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市 >>奉节县 >> 竹园镇 >> 亭子村

亭子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亭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亭子村简介

  亭子村位于奉节县西面,东傍竹园镇竹元村和丰竹村,南和竹园镇五龙毗邻,西与新政乡仁义村接镶,北邻平安乡林口。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657户,社会人口2060人,本村外出1050人,占本村户籍人口的59%。,全村幅员17930亩,其中耕地4119亩,林地12022亩,草地228亩,养殖水面2亩,其他1559亩,人均耕地面积2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主。本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左右。
  亭子村土地资源丰富,全村是竹园镇的重要产烤烟大村,种植烤烟700余亩。除了种植烤烟,亭子还有奉节县新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昌元烤烟专业合作社,家禽专业合作社等5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均为民营企业。这些本地企业带动本村550户,1800余人就业。除了努力实现本地就业外,村两委还通过与上级相关单位合作,强化宣传,搞好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近年来,亭子村对外输出劳动力达1000余人。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亭子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亭子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00236122 404600 -- 查看 亭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亭子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亭子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竹园社区

  竹园社区地处竹园镇人民政府腹心地带,东接龙潭村,南临岔河村,西至亭子村,北与丰竹村接壤,下辖4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6.03平方公里,有3085人,1008户。   社区属于山地地貌,山大坡陡,地形复杂,最高海拔1297米,最低海拔800米;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0℃,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山地季风气候。社区自然环境优美,其中,秀丽多姿的白马寨具有“小夔门”之称。   历史沿革   竹园社区最早起源于白马村和白泥村,后改为竹园大队和团地村,竹园大队由于盛产水竹,又改名为竹园村。2003年3月由于建制调整将竹园村与团地村合并为竹园村,2009年10月改名为竹园社区。   特产资源   社区物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铜矿、石灰石等十多种。生物资源种类多以农、林、牧业中的牛、羊、猪、蔬菜、水果为优。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社区耕地面积2270亩,其中水田470亩,林地4500亩。   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居住条件及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一、三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居住在山上的逐渐转移到场镇,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主要有两大支柱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种植蔬菜、药材、干果;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山羊和肉牛为主。社区有2个养鸡场,1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带动400户农户增收。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现状   公路建设:社区交通便利,有1条乡道,东连奉溪北路,西接新政乡,全长约35公里;4条村道,约5公里。全社区户户通公路达90%。   水利建设:社区现有微型水池1口,防旱池14口,有效灌溉面积40公顷,灌溉保证率达32%。   教育卫生事业:教育方面,有完全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个,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卫生方面,有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1所,村卫生室5个,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体育文化事业:体育方面,有休闲广场1个,近年又新增健身器材,每天傍晚跳舞的、健身的齐聚广场,异常热闹;文化方面,有专门图书室,供广大居民翻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经验,丰富了文化生活。   电力及广播电视:社区4个居民小组已达到户户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0%。   

市场社区

  竹园镇市场社区,是竹园镇三个社区之一,地处竹园场镇,是竹园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奉节北岸的边贸集散地,常年居住在此的流动人口规模在8000--12000人之间。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户籍人口约8000人,有竹园坪之称,辖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完全小学两所,中学一所,广场两个,大小商铺约1000余家,是经商置业的绝佳地。   社区东连龙潭村,南、北、西三方向均与竹园社区接壤,是名副其实的村中村,城中城。东边从中拱桥起与龙潭村划界,西边从原酒厂、电影院三岔路口为界与竹园社区分开,北边以崔家河为界,河以北为竹园社区管辖范围,南边以文明路为界。竹园镇2.7平方公里的城镇规划区含市场社区全部和竹园社区部分(市场社区靠西一侧)及龙潭村小部(市场社区靠东一侧)。   社区功能设施齐备,有老年活动室一个,面积约120平方米,是老年体育协会的常驻点,下辖5个老年健身队,是竹园镇文化事业中的一支生力军。社区设有专门的图书室,并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之间限时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30。社区还设有远程教育室,面积约40平方米,室内配置有投影仪及可折叠桌椅等设备,是社区开展干部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和大小会议的重要场所。   

