗门、北斗门两村中间,故取村名中斗门。 |
陶洼村 |
陶洼。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6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840人,耕地面积989亩。据查清初(约1616年),周姓人家(满族)从东北随顺治进关,在此定居建村,为表示他们陶然快乐,又因陶洼村地势低洼,故取村名陶洼。 |
铺头村 |
铺头。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5.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2497人。耕地面积2898亩。据查宋、辽期间,有古运粮河由此通过,曾是码头,杂姓定居,买卖店铺很多,故得名铺头。 |
胡家庄村 |
胡家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481人。耕地面积829亩。据查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胡姓人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胡家庄。 |
西王各庄村 |
西王各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851人。耕地面积1100亩。据查宋朝(960--1279),宋、辽经常在此征战。这里曾建兵器厂,故称铁匠营。后有王氏大户来此定居,改称王各庄。l958年,根据自然村居住方位,更名为西王各庄。 |
北王各庄村 |
北王各庄。位于天宫寺镇驻地西北3.5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褐土质。人口898人。耕地面积1186亩。据查宋朝(960--1279),宋、辽经常在此征战。这里曾建兵器厂,故称铁匠营。后有王氏大户迁此定居,改称王各庄。l958年,根据自然村居住方位,更名为北王各庄。 |
天边村 |
天边。位于天宫寺镇驻地东南偏东2公里处,地势平坦,为潮土质。人口1172人。耕地面积921亩。相传元朝时期(1206--1368),曾有一乞丐为皇帝治病,皇帝病好后,这个乞丐早已出宫,皇帝命人寻找,并下令说:“即使找到天边也要把他找回来。”正好找到这里,找到了此人,借此取村名为天边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