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新津县 >> 五津镇

五津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五津镇谷歌卫星地图)


五津镇简介

  " 五津镇地处新津县城中心,辖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21.9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其中城镇辖区常住人口4.7万人。2006年,全镇实现GDP28.94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48%,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3.43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2:56:42,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2元,城市化率达83%。综合实力名列乡镇之首,素有“新津第一镇”之称。
   五津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大件、川藏、新大、成乐、新蒲、新崇六条公路交汇五津。成雅、成乐公路穿境而过,跨成都38公里,双流国际航空港18公里,境内河道纵横,西河、南河、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五河汇流,直入岷江,五津镇占据了发展经济的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孕育了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希望集团,1996年,五津镇被列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1998年,更名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2002年,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在五津镇设立,为浙江沿海企业来五津镇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纳爱斯、东南网架、琪乐塑业、华都包装等沿海重点企业纷纷落户五津,引进和落实河南白象方便面、北京大北农、通威饲料等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伍田食品、美好食品、恒力磁材等本地重点企业也发展的如火如荼,目前进驻园区的企业76家,五津镇现有规模企业27个,这些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为五津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2006年,辖区内规模型企业完成企业增加值11.64亿元,占全县的59%,实现利税2.5亿元,占全县的52%。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燃一新,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的不断推进,绕城路、长顺路、纯阳大道、新崇路绕城段外环路的贯通,城区已逐渐美化、亮化、绿化,农村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话,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光纤“村通”工程,实力五津、活力五津、魅力五津、和谐五津正日益显现。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6.3万人 21.9平方公里 510132100 611430 028 查看 五津镇谷歌卫星地图

五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桥津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桥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复兴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复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寿阝江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寿阝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江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南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抚江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抚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城北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城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红石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红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城西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城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古家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古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平岗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平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吴店社区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吴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临江村 ·新津旅游·新津特产·新津十大特产·新津十景·新津名人·新津 0

----

查看 临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津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津镇

  " 五津镇地处新津县城中心,辖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21.9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其中城镇辖区常住人口4.7万人。2006年,全镇实现GDP28.94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48%,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3.43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2:56:42,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2元,城市化率达83%。综合实力名列乡镇之首,素有“新津第一镇”之称。    五津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大件、川藏、新大、成乐、新蒲、新崇六条公路交汇五津。成雅、成乐公路穿境而过,跨成都38公里,双流国际航空港18公里,境内河道纵横,西河、南河、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五河汇流,直入岷江,五津镇占据了发展经济的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孕育了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希望集团,1996年,五津镇被列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1998年,更名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2002年,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在五津镇设立,为浙江沿海企业来五津镇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纳爱斯、东南网架、琪乐塑业、华都包装等沿海重点企业纷纷落户五津,引进和落实河南白象方便面、北京大北农、通威饲料等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伍田食品、美好食品、恒力磁材等本地重点企业也发展的如火如荼,目前进驻园区的企业76家,五津镇现有规模企业27个,这些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为五津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2006年,辖区内规模型企业完成企业增加值11.64亿元,占全县的59%,实现利税2.5亿元,占全县的52%。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燃一新,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的不断推进,绕城路、长顺路、纯阳大道、新崇路绕城段外环路的贯通,城区已逐渐美化、亮化、绿化,农村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话,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光纤“村通”工程,实力五津、活力五津、魅力五津、和谐五津正日益显现。   ".  

花桥镇

  "  花桥镇是我县大镇之一,地处新津县东北部,毗邻县城区。全镇幅圆33 .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341人(不含约7000人的流动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4398人,城镇人口3943人。   花桥镇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成(都)乐(山)大件路和108国道(川藏路)在境内穿境交汇,交通十分便捷。   花桥镇工业基础较好。镇域内现有企业68家,其中规模企业9家,2006年1-8月全镇企业完成入库税收1168万元。   花桥镇商贸特点突出,已建成综合贸易市场、专业蔬菜批发市场以及红旗连锁、互惠等5家超市,营造了以大市场促大流通、以大流通促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花桥镇是我县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和淡水养殖基地。马王村、蔡湾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约3000亩,有最具规模的集中精养渔池100多口650亩(大陆渔场),正在规划改建的金马河废弃河道1200多亩渔塘,有力支撑了我县 “万亩亿元” 水产大县工程的打造。   花桥镇文教卫及其它基础配套设施齐全。镇内有普通完中一所(新津三中),有省属重点小学——花桥中心小学在内的小学4所,镇卫生院综合条件良好,有全市六个试点便民书店之一的大千书屋,有自来水厂、天燃气供气站。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及成都空军5个团级部队驻扎我镇。   ".  