无山村

  无山村位于竹园镇南部,与本镇的岔河、建设、九龙、高治等村相连,村中心位置距镇政府10公里,幅员面积 6.8平方公里,海拔800-——1250米,属典型的高山气候,系重庆市级贫困村。无山村的土质和气候适宜猕猴桃的生长,山林中有较多的野生猕猴桃,并且生长旺盛。当前,从猕猴桃地生产和销售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是一项见效快的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1、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情况   无山村共有4个社,605户,207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73户,241人,五保户8人,劳动力1250人,占总人口60.3%,常年外出劳动力59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7.2%   2、土地资源情况   无山村土地总面积11357亩,其中耕地面积321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2%,水田1840亩。耕地以坡地为主,坡度在15度以下的200亩,15—25度的约300亩,25度以上的约870亩。烤烟种植面积500亩,林地面积704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其他为宅基地和荒山荒坡及公路、基础设施等用地。   

五龙村

  五龙村位于竹园镇北部,距场镇20余公里,受地形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比较落后。全村面积约9.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共735户,总人口2348人,整村共有林地8900余亩,耕地2790余亩,其中水田1460亩。  

高治村

  一、基本现状   高治村位于竹园镇与青莲镇交界处, 2003年3月,全县村级建制调整,由高治、柏树、牛角、水塘合并。东接九龙村,南临青莲镇茅田村,西至青莲镇茅田村,北与五龙村接壤,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海拔800—1348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情况   龙潭村下辖8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459人,894户,常住人口5000余人,其中建卡贫困户48户,155人,五保户15人,劳动力1860人,占总人口53.77%,常年外出劳动力87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77%。人均收入5200元.   三、基础设施情况   高治村辖区内有小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所,农村商业银行一个。电话普及率及电视入户率达99%。   四、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龙潭村有适龄10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合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率100%。村公共服务中心于2012年筹资开始修建。   五、农业生产情况   高治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村耕地面积4334亩,其中水田2227亩,旱地2107亩。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4334亩,其中大春2227亩,以水稻、玉米和红薯为主;小春2107亩,以洋芋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80亩,以油菜等油料作物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殖生猪和鸡为主,其中生猪存栏1500头,鸡存栏10000只,出栏20000只。   六、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居住条件及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一、三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居住在山上的逐渐转移到场镇,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主要有两大支柱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种植蔬菜、药材、干果;养殖业,主要以生猪、鸡为主。   

九龙村

  九龙村位于奉节县北部,与高治村相邻,距离竹园镇20几公里。村级道路未全部硬化。据全部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我村共有家庭户806户,总人口接近2700人,其中有1100多人外出务工。全村由原来的九龙片区、板桥片区、龙坪片区组成,分为9个大社。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煤矿、天然气是其主要矿产资源。   九龙村地处内地,四面环山,由于受地形、气候、交通条件的限制,耕地资源较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农业发展较落后,劳动力多外出务工,其外出务工人数占到总人口的43%左右。但正是地形条件的原因,九龙村煤矿资源丰富,村里剩余男性劳动力多以采煤为业。   至万元增收工程启动以来,我村重点发展了魔芋、核桃种植以及养鸡、养猪业。截至目前,我村已发展魔芋种植500亩,核桃种植1700多亩,养鸡40000多只,养猪4000多头。村里成立了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养牛专业合作社。   2011年10月,九龙片区望九路动工,11月全线通车,全长16公里。这次公路的修通给村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龙坪片区公路建设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得到重视,预计将于2013年动工修建。   另外,我村沼气池建设10多个,围绕沼气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减少村民因为生活需要对森林树木的砍伐以及煤炭燃烧对大气的污染,利用新能源走生态发展之路。   

草坪村

  草坪村位于奉节县竹园镇东南侧,北接巫溪县,西连奉节县大树镇,距竹园镇政府约1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域内高低落差较大,最底海拔600米,最高海拔1400米。由原草坪村、钢岔村和永茂村合并而成,为竹园镇面积最大的村,幅员面积约19. 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05.95亩,林地17499亩,草地464亩。辖区内共有9个村民小组,1186户居民,常住人口2788人,劳动力213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06元。  

