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市 >>垫江县 >> 裴兴镇 >> 新宝村

新宝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宝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宝村简介

  新宝村位于裴兴镇东北面。1981年前名称回龙大队,后改为新宝大队,接着更名为新宝村。2007年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靠许裴公路边,与桂花村几乎在一条线上,距裴兴场镇6公里远。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东与丰都县许明寺镇连界;南与华龙村相邻;西与桂花村相连;北与大石乡石良香花接壤,水源条件较差。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38名,预备党员1名,总户数485户,人口1765人,劳动力1250人,常年外出务工1100人。总耕地面积1907.2亩:其中田919亩,土988.2亩;境内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21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9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00231120 408300 023 查看 新宝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宝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宝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南华社区

  南华社区原名南华村,属裴兴场镇所在村。又是裴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华村于2008年4月成立“南华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场镇梓溪街,于2009年新建并投入使用。辖区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含场镇在内),东与桂花村2、3、4组连界;南与双柏村相邻;西与高石村相连;北与拱桥村接壤。南华村支柱产业是生猪、榨菜、香菇。全社区交通方便,社社通公路,土质肥沃。全社区所辖4个居民小组,其中1—3组属农业人口,4组属街道部分居民和非农业人口。全社区党员人数42名,有516户,总人口1908人,在家劳动力580人。其中非农业户口18户,常年外出务工980人。总耕地面积1281亩,其中水田710亩,土571.2亩,境内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近两年来香菇生产500万袋,单项年收入100万元。2009年粮食总产量914吨,农业经济总收入560.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5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9元。   1952年前,名莲花村。1953年改名为南华村。1958年前管辖有双柏村1社的张家嘴、大堂、黄角堡、谢家沟等处。   村首届农会主任,首届村支部书记是一名女党员周淑云,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过全国劳模大会。   

高石村

  高石村位于裴兴镇西南面。2001年由原来的正义村、高石村两村合并统称为高石村。2002年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位于高石村1社(裴兴到三汇公路旁边),距裴兴镇1.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东与拱桥村三社接壤,南与上水村二社相邻,西与三溪镇江岭村连界,北与长安村相连。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农业社)。党员人数59名,有547户,总人口2385人,在家劳动力640人,常年外出务工1100人。总耕地面积1986亩,其中水田990亩,土996亩。高石村的支柱产业是榨菜、生猪、山羊、蚕桑。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58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69.5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00.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5元。   村境内有一座倒翁塘水库,该水库属小(二)型水库,均属土坝,截面梯形,长53米、高7.5米、溢洪道宽9.1米、流量39.72万立方米/秒,总库容量33.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22.1万立方米,死库容11.7万立方米,干渠长5.9千米、支渠长1.79千米、渡槽1座、隧洞1个。倒翁塘水库位于我乡高石村4、5、6社交界处,修建于1977年,总面积90亩,有效灌溉面567亩,受益村3个,属县管小(二)型水库   

拱桥村

  拱桥村位于裴兴场镇西北面。2001年由原农兴村、拱桥村两村合并统称为拱桥村。办公室设在拱桥村四社(龙裴公路旁边10米)处。距裴兴场镇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东与桂花村相邻,南与南华村三社相连,西与高石村、长安村接壤,北与龙岗乡会聚村连界。交通十分方便。裴兴镇境内最大一条河流(梓溪河),随着龙裴公路方向贯穿该村全境。公路河流沿线有竹木加工厂、预制厂、页岩红专厂。该村土质肥沃,特别适宜香菇生产,现有香菇大棚种植基地10个。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农业社),党员人数80名,有709户,总人口2745人。在家劳动力560人,常年外出务工1600人。总耕地面积2449亩,其中水田1190亩,土1300亩。拱桥村的支柱产业是榨菜、香菇、柑橘。境内生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香菇等,2008年粮食总产量171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29.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5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0元。   村境内4组土地湾后面半坡上,有一岩洞,名猴子岩,空间100多平方米,现有菩萨10余个。民国年间,曾有尼姑扫内堂,现在也有不少人,逢年过节,菩萨生日都要到此烧香化纸。   

长安村

  长安村位于裴兴镇的西南部。2001年由原太山村、长安村两村合并统称长安村。办公室设在天子殿,距裴兴镇场镇4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东与南华村一社接壤,南与三溪镇江岭村连界,西与沈家镇东山村相邻,北与永平镇罐石村相连。全村交通方便,社社通公路。永裴公路(永平镇—裴兴镇)穿过该村直到永平石庙。目前,它是裴兴通往垫江的三条公路中最捷径的一条主干线。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农业社),党员人数55名,有608户,总人口2236人。在家劳动力540人,常年外出务工1400人。总耕地面积2466亩,其中水田1674亩,土792亩。长安村的支柱产业是榨菜、生猪。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60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52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3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4元。   2008年,由县交通局和全村干群齐心协力共筹资金260万余元,硬化了裴兴到永平镇石庙村的村级公路,通过7个月的艰苦努力,一条长6.5公里高质量、高标准的水泥路竣工通车。这是一条适应时代潮流,顺乎群众意愿的“民心路”、“德政路”、“幸福路”。必将迎来裴兴新一轮发展的热潮,必将推动我镇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水村

