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金堂县 >> 栖贤乡 >> 石板村

石板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石板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板村简介

  一、地理位置
   栖贤乡石板村地处成都平原东北与龙泉山脉中段交接处,海拔600—92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东与中江县兴隆镇及本县福兴镇相邻,南与本乡三学寺村相连,北与本乡梨花沟村相接,西与本乡岳公村相接。
   二、社会现状
   耕地面积3000余亩,辖15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906人,农村总户数653余户。村委会办公室在梨花沟景区门口(唐巴公路旁)距县城6公里,距成都43公里。
   三、企事业单位
   村内有幼儿园、公共卫生站。
   四、自然条件
   栖贤石板村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的盆地西部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丰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早,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7篊,年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年降雨量约为950毫米。
   五、地形与土壤
   全乡地形地貌复杂,含有丘陵和低山三种地形,相对高差约850米。全乡主要为紫色土,其次为黄泥土和平坝冲积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8%、18%、4%。
   六、林业与绿化
   全乡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其成林树种主要有柏树、松树、栖木等 ,现有森林面积8729亩,森林覆盖率达60%。
   七、河 流
   主要河流有石板河。石板河发源于本乡——金堂县最高峰老牛坡山麓,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长14.8公里,平均比降24.3%,平均宽度25米,注入北河。
   八、经济发展情况
   (一)栖贤乡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6亿元,人均GDP值达到12880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400万元,占3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500万元,占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040万元,占34%。
   (二)石板村2013年农民人平均纯收入11150元。
   九、交 通
   境内交通发达,省道唐巴公路贯穿全境,有村级水泥路23公里,各类机耕道18余公里,村内各组皆通汽车。
   十、能 源
   电力丰富,在本乡有“35KV”变电站一座;天然气经过向前和岳公村,使用方便。石板村有望2015年全部使用天然气。
   十一、通讯便捷
   移动通信完全覆盖全村,实现了手机无盲区;开通全国直拨电话500余部,通讯极为便捷,网络连接方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0121200 610400 028 查看 石板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板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石板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盐井社区

  栖贤乡盐井社区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有2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00户,总人口2712余人。其中挂靠户51户,71人。盐井场镇海拔720米,是原盐井乡政府所在地,也是现盐井社区所在地,场镇占地约0.8平方公里。该场镇与县城赵镇相距12公里,与德阳市广汉市、中江县接壤,相距周边场镇10余公里。场镇内有信用社、卫生院、畜牧站、邮电所、移动基站和小学各一所,在校学生600余人;有沱江水业供水公司、盐井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窖酒厂、明月酒厂、盐井酒厂、油厂、成都市鑫盐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和友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盐井机械、清江纸箱包装厂、洞藏大地魂酒厂、瑞泰农业公司、金深港农业开发公司等企业20余家;场镇内有常住居民达270余户,个体经营户90余户,常住人口1200余人,流动人口达2000余人。现盐井社区和周边村盛产蔬菜,每月有15个赶场日,是栖贤乡盐井片区及周边地区十分重要的场镇。   

梨花沟村

  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位于金堂县东北部,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辖21个组,距县城仅8公里,东与中江县兴隆交界,北与尖山村相连,西与官仓镇交界。梨花沟村现有21个村组,总户数837户,2654人,其中劳动力1628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26人。   有图书室一个,藏书3000余册。0党员74名,村议事会代表33名,有堰塘40余口,石河堰4个,人工湖2个。村内水泥路里程达13.6公里。本村以旅游观光与农业产业结合为主体,配合黑山羊特色养殖。耕地面积5426亩,人均占有耕地2亩。   

向前村

  向前村位于龙泉山脉中段,东靠龙泉山脉,南接三星镇,西依金堂的母亲河—北河,北临金堂蔬菜基地—官仓镇,是栖贤乡唯一一个平坝行政村,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健全,社会风气良好。    向前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0亩,总人口4831人,总户数1723户,共24个村民小组,2014年人均收入11800元,以无公害蔬菜种植及销售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行政村。   

