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山乡位于大邑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1公里,离成都71公里。北邻崇州市万家乡、苟家乡,西接西岭镇,南连斜源镇、鹤鸣乡,东界金星乡。全乡幅员面积53.12平方公里,折兑面积79667亩.有1个乡级行政机关(位于两河口社区7组),4个村、1个社区,5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为4514人,其中有农业人口3928人。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2.8%。
因邛崃山脉延伸入境,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政府驻地海拔786米。境内群山耸立,沟谷交错。有金刚山、红岩山、千佛岩等。最高山为红岩山,主峰海拔2338米,全乡年平均气温11.5。C——13.8。C,有效积温4200。——4700。,全年无霜期24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mm——1400mm,年平均日照650—700小时,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雾多、温差大,PH值为6.5——7,是岷江支流斜江河的发源地。
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道源石林——大坪山,有中国南传佛教第一站的雾中山开化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水力发电站3座,火力发厂1个。
".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53.12平方公里 | 510129202 | 611330 | 028 | 查看 雾山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两河口社区 | ·大邑旅游·大邑特产·大邑十大特产·大邑十景·大邑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两河口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虾口村 | ·大邑旅游·大邑特产·大邑十大特产·大邑十景·大邑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虾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雾山村 | ·大邑旅游·大邑特产·大邑十大特产·大邑十景·大邑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雾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烛村 | ·大邑旅游·大邑特产·大邑十大特产·大邑十景·大邑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烛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大坪村 | ·大邑旅游·大邑特产·大邑十大特产·大邑十景·大邑学校名录· | 0 |
---- |
查看 大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晋原街道 |
四川省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41公里,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享有“山川灵秀之乡”的美称。明代文学家杨 庵说:“大邑是蜀之望县,沃野千里,名于三蜀,仙佛同源,萃于二山(鹤鸣山、雾中山)。晋原街道(原晋原镇)是大邑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濯濯生辉。 晋原街道(原晋原镇)于2013年10月28日正式批复设立,驻西岭大道164号。街道幅员面积92.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1万余人,辖43个村(社区),其中23个村、15个城市社区、5个涉农社区,330个村民小组、206个居民小组。 街道地处平坝与丘陵相接,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辖区内有贝根管道、天邑集团、大宏立机械、浔兴拉链厂、鑫泽机械等百余家企业。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与省会成都市有成温邛高速公路相连,与都江堰有川西旅游环线相接,通往县内主要风景旅游区的均为高等级公路,交通极为便利,既有胜迹静惠山公园,成都市文化保护单位子龙祠,佛教名寺高堂寺,更是大邑“雪山、森林、温泉、庄园、道源”特色旅游景点游客的集散中心。 |
王泗镇 |
" 政区位置 王泗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距大邑县城8公里,东临苏家镇、三岔镇,南与邛崃市桑园镇相连,西与新场镇接壤,北与鹤鸣乡、悦来镇、晋原镇交界,距成都50公里。 政区划分 王泗镇辖辖17个行政村,2个社区,26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076人。 政区人口面积 王泗镇幅员面积68.8平方公里,总人口53076人,集镇人口6000人,集镇现有面积1.8平方公里。 政区自然特征 王泗镇地势分为丘陵和平原两个地貌区,北面为丘陵区,南面为平坝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常年风向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 政区资源特点 境内泉塘较多,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适宜酿造业,矿藏主要有高磷土(又名白泥)蕴藏量约200万吨,泥炭(含腐植质90%以上),蕴藏量约100万吨。 境内有粗石河和新河,有出江堰和三合堰,有金洞子水库和六岔树水库。为全镇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政情概况 王泗镇是四川省省级试点小城镇、中国著名白酒原酒地及OEM加工基地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风筝),成都市的30个重点乡镇之一。