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村位于转龙镇东南方向,距转龙镇4.6公里,东南邻广兴镇大泉村、雄安村,西邻竹篙镇古井村,北邻本镇桑园村。全村幅员面积7449.39亩、4.966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1户,总人口2961人。耕地面积4058亩,人均耕地1.37亩。人均年收入6550元。
全村已有提灌3座,沟渠807米,堰塘6口,村集体石河堰一口。蓄水池58口,资水河一条,全长1780米。水泥路约20公里。
东部绿化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工程绿化全村荒山荒坡632.1亩。丹参药材种植户8户,种植面积36.6亩。可利用桑园面积652亩。外出务工人口1260人。全村可流转土地2025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21116 | 610400 | 028 | 查看 仁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桂龙社区 |
桂龙社区为镇政府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有学校3所,(转龙中学、转龙小学、欢欢幼儿园);全村共有 18 个村民小组1215户 3786 人,辖区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06.22亩,人均1.15亩,现有党员 79 人,其中女 10人, 2012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11981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打造西部蚕桑第一镇,田园都是休闲谷”的奋斗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围绕党建抓经济、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以新农村建设带动小城镇建设,以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改善,以劳务输转实现农民增收。社区党支部、社区委会立足村情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党员带头树典型,开拓创新求突破,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全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抓品牌。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思路,继续抓好蚕桑产业,使其规模扩张,效益凸显。本届内重点发展养蚕、桑园鸡养殖、林下种植药材。 |
仁和村 |
仁和村位于转龙镇东南方向,距转龙镇4.6公里,东南邻广兴镇大泉村、雄安村,西邻竹篙镇古井村,北邻本镇桑园村。全村幅员面积7449.39亩、4.966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1户,总人口2961人。耕地面积4058亩,人均耕地1.37亩。人均年收入6550元。 全村已有提灌3座,沟渠807米,堰塘6口,村集体石河堰一口。蓄水池58口,资水河一条,全长1780米。水泥路约20公里。 东部绿化龙泉山脉植被恢复工程绿化全村荒山荒坡632.1亩。丹参药材种植户8户,种植面积36.6亩。可利用桑园面积652亩。外出务工人口1260人。全村可流转土地2025亩。 |
神仙桥村 |
神仙桥村基本情况 神仙桥村位于转龙镇西南部。东起桑园村,西起隆盛镇新民村,南起竹篙镇凉水井村,北至桂龙社区。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9.43亩,林地面积3617亩,辖区共有居民1104余户,3598人,村民小组29个,支部党员91人,共有13个党小组,神仙桥村现有工作人员5人。 |
红豆村 |
红豆村地处转龙镇以西,距转龙镇5公里,距成都市区70公里。全村总693户,总人口2250人,劳动年龄内1912人,劳动力1528人在校学生384人,外出劳动力达826人,幅员面积4.7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58.06亩,辖18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23人,党支部1个,党员52人,人均纯收入6541元。主产业以蚕桑为主。因境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树200亩,命名为红豆村。 |
大桥村 |
大桥村辐员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9.38亩,辖13个村民小组635户2205人(含非农业人口808人),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近1000人。低保户60户,特困户12户,散居五保户21户。辖区内有大桥小学、大桥幼儿园,在校(园)师生达350人。 大桥村现有党员49人(其中1组、13组无党员,女党员7人)。年龄结构分布如下:20—30岁4人,31—40岁5人,41—50岁14人,51—60岁10人,60岁以上16人。目前在家党员29人,流动党员20人。 全村已硬化组道路11公里,建成提灌站3个,堰塘18口,蓄水池38口,长年蓄量达180000立方米。 大桥村2014年院落整治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拟建设院落路5公里。5月中旬,鲜花山谷开园,预计游客将达到每月5000人,这将有效推动大桥村发展休闲旅游业。 大桥村现有成都市聚宝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大桥桑缘养殖有效公司、成都市金桑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市跃龙养殖有效公司、成都鲜花山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金堂县腾翔生猪专业合作社6家企业,重点发展花卉、休闲旅游、林下养殖、林木种植等,可带动周边20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群众人均年收入增长2万元。 |
龙灯桥村 |
(一)地理概况 转龙镇龙灯桥村位于金堂县转龙镇与中江县交界处,地处深丘,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距县城65公里,距镇政府8.2公里,是我镇最远的一个行政村。龙灯桥村位于转龙镇北方,北邻中江县永兴镇,西北邻隆盛镇松柏村,南邻本镇红豆村、龙堰村。村域内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村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还未正式立项,基础设施建设暂处于全镇较差水平,村道落后,旱片死角现象较为严重,产业发展困难。该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群众收入低。全村现有29个农业生产小组,耕地面积5563亩,人均耕地1.4亩。2004年12月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猛虎村、洋祥村、石马村合并为龙灯桥村。 (二)社会经济情况 全村总户口数1183户,总人口3973人,其中有劳动力 人,残疾人273人,五保户21人,低保户61户104人,贫困户271户671人,计生三结合户2户。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6510元。 (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该村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畜牧业以生猪、小家禽家畜为主。目前,常年种植小麦2380亩、产量 714吨,水稻794亩、产量397吨,油菜1192亩、产量238吨,玉米1986亩、产量695吨。 (四)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状况:该村有洋祥水库(小Ⅱ型)1处,有山坪塘31口(未整治,属泥埂),蓄水池23口,沟渠18.7公里(未整治,属泥沟渠),堤灌站9座(能正常使用6座,3座已经瘫痪)。 2、道路交通状况:村内有路面宽4.5米的水泥道路11.86公里(2013年4月通过“群众铺底子,政府盖面子”修建),主道碎石路2.1公里,泥路15.3公里,淮金竹路贯穿本村2.1公里。 3、电力、通讯状况:村民小组全部通电,但长期电压过低,通讯以手机为主,信号一般。 4、生活用水及排污、垃圾处理现状:生活用水为自取地下水,大多数村民使用燃柴、沼气,生活垃圾均自己处理。 (五)社会文化发展现状 该村现有16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室(属于租用办公场所),村内有村卫生站一所、村小学一所。 (六)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全村有74名党员,其中女性党员6人,高中及以上文化22人、初中文化37人,其余15人,60岁以上24人。村党支部。村委员会组织机构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及村民小组议事会运行正常,成立有民主监督、民主理财、计生、治安等小组。村党支部由 3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 (七)存在的问题 1、村内产业刚刚起步,比较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2、村内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3、村内电压长期过低,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4、村内文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求。 5、村“两委”办公场所过于狭窄,无法更好开展工作和召开各种村民会议。 |
龙堰村 |
转龙镇龙堰村位于金堂县转龙镇场镇接界处,地外深丘,幅员面积4.65平方公里,距县城62公里,全村有17个小组,总户数857户,总人口3018人,非农业人口38人,农用地3878.74亩,集体建设用地521.13亩,未利用地471.4亩,现有村道路2.34公里,组道路13.4公里,桥梁3座,村办公室90平方米,塘堰19口,提灌4座,沟渠6100米,水库2座。 龙堰村与仁和村、神仙桥村、红豆村、大桥村、龙灯桥村、桂龙社区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