岳公村

  1、地理位置   岳公村地处成都平原东北与龙泉山脉中段交接处,海拔445—750米,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东与本乡三学寺村、石板村相邻,南与本县金堂县三星镇(县城组成部分)及大学城相连,北与本乡牛背村、梨花沟村(梨花沟风景区)相接,西与本乡乡向前村接壤。   2、社会现状   耕地面积3700亩,辖18农业合作社,总人口4058人,农村总户数1458余户。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公里,距成都38公里。   3、企事业单位   村内有完全中学、小学、(公立)幼儿园各1所、文化站、公共卫生院、农机站、畜牧站等事业单位,成都福马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均在岳公村。   4、自然条件   岳公村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的盆地西部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丰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早,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7篊,年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年降雨量约为950毫米。   5、地形与土壤   全村地形地貌复杂,含有平坝、丘陵两种地形,相对高差约350米。   全村主要为紫色土,其次为黄泥土和平坝冲积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8%、18%、4%。   6、林业与绿化   全村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其成林树种主要有柏树、松树、栖木等 ,现有森林面积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   7、河 流   主要河流有金溪河和石板河。金溪河发源于本县——官仓镇鹅蛋山,流域长20.8公里,流经岳公村5公里,平均宽度24米,注入石板河。石板河发源于本乡——金堂县最高峰老牛坡山麓,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长14.8公里,流经岳公村3.6公里,平均宽度25米,注入北河。   8、经济发展情况   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业生产加工业。   9、交 通   境内交通发达,省道唐巴公路及金堂大道贯穿全境,有村级水泥路20公里,各类机耕道10余公里,组皆通汽车。金堂大道栖贤(岳公村)段和唐巴路绕城二期的建成,实际已经使岳公村融入了县城的重要组成部份。   10、能 源   电力丰富,有“35KV”变电站一座;现岳公村全村通天然气、自来 水。    11、通讯便捷   建成移动完全覆盖全村,实现了手机无盲区;开通全国直拨电话900余部,通讯极为便捷,网络连接方便。  

石板村

  一、地理位置    栖贤乡石板村地处成都平原东北与龙泉山脉中段交接处,海拔600—92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东与中江县兴隆镇及本县福兴镇相邻,南与本乡三学寺村相连,北与本乡梨花沟村相接,西与本乡岳公村相接。    二、社会现状    耕地面积3000余亩,辖15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1906人,农村总户数653余户。村委会办公室在梨花沟景区门口(唐巴公路旁)距县城6公里,距成都43公里。    三、企事业单位    村内有幼儿园、公共卫生站。    四、自然条件    栖贤石板村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的盆地西部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丰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早,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7篊,年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年降雨量约为950毫米。    五、地形与土壤    全乡地形地貌复杂,含有丘陵和低山三种地形,相对高差约850米。全乡主要为紫色土,其次为黄泥土和平坝冲积土,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78%、18%、4%。    六、林业与绿化    全乡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其成林树种主要有柏树、松树、栖木等 ,现有森林面积8729亩,森林覆盖率达60%。    七、河 流    主要河流有石板河。石板河发源于本乡——金堂县最高峰老牛坡山麓,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长14.8公里,平均比降24.3%,平均宽度25米,注入北河。    八、经济发展情况    (一)栖贤乡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6亿元,人均GDP值达到12880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400万元,占3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500万元,占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040万元,占34%。    (二)石板村2013年农民人平均纯收入11150元。    九、交 通    境内交通发达,省道唐巴公路贯穿全境,有村级水泥路23公里,各类机耕道18余公里,村内各组皆通汽车。    十、能 源    电力丰富,在本乡有“35KV”变电站一座;天然气经过向前和岳公村,使用方便。石板村有望2015年全部使用天然气。    十一、通讯便捷    移动通信完全覆盖全村,实现了手机无盲区;开通全国直拨电话500余部,通讯极为便捷,网络连接方便。   