全镇商业贸易繁荣,城镇内共有综合市场、工业品市场、木材市场各一个,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卫生、防疫以及金融保险社会服务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工业 王泗民营经济增加快速,小型企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有成都泗兴酒厂,成都九鼎米兰酒厂,成都大邑酒乡酿酒厂,成都蜀源酒厂,大邑开泉酒厂,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冶金实验厂,四川大邑新联山钢铁有限公司,成都大邑民乐陶瓷厂等。从单一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食品加工、冶金工业、橡胶制品、建工建材等多业并举。固定资产上亿元的企业有成都冶金实验厂,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四川远星橡胶有限公司和成都泗兴酒厂,3000万元以上企业有四川大邑酒乡酿酒厂,成都荣华酒业有限公司,成都绿色广地公司。年产值上亿元企业3个,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余家。. |
新场镇 |
" 新场镇概况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是四川省小集镇试点镇。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34.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35个农业社,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6300人。农业:农业计税面积13986亩,其中旱地2626亩,水田111360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山区退耕还林710亩,荒山造林100亩。山区有蚕桑基一处,坝区有花木苗圃基地五处,蔬菜基地三处。工业:镇域个业发展势头良好,拥有规模型企业10家,如蓉新股份实业有限公司、祥业铸造厂、新蜀建筑实业有限公司等。制香业和鞋跟业发达。 . 自然资源:1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集儒、佛、道于一体的川王宫,有摩岩石刻子岩。2、水资源丰富,出江河流经新场全境。3、土地资历源丰富,全镇有土地52000亩,除开耕地外,还有可开发耕地两万多亩。4、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有富裕劳动力8000多人,普通劳力报酬300-600元。交通和基础设施状况:交通四通八达,东到县城10公里,去成都58公里,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出江镇、天宫庙、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水有出江河贯穿全境,公路有成温邛高速路、大双高等级旅游路,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镇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交通与通讯便捷,水电气供应充足,境内有35千伏的大型变电站及减压配气站。电信发达,移动、联通、小灵通及光迁均已开通。 ". |
悦来镇 |
名称来历 因镇人民政府驻地悦来场(又名灌口场)得名。相传明末斜江河涨大水,灾民逃到今悦来镇修建房屋居住,因鹤鸣山形似“老鹳鸟”,而街房恰好对着老鹳鸟之嘴,故名鹳口场。又,明末清初,四周密林,常有虎狼伤人,乡民邀约结队赶场,因而又名约来场,清康熙年间始更名为悦来场,取“近者悦,远者来”之意。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3°24′51"~103°28′43",北纬30°34′60"~30°40′36"。地处大邑县城西北,东与晋原镇相连,南与王泗镇相交,西与鹤鸣乡接攘,北与金星乡相邻。人民政府驻悦来镇正街2号,电话区号88376173,邮政编码611338,距大邑县城8千米。 政区沿革 清康熙年间始更名悦来场子。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今镇境为北信乡地,清咸丰起为北乡二甲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鹤鸣镇,二十九年改为鹤鸣乡。1954年3月鹤鸣乡划出斜江、临江两街村,依灌口场名置灌口镇。1958年10月灌口镇撤,镇区还属鹤鸣乡。1963年3月灌口镇建制恢复。1981年3月灌口镇改为悦来镇。1985年9月灌口乡撤销并入悦来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胜利社区、前进社区、三仪社区、观口社区4个社区,义和村、丹凤村、鹤庆村、宁江村、夬石村、盐井村、龙泉村、王岗村、双廊村、民集村、朝阳村11个村,领导4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3个居民小组、17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37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26人,城镇化率6.8%。另有流动人口2923人。总人口中,男性12234人,占52%;女性11493人,占48%;14岁以下2188人,占9.2%;15~64岁17783人,占75%;65岁以上3756人,占15.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3671人,占99.8%,少数民族57人,占2%。 2011年人口出生率8.2‰、死亡率9.3‰、自然增长率-1.1‰。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15千米,总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地势略为北高南低、西高,辖区内平坝、丘陵、高山皆有,以丘陵为主。