花源镇

  " 一、基本情况    花源镇距新津县城11公里,距成都市区20公里,境内有川藏路、大件路2条快速通道直通市中心。幅员面积32.6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4.2万人。城镇总体规划5.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1.65万人。2005年实现GDP6.38亿元,增长27.2%;全口径财政收入2229万元,增长61.2%,地方财政收入1103万元,增长119.6%;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增长13.8%;引进到位县外资金3.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5元,增加641元;城市化率51.5%。被评为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专项目标先进单位”和“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二、配套设施    水:镇域内有水压达到0.6兆帕的自来水厂,日供水1万吨,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电:有11万千伏变电站,保障电力稳定供给。    气:天然气可日供20万立方米。    通讯:电话、光纤等已实现村村通,实现通讯无盲区。    学校:占地54亩的标准化中小学,集小学、初中教育为一体,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占地220余亩,投资2亿元兴建的民营学校——成都开元艺术大学,集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西华大学禾嘉学院、成都职业艺术学院为一体,在校师生6000余人。    医院:花源镇中心卫生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建筑面积4071㎡,总投资近800万元,设防保、内、妇产、儿、急诊等科室,服务优质,设备技术一流。    三、产业支撑情况    近年来,花源镇按照“以房地产业为支撑的工贸型城镇”的定位,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工业产业。花源镇现有工业企业103户,其中规模企业22户。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占GDP比重69%以上。工业企业共安置劳动力2800人,占全镇劳动力36.3%。二是房地产业。目前,全镇引进、在建房地产项目5个,总占地1404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亿元,建成后可为城镇聚集2万常住人口。.  

金华镇

  "  金华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端,新津县境东南部牧马山浅丘中段,地势东高西低,东与双流接壤,南和彭山县临界,西与本县邓双镇为邻,北与本县花桥镇、普兴镇相连,幅员面积33.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93.73亩,辖9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共有5000多户,18000多人。全年平均气温16.5摄氏度,无霜期300天,年降水量963毫米。镇政府位于金华镇宝峰场。   境内山水秀丽,岷江河南北纵贯本镇5个村。杨柳河、龙溪河、牧山干渠、二支渠自北向南,灌溉全镇,在镇南端汇入岷江。   ".  

普兴镇

  "  普兴镇地处牧马山中段,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其中10个村为浅丘村。2005年底总人口23280人,6956户,有耕地面积34512.8亩,人平耕地面积1.48亩。2005年全镇GDP实现203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23万元,,占总量的30.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89万元,占总量的30.8%,财政收入实现21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007元。   ".  

兴义镇

  "一、自然、地貌、人口    兴义镇位于新津县城北面5公里处,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209个村民小组,东与花桥镇、花源镇隔河相望,西邻文井乡,南接五津镇,北连崇州市听江乡和三江镇。全长11.3公里的新崇路穿境而过,金马河、石鱼河、羊马河、西河四河自北向南纵贯全镇,川西奇观——斑竹林市级森林公园位于镇中心。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33888人,其中农业人口30491人,非农业人口3397人。土地面积25457亩,县属工商、电力、信用社、邮电、通讯、公安、保险等职能部门均在兴义镇设有办事机构。   二、城镇建设   兴义镇目前已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是成都市的重点小城镇,以及市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城区已达1.77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了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道路建设 投入160万元建成了长1.55公里、宽25米的城区主道;投资300万元,完成花红堰二期以及建成区道路的排污系统和绿化工程;投入20余万元、新修了200米的街道;投入30余万元,对安置区的300米道路进行了标美化建设,对兴场至王巷子集镇的路面进行了维修;筹集资金50余万元,启动了付钟路双车道拓宽工程,结束了原万和境内无双车道的历史,形成了龙王渡——兴场镇——王巷子——龙王渡的环形通道,改变了兴义镇的交通区位劣势。   市场建设 投入300万元建成了占地7亩的百货交易小区;投入50万元建成了占地6亩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兴义镇拆迁小区;投入40万元,完成了百货小区拆迁安置小区的排污管道的建设与绿化工作。   通讯卫生及供电、供水 投入400万元建成占地5亩的电信大楼;投入200万元建成了占地5亩的卫生院;结合农网改造有利时机,投入30万元对镇区的所有供电设施进行了统一改造,现有供电能力完全能满足小城镇未来10——20年的建设需要;投资150万元,完成占地2亩的新津供电局兴义收费点建设。一座日供水1500吨的新水厂可行性报告和初步选址工作已完成,天然气工程预计今年10月通气。.  

