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都江堰市 >> 向峨乡 >> 龙竹村

龙竹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龙竹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竹村简介

  龙竹村位于向峨乡北约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入住统建安置房247户,759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约493人,外出务工约246人。人均纯收入3200元,农用面积853.78亩,园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11807.6亩,安置点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已完善并交付使用,光纤正在安装期间,安置点内绿化还待进一步完善。
  龙竹村猕猴桃产业是农民主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项目之一,面积约1200亩,三木药材也逐渐成为龙竹村的主产结构,其中厚朴约占面积2000亩。
  主要农产品生产:龙竹村农业产业化突出,以种植猕猴桃和三木药材为主。其中安置点周边低山区为猕猴桃种植区,高山区为三木药材种植区。
  龙竹村优势产业突出,猕猴桃、三木药材等经济特色产业已实现规模化种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相适应。
  龙竹村与虹口乡相呲邻,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有天然氧吧之称,旅游开发存在巨大潜力。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0181202 611830 028 查看 龙竹村谷歌卫星地图

龙竹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龙竹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爱莲社区

  爱莲社区位于向峨乡场镇,幅员面积0.4平方公里,共有6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580户2094人。社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104名党员,其中,男性党员90名,女性党员14名。   在灾后重建中,已建成幼儿园一所、社区活动室一座、修建廉租房、安居房共689套(其中廉租房556套,安居房133套)。廉租房、安居房已于2011年1月进行分配,安置点内水、电、气、光纤等基础配套全部完善,现已有571户居民入住廉租房、安居房。   爱莲社区积极落实基层民主自治,深入开展“三新”活动,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优美和谐新社区。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石花村

  石花村位于向峨乡场镇西北部,距场镇1.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入住统规统建安置点共入住435户及1087人,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约720人,人均纯收入5645元;农用地面积共3633.15亩,其中,耕地1401.9亩,园地632.4亩,林地1598.85亩。白果树安置点位于石花村5组,安置点占地53.8亩,建筑面积22863.6平方米,投资3429万元,16栋240套安置房,安置278户、631人;黄家大院安置点位于石花村2、3组,占地72.86亩,建筑面积50536.3平方米,投资7580万元,共180套安置157户456人。安置点内水、电、气、光纤等基础配套全部完善,已于2009年5月12日交付使用;村务中心设施配套齐全,集卫生医疗站、妇女儿童保健站、便民服务站、治安巡逻队、旅游接待点为一体,于2010年末正式投入使用。石花村四职干部、29名议事会成员、5名监事会成员和5名理财小组成员;现有党员37名,预备党员2名。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红火村

  红火社区位于向峨乡政府北部3公里处,地貌以浅丘为主,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75亩(其中旱地488亩,水田287亩),林地8470亩(其中天然林3260亩,退耕还林860亩,荒山荒坡150亩)。辖10个村民小组,共357户1178人。在灾后重建中,红火村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户自愿申请,采取了统规统建的方式,修建了2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水、电、气、路、讯、光纤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村主要发展猕猴桃、“三木”药材、茶叶。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棋盘村

  棋盘社区位于都江堰市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277户838人,是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棋盘社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村落之一;都江堰市统筹城乡发展物业管理全覆盖先进社区。以猕猴桃为社区支柱产业,种植面积2000余亩,挂果面积1200亩,年产量大150万斤,猕猴桃产业使全村人均收入近8000元。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石碑村

  石碑社区位于向峨乡场镇西南部,距场镇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境内有蒲张路及蒲张路复线穿插观景瞭望台的构建。辖区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入住统规统建安置点3个,共534户,1416人,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约860人,人均纯收入10000元;农用地面积共3451亩,其中,耕地1450亩,园地150亩,林地951亩。石碑社区(石碑岗、大石包、白泥岗)3个安置点水、电、气、光纤、警务室、医疗室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完善。   向峨乡石碑社区境内有:1.猕猴桃产业科技示范园,属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市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项目之一。2.贡品堂茶溪谷绿色茶园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园区。3.鸿瑞竹业公司在我社区7-11组流转雷竹、苦竹、方竹1457.4亩,组建了村组巡逻队伍的共同管护。均已正常生产经营,带动了社区大部份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增强了社区村民的经济收入。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海虹村

  海虹村地处都江堰市彭市交界处,离市区20公里,幅员面积2.6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480亩,耕地面积709亩,非耕地面积1060亩,天然林面积1780亩,退耕还林面积593亩,全村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3户,总人数1029人,党员35人。   在“5.12”地震后有3户选择维修加固,有300户入住贾家岗安置点,安置点2008年9月开始动工修建,2009年10月竣工,   海虹村主要支主产业,目前,全村发展猕猴桃1400亩,投产800亩,“三木药材”180亩,成林160亩,笋用竹200亩,投产150亩,2014年都江堰市神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海虹村林下种植的发展也很好,代动了海虹村群众。   现目前社区区域内有一个砖厂,解决海虹村村民务工150人。养猪场一个,存栏猪90头,养鸡场一个,养鸡3000多只。   2015年预计发展猕猴桃200亩,林下种植笋用竹300亩,养鸡专业户5户,养猪专业户2户。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龙竹村