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550~1150米,最高点双廊村海拔1150米,最低点集镇区海拔550米。 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度,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年均280天,年均日照时数717小时。 水文 斜江河、陈家河过境,其中斜江河从鹤鸣牟家营社区入境,自宁江村流入晋原镇,河段全长5千米,陈家河从金星乡流入悦来镇后汇入斜江河。有宁江水库、丰收水库、红旗水库三个天然水库。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辖区内有大邑县唯一已勘测出的天然气资源,总储量达300亿立方,基本纳入国家大型气田标准,已于2007年11月建输气管道。 自然灾害 主要为旱涝、泥石流、地震灾害等。特大暴雨和洪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最严重的两次发生在在2011年的7月3日和8月21日,冲毁了该河段4座桥梁,损毁房屋189间,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6225亩,人均0.7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6321万元,比上年增加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0.00035%。 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大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770吨,人均370.5千克,其中水稻3031吨,小麦39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榨菜、油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756亩,产量527吨。榨菜种植面积23000亩,产量57500吨。 畜牧业以猪、羊、牛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26337头;羊年末存栏8772只,牛年末存栏1862头;家禽饲养量277333羽,2011年生产肉类5887吨,其中猪肉4584吨,牛肉288吨,羊肉146吨、禽肉416吨;禽蛋523吨,畜牧业总产值3827万元。 截止2011年末,林地面积390626亩,累计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88.65%。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 工业 以建工建材、机械铸造、食品酿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2814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0.0006%,有企业24家,职工695个,实现工业增加值9240万元。 201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20人,总产值2811万元,增加值855万元,完成税收21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280个,职工59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5亿元。城市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0.1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724万元,其中国税收入38万元,地税收入293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31万元,企业所得税(国)7万元,营业税47万元,个人所得税26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20万元,房产税2万元,资源税175万元,土地使用税6万元,印花税2万元,企业所得税(地方)15万元。 2011年末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3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5630万元,贷款余额1510万元。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0年末有综合文化站1座,建筑面积约413平方米,配0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四室一厅”及露天活动场所2926平方米,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处,藏书2.5万余万册。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33人,专任教师7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39人,专任教师12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5个,门诊部(所)1个;有床位120张,固定资产总值76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6名,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11人。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6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广播电视 1970年创建镇广播站,生产队广播覆盖率达100%,农户广播覆盖率达95%。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00余户。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9户,人数8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7户,人数504人。