  上水村位于裴兴镇南边。2001年由原来的上水村、双寨村两村合并统称为上水村。上水村办公室设在上水村3社。距裴兴场镇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东与双柏村五社接壤;南与丰都、三汇镇原箐口乡黄草山脉为界;西与三溪镇相邻;北与高石村二社一河相隔。本村交通方便,社社通路。该村所辖5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62名,有601户,总人口2240人,在家劳动力390人,常年外出务工1000人。总耕地面积1827.7亩,其中水田820亩,土1027.7亩。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71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52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2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20元。   该村有一个大型的养猪场—鑫发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200头,母猪200头,纯收入达50万元。   

双柏村

  双柏村位于裴兴镇东南边。 2001年由原双柏村和永和村1、8社,原华龙村7社合并而成统称为双柏村。办公室设在双柏村1社境内。距裴兴场镇1.5公里远,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东与华龙村接壤;南与丰都临界;西与上水村四社相邻;北与南华村二、三社相接。交通方便,社社通路,土质大多数是石谷子、沙土质。该村所辖5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43名,有585户,总人口2248人,在家劳动力600人,常年外出务工900人。总耕地面积1542亩,其中水田560亩,土982亩,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71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52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2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20元。   大丘田水库位于双柏村5社,始建于1972年,总水面30亩,蓄水量14.2万立方米,受益村1个,受益人口1020人。   村境内4组罗家坡路边长着一棵古老的黄桷树,树干胸围约5米,枝粗叶茂,长势良好,如同一把绿绒大伞。   

华龙村

  华龙村位于裴兴镇东部,深沟峡地带。是裴兴镇最边远的村。2001年由华龙村和原永和村的2、3、4、5、6、7社合并而成统称为华龙村。办公室设在刘家坪,距裴兴场镇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东与丰都县培观乡接壤;南与双柏村连界;西与桂花村边际相接;北与丰都县许明寺接壤。华龙村高坡陡,层层梯田,土质大多数是石谷子沙、水份难以保持。该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45名,有505户,总人口1884人,在家劳动力500人,常年外出务工800人。总耕地面积1821.86亩,其中水田910亩,土921.86亩。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70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02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18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200元。   村境内新华水库位于3社(与丰都县许明镇接壤),始建于1974年。大坝高15米,有效库容13.7万方,正常蓄水位11米,受益村1个,受益人口1200余人。   

新宝村

  新宝村位于裴兴镇东北面。1981年前名称回龙大队,后改为新宝大队,接着更名为新宝村。2007年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靠许裴公路边,与桂花村几乎在一条线上,距裴兴场镇6公里远。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东与丰都县许明寺镇连界;南与华龙村相邻;西与桂花村相连;北与大石乡石良香花接壤,水源条件较差。全村所辖6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38名,预备党员1名,总户数485户,人口1765人,劳动力1250人,常年外出务工1100人。总耕地面积1907.2亩:其中田919亩,土988.2亩;境内主产:水稻、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21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9元。   

桂花村

  桂花村位于裴兴镇东北面。2006年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靠许裴公路旁边,驻地双土地,距离裴兴镇3公里远,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东与新宝村1组连界;南与华龙村三组相邻;西与南华村三组、拱桥村一社相连;北与大石乡资会村、保安村接壤。全村交通方便,碎石路面,社社通畅。土质:黄泥、沙土各半,全村多数田土可受联合水库自流灌溉,少数靠山坪塘蓄水抗旱,有效灌溉面积250亩,占总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本村所辖5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43名,预备党员1名。有506户,总人口1938人,劳动力1184人,常年外出务工1008人。总耕地面积1339亩,其中水田825亩,土514亩,境内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榨菜等,2009年粮食总产量161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01万元,其中农业生产值34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619元。   村境内有一个供全镇人民生活用水的联合水库水厂。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桂花村2社,正常蓄水66万立方米,受益村3个,受益人口4500人。特别是有远近闻名的围子湾、洪湖寨,解放初期,1950年2月刀匪-,在那里残酷杀害了人民解放军和征粮工作队员共20多名同志,是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   


新宝村特产大全




新宝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