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概况
该村位于汤头沟镇西北12.5公里处,东距何三屋村2公里,西距张蛮沟2.5公里,全村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2290亩(其中退耕还林地913亩),山场7000亩。全村共有小偏坡营、牛肚沟、少府沟3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390户,1302口人。有村办小学一所,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校舍22间,教师5名,集附近张蛮沟村、黑沟村等行政村适龄学生190人。2个医疗点。该村无工业,农业以种植玉米、杂粮为主。养牛户2户,牛存栏13头。猪存栏160头,羊存栏70只。主要矿产有萤石矿、油母页岩矿,均处于未开发状态。村民收入除农耕外主要以建筑包工及劳务输出为主。目前该村有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商5个,个体经营建筑施工队9个,带动外出务工人员560人。2011年人均收入2560元。村里无企业,村级无其他经济收入和来源。该村社会稳定,无打假斗殴等治安问题和-告状等维稳问题。
2、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该村共有党员37人,其中常住党员35人,2人长期居住于外地。村支委换届已于今年1月8日完成,支部书记杜瑞华(县-表),支部委员为贾振林、史玉德、贾振存、贾万利。村委会换届已于2月8日完成,村委会主任贾振林(县人大代表),委员王树、丁玉珍,村民组长张会议(1.2组)、贾万利(3.4.5组)、孙耀(6组)。两委班子团结,抓党建的意识很强,发展思路清晰,能够深入群众了解村民疾苦,村主要街道路面硬化3.7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入难问题;通过典型带动、劳务输出、科技种养殖等带动村民致富,是典型的“能人治村”。
二、发展现状
1、发展劣势及存在问题
(1)、由于没有独立村部,村两室房屋借用学校两间校舍,因学校新开办幼儿园已腾出,村两委无活动场地,工作开展受到较大影响,与经济发展和上级要求不相适应,至今村支部仍属后进支部。
(2)、村内饮用水含杂质较高,沉淀物多,浑浊,村民勉强饮用,且水井少,绝大部分靠挑水,急需新打机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3)、与何三屋村交界处旱河无桥,附近二屋、小偏坡营、张蛮沟、黑沟等6个自然村2100口人外出都要该桥。雨季人、车通行困难,急需架设桥梁通行。
(4)、村外旱河堤坝破旧,部分河段甚至没有堤坝,每年雨季山洪暴发都要冲毁农田,威胁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很大损失。必须对现有河道进行整治,加宽加固堤坝。
(5)、村内有卫生医疗点2个,药品种类少,无应急医疗器械,医疗条件差,不方便村民就医。
(6)、村民现住房多为上世纪80代所建砖瓦房,甚至还有部分草房,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成危房。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整治村容村貌,应规划建设新民居。
(7)、党员队伍年龄存在老化,文化结构偏低。支部典型培树的力度较小。
(8)、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没有路灯和休闲场地,文化娱乐器材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
(9)、村无企业,无特色产业,村民收入偏低,致富渠道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30825104 | 067000 | -- | 查看 小偏坡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偏坡营村 |
一、基本情况: 1、概况 该村位于汤头沟镇西北12.5公里处,东距何三屋村2公里,西距张蛮沟2.5公里,全村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2290亩(其中退耕还林地913亩),山场7000亩。全村共有小偏坡营、牛肚沟、少府沟3个自然村,6个居民组,390户,1302口人。有村办小学一所,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校舍22间,教师5名,集附近张蛮沟村、黑沟村等行政村适龄学生190人。2个医疗点。该村无工业,农业以种植玉米、杂粮为主。养牛户2户,牛存栏13头。猪存栏160头,羊存栏70只。主要矿产有萤石矿、油母页岩矿,均处于未开发状态。村民收入除农耕外主要以建筑包工及劳务输出为主。目前该村有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商5个,个体经营建筑施工队9个,带动外出务工人员560人。2011年人均收入2560元。村里无企业,村级无其他经济收入和来源。该村社会稳定,无打假斗殴等治安问题和-告状等维稳问题。 2、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该村共有党员37人,其中常住党员35人,2人长期居住于外地。村支委换届已于今年1月8日完成,支部书记杜瑞华(县-表),支部委员为贾振林、史玉德、贾振存、贾万利。村委会换届已于2月8日完成,村委会主任贾振林(县人大代表),委员王树、丁玉珍,村民组长张会议(1.2组)、贾万利(3.4.5组)、孙耀(6组)。两委班子团结,抓党建的意识很强,发展思路清晰,能够深入群众了解村民疾苦,村主要街道路面硬化3.7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入难问题;通过典型带动、劳务输出、科技种养殖等带动村民致富,是典型的“能人治村”。 二、发展现状 1、发展劣势及存在问题 (1)、由于没有独立村部,村两室房屋借用学校两间校舍,因学校新开办幼儿园已腾出,村两委无活动场地,工作开展受到较大影响,与经济发展和上级要求不相适应,至今村支部仍属后进支部。 (2)、村内饮用水含杂质较高,沉淀物多,浑浊,村民勉强饮用,且水井少,绝大部分靠挑水,急需新打机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3)、与何三屋村交界处旱河无桥,附近二屋、小偏坡营、张蛮沟、黑沟等6个自然村2100口人外出都要该桥。雨季人、车通行困难,急需架设桥梁通行。 (4)、村外旱河堤坝破旧,部分河段甚至没有堤坝,每年雨季山洪暴发都要冲毁农田,威胁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很大损失。必须对现有河道进行整治,加宽加固堤坝。 (5)、村内有卫生医疗点2个,药品种类少,无应急医疗器械,医疗条件差,不方便村民就医。 (6)、村民现住房多为上世纪80代所建砖瓦房,甚至还有部分草房,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成危房。为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整治村容村貌,应规划建设新民居。 (7)、党员队伍年龄存在老化,文化结构偏低。支部典型培树的力度较小。 (8)、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没有路灯和休闲场地,文化娱乐器材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 (9)、村无企业,无特色产业,村民收入偏低,致富渠道少。 |
大连沟村 |
一、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汤头沟镇政府北,承围公路4.5公里,全村总面积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72亩(其中退耕还林1387亩,稻田276亩),有林面积1100亩,公益林4057.5亩。全村共有沟里、北台子、南沟、三岔口、沟门、公路边新民居共6个自然村,10个居民组386户,1311口人,村民住房多为砖瓦结构、砖石结构、草房13户,现有村部3间,50平方米,有村办小学1所,现有学生37名,建筑面积216平方米,校舍14间,教师2名,村内有3个医疗点,基础条件较差。 村内无工业、矿业等企业,农业以种植玉米、杂粮、水稻为主,有养牛户25户,牛存栏191头,羊只110只,猪30头。贫困户80户,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家庭和培养子女读书家庭。村民收入除种养殖业外,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2011年人均收入2150元,村级无其他经济收入来源。 该村共有党员20名,其中常住党员16名,3名长期居住在外地,1名流动党员。村党支部换届已于2012年1月8日完成,支部书记徐振合,支部委员王占福、赵志利,村委会换届于2012年2月8日完成,村委会主任-,村委委员李长青、肖淑萍。新一届“两委”班子团结,支部书记抓党建的意识较强,发展思路清晰。 二、发展现状 (1)现状分析 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调整产业有一定的难度;农产品产销信息闭塞,渠道不畅,村没有龙头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土地流转不够灵活,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农民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在技能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还比较少,体能性的务农、打工占绝对比例,村庄规划建设水平较低,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生活、生产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村集体缺乏公共积累,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日趋弱化的集体经济已经深刻的影响到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