有1个就业服务中心,1个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提供五保养老床位300个,员工10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02人,分散供养86人,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已形成由公路等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县级公路2条,大双路、灌怀路,大双路悦来段总长4公里,灌怀路悦来段总长10公里,形成县、乡村运输网络,年发送旅客10万人次。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投递点1个。 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00%。 镇区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 2011年末有镇公交汽车线路1条,公交运营车辆6辆,每20分钟发一班车,日均容量800余人次。 给排水 2011年末镇区自来水铺设干线水管16.5千米,年生活用水10万吨;2008年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2000吨。 供电 2011年末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3兆伏安,高压配电线路4条,总长度62.5千米,用电负荷23595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9%,供电可靠率99.9%。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集镇绿化面积36000平方米,镇区人均绿化面积达12平方米。 |
安仁镇 |
安仁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建安仁县(早于大邑建县50周年),隶属于剑南道邛州,据《太平寰宇记》载由“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得名,当时的县治就在今天的安仁镇,因古为“安仁”县治,故得名。直至元朝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安仁县建置撤销,其区域划归大邑县。解放前安仁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称,相继涌现出了刘文辉、刘湘等军政要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0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它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0领导的对日作战敌后战场和-领导的对日作战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这次全民族的抗战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根据地战场的抗战,以及人民群众自发的抗日斗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那些在正面战场上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爱国将士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崇敬不已。 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大邑县城8公里,是国家重点镇;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4-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六朵金花之一”——刘氏庄园所在地;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四川省十大旅游古镇;被省、市列为重点扶持的小城镇,现正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四个居委会,幅员面积21.4平方公里,城镇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万人。 |
出江镇 |
" 出江镇位于大邑境内西北部,东距大邑县城30公里,西距花水湾4公里、西岭雪山和滑雪场20公里,东临斜源镇,北接西岭镇,南与新场镇、邛崃大同镇接壤。幅员面积61.89平方公里,辖10个村、2个社区,人口1.6万人。全镇有林地50918亩,年产鲜梅1800吨,茶叶120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年产原煤10万吨以上,年水力发电量6750千瓦。 该镇历史悠久,集镇所在地因地处出江河畔而得名,秦以前属于出国地,秦时出国自废为镇,清朝乾隆年间,正式定名为隆兴场,1918年更名为出江镇,普称出坝河。 出江镇境内交通便利,大双路、出新路在境内交汇。村村通水泥路,分别与两条路相接。出江镇是大邑山区重镇,集镇所在地是原区政府所在地,集镇功能齐全,历来是大邑山区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中心,商贸繁荣。". |
花水湾镇 |