  龙竹村位于向峨乡北约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入住统建安置房247户,759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约493人,外出务工约246人。人均纯收入3200元,农用面积853.78亩,园地面积1200亩,林地面积11807.6亩,安置点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已完善并交付使用,光纤正在安装期间,安置点内绿化还待进一步完善。   龙竹村猕猴桃产业是农民主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项目之一,面积约1200亩,三木药材也逐渐成为龙竹村的主产结构,其中厚朴约占面积2000亩。   主要农产品生产:龙竹村农业产业化突出,以种植猕猴桃和三木药材为主。其中安置点周边低山区为猕猴桃种植区,高山区为三木药材种植区。   龙竹村优势产业突出,猕猴桃、三木药材等经济特色产业已实现规模化种植,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相适应。   龙竹村与虹口乡相呲邻,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有天然氧吧之称,旅游开发存在巨大潜力。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石瓮村

  石瓮社区位于向峨乡北部,距离向峨乡政府8公里,村域地貌以高山坡地为主,幅员面积5113.69亩。辖区内有9个村民小组,257户,922人,三个党小组,有党员39人。旱地568.38亩,水田159.7亩,退耕还林600亩,荒坡荒山3525.96亩。两个集中安置点,分别为木皮房安置点和宁寿寺安置点,安置点总占地91.73亩,安置户数233户,安置人数880人,剩余户数均为货币安置、原址居住和跨村居住,人均年可支配收入6700元。   全村土地主要类型为坡、旱地,主要用于种植猕猴桃和三木药材,农民主要收入以猕猴桃、三木药材、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村内经济收入来源。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红光村

  一、基本情况   红光村地处都江堰市与彭州市磁丰镇交界处,红光村地属浅丘山区,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64人,农业户312户。201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2003年以前全村农民收入主要从当地煤矿企业务工取得。煤矿关闭后,红光村开始实施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笋用竹产业,是向峨乡实施的“四个万亩工程”中笋用竹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现已发展雷竹、慈竹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但发展水平掺差不齐,缺乏示范效益,亩均年收益不足1000元。   灾后,全村约94%的农户选择了整体搬迁、统规统建集中安置方式,集中安置点选在离原村约3公里远的石花村黄家院子。安置点于2009年6月实现竣工交付入住,水、电、路、气、讯全面配套。   二、发展情况   由于红光村选择了整村迁建,农民安置点离产业园较远,居住方式的改变促使了红光村必须在生产方式上进行转变。为此,村上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农户自愿入股方式成立了赵家沟笋用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笋用竹进行集约化组团发展。从2010年,全村启动建设1000亩笋用竹高产示范园项目,把4、5、8、9组纳入1000亩示范园建设范围,农户可以选择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牵头组织实施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对现有种苗进行改良和提升,实施覆盖增温孵笋栽培新技术,达以雷竹“春笋冬出,一年两季笋”的目标。   未来两年,红光村的发展目标是:一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带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整理为突破口,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式,扩大笋用竹产业示范基地达到2000亩。二是在笋用竹基地核心辐射区发展林下土鸡、肉羊、兔子养殖,拓宽农民产业增收。三是并配套完善旅游服务基础,依托莲花湖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东林村

  东林社区位于向峨乡场镇,幅员面积3.89平方公里,总人口1268人,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农用土地1083亩,集体建设用地112亩,新型社区聚集点3个,分别是:檬梓树小区(村委会所在地)、东林馨苑小区和新庄子小区(“5.12”灾后重建全省最早入住的统规统建点之一)。   东林社区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75%以上,空气质量极佳;交通便利,境内以蒲张线为主干线,各组都有水泥路相连并通向周边社区。通过灾后产业重建,全社区现正在打造以生态种养殖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现有依顿猕猴桃500亩示范基地、跑山鸡养殖场等。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莲月村

  莲月社区地处都江堰市向峨乡莲花湖畔,距市区20公里,社区共有13个村民小组,414户,1395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5.12地震后,向峨乡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决群众居住问题。2009年6月,莲月社区村民入住杨家院子安置点,该安置点安置村民1347人,集中居住率达97%。集中居住小区水、电、路、气、光纤等设施全域覆盖,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茶房村

  茶房村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21户,总人口603人,,党员25人,共有耕地846.81亩(其中水田358亩,旱地478.81亩)。人均耕地面积1.399亩,现发展业有笋用竹150余亩,三木药材321亩,山林面积3217亩(其中天然林2905亩、退耕还林312亩)。2014年人均约月10000元。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鹿池村

  一、土地情况   鹿池村位于向峨乡南部,地貌以山地和浅山为主。幅员面积3.28Km2,总面积4920亩,耕地766亩。其中旱地554亩,水田212亩(冬水田120亩)。林地4154亩。其中:天然林3346亩,退耕还林308亩,荒山荒坡500亩。   二、人口情况   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56户农户,总人口702人。   三、交通条件   村辖区内已有省道一条,贯穿村域长约1.5公里;成都沙西线连接向峨乡的12米宽的莲花湖旅游绿色通道(般莲路)贯穿鹿池村4、5、6组,为鹿池村发展农家旅游休闲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鹿池小区情况   鹿池新村原名狮子桥农民集中安置点,位于向峨乡鹿池村四组狮子桥处蒲张路北侧,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安置农户211户,合计538人。其余农户安置在向峨乡东林馨苑。2009年6月实现入住,小区内水、电、气、光纤、道路、警务、医疗等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小区住户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同质化的居住条件。   信息来源:成都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龙竹村特产大全




龙竹村景点大全