邓坪村

  邓坪村现有常住人口1950人,557户。原有耕地面积1900多亩,幅员面积近6平方公里,原有村小组18个,现合为4个。政府只确定了2个。去年人均收入5800多元。我村现有党小组3个,入党积极分子6名,预备党员5名,正式党员38名,外出党员22名。   邓坪村财务收支情况(2011年度)。我村2011年新修公路国家拨款200000.00元,新修办公室拨款100000.00元,企业和个人集资204000.00元,其他收入5000.00元,共计509000.00元。开支388000.00元,新修办公室176000.00元,徐国柱因修公路死亡补偿金200000.00元,生活及其他开支12000.00元,共计开支776000.00元,下欠工人工资和借款共计267000.00元。   

华吉村

  华吉村位于我镇东南方,奉溪公路横穿而过,属全镇中心地段,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现有6个建制社,共1342户,4162人,幅员面积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50亩,林地面积15000亩。   

亭子村

  亭子村位于奉节县西面,东傍竹园镇竹元村和丰竹村,南和竹园镇五龙毗邻,西与新政乡仁义村接镶,北邻平安乡林口。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657户,社会人口2060人,本村外出1050人,占本村户籍人口的59%。,全村幅员17930亩,其中耕地4119亩,林地12022亩,草地228亩,养殖水面2亩,其他1559亩,人均耕地面积2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主。本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左右。   亭子村土地资源丰富,全村是竹园镇的重要产烤烟大村,种植烤烟700余亩。除了种植烤烟,亭子还有奉节县新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昌元烤烟专业合作社,家禽专业合作社等5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均为民营企业。这些本地企业带动本村550户,1800余人就业。除了努力实现本地就业外,村两委还通过与上级相关单位合作,强化宣传,搞好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近年来,亭子村对外输出劳动力达1000余人。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亭子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亭子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义和村

  竹园镇义和村地处竹园镇北大门,东与草坪接界,南临大树,西面是华吉村和建设村,北有龙潭河红马,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间,属立体气候。覆园面积10平方公里,由原义和村、小塔村合并而成,现合并为6个社(原为25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667户,总人口2018人,常驻350户,1395人,年龄内劳动力1160人,外出劳力750人;全村现有耕地3178亩,其中水田1223亩,林地11630亩。2011年人均占有粮食560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280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0元。村内有证煤矿2个,年产原煤6万吨左右,解决了村内大部分在家劳动力就业。    基础设施及产业状况   义和村有村级公路近18公里,社级公路15多公里,基本达到社社通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由于义和村是产煤大村,因采煤引起地表水下沉,90%以上的农户用水困难,去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争取下,全村规划设计了三口人畜饮水池,现土建工程已建设完毕,饮水管道完工后能解决大部分群众的用水难题;村办公室因资金问题还没有彻底完工和全部交付使用,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区域通有线电话,有三分之一的区域可以收看有线电视,手机通讯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全村农改新规划设计变压器六台,但原义和片未进行农网低压线路的改造,群众用电的质量和效果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左右,农民就医难得到解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义和村由于政策的原因,退耕还林面积只有153亩多,去年在草坪农业开发公司的带动下,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70多亩,两个有证煤矿因政策的原因还在整改中,全村除了种植和零星养殖外,大部分是劳务收入,除此没有其他主导产业。   存在的困难和措施    由于我义和村山高坡陡,地广人稀,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较少,虽然交通网络较好,但国家投入少,资金引不来,且由于劳动力流失严重,劳动力资源匮乏,在家的全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要依靠种养业来实现增收致富十分困难。    要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首先是要强化领导和宣传,让老百姓明白政府的良苦用心,增强农民的致富热情;其次是要着力改进出行及运输状况,加大水利设施的投入,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使农田发挥最大效益;另外,还要加大技术扶持,使能够从事种养业的群众要科学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来增收;但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引进涉农企业来投资,这样老百姓种的有人收,养的有地方卖,他们就能够放心大胆的去干,也能增强他们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这必须要有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政策的扶持。   