" 大邑县花水湾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西部,幅员面积77.1平方公里,辖有4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87个村民小组,人口8198人。花水湾温泉以“人间瑶池”著称,享誉全川,闻名遐迩。成,其天然独特的地热矿水——花水湾温泉,属古海泉水,是成都地区唯一的达到以医疗热矿水命名的大型热矿水。具有流量大、水温高,医疗矿水水质良好的特点。景区已成为国内距大都市最近的以温泉浴疗为主的大型旅游度假区。花水湾镇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和西岭滑雪场,是大邑县黄金旅游线热点之地。东距成都市区85公里,离大邑县城35公里。有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大双旅游快速通道直达镇内,交通十分便利快捷;有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厂;有3.5万千伏双向电源网络;有线、无线通讯均已覆盖全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花水湾温泉井深2886米,储水量2亿立方米,水温68℃,富含碘、镭、锂、锶、氟、氧、弱碱性氯化物、硫酸盐——钠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多种康疗、保健、防病、治病、除疲解乏的作用。日供温泉水达8400多立方米。1自1995年开发建设以来,总投资达15亿元,景区内现有宾馆、酒店14家,床位2000余个,运动项目2个。区内有上刘河、龚家坝、陈家河、武城四个搬迁居民区。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 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镇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气温比成都平原低3—5℃,镇内的西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5平方公里,纵跨三个气候带,主体分布明显,山峦叠翠,-茫茫。公园内珙桐、银杏等珍稀植物和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繁多;大型天然溶洞、陡崖怪石、奇花异草更是数不胜数。景区有植被茂密的千佛山风景区,是花水湾温泉旅游度假区配套景区之一,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景区内的千圆道观是宗教开放点。相传西汉时圆觉大师在此摩崖造像千佛,故名。以险山、奇水、幽林、溶洞等自然风光和石刻、宗教、古建筑等人文景观融汇于一体,闻名于邛、芦、崇、新等县。 花水湾以其独特的大型地热矿水成为成都旅游的经典品牌,填补了成都市长期无热矿水疗养旅游业的空白。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优势互补,形成一冷一热、一动一静的自然资源绝佳组合。与区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千佛山景区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运动、休闲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 |
西岭镇 |
" 西岭镇位于县城西北,地处大邑县城至西岭雪山黄金旅游线上,是大双旅游线的最后一个集镇。原名双河乡,始建于明末清初,因乡政府所在地建在两河交叉处而得名。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曾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诗句,句中的西岭就在双河乡境内,1992年撤区并乡扩镇时,双河乡改名为西岭镇。 西岭镇山川灵秀,地大物博,气候温和,风光独好。在景区内,海拔最高处达5369米,景点星罗棋布,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高山飞瀑三千尺,奇峰异石穿云端,是旅游观光、盛夏避暑以及经济项目投资的好地方。 西岭镇地处山区,下辖6个行政村,70个社。幅员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82亩。总人口6123人,其中农业人口5960人;总户数1679户,其中农业户1635户。盛产玉米、茶叶、红梅、棕片、魔芋、山野菜、竹笋、三木药材、黄连等。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卫生院1所,中心文化站1个,孤寡老人敬老院一所。 ". |
斜源镇 |
" 斜源镇,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左右,幅员面积62.97平方公里。座标为北纬30°37′,东经103°20′,东西水平相距9.5公里,南北水平相距13.5公里,大白岩以北为最高点,海拔高度约为2000米;黄河口为最低处,海拔高度约为640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通往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交通要道。 2005年6月18日合村建社区后,有行政村5个,社区1个,即六坪村、三元场村(春新、春茗村合并得名)、江源村(斜源、太阳村合并得名)、盘石村、大鹏村、太平社区(黄山、孙家坡、九龙村合并得名),辖85个组。有四川省新源监狱、大邑县长源矿业有限公司及各类新经济组织16家。总户数2440户,其中农业户2019户;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7635人。耕地7150亩(其中退耕还林3100亩),林地面积73340亩。 斜源镇素有药材之乡的称誉,截止2005年11月28日,名贵中药材有3.25万亩,其中:黄柏1.2万亩,杜仲1.2万亩,厚朴0.8万亩,黄连0.05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一万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炭、花岗岩、石灰岩、硫铁矿等20多种,其中:煤炭总共储量4828.07万吨,工业以开采煤炭为主。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油菜;畜牧业产猪、羊、牛、兔,家禽:鸡、鸭、鹅;土特产主要有竹、木、梅、果、棕、银杏、茶叶、烟叶、黄连、黄柏、杜仲、厚朴等。集镇建设方面,新建集贸市场1个,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交通主线有大双公路旅游快速通道过境9公里,专用公路一条即太平社区至长源公司,通往各大小煤矿,村村通公路五条,全长17.8公里,均为水泥路面。境内有电信分公司1家,通讯机站5个,小灵通机站20个。改造自来水厂1个,供电所1个。改造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各1所。镇卫生院1个。旅游胜迹有药师岩,虎擘泉,凤凰鲸柏。 ". |
董场镇 |