新平镇

  v"  新平镇位于新津县城西,距县城2公里,与五津镇相邻,南临南河与永商镇隔河相望,西隔铁溪河与安西镇毗邻,北靠大邑韩场。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5000多年前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一样驰名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宝墩古文明。2004年9月,原龙马乡撤销建制,整体并入新平镇,合并后的新平镇幅员面积26.46平方公里,总人口23038人,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108个村(居)民小组。川藏路、新大(新津至大邑)路经过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泗江埝水系自流灌溉。境内团结村紧邻南河,风光秀丽,面山临水,是县城规划南河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域。   ".  

方兴镇

  "  方兴,响亮而具有特点的名字,它不仅给人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启迪和警示,而且给人以永不懈怠的激励和鞭策。   方兴西出县城8公里,扼大(邑)新(津)路之要道,临新(津)邛(州)路之坦途,自古就有新津“西大门”之誉。全镇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0余亩。辖3个村、2个社区,90个村民小组,148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125人。   2006年,全镇GDP完成11858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1625万元)的102%;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738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7300万元)的101.2%;民营工业增加值完成42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4180万元)的101%;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387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3853万元)的10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6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2040万元)的10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662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6000万元)的1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029元,完成目标任务(4898元)的102.6%。地方工商税收完成10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02元)的103%。   全镇工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形成了以机械、轻化工、电子、建材、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目前,全镇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已有6家,实现年产值25000万元,创利税1800万元。方兴镇农副产品丰富,多种经营发达,享有“粮仓”之美称,全镇已建立优质稻、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基地,杂交稻制种远销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方兴食用菌合作社连续2年(2004、2005)被成都市列为5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之一,2006年被成都市评为“百强经合组织”之一;流水养鸭、规模化养鸡、瘦肉型猪场等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镇养殖业发展。   ".  

安西镇

  " 安西镇地处新津西南部,距县城6公里,东与新平镇接壤,南与永商镇隔河相望,西与邛崃羊安镇交界,北与方兴镇毗邻。幅员面积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13余亩。辖5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4390户,总人口14377人,其中农业人口12318人。    2004年底,乡镇机构改革后,内设机构由“三办一所两中心”调整为“三办一所”,即:党政人大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与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    2005年,全镇GDP实现16120万元,同比增长14.5%;农业增加值实现3321万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实现11450万元,增长137%;招商引资引进到位县外资金120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元)的101%;完成乡镇地方财政收入38.5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达到4716元。全镇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永商镇

  "  永商镇位于新津县城南河南岸,距成雅(乐)高速公路出入口2公里,距西南航空港20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3公里,成蛇头状分布,旖旎的岷江南河风光带贯穿全镇。在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邓双镇

  邓双镇地处新津县城南,是成都市的南大门。南与眉山市彭山县接壤,北接新津县城,东与花桥镇、金华镇隔岷江相望,西连永商镇,幅员面积28.6平方公里,集山、水、平坝为一体,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108个村(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19000人。盛产无公害优质水果(脐橙、椪柑),素有“万亩脐橙”之美称,水产业、蚕桑业、畜禽养殖业发达。全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成乐(雅)高速和成乐大件路穿境而过,是雅安、乐山、峨眉、攀西等地通往成都的咽喉要地。邓双镇是省政府研究室基层工作联系点。.  

文井乡

  "  文井乡位于新津县西北方向,地处大邑、崇州、新津三县(市)交界处,距县城9公里。东与兴义镇隔河相望;南与五津镇、新平镇接壤;西邻大邑县韩场镇;北接大邑县沙渠镇,幅员面积13.09平方公里。全乡辖3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53个社,总人口数10845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乡。   过去,文井乡农业主要是以农作物耕种为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坚持“农业稳乡”,通过整合资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全乡现已建成六大农业生产商品基地,即淡水养殖基地、肉鸡养殖基地、优质水果基地、杂交稻制种基地、优质粮油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张场鱼儿肥,李柏梨脆甜,大明稻米香,玉龙土鸡优,一村一品一基地各具特色,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文井农民增收的支柱。目前,文井乡政府正以“文井鸡”为主打品牌,创建成都市农业特色乡。   文井乡的小集镇张场,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个文化古镇。虽历经三百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全县唯一一条明清建筑风格古街。2004年,乡政府抓住“集镇建设年”机遇,进行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对文井老街实行了风貌改造,并新修一条具有浓郁川西民居风格的帅公馆新街,场镇面貌焕然一新。文井老街、帅公馆新街、凉水井、高祖寺、乌龟桥新成为文井五大旅游亮点。   文井民风纯朴、政通人和,是成都市综合治理模范乡镇;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旅游、投资创业的好地方。   ".  


五津镇特产大全




五津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