岔河村

  岔河村地处竹园镇人民政府西南方,系竹园场镇门户,东接建设村,南临无山村,西方和北方与竹园社区接壤,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麻柳河穿镜而过,全村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500余人,有8万株杨梅种植基地,农民收入以农业种植、家庭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   资源   岔河村物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铁矿、铜矿、煤炭等。生物资源种类多以农、林、牧业中的牛、羊、猪、蔬菜、水果为优。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社区耕地面积2636亩,其中水田1043亩,旱地893亩,25度以上陡坡地700亩,林地7238亩。   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居住条件及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一、三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居住在山上的逐渐转移到场镇,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主要有两大支柱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种植杨梅、水稻、油菜、玉米、马铃薯等;养殖业,主要以生猪、山羊和肉牛为主。村内有2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700余户实现万元增收。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现状   公路建设:村内交通便利,有1条县道,系奉溪路;1条乡道,东接奉溪路,西连青莲镇,全长约35公里;13条村道,约20公里。全村户户通公路达90%。   水利建设:村内现有陈家老屋小型水厂,双坪水库和岔河水库,山坪塘30口,有效灌溉面积1043亩,灌溉保证率达50%。   教育卫生事业:教育方面,有村小学1所,幼儿园1个,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卫生方面,村卫生室3个。   电力及广播电视:村5个居民小组已达到户户通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0%。   

建设村

  建设村位于竹园镇东南侧,幅员面积达7.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1200米左右,最高处位于竹园镇九龙观,海拔高达1500米,具有悠久的历史,每逢节会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建设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610户,农业人口2089人,2011年建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0元。   建设村党支部成立于2003年4月,现有正式党员46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近年来,村党支部把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发展致富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结合“万元增收”工程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努力把建设村建成“经济繁荣、乡村秀美、民生发展、平安和谐”的文明新村。   2004年获得奉节县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重庆市文明村荣誉称号,2003年至今均获得竹园镇对村(社区)年度综合考核名次,2011年被奉节县委命名为县级党建示范村。   本届起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王飞虎同志“一肩挑”。近年来,在竹园镇党委、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的殷切关怀和支持下,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广大村民齐心协力,我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有所提高。   

龙潭村

  一、基本现状   龙潭村位于竹园镇腹心地带, 2003年3月,全县村级建制调整,由牛场、中桥、龙潭合并。东接红马村,南临建设村,西至市场社区和竹园社区,北与金狮村接壤,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海拔800—1348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情况   龙潭村下辖7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298人, 1122户,常住人口5000余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8户,215人,五保户10人,劳动力1730人,占总人口52.5%,常年外出劳动力8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6.2%。人均收入5186元   三、基础设施情况   龙潭村现有2条村级泥结石路7公里,2条社级公路3公里,辖区内有完全小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所,一处可供休闲的龙潭山庄。村内有2座自来水处理厂,主竹园场镇饮用水;人饮水池5口,容量15000立方米,电话普及率及电视入户率达99%。农网低压改造率先在竹园镇实施。   四、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龙潭村有适龄10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合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率100%。村公共服务中心于2011年筹资修建完成,设有村支两委办公室,远程教育学习室和图书阅览室。   五、农业生产情况   龙潭村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村耕地面积2508亩,其中水田403亩,林地4600亩。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4003亩(复种面积),其中大春2303亩,以水稻、玉米和红薯为主;小春1700亩,以洋芋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20亩,以油菜等油料作物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殖生猪和鸡为主,其中生猪存栏1400头,鸡存栏20000只,出栏40000只。   六、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和农民收入、居住条件及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一、三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居住在山上的逐渐转移到场镇,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主要有两大支柱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主要种植蔬菜、药材、干果;养殖业,主要以生猪、鸡为主。有1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有2养鸡专业合作社,1个晚熟水果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780户农户增收。   