" 董场镇现有行政村4个,社区6个,有71个村民小组,有91个居民小组,全镇有27000人,7342户。全镇幅员面积32.87平方公里。地处大邑东南偏北位置,北经集贤到崇州15公里,南经蔡场、韩场、龙马至新津20公里,东经沙渠、三江、双流至成都40公里,西经安仁镇至大邑县城20公里。董场镇集镇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集镇规划新区1.5平方公里,有居住人口4000人。 (一)区位优势。本镇东临西南大都市4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0公里,西靠成温邛高速公路,南至成雅高速公路。 (二)中心集镇优势。董场镇是大邑县平坝区的中心场镇和物流集散中心,辐射周围4个乡镇,这里有县派出的工商、税务、金融、医院、电信、邮电、水利、电力、公安派出所等机关,本地享受服务快捷便利。 (三)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可大量提供企业建设用地和农业产业化用地; 2、劳力资源。将近10000余人的廉价劳动力; 3、物产资源。种养殖业发达,且盛产经济作物是全省优质稻基地和蘑菇之乡,2005年试种木瓜成功,现正扩大规模,建成“木瓜之乡”; 4、生态资源。本镇广阔田野,一马平川,从其王林、陈林、周林、刘林、胡林、万林、英林、-、龙林、游林等村落名称,可知其溪水环境,竹茂林绿。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风和日丽,极适宜办企业和人居; 5、基础设施。本镇交通发达,除高级公路外,村村通水泥路。另外,水电、通讯、自来水和集镇等设施齐备,是企业生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 |
韩场镇 |
" 韩场镇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全镇辖4个村,2个社区,58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15763人,幅员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42亩。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示点小城镇”、四川省贸易厅推介创建“三绿食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园区”、2001年和2003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百强协会”、2004年被省食用菌协会评为“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镇”,2004年被大邑县委、县政府决定为大邑县“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镇”、2005年7月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蘑菇生产优秀基地镇”和“食用菌行业先进协会”。 一、区位优势: 纵向有大(邑)新(津)路(2004年,将拓宽成27米的省级通道),横向有董韩路贯穿全境。东靠新津县,西邻邛崃市,距大邑县城23公里,距新津县城7.5公里,距成(都)雅(安)高速仅10公里,距火车站15公里,35分钟内可到成都,半小时内可到双流国际机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紧邻新津县城,既有现代生活的氛围,又有田园牧歌似的幽静,是居家、办企业的首选去处。 二、自然优势: 辖区内属来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 三、食用菌产业优势(兰田食品工业园): 韩场镇享有“中国蘑菇之乡”美誉。食用菌种植户占全镇总户数的83%以上,主要种植双孢蘑菇。今年双孢蘑菇种植面积预计达到5000亩,其中大棚、高棚蘑菇2100亩,露地种植蘑菇2900亩,此外鸡腿菇、平菇、金针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也具一定规模。预计食用菌加工、销售3万吨,产值实现2亿元。 2003年我镇依托食用菌产业优势构建“食品工业园”,入驻企业有:兰田工业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绿盛食品有限公司、四川漳州嘉亿制罐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到3户企业入驻。此外我镇有中、小型食用菌加工企业20余个,中、小型企业食用菌年加工量达12000多吨。鲜蘑菇销售网点遍及福建、西藏、北京、重庆、青岛、甘肃、河南、西安、香港、台湾等地;蘑菇系列罐头、干片、盐渍菇等销往日本、韩国、法国、中东和欧洲等17个国家和地区。. |
三岔镇 |
三岔镇位于大邑县城东南面,距离县城约16公里,幅员面积约41.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62个农业合作社,2个社区,35个居民小组,人口32081人,其中,集镇人口约6000人,有耕地面积约35901亩,境内有农村信用社2所;中学校1所,小学校1所,九年制义务学校1所;有幼儿园4所,其中私立幼儿园2所;现有重点企业6家,外资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440户。二OO五年实现农业增加值达627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7975吨;中小企业增加值达5572万元;财政收入达114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2元。. |
上安镇 |
上安镇地处川西平原位于大邑县城南,距县城23公里,距成都45公里,至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东面与邛崃冉义镇,南面与邛崃高埂镇相接,距川藏线4公里,西面与三岔镇,北面与安仁镇相邻,镇境内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88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3亩,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民小组,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36人,其中农业人口14434人,非农业人口402人。. |