三学寺村

  一、基本情况   三学寺村位于金堂县城东北,东邻福兴镇三王村,西连三星镇天灯村,南靠三星镇川福号村,北接石板河村,以境内三学山而得名,距县城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境内山川秀美,传说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学道之地,更有“五月榴花红似火”的美誉;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三学山上在隋唐时即建有上、中、下三寺即法海、普济、广济三寺,总称三学寺。现存法海、广济二寺,寺前登山道上还建有前庵开照寺,是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二、自然地理   三学寺村距县城3公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地貌以低山为主。最高海拔约880米,平均居住海拔约600米。   三、社会经济   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645户1835人。其中,劳动力1424人、五保户15户、低保户45户、贫困户9户、土坯房及危旧房屋192户。全村耕地约2800亩。主要为粮油、蔬菜、水果产业。目前,正在着力引进业主发展乡村酒店和苗木花卉业。以打造休闲观光旅游为主,已流转土地约500亩。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4元。   四、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三学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65人(男56人,女9人),外出务工党员12人。大专以上文化16人,高中文化15人,初中文化12人,初中以下文化23人,入党积极份子2人,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机构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及村民小组议事会运行正常,成立由民主监督、民主理财、计生、治安等小组。党支部由4人组成,村委会由4人组成。   五、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现有2个聚集点,集中居住农户44户,128人。村办公室现已改建。   六、基层设施状况   村内现有水泥路19.2公里,生产便道21公里。12个村民小组电网全部接通。全村水利设施有待改进,共建有307口蓄水池,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生产用水,村民饮水困难,9个村民小组饮水主要靠取地下水,5组、6组、7组住户使用自来水,污水处理主要为分散排放,自然净化。聚集点的集中居住户生活垃圾由保洁公司统一处理,燃料状况液化气、电为主;散居农户以柴、电、液化气为主。   七、旅游资源状况   旅游资源底蕴丰厚,山川秀美,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可谓得天独厚。辖区内诸寺四周竹树掩映,泉壑优美。并有“飞来石”、“佛迹石”、“盘陀石”、“皇姑坟”、“黄犊塔”、“七佛岩”以及李八百炼丹的“栖贤洞”(因洞穴深邃曲折,水滴泉中,酷似琴声,又名琴泉)、李女“妙应真人”修真的“仙女洞”、“仙人井”、赵子龙刷洗座骑的“洗马池”、李阳冰篆刻巨字的“洪都观”和该山独有的奇景“圣灯朝佛”等胜迹。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段文昌等人,为山上的“鹦鹉舍利塔”、“支提石塔”等撰文立碑;隋代高僧智炫,唐代高僧悟达国师、鉴源、慧观等均曾来寺讲经巡礼,悟达且请四川著名画家李升在成都大圣慈寺真堂内绘制一堵《汉州三学山图》并为推崇(见宋人黄休复所著《益州名画录》);三学寺内并藏有“碧玉佛笼”、“藕丝袈裟”、“锦字心经”、“贝叶金字涅槃经”等珍贵文物。山下更兼有60、70年代经典建筑“东方红机械厂旧址”。   

尖山村

  尖山村地处龙泉山脉深丘地区,是金堂县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全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2454人,村组均通水泥路。本村山坡、林地资源丰富,极适于发展和种植高山反淡季无公害蔬菜,以高山反淡季无公害蔬菜、牛、黑山羊、跑山鸡、生态猪为主要产业。   尖山村地处偏远山区,坡高路远,为有效利用村级公共服务资金,通过征求民意,在2009年实施入户道路建设项目,让户户都通水泥路。议事会几经讨论,一致同意采取补助的办法,向受益农户每米补助35元,自行修建,在质量上、宽度上、完工的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入户道路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近30万的项目资金还拉动了90万的资金投入。2010年针对全村在村道建设和人畜饮水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民主决策利用村公专项资金向市小城投公司申请融资150万元,建设生产道路3公路、道路加宽2.5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48个。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道路进院入户和人畜饮水工程的全覆盖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目前,全村水泥路里程近30公里,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成功引金堂珠峰越野体验基地项目,项目幅员面积达2300亩(含中江境内林地),并已成功举办多场如美国北极星、路虎等越野体验娱乐项目活动。尖山村着力开展植被恢复等工程,引进业主,采取“农户+合作社+业主”的生产发展模式,利用业主出资出苗,合作社组织协调,农户利用土地山坡入股的方式,效益按“五五”分成的方法计算。现农民自愿入股达到1000余亩,新植景观、绿化、经济林木20万株。既绿化了尖山村,群众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同时由外来自主创业者创办特色养殖基地,带动本村养殖业规模发展。尖山村通过村公项目资金为村民们通了水、修了路,有效带动了群众创业热情,为广大群众找到增收致富途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牛背村

  牛背村基本情况   金堂县栖贤乡牛背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段,属浅丘地区,距县城3公里,距唐巴路500米,幅圆面积12.5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760.14亩,总人口数3015人,总户数1015户;全村水泥道路共36公里,生产便道30公里,贯穿22个村民小组;红旗支渠横穿牛背村,涉及8个组;全村共有蓄水池300余口,机井200余口,沟渠约12公里。水库面积30余亩。   主要产业以无公害蔬菜、粮食以及养殖业(黑山羊、肉牛、跑山鸡)为主,其中:重点以黄瓜、茄子、番茄、花菜、辣椒、甜玉米等,辅以莴笋、青豆、莲花白、豇豆等蔬菜,年种植蔬菜6500余亩次;成立“成都鑫牛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金堂县六佳花红园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销售蔬菜达500多万公斤。   


石板村特产大全




石板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