红马村

  一、红马村基本情况   红马村位于竹园镇东部,与镇的草坪、龙潭、金狮村和巫溪县古路镇金鱼村接界。村中心位置距镇政府8公里,幅员面积 10.6平方公里,海拔800-——1350米,属典型的高山气候,系重庆市级贫困村。   1、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情况   红马村共有4个社,530户,1884人,其中建卡贫困户90户,262人,五保户9人,劳动力990人,占总人口52.5%,常年外出劳动力64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4.6%   2、土地资源情况   红马村土地总面积15917亩,其中耕地面积324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36%,水田453亩。耕地以坡地为主,坡度在15度以下的453亩,15—25度的约988亩,25度以上的约1800亩。林地面积1145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98%。其他为宅基地和荒山荒坡及公路、基础设施等用地。   3、基础设施情况   红马村公路通达4个社,共有村级泥结石路10.2。村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主竹园场镇饮用水源;人饮水池4口,容量1200立方米,红马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滞后,不安全饮水人口达1821人,也无配套供水管网。该村电话普及率及电视入户率达95%.农网低压改造尚未实施。   4、社会公益事业情况   红马村有适龄201人,在竹园小学就读,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10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704人,占总人口90%。适合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率100%。村公共服务中心于2010年筹资修建430平方米,基本能够满足村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室和公共活动场所需要(资金严重短缺,尚欠建筑方16多万元。)   5、住房情况   该村村民居住砖混结构45户154人占8.3%,土坯房407户1464人,因各种原因造成危房户50户 180人。尚有22户68人因居住吊散、高寒等需要扶贫移民。无房户6户18人。   6、农业生产情况   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4470亩(复种面积),其中大春3170亩,以水稻、玉米和红薯为主;小春1300亩,以洋芋为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50亩,以油菜等油料作物和烟叶作物为主。养殖业方面,以生猪养殖为主。红马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为典型的粮猪型二元经济,分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现无覆盖全村支撑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支柱产业。   

金狮村

  金狮村位于奉节县竹园镇北面,东傍平安乡茨竹村,南与竹园镇红马和龙潭村毗邻,西与竹园镇丰竹和龙潭村接镶,北邻平安乡和平茨竹村。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394户,社会人口1029人,其中本村户籍人口1029人。本村外出400人,占本村户籍人口的38.8%。,全村幅员13428亩,其中耕地2721亩,林地9620亩,草地65亩,其他997亩,人均耕地面积2.64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2012年拟建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村及毗邻村农户1000户,年山栏黑山羊8000只。本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010元左右。   金狮村矿石资源丰富,全村现有1个采石厂企业,解决近30人的务工问题,劳务收入近200余万元,是竹园镇的重要采石基地。除了采石企业,金狮村经济作物以烟叶种植为主,并了组建了一个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残疾人种植大户一户,金狮村全年种植烟叶700余亩,解决了近200余人务工,仅此项劳务收入达100余万元,为了努力实现搞本地就业外,村支两委还通过与上级相关单位合作,强化宣传好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外出返乡农民工新创微企四个,解决务工人员40余人。金狮村人员外乡创业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三户。近年来,金狮村对外输出劳动力达400余人。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金狮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金狮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丰竹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于重庆市奉节县竹园镇,位于竹园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现有农户555户,总人口1652人。其中农业人口1622人,劳动力940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80人。   全村耕地面积4107亩,平均海拔1000米,适合种植粮食、烟叶、药材等农作物。林地面积15160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4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面积4107亩(其中地4107亩),人均耕地2.3亩,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烟叶等农作物;拥有林地151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枇杷、桃子等经济林果。   基础设施   截止2011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等五通,没有安装路灯。全村有150户通自来水,有150户饮用井水,有20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04户通电; 拥有电视机4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安装固定电话85户,移动电话420部(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7%和79%)   该村主干线公路均为泥巴路,无硬化道路;全村拥有农用车2辆,摩托车150辆。   到2011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7户,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16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电话、电视、水;有15个村民小组通路;全村共有砖混结构房屋20户,土木结构房屋484户。   

百步村

  百步村位于奉节县竹园镇南面,东傍竹园镇华吉村和大树镇大树村,南和青莲镇茶园村毗邻,西与竹园镇九龙村接镶,北邻竹园镇华吉村、建设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数1072户,社会人口3815人,其中本村户籍人口3625人。本村外出1939人,占本村户籍人口的54%。,全村幅员17339亩,其中耕地4291亩,林地11241亩,草地58亩,养殖水面38亩,其他1711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主。本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收入,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左右。   百步煤炭资源丰富,全村现有1个煤矿企业,是竹园镇的重要产煤大村。除了煤炭企业,百步还有奉节县百步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奉节县-香菇专业合作社和奉节县文波家禽专业合作社等3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均为民营企业。这些本地企业带动本村550户,1800余人就业。除了努力实现本地就业外,村两委还通过与上级相关单位合作,强化宣传,搞好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近年来,百步村对外输出劳动力达1000余人。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百步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百步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亭子村特产大全




亭子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