苏家镇 |
" 一、基本概况。 苏家镇地处大邑县南大门,离县城5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126个农业社,5547户农户,19559人,劳力10619人,耕地面积13507亩,斜江河和干溪河流经苏家镇,大河两岸属沙土半沙土,适合蔬菜种植,在苏家镇形成有4个大的蔬菜专业村,蔬菜复种面积达到6500亩。 1、八角村(现并入梓桐村)以菜秧和调味品蔬菜为主,全村有8个社有7个社在种蔬菜,370户农户,1247人,劳力736人,耕地面积615亩,常年蔬菜面积占150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100亩。 2、苏场村(现并入虹桥社区)以调味品蔬菜为主,全村10个社,有5个社在种蔬菜,耕地面积达650亩,常年性种菜面积达到350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700亩。 3、建新村(现并入虹桥社区)地处大安公路左侧,靠斜江河边,现有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口1110人,耕地面积683亩,人均耕地0.61亩,以种植常规产量性蔬菜为主,常年种菜面积达到150亩,蔬菜种植复种面积达到1300亩。 4、梓桐村(现并入梓桐村)以大棚反季节蔬菜为主,全村9个社占8个社在种蔬菜,全村耕地面积666亩,常年种菜面积达到350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1200亩。 5、河西的安合村、永兴村也有部分蔬菜种植面积,约1000亩。 二、蔬菜种植过程。 自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逐步履行了自由种植的种植权,顺河两岸的村社有部分群众开始调减速粮油种植面积,种植蔬菜。通过20多年的种菜和探索、发展壮大,根据市场需求,广大群众结合自身特点在各自的承包土地上种植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蔬菜,在我镇形成了四个大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三、蔬菜种植采收基本情况 主要的蔬菜品种有:洋葱、莴笋、黄瓜、豇豆、白菜及调味蔬菜等。洋葱品种为红圆一号,亩产可达13000——15000斤,单个可达1斤以上,每年采收季节为5月20日左右;莴笋品种为水白菜,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单个可达2斤以上(常年种植,主产为9月——次年3月)。 四、我镇地理、气候基本情况 海拔高度500米,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6.2℃,年无霜期280天,年降水量1106.2毫米,年日照1092.5小时。". |
青霞镇 |
" 青霞镇地处丘陵地区,海拔755.6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时数达1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200mm,土壤以红棕壤为主,偏酸;水质好,富含多种矿物质,四季分明,春华秋实。 全镇幅员面积28.4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44个居民小组和18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8228人。全镇耕地面积8000余亩,林地20000余亩,荒山、荒坡10000余亩,河滩600余亩,荒山、荒坡主要集中分布在仙合村。镇域经济以旅游业、农业和林业为主。 青霞镇交通便利,川西旅游环线纵贯境内,属城郊型,离成都仅50公里,离县城9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能源通讯等设施日臻完善,10KVA输电线路横跨全镇,并建有两个水力发电站,完全能够满足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有一个加油站和日产水量200吨的自来水厂和移动、联通、小灵通机站,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话和村村通水泥路,集镇被四川省列为2001年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镇。 我镇有着完好的植被和丰富的荒山资源、农副产品原材料,为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步伐,青霞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经济强镇、生态大镇、旅游之乡”为目标,狠抓招商引资这一“牛鼻子”,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实行“一站式”和“跟踪式”的服务,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安心生产、经营,最终实现“三赢”。 境内有著名的市级风景名胜区烟霞湖,湖区面积3000余亩,水面面积500亩,湖水深达30米,各类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有功能齐全的会议中心、餐饮娱乐大楼、川西民俗建筑四合院、西班牙别墅、欧式别墅以及网球场棋牌楼。湖区植被完好 ,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5%,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附属景点有观音寺、仙人洞、龙居洞及仙台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集镇西面有银海酒店、休闲山庄、仿古建筑一条街、赵家沟开发区等景点鳞次栉比。". |
沙渠镇 |
" 沙渠镇位于大邑县东南端,幅员面积18.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92亩,辖一个社区,二十个居民小组,五个村委会,七十个村民小组,人口16485人,劳动力10993个,劳动力平均价格500元/人.月左右。 交通:沙渠镇是大邑县距成都最近的乡镇,距成都二环路仅36公里,成都双流航空港28公里,新津县13公里,崇州市15公里,邛崃市35公里,温江区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并都有二级水泥路相连,成都至大邑快速通道穿镇而过,此路仅有崇州段一个收费站,快速通道崇州段建成后将拆除该站,便捷的交通为企业减少了运输成本。 电力:大邑县是1984年全国首批电气化试点县之一,有大小水电站64座,电力装机容量达9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亿度,实际用电量4亿度;全部与省并网可保证企业全年用电不受“丰”、“枯”季节影响,年均电价在0.55元—0.65元/度,电价合理。沙渠电压合格率为98%,供电可靠率为99.98%。 水资源:岷江支流西河绕镇而过,该河流年平均流量为650立方米/秒,属三类水质,完全能满足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该河道砂石资源丰富,质量好,价格低,是成都市主要砂石供应地,极大地降低企业投资建设成本。 规划:2005年11月18日,大邑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沙渠镇2004年至2020年总体规划(大邑府发[2005]96号文件)中,将大邑县集中发展区轻化工业园列入了沙渠镇的建设规划,规划占地1000余亩,完全能满足工业需要。已有15家企业入驻,主要集中在机械铸造、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 ". |
蔡场镇 |
" 蔡场镇位于大邑县城东南,距县城约25公里,属平坝地区,幅员面积21.6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4个行政村,44个居民小组,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0人,集镇人口1900人,耕地面积21240亩。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有3.5K变电站、邮电支局、移动机站、联通机站,规模以上企业8家,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达到1.5平方公里,大田蘑菇是主导产业,是川内唯一被中国农产品协会评为“中国食用菌之乡”。 ". |
雾山乡 |
" 雾山乡位于大邑县城西北部,距县城21公里,离成都71公里。北邻崇州市万家乡、苟家乡,西接西岭镇,南连斜源镇、鹤鸣乡,东界金星乡。全乡幅员面积53.12平方公里,折兑面积79667亩.有1个乡级行政机关(位于两河口社区7组),4个村、1个社区,5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为4514人,其中有农业人口3928人。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2.8%。 因邛崃山脉延伸入境,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政府驻地海拔786米。境内群山耸立,沟谷交错。有金刚山、红岩山、千佛岩等。最高山为红岩山,主峰海拔2338米,全乡年平均气温11.5。C——13.8。C,有效积温4200。——4700。,全年无霜期24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mm——1400mm,年平均日照650—700小时,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雾多、温差大,PH值为6.5——7,是岷江支流斜江河的发源地。 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道源石林——大坪山,有中国南传佛教第一站的雾中山开化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水力发电站3座,火力发厂1个。 ". |
金星乡 |
" 金星乡位于大邑县城北边缘丘陵山区,距大邑县城20公里,东邻青霞镇,南连晋原镇、悦来镇,西靠雾山乡,北与崇州市万家镇、怀远镇接壤;东西水平距离约13公里,南北水平距离约8公里,幅员面积为4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12亩,是典型的农业深丘乡镇。乡人民政府驻地金星乡黄泥村十组。全乡辖7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农业户2760户,农业人口9245人。 金星乡交通比较便利,乡域内有原川西旅游环线灌怀路6公里,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42公里。移动通讯基站4座,电信公司基站3座,联通公司基站1座,ADSL宽带业务已开通。农业方面,全乡植被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该乡有藏传佛教之一的白岩寺,有全县最大的小(乙)型水库1座,即金羊水库,可蓄水280万立方米。全乡无公害的农副产品丰富,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红苕、土耳瓜、榨菜、水果等。土耳瓜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量60万公斤,红梅种植面积6500亩,年产量50万公斤,是农民增收的主导项目之一。全乡有民营企业金星选矿厂、金星页岩机砖厂、成都稀丽奇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西部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宇衡铸造厂等。有金星学校及玉金小学、新久小学2所村小,乡卫生院一所。辖区内有悦来信用社金星分社、电信支局、供电营业所等单位。 ". |
鹤鸣乡 |
鹤鸣乡,位于大邑县城西12公里处,因境内闻名遐迩的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而得名。所辖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21万人、10个行政村。境内山丘坝皆有。山青水秀。有古诗赞誉云:“乔木夹云寒”,“修竹当风无俗念”,“奇花塞路随时艳”。便在千年之前,诗人陆游游至鹤鸣山(时作鹄鸣山),看仙山亲临碧水,古柏干霄,灵气四溢,乃赋诗数首,祈愿“安得仙翁索米术,一生留此弄寒泉”。除此,乡境内物产奇丰,资源特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